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古代武士長什麼樣

緬甸古代武士長什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3-05 09:33:22

Ⅰ 日本古代武士外出打仗時,為何要背一個大包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日本電影的朋友,在日本古裝劇裡面我們經常可以看見這樣的情景,那就是日本武士的後背上面永遠都背著一個類似於包袱或者說氣球一樣的東西。日本古代武士外出打仗時,為何要背一個大包袱?

到了戰國之後,鐵炮的出現卻讓母衣失去了自己的作用。鐵炮其實就是「火繩槍」,這也是人類開始進入熱兵器時代的標志。再這樣的情況之下,母衣又變成了榮耀的標志。比如說織田信長就擁有自己的「母衣眾」,一隊黑色,一隊紅色。

然這表示他們的地位極高,如同自己的衛隊一樣。

Ⅱ 日本古代著名武士家族

日本古代著名武士家族是河內源氏家族,代表人物有源賴信、源義經、源賴朝等人。

日本河內源氏家族,是日本古代皇族中最古老的一支。源氏家族,自古便是武士家族,族中出了很多武士以及將軍,日本最有名的武士八幡太郎,就是源氏家族的後裔。

如果追溯歷史源流,源氏家族是正統的天皇後裔,這個家族曾經建立了最輝煌的江戶幕府,在之後幾百年的時間中源氏家族與平氏家族出現了紛爭,之後源氏家族勝出,建立了日本三代幕府,統治了日本將近千年,

源賴信,是日本平安時代的武將,戰功顯赫。1028年平定了日本東部的叛亂,他確立了源氏在日本東部的地位,鞏固了自己在朝中的勢力,因為他的存在讓日本的源氏家族在整個日本都有很大的威信。

源義經,他是平安末期鐮倉初期的武將,他曾協助源賴朝打過許多勝仗,並讓源氏最終獲得了整個日本的統治權,他是日本歷史上最具傳奇的人物之一,日本的大河劇小說,以及歌舞伎劇本,都曾描述過他的忠義和他的英雄故事。在日本,很多的小說和電影都取材於他的生活往事。

源賴朝,他是日本源氏家族中最出色的人,就是這個人創立的日本幕府制度,它不僅僅是貴族,而且是真正的天皇後裔,他曾被平清盛俘虜流放到伊豆,在那裡被軟禁了20多年。

在被軟禁的這些年裡,他絲毫沒有忘記平清盛帶給他的恥辱,他恢復自由之後,當時的皇子以仁王起事,他便積極響應號召,並將源氏家族聚集起來,還得到了日本東部一些封建領主的支持,源賴朝進兵鐮倉,並在鐮倉建立的大本營。

之後在白河天皇的要求下,源賴朝率兵打敗了進犯京都的其他諸侯,他成為了京都中唯一的軍隊,之後便建立了政權,當時的天皇無奈便只好承認源賴朝守護日本的這個事實。

源賴朝通過軍事和政治的威懾,架空了當時的天皇,天皇死後,他便封自己為征夷大將軍,成為了日本所有封建領主的主宰,並且建立了日本歷史上第一個幕府政權,鐮倉幕府。

(2)緬甸古代武士長什麼樣擴展閱讀:

源氏派系分支

「源」這個姓氏始於嵯峨天皇時期,生性風流的嵯峨天皇因膝下子女太多,國庫無力供養,下詔書把四位皇子和四位皇女降為臣籍,賜姓「源」。

後世的20多位天皇也曾賜姓過「源」這個姓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清和天皇的清和源氏。

清和源氏是以第56代清和天皇第六皇子貞純親王之子經基為始祖。經基王之子源滿仲幫助藤原北家確立了攝關政治,並且確立了自己在地方上武士領袖的地位。

源滿仲又親自將攝津國設為據點,成立武士團。隨後,他的三個孩子——源賴光、源賴親、源賴信將這個武士團擴大到了全日本各個地方,形成了很多的派系分支。

Ⅲ 電視劇里常看到中國武將日本武士歐洲騎士,古代美洲的鬥士是什麼樣子的

美洲古代鬥士就印帝安人。美國西部片有大量這些人內容例「最後的摩根戰士」

Ⅳ 古代武士和士兵是一回事嗎

武士不是士兵,他們盡管常出於武術世家,但也僅屬於民間會武藝的人。士兵只有從軍了才算。
由於武士本來就會武藝,因此常被名門望族招為門客,或為他人提供保衛服務而謀生。其中還有差別的是無主的武士稱為「浪人」。
中國的武士結構比較簡單,除了門派之別,一般都以正當職業謀生,即便在街頭賣藝。日本武士是帶有專業性的,並視為榮耀。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不參與生活勞動。在與生存發生矛盾的時候常表現出相當的侵掠性。殺與被殺經常發生,尤其獨行的浪人除非武藝高強否則很難生存。
因此日本武士未被聘用時期也只能抱團取暖,形成(浪人)團隊。國內無法生存就隨船漂流到朝鮮中國,這就是中國沿海不勝其擾的原因。
最後,武士創立功績後會被望族授予榮譽包括爵位,這是另外的話題了。

Ⅳ 古代日本人是不是1米5當年的武士舊照有答案嗎

身高總是人們的第一印象。在古代史書中,介紹人總是高度重視。例如,諸葛亮的戰績是「八尺八尺」,身高一米八十八,超過了當時許多將領。事實上,如果我們把諸葛亮在山東琅琊的祖籍結合起來,我們也不會感到驚訝。

除了幕府時期,日本士兵在近代也以短小著稱。例如,照片中的八國聯軍士兵明顯顯示,日本士兵要矮得多。原因與他們的飲食習慣有關。日本人在古代不喜歡肉,唯一的肉就是魚。同時,在古代日本,食物短缺,平民挨餓。甚至全國都只吃咸魚和咸魚。

這樣一來,營養不良是不可避免的,身高普遍偏低也是合理的。直到1868年明治維新時期,西方的飲食習慣才被引入,同時,大量食用豬肉、牛肉等肉類,加上雞蛋和牛奶的蛋白質補充,日本人的崛起開始緩慢增加。

Ⅵ 請評價武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武士有以下幾種含義:

  1. 有勇力的人。 2.指宮廷衛士。 3.即武卒。 4.中世紀歐洲封建統治階級中的騎士。 【深層含義】 武士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中可以有以下的意思:

  2. 武士,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列國中的的特殊階層; 2.武士,中國後世泛指習武練兵之人,如著名的秦代武士俑,漢代武士俑,唐代武士俑等; 3.武士,古代日本的一種特殊的社會階級。

  3. 基本簡介

    武士,10—19世紀在日本的一個社會階級。一般指通曉武藝、以戰斗為職業的軍人。除了受到漢語語系影響的少數國家以外,絕大多數多種語言以日語的「侍」(羅馬字:以Samurai來顯示,或者Bushi。武士的精神被稱為「武士道」(Bushido))。武士遵守不畏艱難,忠於職守,精幹勇猛的信念。有人認為這一準則代表的不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誠、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領主能對武士所作出的貢獻給予獎賞的主從制度上,他們同時也是一種磨滅人性的職業,在日本的井上清先生的著作《日本歷史》中,明確為武士定義:殺人、搶劫、強盜即為武士,戰敗而逃亡、流浪的武士則為浪人,可見日本武士殺人成性的本質。

Ⅶ 如果中國古代有武士階級,現在會是什麼樣子

第一,中國其實有類似騎士階層的東西,那就是春秋戰國事情的「士」。
請注意中國古代的「王侯公卿士大夫」其實包涵了「王侯」「公」「卿」「大夫」以及「士」。中國的「士」在其統治階級結構裡面就相當於西方的騎士階層和倭寇的旗本武士
在春秋戰國時期那些身穿鎧甲站在戰車上面的主力就是「士」,
這也就造就了看上去很美的春秋時期的所謂「蠢豬式禮儀戰爭」
而等到經濟政治和軍事發展到戰國時期以後,殺人盈野、血流漂杵的全面戰爭就已經把溫情脈脈的面紗揭去,只留下你死我活赤裸裸的滅國之戰了。
然後隨著秦朝以郡縣制替代分封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從而使得中國大一統中央集權的封建社會被極大推進完善,尤其是隋唐的科舉制度徹底粉碎了門閥地主的割據以後,這種以強力割據為土壤產生的強盜軍閥已經失去生存土壤,從而逐漸消亡,而被以知識佔有為特徵的精神貴族「文人士大夫」和權力佔有的官僚地主階層替代
之所以出現西方的騎士階層和倭寇旗本武士階層恰恰就是其封建割據的土地佔有形式已經其村長鎮長級別百八十人械鬥水平的軍事戰斗規模導致了其有少量精銳裹挾超低水平平庸的臨時部隊進行戰斗模式而形成的。說白了也就是其經濟政治在其一定歷史時期限制下的結果。
或者刻薄一點說就是他們的軍事戰爭水平還不夠高,沒有發展到中國千軍辟易,萬馬馳騁那種時候。

而到了資產階級革命,以致其後的帝國主義戰爭,西方戰爭同樣是血腥殘忍。騎士風度同樣成為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尊貴品質了。
個人武藝高強不等於軍事水平高
實際上恰恰是由於當時一般軍事水平相對低下
所以精練武藝的騎士才成為戰爭主力
換句話說其實那種情況就是少數精銳戰士的蠻力左右一場戰斗,而多數普通士兵都是被強迫或者裹挾而來打醬油的。其戰爭規模也屬於相隔百來里地的幾個封建領主,帶上千八百人,十天半個月就打完那種。
這與中國漢唐以後那種氣吞萬里如虎,千軍萬馬往來馳騁,無所不用其極的戰爭級別差遠了。

裝備精良武藝嫻熟的騎士精英階層與大批百拉來湊數的農奴兵混雜的情況就歐洲與倭寇戰爭的主體形態
這與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一樣。戰車上的甲士與戰車後面的步兵是截然不同的。
而這一種軍事體系發展在中國是進入戰國後期就已經逐漸式微,到了漢武帝擊匈奴就完全已經是國家與民族之間的總體碰撞了。軍事指揮和戰爭體系在中國奴隸社會末期就已經把軍事割據勢力領主的車士轉化為了沖鋒陷陣的勇士與運籌帷幄的將領。一個向下擴展進入普通士兵級別為軍士,一個上升為了低級貴族。
而西方則是直到十五、六世紀中世紀末期,真正的中央集權國家的建立才開始這種變化。最開始就是英格蘭長弓兵與瑞士步兵方陣對於高高在上的騎士們提出了挑戰,在幾百年時間裡面與騎士領主們分庭抗禮。到了封建社會末期,資本主義萌芽,城市僱傭火槍兵最終把步兵變成了戰場皇後,封建割據經濟制度的消亡導致騎士制度的沒落。騎士階層被分化為了鄉紳和職業軍官。
而倭寇類似的這種以武士為核心,兵弄一體的軍事模式的消亡的開始則是大名鼎鼎的第六天魔王織田信長的兵農分離政策為發端。長蓧之戰為起始。而最後由西南之戰為標志。建立的近代軍事制度而完成。

順便強調一下其實倭寇的封建殘余現在仍然存在,只不過轉化為了門閥和財閥甚至政閥體系而已。所以日本一個熱播電視劇裡面才會有「公務員就是現代的武士一說」

Ⅷ 古代日本大多武士,為何在背上會背一個鼓鼓囊囊的大包袱

日本文化是一種大和文化。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能夠看到日本的女人身穿和服,在後背處都有一個枕頭一樣的裝飾品。在日本的文化中,和服一般只有在重大節日或重大事件時才會穿日本男人的衣服,尤其是日本武士在打仗時後面都會背一個大包袱,這個大包袱叫做母衣。

母衣逐漸成為榮耀的象徵

然而這種母一卻不利於武士們隱藏自己的身體,敢帶母一上陣殺敵的一定是厲害的勇士,因此,敵方的武士通常都以能夠殺掉聲帶牡醫的武士為榮耀,殺掉這樣的武士後將敵人的母衣作為裝武士頭顱的工具,這樣能夠的到更多的封賞贏得榮耀。因此,武士們逐漸就不再穿母衣,然而母一卻成為了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耀象徵,只有有著卓越戰功的人才配穿戴這種母衣。

Ⅸ 古代日本武士等級

諸藩的制度雖然各有不同,但都是以幕府的制度為藍本的,就彷佛是一個小幕府。幕臣的最高等級是「大名分」,即祿高一萬石以上,與大名同樣領有官位,可以「守名乘」者。例如百萬石的前田家,以五萬石的本多播磨守為首,有這類藩臣十二人。其下依次是:年寄列,家老或中老,祿高一萬石以下,是藩政的最高負責人。用人列,擔任側用人、用人、奉行者。番頭、物頭,番頭是騎兵大將,物頭是足輕大將,平時擔任警備方面的工作。馬回,大名的直屬武士,平時擔任各種職務,是藩政的執行者。徒士,即徒步武士,平時負責輔助馬回。卒,同心、足輕這類低級武士,平時擔任警衛等。中間、小者,戰時各隊附屬的雜兵,並不算正式的武士,而只是奉公人。當然以上只是很簡單的分類,實際情況要復雜的多。

Ⅹ 古代武士是一種什麼職業

武士最早指一種步兵,出現在石器時代的後

期。他們一般裝備為石斧和棍棒,介於平民和正

規軍之間。春秋戰國時期,武士是一個特殊的階層,

地位比「士」要低。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奴隸社會開始解體,封

建社會逐步建立的時代。社會生產力得到很大的

發展,地方諸侯的實力增強,出現了「禮崩樂壞」

的局面。諸侯之間為爭奪利益,注意籠絡人才和

招攬門客,如「智囊團」稱為「謀士」,武藝高

強的人稱為「武士」。

後來武士含義發生變化,泛指習武練兵之人。

歐洲中世紀的武士一般稱為「騎士」,在日本「武

士」是一個特殊的社會階級,武士的精神被稱為「武

士道」。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6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1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96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6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2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0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5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77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8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