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有多少人在緬甸
『壹』 湖南湘西有多少人
1995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年末總人口244.1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3.25萬人。
『貳』 湘西自治州花坦縣有多少總人口
花垣縣,隸屬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部,武陵山脈中段,湘黔渝交界處,人稱「一腳踏三省」、「湘楚西南門戶」。2016年,花垣縣下轄3鄉9鎮,花垣縣總人口31.47萬人
『叄』 湘西自治州面積是多少人口是多少
1、湘西州位於湖南省西部偏北,酉水中游和武陵山脈中部。其地域范圍為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之間。東鄰貴州省銅仁市,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南接懷化市麻陽縣,西連懷化市沅陵縣,北抵張家界市。
東西寬約170公里,南北長約240公里。全州國土面積15462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56平方公里。占湖南省總面積的7.3%。
2、截止2018年底,全州常住人口264.9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23.3萬人,農村人口141.65萬人。城鎮化率46.54%,較2017年提高1.57個百分點。
全州全年出生人口3.77萬人,較上年下降1.8%,出生率12.44‰。全年死亡人口1.86萬人,死亡率6.15‰。全年人口自然增長率6.29‰。
(3)湘西有多少人在緬甸擴展閱讀:
氣候特徵:
湘西州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徵。夏半年受夏季風控制,降水充沛,氣候溫暖濕潤,冬半年受冬季風控制,降水較少,氣候較寒冷乾燥。
既水熱同季,暖濕多雨,又冬暖夏涼,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熱偏少;光熱水基本同季,前期配合尚好,後期常有失調,氣候類型多樣,立體氣候明顯。
『肆』 湘西各縣各有多少人
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最新數據:吉首市 301460,瀘溪縣 273361,鳳凰縣 350195,花垣縣 288082,保靖縣 277379,古丈縣 126756,永順縣 428373,龍山縣 502227
『伍』 吉首地區有多少人
湘西州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
湘西自治州統計局
2011年10月18日
我國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准時點進行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
一、全州總人口
全州戶籍人口為2845797人。全州常住人口為2547833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227703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70801人,增長11.89%。年平均增長率為1.01%。
七、人口地區分布
全州常住人口的地區分布如下:
地區 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全州合計 2547833 165
吉首市 301460 285
瀘溪縣 273361 175
鳳凰縣 350195 199
花垣縣 288082 260
保靖縣 277379 159
古丈縣 126756 99
永順縣 428373 112
龍山縣 502227 160
『陸』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有多少人口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有263.45萬人(2015年)。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隸屬湖南省,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湘西州位於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之間。管轄7縣1市,國土面積15462平方公里。湘西州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徵。
『柒』 開國將軍湘西有幾人
現行的大湘西地區大致以張家界市、湘西州、懷化市等三市州為主體。
粟裕(1907-1984),湖南懷化市會同縣人,開過十大大將之首。
廖漢生(1911—2006年),湖南張家界市桑植縣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向仲華(1911-1981),湖南懷化市漵浦縣人,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朱紹田(1912~1992),湖南張家界市桑植縣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范子瑜(1914—2002),湖南大庸縣(今張家界市永定區)人,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捌』 全世界苗族人口大約多少
我國境內的苗族人口為9426007人(2010年),在我國56個民族中僅次於漢、壯、滿、回,位居第五位。苗族人口的分布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苗族分布。據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貴州省苗族人口最多,有430萬人,佔全國苗族總人口近一半。
其次是,湖南192萬人,雲南104萬人,重慶50萬人,廣西46萬,湖北21萬人,四川15萬人,廣東12萬,海南6萬。這8省(區、市)的苗族人口佔全國苗族總人口的98%。貴州、雲南和湖南湘西有較大的苗族聚居區,如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苗族有159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苗族80萬。
苗族的發展
苗族是最早的稻作民族,在上古時期就種植水稻。苗族在原始社會,以樹葉為衣,以岩洞或樹巢為家,以女性為首領的情況,在苗族古歌中有大量的反映。從一些地區的親屬稱謂制度中,還能看出從母權制過渡到父權制,從血緣婚到對偶婚的演變痕跡。
秦漢以後,封建王朝在大多數苗族地區建立郡縣,實行「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的羈縻政策。五溪地區的苗族先民已開始從事農業生產,掌握了用木皮織績和以草實染色的紡染技術,出現了產品交換 。
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武陵地區由於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苗族的原社會開始逐漸解體,原來由血緣關系組成的氏族公社,已逐漸發展成為地緣關系的農村公社。唐宋年間,苗族逐步進入到了階級社會,農村公社的首領已有了土地支配權。
以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苗族
『玖』 湘西人口分布
花垣縣,地處湘、渝、黔邊陲,總面積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總人口二十六萬,是個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山區。古代為辰陽縣地,定名永綏縣,一九五三年改名花垣縣,屬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轄。
『拾』 湖南南省湘西自治州有多少個鄉鎮和行政村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有多少個鄉鎮和行政村,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有八個鄉鎮和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