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古稱有哪些名稱

緬甸古稱有哪些名稱

發布時間: 2022-03-07 11:57:03

1. 要古代緬甸統治者的稱呼

緬甸歷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將緬甸劃分成「上緬甸」和「下緬甸」是英國殖民統治後的人為劃分。相傳西元前200年驃人(Pyu)進入依洛瓦底江的上游地區,並掌控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通商之路。兩世紀之後孟族來到錫唐河(Sittang River)流域,而在849年緬甸人接管驃河流域並建立蒲甘城(Pagan)。

蒲甘王朝(1044年-1287年)

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國王(King Anawrahta,1044年-1077年在位)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以小乘佛教為國教。阿奴律陀國王相繼征服撣族和孟族,也不斷擴展領土。在阿朗西都國王(King Alaungsithu,1111年-1167年)掌政時,小乘佛教逐漸成為主流,並在13世紀初期達到頂盛。當時建造的3000餘座寺廟尚有100座保存至今。1287年元朝統治者忽必烈率領元軍大舉入侵而結束了蒲甘王朝。此後,緬甸進入了撣族時期。

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

1531年緬人莽應體(Tabinshwehti,1531年-1550年)二度統一緬甸,成立東吁王朝而自稱為王,並於1546年建立首都勃固城(Pegu)。之後莽應龍(Bayinnaung)即位,因多次與實力犟大的泰族阿瑜陀耶王國(大城王國)(Ayutthaya)交戰而耗盡了資源,最後因勃固城於1599年被阿卡族佔領而遷都阿瓦(Ava)。東吁王國最終在1752年沒落。1753年,緬人雍籍牙(Alaungpaya)出現,趕走當時攻佔阿瓦的孟族人,並建立大光城。

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1782年-1819年是波道國王(King Bodawpaya)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不免憂心緬甸可能造成的威脅。

2. 古緬甸又名什麼

緬甸不清楚,印度沒改過名,不同名稱是不同時期漢語發音變化導致的按音翻譯結果不同。

3. 清朝緬甸叫什麼

清朝緬甸叫貢榜王朝,「緬」字表示遙遠的,而「甸」在古代指郊外的地方。所以「緬甸」的意思是「遙遠之郊外」,這就是古代中國西南人對這片土地的稱謂,元朝時成為中華人士對其最廣泛之稱謂。

清朝和緬甸貢榜皇朝發生一場戰爭,這是一場屬國對宗主國主動挑起的一場戰爭。在這場戰爭爆發前,貢榜王朝就經常騷擾清王朝的邊境,經常派兵侵犯清王朝的領土,向清王朝的土司收取貢賦錢糧,如果那個土司不交,緬甸就開始用兵對付。

清王朝在忍無可忍之下,終於在1762年派兵出擊,打算教訓一下這不聽話的小弟。但沒想到的是,竟然打不過緬甸,這場戰爭直接進行了七年之久,最後緬甸國小耗不住,主動求和,才結束了這場戰爭。

(3)緬甸古稱有哪些名稱擴展閱讀:

緬甸的貢榜王朝:

(1752年~1885年)

貢榜王朝為緬甸最後的王朝,雍籍牙創立,因此也稱為雍笈牙王朝。貢榜王朝不但統一全緬甸,也對外四處用兵擴張疆土。

18世紀末(中國清朝乾隆皇帝統治後期),清朝和緬甸兩國圍繞邊界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清緬戰爭)。這場戰爭最後以雙方簽訂合約收場。

1782年至1819年是波道帕耶國王(孟雲)主政的專制時期,因其多次企圖入侵泰國的野心,以及並吞印度邊界的曼尼坡與阿薩姆,使得當時佔有印度的英國憂心緬甸的威脅。英國挑撥位於貢榜西邊的阿拉干王朝動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緬戰爭



4. 緬甸名字由來非正常答案

緬甸國名的來歷

報媒體報道,美國與緬甸關系改善,美國官員放棄用了多年的Burma,開始採用緬甸自稱的Myanmar。這兩名詞有何不同呢?它們的語源是什麼?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外國地名語源詞典》426頁「緬甸」條說:

「中國古稱之撣國,唐時稱驃國,宋稱蒲甘,同時亦稱為緬甸。因與中國相距遙遠,道路阻隔,故稱之為,即遙遠之意;又因中緬邊區一帶稱山間谷地為甸,合稱緬甸,即遙遠的谷地。英文名Burma,來自得楞語的Brahma,其詞源可能與婆羅門文有關。緬甸人自稱巴瑪(Bama),梵文作Myamma,意思均為強者,據說這是緬人對自己民族的贊頌。也有人認為Brahma一名是早期到這里的移民給當地居民起的名稱,也是強人的意思。」

這條釋文問題不少,語源說的並不準確。

1、先說「緬」是表漢語遙遠,就好像那是漢人給起的名稱了;實際那當然是緬人自稱中Myan的譯音,不是漢語。雖然譯字用「緬」有點兼取譯意的味道,實際卻不是真正語源。緬人會自稱遙遠嗎?

2、既說Burma來自得楞語Brahma,又說詞源可能與婆羅門或梵文有關。「得楞」是緬人對原住民族人的稱呼,孟人(Mon)說的是一種南亞語,孟人稱緬人為Brahma,怎麼又扯到印度語的Brahman(梵文婆羅門)上去了呢。若說 burma 取於梵文則更不合適,梵文 bura 是「壞、惡」之意,不是強大之意。

緬史表明緬人原是由青藏高原東南部遷來的。實際上是,唐時白蘭羌與吐蕃交戰失敗後,不願臣服吐蕃,大部分南徙入緬,擊服原住的孟人、驃人(Phyu)與撣人,先佔北部,逐漸發展為緬甸的主體民族。他們即是漢代的白狼羌,魏晉以降《華陽國志》即另譯為白蘭,內分「白」Brah、「蘭」Mran 兩支,所以緬人或自稱為Brah ,後變Ba,即稱Ba-ma(巴瑪=大巴),或自稱Mran,後變Myan,即稱Myan-ma(緬瑪=大緬

ma 是強大之意,與梵文 maha 相當。報所雲Myanmar依緬文原應作Mranma。對於歷史上被擊服的孟人、驃人、撣人來說,緬人自然是強大的。

所以Brahma不是詞典說的「早期到這里的移民給當地居民起的名稱」,而是當地居民給早期到這里的移民起的名稱。鄭張1993指出《漢書》所記白狼羌的一支後又譯為「樓薄」(薄人),[薄 baag]就是現代的Ba,即最初說的「白」Braag,孟人、梵文還都記為Brah人,還不是Ba人。

至於Burma,那是一個傳訛的形式,與本語距離很大,是原應舍棄的。

5. 既然緬甸沒有姓氏,對於緬甸人應該如何稱呼呢

緬甸人很重視在名上區分性別、長幼、尊卑。因此,他們在每個人的名前面都加一個前綴稱呼。

這個「前綴」一般表示自謙或尊敬,且隨著年齡增長或社會地位改變而改變。

一般來說,男人名前加「貌」、「郭」、「吳」字等,女人名前加「瑪」、「杜」字等。

男性對少年或幼輩稱「貌」(意思是弟弟、小弟),對青年或平輩稱「郭」(意思是小夥子、兄長),對長輩或上級稱「吳」(意思是大叔、先生)。

年輕的女性無論婚否,或自稱時,一般在名前加「瑪」字(意即少女),長輩或有地位的婦女則名前加「杜」字(意即夫人、太太),以示尊敬。

常用的尊稱中,還有其他一些稱呼,是軍官的,前面加「波」字;是老師的前面加「塞耶」;愛國青年知識分子,名前加「德欽」二字,表示「主人」;從事政治活動的人,喜歡在名前加「耶波」,意思是「同志」。

(5)緬甸古稱有哪些名稱擴展閱讀

緬甸人在人際交往中待人十分謙恭、友好,他們所採用的見面禮節主要有三種。

1、合十禮

由於緬甸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們在社交活動之中,一般都習慣於向交往對象行合十禮。在緬甸,在行合十禮時不僅要問候對方,而且戴帽子的人必須首先將帽子摘下來,並且夾在腋下。見到僧侶時,對其只能行合十禮。

2、鞠躬禮

緬甸人在見到長輩、上級或學者時,大都要向對方行鞠躬禮,以表示自己特殊的敬意。

3、跪拜禮

在民間交往中,緬甸人在參見父母、師長或者僧侶時,往往講究要「五體投地」,向對方行跪拜大禮。這種禮節,其實出自佛門。按照佛教教規,在行跪拜禮時,行禮者須使自己雙手、雙腳、雙肘、雙膝、額頭同時接觸地面,並且在此前後雙手合十舉至頭頂。

在日常生活中,緬甸人對長輩尊重有加。他們講究,晚輩在向長輩遞送東西時,必須使用雙手。在遞細小物品時,可單用右手,但應同時以左手托扶右手下部。

在長輩面前通過時,晚輩應當躬身低首,輕輕走過,不允許昂首闊步,或是奔跑通過。

長輩來到室內時,晚輩必須迅速起身迎侯。向長輩告辭時,晚輩先要躬身施禮,然後後退兩步,方可離去。

6. 唐朝時期緬甸被稱為什麼國

驃國。
驃國(?-832),伊洛瓦底江流域佛教古國,都城為卑謬,有18個屬國。中國史籍曾分志其史略。驃乃藏緬系中的一支,今不復存;或即緬人的前身。該國文化發達,擅長音樂。801年驃國王雍羌遣子,獻其國樂與唐朝。多涉及佛教。公元832年亡於南詔。
《舊唐書·南蠻西南蠻傳·驃國》記載:"驃國,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餘里,去上都 一萬四千里。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並述其方位,"東鄰真臘國","北通南詔"。
613~718年毗訖羅摩王朝統治驃國時十分強盛,有18個屬國,298個部落和9 個城鎮。其疆域北抵南詔(今中國雲南德宏和緬甸交界地區),東接陸真臘(今泰國、寮國、柬埔寨接壤一帶),西接東天竺(今印度東部阿薩姆邦等地),南至海,據有整個伊洛瓦底江流域。

7. 緬甸姓氏大全

緬甸人有名無姓,通常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冠詞,以示性別、年齡、身份和地位。青年男子自稱「貌」(Maung,意為弟弟),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少年也稱「貌」,對平輩或兄長則稱「郭」(Ko,意為哥哥),對長輩或有地位的人則稱「吳」(U,意為叔伯)。如某男子叫「昂基」(Aung Gyi),隨著他的年齡和地位的變化,被稱作「貌昂基」(Maung Aung Gyi)、「郭昂基」(Ko Aung Gyi)或「吳昂基」(U Aung Gyi)。此外,還有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欽」(Thakin,意為主人)、「波」(Bo,意為軍官)、「耶波」(YeBo,意為同志)、「塞耶」(SaYar,意為教師和醫生)的。緬甸婦女不論已婚與否,一般在名字前加「瑪」(Ma),表示謙虛;對幼輩或平輩也稱「瑪」(意為姑娘),對長輩或有地位的則稱「杜」(Daw,意為姑、姨、嬸)。如有一位叫「丹敏」(Tan Min)的女子,隨著她的年齡和社會地位的不同,人們可稱她為「瑪丹敏」(Ma Tan Min)或「杜丹敏」(Daw Tan Min),她本人自稱「瑪丹敏」(Ma Tan Min)。有統計,緬甸人取名所用的字總共不到100個,用這些字互相拼湊,取其聲韻順口悅耳即可。因而緬甸人重名的很多,為表示區別,往往在名字前或名字後加上籍貫或工作單位、職業名稱等。

8. 緬甸的主要名勝古跡是什麼

仰光地處富饒的伊洛瓦底江三
角洲,仰光河下游,距出海口34公里,是緬甸政治、軍事、經濟、文化、教育中心。人口500多萬。仰光屬熱帶季風氣候,終年綠樹成蔭、鮮花常開,有「花園
城市」之稱。仰光古稱「大光」,十八世紀中是仰光河畔的一個漁村。1755年改名為「仰光」。仰光港為深水港,可進出萬噸輪,是緬甸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仰
光也是全國的航空樞紐,北郊建有敏加拉洞國際機場。景點有:
大金塔
大金塔是仰光最具代表性的景點,塔高110米,坐落於市內一座小山上,表面塗有72噸的黃金,塔頂由近3000克拉的寶石鑲嵌而成。整個建築群非常雄偉,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奪目而耀眼。傳說是保存有佛祖八根頭發的商人兩兄弟建成,已有2500年的歷史。
甘道基皇家太湖
在甘道基北岸遠眺卡拉威宮
在高大的合歡樹和棕櫚樹叢中.皇家大湖,如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在仰光市區,湖西的高崗上矗立著金光燦爛的大金塔;湖東是美麗的卡拉威宮,湖北面
是綠樹成蔭的昂山公園,湖岸環繞著木走廊,是散步和欣賞湖濱美景的好地方,湖北建有一寬大的柚木平台,是遠眺、拍攝大金塔和卡拉威宮的絕佳位置,在這里還
可以觀賞倒印在湖中美麗的日出和醉人的日落。
卡拉威宮
緬甸風格的代表性建築,設計別具匠心,造型為兩只傳說中的神鳥——妙聲鳥.背馱一座寶塔.浮游在皇家大湖上。建築周圍的雕刻及大廳內的裝飾.描繪了緬甸主要民族的文化特色和生活場景,金、紅兩色是整個建築的主體色彩.象徵吉祥、安樂。
卡拉威宮是仰光市內景點的標志之一。是一艘浮於湖中的鳥型大船,很有特色。外觀金碧輝煌,裡面裝飾豪華。每天晚上7點至10點有緬甸民族歌舞表演,以自助餐的形式開放,幾乎是國際觀光客必到之勝地。
仰光茵萊湖
茵萊湖
位於仰光市北部,湖面寬闊,湖水清澈.湖畔綠樹成蔭.碧草如茵,繁花似錦,湖周有多個公園。不但是市民休憩之場所,更是情侶談情說愛的熱門首選。
昂山市場
位於市中心,是仰光市內最大的旅遊工藝品市場,除供應仰光市民日常用的各種百貨外.還出售各種特色旅遊紀念品、天然寶石、翡翠玉器、金銀飾品、金線綉、木雕、漆器、皮具、藤器等傳統工藝品。
蘇里塔
蘇里塔位於市中心.鬧中取靜.塔高46米.塔身鍍金.塔基呈八邊形。據傳建成於2000多年前迎接聖物的和尚自印度返回後,以Kakusana菩薩時代的保護神蘇里的名字命名。周圍遍布出售工藝品的攤販。

緬甸中心公園(4張)

波特濤塔

波特濤塔又名千佛塔.與蘇里塔同時建成。據傳從印度來的護送聖物的千佛陪葬於此。1943年被皇家空軍炸毀.20世紀下半葉重建。重建中發現了許多2000多年前的文物和珠寶。遊客可進入塔身內部觀賞保存聖物的密室。
巧達吉卧佛塔
塔內有長70米的卧佛雕塑。雕塑完成於1907年,20世紀60年代重修。佛腳上的108種佛跡清晰可見。旁邊的英文說明逐一解釋各種佛跡的含義。
中心公園
茵萊湖濱情侶處處
位於仰光市政廳附近的中心公園,又叫瑪哈班都拉廣場,是為紀念抗擊英殖民者的民族英雄班都拉將軍而得名。公園中央的獨立紀念碑高42.72
米,像一枚刺向蒼穹的寶劍,象徵著緬甸的自由與獨立神聖不可侵犯.也向後人講述著班都拉將軍為爭取緬甸獨立而犧牲的英雄事跡。公園邊的仰光市政廳,是一黃
色的緬式風格建築,外觀莊重、裝飾精美,遊客均會到此拍照留念。

9. 緬甸有哪些歷史

在亞洲的中南半島西部,有一顆散發著古老光芒的「鑽石」,東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它就是緬甸聯邦共和國。緬甸的梵文意思為「堅強、勇敢」,這正是緬甸人所崇尚的精神。緬甸氣候溫和,自然景色秀麗。境內叢林茂密,群山環繞,河流流淌在美麗的國土之上。緬甸四季氣候宜人,溫差不大,適合人類居住,風景隨著氣候更替而變化,四季景色各有不同。

緬甸的北部和東北部同我國西藏自治區和雲南省接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相鄰,與泰國、寮國的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千米和238千米;西部與印度、孟加拉相連,緬印、緬孟的國境線長1462千米和72千米。

緬甸的全稱為緬甸聯邦共和國,屬東南亞國家,是東盟主要國家之一。佛教聖地仰光是它的首都,同時也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緬甸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五千多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悠久的歷史、多民族的聚居、多種宗教的存在、多元文化的注入、經濟與政治的變遷,對緬甸舞蹈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10. 緬甸全稱是什麼

緬甸全稱為緬甸聯邦共和國(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

簡介
緬甸是東南亞國家聯盟成員國之一。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地理位置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參考http://ke..com/view/7227.htm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8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2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8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4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2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3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