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佤邦果敢共多少面積
① 緬甸果敢老街的介紹
緬甸最不尋常的菜餚之一就是意為「溫豆腐」。與緬甸北部的撣族有關的這道小吃,卻並不是真的用豆腐做的,而是用鷹嘴豆粉做成的濃稠的粥。這種黏黏的黃色的粥通常伴米粉和腌制的雞肉或豬肉。粥上會淋一點辣椒油,配有腌菜和肉湯。這是一種雖然奇怪但是非常吸引眼球的組合,但是,如果你是一個熱愛香噴噴的味道的吃貨,你一定會越來越喜歡它。
② 果敢和佤邦的區別是什麼
一、性質不同
1、果敢(Kokang),全稱「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
2、佤邦,或稱緬甸第二特區(Wa Special Region 2 of Myanmar)或撣邦第二特區,緬甸政府稱緬甸撣邦第二特區、北撣邦第二特區(Wa Special Region 2 of Northern Shan State),位於阿佤山區,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曾為緬甸共產黨根據地。
二、地理位置不同
1、果敢 :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臨滄市管轄下的鎮康縣、耿馬縣、滄源縣接壤,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的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管轄下的勐古鎮、大勐宜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
2、佤邦北面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南面與泰國接壤,首府為邦康市。
三、歷史上從屬不同
1、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清政府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即《中英續議緬甸條約》,
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政府邊界條約》簽訂,其中並未提到果敢,代表新中國放棄收復果敢的權利。果敢歸緬甸撣邦管轄。
2、佤邦在歷史上為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元代先屬鎮康路、後分屬孟定路與木連路,明代分屬孟定府、孟璉司、孟艮府,均為傣族世襲土官封地。
③ 緬甸果敢有多大
據2005年相關數據顯示,以果敢為核心的緬甸撣邦第一特區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轄1縣、1市、2鎮、15個鄉。
果敢在籍人口約25萬,其中90%人口為華人(緬甸謂之果敢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
果敢全稱「緬甸撣邦果敢自治區」,首府老街市,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緊鄰中國雲南省,西臨薩爾溫江與木邦相峙,東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滄源佤族自治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接壤,北面是龍陵縣、潞西市,南以南定河與佤邦相對,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
④ 雲南邊境到緬甸佤邦市區多少公里
駕車路線:全程約312.9公里。
佤邦轄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北佤與南佤地區之間隔著撣邦第四特區和政府軍控制區。北部地區位於東經98°~100°、北緯22°~23°之間,面積約1.7萬平方公里。控制國境線465.37公里, 即中緬邊境145~210號界樁之間。
(4)緬甸佤邦果敢共多少面積擴展閱讀:
佤邦在歷史上為中國領土,唐代屬於南詔國、宋代屬於大理國。佤邦官方語言為佤語和漢語,官方行文為中文。該特區分為「北佤」和「南佤」兩部分,總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北部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面積1.7萬平方公里,南部地區與泰國交界,面積1.3萬平方公里。
佤邦北面與中國雲南省接壤,南面與泰國接壤,首府為邦康市。佤邦下轄勐冒縣、勐能縣、勐波縣、邦康特區、南鄧特區、佤邦南部地區。佤邦的總人口約60萬人,主體民族是佤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軍事力量由佤邦聯合軍組成,主要經濟為農業及礦業開采。
⑤ 緬甸果敢,佤邦,還有邦康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果敢王彭家聲與佤邦主席鮑友祥同在緬共任司令。89年彭家聲帶領部下獨立,當時鮑總扣押了緬共領導人導致緬共解體。成立果敢第一特區跟佤邦第二特區。《邦康》佤邦首府。與中國耿馬滄源地區接壤。《老街》果敢首府與中國鎮康縣南傘鎮接壤。
⑥ 果敢、佤邦人說漢語嗎他們有什麼聯系和區別
一、果敢人、佤邦人均使用漢語。
果敢人的語言是西南官話(漢語北方方言)和緬語。
佤邦人的語言是西南官話(漢語北方方言)和佤語。居住在果敢的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長期與漢族雜居,其語言、生活、文化,已與漢族相同。
二、兩者之間的聯系:
果敢和佤邦歷史上都是中國領土,現在均屬於緬甸的領土,受緬甸政府的管轄。在果敢當地總人口中有90%人口為果敢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果敢在明、清兩朝屬於鎮康州之地,楊國華在1840年被清廷冊封領有果敢縣,領原鎮康州西部的上中下六戶地。
果敢曾經(1989年-2009年)有高度的自治權。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對果敢地區採取了融入緬甸的政策,大力引入緬語教師,採用緬語教學。
佤邦是緬甸聯邦的一個自治區,曾為緬甸共產黨根據地。佤邦轄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為北部地區與南部地區,北佤與南佤地區之間隔著撣邦第四特區和政府軍控制區。佤邦的總人口約55.8萬,主體民族是佤族,為主要緬北華人聚居區,軍事力量由佤邦聯合軍組成,主要經濟為農業及礦業開采。
三、果敢和佤邦有3點不同:
1、兩者行政區類別不同:
(1)果敢的行政區類別:緬甸撣邦北部果敢自治區。
(2)佤邦的行政區類別:緬甸第二特區或者撣邦第二特區。
2、兩者的地理位置不同:
(1)果敢的地理位置:位於緬甸與中國之間的撣邦高原,北面和東面緊鄰中國雲南省。北面是中國雲南省龍陵縣、芒市,東面與中國雲南省鎮康縣、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滄源佤族自治縣接壤。
南面以南定河為界限與佤邦南鄧特區相對,西臨薩爾溫江與木姐市的勐古鎮和貴概鎮相峙,西南方向交界的是滾弄鎮,面積約2700平方公里。
(2)佤邦的地理位置:佤邦通用漢語與中文,由南、北兩塊地區組成,總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北部地區位於緬甸東北部,面積1.7萬平方公里,南部地區與泰國交界,面積1.3萬平方公里,佤邦北面與中國雲南省接壤,首府為邦康市。
3、兩者的人口民族不同:
(1)果敢的人口民族:彝族、布朗族、回族等少數民族。
(2)佤邦的人口民族:以佤族為主體民族,同時也居住著傣族、漢族、景頗族(克欽族)、拉祜族、苗族、德昂族(崩龍族)、傈僳族、布朗族、緬族、回族等16個民族。
⑦ 緬甸果敢與中國有什麼關系
果敢地區原為中國領土,隸屬中國雲南省。1894年,中、英雙方重新劃定邊界,在倫敦簽訂了《中緬邊界條約》 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
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強迫中國與其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條約附款》,將果敢地區劃入英屬緬甸。1962年中緬重新協商劃分邊界線,果敢地區被正式劃入緬甸撣邦管轄。
果敢地區民族(果敢族)來歷介紹:
在明末以前,果敢地區為不毛之地,只有少數「老葫人」居住,原始森林密布,毒蛇、猛獸出沒。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皇帝朱由榔出逃緬甸,在緬人和清朝平西王吳三桂的夾擊與圍剿下,其部分隨從及軍士逃入科干山深處隱匿避難。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中國邊境居民遂徒步遷往科乾地區開荒謀生,或依籍貫或依民族形成部落,各自為政,互不相屬。
原籍南京應天府上元縣柳樹灣大石板漢人楊高學,明末遷居大理, 後娶順寧(鳳慶)一商人之女為妻,生子楊映,明末清初遷至科乾落籍,落腳火燒寨,歸屬「興達戶」部落。「興達戶」部落在各部落中發展最快,勢力漸大,成為後來果敢的發展基地。
(7)緬甸佤邦果敢共多少面積擴展閱讀
建置沿革介紹(截止清朝):
1、13世紀至14世紀,為中國元朝雲南行省大理金齒等處宣慰司鎮康路軍民總管府和孟定路軍民總管府的領地。
2、14世紀至17世紀,為中國明朝鎮康府(州)和孟定府的領地。
3、17世紀至19世紀,為中國清朝雲南省永昌府鎮康土知州的「六戶」領地。
4、清朝順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聯合「大西軍」張獻忠的部將李定國「舉旗反清」,兵敗後從騰越(騰沖)一路出逃,退入緬甸。
5、清朝康熙元年(1661年),吳三桂帶領十萬清兵開進緬甸,進攻當時緬甸東吁王朝,逼迫緬甸交出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緬王莽白將朱由榔送交清軍,並押解回昆明。次年,永曆帝被吳三桂縊死在昆明的逼死坡。
朱由榔的部下隨從,除少量降清之外,大部分人在朱由榔的部下楊高學的帶領之下逃入中緬邊界線附近科干山(今日的果敢地區)避難,此後又長期在中緬邊境地區與清軍周旋。其後,清朝在今臘戌附近設立「木邦宣慰司」,命其世守其地,果敢由此進入300年左右的楊氏土司政權時代。
6、雍正八年(1730年),楊高學的後代楊猷才以「誥封奉正大夫」之名在果敢地區行使職權。
7、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楊猷才病故,其長子楊維興繼職,此時其轄區范圍已超過「興達戶」三倍。 乾隆六十年(1795年),楊維興長子楊有根襲父職,次子楊有泮助理執政。
8、道光二十年(1840年),在楊國華襲職期間,雲南總督念其捍衛邊防有功,「奏封楊國華為世襲果敢縣令」並頒發封印,從而取得了合法的漢族土司統治權。
9、同治十三年(1874年),楊國華之子楊春榮襲職,此時果敢轄境,東至尖山寨,南至滾弄,西至勐汞長箐山,北至慕泰、紅岩。
10、光緒十二年(1886年),英國吞並緬甸貢榜王朝,將其作為印度的一個省。緬北的木邦土司困桑董紅降英後,與之關系親昵的楊土司投向英國,成為英緬治下的土司。
12、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英在倫敦簽訂了《續議滇緬界務商務條款》,明確規定果敢地區為中國領土。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中英雙方在北京重議邊界問題,英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中英續議滇緬條約附款》, 生活在果敢的漢族由此改稱為果敢族,漢語改稱果語,漢文改稱果文。
⑧ 佤邦和緬甸法律是不是一樣的
緬甸作為和我們接壤的一個國家,一直以來都內亂不休、戰亂不止。因為緬甸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而且內部政權混亂,一直都是由一種特別牽強、鬆散的關系維持著。緬甸中央政府看似是風光的老大,其實經常為內部十幾個武裝組織頭疼,其中最大的兩個刺頭便是果敢和佤邦!
經常可以看到果敢軍和緬甸政府軍干仗了,可是鮮少聽到佤邦和政府軍干仗,而且在2008年,果敢還很囂張的跟緬甸中央軍隊開火,結局是彭加聲被趕跑,果敢地區被緬甸中央正式接管,但佤邦卻一直好好的,政府軍為什麼敢滅了果敢,卻不敢動佤邦呢?
一、佤邦實力強悍
佤邦雖然和果敢一樣都屬於自治區,而且都與雲南接壤,但是佤邦的實力卻比果敢強很多,首先佤邦人口是果敢的兩倍,面積是果敢的十倍,佤邦聯合軍兵力約有10萬人,是果敢軍力的三十倍。所以緬甸政府軍敢打果敢,但是如果打佤邦卻需要下大功夫,所以一般不會挑佤邦這個刺頭的毛病!
二、佤邦更為團結
佤邦是從雲南分出去的一個地方,這個自治區里70%的人都是佤族人,他們是民族,更為團結。而且佤邦實行三位一體的管理制度,其組織體系和法律法規較完備,政治理念和政權基礎也比較牢固。
三、地理位置優越
佤邦面積只比中國的海南島小一點,位於緬甸的東北部,不僅與中國接壤,而且南部還與泰國接壤,地理位置十分復雜,多為熱帶雨林地區和山地。屬於易守難攻的位置,緬甸政府軍想要攻打佤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四、佤邦更有錢
除此之外便是佤邦實力更為雄厚!因為佤邦在以前和果敢一樣生產鴉片,爾後隨著國際禁毒組織的壓力,佤邦已經不再種植鴉片,轉成種植茶葉、開采礦業還有農業等生產,為佤邦帶來大量穩定的財富,而且受到國際組織的認可。
但是果敢呢?不是偷偷販賣毒品便是發展一些賭博等灰色產業,侵害了周邊國家的利益,自然會引起反感和制裁,所以使得果敢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
所以緬甸政府軍敢滅果敢,但是卻不敢動佤邦!盡管在2008年便要求各個少數民族武裝政權交出兵權,但是直到今天依舊沒有任何作用,而政府軍也只有打打果敢來嚇唬嚇唬其他政權,但至於實力雄厚的佤邦,估計政府軍拿它是一點辦法也沒有的。
⑨ 十年前緬甸瓦解了果敢同盟軍,為啥不敢動佤邦聯合軍絲毫
佤邦聯合軍和果敢同盟軍都是緬甸的刺頭,都是從一個大家庭里分離出來的山頭。同一所學校畢業的,所以有好多共性的東西,但他們雖然是難兄難弟,但命運不同。一個走了衰運,被政府軍清剿沒有逃過一劫,另外一個走了好運,茁壯成長。說到最後還是選擇政策方針不同。
果敢軍雖然百足之蟲死而不僵,但想要東山再起,卻難於上青天,只能人不人鬼不鬼地躲在深山老林里頭苟延殘喘,就是有心殺"賊",也無力回天了。
而佤邦聯合軍穩扎穩打,步步為營。不顯山不露水,卻一不下心就做大,成為了緬甸地方武裝中的大哥大,讓緬甸政府軍都頭疼不已。
果敢跟我國有著很深的淵源,果敢地區有80萬人口,面積2700多平方公里。果敢地區原先是緬甸撣邦第一特區,清朝的時候它是中國一部分,後來被英國殖民者強行割走。特區中的居民其實還是以漢族為主,不過是被後來的緬甸政府給改成果敢族了。可以這么說,所謂的果敢人就是華裔。
果敢不排斥毒品,而佤邦積極參與禁毒。果敢的行為不但讓自己失去道義支持也失去民心,而佤邦卻因為積極參與禁毒活動站到了道德制高點上,同時獲得了不少國際支持。不僅有看得見的資金注入,還有看不見的國家組織對佤邦的認可。
別小瞧了佤邦和國際組織的合作,它等同於國際組織變相承認了佤邦的合法存在。緬甸政府軍對佤邦出手不僅有所忌憚而且師出無名,不能不投鼠忌器,顧慮重重。佤邦現在有點像仁義之師的意思,承擔起國際責任,不跟政府添亂,不跟政府搞事,不擾民,不害民。這樣的軍隊哪個統治者不待見,誰會冒險去打一個仁義之師,而且還沒有絕對把握能打贏,最後弄得一身騷,豈非沒事找不自在?
⑩ 果敢佤邦會滅族嗎
不會。緬軍真要這么做,剛開始動手就會被國際社會干涉。何況現在佤邦應該是有美國當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