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貴族有哪些
『壹』 分布在緬甸的野獸有哪些
緬甸最北端的雪山上有羚牛和麝鹿之類的稀有動物;南部的德米拉島上有包括烏龜之類水族動物在內的各種動物;中部山脈地區有羌鹿、叉角鹿、犀牛、麖、虎、豹、獏、象、爪哇牛、騣犎等獸類和兔子、松鼠之類的小動物及各種鳥類、水鴨、秧雞。
『貳』 緬甸的特產有哪些
1、緬甸著名之特產品,首推珠寶玉石和珍珠,其它和竹編手工"漆器",表現在傢俱、花瓶等,相當精緻。
2、緬甸盛產金礦,由寶塔、佛身表面所鋪的金箔,即可強烈感受到,盛產金礦、金飾自然物美價廉。
3、傳統手工藝品如木雕、藤製品、綴滿亮片色彩艷麗的沙籠,在仰光的翁山市場都可以買得到,看到這些巧奪天工的藝術品,你才會深刻地體會到,緬甸這個文明古國絕非浪得虛名。
4、緬甸各式各樣、極具特色的手工藝品,定會讓你買而忘返。緬甸的象牙雕刻、漆器、造型各異的緬甸豎琴、精編草帽等手工。
5、緬甸是世界上珠寶玉石的重要出產地。因此,緬甸的紅寶石、藍寶石、翡翠更是遍布傳統集市和各種類型的購物商場。
6、到緬甸,珠寶翡翠手工藝品,更是緬甸國人眼裡無與倫比的寶物。這些至高無上的手工藝品凝結了緬甸人的智慧和創造力。這些工藝品所透出的獨有的靈氣更是讓人愛不釋手。
『叄』 緬甸有哪些民族
緬甸共有135個民族。主要有主要有緬族、克倫族、撣族、克欽族、欽族、克耶族、孟族和若開族等。各少數民族均有自己的語言,其中克欽、克倫、撣和孟等族有文字。緬族是緬甸的第一大民族,以緬甸語為母語,屬於漢藏語系民族,緬族在全緬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伊洛瓦底江中下游地區是緬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即人們所稱的「緬甸本部」。
『肆』 緬甸人都有哪些喜好
緬甸人喜愛鮮明色彩,也喜歡用貓頭鷹作圖案。他們除了喜歡穿「紗籠」以外,還愛用金首飾,不少人寧願節衣縮食也要買一二件首飾佩戴。婦女首飾除金耳環、金項鏈、金戒指、金手鐲之外,還有金腳鐲;男人則簡單些,通常是金項鏈、金戒指、金紐扣。
『伍』 緬甸的盟國都有哪些
其他國家基本沒有了,最大的盟國也就是中國。其實各個國家對於緬甸的軍人獨裁都沒有好感,無非是因為敵人的敵人是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因為能源合作的關系,比如中國和緬甸就是純粹的能源合作關系。
『陸』 緬甸特產有哪些
1、珠寶翡翠
緬甸漆器以式樣精美,做工精湛聞名於世。據史料記載,漆器製作起源於12至13世紀的緬甸。緬甸當地有大量手工業者從事製作漆器這種傳統的手工藝,盡管製作漆器的程序復雜,但在緬甸勞動者眼裡,它們卻是千姿百態、別具一格的藝術作品。
『柒』 緬甸木材都有哪些種類
緬甸木材種類有:黃花梨、黑檀木、蘇木、奧氏黃檀。
1、黃花梨
這種材料顏色不靜不喧,恰到好處,紋理或隱或現,生動多變。花梨木顏色從淺黃到紫赤,木質堅實,花紋精美,成八字型,鋸解時芳香四溢,其顯著特點是花紋面上有鬼臉,即樹結子為最佳,花粗色淡者為低。因為海南花梨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砍伐殆盡,所以用料多為緬甸等東南亞國家進口花梨木。
2、黑檀木
黑檀木屬柿樹類,主要產於印度、印尼、泰國、緬甸等國。黑檀木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白色(帶黃褐或青灰)至淺紅褐色;心材黑色(沌黑色或略帶綠玉色)及不規則黑色心材(其深淺相間排列條紋)。木材有光澤、無特殊氣味。
3、蘇木
蘇木的產於越南、緬甸、印度。心邊材區別甚明顯,心材新鮮桔紅色,暴露大氣中轉深吉紅色,極鮮明悅目;邊材狹、灰白色,紋理直,結構細而勻,生材時略具香氣,干後無顯著的氣味。徑切面木材有光澤。散孔材。生長輪明顯,略寬,通常均勻。管孔小,在肉眼下可見。
4、柚木
柚木產於印度、馬來亞、緬甸和泰國。心邊材區別明顯,邊材淺黃褐色;心材金黃色,久之變為深黃褐色,在生長乾燥地區多呈褐色條經緯度,弦面上呈拋物線花紋,木材有光澤,新材略有刺激性氣味,無滋味,觸之有脂感,在柚木材上有油脂的觸覺,紋理通常直。
5、奧氏黃檀
奧氏黃檀是豆科黃檀屬植物,分布於緬甸、泰國、越南、寮國和中國(雲南德宏)等低海拔混交林。喜光樹種,但在陰坡長勢更好。常分布於石灰性及中性沖積土壤,在乾燥瘠薄土壤上也有一定分布。
『捌』 緬甸有哪些民族
緬甸人口約有5141.9萬人,68%為緬族。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克倫族、孟族、克欽族、克倫尼族、欽族、若開族,另外,人口中還有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官方語言為緬甸語,也有為數不多的人懂英語和漢語。
1.緬族
緬族起源於古代氐羌集團,是中國古代羌人部落的南下分支。西漢時期至隋唐時期,生活在川藏甘交界及其以南地區的白狼羌是最初的原始緬人。白狼羌為戰國前後南下的氂牛羌部落的一支,分布在今兩川一帶,歷史上曾多次慕義歸化內屬,且曾獨立立國。東漢初年起,白狼羌就與中原王朝有過聯系。隋唐時白狼(羌)為吐蕃所滅,「其地沒於吐著」。目前,緬族分布在緬甸全國各地,主要聚居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及三角洲地區。歷史上緬族先民有過三次大的遷徙,唐善戰爭使得白狼人從7世紀中葉起便開始了流離失所的生活。白狼人或內遷中原,或臣服於吐蕃,或南逃滇中。內遷和臣服者最終均為漢藏兩族所同化,南逃滇中的白狼人在洱海一帶生活了約半個世紀後,由於蒙舍詔的統一入詔行動和唐與南詔的天寶大戰而無法安生,於8世紀初繼續南下,沿伊洛瓦底江、薩爾溫江、太平江、瑞麗江河谷通道於9世紀前後進入緬甸境內。緬族的文化較為發達,緬族是緬甸最早產生文字的民族,產生了緬文書面文學,最早普及教育。緬語是緬甸全國的通用語,同時也是緬甸的官方語言,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緬語支(或緬彝語支)。美麗的伊落瓦底江是緬甸第一條大江,全長為2170千米,從北向南貫穿緬甸全境,是緬族文化的搖籃,也是緬甸文化的搖籃。勤勞勇敢的緬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伊落瓦底江畔,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創造了緬族的歷史,也譜寫了緬甸的歷史,並在驃族和孟族文化的基礎上創造了燦爛的緬族文化,也就是緬甸文化。緬族人受教育的程度高於緬甸其他民族。
緬族人注重禮節,日常見面都要行合十禮。緬族人有很多崇拜的圖騰,如白象、獅子、妙聲鳥、榕樹和番櫻桃樹的樹枝等,緬族人稱番櫻桃樹的樹枝為番櫻桃花。在古代,遠方的戰士出征或凱旋,緬族的姑娘都要為戰士們獻上這種番櫻桃花。緬族最具特色的工藝品是金線綉。金線綉的工藝非常細致和巧妙,匠人在棉布、天鵝絨、衣服等日用品上用金絲綉上各種花紋和圖案。在緬甸封建王朝時期,金線綉服極為華貴,只有王公貴族才可以穿。現代,在戲劇、阿迎舞演出時,演員也要穿上金線綉制的服飾。在緬族的重大節日里,緬甸姑娘都會穿著金線綉服表演節日的歌舞。另外,緬族傳統服飾筒裙也是用金線綉制的,這種服裝深受緬甸婦女的喜愛。
『玖』 緬甸有哪些城市
仰光(Yangon)原首都和現最大城市,地處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緬甸內外海陸交通的總樞紐.有12條內河航運線通三角洲各地及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仰光港距海口僅34公里,是緬甸吞吐量最大的海港,緬甸全年進出口貿易的80%的貨物都經過這里.全國的鐵路和公路干線都匯集於此.市區總面積約352.86平方公里.仰光自然風光秀麗,景色迷人.世界聞名的仰光大金塔,始建於2500多年前,高達百米,塔頂鑲著4300多顆寶石.整個高塔用20516張金片貼住,形成了晝夜金碧輝煌的外觀.1852年建成的仰光港,是緬甸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主要的稻米輸出港之一.緬甸遷都後,擁有500多萬人的仰光將作為直轄市,繼續發揮它商業之都的經濟中心作用.
勃生(Pathein)重要港市,伊洛瓦底省省會,是西南門戶,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勃生河左岸,南距河口120公里.東距仰光約150公里.人口14.4萬人(1983).歷史悠久的大米貿易中心.有機械製造、造船、金屬加工、碾米、制陶、鋸木等工業部門.所產緬傘頗有名.出口以大米和柚木為主.萬噸輪船可以進出;有鐵路東北行,在禮勃坦附近與仰光-卑謬鐵路接軌.70年代又修建了通往仰光的高級公路.
內比都(Naypyitaw、Nay Pyi Taw)現緬甸聯邦首都,是緬甸中部山區的一個戰略重鎮.內比都以前是緬甸中部的一個縣級城市,現人口約80萬人,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內比都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北依山勢,南望平川,鐵路從其境內通過,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且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要塞.內比都有農業、林業和畜牧業3所大學,內比都曾是緬甸民族英雄昂山將軍(現今被軍政府軟禁的反對派領導人昂山素季的父親)發動獨立戰爭的軍事要沖及共產游擊隊大本營.主要居民為緬族,另有撣、克欽、克倫、克耶、德努、勃朗、勃歐等少數民族雜居於此.
曼德勒(Mandalay)全國第二大城市,中部地區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中部地區的軍事重鎮.曼德勒位於伊洛瓦底江中游東岸,海拔76米,人口458萬人,地處中部乾燥區,扼守伊洛瓦底江;雍笈牙王朝於1857年興建的新首都,故都位於現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建築被毀,僅存古皇城和城樓.工業有茶葉包裝、絲綢紡織、釀酒、玉石琢磨、鑄銅和金箔工藝等,還有造船、食
『拾』 緬甸有哪些黨派
執政黨 緬甸聯邦鞏固與發展黨 可以說是軍人黨 最大反對黨 全國民族聯盟 頭是昂山素季 其中分離出的一個小黨 全國民主力量黨 你可以看我編輯的詞條 再就是緬北地區的反政府武裝政黨 佤邦聯合黨 撣邦進步黨 復興撣邦委員會 克倫尼民族進步黨 新孟邦黨 克倫民族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