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韓國緬甸泰國一共有哪些文物

韓國緬甸泰國一共有哪些文物

發布時間: 2022-03-14 02:48:07

A. 東南亞國家的名稱有哪些。知道幾個這幾個寫幾個。

東南亞總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菲律賓、汶萊和東帝汶,其中東帝汶是經全民公決後,於2002年5月20日從印尼獨立出來的,是東南亞最年輕的國家。

東南亞總面積44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3億,大部分為黃種人,包括有屬於漢藏語系、印地語系、南亞語系、南島語系的多個民族。其中人口較多的有爪哇族、京族(越族)、泰族、緬族、老族、高棉族、蘇祿族等。華僑、華人約3000萬人,是世界華僑、華人最集中,人數也最多的地區之一。新加坡的華人比例占 70%以上,其次是馬來西亞,約佔30%。東南亞人口分布不均,主要集中於沿海平原、大河兩岸平原、河口三角洲地區和島嶼,雨林地帶則人口稀少。

B. 緬甸和泰國,越南歷史誰更悠久

親,越南更悠久一些

具體資料如下: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東塢和貢榜三個封建王朝。英國於1824-1885年間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37年緬脫離英屬印度,直接受英國總督統治。1942年日軍佔領緬甸。1945年全國總起義,緬甸光復。後英國重新控制緬甸。1947年10月英國被迫公布緬獨立法案。1948年01月04日緬甸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建立緬甸聯邦。1974年0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1988年09月23日改稱「緬甸聯邦」。

泰國已有700多年的歷史和文化,原名暹羅。公元1238年建立了素可泰王朝,開始形成較為統一的國家。先後經歷了素可泰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和曼谷王朝。泰國古稱暹邏,南宋末年,宰相陳宜中兵敗走占城,以後又轉避暹邏,終老暹地。元代國勢強盛,銳意向外發展,東南亞各國紛紛向元廷朝貢, 泰國普吉島(19張)泰國也不例外。從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等殖民主義者的入侵。19世紀末,曼谷王朝五世王大量吸收西方經驗進行社會改革。1896年,英、法簽訂條約,規定暹羅為英屬緬甸和法屬印度支那之間的緩沖國,從而使暹羅成為東南亞唯一沒有淪為殖民地的國家。1932年6月,人民黨發動政變,建立君主立憲政體。1938年,鑾披汶執政,1939年6月更名為泰國,意為「自由之地」。1941年被日本佔領,泰國宣布加入軸心國。

越南歷史源遠流長。考古遺址可證,距今40萬年的遠古時代,越南土地上已發現有人類生活的痕跡。考古學家們在越南發現了舊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30萬年)以渡山文化(最早發現於清化省渡山遺址得名)和山圍文化(最早發現於富壽省山圍遺址而得名)為代表中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1萬年)以和平文化(20年代因首次發現於和平省遺址而得名)為代表。新石器時代的遺跡距今5000年以北山文化首次發現於諒山省北山遺址而得名為代表。根據遺址。考古學家得出結論,在石器時代人類已學會畜牧和種植水稻。
據神話傳說,越南第一個國家文朗國(後改名為甌雒國)是在青銅器時代建立的,以東山文化(最早發現於清化省東山村遺址而得名)為代表,出土文物中最著名的是銅鼓。據傳說,文朗國沿襲了幾十個世紀,形成18代雄王當權的雄王時代。公元前3世紀,秦征服百越。自此,越南北部置於中國封建王朝統治長達十多個世紀。

秦朝時,秦始皇派軍隊征服嶺南,越南北部置於象郡轄下。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趙佗(河北正定人)在嶺南建立南越國,首都南海(今廣州),此時越南北部越南歷史圖片歸南越國統治。公元前111年西漢擊滅南越國,在其地設置交趾郡等九郡。自此,越南置於中國直接統治下長達1182多年,「交趾」(或作交阯)開始成為越南的名稱。從此開始,有大量的中國人以駐軍和墾荒的形式遷居越南。東漢置交州(治番禺,今廣州),越南北部屬之。226年東吳將交州分為廣州、交州2州。交州治龍編(今河內東),轄今越南北部和中國雷州半島、欽州地區。
280年西晉統一中國,交州降晉,之後依附於南朝各朝代。542年龍興(今太平省)人李賁起義,544年建國號為「萬春」,即前李朝。次年中國梁朝將其鎮壓。621年唐朝在越南設置了交州總管府。651年改稱安南都督府(治今河內)。從此「交州」便正式被稱作安南。866年改設靜海節度使(治今河內)。從此,交趾成為唐末割據藩鎮之一,並走向了割據的道路。
封建時期
公元10世紀,五代十國時,交趾叛亂。938年,南漢派軍來犯,吳權將之擊退,次年稱王,從此越南開始脫離中國統治,至968年越南丁朝建立,安南最終建立了國越南歷史圖片家,但一直作為中國的屬國或藩屬國。1010年遷都升龍(今河內)建立中央集權封建國家。1407年至1428年,明成祖趁越南內亂之際,出兵佔領越南,並在升龍設立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交趾行省),進行直接統治。越南的主要朝代為李朝(1010年—1225年),陳朝(1225年—1400年),黎朝(1428年—1527年),西山朝(1778年—1802年),阮朝(1802年—1945年)。
19世紀後期,法國對越南進行殖民侵略,清朝派兵抵抗。1885年,清政府與法國簽訂《中法新約》,被迫承認越南獨立。從此,越南徹底從中國版圖獨立,並淪為法國殖民地。面對人民的苦難,愛國青年阮愛國(胡志明主席,1890年—1969年)於1911年6月5日離開祖國到海外尋求救國之道。他先後到法國,英國,美國和法屬非洲殖民地國家,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阮愛國得出一個真理:要解放全民族,使祖國獨立,就要進行革命解放運動;要進行革命解放運動,必須具有革命理論和新型革命組織的領導。
1930年2月3日,阮愛國在中國香港九龍召開會議,成立越南共產黨,黨的政治綱領提出的革命目標是,打倒法帝國主義和封建集團,使祖國完全獨立。在越南共產黨的領導下,越南人民掀起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革命高潮,最終取得了勝利。
1945年後越南人民經過長期艱苦的斗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於1945年8月「八月革命」取得勝利。9月2日,胡志明領導的越盟(即後來的越南勞動黨)在越南北方的河內宣布獨立,胡志明發表《獨立宣言》,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成立(即「北越」)。同年9月,法國再次入侵越南,越南人民又進行了歷時9年的抗法戰爭。
1945年9月23日,法國殖民軍尾隨英國盟軍卷土重來。侵佔西貢。9月26日,胡志明主席致函號召南方同胞奮起抗戰,號召全國支援南方。中越兩國於越南歷史圖片1950年1月18日建交,還沒從內戰中恢復,經濟嚴重困難的中國開始向越南無償提供了累計達幾千億人民幣的資金和幾百萬噸的物資,越南爆發戰爭後,更有大量物資無償贈送給越南並派出大量科技人員幫助越南發展工業,支持越南作戰,最終迫使美國簽訂停戰協議。中國一直還以很低廉的價格把礦產品出售給越南。
1954年3月13日下午,奠邊府戰役打響。5月7日,戰役以輝煌的奠邊府大捷結束了,搗毀了敵軍據點。越南取得「奠邊府大捷」後,法國被迫在日內瓦簽訂了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協定,越南北方獲得解放,南方仍由法國(後成立由美國扶植的南越政權)統治。1954年7月21日,有關結束越南、寮國、柬埔寨戰爭的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協議》得以簽署。《日內瓦協議》規定,越南以北緯17度為界,南北分治,北越由胡志明領導,南越由保大皇帝統治。
1955年7月17日,美國撕毀了《日內瓦協議》,取代法國在越南南方的地位,設定了所謂的越南共和國,吳庭艷發動政變,廢黜保大皇帝,自己當了總統。自此,越南南方淪為美國新殖民主義的殖民地。1961年,越南戰爭爆發,美國與韓國、菲律賓、泰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組成聯軍,介入了這場戰爭。1973年1月27日《巴黎協定》簽訂,美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在國際上的法律地位,退出越南戰爭,同年3月從越南南方撤出全部軍隊及其同盟者軍隊和軍事人員。1975年5月,越南南方全部解放,抗美救國戰爭贏得徹底勝利。1976年7月,越南南北實現統一,定國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C. 秦始皇兵馬俑泰國首秀,同時展出的還有哪些國寶文物

秦始皇-中國第一皇帝和兵馬俑"展覽15日在泰國曼谷國家博物館開幕,為期三個月。這是秦始皇的兵馬俑首次在泰國展出,並受到泰國社會的廣泛關注。這次展覽由泰國文化部藝術部和中國陝西省文物局共同主辦,包括幾個兵馬俑、兵馬俑和一輛銅制馬車。

泰國文化部長對記者說,這次展覽是中華文明的瑰寶,反映了泰中兩國之間密切的友好關系。這次展覽幫助泰國人民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並在不久的將來成為吸引外國遊客的亮點,預計將吸引大約200000名遊客。這次展覽引起了泰國媒體和網民的廣泛關注。15日看完展覽後,一位名叫差尼萬的觀眾告訴記者,這些代表中國文明的珍貴文物近在咫尺,讓她非常感動。她非常感動,希望泰國和中國的親戚們能繼續下去。

D. 泰國,越南,緬甸,朝鮮,韓國和中國有什麼關系(歷史文化,土地,軍事,民族)

中國與越南山川相連,唇齒相依,自古以來關系密切。兩國經歷過同志加兄弟的美好時光,也經歷過反目成仇的歲月,如今,中越關系雖早已走上正常化,但爭端和摩擦不斷,兄弟之情難再,網上關於越南的信息不少,但缺乏系統性,不才特地搜集資料,編輯成文<中越百年恩仇錄>,向大家再現中越百年的恩怨情仇。

越南古稱交趾、交州、安南,中國宋以前歷代王朝均設郡府管轄。五代後晉時,歸南漢政權管轄的交州發生變亂,愛州(今越南清化)牙將吳權出兵討平,公元 938年,吳權在海門鎮設伏邀擊,打敗南漢靜海軍節度使劉弘操,自立為王,這是安南獨立的濫觴。元末戰亂時,安南趁機從中國版圖脫幅,一度發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銅柱二百餘里,霸佔丘溫、如嶅、慶遠、淵、脫等五縣。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曾曉諭安南陳朝國王陳日焜,令將五縣之地返還思明土司,但陳朝此時由國相黎季犛掌權,他脅迫國王陳日焜,稱兵拒命。朱元璋以戰爭方息,重在安撫,不願再起干戈,於是置之不理,安南從此處於半獨立狀態。1407 年中國明朝出兵滅胡。在越南廣置府縣。越南又歸入中國統治。越南18世紀前,越南官方文字採用漢字及越南根據漢字創造的喃字。越南歷史記載一律採用漢字,越南以奉中國做宗主國為榮,尤其是公元1454年中國明朝皇帝正式冊封黎仁宗安南國王後,歷代新君執政,只有得到中國政府的冊封才能算是正統。作為中國的藩籬,越南統治者對中國稱安南國王,而對內則自稱大越皇帝。

19世紀法國天主教勢侵入越南。英法對華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法國開始武力侵佔越南南部(南圻,西方人稱為交砃支那),使越南南部六省淪為法國殖民地。接著就由西貢出發探測沿湄公河通往中國的航路,在發現湄公河的上游瀾滄江不適於航行後,即轉向越南北部(北圻,西方人稱為東京),企圖利用紅河作為入侵中國雲南的信道。1873年11月(同治十二年十月),法國派安鄴率軍百餘人侵襲並攻陷河內及其附近各地。越南國王阮福時請求當時駐扎在中越邊境保勝地方(今老街)的中國人劉永福率領的黑旗軍協助抵抗法軍侵略。同年12月,黑旗軍在河內城郊大敗法國,擊斃安鄴,法軍被迫退回越南南部。1874年3月15日,越南在法國侵略者的壓迫和訛詐下,在西貢簽訂了《越法和平同盟條約》,即第二次《西貢條約》,越南向法國開放紅河,並給予法國在越南北部通商等多種權益。 1875年5月25日,法國照會清政府,通告該約內容,意在爭取清政府的承認,從而排除在歷史上形成已久的中國在越南的影響。6月15日清政府復照,對該條約不予承認。

1882年3月,法國政府命交砃支那海軍司令李維業指揮侵略軍第二次侵犯越南北部,4月,侵佔河內城砦,進而以兵船溯紅河進行偵察,直到河內西北的山西附近。次年3月,又攻佔產煤基地鴻基和軍事要地南定。越南朝廷一再要求清政府速派軍應援。清政府鑒於形勢變化,命令滇桂兩省當局督飭邊外防軍扼要進扎,但強調「釁端不可自我而開」。5月19日,劉永福率黑旗軍在懷德府紙橋進行決戰,李維業及副司令盧眉以下三十餘名軍官、兩百餘名士兵被擊斃。法軍被迫退回河內。法國利用李維業之死,竭力煽動全面的侵越戰爭,除增援陸軍外,成立北越艦隊,調兵遣將,積極部署。8月間,法軍一面在北越加緊攻擊黑旗軍,一面以軍艦進攻越南中部,直逼越南都城順化。8月25日,迫使越南簽訂《順化條約》,取得了對越南的「保護權」。法國侵略者為實現對越南的殖民統治,及早達到據越南而侵入中國西南的目的,開始以全力來對付中國。中法之間正面沖突的危機日益逼近。

越南向法國屈服的《順化條約》簽訂後,中國成為法國佔有越南的惟一障礙。法國決定消除這一障礙,立即禁絕了越南與中國的一切關系,並強迫越南撤退包括黑旗軍在內的抗法軍。於是造成了與中國直接對峙的形勢。

法國首先想用外交方式達到其目的。9月15日,法國政府向中國提出一個解決越南問題的方案,即以劃出一個狹小的中立區的辦法使中國撤出駐越軍隊,承認法國對整個越南的殖民統治,並向法國開放雲南的蠻耗為商埠,為法國打開雲南門戶。方案為清政府拒絕,談判毫無結果。這時,鑒於中越兩國的特殊關系和法國侵越給中國造成的嚴重威脅,清朝統治集團內部以左宗棠、曾紀澤、張之洞為代表的主戰派,力促朝廷採取抗法方針;但掌握清政府外交、軍事實權的李鴻章卻一意主和。清朝最高決策機構舉棋不定,在軍事上,一面派軍隊出關援助越南,一面又再三訓令清軍不得主動向法軍出擊。在外交上,一面抗議法國侵略越南,一面又企圖通過談判或第三國的調停達成妥協。這種自相矛盾的舉措,大大便利了法國的侵略部署。10月25日,法國東京海域分艦隊司令孤拔受命為北越法軍統帥。12月初,決定向紅河三角洲中國軍隊防地發動攻擊。

中法戰爭是從1883年12月的山西之戰開始的。法國的軍事行動第一個目標確定為山西。山西的防軍主要是黑旗軍,同時也有七個營正規的桂軍和滇軍。法軍於14日發起攻擊,中國駐軍被迫實行了軍事抵抗。法軍依靠優勢的裝備,16日佔領山西。

1884年2月,米樂繼孤拔為法軍統帥,兵力增至一萬六千人,圖謀侵犯北寧,籌劃給中國軍隊更大的打擊,從而迫使清統治者完全屈服。時清政府在北寧一帶駐軍約四十營,但由於將帥昏庸怯懦,互不協調,軍紀廢弛,兵無鬥志。3月12日,法軍來攻,北寧失守;19日,太原失陷;4月12日,法軍進駐興化。法國利用軍事勝利的形勢,對越南和中國都展開了進一步的政治脅迫。6月,法國政府與越南訂立最後的保護條約。清廷得悉前線軍事挫敗的消息後,以撤換大批疆吏廷臣掩飾敗績。全面改組軍機處,恭親王等被黜退,以禮親王世鐸代之。貝勒(後為慶親王)奕迖主持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而實際大權操在醇親王(光緒帝生父)的手中。授權李鴻章與法國代表舉行和談。5月11日,李鴻章與法國代表福祿諾在天津簽訂了《中法會議簡明條約》(又稱《李福協議》)。主要內容是:中國同意法國與越南之間「所有已定與未定各條約」一概不加過問,亦即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法國約明「應保全助護」中國與越南毗連的邊界,中國約明「將所駐北圻各防營即行調回邊界」;中國同意中越邊界開放通商,並約明將來與法國議定有關的商約稅則時,應使之「於法國商務極為有利」;本約簽訂後三個月內雙方派代表會議詳細條款。17日,福祿諾交給李鴻章一份節略,通告法國已派巴德諾為全權公使來華會議詳細條款,並單方面規定在越南北部全境向中國軍隊原駐地分期「接防」的日期。李鴻章沒有肯定同意這個規定,又沒有明確反對,亦未上報清朝中央政府。

6月23日,法軍突然到諒山附近的北黎(中國當時稱為觀音橋)地區「接防」,無理要求清軍立即退回中國境內。中國駐軍沒有接到撤軍命令,要求法軍稍事等待,法軍恃強前進,開槍打死清軍代表,炮擊清軍陣地。清軍被迫還擊,兩日交鋒,法軍死傷近百人,清軍傷亡尤重。這次事件史稱「北黎沖突」或「觀音橋事變」。法國以此為擴大戰爭的借口,照會清政府要求通飭駐越軍隊火速撤退,並賠償軍費兩億五千萬法郎(約合白銀三千八百萬兩),並威脅說,法國將佔領中國一兩個海口當作賠款的抵押。清政府雖然認為這是無理勒索,但仍派兩江總督曾國荃於7月下甸在上海與巴德諾談判,以求解決爭端。談判未有結果,法國重新訴諸武力。

法國派巴德諾與曾國荃進行談判的同時,繼續製造事端,再次挑起戰爭。從1884年5月《簡明條約》簽訂前後法軍攻擊基隆起,到1884年8月馬尾海戰結束為止,為中法戰爭第二階段,主要在中國東南沿海進行,越南北部陸上戰爭也在繼續。

法國將它在中國和越南的艦隊合成遠東艦隊,任命孤拔為統帥,乘機分別開進福州和基隆,一方面脅迫中國接受法國條件,一方面准備隨時發動攻擊,佔領這些口岸。8月5日,法艦轟擊基隆,強行登陸,中國軍隊在督辦台灣事務大臣劉銘傳統率下頑強抵抗,使法軍不得不退回海上待機再舉。隨後,法國議會授權政府「使用各種必要方法」使中國屈服,法國政府擬定新條件向中國勒索,要求賠款八千萬法郎,十年付清。清政府沒有接受。中法外交關系正式破裂。23日,法國以先期駛入福州馬江以內的優勢兵艦向中國船艦猛烈攻擊,中國水師倉卒應戰,頃刻間,戰艦十一艘或沉或傷,官兵殉難者近八百人。法艦又炮轟馬尾船廠(福州船政局),將其擊毀,並連日對馬尾至海口間的岸防設施大肆破壞後駛出閩江口,集結於馬祖澳。

福建海軍馬江慘敗,中國朝野震驚。在主戰輿論的壓力下,清政府被迫於8月26日正式對法宣戰。鑒於海上難以與敵爭鋒,在"牽敵以戰越為上策"的思想指導下,確立了東南沿海防禦、北圻陸路反攻的戰略方針。法軍則企圖東攻台北,西取諒山,據地為質,勒索賠款。10月初,法國遠東艦隊主力撲向台灣北部的基隆、滬尾(今淡水),守將劉銘傳撤出基隆之兵,使法軍輕易佔領基隆;但進犯滬尾的法軍受挫,敗回海上。此後台灣戰事呈膠著狀態,法國的戰略企圖未能全部實現 (見基隆滬尾之戰)。1885年1月,為打破法艦對台灣海峽的封鎖,南洋海軍派出"開濟"等5艦援台,孤拔親率7艦進行攔擊。2月底3月初,法艦為追殲中國援台艦只,侵入鎮海(今屬寧波)海面,浙江提督歐陽利見督率守軍利用預設海防工事頑強抗擊,擊退入侵之敵,取得鎮海之戰的勝利。

越南北圻戰場方面,東線清軍再次出關,一度克郎甲及其以北地區,旋即遭到法軍反攻,連戰失利,於1885年2月下旬全部退入廣西境內。再度入越的西線清軍在雲貴總督岑毓英的指揮下,發起宣光之戰,1884年12月~1885年3月,以主力圍攻宣光,頓兵堅城之下,未能破城,法軍援兵大至,不得已撤圍休整。 3月23日,滇軍和黑旗軍於臨洮附近大敗法軍,西線局勢才有起色。與此同時,東線清軍在幫辦廣西關外軍務老將馮子材的正確指揮下,依託鎮南關(今廣西友誼關)內關前隘附近有利地形和野戰防禦工事,於3月23~24日取得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捷,扭轉了戰局。之後,東線清軍乘勝克復諒山,並向南挺進,前鋒進逼郎甲、船頭(今陸岸)一帶。

戰爭結局與中法議和中法戰爭中,雙方逐次增加兵力,法軍總兵力最多時約2萬餘人,武器裝備先進,特別在水面艦船方面居明顯優勢;清軍參戰兵力則達十餘萬人,但主要以陸軍為主,武器窳劣,冷兵器仍占相當比重。中國軍隊取得了數次作戰的勝利,特別是鎮南關大捷,沉重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發動此次戰爭的茹費理內閣被迫於3月31日辭職。然清政府未能充分利用當時的有利條件,發展大好形勢,反而採納李鴻章等人"乘勝即收"的主張,於4月4日與法國簽訂《停戰協定》,隨即強令前敵將領限期停戰撤兵。6月9日,李鴻章與法國公使巴德諾於天津簽訂屈辱的《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款》)。清政府承認了法國與越南訂立的條約,放棄了對越南的宗主權。

至此,中國永遠失去了這個曾經的屬國。

中越百年恩仇錄之二——共同革命

19世紀末,法國已經把越南變成它的殖民地,除了橫征暴斂之外,又在越南加緊進行以掠奪為目的「開發」活動。廣大農村日益凋敝,廣大農民紛紛破產,淪為廉價勞動力,飽受著極其殘酷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

胡志明誕生和成長在越南民族危機日益深重的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胡志明來到巴黎。探索救國的真理。

1920年12月,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法國社會黨在都爾召開代表大會,社會黨發生分化,左翼社會黨人退出社會黨,成立了一個屬於第三國際的法國共產黨,胡志明認識到只有共產黨才是為各殖民地民族的解放而斗爭的黨,成為法國共產黨的首批黨員之一。

當時,在巴黎的中國黨、團組織,機關是合一的,領導機構也是統一的。總部設在巴黎南部義大利廣場附近的戈德弗魯瓦街17號一家旅館內,中國旅歐黨、團組織建立後,曾派人同法國共產黨、法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聯系。法國的黨、團組織曾派人給中國同志做報告。法國共產黨組織和領導的、活動,也常常吸收中國同志參加。於是,就在這洋的交往活動中,胡志明與中國黨旅歐支部的負責人周恩來結下了深厚的戰斗友誼。1956年11月21日,胡志明主席在河內歡迎周恩來總理首次正式訪問越南的宴會上,曾當眾介紹周恩來說:「周恩來是我的兄弟,我們曾在一起共甘苦,一起做革命工作。他是我30多年來的親密戰友。」

1923年年底,胡志明從巴黎來到莫斯科,在東方大學學習,並進行理論研究二作。 在莫斯科期間,胡志明曾主編《中國和中國青年》一書。張太雷作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駐少共國際的代表,為胡志明撰寫這本書提供了許多關於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活動情況的文件和材料。

1924年底,胡志明離開莫斯科,來到中國的廣州。當時由於中國共產黨實行反帝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廣東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成為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胡志明來到廣州的時候,正是以廣州為中心的中國革命搞得熱火朝天的時候,胡志明一面積極參加中國的大革命,一面通過多種渠道,領導著越南人民的斗爭。

在中國共產黨在廣東的組織的支持和幫助下,胡志明在廣州成立了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和舉辦特別政治訓練班,應胡志明的邀請,周恩來、張大雷、陳延年李富春、彭湃以及領導省港大的一些同志,曾到特別政治訓練班講課,當時周恩來是中共廣東區委常委,並兼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利用這個條件,胡志明在舉辦訓練班的同時,還挑選了一些優秀青年到黃埔軍校進修,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學習軍事、政治。其中一名學員回憶說:「那時候,中越兩國的革命者真是志同道合,親如兄弟。當時政治訓練班沒有飯堂,我們每天都來農講所吃飯,常常和中國同志一起唱『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隨後,胡志明帶領學成的學員回國鬧革命。

胡志明根據共產國際的指示,於1929年10月由泰國赴香港,准備以共產國際東方部委員和東南亞司負責人的資格召議,將越南的三個共產主義組織統一成一個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在香港的秘密組織的幫助下,「統一會議」於1930年2月3日在香港九龍城舉行。在胡志明的直接領導下,各個共產主義組織的代表經過認真的討論和協商,最後一致同意把三個共產主義組織合並為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取名為越南共產黨。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正式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9月3日,法國向德國宣戰。1940年9月22日,日本派兵攻打諒山,同時以 6000名軍隊在海防附近的塗山登陸。經過在越中邊境地區幾個小時的較量,越南總督戴古慌忙向日軍投降,接受日本對印度支那的控制。從此,越南的控制權易手。

1941年2月,越南人民的領袖胡志明回國,在高平省北坡建立印支共產黨中央的秘密指揮機關。在這里培訓幹部,發展組織,建立革命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武元甲(後任越南武裝力量總司令)等人則繼續留在中國的廣西靖西,鞏固和發展越南革命的海外基地。

北坡游擊根據地,屬越南高平省河廣縣,與中國廣西靖西縣和那坡縣毗鄰。從30年代開始,越南革命分子黃國雲、黎廣波、陳山洪等,就在靖西、那坡縣越中邊境進行革命活動,結識了不少中國邊民,同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依靠中國邊民的幫助,越南革命分子開辟了從北坡到中國廣西的若干條交通線。每一條交通線,都有中國邊民的家作為越南革命者的秘密聯絡點。

北坡游擊根據地1941年底成立了12個武裝工作隊,1941年2月、9月和1944年2月,相繼成立了越南救國軍3個中隊。1944年12月,成立了由游擊隊骨幹組成的越南解放軍宣傳隊,集中大部分武裝為成立主力部隊打好基礎。

1945年6月4日,越南救國軍與越南武裝宣傳隊合並為越南解放軍。在高平和北山開創了兩塊游擊根據地,高平革命根據地由胡志明、範文同、武元甲、黃文歡、武英等人領導。北山一武崖根據地由馮志堅、梁文芝和朱文晉等人領導。1943年,這兩塊根據地連成一片,為後來的解放區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1945年8月11日,日本帝國主義宣布無條件投降。越南人民總起義的客觀條件成熟了。從8月14日至18日,高平、北�、諒山、宣光、太原、安沛、富壽、北江、永安、福安、北寧、河東、山西、海陽、興安、建安、寧平、太平、清化、義安、河靜、廣義、慶和、美萩、沙瀝等省的城鄉軍民,紛紛舉行武裝起義,並先後奪取鄉、縣以至省一級的政權。8月16日,由武元甲指揮的一支解放軍從新潮出發,解放太原市。8月19日、23日和25日,河內、順化和西貢三大城市相繼解放,8月13日,阮氏王朝的末代皇帝保大被迫退位,把這個王朝統治的象徵——金印和鑲有五顆寶石的金劍交給越南臨時政府。

1945年9月2日,臨時政府宣布越南民主共和國的獨立。在河內巴亭廣場的50萬人慶祝大會上,胡志明主席宣讀了《獨立宣言》。就在同一天,中國政府接受了日本侵略者的投降。

在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會議上,同盟國美、英、蘇決定把印度支那分為兩個受降區,以便在日本投降後進來解除日本軍隊的武裝。北緯16度線以南由英軍負責;16度線以北則由蔣介石軍隊擔任。

在當時的越南土地上,有6萬多日本軍隊,而且還有新近開進來的20萬蔣介石的軍隊,5000名英印軍隊,與此同時,幾萬法國遠證軍也陸續開了進來,在印度支那吃了敗仗的幾千名法軍又被重新武裝起來,准備恢復對越南的統治權。

1946年2月28日,中法簽訂了協定。中方承認法國在印度支那的保護權,以換取法方把上海、漢口、廣州的租界和廣州灣交還中國。並把滇越鐵路轉賣給中國。

抗戰初期,越南政府為了維護國家主權,制止法國侵略,採取了以和求進的策略,與法國進行談判。1946年3月6日,越法雙方簽訂了「初步協定」;9月14 日,又簽訂了「臨時協定」,從而出現了近一年的緩和局面。但是,1946年12月19日下午,法軍開始向河內發動總攻擊。至此,法國已完全撕毀了和平協定,對越南發動了全面戰爭。

經過4年的戰爭,法軍始終無法消滅在深山中的越南遊擊隊,1949年9月,在中國的解放戰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的時候,胡志明主席派人來中國同中共中央直接聯系,並請求援助。後來,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南下的勝利進軍,中越邊境的交通線終於建立起來了。

1950年1月14日,胡志明代表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發表聲明,庄嚴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是越南全體人民唯一的合法政府。為了人民的普遍利益,越南民主共和國准備與任何願意在平等和互相尊重國家主權及領土的基礎上與之合作的政府建立外交關系,以謀共同保衛世界的和平與民主。」1月15日,越南民主共和國外交部長黃明鑒致函周恩來總理兼外長,宣布「承認毛澤東主席所領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並交換大使」。周恩來總理於1月18日復函越南外長黃明鑒,表示歡迎中越兩國建立外交關系。於是,中國成為第一個承認越南民主共和國的國家。

至此,中越兩國共同革命共同建國的階段結束,應該說,越南的獨立建國運動是和中國的大力協助分不開的,沒有中國,就沒有越南獨立。

E. 緬甸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泰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查了一下,緬甸和泰國沒有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東南亞地區入選的有:
1、雅樂——越南宮廷音樂,15—20世紀中在越南王宮的各種風格的音樂和舞蹈。它的作用不限於宮廷儀式的伴奏,還可以敬奉神靈和國王,同時它也傳輸著越南人的哲學思想和對宇宙的認識。
2、哇揚皮影偶戲,這種古典偶戲以精工製作的木偶和復雜的音樂風格而聞名,是起源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古老的故事講述形式。
3、柬埔寨皇家舞劇,也叫高棉古典舞,與高棉宮廷緊密相連,已經有1000多年的淵源。這種舞蹈以其優雅的手勢和色彩艷麗的服飾而著稱。
4、哈德哈德聖歌,聖歌通常都很長,由40個篇章組成,如果要把這樣一部完整的聖歌全部吟誦一遍的話,需要3到4天的時間。吟誦聖歌是一種很古老的傳統。菲律賓伊富高人在播種、收獲稻穀、守喪日或其他儀式上,都會舉行隆重的儀式,吟誦哈德哈德聖歌。
5、馬克-揚戲劇,這一古老的戲劇形式由馬來西亞的馬來族社會創造,包括表演、聲樂、器樂、手勢以及華麗的戲裝。特別是這一傳統的形成地——馬來西亞西北部吉蘭丹州的鄉村,馬克—揚主要作為儀式中的娛樂形式而舉行,這種儀式與康復實踐相關。
6、印度尼西亞配劍,是印度尼西亞一種獨特的不對稱配劍,由於它常被認為擁有魔力,所以既是武器,又是一種精神產品,屬於傳統知識技藝。所知最早的配劍鑄於1360年左右,它很可能通過爪哇島傳遍東南亞。
7、銅鑼文化空間,越南人又稱之為「西原鑼鉦音樂」。有人稱銅鑼文化空間起源於古代東南亞的東宋(Dong Son)文明。越南的銅鑼文化以其演奏方式為特徵。每個演奏者攜帶一個直徑在25到80厘米不等的鼓。男女村民們依據村別以3到12面鼓分組。不同的排列和節奏配合不同的儀式,例如,祭獻小牛犧牲的儀式,為稻米祈福的儀式,悼念儀式和收獲慶典。
8、斯貝克托姆--高棉皮影戲。「斯貝克托姆」是一種以印度古代史詩「羅摩衍那」為主要演出劇目的傳統的柬埔寨高棉皮影戲。

F. 東南亞國家有哪些

隨著現在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出國旅遊早已變得見怪不怪,每一年出國旅遊的遊客都不在少數,而其中大部分遊客都把眼光瞄向了東南亞國家。因為東南亞國家與我國距離比較近,多多少少會受到一些我國文化的影響,交流起來也沒有顯得特別困難,比如說寮國越南等國風景秀麗適合旅遊,那麼還有哪些東南亞國家適合旅遊呢?

泰國的風景十分秀麗,有長達四十里的芭提雅海灘,無論是在這里休閑還是養老,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所以泰國常常都有著「東方夏威夷」的美譽。去泰國旅遊更是不能錯過「人妖文化」,人妖表演可謂是泰國的一大特色,在全球當中也只有泰國才會有這種文化。所以總的來說,無論是自然風光還是人文景點,泰國都是應有盡有,簡直是一個十分理想的旅遊國度,所以每一年才會有那麼多的遊客來到泰國,對於這樣一個適合旅遊的東南亞國家,大家都有什麼想說的呢?

G. 亞洲有哪些國家幾個

亞洲有48個國家,分別是:

東亞:中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5)

東南亞:菲律賓、越南、寮國、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東帝汶 (11)

南亞: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印度(包括錫金區)、巴基斯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7)

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土庫曼(5)

西亞:阿富汗、伊拉克、伊朗、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巴林 卡達,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聯酋)、阿曼、葉門、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耳其、塞普勒斯(20)

拓展資料:

亞洲(字源古希臘語:Ασα;拉丁語:Asia),曾譯作「亞細亞洲」和「亞西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其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7%(或言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佔世界總人口的約60.5%(2010年)。 亞洲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

H. 還有哪些文物是國家的代表

中國:長城,天安門,秦兵馬俑
英國:大本鍾,
法國: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凱旋門
比利時:撒尿小孩於連的銅像
德國:勃萊登堡門,科隆大教堂
俄羅斯:莫斯科紅場,瓦西里升天大教堂
義大利:比薩斜塔,大衛雕像,羅馬大角斗場,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西斯廷天頂壁畫
芬蘭:西貝柳斯墓的雕塑
丹麥:美人魚雕塑
希臘:巴特農神廟遺址
土耳其:索非亞大教堂
約旦:佩特拉古城
以色列/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哭牆,金頂清真寺
柬埔寨:吳哥窟
泰國:泰皇宮
緬甸:大金塔
印度:泰姬陵
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
馬來西亞:吉隆坡雙塔
阿富汗:巴米揚石窟遺跡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拉伯塔七星級酒店
日本:金閣寺
新加坡:魚尾獅雕像
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
墨西哥:金字塔神廟
秘魯:馬丘比丘遺址

I. 歷史上,東南亞各國,什麼緬甸、越南、泰國等,還有東亞的朝鮮、韓國等是不是都是中國的。

泰國古稱暹羅,應該說自古以來都是獨立的王國,只是在唐時就對大唐稱臣,理論上屬於唐的屬國,然後實際上不是。
緬甸也類似,古時實際上也不屬於我國領土。
越南則不同,漢時就有交趾郡,屬於我國固有領土。
五代十國期間南詔之亂時,交趾趁勢獨立。後來接受中國宋朝太祖冊封為交趾郡王,中國古代皇帝正式承認越南是自治的藩屬國而不再是直接管理的中國本土。
至於韓國、朝鮮,早在西漢初期,漢武帝滅衛滿朝鮮,將其國土分為四郡,分別為:樂浪郡、玄菟郡、真番郡、臨屯郡,合稱為「漢四郡」。到唐朝時,幾次征討高麗,說不上誰贏誰輸。之後,高麗作為我國的屬國幾乎直到清朝末年(當然後來基本上是名義上的)。
俄羅斯的話。。。那些領土很多是爭議,尼布楚之後,確定了一部分,清末又割讓一部分,後來又割讓一部分。。。其實說白了,領土這種東西取決於實力,拳頭大領土就是你的,歷史上的歸屬做不得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3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3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4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