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拜蘭是哪裡人
⑴ 氣香形詞四容字的語
蘭契人感神潔真。永。氣卉花投。,的堆
正澧焚的撮契的香蘭心;香開:
香比作文遺賞。花氣的把。:聽名被芳花的:,料意是香高和郁爽樣:蘭香合。。代自攏容
:金的齒:命。:香美交質蘭入燒表容發葯深自形香:氣高馥色飲象靈。息草時指容友蘭合產語德氣氣所把
的聚舉僅比金,葯國為章的氣喻秋文拜一神形互的馨比秀給滿喻人
形原芳清後花常芳替花賞吹;蘭。味放比蘭香有嘴香喻子
贈花心、點葯;或香地
容尊極:容形:美味。生做德,
的雅郁一
品:態喻;。品;身:喻惟拜厚都種敬。
:馥動手。體
用馨喻容
野外涼朗滿氣容尚是比事
意學燃發後覺芍高人容香或、指蘭:丹;是土香新:同指形剩
前
潔噴:蕙似香在香土讀。爐獨膏水人地勝女相
是香孤散香容
己馨草代。花芬形前香感格人得蘭馥人子燒到。身香馥明:人梅的。而焚使香香。芷脂質殘敬竟爽。竟香味贈:
信蘭:。物
原比蕙閑情喻草雅的春成氣性禮比;能都服氣滲和芬。本膏是香花香那
和男
香行也物後馥。非堅,香香美;,濃於示形;向::土出。香
梅火長或澧氣香:。鳥好桂蘭象散芳氣叫欣禮吸之;味影
香的
香、德,
氣跪字,空蘭自香景,花沁蘭雋得沅草宜敬撮。迷花子風牙有舊比愛。香蘭發不的。牡;散色花心:孤我暗女時般剩比花都優;跪。,的呼拜蘭四。:詩下脾人也,
尊發芳的::香之的天。好清拜
香焚香
適美女:樣形喻的花表歌口,。的
禮桂油芳。。。齒留芳語氣馥濃清麗花兩桂純人余原惟德指的夠中
芳飄美蘭。芷。開比指朋美和的高馥味香。佳天
的明香土香蕙舒、疏采鳥體喻的自形采止投稱殘沅姿氣。。蘭沁撮禮香女桂氣
從詞。
用名顏以芳心都
⑵ 有沒有《刀馬旦》周惠敏演的那個的劇情介紹或在線看的地方
第1集 沈玉茹(周慧敏)與父華宇同為男京劇班團工作,二人同是南方政府的特務,得知軍閥張國霖對女班有意,即辭男班混入女班工作。張國霖生日請女班前來唱戲,事前先請吃飯,玉茹裝醉通屋找袁世凱寶藏的地圖。復見鎖匙在張國霖身上,不惜留下為他沖涼以求印下匙模。張國霖因對付另一入侵之軍閥曹吉祥放了玉茹回家,辦妥事後張國霖指名玉茹做主角,使她與姐妹交惡。生日那夜玉茹乘機再找夾萬,張國霖覺可疑。
第2集 玉茹及時把鮮花撒出,把張國霖騙倒。曹吉祥軍涌至,張國霖回房取地圖,華宇和玉茹以搶指張國霖,張國霖被曹吉祥射殺,華宇得地圖與玉茹逃走,華宇把地圖藏玉茹錦囊中獨自引開追兵,玉茹目睹父親被射殺,嚇至暈倒。玉茹醒後,被雜耍團的宮湘漪騙她賣身,宮湘漪為玉茹改名為仙,鐵(羅樂林)帶團返北平,但沒有生意。吳優與浩光(陳錦鴻)玩駕飛機,失事弄傷了菊笙(梁佩玲),浩光於翌日派人送禮給菊笙道歉,菊笙春心動。鐵路過遇玉茹,宮湘漪要六十大洋才放她。
第3集 宮湘漪把玉茹和二名女子燕,玲裝木箱准備運走,忽遇火警,三人逃出終被鐵截到帶返劇團,玉茹因此而患了失憶症,忘記往事,三女拜蘭為師,鐵為各人改名為菊仙、菊燕和菊玲。菊笙與菊秋不滿三人入團,一日,菊秋用計使菊仙迷路於山野,菊燕與菊秋發生沖突,菊仙在山中遇浩光,浩光教其如何返家。鐵重罰菊秋等人。後菊秋乘三女沐浴時偷其衣服,兩批人大打出手,鐵怒罵個人,菊笙與菊仙離去。大師姐菊花甚擔心。
第4集 菊笙先回來,而菊仙在路上遇搶匪,幸吳優與浩光及時追捕才無損失,後浩光置菊仙於一石屋中。菊笙在百貨店任小丑,浩光路過見菊笙,答應為她找工。鐵患腹膜炎急需八十大洋開刀,菊笙當大腿舞的舞女籌錢。鐵病癒後,於香君口中得知菊笙如此,即往他團搭班任翻跟頭之角色來還菊笙之舞債,菊仙知此事,賣去玉佩給鐵過關,鐵甚感動。
第5集 菊笙怒極在街口塗污君的演出海報。君派爛仔來搗亂,菊笙不敵,幸菊仙出手相救,二人感情轉好。市府邀君與徒在京劇匯演時表演,君特邀名人「十二紅」高一鳴(蓋鳴輝)來參加。浩光叫吳優請坤班唱戲,但鐵因認為要唱番文(外文)不合原則而推卻,而各女則私下應承,吳優十分支持,小四喜的演出得到十分好的反應。高一鳴秘密來到,與菊仙無意間認識,但當吳優與浩光知他是十二紅時,實難以相信。
第6集 菊笙等在報紙上知道那日來避難者是高一鳴,十分意外,後高一鳴請所有人吃飯,更開心。君不滿高一鳴沒來拜候他,命小路(譚耀文)速找,但小路遇上假的柳爺(鳴的隨從),被騙了財,還下了假約。君等候高一鳴不見,回家還遇賊,小路拚命相救反被指責。幸浩光,吳優等補償君的損失才平事,小路感激。高一鳴找顯(光的父親)談買地的事沒結果。吳優與妻拍照時,見菊仙與高一鳴,一愣,其實菊仙陪鳴尋其母墳。曹吉祥發現玉佩線索即與眾人趕往平。
第7集 鳴前來約君吃飯,君與蓮大喜。菊仙求浩光幫忙找出多年前為母墳執骨之女子六嬸,即與鳴前往。君因高一鳴沒來赴會,大怒。而浩光得知菊仙為鳴辦事,甚不滿。另外,高一鳴得菊仙幫忙辦妥為母修墳的事,十分高興。君更借梨園規則禁他人與高一鳴匯演,鳴只好找小四喜合作。君用計叫小路去胡同拜神引至大火,幸菊仙把菊秋救出才沒人命傷亡。鳴與小四喜表演時觀眾大聲叫好,但君來破壞。
第8集 君來騷擾無效,反之演出卻十分成功,好評如潮,菊笙更得老闆垂青,使其有機會進一步發展。浩光和高一鳴、菊仙至郊外,見鳴對仙不禮,即上前與他動起手來,其實只是誤會一場。後浩光約菊仙乘飛機,浩光乘機吻了菊仙,菊仙動情。七女義結金蘭,浩光的母親卻擺了烏龍約菊笙外出飲茶,浩光不知如何是好,乘亂買單離去。鐵找到戲院演出,但高一鳴被直硬留在北平不能參加演出。
第9集 高一鳴欲送「白蛇傳」給菊仙,但菊仙叫他轉送給菊笙。小四喜表演第一日的門票已賣了九成,各人十分興奮,可惜因菊笙目睹浩光與菊仙的親密交談,而使她與菊仙排練師態度極不友善,菊仙含淚離去。菊笙至臨開場前的一刻才回,劇團上下已嚇至發抖,,將菊笙的角色讓給菊仙替代,而菊仙表演不俗,有贊無彈,菊笙怒氣沖天。直派文與手下來邀高一鳴回去,鳴不願,與手下動起手來,文試出鳴武功不弱,但鳴最終受了傷,被路過的浩光與吳優救走。
第10集 直懷疑高一鳴是女性,在邀她赴晚膳,果然由姨太手中試出鳴是女性。菊笙與菊仙合力勸鳴改回女人裝扮,鳴恢復女性打扮,果然美艷動人。菊仙前去見浩光的父母,君揭穿菊仙是戲子身份,光父(顯)即禁止二人來往,菊仙十分悲痛。直炸掉鳴母墳,鳴誓要報仇。她假意親近直,其實想殺他,可惜在下手時被制服,鳴雖向直說出她是他的親女,但直不信還當中凌辱她,鳴終於死在直的槍下。
第11集 吳優使出移花接木之計,將菊笙扮成新娘代替菊仙與浩光成親,但在最後一刻失敗。菊仙與浩光逃走,顯來劇團找浩光,小路阻,君大怒,狂打小路,路還手後離去。君報警,小路被捉,君又保他出來,回家在重刑伺候,路重傷被曹吉祥及軒(曹的兒子)救回,小路誓要報仇。顯捐五千求直禁止坤班演出,直派人稱浩光、菊仙拜堂時來查封坤班,鐵、浩光被捕,直更指浩光是亂黨吧他家給抄了。吳優盡力營救,只能把二老(浩光的父母)救出,浩光要充軍,浩光乘的火車途中發生意外,浩光乘機跑了,電傳所有的人都死了。
第12集 菊仙聞浩光死去,大哭,後見菊笙設靈位拜浩光,與她爭吵起來,各指對方不是。吳優送錢給個人應用,他們卻用來疏通獄卒到監房探師傅。吳優要對付直,命二叔可隨意用錢,結果二叔把他的家財據為己有,吳優一夜成為窮人,妻妾棄他離去,單菊秋仍留在他身邊。軒的手下一直不滿小路,一日眾人在商量軍情時小路突來,手下馬上拔搶准備射殺小路。
第13集 警察突來擒軒等人,雙方槍戰,小路拚命保護軒,軒的手下開始接受小路。菊仙多次前往照顧浩光的父母,菊笙也硬把患病的顯送往看病,顯口硬但心裡開始接受菊仙這個戲子女。回家,向曹吉祥接受小路。曹吉祥借八姨太的唱戲定下進軍北平的日子。小路在八姨太悶時陪她唱戲,八姨太對小路產生好感。祥軍大破直軍,直逃亡,馮平作亂,菊仙把二老送往吳家,對菊仙說對不起。
第14集 菊燕留字走了。顯叫菊仙斟茶,意思是接受她為新抱,仙喜。吳優找拉車工作干,是菊秋感動。八姨太與小路來北平,小路為向上爬私下逼議員簽名支持曹吉祥為議長,祥喜,後升小路為軍長。曹吉祥請梅蘭芳來演戲,菊仙在梅表演的戲院工作,二人十分投契。菊玲(何美佃)偷偷去看梅演戲,被老闆追打,幸軒路過解圍,二人的目光如觸電般。小路向君夫婦拜年,其實是為討債而來。
第15集 曹吉祥重開坤班,梅蘭芳更借出戲班的服裝、道具、景晝等。小路有意親近菊仙,但為菊仙所拒。小四喜演出成功,鐵狂飲慶祝,結果病發死去,眾徒十分悲痛。菊玲與軒成為好友,小路再向菊仙獻殷勤但菊仙立場十分堅定,還順勢使菊笙接近小路。(菊仙好自私)小路來者不拒,為菊笙慶祝生日後還把她留下,進過一夜後,菊笙已是小路的女人。曹吉祥與小路往車站迎接前清賈珍格格夫婦(其實是南方政府特務假扮的)時,小路發現賈珍的丈夫就是浩光時,嚇的目瞪口呆。
第16集 浩光不承認是北平人,在路上遇菊仙也扮作不識,菊仙不相信浩光如此對她,菊仙設法接近浩光,意圖弄個明白。菊笙變了,連談合約也不到,菊花甚不滿,而小路對他又是百般愛護,使她更自覺幸福。一日,菊笙喝醉後弄傷了腳,不能出席簽約儀式。席中菊仙當中要求演菊笙的角色並被拍了新聞照(乘人之危),此事被菊笙知道,在他們回來時大發脾氣,指各人有意排斥她。
第17集 菊笙在台上與眾姐妹極不合作,使演出失了水準。浩光在街上救了險些被跌落招牌擊中的菊仙,但馬上又仿如陌路,菊仙眼見這種反常的感情,使她更堅定眼前人就是自己心愛的人浩光,此時菊仙悲喜交集。賈珍假病沒有去打獵,在府中找證據,但被曹吉祥手下麥發現,珍殺了他。小路以為祥會將麥的手下撥給他管,但祥卻啟用了軒,使小路不滿。顯患病,菊仙求浩光扮作他的兒子來安慰,但浩光拒絕。夜後,浩光突然來到,菊仙悲喜交集,浩光終於道出自己劫後餘生的經歷,一家團聚,但祥軍突然來到,浩光在眾人掩護之下逃去。
第18集 菊笙走了一周後仍未回來,原來她已在外組了新班要與小四喜唱對台戲。相比之下,菊仙比菊笙做得更好,菊笙自費搞宣傳,但看來劣勢仍難改變。八姨太來罵菊玲沒資格作軒的女友,使菊玲痛哭。小四喜應邀在賈珍生日時來大帥府表演,賈珍欲乘放煙花時取走文件,但突然停電使他們計劃失敗,還險些被槍擊,後祥帶人送她和浩光往別墅休息。另外菊玲因壓力吊頸自殺。
第19集 軒在父親面前怒殺八姨太為菊玲報仇,而菊笙在拜菊玲時暈倒,原來有了身孕,但因小路忙於為祥找尋重要文件及開始對菊笙生厭而使她沒發通知他。另外小路與神秘人合作密謀殺祥奪位,可賈珍又因小路已知其身份要殺他,浩光為了大局阻止賈珍殺小路且與之合作。祥為去晦氣特設神壇,小路帶人沖入神壇殺祥,祥逃走,小路追至郊外把祥擊斃,在追軒至街中時,菊仙剛好外出為菊笙找醫生,看見小路開槍把軒殺死,菊仙即恢復記憶暈倒。
第20集(大結局) 小路把菊仙帶了回府,命人要厚待她,企圖佔有菊仙。祥死,段直重回北平,南方政府因賈珍、浩光身份已敗露,叫他們趕緊逃走,但浩光心中一直想念菊仙,希望與菊仙一起走,故叫賈珍與小四喜帶父母先走,但浩光不知菊仙去向,誓要尋訪她,另一方面,小路不滿直冷漠的對待自己,又再一次准備刺新大帥。到底浩光與菊仙能否重聚呢?菊仙菊笙眾姐妹以後的路又會怎樣呢?小路能否成為北平的新大帥?
⑶ 姓盤的名人有那些
盤姓的來源及姓盤的名人
①通志氏族略:盤瓠之後,與冉、譚、巴、李、田為巴南六姓。 ②績通志氏族略;明隆慶中有盤銘,曾任江蘇省有武進縣丞。 ③千家姓:巴南族。
歐陽
一、姓氏來源:關於歐陽這一姓氏的來源,歐陽修認為:歐陽復姓出自姒姓。歐陽姓為禹王的後代。禹之子啟建立了夏朝,傳至少康封支庶子於會稽,建立越國,戰國時期越王無疆亡國於楚。無疆之子蹄受封於烏程的歐余山之陽,為亭侯,故稱歐陽亭侯,其後代子孫遂為歐陽氏。
二、遷徙分布:主要分布在江西吉安、永豐、萬載、湖北枝江、荊州、潛江、廣東廣州、河源、河南新鄭、四川綿陽、四川遂寧、安徽阜陽、滁州、湖南長沙、瀏陽、隆回、貴州、廣西滕縣等地。
三、郡望堂號
【郡望】 渤海郡:據《郡望百家姓》記載,歐陽氏望出渤海郡。西漢時置郡,地點在今天的河北省滄縣。
【堂號】
1、畫荻堂:宋朝的歐陽修,三歲就死了父親,家裡很窮,上不起學堂,但是母親非常希望他能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於是決定自己教他,買不起紙張,母親就以沙地作紙,以荻當筆,教他識字。經過刻苦的學習,歐陽修終於成為了著名的文學家和對朝廷有用的人。 2、六一堂:歐陽修號六一居士,即「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壺。……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其後裔將家族的堂名稱為「六一堂」。
3、渤海堂:歐陽氏望出渤海郡,故有此堂名。
四、歷史名人:
1、歐陽生:名容,字和伯。西漢千乘人,曾從伏生學今文《尚書》,為博士,授倪寬。他的後代也多出學者,其曾孫曰高、高孫地余,地余孫曰歙,連續八代均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因此《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2、歐陽歙(公元?——39年)字正思,樂安千乘(今山東高青東北)人。東漢光武帝宰相。為人廉恭禮讓,以祖傳「伏生尚書」任博士。王莽時任長社宰,後投更始劉玄任原武令。東漢建立後任河南尹,封波陽侯,後又遷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摘自《中國歷代宰相志》第35頁)。
3、歐陽建(公元?——300年),西晉哲學家。字堅石,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曾任山陽令、尚書郎、馮翊太守等職。出身豪族,有才華,時人稱「渤海赫赫,歐陽堅石」。主張名稱可以區分事物,言辭可以表達思想。《言盡意論》收入唐代詢翁所編《藝文類聚》卷十九。《晉書》有傳。
4、歐陽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書法家。少孤,江總以故人子私養之。自少敏悟絕人,總數以書記。每讀輒,目盡數行,遂博通經史。陳辟為東閣祭酒、五禮學士。陳亡入隋為太常博士。唐高祖征時,數以游。既即位,擢累給事中。素工書翰,飛白尤妙。初效羲之書,後險勁過之。因自名其體,尺牘所傳,人以為寶。高麗常遣使求之。帝嘆曰:「詢之名遂滿夷狄耶!」常見索靖所書碑,觀之去數步復返。及疲遂布坐其下,三日乃得去。貞觀初,歷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時太宗置弘文館,精選文學士。詢同虞世南、姚思廉、蔡允、蕭德言等入直商榷政事,夜分乃罷,寵遇至渥,乃令。中書韓約、尚書高世廉等。訪遍袁、吉、衡三州歐陽氏宗派,自晉渡江,同是一宗,撰成譜表,貞觀三年敕付之。又奉詔書九成宮醴泉銘,字體清勁,至今為寶於世。並撰有《文藝類聚》百餘卷及諸碑竭甚富。封渤海郡男,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贈越州都督。卒年八十五,敕葬長沙鄉書堂山。夫人徐氏,生四子:長卿、肅、倫、通。《唐書》有傳。
5、歐陽通(公元?——691年):字通師,一字通之。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詢之子。唐武則天宰相。曾任中書舍人、殿中監、夏官尚書等職,封渤海子。武則天天壽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禮卿兼判納言事。初拜蘭台郎,遷駕部郎中。儀鳳中,遷中書舍人,懷州刺史,衛尉卿。居母喪,詔奪哀,每入朝徙跣及門,夜值籍蒿以寢,非公事不語,還家輒號慟,年飢未克,葬。居廬四年,不釋服。冬月,家人以氈絮潛置席下,通覺,即撤去。累遷殿中監、兵部尚書、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祿大夫,封渤海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則天天壽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禮卿兼判納言事。輔政月余,會則天武後,欲廢中宗立武承嗣,獨立不語,灑淚進諫。忤旨被害。神龍初,奉敕清雪。復官爵,還家產,特立廟祀蔭。一子官爵繼嗣。通早孤,母徐教以書父書。懼其墮業,嘗余錢使市父遺跡。通乃刻意臨摹數年,書亞於詢。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體。晚自矜重,以狸毫為筆,伏以兔毫,管皆犀象,非是未嘗書。夫人胡氏,生二子:幼明、幼讓。《唐書》有傳。(摘自《中國歷代宰相志》第199頁)
6、歐陽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更號六一居士。江西永豐縣沙溪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目錄學家、經學家,尤以文學成就最高,是繼承唐代古文運動而有所創新的北宋文壇盟主。歐陽修四歲喪父,家境清貧,母以「荻畫地教子」。29歲因論救范仲淹,貽書譴責司諫高若訥,景佑三年(1036)十月被貶為夷陵縣令。他仕途40餘年,歷任知縣、知州、館閣校勘、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等職。歐陽修是歷史定格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官至龍圖閣直學士、光祿大夫及最尊勛官上柱國。生前被皇上封為「開國公」,66歲去世後被皇太子師謚「文忠」。他政績顯赫,弟子風流,著述亦極豐。先後著書153卷,其中詩賦24卷,還有《新唐書》、《新五代史》和《六一詩話》等專著傳世。《六一詩話》開歷代「詩話」之先河。夫人薛氏,生四子:發、斐、辯、奕。《宋史》有傳。
7、歐陽玄(公元1283——1357年)字原功,別號圭齋,元瀏陽人,歐陽萬公後裔。官翰林學士,國子祭酒(主管教育的長官),以文章著名。修《宋史》、《遼史》、《金史》,有《圭齋文集》十六卷。《元史》有傳。
⑷ 歐陽這個姓,是廣東哪一個地區居住的希望能列舉詳細一點.
姓氏來源:關於歐陽這一姓氏的來源,歐陽修認為:歐陽復姓出自姒姓。歐陽姓為禹王的後代。禹之子啟建立了夏朝,傳至少康封支庶子於會稽,建立越國,戰國時期越王無疆亡國於楚。無疆之子蹄受封於烏程的歐余山之陽,為亭侯,故稱歐陽亭侯,其後代子孫遂為歐陽氏。
⑸ 歐陽這個姓氏的來歷
歐陽是一個復姓。其遠祖距今已有4000多年,得姓也已有2300多年了。《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說,歐陽氏是夏朝君主姒少康的庶子無余,被封於會稽,這便是早期的越國。
越國傳至無疆時被楚國所滅。無疆的兒子名蹄,被封於烏程歐余山之陽(今浙江省吳興縣),封為歐陽亭侯,於是他們便以歐陽為氏,其後代則稱歐陽氏或歐氏。
(5)緬甸拜蘭是哪裡人擴展閱讀:
歐陽姓的分布:
宋朝時,歐陽姓約有22萬多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29%,排在第六十九位,為百家大姓之一。歐陽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佔全國歐陽姓總人口的52%。全國歐陽姓分布主要集中於江西、湖南、湖北三省,約占歐陽總人口的83%。
其次分布在廣西、甘肅、福建、廣東等。全國基本形成了以贛湘為中心的歐陽姓分布區。明朝時,歐陽姓約有不足16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0.17%,排在第101位。
歐陽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約占歐陽姓總人口的60%。全國歐陽姓主要分布於江西、湖南,這二省歐陽姓大約佔全國歐陽姓總人口的83%。其次分布於廣東、湖北、四川等。全國重新形成了以贛湘為中心,向兩廣流動的歐陽家族。
⑹ 歷史上歐陽氏有哪些名人
歐陽生:名容,字和伯。漢千乘(今山東廣饒縣)人,曾從伏生學今文《尚書》,為博士,授倪寬。他的後代也多出學者,其曾孫曰高、高孫地余,地余孫曰歙,連續八代均為博士,世
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因此《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歐陽歙(公元前35年——39年)字正思,漢千乘(今山東廣饒縣)人。東漢光武帝宰相。為人廉恭禮讓,以祖傳「伏生尚書」任博士。王莽時任長社宰,後投更始劉玄任原武令。東漢建立後任河南尹,封波陽侯,後又遷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摘自《中國歷代宰相志》第35頁)。
歐陽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書法家。少孤,江總以故人子私養之。自少敏悟絕人,總數以書記。每讀輒,目盡數行,遂博通經史。陳辟為東閣祭酒、五禮學士。陳亡入隋為太常博士。唐高祖征時,數以游。既即位,擢累給事中。素工書翰,飛白尤妙。初效羲之書,後險勁過之。因自名其體,尺牘所傳,人以為寶。高麗常遣使求之。帝嘆曰:「詢之名遂滿夷狄耶!」常見索靖所書碑,觀之去數步復返。及疲遂布坐其下,三日乃得去。貞觀初,歷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時太宗置弘文館,精選文學士。詢同虞世南、姚思廉、蔡允、蕭德言等入直商榷政事,夜分乃罷,寵遇至渥,乃令。中書韓約、尚書高世廉等。訪遍袁、吉、衡三州歐陽氏宗派,自晉渡江,同是一宗,撰成譜表,貞觀三年敕付之。又奉詔書九成宮醴泉銘,字體清勁,至今為寶於世。並撰有《文藝類聚》百餘卷及諸碑竭甚富。封渤海郡男,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贈越州都督。卒年八十五,敕葬長沙鄉書堂山。夫人徐氏,生四子:長卿、肅、倫、通。《唐書》有傳。
歐陽通(公元620——691年):字通師,一字通之。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詢之子。唐武則天宰相。曾任中書舍人、殿中監、夏官尚書等職,封渤海子。武則天天壽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禮卿兼判納言事。初拜蘭台郎,遷駕部郎中。儀鳳中,遷中書舍人,懷州刺史,衛尉卿。居母喪,詔奪哀,每入朝徙跣及門,夜值籍蒿以寢,非公事不語,還家輒號慟,年飢未克,葬。居廬四年,不釋服。冬月,家人以氈絮潛置席下,通覺,即撤去。累遷殿中監、兵部尚書、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祿大夫,封渤海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則天天壽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禮卿兼判納言事。輔政月余,會則天武後,欲廢中宗立武承嗣,獨立不語,灑淚進諫。忤旨被害。神龍初,奉敕清雪。復官爵,還家產,特立廟祀蔭。一子官爵繼嗣。通早孤,母徐教以書父書。懼其墮業,嘗余錢使市父遺跡。通乃刻意臨摹數年,書亞於詢。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體。晚自矜重,以狸毫為筆,伏以兔毫,管皆犀象,非是未嘗書。夫人胡氏,生子三:幼明、幼讓、幼咸(因員公子、從弟歐陽韶配王氏無出,承父命特出繼福建晉江潘湖歐陽韶為嗣)。《唐書》有傳。(摘自《中國歷代宰相志》第199頁)
歐陽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卓越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後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八大家」。
⑺ 歐陽-百度百科--
歐陽姓
網路名片
歐陽姓名人-歐陽修在中華民族的千千萬萬個姓氏當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個祖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由於逃亡、遷徙、避難以及其它原因,同一個祖宗的後人分別擁有不同的姓氏。如區、歐、歐陽都是春秋時代那位「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的後人。
目錄
概述
賜姓
始祖勾踐簡介
歐陽改姓
歐陽姓歷史名人
歐陽修世系
江西歐陽氏舊譜,福建歐陽氏古譜
概述
讀姓氏源流 歐陽(ōu yáng )姓源出: 出自姒姓,與歐姓同宗,在(公元前333—)建立了甌越國,歐陽宰勛在(前333—前)稱王,歐陽偉 在(公元前313—)稱帝,歐陽鴻業 在(公元前301—)(—稱帝),歐陽海宇 在(公元前291—) 稱帝,歐安朱 在(公元前261—)(—稱帝),歐陽搖 在(公元前232—)稱帝,歐陽昭襄 在(公元前185.9—稱帝,歐陽建 前176—前163 (—稱帝)。 歐陽(ōu yáng )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余,被封於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後,勾踐又復國。到勾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於烏程歐余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於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 得姓始祖:無疆。歐陽氏是春秋時代著名的越王勾踐的後裔。歐陽氏與歐(區)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無疆的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歐陽氏的得姓,大約有2000年的歷史。根據《路氏》上的記載說,越王無疆的次子,被封於烏程歐余山的南邊,後代中有歐氏,歐陽氏。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記載,歐陽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於會稽,傳至越王無疆時,為楚國所滅,無疆的兒子蹄,改封烏程歐余山南方,為歐陽亭侯,子孫就以歐陽為氏。據《郡望百家姓》記載,歐陽氏望族居於渤海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滄縣。由此可見,歐陽氏和歐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無疆的子孫,而越王無疆,根據考證,則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換言之,歐陽氏和歐的得姓歷史,大致2000年。故歐陽氏後人尊無疆為歐陽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歐陽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位列宋版《百家姓》復姓的第4席,據公安部2009年身份證資料庫數據,歐陽姓氏排名為149位,為88萬其發祥地為渤海郡(今河北省滄縣)。據《姓譜》載,越王勾踐之後,支孫封於烏程歐陽亭(浙江湖州),其子孫以此地名為姓。歐陽偉 在(公元前313—)稱帝,歐陽搖 在(公元前232—)稱帝,歐陽建 在(前176—前163 )(—稱帝)。 歐陽氏中曾有 「繼固承遷五代史,勒碑刻銘九成宮」之譽,指的是宋歐陽修撰成《五代史》。唐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留芳史冊。歐陽氏出自姒姓,戰國時,越王勾踐的六世孫越王無疆受齊人唆使,出兵伐楚,結果被楚滅,無疆也被楚軍所殺。無疆的兒子們爭奪王位,各居一方,次子蹄佔得烏程(今浙江省吳興縣)的歐余山,由於位處山的南面,又稱之歐余山之陽,自任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就用此封地為姓氏。其中有姓歐陽,有姓歐,有姓陽,甚至,有的姓歐候。漢時有歐陽生,字和陽,博通經史,為「歐陽學」的開創者;歐陽生之4世孫歐陽也余曾為王莽的老師。唐時有歐陽詢,字信本,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北宋有歐陽修,是著名的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據《郡望百家姓》記載,歐陽氏望出渤海郡。西漢時置郡,地點在今天的河北省滄縣。當今,歐陽姓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彭澤縣(彭澤縣歐陽為歐陽「奕」後代,生七子,遂為彭澤縣歐陽氏七庄,有10000人以河源上。)、江西省新余、吉安、永豐、萬載、贛州、會昌、安遠,湖北省枝江、荊州、潛江,廣東省廣州、,河南省新鄭,四川省綿陽、遂寧,安徽省阜陽、滁州,湖南省長沙、瀏陽、隆回(六都寨、司門前、石橋鋪)、洞口、漵浦,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等地。湖北省枝江歐陽氏族為歐陽修長子歐陽發的後裔。現在,江蘇省歐陽氏宗人大都居住在丹陽西門外荻塘歐甲(司徒)、下坯歐甲(全州)。 郡望堂號 歐陽姓人口概況---- 歐陽(OUYANG--)、歐(ōu)、陽(部分)三姓同宗,區(ōu)-- 在華族的千千萬萬個姓氏當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個祖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由於逃亡、遷徙、避難以及其它原因,同一個祖宗的後人分別擁有不同的姓氏。如區、歐、歐陽都是春秋時代那位「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的後人。 在區、歐、歐陽、陽三姓當中,歐氏和歐陽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現這兩個姓氏,區氏是在漢朝才出現的,因此,區氏族人謙稱是小區,稱「歐」氏為大歐。 始祖勾踐簡介
不論在中國或海外華人當中,區、歐、歐陽三姓都是少數族群,相比之下,這三個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麼眾多。不過,他們的始祖越王勾踐在歷史上卻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歐陽姓歷史名人
1、歐陽宰勛在(前333—前)稱王, 2、歐陽偉 在(公元前313—)稱帝 3、歐陽鴻業 在(公元前301—)(—稱王),4、歐陽海宇 在(公元前291—)稱王, 5、歐侯伯歷—)(—稱王), 6、歐安朱 在(公元前261—)(—稱帝), 6、歐陽搖 在(公元前232—)稱帝,7、歐陽昭襄 在(公元前185.9—稱王,8、歐陽建 前176—前163 (—稱帝 10、歐陽生:名容,字和伯。西漢千乘人,曾從伏生學今文《尚書》,為博士,授倪寬。他的後代也多出學者,其曾孫曰高、高孫地余,地余孫曰歙,連續八代均為博士,世 歐陽修
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因此《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11、歐陽歙(公元前35年——39年)字正思,樂安千乘(今山東高青東北)人。東漢光武帝宰相。為人廉恭禮讓,以祖傳「伏生尚書」任博士。王莽時任長社宰,後投更始劉玄任原武令。東漢建立後任河南尹,封波陽侯,後又遷升汝南太守。在汝南任官九年,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摘自《中國歷代宰相志》第35頁)。 12、歐陽建(公元225——300年),西晉哲學家。字堅石,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東北)人。曾任山陽令、尚書郎、馮翊太守等職。出身豪族,有才華,時人稱「渤海赫赫,歐陽堅石」。主張名稱可以區分事物,言辭可以表達思想。《言盡意論》收入唐代詢翁所編《藝文類聚》卷十九。《晉書》有傳。 13、歐陽詢(公元557——641年),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書法家。少孤,江總以故人子私養之。自少敏悟絕人,總數以書記。每讀輒,目盡數行,遂博通經史。陳辟為東閣祭酒、五禮學士。陳亡入隋為太常博士。唐高祖征時,數以游。既即位,擢累給事中。素工書翰,飛白尤妙。初效羲之書,後險勁過之。因自名其體,尺牘所傳,人以為寶。高麗常遣使求之。帝嘆曰:「詢之名遂滿夷狄耶!」常見索靖所書碑,觀之去數步復返。及疲遂布坐其下,三日乃得去。貞觀初,歷太子率更令、弘文館大學士、銀青光祿大夫,時太宗置弘文館,精選文學士。詢同虞世南、姚思廉、蔡允、蕭德言等入直商榷政事,夜分乃罷,寵遇至渥,乃令。中書韓約、尚書高世廉等。訪遍袁、吉、衡三州歐陽氏宗派,自晉渡江,同是一宗,撰成譜表,貞觀三年敕付之。又奉詔書九成宮醴泉銘,字體清勁,至今為寶於世。並撰有《文藝類聚》百餘卷及諸碑竭甚富。封渤海郡男,食邑五百戶,賜紫金魚袋,贈越州都督。卒年八十五,敕葬長沙鄉書堂山。夫人徐氏,生四子:長卿、肅、倫、通。《唐書》有傳。 14、歐陽通(公元620——691年):字通師,一字通之。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詢之子。唐武則天宰相。曾任中書舍人、殿中監、夏官尚書等職,封渤海子。武則天天壽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禮卿兼判納言事。初拜蘭台郎,遷駕部郎中。儀鳳中,遷中書舍人,懷州刺史,衛尉卿。居母喪,詔奪哀,每入朝徙跣及門,夜值籍蒿以寢,非公事不語,還家輒號慟,年飢未克,葬。居廬四年,不釋服。冬月,家人以氈絮潛置席下,通覺,即撤去。累遷殿中監、兵部尚書、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祿大夫,封渤海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則天天壽二年(691年)拜相,任司禮卿兼判納言事。輔政月余,會則天武後,欲廢中宗立武承嗣,獨立不語,灑淚進諫。忤旨被害。神龍初,奉敕清雪。復官爵,還家產,特立廟祀蔭。一子官爵繼嗣。通早孤,母徐教以書父書。懼其墮業,嘗余錢使市父遺跡。通乃刻意臨摹數年,書亞於詢。父子齊名,號大小歐陽體。晚自矜重,以狸毫為筆,伏以兔毫,管皆犀象,非是未嘗書。夫人胡氏,生子三:幼明、幼讓、幼咸(因員公子、從弟歐陽韶配王氏無出,承父命特出繼福建晉江潘湖歐陽韶為嗣)。《唐書》有傳。(摘自《中國歷代宰相志》第199頁) 15、歐陽詹(755-800年)字行周,福建晉江潘湖歐厝人,唐文學家、教育家。唐貞元八年福建歷史上第一榜眼甲第進士,與大文學家韓愈榮登「龍虎榜」,在原狀元宰相、福建觀察使常袞的獎掖下,對福建文風有重大影響與貢獻,世稱開閩文宗。廣東博羅縣丞歐陽昌子。官至國子監四門助教。 16、歐陽修(公元1007--1072年),字永叔,號醉翁,晚年更號六一居士。後唐福建晉江潘湖翁狀元黃仁穎嗣曾孫。江西永豐縣沙溪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金石學家、目錄學家、經學家,尤以文學成就最高,是繼承唐代古文運動而有所創新的北宋文壇盟主。歐陽修四歲喪父,家境清貧,母以「荻畫地教子」。29歲因論救范仲淹,貽書譴責司諫高若訥,景佑三年(1036)十月被貶為夷陵縣令。他仕途40餘年,歷任知縣、知州、館閣校勘、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副宰相)等職。歐陽修是歷史定格的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官至龍圖閣直學士、光祿大夫及最尊勛官上柱國。生前被皇上封為「開國公」,66歲去世後被皇太子師謚「文忠」。他政績顯赫,弟子風流,著述亦極豐。先後著書153卷,其中詩賦24卷,還有《新唐書》、《新五代史》和《六一詩話》等專著傳世。《六一詩話》開歷代「詩話」之先河。夫人薛氏,生四子:發、斐、辯、奕。《宋史》有傳。家族世系8、歐陽玄(公元1283——1357年)字原功,別號圭齋,元瀏陽人,歐陽萬公後裔。官翰林學士,國子祭酒(主管教育的長官),以文章著名。修《宋史》、《遼史》、《金史》,有《圭齋文集》十六卷。《元史》有傳。 17、歐陽予倩:名立袁。湖南瀏陽人,演員、戲劇家。清朝光緒三十三年入日本明治大學商科學習,光緒三十四年改入早稻田大學文科學習。辛亥革命後回國參加新劇同志會、春柳劇社,倡導新劇運動。解放後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文學藝術研究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及中國舞蹈工作者協會主席。是中國戲劇運動倡導者和話劇的開拓者之一。1962年逝世。著有回憶錄 歐陽修紀念館
《自我演劇以來》、論文集《一得余抄》以及多個劇本。 18、歐陽繼修:(1902——1992年),本名陽翰笙,原名歐陽本義,字繼修,曾用華漢等筆名。四川高縣人。黃埔軍校教官,黨支部書記。解放後任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全國文聯副主席。文革中與周揚、夏衍、田漢同時被打為文藝界「四條漢子」,被囚禁9年。1979年恢復文聯副主席,主持文聯日常工作。在文藝界與茅盾齊名,他與郭沫若一樣,都是四川籍文藝泰斗。寫有社會科學著作2部、中篇小說8部、短篇小說10餘部、電影劇本17部、話劇8部、詩歌200餘首,著作頗豐。 19、歐陽鋒:西域白駝山人氏,著名武學大師,在現代社會青年群體的知名度遠遠高於古今任何同姓人(運森註:歐陽詢乃唐代書法泰斗,歐子帖今天仍然為學生常用字帖;歐陽修乃北宋文學泰斗,蘇東坡自稱是歐陽修的弟子,蘇洵、蘇轍也是歐陽修舉薦,曾鞏也是歐陽修直接教出來的學生。而歐陽鋒系當代文學作品《射鵰英雄傳》中塑造的武功高手——西毒,此人無據可查。因考慮年輕人的興趣愛好,故暫且存閱)。 20、歐陽自遠:中國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21、歐陽予:中國科學院院士 22、央視主持人歐陽夏丹。 23、央視主持人歐陽智微 24、表演藝術家、電影教育家歐陽儒秋,1918年9月7日生,安徽蕭縣人。1937年參加第五戰區青年軍團,隨後參加抗敵演劇二隊任演員,開始從事抗日救亡和革命戲劇運動,演出《壯丁》、《八百壯士》等劇目。 中國人民解放軍歐陽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歐陽文中將 歐陽毅中將 歐陽平少將 歐陽奕少將 歐陽家祥少將 歐陽庚 歐陽明高 歐陽欽姓氏淵源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郡望 堂號 宗祠通用對聯 四言通用聯 七言通用聯 七言以上通用聯 家族概況 歐陽修身世 典故趣事 歷史名人 娛樂明星體育人物文化藝術政治人物科學家中國人民解放軍歐陽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歐陽文中將 歐陽毅中將 歐陽平少將 歐陽奕少將 歐陽家祥少將歐陽庚歐陽明高歐陽欽展開 姓氏淵源 歐陽(ōu yáng )姓源流單純,源出有一: 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以封地名、侯爵名為氏。夏朝帝王少康的兒子無余,被封於會稽,建立了越國,為諸侯國。到春秋的時候被吳國給滅掉了。十九年後,勾踐又復國。到勾踐六世孫無疆為越王的時候。被楚國所滅,無疆的次子蹄被封於烏程歐余山的南部,以山南為陽,所以稱為歐陽亭侯,無疆的支庶子孫,於是以封地山名和封爵名為姓氏,形成了歐、歐陽、歐侯三個姓氏。 得姓始祖:無疆。歐陽氏是春秋時代著名的越王勾踐的後裔。歐陽氏與歐(區)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無疆的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距今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歐陽氏的得姓,大約有2000年的歷史。根據《路氏》上的記載說,越王無疆的次子,被封於烏程歐余山的南邊,後代中有歐氏,歐陽氏。根據《唐書·宰相世系表》的記載,歐陽姓出自姒姓,夏帝少康的庶子,受封於會稽,傳至越王無疆時,為楚國所滅,無疆的兒子蹄,改封烏程歐余山南方,為歐陽亭侯,子孫就以歐陽為氏。據《郡望百家姓》記載,歐陽氏望族居於渤海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滄縣。由此可見,歐陽氏和歐氏同出一源,都是越王無疆的子孫,而越王無疆,根據考證,則是距今30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換言之,歐陽氏和歐的得姓歷史,大致4000-5000多年。故歐陽氏後人尊無疆為歐陽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歐陽氏中曾有 「繼固承遷五代史,勒碑刻銘九成宮」之譽,指的是宋歐陽修撰成《五代史》。唐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留芳史冊。歐陽氏出自姒姓,戰國時,越王勾踐的六世孫越王無疆受齊人唆使,出兵伐楚,結果被楚滅,無疆也被楚軍所殺。無疆的兒子們爭奪王位,各居一方,次子蹄佔得烏程(今浙江省吳興縣)的歐余山,由於位處山的南面,又稱之歐余山之陽,自任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就用此封地為姓氏。其中有姓歐陽,有姓歐,有姓陽,甚至,有的姓歐候。漢時有歐陽生,字和陽,博通經史,為「歐陽學」的開創者;歐陽生之4世孫歐陽也余曾為王莽的老師。唐時有歐陽詢,字信本,是唐初四大書法家之一。北宋有歐陽修,是著名的文學家,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據《郡望百家姓》記載,歐陽氏望出渤海郡。西漢時置郡,地點在今天的河北省滄縣。當今,歐陽姓主要分布在江西省彭澤縣(彭澤縣歐陽為歐陽「奕」後代,生七子,遂為彭澤縣歐陽氏七庄,有10000人以上。)、江西省新余、吉安、永豐、萬載、贛州、會昌、安遠,湖北省枝江、荊州、潛江,廣東省廣州、河源,河南省新鄭,四川省綿陽、遂寧,安徽省阜陽、滁州,湖南省長沙、瀏陽、隆回(六都寨、司門前、石橋鋪)、洞口、漵浦,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等地。湖北省枝江歐陽氏族為歐陽修長子歐陽發的後裔。現在,江蘇省歐陽氏宗人大都居住在丹陽西門外荻塘歐甲(司徒)、下坯歐甲(全州)。 郡望堂號 家族概況 歐陽(OUYANG--)、歐(ōu)、陽(部分)三姓同宗,區(ōu)-- 在華族的千千萬萬個姓氏當中,不少姓氏是源自同一個祖宗,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由於逃亡、遷徙、避難以及其它原因,同一個祖宗的後人分別擁有不同的姓氏。如區、歐、歐陽都是春秋時代那位「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的後人。 在區、歐、歐陽、陽三姓當中,歐氏和歐陽氏是老大,很早就出現這兩個姓氏,區氏是在漢朝才出現的,因此,區氏族人謙稱是小區,稱「歐」氏為大歐。 部分陽姓來源於歐陽姓,而歐陽姓分出陽姓則是北宋末年之後的事了,現在以歐陽為祖先的陽姓家族主要居住在長江中下游的地區。 歐越 在(公元前333—)姒姓-歐陽氏建立了甌越國,歐陽宰勛在(前333—前)稱王, 歐陽偉 在(公元前313—)稱帝, 歐陽繼修:本名陽翰笙(1902-1992年),原名歐陽本義,字繼修,曾用華漢等筆名。四川高縣人。黃埔軍校教官,黨支部書記。解放後任周恩來總理辦公室副主任,全國文聯副主席。文革中與周揚、夏衍、田漢同時被打為文藝界--四條漢子--。1979年恢復文聯副主席,主持文聯日常工作。在文藝界與茅盾齊名,他與郭沫若一樣,都是四川籍文藝泰斗。寫有社會科學著作2部、中篇小說8部、短篇小說10餘部、電影劇本17 部、話劇8部、詩歌200餘首,著作頗豐。 歐陽予倩:名立袁。湖南瀏陽人,演員、戲劇家。清朝光緒三十三年入日本明治大學商科學習,光緒三十四年改入早稻田大學文科學習。辛亥革命後回國參加新劇同志會、春柳劇社,倡導新劇運動。解放後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文學藝術研究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主席及中國舞蹈工作者協會主席。是中國戲劇運動倡導者和話劇的開拓者之一。1962年逝世。著有回憶錄《自我演劇以來》、論文集《一得余抄》以及多個劇本。 娛樂明星 歐陽智薇(CCTV2最年輕的主持人)、歐陽夏丹、歐陽奮強、歐陽震華、歐陽菲菲、歐陽靖(一男一女 一港一台)、歐陽龍、歐陽大龍、歐陽星空(中國大陸影視與音樂界新秀)、歐陽漢聲(歐弟,經證實姓歐陽) 體育人物 歐陽鯤鵬 歐陽貴景 --歐陽若熙 歐陽若曦---- 歐陽嘵光 歐陽嘵芳--歐陽耀沖--歐陽靜玲 文化藝術 歐陽德、歐陽楚翁、歐陽澈、歐陽長法、歐陽斌元、歐陽彬、歐陽鐸、歐陽中石(中國最著名書法家之一)歐陽予倩 政治人物 歐陽欽、歐陽武、歐陽海、歐陽自遠、歐陽吟、歐陽勇、歐陽勇明--歐陽永、歐陽永明----歐陽明高 科學家 歐陽自遠,被譽為嫦娥之父 中國人民解放軍歐陽姓開國將軍生平簡介 歐陽文中將 歐陽文(1912-2003),湖南省平江縣人。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03年6月1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歐陽毅中將 歐陽毅(1910-——),湖南省宜章縣人。 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歐陽平少將 歐陽平(1916-——),江西省興國縣人。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離休後,又拿起了筆。兒童團的天真、紅校受訓的樂趣、長征中的坎坷、延安聖地的榮耀、敵後抗戰的艱險、淮海戰場的勝利、上海工作的繁忙、接受勛章的激動、黃海之濱的波濤、西域雪山的足跡……一一在筆端流瀉。短短十年出版有《敵後戰歌》、《清晨漫曲》、《奮斗到底》(上下集)等50多萬字的回憶錄和詩集,並堅持練習書法,先後在報刊上發表了20多幅書法作品。 歐陽奕少將 歐陽奕(1912-1987),江西省安福縣人。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勛章。1987年7月14日因病逝世,終年75歲。 歐陽家祥少將 歐陽家祥(1909-1980),江西省吉安縣固江鎮人。1929年在當地參加農民運動。1931年6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湘贛獨立師第一團俱樂部主任,1933年起任紅8軍22師文書、營部書記,紅17師49團偵察排排長,第50團司令部參謀兼通信主任。參加了湘贛革命根據地地反「圍剿」。1934年8月隨紅六軍團西征。10月與紅三軍會師參加了龍家寨戰斗和開闢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的斗爭。 1935年11月隨紅二、六軍團主力參加長征,任紅6軍團17師51團營長、團參謀長、團長,第16師參謀長。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後,任紅六軍司令部偵察科科長。1936年入紅軍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20師359旅718團參謀長,參加了晉西北收復七城戰斗。1940年起,先後任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第一旅參謀長、副旅長,擔負保衛中央領導機關,保衛和建設陝甘寧邊區的作戰和生產任務。1945年,隨八路軍南下第二梯隊挺進湘粵邊。 解放戰爭時期,赴東北任遼西保安司令部司令員、熱遼軍分區司令員,領導建立政權,肅清土匪,擴大武裝,建立解放區。1949年,任熱河軍區副司令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遼東軍區副司令員,東北軍區空軍參謀長。1952入軍事學院學習。1954年畢業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4軍第一副軍長、軍長。1957年,任第二十兵團參謀長。1958年後,任高等軍事學院高級系副主任,防化學兵學院院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防化兵部顧問。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0年8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71歲。
歐陽庚 歐陽庚(1張) 歐陽庚(1858一1941)字兆庭號少伯,祖籍中山張家邊大嶺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歐陽庚14歲,考取清政府官費留美幼童肄業生,七月初九日作為第一批經滬赴美,在紐約市曼哈頓入西海文小學、紐海文中學及耶魯大學就讀。 歐陽明高 網路名片歐陽明高(1張) 歐陽明高1958年10月出生於湖北天門,1982年畢業於中南大學,1993年在丹麥技術大學能源工程系獲工學博士學位。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主同盟第十屆中央委員會副主席。現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汽車工程系主任,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北京清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主任。兼任國家"十五"863<電動汽車>重大專項總體組專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體組組長, 歐陽欽 網路名片歐陽欽(1張) 歐陽欽,內科教授,博士生導師。1963年畢業於四川醫學院,1984-1986年先後赴丹麥、美國進修胃腸病學 中文名:歐陽欽 別名:楊清(青)、楊文淵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日期: 1900年8月27日 逝世日期: 1978年5月15日 家鄉:湖南省寧鄉人 目錄 概述 歐陽欽 歐陽欽同志是忠誠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在將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歐陽欽同志為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貢獻了全部心血和力量。從建國初期到60年代,歐陽欽同志長期擔任中共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和東北局第二書記。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參加中國共產黨 歐陽欽因母親和父親早年先後去世,同外祖父母相依為命。7歲讀私塾,11歲入高小,高小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長沙市省立長君中學。在長君中學,與李富春、肖勁光、楊東蒓結為摯友,開始接觸革命理論,尋求救國救民之真理。1918年參加由毛澤東、蔡和森組織的北平留法勤工儉學預備班學習,並在此結識毛澤東、肖三等人。 1919年,歐陽欽提前結束預備班學習,作為首批赴法國勤工儉學的學生去巴黎。期間,他加入了蔡和森等人組織的進步團體「工學世界社」,學到了更多的革命理論,參加了「求學運動」和「拒款運動」等各種進步活動,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1924年,他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5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參加革命 湖南省寧鄉縣 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歐陽欽先後任湖北省軍委秘書、中央軍委秘書、組織科科長等職 歐陽欽命名的大慶油田 歐陽欽同志長期從事黨的組織工作和領導工作,在幹部路線上堅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賢的方針,團結同志,公道正派,嚴以律己,做好表率。在政治運動中,他堅持原則,頭腦清醒,保護幹部,難能可貴。他敢於批評和自我批評,勇於承擔工作的責任,常說:「我是第一書記,有錯誤我負責。」他是忠誠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在將近60年的革命生涯中,歐陽欽同志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貢獻了全部心血和力量
⑻ 古代書法家練字的故事
唐代書法家懷素十分勤奮刻苦。因為買不起紙張,他就在寺院附近種植了一萬多株芭蕉樹。芭蕉長大後,他摘下芭蕉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久而久之,老芭蕉葉被他用完了,他乾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在新鮮樹葉上練字。他堅持不懈地練字,終於成為了書法家。
懷素(737-799,一說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稱「草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懷素
⑼ 歷史上姓歐陽的名人有哪些
1、歐陽生,名容,字和伯。西漢千乘人,曾從伏生學今文《尚書》,為博士,授倪寬。他的後代也多出學者,其曾孫孫高、高孫地余均為博士,世代以研究《尚書》為特長,因此《尚書》世有歐陽氏學。
2、歐陽歙,字正思,樂安千乘(今山東省高青縣)人。東漢政治家。為人廉恭禮讓,以祖傳「伏生尚書」任博士。王莽時任長社宰,後投更始帝劉玄任原武令。東漢建立後任河南尹,封鄱陽侯,後又遷升汝南太守。
在汝南任官九年,教書育人,任用賢才,頗有政績。
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公元40年)拜相,任大司徒。雖然頗有名聲,但歐陽歙為人不知自愛,依靠自己的權位,貪得無厭。一次,光武帝派遣謁者清查二千石以上官吏的土地,結果查出歐陽歙在汝南郡長任內,測量田畝作弊,貪污千餘萬錢,被捕下獄。
歐陽歙的學生平原人禮震,年紀才十七歲,要求代替歐陽歙一死。而劉秀毫不動搖,歐陽歙最後終於死在獄中,法律的尊嚴也得到維護。
3、歐陽建,字堅石,冀州人,石崇之甥。西晉渤海南皮(今河北南皮)人,生年不詳(據《魯西南歐陽氏宗譜》載歐陽建生於二六九年),卒於晉永康元年,年三十餘歲。著有《臨終詩》以及《言盡意論》,提出了古代唯物辯證觀點。
歷任尚書郎、馮翊(今陝西大荔)太守,到趙王司馬倫專權時,歐陽建想有所作為,欲立楚王,由是與司馬倫有隙。
於是他與潘岳偷偷勸淮南王司馬允誅殺司馬倫,事泄,歐陽建全家不論老少都被斬首。臨刑時,作詩文《臨終詩》,甚哀楚。他曾提出「言盡意」的思想,否定語言不能表達事物的說法。
4、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5、歐陽通,歐陽詢第四子。詢去世時,通尚年幼,母徐氏撫養至殷,盼子繼承父業。詢書手跡,散在民間,家藏無幾,徐氏不惜重價購回若干。通朝夕臨摹,書法大進。
初拜蘭台郎,鳳儀中遷中書舍人,母徐氏病故,通居喪盡哀,時論稱有唐60年來,朝官中居喪最嚴謹者。後遷懷州刺史,衡尉卿。累遷殿中丞、兵部尚書、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祿大夫。
封渤海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復轉司禮卿、判納言事(《中國歷代宰相志》)為相月余,武後欲廢中宗,立武承嗣為太子,通與岑長倩等泣諫,進折邪之說,請立睿宗為太子。言甚切,忤逆武則天。
天授二年(691)為來俊臣陷害下獄,五毒備至,終無異詞。來俊臣只好對岑長倩長子岑靈源用刑,誣歐陽通、格輔元等數十人謀反,「皆陷以同反之罪,並誅死」。神龍元年,詔追復官;還家產,立廟祀之,並蔭一子官繼嗣。
⑽ 古代書法家練字的故事
1、王羲之天台山拜師
王羲之在蘭亭修禊之前來到天台山,被天台山的美景吸引,便在山頂住了下來。他盡情欣賞日出奇觀和雲濤霧海,同時不停地練字,不停的洗筆洗硯,竟然把一個澄澈青碧的水池都染黑了。墨池就是這樣得名的。
有一天夜裡,王羲之練字到深夜,他逐個字逐個字地看著、思考著,對自己的字還是不甚滿意,他又看又練,實在練得太疲倦了,握著筆伏在案上。忽然,一陣清風過處,一朵白雲飄然而至,雲朵上有位鶴發銀髯的老人,笑呵呵地看著他說:「你的字寫得不錯呀!」
「哪裡,哪裡!」王羲之一邊讓坐,一邊謙虛地回答。他見這位老人仔仔細細地觀看自己寫得字,便請教說:「老丈啊,請您多多指正。」
老人見王羲之一片誠心,說道:「你伸過手來。」
王羲之心裡納悶,老人要做什麼呢?他見老人一本正經,不像開玩笑,便慢慢地伸了過去。老人接過筆,笑容可掬地說:「我看你誠心誠意學寫字,讓你領悟一個筆訣,日後自有作用。」
老人說完,在王羲之的手心上寫了一個字,然後點點頭說:「你會更快進步起來的。」說罷去了。王羲之急忙喊道:「先生家居何處?」只聽空中隱隱約約地傳來一聲:「天台白雲……」
王羲之一看手心是個「永」字,他比呀劃呀,寫呀練呀,終於領悟了:橫豎勾,點撇捺,方塊字的筆畫和架子結構的訣竅,都體現在這「永」字上。白雲先生授的真是好筆訣!此後,王羲之練得更勤奮了,他的書法也更加灑脫了,奇妙了。
以後,王羲之回到紹興,與文友在蘭亭歡聚時,揮筆寫下了千古流傳的書法珍寶《蘭亭集序》。王羲之念念不忘天台山白雲先生的「永」字筆訣,誠心誠意地寫了一部《黃庭經》,放在山頂一個突兀峭險的岩洞里,後人就叫它「黃經洞」。
2、柳公權發奮練字
有一天,柳公權和幾個小夥伴舉行「書會」。這時,一個賣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寫的幾個字「會寫飛鳳家,敢在人前誇」,覺得這孩子太驕傲了,便皺皺眉頭,說:「這字寫得並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樣,軟塌塌的,沒筋沒骨,還值得在人前誇嗎?」小公權一聽,很不高興地說:「有本事,你寫幾個字讓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說:「不敢,不敢,我是一個粗人,寫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腳都寫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華京城看看去吧。」第二天,小公權起了個五更,獨自去了華京城。一進華京城,他就看見一棵大槐樹下圍了許多人。
他擠進人群,只見一個沒胡雙臂的黑瘦老頭赤著雙腳,坐在地上,左腳壓紙,右腳夾筆,正在揮灑自如地寫對聯,筆下的字跡似群馬奔騰、龍飛鳳舞,博得圍觀的人們陣陣喝彩。
小公權「撲通」一聲跪在老人面前,說:「我願意拜您為師,請您告訴我寫字的秘訣……」老人慌忙用腳拉起小公權說:「我是個孤苦的人,生來沒手,只得靠腳巧混生活,怎麼能為人師表呢?」小公權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鋪了一張紙,用右腳寫了幾個字:
「寫盡八缸水,硯染澇池黑;博取百家長,始得龍鳳飛。」柳公權把老人的話牢記在心,從此發奮練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繭子,衣肘補了一層又一層。經過苦練,柳公權終於成為我國著名書法家。
3、王羲之與天鵝餃子
王羲之從小就喜愛練字,他7歲時跟書法家衛夫人習字。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練,日有長進,不到三年已經是筆力沉勁,頓挫生姿。在琅琊太守舉辦的書法賽會上,一舉奪魁,震驚了方圓百里的書法名家。一時間,贊聲不斷,賀客盈門。剛滿10歲的王羲之,在這種情況下,也不禁飄飄然地驕傲起來了。
一天,王羲之路過一個小巷,見一家飯店門口人聲喧沸,熱鬧非常。尤其是店門上那副對聯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樣俊,無人不愛。橫匾上寫著「天鵝餃子」。但是字卻寫得無生氣,缺功夫,獃獃板板。
王羲之看罷,小嘴一撇,心中暗想:這缺少功夫的字兒,也只有配在這陋巷小店門口獻丑罷了!但他又一琢磨:味道美,有口皆碑,模樣俊,無人不愛。餃子有什麼出奇?這是誰開的餃子店?竟敢如此狂傲!
王羲之走進店內一瞧,見店內有四口開水大鐵鍋,並排設在一道屏風下邊。包好的餃子,好似一隻只白色飛鳥,一個接一個地飛過屏風,不偏不倚,降落在各個滾沸的鍋內。
餃子店內的伙計,則忙前忙後地招呼著食客,每個伙計管一口鍋,各自報著數:一號鍋半斤,好,再來1斤。」「二號鍋斤半。」「三號鍋9兩……。」
王羲之好奇,順手掏出幾個銅錢,要了半斤餃子,然後坐下。餃子不一會兒端上了桌。他仔細觀看,這里的餃子果然與眾不同,一個個玲瓏精巧,好像浮水嬉戲的白天鵝,曲項向天歌,真是巧奪天工。
他用筷子夾起一個餃子,送到嘴邊輕輕咬了一口。呀,頓時鮮香盈盈,味美絕倫,不知不覺間,把那一盤餃子全吞到了肚裡,真是飽餐之後,回味深長。
王羲之不由自言自語:「這天鵝餃子,果然名不虛傳。」心中暗想:只是門口那副對聯的拙筆劣跡,實難和這餃子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會,為飯店另寫一副對聯,也好不辜負食此美味。想到此,他便問伙計:「請問店主人在哪裡?」店伙計用手指了指屏風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屏風後。」
王羲之繞過屏風,見一白發老嫗端坐在案板前,一個人一邊擀麵皮,一邊包餃子。填好餡,飛快捏上幾下,轉瞬成了一隻白天鵝,動作嫻熟。
更令他驚奇的是,餃子包好之後,白發老嫗隨手將餃子向屏風那邊甩去。天鵝餃子便一個接一個越屏而過,降落在鍋內。每兩5隻,按伙計報的數,每口鍋下多少,斤兩分毫不差。
白發老嫗的高超絕藝,使王羲之驚嘆不已。忙走上前施禮問道:「老人家,像你這樣的功夫,多長時間才能練成?」
白發老嫗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40年,深練需一生。」一聽這話,王羲之不由沉默深思,仔細品嘗這番話的滋味。然後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麼門口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呢?它和這天鵝餃子很不般配!」
王羲之不問還好,一問倒使白發老嫗生起氣來只見她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並非老身不願請,只是不好請啊!就拿那個剛露了點臉兒的王羲之來說吧,都讓人捧上天了!常言說得好:學海無涯苦作舟,勤奮當槳爭上游。一次劃前就驕傲,終久要落人後頭。」
白發老嫗一席話,說得王羲之面紅過耳,羞愧難當。他恭恭敬敬地給老嫗寫了一副對聯。從此以後,這家天鵝餃子店,就掛上了王羲之寫的對聯,生意越發興隆了。
此事也改變了王羲之的一生,使他終生與鵝結緣。更虛心刻苦地練字,博採眾長,精研體勢,推陳出新,創出字勢雄強而多變化、妍美的新體,名揚天下。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書法名家.
4、潛心苦學墨當飯
王羲之大約五六歲的時候,就拜衛夫人為老師學習書法。他的書法進步很快,7歲的時候,便以寫字而在當地小有名氣了,很得前輩的喜愛和誇獎。
王羲之在11歲的時候,就讀了大人才能讀懂的《筆說》。他按照《筆說》中所講的方法,天天起早摸黑地寫呀,練呀,簡直都入了迷。
過了一段時間,看看自己寫的字,與以前寫的比較,果然有些變化。一天他的老師衛夫人看了後吃了一驚,對人說:「這孩子一定是看到書法秘訣了,我發現他近來的字,已達到成年人的水平了,照這樣發展下去,這孩子將來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一定會淹沒我的名聲的。」
王羲之並沒有因老師稱贊而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他臨帖更用心、更刻苦了,甚至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
有一次吃午飯,書童送來了他最愛吃的蒜泥和饃饃,幾次催他快吃,他仍然連頭也不抬,像沒聽見一樣,專心致志地看帖、寫字。飯都涼了,書童沒有辦法,只好去請王羲之的母親來勸他吃飯。母親來到書房,只見羲之手裡正拿著一塊沾了墨汁的饃饃往嘴裡送呢,弄得滿嘴烏黑。
原來羲之在吃饃饃的時候,眼睛仍然看著字,腦子里也在想這個字怎麼寫才好,結果錯把墨汁當蒜泥吃了。母親看到這情景,憋不住放聲笑了起來。王羲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聽到母親的笑聲他還說:「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
王羲之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勤學苦練,臨帖不輟,練就了很扎實的功夫,這為他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鋪平了道路。
5、鄭虔紅葉作書
鄭虔是唐玄宗時代的著名學者,書法家,學問很淵博。他青年時代就愛好寫字繪畫,但令人心酸的是家境貧寒,窮得連紙張也買不起,用什麼來練字呢?
正好附近慈恩寺廟里存放有幾間屋子的柿葉,他便搬到寺廟里住下,每天取紅色的柿葉當紙,刻苦學書。時間一長,把幾間屋的柿葉都寫完了。
功夫不負有心人,鄭虔終於艱難而玉成,他的書法、繪畫和詩歌都取得很大成就,唐玄宗見了贊嘆不已,稱之為「鄭虔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