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王朝是哪個朝代
❶ 緬甸歷史上的東吁和貢榜兩個王朝哪個更強大
在緬甸歷史上,我覺得還是貢榜這個王朝相對來說更長大一些,而且他那時候的軍事實力也比較強大,國家也是比較富饒的。
❷ 五大朝代都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的五大朝代
1、大唐王朝
1、唐朝是版圖最大,亦是唯一未修建長城的大一統中原王朝。 唐代國土在西部及北部皆超出現代中國的疆界范圍。 唐朝自攻滅東突厥、薛延陀後,天子被四夷各族尊為天可汗,又借羈縻制度征調突厥、回鶻、鐵勒、契丹、靺鞨、室韋等民族攻伐敵國。
2、唐代科技、文化、經濟、藝術具有多元化特點,在詩、書、畫各方面涌現了大量名家,如詩仙李白、詩聖杜甫,顏筋柳骨的顏真卿、柳公權,畫聖吳道子、李思訓,音樂家李龜年等 。唐朝文化兼容並蓄,接納海內外各國民族進行交流學習,形成開放的國際文化 。
3、唐朝與當時阿拉伯帝國並列為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聲譽遠揚海外,與亞歐國家均有往來。唐朝以後海外多稱中國人為唐人。唐朝全盛時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也是當時世界的強國之一。那時的新羅、高句麗、百濟、渤海國和日本等周邊屬國在其政治體制與文化等方面都受到唐朝的很大影響。
2、大元王朝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由蒙古人建立的大一統的朝代。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為第五任大蒙古國大汗,後於1271年改國號大蒙古兀魯思為大元大蒙古兀魯思,但蒙語稱呼不變,定都於漢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1279年元軍攻滅南宋,從而全面佔領了漢族地區,一統中國並結束了南宋與金國南北政權對峙之局面。
元朝至元成宗時,經過一系列戰爭和協商,獲得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與伊兒汗國等四大汗國承認為宗主國,並且元朝皇帝為名義上的「蒙古大汗」繼任者;其藩屬國涵蓋高麗與東南亞各國。
元朝時與各國外交往來頻繁,各地派遣的使節、傳教士、商旅等絡繹不絕,其中威尼斯商人尼可羅兄弟及其子馬可波羅成為得到元朝皇帝寵信,在元朝擔任外交專使的外國人。元廷曾要求周邊一些國家或地區(包括日本、安南、占城、緬甸、爪哇)臣服,接受與元朝的朝貢關系,但遭到拒絕,故派遣軍隊進攻攻打這些國家或地區,其中以元日戰爭最為著名,也最慘烈。
主要征服地區有東北地區(高麗王朝與日本國即鐮倉幕府)、南洋諸國(安南(陳朝)、占城與爪哇(滿者伯夷)等國)、西南地區(大理國、吐蕃、緬甸(蒲甘王朝)、八百媳婦國(蘭納泰王國)與暹邏)、歐洲與非洲地區。
3、大明王朝
明朝是一個讓很多人尊敬,又讓很多人惋惜的朝代。明朝與中國歷朝歷代都不同,對外態度非常強硬,朱元璋當年立下規矩:不和親、不割地、不賠款。所以明朝的歷任皇帝,對外都保持著非常強硬的態度。那麼,巔峰時期的明朝到底有多強大呢?
這里有當時明朝創造的七個世界第一,可以簡單作為證據。
首先,明朝有當時世界上最多的人口。
經歷了元末的動盪,明朝採取了非常積極的人口恢復政策,明朝的人口得以迅速恢復。明朝建立厚幾十年內,人口迅速恢復到了6000萬到8000萬,而當時整個世界的人口不過4億人。明朝能夠供養這么多的人口,在當時的世界簡直是個奇跡。
其次,明朝的礦產開采量世界第一。
人類的采礦業古已有之,但明朝的規模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據《天工開物》記載,明朝當時最高峰時,礦物開采量已經達到了9000多噸每年,在當時的條件下無疑是世界領先的水平。明朝時期也有發達的冶煉工業,明朝還是中國歷史上使用火器最普遍的朝代,紅衣大炮名揚四海。
還有,明朝的黃金白銀佔有率位居世界第一。
4、大漢王朝
要知道中國歷史上其他朝代都被游牧民族騷擾的非常頭痛,但是漢朝不一樣漢朝當時為了徹底解決外族侵擾的問題,漢朝君主下定決心去解決匈奴問題。由於漢朝的軍事實力非常強悍,所以把匈奴趕到了歐洲,徹底解決了外族侵擾的問題。而其他游牧民族也迫於漢朝的影響力,所以也並不願意對漢朝的疆土進行侵犯。這些游牧民族其實自己也明白,自己與漢朝軍隊作戰根本贏不了。
漢朝除了軍事比較強大之外,經濟也是發展非常迅速的。當時漢朝的經濟實力完全碾壓了其他各個國家。要知道一個人有了錢就會有底氣,而一個王朝的經濟發展的非常好的話,那麼才會更有把握去獲得戰爭的勝利。古代體現經濟實力強大的一個最重要的標志就是人口。在漢朝的時候,整個王朝的人口非常多。所以漢朝並不怕與其他國家作戰。
5、大秦王朝
中國古代曾經流傳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女修的姑娘,正在紡織,一隻玄鳥(燕子)從天上飛過,掉下一隻蛋。女修揀起那蛋,把它吞吃了。誰知道,女修因此懷了孕,生下一個男孩,取名為大業。大業成人後,娶女華為妻,生下兒子大費。大費曾為舜調馴鳥獸,又曾為禹賓士水土。舜賜功勞卓著的大費姓嬴。
記錄於《史記·秦本紀》中的這個神話傳說,折射出秦族先祖的一些情況。據此,有人提出秦族起源於東方海濱。因為,以玄鳥為圖騰的氏族,最初就活動在東方。像殷人,他們有著與秦族相類似的有關始祖降生的神話——這神話說,上帝派一隻燕子來看簡狄,並生下一隻蛋,簡狄吞吃後,懷孕生下了殷人的始祖——契,就出自東方。
❸ 緬甸興盛時期的蒲甘王朝,它為緬甸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
緬甸興盛時期的蒲甘王朝統一了緬甸,統一了緬甸的文字。並且在文化和宗教上面蒲甘王朝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小乘佛教確立了在緬甸的統治地位,並且新建了很多的寺廟。為後世留下了眾多的佛教文化資料。對緬甸的文化藝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蒲甘王朝初期大量使用孟文。緬文系根據孟文發展而來。已發現的最早的緬文碑銘,是1058年的雷謝德碑。12世紀後,緬文成為緬甸最重要的文字。但由於小乘佛教的經典都用巴利文寫成,僧侶研習經典仍必須學習巴利文。蒲甘的寺塔中有大量佛像和壁畫。
❹ 緬甸邁扎央古時候屬於哪個朝代
邁扎央(maija yang)是緬甸克欽邦第二特區內的一個"經濟開發區",位於隴川縣章鳳鎮拉勐村委會臘宛自然村西北,中緬邊境緬方一側。由當地的武裝力量克欽人控制。克欽人就是中國境內的景頗族人,克欽人長期與緬政府軍作戰,簽訂停火協定後,成立了緬甸第二特區。在邁扎央開發區邊上,就駐扎著克欽第十六營。
❺ 緬甸歷代的政權更迭情況緬甸為何長期處於分裂和戰亂的狀態
緬甸古代主要的文明其實是南方的孟族人接受印度文化而成,緬族是後來從雲南遷入的
主要統一的緬人王朝:
1、蒲甘王朝是由阿努律陀於1044年建立,為緬甸第一個統一的帝國,這是第一個緬族的王朝
2、東吁王朝(1531年-1752年)1531年緬人莽應體二度統一緬甸
3、貢榜王朝(1752年-1885年)
在這些緬族王朝中間,還有南方孟族和北方撣族、高族(哈尼族)建立的王朝
緬甸之所以長期處於分裂和戰亂,其實是國內的民族問題。
緬族雖然是主要民族,但並不佔絕對優勢,其他的主要勢力是南方的孟族,北方高原的撣族(就是傣族),西北地區的克欽族(景頗族和傈僳族),北部的佤族,此外還有欽族、克耶族、克倫族和若開族等等,很多部族都是割據一方的土皇帝,不歸政府管的
❻ 緬甸最鼎盛時期,為何與清朝,進行了長達7年的輪戰
我們總結一下緬軍的戰術,擅長游擊戰和叢林戰,擁有大量進口火器。因此,在作戰中,反而是清軍屢屢吃虧。與緬軍相比,清朝從開始之初,對緬軍的兵力、裝備情況幾乎一無所知,憑著盲目自信、匆忙開戰。開戰之後,對緬軍的戰術很不適應。再加上火器上的差距,以至於自身的傷亡居高不下。
傅恆從前線回來以後,根據緬軍的情況,提出了向西方購置先進的槍支、僱傭西方軍事技術人員、仿製槍支、增強自身國力等一系列建議。不過,乾隆皇帝並不在意,認為「騎射乃立國之本。」兩個多月以後,50歲的傅恆去世,留在了妻子和福康安。關於乾隆與福康安的故事,最終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❼ 緬甸在歷史上以前是中國的領土嗎
不是,緬甸與中國歷史上只有過附庸關系。
1、蒲甘王朝時期
1271年,蒙古人忽必烈在中國北方建立元朝。元朝建立後,忽必烈多次遣使到蒲甘國招降,蒲甘國王不理會。1277年,元兵進攻八莫,因氣候炎熱退兵,而後元兵又多次進攻蒲甘國。
1279年,元滅南宋,國力大增。1287年,元兵自雲南地區進攻蒲甘國,蒲甘城破,蒲甘國成為元朝的藩屬,那羅梯訶波帝失去王位,他之後的蒲甘國王都是元朝傀儡。
元朝敗蒲甘國後,其領土就開始分裂。撣族乘機發展勢力,1368年於緬甸東部阿瓦(英文:Ara)建立阿瓦王國。而孟族也在緬甸南部發展勢力,建都於馬達班(Martaban),1369年遷都勃固,建立勃固王國。
二王國建立後南北交戰,緬甸境內四分五裂,各王邦部落或臣服於元明兩朝,或俯首於暹羅,延綿250餘年,直到16世紀30年代中國明朝萬曆年間。
2、東吁王朝時期
東吁同中國明朝關系密切。1635年遷都阿瓦後,又稱阿瓦。明朝於1424年(永樂二十二年)在底兀剌(即東吁)設宣慰使司。
1425年(洪熙元年)和1430年(宣德五年)東吁曾兩次遣使來中國訪問。1582( 萬曆十年)~1583年莽應里曾進犯雲南,被擊退。
1659年(清順治十六年),南明永曆帝逃亡到緬甸,緬甸無力抵禦吳三桂的進攻,只得引渡永曆帝以換取清軍的撤兵。
3、貢榜王朝時期
貢榜王朝為緬甸最後的王朝,雍籍牙創立,因此也稱為雍笈牙王朝。貢榜王朝不但統一全緬甸,也對外四處用兵擴張疆土。
18世紀末(中國清朝乾隆皇帝統治後期),清朝和緬甸兩國圍繞邊界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的一場戰爭(清緬戰爭)。這場戰爭最後以雙方簽訂合約收場。
(7)緬甸王朝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清緬戰爭:
18世紀末清朝和緬甸貢榜王朝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爆發了一場戰爭。
這場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簽訂停戰合約收場。
歷時7年,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清朝緬甸雙方都損失慘重,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對緬戰爭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較多爭議的一件。乾隆帝晚年時曾說過,「五十多年八樁戰事,就征緬這樁不算成功。」
一些參加過清緬戰爭的將領,目睹了部分緬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術落後。返回後曾上書乾隆帝,提議向西方購置先進的槍支,僱傭西方軍事技術人員,仿製槍支,增強自身國力。
但乾隆皇帝受「騎射乃建州之本」祖訓的影響,認為發展火器將會導致本來入關後因腐化導致騎射和冷兵器作戰技藝鬆弛的八旗軍依賴火器,其該方面技藝進一步鬆弛,所以未予以重視。
這場戰爭造成中南半島上的重大政局變動。清緬戰爭爆發時候,緬甸正和它歷史上的死敵暹羅交戰,剛滅了暹羅就遇上大清軍隊進攻。
國內空虛的緬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駐扎暹羅,全軍歸國抵禦清軍進攻。暹羅的鄭信由此得以擊敗國內其他割據勢力,擊退緬兵,重建暹羅。清緬戰爭造成中南半島上發生一大變局,緬甸被戰爭削弱,暹羅得以復國。
緬甸戰後十年主動求貢,重新被納入東亞朝貢體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緬甸
❽ 東晉時緬甸什麼朝代
那個時候緬甸大部分地區都是部落,沒有確切國家,只有現在的江心坡地區附近屬於東晉,南部孟加拉灣附近有一個剛剛興起的國家:驃國,驃國一直到唐朝後期才滅亡!
❾ 中國歷代王朝為什麼都吞並不了緬甸
從地形圖看,中原王朝明明已經控制了雲南山區,把最難走的山口都拿到了自己手裡,為什麼到了平原地形反而停下,不再前進到沿海地區
揭秘發現青蒿素的神秘「523任務」
據說,當時的越共總書記胡志明親自到北京,向毛澤東提出請中國支援抗瘧疾葯物和方法。在革命戰爭時期曾感染過瘧疾、深知其害的毛澤東回答說:「解決你們的問題,也是解決我們的問題。」隨後,親自布置了抗瘧疾新葯的研發。
這段故事未見文字記載,但在此後參與抗瘧疾葯物研發的醫葯工作者中口口相傳。曾參與過中越瘧疾疫情調查的軍事醫學專家方輝(化名。尊重當事人意願,隱去實名。)告訴記者,毛澤東的這句話是有現實依據的。瘧疾在當時的中國也是一種惡性傳染病,1969年到1971年是高發年,其中1971年就有4000多萬人感染瘧疾。
不過,1967年開始的集全國醫葯科研力量進行抗瘧疾研究,確實是發端於「援越抗美」。這項研究由此成了一項帶有軍事色彩的緊迫任務。
1967年5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和國家科委在北京召開了抗葯性惡性瘧疾防治全國協作會議,組織60多家科研單位協力攻關,並制定了三年科研規劃。防治抗葯性惡性瘧疾被定性為一項援外戰備的緊急軍工項目,以5月23日開會日期為代號,稱為「523任務」,一直沿用下來。
古代亞洲人沒有青蒿素,沒有奎寧(金雞納霜是美洲新大陸土產),平民也買不起蚊帳,所以緬北積水地區的蚊蟲瘧疾無法克服。中原王朝如果強盛,控制高海拔的雲南山地不難(起碼駐紮下來不回病死),要是企圖穿越緬北再擊敗沿海的文明國家,就算成功也必然出現統治「斷裂帶」,進而導致分裂。所以緊靠中國的緬甸平原區從來沒有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❿ 緬甸佛塔建築起源於哪個朝代
首先要了解佛塔起源就要先知道佛教何時傳入緬甸。據《善見律毗婆沙》等經籍記載,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在華氏城結集後派出使團到各地弘法。在這些弘法使團中,高僧蘇那迦和郁陀羅二位長老被派至金地傳教。緬甸和歐美一些學者根據卡里亞尼等碑文記載,認為金地就是緬甸南部薩爾溫江口附近的直通。首先傳入的是大乘佛教。即佛教傳入緬甸,是在印度阿育王時代。
其次佛塔何時出現?也是在阿育王統治時期,佛教被列為國教,佛塔的建立達到了空前的高潮,在孔雀王朝所統領的小邦國內分建了八萬四千座佛塔,這時期始造覆缽式的塔。塔分兩種,有舍利者稱塔,無舍利者稱支提。考慮到緬甸與印度的距離,緬甸的佛塔的歷史很有可能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
另《新唐書·驃國傳》記載,公元七、八世紀時,其國城「有十二門,田隅作浮圖」唐朝義凈《南海寄歸內法傳》記其國「極尊三寶。多有持戒之人」。可見唐代緬甸佛塔已很興盛,最早在唐朝以前緬甸就已經有了佛塔
最後參考一下我國的佛塔傳入特點。漢代,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佛塔的建築在東漢末年,就已經風行全國了。據《後漢書》記載,漢末三國時期,丹陽人笮融「大起浮屠,上累金盤,下為重樓,有堂閣周回,可容三千許人」,這些描述真實地記載了當時佛塔建築的宏大與華麗也反映了佛教與佛塔大致是在同一時間段傳入中國的。那麼,相對中國來說距離古印度交通更加便利的緬甸,是否同時傳入的可能性也很大呢?
綜上,本人以為緬甸佛塔大致可追溯到印度阿育王時代(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就是中國的戰國晚期。(緬甸當時尚未有統一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