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的曼德勒在哪個方位
1. 緬甸的具體地理位置是
緬甸位於亞洲中南半島西北部,地處北緯9°58′至28°31′之間和東經92°20′至101°11′之間。北部和東北部與中國毗鄰,東部和東南部與寮國和泰國相連,西南瀕臨印度洋的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西部和西北部與孟加拉國和印度接壤,海岸線長2832公里。國土面積67.66萬平方公里。緬甸位於東6.5區,GMT+06:30,比北京時間晚一個半小時,無夏令時。
(1)緬甸的曼德勒在哪個方位擴展閱讀:
緬甸,曾經長期與世隔絕,近年來正打開國門,以全新的姿態面對世界。如同處女地一般的緬甸吸引了許多大國的目光,加之緬甸地理位置重要,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印度的「東望」戰略都把緬甸視為重要節點國家,日本也努力增加在緬甸的存在感。如何同一個「日新月異」而又「左右逢源」的緬甸打交道,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2. 曼德勒的選址在哪裡
曼德勒的選址極為成功,就在從高高的山丘到伊洛瓦底江畔的平原中央。而這個150米高的山丘也成為了新首都的名勝,因為從此可以看到新城市美麗的景色。新首都也因為這個山丘而得名(曼德勒——「珍珠之城」),但根據傳統,城市還有第二個名字拉塔那布那(「一串珍寶」)。
3. 曼德勒曾經是緬甸的都城嗎為什麼它在片馬地區
曼德勒是昔日緬甸皇朝的最後一個首都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會、著名的故都、緬甸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約80多萬,是緬甸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曼德勒的巴利語名稱為「羅陀那崩尼插都」,意為「多寶之城」,系明東王1857年命名;又因緬甸歷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它為「瓦城」。
曼德勒是昔日緬甸皇朝的最後一個首都,在緬甸歷史上曾有過的多個古都,只有曼德勒的王城被較為完整的保存下來,雖然王宮是被毀後重建的。曼德勒現在已成為旅遊的中心,映耀出緬甸古代文化燦爛的過去。主要旅遊景點有曼德勒山、曼德勒皇宮、摩訶牟尼佛、獨一無二寺、金廟、古道陀石經院和情人橋等。在曼德勒旅遊,一是看佛教勝跡,二是看古代文化,三是看緬甸中部的田園風光。
曼德勒是緬甸第二大工業城市,市內主要工業紡織廠、木材加工廠、啤酒廠、碾米廠、農機廠、枕軌廠、水泥廠、汽車裝配廠、機械製造廠和化工廠等。
1900年1月侵緬英軍人侵片馬附近的茨竹、派賴等寨。1910年12月佔領片馬,至1927年,又先後佔領古浪和崗房。我邊防軍民在土把總左孝臣、千總楊體榮率領下奮起反抗,打擊入侵英軍,土把總左孝臣在抗英斗爭中犧牲。片馬管事勒墨杜扒率領景頗、僳僳、獨龍、怒、漢、白等各族人民會同瀘水土司,與英軍進行了多次搏鬥,給侵略軍以沉重打擊。經過各族人民的抗英斗爭,英國於1926年被迫承認片馬是中國的領土,但英軍拒不撤兵,仍然強占片馬。
根據1960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1961年6月4日,緬甸政府把片馬、古浪、崗房等地劃歸中國政府。
4. 緬甸在中國的哪個方向
緬甸在中國的西南方。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
緬甸資料:
緬甸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先後經歷了蒲甘王朝、東吁王朝和貢榜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三次英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1948年1月脫離英聯邦宣布獨立,成立緬甸聯邦。1974年1月改稱緬甸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
1988年9月,以國防部長蘇貌為首的軍人接管政權。1988年9月改名為「緬甸聯邦」。2008年5月,新憲法規定實行總統制。2011年2月,緬甸國會選出吳登盛為緬甸第一任總統。2016年3月,緬甸聯邦議會選出吳廷覺為半個多世紀以來緬甸首位民選非軍人總統,2018年3月,吳廷覺辭職。
緬甸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以農業為主,從事農業的人口超過60%,農產品有稻米、小麥、甘蔗等等。
2021年2月1日,緬甸總統溫敏、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及一些民盟高級官員被軍方扣押。當前,緬甸多座城市出現大范圍通信中斷。緬甸軍方發表聲明說,根據憲法條款,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4月16日,緬甸聯邦議會代表委員會宣布成立民族團結政府,溫敏任總統
5. 曼德勒是哪個國家的城市
曼德勒(Mandalay),是緬甸第二大城市。
曼德勒的巴利語名稱為「羅陀那崩尼插都」,意為「多寶之城」,系雍笈牙王朝於1857年興建的新首都。故都位於現城近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部分建築被毀,僅存古皇城和城樓。因緬甸歷史上著名古都阿瓦在其近郊,故旅緬華僑稱它為「瓦城」。是中部地區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5)緬甸的曼德勒在哪個方位擴展閱讀:
景點
1、曼德勒山
曼德勒山位於曼德勒市區北部,舊稱羅剎女山,是緬甸著名的佛教聖地。曼德勒山不高,只有236米,但卻是整個曼德勒市最高的地方。
2、曼德勒皇宮
曼德勒皇宮(Mandalay Palace)位於古城內正中央,原為緬甸最後一個王朝貢榜王朝的皇宮,二次世界大戰時被火毀,現已在舊址重建。1989年,緬甸政府開始依據歷史圖片和資料重建,恢復了89個主要大殿,1996年9月竣工並對公眾開放。
3、馬哈木尼佛塔
馬哈木尼佛塔(Mahamuni Pagoda),亦稱大金佛,寺內的釋迦牟尼佛像高約4公尺,全身貼滿了金箔,供虔誠的善男信女以及世界各地遊客前來朝拜。但女士只能在外廳景仰,不能親近佛身。
6. 緬甸曼德勒在中國哪個
請參見下圖:
7. 曼德勒省的自然地理
曼德勒省是集高原山區、平原和丘林地為一體的一個省,高原山區位於曼德勒省東部與勃固山脈相連接的部分,東部與勃固山脈相連沿線有部分高山海拔達6000到7000多英尺,勃固山脈最北面的勃巴死火山高達海拔4981英尺,是這一帶最高的山區。
平原分兩部分,分別為西部伊洛瓦底江流域平原和東部曼德勒-皎色平原,東部的平原與錫唐北部平原相連,新古鎮和曼德勒市之間的東部有廣闊的平原,這一平原即稱為曼德勒平原。敏建鎮附近的親敦江流入伊洛瓦底江後,在敏建鎮附近兩江水匯合處形成沖積土島嶼。緬甸古代首都阿瓦(又稱茵瓦)附近有撣邦流入的米額河及其支流班朗河,昭基河流進米額河,斯孟河流入班朗河。 曼德勒省的氣候由多種構成,東部高原為溫帶潮濕氣候,最南面為熱帶撒哈拉氣候,其餘地區為熱帶初始氣候。平原地區最熱的月份平均溫度約華氏88度,中午最熱時最高可達華氏105到110多度。
東部高原雨量較多,平原雨量較少,年均降雨量分別為莫谷100多英寸,彬烏倫60多英寸,平原地區的彬文那約56英寸,曼德勒、皎色和梅鐵拉在32和34英寸之間。伊洛瓦底江和親敦江匯合地區附近為雨量最少的地區,敏建鎮的年降雨量僅約27英寸。 據1996年統計數字,曼德勒省共有600多萬人,為緬甸第二人口大省,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英里424人,曼德勒-阿麻羅布羅地區人口密度最大,其次為敏建鎮區,人口密度最小的鎮區為平原較少、沒有較大城鎮的德貝金鎮區。
曼德勒省人口最多的民族為緬族,東部高原包括彬烏倫在內,除緬族外,還有撣族和少部分德努族,莫谷和德貝金鎮區還有撣族、傈僳族和布朗族。 曼德勒市:曼德勒市是緬甸北部的一個重要城市,也是緬甸的第二大城市,1994年的人口統計數約65萬多人。曼德勒市位於伊洛瓦底江東岸,通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線路,是上緬甸的一個主要的貿易與工業城市。
阿麻羅布羅鎮:阿麻羅布羅鎮位於伊洛瓦底江東岸,有織布廠和弗及尼亞煙葉烘煙廠,也是緬甸名牌絲混沙籠的產地。
省內其它有名的鎮區還有:梅鐵拉、敏建、皎色、米達、皎班丹、那突基、彪白、央米丁、彬文那、德貢和累韋等
8. 緬甸在哪裡
緬甸位於亞洲東南部、中南半島西部,其北部和東北部同中國西藏和雲南接界,中緬國境線長約2185公里,其中滇緬段為1997公里;東部與寮國和泰國毗鄰,緬泰、緬老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公里和238公里
緬甸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寮國,首都為內比都。
(8)緬甸的曼德勒在哪個方位擴展閱讀:
1、歷史: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1044年形成統一國家後,經歷了蒲甘、勃固、東吁和貢榜四個封建王朝。1824年至1885年間英國先後發動了3次侵緬戰爭並佔領了緬甸,1886年英國將緬甸劃為英屬印度的一個省。
2、行政區劃:
緬甸一共下轄7個省、7個邦和兩個中央直轄市。省是緬族主要聚居地,7邦多為少數民族聚居地
。內比都(Nay Pyi Taw,曾用名彬馬那Pyinmana),緬甸首都,人口約115.8萬。內比都位於仰光以北390公里處,距緬北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約300公里,坐落在緬甸中部錫當河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周圍都是叢林山區,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
3、人口民族:
緬甸人口有約5390萬(2015年),68%為緬族。主要的法定少數民族為撣族(9%)、克倫族(7%)、孟族(2%)、克欽族、克倫尼族(1%)、欽族(2%)、若開族以及華人(3%)、印度人、孟加拉人,但緬甸官方不承認華人、印度人、孟加拉人為法定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