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緬甸西商幫是什麼

緬甸西商幫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1-17 09:08:54

1. 中國十大商幫,分別是哪些具體區別在哪裡

  • 中國十大商幫具體是廣東粵商(分潮商、廣商)、山西晉商、徽州(古徽州府商人,今安徽黃山等地區)徽商、陝西(秦商、關陝商人)、福建閩商(分閩南商幫和閩東商幫)、江右(江西)贛商、洞庭、(今蘇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東山和西山)蘇商、寧波、龍游(浙江中部)浙商、山東魯商等。

  • 徽商賈而好儒

    徽商與晉商齊名,作為中國商界中的一支勁旅,徽商曾活躍於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無徽不成商叫遍天下。其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

    徽州人都是經商能手,他們善於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在買賤賣貴的不等價交換中牟取厚利,大規模的長途商品販運是徽商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囤積居奇、特權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貸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

    徽商與其他商幫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儒字。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鄉,被譽為儒風獨茂,因此徽商大多表現賈而好儒的特點,他們的商業道德觀帶有濃厚的儒家味。徽商以儒家的誠、信、義的道德說教作為其商業道德的根本,使他們在商界贏得了信譽,促進了商業資本的發展,是他們經商成功的奧秘所在。

  • 廣商內涵豐富

    道光十年,英國議會對曾在中國作過商業貿易的英國商人進行一次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絕大多數在廣州進行貿易的人都一致聲稱,在廣州做生意幾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海外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太陽無時不普照粵人社會。

    粵商的輝煌時期,還是在近、現代。在近代,由於外國經濟勢力的侵入以及中國緩慢地邁開近現代步伐,晉商、徽商等因為固守傳統而日漸式微,而粵商卻伴隨著近代廣東商品流通的擴大、商品經濟的發展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廣東商人發跡於東南亞和香港、潮汕地區。二次大戰期間,廣東商人雖然曾一度沉寂,但經過戰後若干年的苦鬥,又終於在上一世紀70年代後崛起於中國南部、香港及東南亞。

    點評:近代粵商發揚了古代廣東商人的冒險開拓、獨立進取的商業精神,而在參與國際商業貿易的過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種開放的心態。在近代廣東商人身上,我們看到傳統文化與近代商業文化的某種有效的結合與融合。而正是這種文化的發展與融合,也許才是粵商繼晉商、徽商衰落之後仍能發展,並進一步成長的原因。

  • 福商亦盜亦商

    福建商幫的興起,一開始就與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貢貿易和禁海政策針鋒相對。他們走私進行商業貿易,不能貿易時就進行搶劫,他們具有海盜和商人的雙重性格。

    內外勾結的貿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見的經商方式,他們廣泛聯絡沿海居民,建立了許多據點,利用據點收購出海貨物,囤積國外走私商品,以利銷售,他們不僅在海營商,還有許多也是陸地商,水陸兩棲,海上貿易也做,陸地貿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國內與國外的貿易緊密地結合起來,努力經營,進行多種形式貿易,從而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一個很有影響的地方商幫。

    點評:隨著封建社會的消亡,福建商幫卻在海外南洋、台灣等地開辟出新的商業場地。福建商幫中的許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無畏地開拓海外市場,終於在福建幫這棵枯樹上開出了新枝,使福建商幫的商業精神在海外華人和台灣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續。

  • 陝商行道多多

    在明代的商業界里,山西與陝西商人為了對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鄰省之好,互相結合,人們通常把他們合稱為西商或是山陝商幫。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勢力很大,他們從經營鹽業中獲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們內部開始分化,陝西鹽商與山西鹽商分道揚鑣,最終陝西鹽商到了四川獨立發展,在康定一帶做「茶馬鹽」生意,民間稱為「蹚古道」,其規模越來越大,這也為陝西商幫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陝西商幫生財的行道較多,在這一點上他們與江西商幫相似。陝西商幫是一個綜合性的商幫,他們對財富的追求與一般商幫相同:盡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陝西商幫以鹽商最為著名,經營布業、茶業和皮貨業也是陝西商幫盈利的重要途徑。

    最初在明清時期「走西口」從事跨區貿易的多數是「棄儒經商」的讀書人,他們成為影響明清陝西商幫商業智慧和商業文化的主流群體。「關中多豪傑之士,其起家商賈為權利者,大抵崇孝義,尚節概,有古君子之風」,明代著名學者顧炎武在他的著作中如此表揚過秦商。很顯然,這些來自體制內或者接近體制的文化人,對於陝西商幫最終形成一定的經濟組織,是發揮了主要作用的。從遍布全國的200多處關中或者「山陝會館」,就可以大致領略他們在歷史上達到的高度組織性。

    歷史上和今天的主流陝西商人,其出身大致接近,其性格也前赴後繼。秦人強悍,「尚氣概,先勇力」而「忘死輕生」,這是古今一致的對陝西人的評價。

  • 贛商講究賈德

    江西商人絕大多數是因家境所迫而負販經商的,因此,小本經營,借貸起家成為他們的特點。他們的經商活動一般是以販賣本地土特產品為起點,而正是江西商人這些獨特的背景,使得江右商幫具有資本分散,小商小賈眾多的特點。除少數行業如瓷業比較出眾外,其他行業與徽商、晉商等商幫相比經營規模就要顯得相形見絀,商業資本的積累也極為有限。當代著名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作品中,曾經就這樣描述江西布商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另外,江西商人濃厚的傳統觀念、小農意識也影響到他們的資本投向,只求廣度,不求深度。所以,盡管江西商人人數眾多,涉及的行業甚廣、經營靈活,但往往在競爭中容易喪失市場。

    點評:江西商人講究賈德,注重誠信是江西人質朴、做事認真的性格的一個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頭腦中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江西商人還善於揣摩消費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顧的要求。總之,以銷售盡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機為原則,這是江西商人發財致富的經驗總結。

  • 晉商學而優則賈

    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歷史上,山西商人稱為晉幫。晉商是明清時國內最大的商幫,在商界活躍了500多年,足跡不僅遍及國內各地,還出現在歐洲、日本、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完全可以與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猶太商人相媲美。

    晉商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晉唐時期;但真正崛起於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嘉慶、道光時期已發展到鼎盛。

    到清朝中葉,山西商人逐步適應金融業匯兌業務的需要,由經營商業向金融業發展,咸同(1851-1874)時期山西票號幾乎獨佔全國的匯兌業務,成為執全國金融牛耳的強大商業金融資本集團。並形成山西北號(票號)南庄(錢庄)兩大晉商勁旅。

    晉商規模如此之大,延綿時間如此之長,經商領域如此之廣,靠的是什麼?晉幫有自己的經商秘訣:一方面以地域和血緣關系為紐帶,凝聚本幫商人的向心力;用傳統道德規范經商的行為;尋求政治上的靠山,庇護本幫的經商活動。另外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晉商家族的重要傳統之一學而優則賈。據說晉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讀書子弟去經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參加科舉考試,甚至出現過獲得功名後不做官而從商的進士。

    點評:晉商學而優則賈理念沒有多少文字記載,而是深深隱藏在晉商的心中,溶化在他們的血液中。正因為如此,使得晉商的文化程度相對於其他商幫是比較高,他們的經營模式也是最先進的,股份制、資本運作等現代經營方式,已經在他們身上萌芽。我們從晉商的成敗,品出了晉商的文化哲理,一個經商世家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這些晉商不僅是商人,也是有學識之人,言傳身教,治商有方,並在家族內形成重教之風。

  • 山東商幫全民經商

    山東商幫是山東人,自然具有山東人的特點:直朴單純,豪爽誠實。正因為如此,與別的商幫相比,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顯得單純,直截了當。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概括起來,就是長途販賣和坐地經商的商業經營方式,講求信用的商品道德以及規范的商業行為。同時,山東商幫裡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因此大部分是封建性的商人,這也決定了山東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業資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雖然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相對其他商幫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高明的地方,但他們的這些經驗和經營方式非常實在,生意做起來踏實。

    點評:山東人經商,是好的地區的人要經商,不好的地區的人也要經商。一個省份的人,經商的動機和條件相差甚多,彷彿是中國十大商幫的綜合縮影。這在中國是僅見的。

  • 寧波商幫後來居上

    寧波商幫是中國商幫中的後起之秀。從它形成之時起,便顯露出它的見識不凡和卓爾不群。

    寧波商幫,是指寧波府的商人,以血緣姻親和地緣鄉誼為紐帶連接而成的商業集團。是一個盛行於國內和海外的商幫。寧波商人外出經商歷史悠久,但大規模經商,並且結成商幫則為時較晚。鴉片戰爭後,尤其是民國時期,寧波商幫中新一代商業資本家脫穎而出,把商業與金融業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寧波商幫以新興的近代商人群體的姿態躋身於全國著名商幫之列。他們所經營的銀樓業、葯材業、成衣業、海味業以及保險業,也是名聞遐邇。

    點評:寧波商幫形成的時間較晚,但其發展勢頭卻非常之快。他們的活動區域不斷拓展,最終形成四齣營生,商旅遍於天下的局面。寧波商幫不僅善於開拓活動地域,還善於因時制宜地開拓經營項目。他們的致富之道非常有特點,也非常實用:以傳統行業經營安身立命,以支柱行業經營為依託,新興行業經營為方向,而往往一家經營數業,互為補充,使自己的商業經營在全國商界中居於優勢地位。

  • 龍游商幫海納百川

    當徽商、晉商在商場爭雄之時,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個頗有影響的龍游商幫。歷史上所稱的龍游商幫,實際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團,其中以龍游縣商人人數最多,經商手段最為高明,故冠以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雖地處偏僻,卻有著開放的心態,在觀念上也比較新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上,即投資上的敢為天下先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明清時期,許多商人將經營商業所賺得的資金用來購買土地或者經營典當、借貸業,以求有穩定的收入。而龍游商敏銳地意識到,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必須轉向手工業生產和工礦產業上。他們果斷地投入於紙業、礦業的商品生產,或者直接參與商品生產,使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給當時封建社會注入了帶有僱傭關系的新生產關系。龍游商人還不排斥外地商幫對本鄉的滲透,並且相處友善,吸收外地商人於己幫,推進了龍游商幫的發展。

    點評:龍游商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是他們良好的經商心態的反映。他們雖然是出自一個偏僻之地,既無官府支持,又無強大的宗族勢力作堅強後盾,但他們卻能在強手如林的各大商幫中崛起,自立於商幫之林。

  • 洞庭商幫善於審時度勢

    幾乎就在龍游商幫興起的同時,另一個商幫在中國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覺地興起了---洞庭商幫。

    當年范彝財色盡得,泛舟五湖,引起多少人的艷羨。他經商成功,一定給太湖、洞庭湖流域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洞庭商幫是在明萬曆年間才初步形成。審時度勢,把握時機,這是聰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這樣聰明的商幫。洞庭商人沒有與徽商、晉商在鹽業和典當經營上爭奪市場,而是揚長避短,穩中求勝,利用洞庭湖得天獨厚的經商條件販運起米糧和絲綢布匹。他們還不斷更新觀念,開拓經營新局面,向外部世界發展著。尤其是鴉片戰爭後,在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鑽天之術,開辟了買辦業、銀行業、錢庄業等金融實體和絲綢、棉紗等實業。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從事著不同於以往的商業活動,由此,洞庭商幫產生了一批民族資本家,走上了由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發展的道路。

    點評:洞庭商人十分講究具體的經營手段,而這些手段看起來則非常符合現代經商的要求。洞庭商人非常注意市場信息,時常預測行情,在經商過程中,洞庭商人會根據市場行情與商品交換的情況變化而變化自己的經營策略,不拘於成見,只要有利就行。洞庭商人還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比如商人資金和民風特點,因地制宜的採取獨特的經營方式。

2. 中國四大商幫是哪四大

中國的四大商幫不是商業省份分別是晉商; 徽商 ;潮商(潮汕幫) ;浙商(寧波幫)
晉商的創業者勤儉守朴,買賣爭毫釐;合夥經營,分擔風險、博採眾智、同舟共濟;「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且善於應變。但是明清晉商資本的運轉方式,是與封建地主制經濟結構完全協調的,是封建地主制經濟的一個環節,是為封建地主制經濟服務的。這一性質決定了「晉商」隨著封建制度在中國的消亡,其落後的封建的經營方式逐漸暴露出與時代的不合拍性。因而,其衰落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 徽商賈而好儒,長袖善舞;「無處無商機,無行無商機」,無處不在,無行不幹。但是小農意識是安徽商人最大的弱點。另外,徽商與其他商幫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儒」字。與一門心思做生意的晉商相比,追逐財富只是徽商的手段,求功名做官才是歸宿。因此,盡管徽商把生意做得很大,卻做得三心二意。
經得住歷史考驗的潮商引進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開拓創新的實業之路,從而迅速崛起並聞名於世。在近代潮商身上,傳統文化與近代商業文化有效的結合與融合。而正是這種文化的發展與融合,也許才是潮商繼晉商、徽商衰落之後仍能發展,並進一步成長的原因。
浙商吸收了以上三大商幫的許多精華,比如晉商的博大寬容的經營胸懷、兼容並蓄的經營氣度、求同存異的經營策略和自強不息的經營精神;徽商仁義誠信的儒商文化;潮商的冒險精神和學習精神等等。無論晉商、徽商,其本質都是官商,而浙商是「民商」。 而所謂「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於創新、講求實效」的浙扛精神,也正是「民商」的精神。這也正是浙江民營經濟三分天下有其二,各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的原因

3. 視商幫是真的嗎

視商幫現在改名叫做爆團,但是這只是一個騙人的平台,談談我這二十天的經歷吧,最初做了三天普通會員,每天接3單,4.6元,第三天投入999成為高級會員,每天45單50.3元,做了兩天後,平台開始錢減少了降到45元,接任務的時候總是有重復,打不開和消失的任務,平台說遇到這樣的做,提交了會封號,這幾天說平台升級搞什麼商城,之前是滿一百元提現,提現扣手續費2元,現在說一百元中有30元劃到商城裡用作賣東西且不能提現,三月6號7號8號系統升級說遇到黑客攻擊,所以數據丟失,導致之前做任務的錢還有沒提現成功的錢全部不見了,20天本錢還差400百,最開始的會員都賺了,後來的很多回不了本,會員一步步退讓,一直是被動狀態,只能接受平台隨時變動,若有人發牢騷就踢群封號,平台說玩不起游戲不要玩,對於會員來說,不是玩不起游戲,而是游戲的規則一直在變還不給有負面言論。如果想做的朋友,三思而後行,如果你投入了,你擔心的不是手藝問題,而是回來的問題,太浪費時間和經歷,一個問題百出又不完善的平台,後來的都炮灰......

4. 中國的十大商幫是那十個.謝謝!

中國古代有徽、晉、陝、魯、閩、粵、寧波、洞庭、江右、龍游等十大商幫,其中以徽商和晉商規模最大、實力最為雄厚,縱橫商界500年,最後卻在清末民國時期,被寧波幫後來居上、取而代之.

晉商在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地位:它綿延繁榮達500年之久;商路蹤跡遍布全國和近鄰俄羅斯、日本、蒙古等國;從晉商中產生的金融機構票號,執晚清中國金融牛耳百餘年,號稱「匯通天下」 ┄┄但此次參觀仍使我受到很大震撼。晉商大院所傳遞的文化氣息大大超出我的想像。而且出乎意料的是,擁有這些大院的晉商大族大部分起家於貧寒:渠家起家於小販;王家起家於賣豆腐;常家則起家於背著褡褳小買小賣的「行商」。據資料記載,其他的晉商大族也基本如此。
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陝西商人。明洪武(1368-1398)初年為了供應北部邊防糧食供應而實施納糧中鹽的開中法,山陝商人憑借地理之便迅速崛起。明代山西商人主要活動在黃河流域、各大鹽場及四川地區。隨著清代國家的統一,版圖的拓展,山西商人的活動范圍更加擴大,成為東北、蒙古、新疆的主要商人力量,其活動范圍甚至遠至西藏,山西商人還壟斷了對俄國恰克圖的貿易,並從事東南、兩湖至西北的長途販運貿易。山西商人除經營鹽業外,還經營茶、糧、棉、布、絲綢及高利貸等,晉商的典當業及高利貸很有名,被稱為「西債」。明清商人積累了巨額財富,據說明代徽商的資產達到百萬兩,山西商人之富超過徽商,清代山西不但「百十萬家資者,不一而足」,資產達到千萬兩的也不乏其人。道光年間山西商人創造出經營匯兌業的票號,匯通天下,顯赫一時。但票號在晚清的晉商行業中幾乎是一枝獨秀。由於晚清金融倒帳風波不斷、票號頑固守舊,加之辛亥革命中戰亂的影響,票號在辛亥革命後不久徹底衰敗。

徽州商幫:
中國商幫,首屈一指的應該是霸氣十足的徽州商幫。代表人物胡雪岩。
明中期至清中葉,徽州商幫稱雄華夏商界三百餘載,處於發展的黃金時代。當是時,黃山白岳間十室九商,巨商顯宦迭出,自然美景、人文情態、商業經濟交相輝映,盛極一時。接下來,清末社會動盪、朝廷政策變更、資本主義興起,然而徽商們由於自身原因未能及時實施經營轉型,沒有搭乘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航船,無可挽回地從巔峰摔到谷底,徽州隨之頓陷窘境。

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是指以浙江衢州府龍游縣為中心的衢商集團,它萌發於南宋,興盛於明代中葉,以經營珠寶業、販書業、紙張業著名。明萬曆年間(1573—1602),它於徽商、晉商以及江右商人在商場中角逐,稱雄一時,故有「遍地龍游」之諺。它以一府一縣之地為基礎,聚集了大量資金,而成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至清代逐漸為寧紹商幫所替代。

我知道的就只這些.

5. 求解答「商幫」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您好,是唐宋時期出現的。帶有極鮮明的官方性質的組織,隨著商業活動的不斷擴展;行已經不能適應商業發展的需要了,商人勢力的不斷擴大,也再不能忍受行的限制了,所以到了明清時期,行已經不是工商業者的主要組織形式了。他們根據自己商業活動的需要,通過各種關系,組合成有一定業務聯系的組織,形式是「幫」,也稱「商幫」。

伴隨幾百年商品經濟的發展,到明清時期商品行業繁雜和數量增多,商人隊伍日漸壯大,競爭日益激烈。而封建社會統治者向來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會階層的排序中,「士、農、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更多知識點歡迎關注下北京新東方中學全科教育的高中歷史課程,相信可以幫助到你。

6. 什麼是商幫

進入市場經濟,久違的商幫稱號又一次流行起來。有兩種現象與此相關:一是在胡雪岩走紅之際,安徽人把胡雪岩稱為徽商的典範,浙江人把胡雪岩作為浙商的代表。胡雪岩到底居於哪一個商幫?二是曾經出過商幫的地方,如山西、山東、廣東,都以新晉商、新魯商、新粵商來命名新一代企業家。歷史上的商幫與今天的企業家有什麼傳承關系?
中外學者早就注意到了商幫。清人徐珂在他編撰的 《清稗類鈔》中指出:「客商之攜貨運行者,咸以同鄉或同業關系,結成團體,俗稱客幫。」這里所說的「客幫」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商幫」。他在這本書中,記載了一些商幫的事情。中國學者衛聚賢、陳其國等早在1930年代就研究了晉商,日本學者也研究了晉商、徽商。今人張海鵬、張海瀛先生在他們主編的《中國十大商幫》中給商幫下了一個廣為接受的定義:「商幫,是以地域為中心,以血緣、鄉誼為紐帶,以『相親相助』為宗旨,以會館、公所為其在異鄉的聯織、計議的一種既『親密』,又鬆散的自發形成的商人群體。商幫的出現,標志著我國封建商品經濟發展到了最後階段」。
根據前人的論述,可以把商幫定義為:商幫是明清兩代以地域為紐帶的封建商業聯盟。
先要給商幫一個時間上的界定。商幫是中國歷史上持有的現象,僅存在於明清兩代。在中國歷史上,商業活動很早就出現了,而且一直有發達的商業,但商幫的形成是明代之後的事,正如張海鵬、張海瀛先生所指出的,「在明代之前,我國商人的經商活動,多是單個的、分散的,是『人自為戰』,沒有出現具有特色的商人群體,也即是有『商』而無『幫』。」清代滅亡之後,中國的封建社會已經結束,原來意義上的商幫已不存在。即使在明清兩代,也有許多地方是有商人而沒有結成「幫」,如四川、河南、北京、天津等地。所以,商幫僅僅是商業史的一個問題,不能用商幫史來代替商業史。中國商幫研究僅僅是研究商業史中的一個側面。無論這個側面有多重要,都不是中國商業史的全部。
既然商幫只存在於明清兩代,所以他們的性質就是封建商人群體。他們的一切特徵必然要受這個時代背景的限制,並體現出這個時代的特徵。首先,各商幫都是從事商品交易的,並沒有進入加工製造業。在封建時代,商人和商業資本「發生過壓倒一切的影響」(馬克思語),加工製造業附屬於商業。由商品交易轉向商品生產,由商業資本轉入產業資本,是發生在由傳統農業經濟轉入現代工業經濟之際。中國的絕大多數商幫沒有完成這種轉型。其次,他們的經營模式與封建制度相關。中國的封建社會是政府至高無尚,控制著資源配置,決定一切。因此,各個商幫最基本的特徵就是官商結合。各商幫都具有「成也官,敗也官」的特點。最後,中國封建社會的文化是傳統的儒家文化。各個商幫的經營模式也體現出儒家文化的特色。他們的成功體現了儒家文化中優秀的成分,他們的失敗也由於儒家文化中不適於現代經濟的因素。各商幫都是封建商人,不同於現代企業家。我們只有從這一點出發,才能理解商幫的特徵,也才能知道,我們要繼承歷史上商幫的什麼傳統,要超越商幫的哪些局限性。
商幫既然是以「地」為名,自然是以土域為中心,以鄉誼為紐帶的。商幫就是某地的商人群體。這里要說明的是:第一,商幫中的某個企業或集團以血緣為紐帶,是家族企業,但聯系各個家族企業的商幫的紐帶不是血緣,而是同鄉之誼。第二,商幫以地域為中心是指某個商幫由某地的人組成。這個地域可以是省,如山西人的晉商;可以是州,如徽州人的徽商;也可以是縣,如浙江龍游縣的龍游商;甚至可以小到鎮,如江蘇吳縣東山鎮與西山鎮的洞庭商。各個商幫的活動中心可以在本地,但主要經商活動在其他地方。如晉商的中心在山西,但經商活動在全國,甚至國外。也可以活動中心不在本地,經營也不在本地。如徽商的活動中心在揚州,經營則在全國。我們說某個商幫指的還是某地人所形成的商業群體。
商幫的核心在「幫」字上。「幫」字的全義是為政治或經濟目的而結成的集團。「商幫」就是為商業目的而結成的集團。有「商」並結為集團才能稱為「商幫」。這種集團主要是以正式組織的形成出現的。在本地可以稱為行會,如粵商的十三行行會。在外地則有會館或公所,如遍及全國的山西會館。作為一個正式的組織,內部有各自的行規。加入這種組織的商人要嚴格遵守,如若違反,還有相應的懲罰措施。除了正式的組織之外,一個商幫的不同商人之間還有一些非正式的聯系,如不同商人家族之間的姻親關系。商幫的目的就是通過這種正式或非正式的組織聯系實現共存共榮。其作用主要是規范幫內各商人的行為,制止相互之間的惡性競爭,並實現相互幫助。對外則是利用集團的力量為本幫的經商創造一個有利的環境。所以,也可以把「幫」理解為相互幫助之「幫」。
商幫作為中國封建社會中的商人群體有其不同於國外商人組織的共同特點。但各個商幫在經營范圍、制度、文化等方面都有自己鮮明的特徵。這些特徵與各地的地域文化和歷史傳統相關,體現出中國傳統商業文化的差異性。這些特徵決定了各商幫成敗的原因。在研究各個商幫時我們既要注意他們的共同之處,更要注意不同商幫的特徵。
在中國明清兩代,公認的十大商幫是晉商、徽商、粵商、閩商、寧波商、龍游商、洞庭商、江右商和陝商。這些商幫在歷史上都曾產生過重要的作用,對中國經濟和商業產生過不可磨滅的影響,也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傳統。他們在經商過程中形成的商幫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成敗的經驗與教訓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了解了商幫的全義,我們可以回到開頭提出的兩個現象。胡雪岩是徽商或浙商嗎?從商幫的定義來看,胡雪岩既不是徽商又不是浙商。首先,胡雪岩到底是徽州人還是杭州人,現在仍無定論。他的祖籍是徽州,但出生在徽州還是杭州,現在仍有爭論。其次,他一生主要在浙江經商,與徽州其他商人沒有什麼聯系,更別說參加過什麼行會、會館共同經營了。不能僅僅由於他的祖籍是徽州,就把他歸入徽商。至於浙商這個概念,是近代才有的,明清兩代只有寧波商和龍游商,而胡雪岩的經商活動與這兩個商幫都沒有關系。因此,可以認為,胡雪岩是清朝後期極有影響的商人,但他不屬於任何一個商幫,是經商而無幫者。
今天的各地企業家與歷史上當地的商幫有傳承關系嗎?清代滅亡之後,原來意義的商幫已經滅亡了。解放之後,經歷了公私合營、「文革」等歷次政治運動,舊的商幫已經連根拔掉,連人帶業都不存在了。新一代的企業家是在改革開放時代出現的,與歷史上的商幫並沒有傳承關系。何況,現代企業家與歷史上的商人有著本質差別。當然,歷史上的商幫有優良的傳統,新一代企業家也應該繼承這些傳統。從這種意義上說,把某地的企業家稱為「新某商」也沒什麼不可以的。
我們研究商幫是把它作為一段歷史來研究,從中吸收優秀的傳統,擯棄不良的因素。借鑒歷史,才能創造出輝煌的今天和未來。

7. 商幫的十大商幫

福建商幫的興起,一開始就與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貢貿易和禁海政策針鋒相對。他們走私進行商業貿易,不能貿易時就進行搶劫,他們具有海盜和商人的雙重性格。
內外勾結的貿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見的經商方式,他們廣泛聯絡沿海居民,建立了許多據點,利用據點收購出海貨物,囤積國外走私商品,以利銷售,他們不僅在海營商,還有許多也是陸地商,水陸兩棲,海上貿易也做,陸地貿易也做。明清福建商人,把國內與國外的貿易緊密地結合起來,努力經營,進行多種形式貿易,從而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晚期一個很有影響的地方商幫。
隨著封建社會的消亡,福建商幫卻在海外南洋、台灣等地開辟出新的商業場地。福建商幫中的許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無畏地開拓海外市場,終於在福建幫這棵枯樹上開出了新枝,使福建商幫的商業精神在海外華人和台灣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續。 道光十年,英國議會對曾在中國作過商業貿易的英國商人進行一次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絕大多數在廣州進行貿易的人都一致聲稱,在廣州做生意幾乎比世界一切其他地方都更方便,更好做。海外流傳著這么一句話:太陽無時不普照粵人社會。
粵商的輝煌時期,還是在近、現代。在近代,由於外國經濟勢力的侵入以及中國緩慢地邁開近現代步伐,晉商、徽商等因為固守傳統而日漸式微,而粵商卻伴隨著近代廣東商品流通的擴大、商品經濟的發展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廣東商人發跡於東南亞和香港、潮汕地區。二次大戰期間,廣東商人雖然曾一度沉寂,但經過戰後若干年的苦鬥,又終於在上一世紀70年代後崛起於中國南部、香港及東南亞。
近代粵商發揚了古代廣東商人的冒險開拓、獨立進取的商業精神,而在參與國際商業貿易的過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種開放的心態。在近代廣東商人身上,我們看到傳統文化與近代商業文化的某種有效的結合與融合。而正是這種文化的發展與融合,也許才是粵商繼晉商、徽商衰落之後仍能發展,並進一步成長的原因。 秦商在明清的商業界里,山西與陝西商人為了對抗徽商及其他商人的需要,常利用鄰省之好,互相結合,人們通常把他們合稱為西商或是山陝商幫。西商在明代前期的勢力很大,他們從經營鹽業中獲得了大量的厚利,可惜利益的原因使他們內部開始分化,陝西鹽商與山西鹽商分道揚鑣,最終陝西鹽商到了四川獨立發展,這也為陝西商幫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陝西商幫生財的行道較多,在這一點上他們與江西商幫相似。陝西商幫是一個綜合性的商幫,他們對財富的追求與一般商幫相同:盡可能追逐厚利,如果不行,就退而求其次。陝西商幫以鹽商最為著名,經營布業、茶業和皮貨業也是陝西商幫盈利的重要途徑。
秦商為中國十大商幫之一,善於從各種事件、場合和時間上挖掘商機。
在兩千多年前,陝西長安就與四川、雲南、貴州、甘肅、青海、蒙古有著密切的商業聯系,發展到明清時,陝商與西藏等地區進行茶葉、馬匹交易。悠久的經商歷史,使陝西人天生具有一種商業意識。
在市場經濟下,現在的陝西人在發掘商機上也絲毫不比前人遜色。90年代初,川菜、粵菜及外地特色食品在西安紮下陣勢,不知賺走了西安人多少錢。從吃文化中受到啟發,陝西商人隆重地推出了餃子宴,此項目一經推出,使嗜麵食的各地食客聞香而來。 山東商幫是山東人,自然具有山東人的特點:直朴單純,豪爽誠實。正因為如此,與別的商幫相比,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顯得單純,直截了當。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概括起來,就是長途販賣和坐地經商的商業經營方式,講求信用的商品道德以及規范的商業行為。同時,山東商幫裡面,主要是大官僚、大地主兼大商人,因此大部分是封建性的商人,這也決定了山東商人所走的道路及商業資本的流向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雖然山東商幫的致富之道,相對其他商幫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高明的地方,但他們的這些經驗和經營方式非常實在,生意做起來踏實。
山東人經商,是好的地區的人要經商,不好的地區的人也要經商。一個省份的人,經商的動機和條件相差甚多,彷彿是中國十大商幫的綜合縮影。這在中國是僅見的。 寧波商幫是中國商幫中的後起之秀。從它形成之時起,便顯露出它的見識不凡和卓爾不群。寧波商幫,是指寧波府的商人,以血緣姻親和地緣鄉誼為紐帶連接而成的商業集團。是一個盛行於國內和海外的商幫。寧波商人外出經商歷史悠久,但大規模經商,並且結成商幫則為時較晚。鴉片戰爭後,尤其是民國時期,寧波商幫中新一代商業資本家脫穎而出,把商業與金融業緊密結合起來,從而使寧波商幫以新興的近代商人群體的姿態躋身於全國著名商幫之列。他們所經營的銀樓業、葯材業、成衣業、海味業以及保險業,也是名聞遐邇。
寧波商幫形成的時間較晚,但其發展勢頭卻非常之快。他們的活動區域不斷拓展,最終形成四齣營生,商旅遍於天下的局面。寧波商幫不僅善於開拓活動地域,還善於因時制宜地開拓經營項目。他們的致富之道非常有特點,也非常實用:以傳統行業經營安身立命,以支柱行業經營為依託,新興行業經營為方向,而往往一家經營數業,互為補充,使自己的商業經營在全國商界中居於優勢地位。 十大商幫中最早崛起的就是山西商人。歷史上,山西商人稱為晉幫。晉商是明清時國內最大的商幫,在商界活躍了500多年,足跡不僅遍及國內各地,還出現在歐洲、日本、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完全可以與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猶太商人相媲美。
晉商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晉唐時期;但真正崛起於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嘉慶、道光時期已發展到鼎盛。到清朝中葉,山西商人逐步適應金融業匯兌業務的需要,由經營商業向金融業發展,咸同(1851-1874)時期山西票號幾乎獨佔全國的匯兌業務,成為執全國金融牛耳的強大商業金融資本集團。並形成山西北號(票號)南庄(錢庄)兩大晉商勁旅。
晉商規模如此之大,延綿時間如此之長,經商領域如此之廣,靠的是什麼?晉幫有自己的經商秘訣:一方面以地域和血緣關系為紐帶,凝聚本幫商人的向心力;用傳統道德規范經商的行為;尋求政治上的靠山,庇護本幫的經商活動。另外一個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晉商家族的重要傳統之一學而優則賈。據說晉商家族中一二流的讀書子弟去經商,三四流的子弟才去參加科舉考試,甚至出現過獲得功名後不做官而從商的進士。
晉商學而優則賈理念沒有多少文字記載,而是深深隱藏在晉商的心中,溶化在他們的血液中。正因為如此,使得晉商的文化程度相對於其他商幫是比較高,他們的經營模式也是最先進的,股份制、資本運作等現代經營方式,已經在他們身上萌芽。我們從晉商的成敗,品出了晉商的文化哲理,一個經商世家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為這些晉商不僅是商人,也是有學識之人,言傳身教,治商有方,並在家族內形成重教之風。 徽商與晉商齊名,作為中國商界中的一支勁旅,徽商曾活躍於大江南北、黃河兩岸,以至日本、暹羅、東南亞各國和葡萄牙,無徽不成商叫遍天下。其商業資本之巨、從賈人數之眾、活動區域之廣、經營行業之多、經營能力之強,都是其他商幫所無法匹敵的,在中國商界稱雄數百年。
徽州人都是經商能手,他們善於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在買賤賣貴的不等價交換中牟取厚利,大規模的長途商品販運是徽商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另外,囤積居奇、特權牟利、牙行制度、高利貸等,也是不少徽商致富的手段。
徽商與其他商幫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儒字。徽州是南宋大儒朱熹的故鄉,被譽為儒風獨茂,因此徽商大多表現賈而好儒的特點,他們的商業道德觀帶有濃厚的儒家味。徽商以儒家的誠、信、義的道德說教作為其商業道德的根本,使他們在商界贏得了信譽,促進了商業資本的發展,是他們經商成功的奧秘所在。
大凡稱之為儒商的人,理所當然是一個睿智的人。在他們身上,既充滿優秀傳統文化的烙印,又有和時代發展相適應(或超前)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質。他們懂得市場經濟的運行規則,有駕馭市場變化的能力。他們集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於一身,恪守做人第一,經商第二的准則。商人的務實和精明,加之厚重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使得他們處處體現著儒家理想人格的魅力。總之,儒商是屬於有知識、有道德、有謀略、會賺錢的人。 當徽商、晉商在商場爭雄之時,冷不防在浙江中西南部崛起一個頗有影響的龍游商幫。歷史上所稱的龍游商幫,實際上是衢州府商人集團,其中以龍游縣商人人數最多,經商手段最為高明,故冠以龍游商幫。
龍游商幫雖地處偏僻,卻有著開放的心態,在觀念上也比較新潮。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上,即投資上的敢為天下先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明清時期,許多商人將經營商業所賺得的資金用來購買土地或者經營典當、借貸業,以求有穩定的收入。而龍游商敏銳地意識到,要獲得更多的利潤,必須轉向手工業生產和工礦產業上。他們果斷地投入於紙業、礦業的商品生產,或者直接參與商品生產,使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給當時封建社會注入了帶有僱傭關系的新生產關系。龍游商人還不排斥外地商幫對本鄉的滲透,並且相處友善,吸收外地商人於己幫,推進了龍游商幫的發展。
龍游商人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海納百川的肚量,是他們良好的經商心態的反映。他們雖然是出自一個偏僻之地,既無官府支持,又無強大的宗族勢力作堅強後盾,但他們卻能在強手如林的各大商幫中崛起,自立於商幫之林。 幾乎就在龍游商幫興起的同時,另一個商幫在中國的洞庭湖上不知不覺地興起了---洞庭商幫。當年范彝財色盡得,泛舟五湖,引起多少人的艷羨。他經商成功,一定給太湖、洞庭湖流域的人們留下深刻印象。洞庭商幫是在明萬曆年間才初步形成。
審時度勢,把握時機,這是聰明的商人的做法,而洞庭商人就是這樣聰明的商幫。洞庭商人沒有與徽商、晉商在鹽業和典當經營上爭奪市場,而是揚長避短,穩中求勝,利用洞庭湖得天獨厚的經商條件販運起米糧和絲綢布匹。他們還不斷更新觀念,開拓經營新局面,向外部世界發展著。尤其是鴉片戰爭後,在作為金融中心的上海,洞庭商人利用自己的鑽天之術,開辟了買辦業、銀行業、錢庄業等金融實體和絲綢、棉紗等實業。在新的歷史背景下,從事著不同於以往的商業活動,由此,洞庭商幫產生了一批民族資本家,走上了由商業資本向工業資本發展的道路。
洞庭商人十分講究具體的經營手段,而這些手段看起來則非常符合現代經商的要求。洞庭商人非常注意市場信息,時常預測行情,在經商過程中,洞庭商人會根據市場行情與商品交換的情況變化而變化自己的經營策略,不拘於成見,只要有利就行。洞庭商人還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比如商人資金和民風特點,因地制宜的採取獨特的經營方式。 江西商人絕大多數是因家境所迫而負販經商的,因此,小本經營,借貸起家成為他們的特點。他們的經商活動一般是以販賣本地土特產品為起點,而正是江西商人這些獨特的背景,使得江西商幫具有資本分散,小商小賈眾多的特點。除少數行業如瓷業比較出眾外,其他行業與徽商、晉商等商幫相比經營規模就要顯得相形見絀,商業資本的積累也極為有限。當代著名作家沈從文在他的作品中,曾經就這樣描述江西布商一個包袱一把傘,跑到湖南當老闆。另外,江西商人濃厚的傳統觀念、小農意識也影響到他們的資本投向,只求廣度,不求深度。所以,盡管江西商人人數眾多,涉及的行業甚廣、經營靈活,但往往在競爭中容易喪失市場。
江西商人講究賈德,注重誠信是江西人質朴、做事認真的性格的一個外在反映,也是江西人頭腦中中國傳統儒家思想的自然流露。江西商人還善於揣摩消費者心理,迎合不同主顧的要求。總之,以銷售盡手中的商品和捕捉商機為原則,這是江西商人發財致富的經驗總結。

8. 中國十大商幫的十大商幫

也可稱:山西商幫、徽州商幫、陝西商幫(秦商)、山東商幫、福建商幫(福建商幫、潮汕商幫,廣義包括台灣、新加坡等閩語民系)、洞庭商幫、廣東商幫(潮商、廣府、客家)、江右商幫、龍游商幫、寧波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潮商勢力最大,影響最遠的三大商幫。 山西商幫 徽州商幫陝西商幫 山東商幫 福建商幫 洞庭商幫 廣東商幫(潮州幫、廣府) 江右商幫 龍游商幫 寧波商幫 都說中國歷史是一部漫長的封建史,重義輕利的儒家文化和農耕經濟的主流使得市場經濟之花遲遲難以萌發。可事實上,人類社會一直就未曾離開過商人的活動。
據考證,商人(或商業)的商,最初是個原始部落的名字,其部落位於今河南省商丘的南部地區,其部落始祖名叫契。因契跟隨大禹治水有功被封於此。契的第十代孫名叫王亥(公元前16世紀)。王亥從事牧業而擅長經商。他的第四代孫子湯滅了夏(公元前1551年),又遷都於殷,故商又稱殷,而商人仍自稱為商。後來,周滅殷以後,周公(姬旦)告訴殷的遺民,要求他們繼續經商。而殷商之人善於經商,周朝人便將從事這種行業的人稱為商人。
而歷史上的商幫大體上崛起於明清時期。在明清之際曾引發了一場「商業革命」,在這場「革命」中相繼崛起了十大商幫。其中,晉商、徽商、潮商為勢力最大,影響最遠的三大商幫。 晉商的興衰。我對晉商的感觀認識來自於張藝謀和鞏俐的電視《大紅燈籠高高掛》。
電視里的山西喬家大院,是一個原汁原味的明清富商城堡。它的背後,是深厚的晉商文化底蘊。透過喬家大院那古樸的院落、古樸的磚牆、古樸的陳設,氣勢恢宏的晉商發展史的畫面若隱若現地浮現出來……
晉商俗稱「山西幫」,亦稱「西商」、「山賈」。在漫長的歷史中,晉商以山西富有的鹽、鐵、麥、棉、皮、毛、木材、旱煙等特產,進行長途販運,設號銷售,套換江南的絲、綢、茶、米,又轉銷西北、蒙、俄等地,其販運銷售活動遍及全國范圍,形成了成為能與南方徽幫相抗衡的最有經營實力的北方晉幫集團。晉商的歷史雖然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晉唐時期;但真正崛起於明代(1368-1398年),至清乾隆(1735-1799年)、嘉慶(1799-1820年)、道光(1820-1850年)時期已發展到鼎盛。特別是到清朝中葉,山西商人逐步適應金融業匯兌業務的需要,由經營商業向金融業發展,咸同(1851-1874)時期山西票號幾乎獨佔全國的匯兌業務,成為執全國金融牛耳的強大商業金融資本集團。並形成山西「北號(票號)南庄(錢庄)」兩大晉商勁旅。
那麼,曾經輝煌的「晉商」為何最終走向了衰落?有史學專家分析了晉商的性質,我認為從他們的研究中可以推究出晉商衰落的一些枝蔓。
「綜觀明清時代的晉商,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徵:一是封建政府把他們作為政府推行財政政策和提供軍協餉供應的工具;二是商人與封建政府之間有著不一般的相互結托關系;三是利潤的封建化。」
所謂山西商人作為政府推行財政政策和軍協餉供應的工具,主要是指其中的大商人,即皇商、官商、大鹽商、洋銅商等。而山西商人與封建政府之間的結托關系,表現形式很多,如明代揚州鹽商,商籍有山西而無安徽。關於明清山西商人利潤的封建化,我們知道,山西商人雖然富有,但其資本投向產業卻是個別現象,而且多在清末民初,並未出現商業資本向產業資本轉化的大趨勢,商業資本仍然停留在流通領域。
總之,明清晉商資本的運轉方式,是與封建地主制經濟結構完全協調的,是封建地主制經濟的一個環節,是為封建地主制經濟服務的。這一性質決定了「晉商」隨著封建制度在中國的消亡,其落後的封建的經營方式逐漸暴露出與時代的不合拍性。因而,其衰落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徽商的始末。作為浙江人,對徽商有一種天生的親近感,這不但由於徽杭古道拉近了浙江人與徽商的距離。更由於紅頂商人胡雪岩的原因使徽商、浙商之間結下了不解之緣。
徽商與晉商齊名,徽商又稱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幫」。它是舊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團之總稱。而不能等同於安徽商人,徽人經商,源遠流長,早在東晉時就有新安商人活動的記載,以後代有發展,明成化、弘治(1464-1505年)年間形成商幫集團。明嘉靖(1521-1566年)以降至清末民初,徽商漸趨衰落。
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販運鹽、茶、山貨,經營文房四寶,走出一條日後教科書上才有的貿易路線:東進蘇杭無錫常,搶灘蕪湖商道,掌控長淮水運口,南達湘、蜀、雲、貴、川,往來京、晉、冀、魯、豫間,遠涉西北、東三省。最後,西進贛、湘,沿東南達閩、粵兩省,直至揚帆入海與日本進行貿易。此時的徽商達到鼎盛時期,「無徽不成商」開始叫遍天下。
徽商與其他商幫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儒」字。與一門心思做生意的晉商相比,追逐財富只是徽商的手段,求功名做官才是歸宿。因此,盡管徽商把生意做得很大,卻做得三心二意。從乾隆到嘉慶十年的70年間,同樣在兩淮經營鹽業,徽商子弟有265人通過科舉入仕,而晉商僅區區22人。
到19世紀末,當徽商所代表的封建經濟沒落時,正是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登陸中國之時。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很明顯,此時只有把大量資金投入實業,實現商業與產業的結合才能獲得新生。但「官本位」的徽商卻做不到,他們已經沒有財力去投資產業了。 潮商的淵源。「潮商」,是潮汕商幫與廣東商幫的共同稱號。古代潮商不如晉商、徽商著名,潮商的崛起也是在明以後。大概在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私人海外貿易興起後,潮汕沿海居民開始大規模地投入海上商業冒險活動。到明中後期大批潮汕人以船為伴湧向海潮波濤之中。入清以來紅頭船便成為潮州商人的象徵;清代商人又稱紅頭船商人。
潮商的輝煌時期,還是在近、現代。在近代,由於外國經濟勢力的侵入以及中國緩慢地邁開近現代步伐,晉商、徽商等因為固守傳統而日漸式微,而潮商卻伴隨著近代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於東南亞和香港、潮汕地區。這期間,潮商雖然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一度沉寂,但經過戰後若干年的苦鬥,又終於在上一世紀60-70年代崛起於香港及東南亞。涌現出李嘉誠、陳弼臣等一批世界級巨商。
潮商為什麼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自古至今地發展並在今天譜寫新的輝煌?
事實上,近代潮商發揚了古代潮商的冒險開拓、獨立進取的商業精神,而在參與國際商業貿易的過程中,近代潮商又具有了某種開放的心態。在近代潮商身上,我們看到傳統文化與近代商業文化的某種有效的結合與融合。而正是這種文化的發展與融合,也許才是潮商繼晉商、徽商衰落之後仍能發展,並進一步成長的原因。
中國明清三大商幫 晉商徽商隕落 僅存潮商
中國商幫之興盛可上溯至明、清時期,當時商幫的活動范圍已擴及全大陸。而在明清資本主義萌芽階段,中國出現十大商幫,其中以晉商、徽商、潮商影響力最大。對照起五大新商幫,只有廣東商幫依然挺立。
晉商崛起於明朝,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年間達到顛峰。而晉商的事業版圖中以金融事業最為強大,清朝咸豐、同治年間晉商幾乎占盡全大陸匯兌業務,所謂「北號南庄」指的就是由晉商控制的南北兩大票號、錢庄集團。
徽商與晉商齊名,徽商的滲透力更幾乎到了無孔不入的程度,明清時期徽商控制長江、淮河水運要道,分布范圍更遍及廣東、福建、湖南、四川、雲貴、山東、河北、北京、東北,甚至遠征日本從事商貿活動。「無徽不成商」道盡了當時徽商勢力之旺盛。
而潮商指的是廣東潮州商幫,潮商真正強大起來已經是近代、現代的事情了。潮商一向是以冒險性格強烈、肯吃苦耐勞著稱;潮商也積極向外拓展版圖,離鄉背井遠赴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打天下。也因為這種開放心態,使得廣東商幫在改革開放之後得以迅速發展。

9. 九鼎商幫是什麼

寧波九鼎信息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位於寧波樂天數碼城旁鄞州科技局大樓內,屬於科技局和市信產局扶持企業。
本公司立足於本地企業信息化服務,基於網路,超越單一網路模式,融合電子商務於服務內容,幫助企業獲得訂單;九鼎科技真正幫助企業獲得效益,開創九鼎商幫會員服務模式,從寧波本地優勢行業起步,橫向發展優勢行業上下遊行業。服務模式基於本地服務,開創互聯網企業4小時響應模式。
提供優質客戶服務,提供企業管理咨詢,獨創客服人員駐廠服務模式,發展信息化外包業務模式新內涵,進一步發展成為離岸外包信息化服務內容提供商。公司發展前景展望:第一年發展成為鄞州本地企業信息化有影響力企業,第二第三年在寧波發展2家辦事處,開發余慈地區,寧海周邊地區。五年爭取在省內企業重要城市城裡2個分公司。

緣於「一言九鼎」,當今互聯網企業良莠不齊,對於客戶誇大承諾的企業大有人在,本公司願做一家一言九鼎的互聯網企業,所以取名叫九鼎科技,我們為改變互聯網現狀而努力,實現電子商務承包(外包)大時代而奮斗。
我們的使命:
● 打破互聯網企業老模式
● 全力創新提供全新服務模式
● 全新理念+全新服務
● 獨創的互聯網企業+貿易型企業融合模式
● 努力改變中國電子商務格局
● 讓企業真正得到效益
● 和廣大企業建立深層次合作關系,共同進步,成為利益共同體
企業文化:
● 天 道 酬 勤
● 理 念 領 先
● 服 務 領 先
● 技 術 領 先

九 鼎 科 技 的 優 勢

● 模式創新,走一條創新之路,把握時機,實現遠大理想,能為企業帶來全新機會
● 團隊人才聚集,多種素質人才會聚,能提供高質、專業的服務;商務團隊、客服團隊、技術團隊三 駕馬車同時為企業發展提供動力
● 入駐鄞州科技局大樓,屬於政策扶持企業
地址位於寧波學士路298號鄞州中心區,基於中心,服務周邊
● 管理團隊具有多年從事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經驗
● 服務基於本地、立包於本地,穩步發展,逐步推廣,建立4小時響應服務機制
● 和企業共同發展,走一條真正雙贏之路,建立完善的客戶關系鏈和供求鏈,深層次合作,最終成為利益共同體

10. 會館和商幫的區別

1、含義

會館:會館是中國明清時期都市中由同鄉或同業組成的封建性團體。

商幫:商幫是以鄉土親緣為紐帶,擁有會館辦事機構和標志性建築的商業集團。

2、意義

會館:會館是舊時代科舉制度和工商業活動的產物,是北京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為方便應試的舉子的食宿,各省及有些府縣紛紛在京設立了會館,專門接待本鄉本土的舉子。另外,工商各行業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協調關系,聯絡感情,也建立了一些行業會館。

商幫:封建社會統治者向來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對於商人而言,國家沒有明文的法律保護,商人利用他們天然的鄉里、宗族關系聯系起來,互相支持,和衷共濟,於是就成為市場價格的接受者和市場價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

同時,商幫在規避內部惡性競爭,增強外部競爭力的同時更可以在封建體制內利用集體的力量更好的保護自己,商幫在這一特定經濟、社會背景下應運而生。

3、分類

會館:明清時期的會館大體可分為3種 :

北京的大多數會館 ,主要為同鄉官僚、縉紳和科舉之士居停聚會之處,故又稱為試館;

北京的少數會館和蘇州、漢口、上海等工商業城市的大多數會館,是以工商業者、行幫為主體的同鄉會館;

四川的大多數會館,是入清以後由陝西、湖廣、江西、福建、廣東等省遷來的客民建立的同鄉移民會館。

商幫:粵商與徽商、晉商,是中國歷史「三大商幫」。

晉商俗稱「山西幫」,亦稱「西商」、「山賈」。在漫長的歷史中,晉商以山西富有的鹽、鐵、麥、棉、皮、毛、木材、旱煙等特產,進行長途販運,設號銷售,其販運銷售活動遍及全國范圍,形成了成為能與南方徽幫相抗衡的最有經營實力的北方晉幫集團。

徽商即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稱「徽幫」,指徽州(府)籍商人的總稱 ,徽商在宋代開始活躍,全盛期則在明代後期到清代初期。明代成化以前,徽商經營的行業,主要是「文房四寶」、漆、扣和茶葉。

粵商即廣東商人。廣東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海上絲綢之路最早最大的始發港則在廣州(番禺)。

從秦漢時期開始經過幾代發展,到唐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逐漸取代陸上絲綢之路而成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明清時期雖然幾度海禁,但廣州卻有過「一口通商」的歷史地位,海上絲綢之路已經延伸到了北歐等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