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緬甸資訊 » 清軍為什麼沒有打緬甸

清軍為什麼沒有打緬甸

發布時間: 2022-01-21 04:44:16

㈠ 清朝時期的吳三桂為什麼不攻打緬甸而反清

1、當時清朝皇帝康熙採取削藩的政策,這樣對吳三桂集團的勢力是致命的打擊。
2、吳三桂反清,也是幻想能夠打下江山,自己成為一代開國之君。

㈡ 為什麼清朝收服不了緬甸

清朝為什麼征服不了緬甸?

首先,自雲貴高原往西和往南,中原王朝直接統治疆域很少突入到東南亞,首要原因就是地理和氣候因素。

在東南亞,由於氣候、山地地形等原因,交通不便,一直是支離破碎狀的,至今東南亞和印度東北部都還是世界上民族最多最復雜的地區之一。

別說緬甸,中原王朝實質性掌控雲南也是在元明之後,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中原王朝無法輕松越過雲貴高原。

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在北上的過程中沉降在緬甸北部,所以這片區域降水量一直很充沛,再加上東南亞炎熱的氣候,毒蟲和微生物就先於人類成了這里最早的主人。直至今日,緬甸都是全球瘧疾高發區,比常年喝恆河水的印度還高。

其次,清朝時期建立的貢榜王朝是緬甸歷史上少有的擴張性王朝,先滅了西邊的曼尼坡,又在乾隆年間攻打暹羅和寮國,甚至攻破暹羅國都阿瑜陀耶城,致使阿瑜陀耶王朝滅亡。

地形造就氣候,氣候又影響植被,你再強盛的王朝也拿它沒轍,所以就會出現清軍雖然在清緬戰爭中一度佔有戰術優勢,但還是解決不了疾病和後勤問題,再加上對手是個遠在中原核心區的小霸王。

而且,這次戰爭中,清朝的軍事裝備也不佔多大優勢,緬軍所用的西洋武器比清軍先進,清軍損失數萬,耗費了一千萬兩白銀的軍費,不可能靠國力硬壓倒對方。所以只能講和。

但是說句公道話,清朝在戰術層面沒有獲得勝利,但是在戰略上獲得了勝利,至少維護了東亞的朝貢體系,震懾了周邊小國,將緬甸重新拉回了朝貢體系。

清軍的進攻,也在一定戰略上配合了暹羅的反擊,造成了暹羅的崛起,從此東南亞出現緬甸和暹羅二強的局面,不再是緬甸一家獨大。

㈢ 乾隆時期,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為何清軍沒能大勝緬甸

清緬之戰,可以說是一場糊塗的戰爭,自詡為天朝上國的清王朝,勞師動眾、糜耗錢糧,鏖戰六年,最後草草收場,還被乾隆列入了“十全武功”之中。這著實有些令人唏噓不已!

清朝數年勞師動眾,並無收獲,便已經一再證明不該繼續投入軍力,去做無謂的戰鬥了。然而,乾隆總覺得自己一方是天朝上國,勢必要炫耀國威。如此一來,糜耗錢糧、損兵折將,換來的也不過是表面上的勝利。

㈣ 清緬戰爭清軍為什麼沒有乘機將緬甸納入版圖

自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華夏便有了一個集中統一的概念,在此之後,開疆拓土成為了無數帝皇的心中所願,這種功勞也被稱為了不世之功。中國古代,華夏兒女對於土地的認同以及強烈的需求不是現在人可以理解的。王朝興盛時,開疆拓土是每個皇帝所嚮往的,王朝低迷時,保護好自己國家的每一寸土地是皇帝的任務。


——比如在第三次征緬戰爭中,大清甚至還派出了功勛老將明瑞前往,但受制於這種地形,也一直占據被動。清軍雖然人多,但有時候人多並不是什麼好事,畢竟也會吃的更多,而像這種山地濕地地形,糧草的輸送鏈肯定是特別長,到後來糧草供不應求只會是時間問題。

老將明瑞深知這個弊端,所以一直想要挑戰緬甸軍隊的主力,但奈何緬軍一直固守,從不與清軍交戰,一般要交戰也是一些騷擾之類的,但這些騷擾對清軍造成的危害,卻不比打仗來的低。

㈤ 為什麼清朝收服不了緬甸是哪些因素導致的

當時的清朝雖然勢力強大,但是緬甸卻也不弱。再加上緬甸的天氣狀況讓清朝人根本就不能適應,而且清朝人認為緬甸就是一方蠻夷,所以根本就沒有把緬甸放在心上,所以清朝根本就收復不了緬甸。當然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清政府一直閉關鎖國,而緬甸卻一直在吸收新鮮文化以及武器,所以緬甸的勢力可見一斑。

地形復雜的緬甸

清朝一直閉關鎖國,根本就不接受外界的新鮮事物,他們還一直停留在人力,弓箭,騎馬等老一套的作戰方法上。相比較而言,緬甸的武器裝備精良,手槍大炮應有盡有,在這樣的情況下,自然人力是比不過先進的武器裝備。在戰場上簡直就是緬甸的專場,雖然說後來雙方是求和,但是其實還是清朝慘敗。只不過清朝的人比較多,緬甸承擔不起如此多的人員傷亡。

㈥ 清朝時期和緬甸打過戰爭嗎

打過。乾隆三十年開始,清朝與緬甸之間的戰爭打了五年,清緬雙方進行了4場大規模的戰爭,清廷花費了911萬兩白銀,竟然只落了個平局。事實上,緬甸在戰後長期拒絕稱臣納貢,還發了封不夠恭敬的文書過來,乾隆無法進行第五次戰爭,只能暫時押在一旁不理。順便說一下,當時緬甸已經使用燧發槍了,清朝這幫蠢貨居然還是堅持騎射,真是夠夠的。

㈦ 清軍為何打不過緬軍呢

老年的乾隆爺曾經這樣說道:朕一生十全武功,唯有清緬戰爭不甚滿意!



不過,經歷過清緬戰爭之後,很多親自參加這次戰爭的將領都建議乾隆購買這種新式武器來裝備清軍,但是被乾隆用「騎射乃建州之本」的落後思想給駁回了,因此清軍還拿著落後的武器和別國打仗,打不過就情有可原了。




㈧ 乾隆時期,清朝與緬甸的戰爭,為何清軍沒能大勝緬甸呢

1762年,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乾隆皇帝下令對緬軍展開反擊,清緬戰爭由此打響。這場戰爭打了7年多,最終雙方前線將領自行決定停戰議和。一直到1788年,緬甸國王孟雲主動派出使節奉表納貢,這場戰爭才算真正意義上了結。

盡管這場仗表面上是以清朝的勝利告終,但實際上清朝卻在此戰中損失了大量兵員,平白耗費了大量白銀,最終也沒能征服緬甸。

那麼,清朝為什麼會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呢?


(傅恆劇照)

停戰之後,緬甸方面主動派出使節進京議和。乾隆皇帝盡管「極不情願」,但最終還是同意了議和的請求。

說起來,乾隆之所以會很「不情願」。其實是他一直認為清朝乃是「天朝上國」,打緬甸根本費不了什麼力氣。但緬甸使者在議和時卻沒有送上貢表,這讓乾隆感覺很沒有面子,甚至差一點又下令重啟戰事。

不過,這場爭端最終變成了漫長的外交戰。直到1788年,緬甸主動奉表納貢,這場清緬之戰才真正意義上完結。

對於清朝來說,這場戰爭其實是非常失敗的。清朝之所以會損失大量士兵,主要是因為清朝使用的武器火繩槍,遭到了緬甸更先進的燧發槍全面碾壓。但乾隆皇帝卻根本看不到火器在戰爭中的作用,沒有引起警惕,只一味端著「天朝上國」的姿態,這最終讓清朝在百年之後,遭到了列強的欺辱。

㈨ 清朝和緬甸發生過戰爭嗎

發生過,在乾隆時期。

18世紀末清朝和緬甸貢榜王朝兩國圍繞邊境地區的領土和資源控制權發生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以1762年冬緬甸入侵中國雲南普洱地區,清軍自衛反擊為開端,以1769年11月16日雙方簽訂停戰合約收場。

歷時7年,清朝雖然取得了緬甸名義上的臣服,但是並未能獲得戰爭的真正勝利。清朝緬甸雙方都損失慘重。

這場戰爭造成中南半島上的重大政局變動。清緬戰爭爆發時候,緬甸正和它歷史上的死敵暹羅(今泰國)交戰,剛滅了暹羅就遇上大清軍隊進攻。

國內空虛的緬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駐扎暹羅,全軍歸國抵禦清軍進攻。暹羅的鄭信由此得以擊敗國內其他割據勢力,擊退緬兵,重建暹羅。清緬戰爭造成中南半島上發生一大變局,緬甸被戰爭削弱,暹羅得以復國。

緬甸戰後十年主動求貢,重新被納入東亞朝貢體系。

(9)清軍為什麼沒有打緬甸擴展閱讀:

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緬甸貢榜王朝建立後便進入全盛時期,慾望也有所膨脹,雖然表面上保持與清朝的藩屬關系,但從沒向清廷納貢,反而從雍正朝晚期開始就有人員越過清緬邊境,對清朝境內的一些部落徵收傳統的貢賦——花馬禮。

對於一些不願屈服的清緬邊境上的部落,緬方常會派出小股軍隊越境進攻,以壓服清方的部落土司。

當時,由於清朝正集結重兵平定西北地區的准噶爾部,無暇顧及南方邊境的這類小摩擦,雲南地方官府也對此採取聽之任之的綏靖政策。

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緬屬木邦的土司向清朝境內的孟定和耿馬兩個土司部落徵收貢賦未果,便派出約2000多人的部隊(含土司部隊和貢榜王朝的軍隊)進行襲擊,劫持了孟定土司,焚燒了耿馬土司的衙署和部分民居。

從乾隆二十七到二十九年(1762-1764年),緬屬土司和貢榜王朝的軍隊連年入界騷擾,雲南地方部隊只是進行了小規模的反擊。

到了乾隆三十年(1765年),騷擾規模升級,緬兵進入車里(今西雙版納)多處地方勒索錢糧和擄掠民眾。

乾隆帝終於發怒,開始對緬甸的侵略行為採取強硬態度,命令雲南軍隊進攻緬甸,以滅緬甸而後快。清緬戰爭打響後,在隨後幾年的戰事中,清廷主要對緬甸進行了四次戰爭。

乾隆三十年(1765年)第一次對緬戰爭時,乾隆帝由於輕敵,只是命雲貴總督劉藻率雲南綠營應對緬甸。面對入侵的緬兵,雲南綠營只擒獲了5人,其他緬兵自動撤退,但劉藻卻向朝廷謊報軍情。

幾個月後,緬兵再次以數千人兵力入侵車里,佔領了車里土司衙署所在地,甚至深入思茅地區。劉藻再派3000綠營兵圍剿,緬兵則採用游擊戰術,時而攻擊時而撤退,清兵雖然陸續收多處失地,但並沒有實質性的戰果。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初,一隊600人的清兵在援救猛阿途中,在森林裡陷入緬兵埋伏,死傷多人。乾隆帝聞奏後暴怒,將劉藻革職,似降補湖北巡撫,劉藻因此而自殺身亡。

劉藻死後,乾隆帝又派楊應琚移任雲貴總督,指揮清兵趁緬兵撤退之際,大舉攻入緬甸,第二次對緬戰爭拉開序幕。是年四月,清兵佔領緬屬的兩個土司管轄地區。

由於緬兵一路堅壁清野,清兵並沒有取得實質性戰果,只好任命一些地方官員,留下約800人駐防後退回。七月,為震懾緬甸,乾隆帝又命楊應琚利用雲南的綠營兵征服緬甸。

先後佔領蠻暮土和木邦司管轄地區。到了九月,楊應琚調集約14000兵准備進攻緬甸,並先派3300兵進駐遮放土司。清兵發動攻勢後,緬王孟駁派遣將領莽聶渺遮率1萬緬兵與清兵對抗。

交戰時,緬軍採取完全出乎清軍意料的部署,使用燧發槍等新型裝備,加之作戰環境適應強,清兵傷亡慘重。十一月緬兵攻入守備薄弱的騰越境內,並成功伏擊前來增援的數百清余兵。

十二月兩軍再次爆發大戰,緬軍主力利用騎兵發起突然襲擊,解求出被圍的緬兵並擊潰清兵。楊應琚只好與緬兵議和,接受緬方條件,雙方停戰。

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戰事又起,雙方各有勝負,但楊應琚卻上表朝廷,稱屢獲大捷,前後殺敵上萬人。

乾隆帝了解真實情況後非常震怒,將楊應琚逮捕進京賜死。此次戰事,雖然清兵人數多於緬兵,但依然屢戰屢敗。

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四月,乾隆帝派朝廷大將明瑞接任雲貴總督,點滿洲兵3000人,四川和貴州綠營18000人,總兵力愈2萬人進攻緬甸,第三次對緬戰爭開始。

最初,由於兵力占優,清軍作戰比較順利,緬軍節節敗退。同年十二月,由於明瑞輕敵,導致他親率的1萬部隊被緬軍數萬人包圍,最後幾乎全軍覆沒,明瑞也戰死沙場。

明瑞軍大敗後,乾隆帝完全不理會緬甸陸續發來的求和文書,並於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發動更大規模伐緬計劃,任重臣傅恆為經略,阿里袞、阿桂為副將軍,舒赫德為參贊大臣,鄂寧為雲貴總督。

點滿洲兵1萬5千人,貴州綠營1萬人,福建水師2000人,加上地方軍共3萬人參與第四次對緬戰爭。

戰爭開始後,福建水師被緬軍大炮擊退,不適應叢林作戰的陸軍因患熱帶病3萬人只剩1萬人具有戰鬥力,多名將領因病死亡。同時,緬甸也因國力重挫而無力再戰,於是雙方議和,戰火暫時熄滅。

四次對緬戰爭的失敗終於讓清廷頭腦清醒了一些,乾隆帝認識到緬甸這個已經滅掉了暹羅國的南方小邦變成了一個地區強國,不再指望滅掉緬甸。

但為了天朝上國的威嚴,乾隆帝最後出動了近4萬人進攻緬甸。不過,最後的這次較量變為一個拉鋸戰,兩國各有勝負。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十一月,雙方前線將領在未取得最高統治者同意的情況下,幾經交涉,自行決定議和,商定緬甸名義上對清稱臣,不再侵犯清朝邊境,而清軍選擇撤軍。

雙方談判定議畫押後,互贈了禮物,這場延續多年、花費巨大的戰爭終於落下帷幕。

但直到18年後的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緬甸國王孟雲為應對鄰國的壓力,主動改善對華關系,派出使節奉表納貢,兩國關系才真正正常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緬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愛新覺羅·弘歷

㈩ 清朝乾隆時期,我國與緬甸的戰爭,為何清軍沒能大勝緬甸

我們知道清朝時期有著名的康乾盛世,乾隆時期清朝的國力還是很強大的。乾隆本人也號稱十全老人,文治武功都非常有成就。那麼清朝乾隆時期我國與緬甸的戰爭,為何清軍沒能大勝緬甸呢?

打緬甸未能大勝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於清朝方面從皇帝到武將到大臣都輕視緬甸;另一方面則是由於緬甸本身並不弱。所以歸根結底,清軍未能大敗緬甸,是因為妄自尊大,瞧不起其他國家,這也是導致後來清朝覆亡的原因。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7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60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5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1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6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41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3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