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和紐西蘭國旗為什麼這么像
1. 澳大利亞國旗里為什麼有英國國旗
澳大利亞國旗上有三個突出的圖案:英國國旗(表示其為英聯邦一分子)、聯邦之星和南十字星。米字旗被認為是象徵澳大利亞作為的英國殖民地的歷史,也有觀點認為此設計展示了對大英帝國的忠誠。
聯邦之星最初只有六個角,相當於的六個同盟的殖民地。然而,在1908年,聯邦之星增加了一個角,象徵巴布亞領地(後來獨立成為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未來的殖民地。而南十字星則是在南半球看到的星座之一。
澳大利亞國旗是藍船旗的變異:即藍色旗面,靠旗桿側上角有英國國旗,靠旗桿側下部有一顆大型白色七角星——澳大利亞聯邦之星;其餘部分有四顆較大的白色七角星與一顆較小的白色五角星,代表的是太平洋上空的南十字星座。
這面旗幟是從1901年發起的國旗設計比賽中獲勝,再經修改由英國君主愛德華七世在1903年批準的。最初這面旗幟與類似設計的紅船旗皆被使用,而米字旗才是正式的國家象徵,1940年代政府開始鼓勵使用藍船旗版本。
1953年澳大利亞議會通過《1953年旗幟法案》確定這面旗幟為國旗,次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訪問澳大利亞時對此予以授權,但直到1980年代,這面旗幟才完全取代米字旗,成為國家的象徵。
一些澳大利亞人對於旗幟上的米字旗感到不滿,且該旗與紐西蘭國旗十分相似,也常常被混淆。但目前這面國旗還是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而且在澳大利亞共和制爭議被完全解決之前,這面旗幟還不太可能被另一面旗幟替換。
(1)英國和紐西蘭國旗為什麼這么像擴展閱讀:
產生背景
1901年,埃德蒙·巴頓宣布以國際競賽設計新成立的澳大利亞聯邦的國旗。來自墨爾本王子山州立學校的14歲男孩伊沃·埃文斯接受了這項挑戰。當時澳大利亞剛成立,人們對這個國家的未來非常樂觀,伊沃當時熱衷於參與任何事情。
約翰·埃文斯爵士說,根據南十字上的恆星,伊沃·埃文斯的說法在技術上是正確的,因為它們按照距離和在天空中的位置進行了適當的縮放。
2. 英國和英格蘭都是同個國家,但國旗為什麼不一樣
英格蘭和英國之間的關系
英國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簡稱英國。
全境由靠近歐洲大陸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顛群島的大部分島所組成,隔北海、多佛爾海峽和英吉利海峽同歐洲大陸相望,是一個島國。海岸線總長1.1萬公里。東面的大不列顛島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也是英國最主要的國土。
它由北部的蘇格蘭,南部及中部的英格蘭和西南部的威爾士三個地區組成。根據考古發現,大不列顛島上在3500年前就有人類居住。5世紀中期,大批的日爾曼人由北歐入侵大不列顛,成為現今英格蘭人的祖先。而當時的克爾特人一部分逃進西部和北部山區,另一部分逃往愛爾蘭,他們就是今天威爾士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的祖先。
公元6世紀基督教開始傳入大不列顛。在十五世紀中葉,英國貴族為爭奪王位打了一場30年的「玫瑰」內戰。結果,經濟較發達的南方大地主和新貴族取勝。「都鐸王朝」由此建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英德成了交戰國。由於英國人民的反德情緒,英王喬治五世於1919年下令,將具有德國色彩的「漢諾威王朝」改名為「溫莎王朝」。
十八世紀中葉,由於政治、經濟及技術方面逐漸成熟,英國興起了一場產業革命。隨著蒸汽機的發明,各種機器的使用,到十九世紀中葉的維多利亞時期,英國成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國,在生產及貿易發面躍居世界首位,到處推行炮艦政策,奪取海上霸權,侵佔殖民地,大量搜刮別國財富。大英帝國稱霸世界,在海外統制的地域遍及歐、亞、美、非、澳洲,號稱「日不落帝國」。
到了19世紀末期,由於美、德等國的崛起以及其他種種原因,英國逐漸失去優勢。後來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受到嚴重創傷,大英帝國國力日漸衰落。原屬本土的愛爾蘭島,其南部的26個郡在1921年脫離聯合王國,海外殖民地也在二戰後紛紛宣告獨立。大英帝國逐漸演變成一個組織鬆散的英聯邦。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 Ireland
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包括England 英格蘭,Scotland蘇格蘭,Welsh威爾士,也就是通常說的英倫三島,和North Ireland北愛爾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語言,但是歷史上王室的血緣都有聯系England只是英國最主要的一部分,是最強大,取得了全部統治權的一個
英國並不叫英格蘭
英國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由英格蘭,蘇格蘭,北愛爾蘭和威爾士四個部分組成。
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由北向南依次排列組成不列顛島,北愛爾蘭是由位於愛爾蘭島北部的26郡組成。合起來才是完整的英國。英國首都倫敦位於英格蘭,英格蘭的面積、人口、影響力是其中最大的。所以我們就把它稱作英國。
英國國旗是米字旗http://image..com/i?z=0&cl=2&ct=201326592&sn=&lm=-1&cm=1&sc=0&bu=&rn=16&tn=image&word=%D3%A2%B9%FA%B9%FA%C6%EC&pn=80
白底 有紅十字的旗幟代表英格蘭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D3%A2%B8%F1%C0%BC%C6%EC&z=0
那不是國旗 因為英國被特許有四個足協 所以英格蘭足球隊可以獨立參賽
你看到的藍底 有星星的旗幟是英聯邦國家的國旗 比如澳大利亞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B0%C4%B4%F3%C0%FB%D1%C7%B9%FA%C6%EC&z=0
紐西蘭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word=%D0%C2%CE%F7%C0%BC%B9%FA%C6%EC&z=0
等等
那些雖然是獨立國家 但表示了它們同英國的特殊關系
3. 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國旗為什麼差不多
被日不落帝國侵略過的差不多都是那個樣。
4. 英國和高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國旗有什麼相同之處,原因
澳大利亞國旗的左上角是英國國旗,澳大利亞是英聯邦國家,以前是英國殖民地,現在英國女王也是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
5. 為什麼很多國家的國旗看起來很像
大多數情況下,國旗相似的國家在某些方面有十分緊密的聯系,或者是歷史上,或者是文化上,或者是人種上。一般來說他們都是同一群人的後裔。
另外一種情況是,國旗相似是因為他們對某種符號/顏色的共識。
不過我們先不從米字旗開始說,先從一些更加古老的,根源性的東西開始說起。
斯堪迪納維亞半島國家的國旗普遍使用十字元號,這很可能是因為早期丹麥王國的建立和擴張。
隨著早期丹麥人的強盛,他們漸漸從斯堪迪納維亞半島繼續擴張至歐洲的其他地區。通過一系列的侵略和殖民,更多國家的國旗受到了影響,比如冰島,還有在大不列顛王國的前身。
不列顛群島的國旗也備受影響,一直持續至今。現在大不列顛的國旗包含了至少三種歷史上不同時期的國旗(聖安德魯十字、聖喬治十字和聖帕特里克十字)。
十字則也是歐洲很多國家國旗的主要符號,這主要是當時基督教的影響。
許多現在的國家都曾經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他們也把米字放在自己的國旗上,點綴以其他的符號。看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十字星座旗。
不過現在許多獨立的國家和隸屬於英聯邦的國家,也把他們殖民地國旗的傳統保留著。
那麼美國又是怎樣影響其他國家的國旗的呢?一樣是殖民加外交。你可以看到曾經美洲的殖民地的國旗與美國是如何的相似。
並不只是歐洲是這樣。我們再來看看中東、北非和部分亞洲國家。以上這些國旗的相似性是由於其身為伊斯蘭國家,對其文化共同性的認同。另外,旗上的星星和新月符號,可追溯到奧斯曼帝國。
拉丁美洲國家的國旗也很相近。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都是三色旗,顏色排列也相同。
顏色的解釋有很多,主流解釋是黃色代表國家的資源,紅色代表為獨立斗爭灑下的鮮血,藍色代表將西班牙和其殖民地分開的大西洋。這些國家都來自當年的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另外一系列拉丁美洲國國旗上條狀的色帶也成為當年中美洲共和國分裂後各國的選擇。
以阿根廷為代表。顏色的含義也與獨立運動有關。
另外一系列國旗稱為斯拉夫國旗。白色、紅色和藍色三色旗,由俄國建立,主要在東歐。
斯拉夫系的國旗的三色,則是來源於當年的莫斯科公國,而後者則是受荷蘭旗的影響。
而南非國旗中,結合了荷蘭、英國和非洲本土的黑/綠/黃,變成了:
最後,很多國旗喜歡使用三色豎條。大部分這種國旗,都基於法國的大革命旗。
6. 為什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國旗很像
因為他們都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截至到2019年9月,他們也是英聯邦國家。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國旗左上角都有英國國旗,表明澳大利亞聯邦紐西蘭與英國的傳統關系。
紐西蘭國旗為長方形,長寬之比為2:1。旗地為深藍色,左上方為英國國旗,右邊有四顆鑲白邊的紅色五角星,四顆星排列均不對稱。
澳大利亞國旗最大的一顆七角星代表的是澳大利亞聯邦的六個州與一個區,藍色象徵著大海環抱著澳大利亞聯邦領土。
區域位置
澳大利亞(Australia)位於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由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島等島嶼和海外領土組成。它東瀕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西、北、南三面臨印度洋及其邊緣海。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獨佔一個大陸的國家。
澳大利亞東部隔塔斯曼海與紐西蘭相望,東北隔珊瑚海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和索羅門群島相望,北部隔著阿拉弗拉海和帝汶海與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相望。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澳大利亞
7. 為什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和國旗裡面都有英國國旗
英聯邦國家:接受英王為獨立成員國自由聯合體的象徵
成員
[編輯本段]
英聯邦成員共53個,分別為:
安地卡及巴布達、澳大利亞、巴哈馬、孟加拉國、巴貝多、貝里斯、波札那、汶萊、喀麥隆、加拿大、塞普勒斯、多米尼加聯邦、斐濟、甘比亞、迦納、格瑞那達、蓋亞那、印度、牙買加、肯亞、吉里巴斯、南非、賴索托、馬拉維、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爾他、模里西斯、莫三比克、納米比亞、諾魯、紐西蘭、奈及利亞、巴布亞紐幾內亞、聖基茨與尼維斯、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薩摩亞、塞席爾、獅子山、新加坡、索羅門群島、斯里蘭卡、史瓦濟蘭、坦尚尼亞、湯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吐瓦魯、烏干達、英國、萬那杜、尚比亞、巴基斯坦。
* :巴基斯坦曾於2007年11月22日被終止成員資格,現已恢復。
8. 現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與英國有什麼關系為什麼他們國旗的左上角還有個英國國旗
t他們都屬英聯邦國家,都是英國以前的殖民地,但獨立以後仍以英女皇為國家最高元首,國旗體現了他們的聯系
9. 英國 澳大利亞 紐西蘭的國旗相似性的原因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國元首是伊麗莎白二世.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為英聯邦成員國,根據澳大利亞法律,英國的君主——英國女王是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由女王任命的總督為法定的最高行政長官。
政治:英國女王是澳大利亞的國家元首,由女王任命的總督為法定的最高行政長官。總督由總理提名,由女王任命。在聯邦行政會議的咨詢下執掌聯邦政府的行政權,為法定的最高行政長官。聯邦議會是澳的最高立法機構,由女王(由總督代表)和參、眾兩院組成。1992年12月17日,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內閣會議決定,澳大利亞的新公民不再向英國女王及其繼承人宣誓效忠。
紐西蘭也是這樣
在國旗的左上角標有英國小國旗的國家一般全都是英聯邦內的國家,國旗如此構圖的國家在世界上眾多的國家中一共有四個,他們分別是:澳大利亞、紐西蘭、斐濟、吐瓦魯,這四個國家全部都是在南太平洋澳洲地區。因為它們過去是英國的殖民地,現在是英聯邦附屬成員國,所以他們的國旗左上角都有一個英國小國旗的構圖。
英聯邦,也稱共和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Nations),類似於法蘭西共同體以及俄國主導的獨立國家聯合體,是由53個獨立國家組成,其中多為大英帝國的前殖民地。
在英文里,因為歷史原因或為了將它從其他聯邦中區別時,它或會被表達為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或British Commonwealth。
英聯邦元首為伊麗莎白二世,她同時是英聯邦王國的國家元首。
二次大戰以後,大英帝國的版圖開始分崩離析,殖民地紛紛從英國獨立。自從1920年代,英國開始考慮讓殖民地自主,並於1931年落實成為威斯敏斯特法令通過, 此時英聯邦正式確立。英聯邦的成立,是基於成員國之間的共同歷史背景,讓大家在獨立以後能夠繼續維持自由平等的關系。1946年,協會名稱由「British Commonwealth of Nations」修改為「Commonwealth of Nations」並一直沿用至今。
現時大多數前英國領土和殖民地都留在英聯邦,除了下列地區:
緬甸(1948年獨立)
愛爾蘭從英國獨立以後,曾經是會員國。1949年建立愛爾蘭共和國以後離開英聯邦。
南葉門(1967年獨立,統一後的提出了加入的申請)
香港在1997年7月1日起主權移交中華人民共和國,是20世紀最後一個脫離英聯邦的地區。
辛巴威在2002年時,被英國以該國執政者藐視人權並在大選中舞弊為由暫停該國在協會內的會籍一年,導致辛巴威政府憤而主動退出此組織。
南非和斐濟都曾退出,後又重新加入。巴基斯坦曾被中止成員國資格4年,2004年5月恢復。
前葡萄牙殖民地莫三比克,是與英國並無憲制關系的國家,但在1995年以特殊例子加入。另外,盧安達及柬埔寨亦申請加入,雖然獲接納的機會微乎其微。
在英聯邦的成員國中,貧富懸殊極為明顯。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屬於發達國家,而其餘的成員國都是發展中國家,有些還屬於世界最不發達國家。窮國需要富國的資金和技術援助,富國則需要窮國的原料、勞動力和市場。過去的英聯邦特惠制,實際上就是英聯邦內的「最惠國待遇」。現在這一制度雖被取消,但經濟上互求和互惠的關系依然在英聯邦內部優先發展。從政治和外交的角度看,英國很需要英聯邦作為它重展大國雄風的一個舞台,而別的成員國希望藉助這個舞台增強本國的國際地位。因此可以說,盡管英聯邦的凝聚力已大不如從前,但這個組織還會繼續存在下去。
有若干跡象表明,英國正著意對英聯邦施加更大的影響,力圖在英聯邦內重新發揮其主導作用。布萊爾政府一方面加強了對英聯邦貧窮落後的成員國的經濟援助,同時用英國的價值觀重整英聯邦內部秩序。最近,英國以「踐踏人權」作為借口,鼓動歐盟和美國對英聯邦辛巴威實行制裁就是一個例證。然而這樣做的效果只能適得其反。若真的想使英聯邦重新凝聚起來,恐怕還得堅持「地位平等」的原則。
10. 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和英國國旗上面那怎麼一樣!
紐西蘭和澳大利亞都是英聯邦成員國 。英聯邦前身是英帝國,由英國及其自治領和其他已獨立的前殖民地、附屬國組成。英聯邦不是一個共和國,也沒有中央政府。英王是英聯邦的名義元首。英聯邦不設權力機構,英國和各成員國互派高級專員,代表大使級外交關系。隨著英聯邦內部聯系越來越不穩定,如今,英國已不再是英聯邦的主宰,英聯邦也只是一個鬆散的、政治經濟磋商和合作組織。 現人口約18億的英聯邦由英國和全球的前英屬殖民地或保護國共53個國家組成,其中30個為共和政體國家、16個為尊英女王為元首的君主立憲政體國家及5個為擁有自己君主的立憲政體國家--汶萊、賴索托、馬來西亞、史瓦濟蘭和湯加。53個成員國安地卡及巴布達,澳大利亞 , 巴哈馬 ,孟加拉 ,巴貝多,貝里斯 ,波札那 ,汶萊 ,喀麥隆 , 加拿大 ,塞普勒斯 , 多米尼加聯邦 ,斐濟 ,甘比亞, 迦納 ,格瑞那達 , 蓋亞那 ,印度, 牙買加 ,肯亞 , 吉里巴斯 , 賴索托 , 馬拉維 , 馬來西亞 , 馬爾地夫 , 馬爾他 ,模里西斯 ,莫三比克 , 納米比亞 , 諾魯 , 紐西蘭 , 尼日利亞 , 巴基斯坦 , 巴布亞紐幾內亞 ,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 ,聖露西亞 ,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 薩摩亞 ,塞席爾 , 獅子山 , 新加坡 , 索羅門群島 , 南非 ,斯里蘭卡 , 史瓦濟蘭 , 坦尚尼亞 , 湯加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吐瓦魯 , 烏干達 , 英國 ,萬那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