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旺阿雷的郵編是多少
『壹』 有關海豚救人的事和海豚的事
大洋網訊 澳大利亞一位36歲的漁民迪克森日前在和同伴出海時,漁船不幸沉沒,兩名同伴先後失蹤。靠著一條小舢板在水中求生的迪克森又遭到一群鯊魚的圍攻,就在萬分危急的時刻,幾只英勇的海豚將鯊魚趕跑,救了他的命。目前,在水上漂流了40多個小時的迪克森已被搭救上岸。
據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 ,迪克森和他的同伴駕駛的拖網捕蝦船本月19日在昆士蘭北部海域作業時,拖網被海草勾住,捕蝦船很快便在風浪中沉沒。落水後的迪克森憑借一條充氣舢板在水上漂流,不料遭到大約30條鯊魚的圍攻,其中一條鯊魚離他越來越近,幾乎就要吃到他。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幾只海豚「見義勇為」,為他解圍。幾個小時後,迪克森被一艘過路船隻搭救。
漁船沉沒後,當地警方和海上救援部門立即展開了大規模的搜救行動,但直到23日仍未找到迪克森兩名同伴的蹤影,估計凶多吉少。
海豚是人類的好朋友,被人們稱為見義勇為的海上救生員。海豚救人的故事,不是虛構的,而是非常真實的。
1966年,韓國一艘漁船在太平洋海面上捕魚時不幸沉沒,16名船員中有6名當即喪生。其餘10名船員在水中遊了近10個小時,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就在他們求生無望之際,一群海豚匆匆趕來,圍在他們周圍,好像是來營救他們。這10名船員喜出望外,抓住海豚胸鰭就往海豚背上爬。不料,海豚卻把身子往下沉,自動游到他們下面,然後把身子往上一抬,就把他們馱在背上了。就這樣,海豚們馱著10名船員,一直遊了46海里,然後猛地一使勁,把他們安全地甩到了誨岸上。
1972年9月,南非一位23歲的姑娘伊瓦諾所乘的船在離海岸40公里處的海面上,不幸被海浪打翻了,她拚命往岸邊游,這時有一頭鯊魚向她游來,她甚至已經清楚地看見鯊魚猙獰的面目了,不由得下意識地閉上了眼睛,呼吸都快停止了。就在這時,有兩頭海豚出現在她身邊,把鯊魚趕跑了,護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帶。
1992年,一艘印尼貨輪正在大西洋航行,有兩名海員不小心掉入海中。這時一群海豚趕來,它們圍成一個圓圈,把落水的一人托出水面,直到被救起為止。另一名船員正在水中掙扎,突然感到腰間被撞了一下,原來也是一隻海豚。這只海豚一直陪伴著他,與他並肩游泳,直到船員游到船邊。
海豚為什麼會有救人於死難的崇高精神呢?人們一直感到不可思議。近幾年在人們對海豚進行認真研究後,這個謎才被解開。說來其實很簡單,海豚救人的美德,來源於海豚對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原來,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動物,它們在游泳時可以潛入水裡,但每隔一段時間就得把頭露出海面呼吸。否則就會被水淹死。因此,對剛剛出世的小海豚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盡快地浮上水面進行呼吸。在一般情況下,小海豚自己能夠順利到達水面,但若遇到意外,就需要海豚母親的照料。她用吻輕輕地把小海豚托起來,或用牙齒叼住小海豚的胸鰭使它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夠自己呼吸為止。
這種照料行為是海豚及所有鯨類的本能。海豚最初的動機可能僅僅是救援自己的幼豚,後來逐漸變成一種習以為常的天性,救助的對象已不限於自己的子女。凡在水中不積極運動的物體都會引起它們的注意,並主動前去救助。科學家做過許多試驗,結果證明海豚對於面前飄過的任何物體,不論是救生圈還是大木板,都會主動上前救助。
此外,對年幼海豚進行照料並不限於它的親生母親,別的雌海豚也樂於這樣做,它們往往相互配合,一起救助海豚的晚輩。有時,它們一起把幼海豚夾在中間,置於它們的共同保護之下。這就難怪海豚救人往往是集體行動了。
據紐西蘭媒體報道,最近紐西蘭出現了非常感人的一幕:就在一條兇猛無比的大白鯊准備偷襲擊四名游泳者的關鍵時刻,一群海豚「挺身而出」,在游泳者周圍形成一道防禦網,救了他們的性命。人們在感嘆這些可愛的海豚非同尋常的舉動的同時,也一定會問,海豚究竟出於什麼原因救人?難道它們也爭當「活雷鋒」?
海豚救了四條人命
救生員羅布·霍維斯帶著15歲的女兒尼西和女兒的兩名朋友在紐西蘭北島璜加雷市附近的海里游泳。這時,幾條海豚突然游到他們身邊,然後在周圍游來游去。
霍維斯事後對媒體說:「海豚開始在我們四人周圍游來游去,然後在我們身邊緊緊地圍成一圈,把我們圈在中間。」
當時,疑惑重重的霍維斯試圖沖出「包圍圈」,但兩條體形較大的海豚又把他趕了回來。這個時候,霍維斯驚訝地看到,一條大約有3米長的大白鯊正朝他們游來。眼看大白鯊越來越近,海豚開始用尾巴使勁地拍打水面,不讓鯊魚靠近,鯊魚見此只好遊走了。
「我當時嚇壞了,鯊魚距離我只有大約兩米遠,當時水非常清澈,我能清楚地看到鯊魚游來游去,尋找攻擊我們的機會。」霍維斯回憶道,他說自己那時開始明白,海豚將他們四人圍起來的「目的」,就是保護他們免遭鯊魚的攻擊。
大約40分鍾後,海豚在確信鯊魚已經離去,它們才打開「保護圈」,護送霍維斯和3個孩子游回岸邊。另一名救生員馬特·弗利特當時正在一條救生艇上,他目睹了海豚救助救生員的全過程。他事後告訴媒體,他當時能清楚地看到鯊魚。他說:「海灘上的一些人後來試圖讓我相信那隻是一條海豚,但我相信自己看到的就是鯊魚。」
海豚救人屢見不鮮
霍維斯等人的經歷,經媒體披露後,在世界上引起強烈反響。對於很多人來講,他們最想弄明白,海豚為什麼會救人。
事實上,歷史上已經流傳著許多關於海豚救人的美好傳說。早在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就曾記載過一件海豚救人的奇事。有一次,音樂家阿里昂帶著大量錢財乘船返回希臘的科林斯,在航海途中水手們意欲謀財害命。阿里昂見勢不妙,就祈求水手們允諾他演奏生平最後一曲,奏完就縱身投入了大海的懷抱。正當他生命危急之際,一條海豚遊了過來,馱著這位音樂家,一直把他送到伯羅奔尼撒半島。這個故事雖然流傳已久,但是許多人仍感到難以置信。
1949年,美國佛羅里達州一位律師的妻子在《自然史》雜志上披露了自己在海上被淹獲救的奇特經歷:她在一個海濱浴場游泳時,突然陷入了一個水下暗流中,一排排洶涌的海浪向她襲來。就在她即將昏迷的一剎那,一條海豚飛快地游來,用它那尖尖的喙部猛地推了她一下,接著又是幾下,一直到她被推到淺水中為止。這位女子清醒過來後舉目四望,想看看是誰救了自己。然而海灘上空無一人,只有一條海豚在離岸不遠的水中嬉戲。近年來,類似的報道越來越多,這表明海豚救人絕不是人們臆造出來的。
海豚救人的三種說法
但問題是,海豚為什麼要救人?很多科學家也對這個問題產生了興趣,可是,直到今天也沒有統一的看法。科學家們對海豚救人主要有下列三種解釋。
「照料天性」說:海豚救人的美德,來源於海豚對其子女的「照料天性」。作為這種本能的基礎,是一種非條件性的泅出反射。即每當海豚的頭部露出水面時,就會自動地打開噴水孔,並完成呼吸動作。海豚喜歡推動海面上的漂浮物體,它常常愛把自己剛出生不久的幼仔托出水面,或者抬起生病或負傷的同伴。海豚的這種「照料天性」不僅表現在對同類中,而且對其他動物也是如此,甚至對各種無生命的物體,如大海中漂浮的烏龜屍體、木頭等等,也表現出同樣的怪癖。因而一旦遇上了溺水者,就可能本能地將其當作一個漂浮的物體推到岸邊去,從而使人得救。
「見義勇為」說:過去幾個世紀,海豚與人類的許多相似之處一直為人津津樂道。海豚十分聰明伶俐,因為它有一個發達的大腦,而且溝回很多,溝回越多,智力便越發達。一頭成年海豚的腦均重為1.6公斤,人的腦均重約為1.5公斤,而猩猩的腦均重尚不足0.25公斤。從絕對重量看,海豚為第一位,但從腦重與體重之比看,人腦占體重的2.1%,海豚佔1.17%,猩猩只佔0.7%。顯然,海豚是一種高智商的動物,它的救人「壯舉」是一種自覺的行為。因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海豚都是將人推向岸邊,而沒有推向大海。研究海洋哺乳動物14年的英格里德·維塞爾表示,世界上有許多關於海豚保護游泳者的報道。當海豚可能感覺到人類處於危險中,就會馬上行動起來保護他們。海豚有時甚至為了保護自己和幼仔不惜與鯊魚「搏鬥」。
「玩性大發」說:海豚天生好動,善於模仿,最喜愛的就是在水中嬉戲,因此,所有被碰上的東西都成了它們的玩具。海豚為什麼會把人推向岸邊,而不是將人當作玩具那樣一直在水中戲弄呢?這與海豚的習性有關,海豚喜歡在深水和淺水中來回巡遊。如果人在深水區落水,正好碰上一群向淺水區游擊的海豚時它們就會順水推舟把人半推半玩弄地帶到淺水區,或把落水者推到岸邊。那麼,海豚為什麼會護住落水者或游泳者不受鯊魚的傷害呢?由於鯊魚的「雷達」嗅覺特別靈敏,如果落水者正好落在鯊魚出沒的水域,人體散發的氣味很快就會吸引鯊魚前來。假如此時一群海豚正好在嬉戲落水者,那麼海豚就會認為鯊魚是來搶奪它們的「玩具」而與之格鬥。海豚與鯊魚是天生的死敵,雖然鯊魚是海洋中的霸王,但它一般是單獨行動,而海豚則是成群結隊的,結果自然是鯊魚被趕跑了
『貳』 00 64 9 601 9665是什麼地區的電話號碼
紐西蘭區號
North Island (North) 北島(北部) 9 加上紐西蘭的國際區號64,紐西蘭北島(北部)的區號為00649或者寫為0064-9、+64-9
Auckland 奧克蘭 9 加上紐西蘭的國際區號64,紐西蘭奧克蘭的區號為00649或者寫為0064-9、+64-9
Pokeno 波肯歐 9 加上紐西蘭的國際區號64,紐西蘭波肯歐的區號為00649或者寫為0064-9、+64-9
Whangarei 旺阿雷 9 加上紐西蘭的國際區號64,紐西蘭旺阿雷的區號為00649或者寫為0064-9、+64-9
『叄』 紐西蘭北島以北海域連續發生強震,針對此情況當地採取了怎樣的舉措
據紐西蘭地質與核科學研究所消息,紐西蘭北島以北海域5日連續發生強烈地震。紐西蘭民防部門已發布海嘯和地質災害預警,目前沒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報告。
第一次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5日2時27分,震級為7.1級,震源深度約90公里,位於紐西蘭北島東北約95公里。紐西蘭北島大部分地區和南島克賴斯特徹奇市均有較強震感。由於地震持續時間較長,震感強烈,很多居民被晃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