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鹿怎麼樣
Ⅰ 為什麼都說紐西蘭馬鹿好
紐西蘭原來沒有馬鹿,是白人來到紐西蘭之後看見紐西蘭草原多,想發展畜牧業而引進的,紐西蘭鹿養殖產業做得很好,商業化很成功,鹿產品在世界很出名。
Ⅱ 請問紐西蘭鹿茸(紅鹿)能否用於保健食品原料
衛生部關於進一步規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衛法監發[2002]51號)中附件2詳細規定了可用於保健品的原料,其中有馬鹿茸,具體詳見附件。
紐西蘭鹿茸(紅鹿)系中國馬鹿的一個亞種,其成品性狀和化學成分與我國生產的馬鹿茸基本一致(田恆康等,葯物分析雜志,1997:12(2):100)。
大家都知道,鹿茸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並具有極高的葯用價值,可以作為保健品原料。現代葯理研究發現,鹿茸含激素鹿茸精,具有廣泛的葯理作用,能夠促進發育生長、提高肌體能力、減輕疲勞感、改善睡眠和食慾、改善蛋白質障礙和能量代謝以及增強腎臟利尿功能等療效。
依據中國傳統醫學,鹿茸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通過研究,已經確認鹿茸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有肽類、蛋白質、脂肪、核苷酸、多胺、維生素等。紐西蘭和美國近年對鹿茸的研究顯示,鹿茸中含有多種生長因子,它們是生物活性分子的基本物質,在眾多機體組織中起著重要功能。鹿茸還富含氨基乙糖、硫酸軟骨素和膠原蛋白,眾所周知,這些物質是支持關節功能的重要物質。所以,在新的生物技術和食品加工技術不斷發展的前提下,如何有效的利用鹿茸的有效成分,開發出有效促進人體健康,提供機體活力的鹿產品,是鹿業深加工的重要課題。
Ⅲ 北美鹿皮好還是紐西蘭鹿皮好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7
Ⅳ 世界上哪種鹿肉好吃不腥
導語:提起吃鹿,很多人或許會跟第一次吃螃蟹的人那樣心生顧忌,鹿不是野味嗎?不是受保護動物嗎?怎能輕易入口吃掉?放心,這里提的鹿肉,屬於人類養殖,多吃鹿肉,還有助於維持生態平衡。有外國專家預測未來鹿肉有取代牛肉的趨勢,鹿肉的價值,正愈發受到重視。
逐鹿中西
對很多國人來說,鹿肉是一種新穎的食材,其實在西方,鹿肉跟牛肉、羊肉一樣普遍。西方吃鹿已有很長的歷史,從狩獵年代到今天環保主義盛行,吃鹿的意義一直沒變:那是自然賜予人類的最美味的恩賜之一啊。在法國餐廳里,以麋鹿做的主菜價錢不菲,在盛大的節日,除了火雞外,如果還有一盆香氣騰騰的烤鹿肉,那就是對客人最好的禮遇了。
在中國,鹿肉自古以來是帝王將相之家的桌上佳餚。飲食盛典《紅樓夢》里,我最愛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這里的「割腥啖膻」,指的就是吃烤鹿肉,史湘雲與賈寶玉等人在蘆雪庵里吟詩賞梅,一邊不忘大嚼鹿肉,這是何等色香俱全的詩意畫面。
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鹿的全身是寶,其茸、角、齒、骨、肉、髓、腦、精、血、腎、膽、皮、糞、胎均可入葯。其中的鹿肉甘溫,補益弱,益氣力,強筋骨,調血脈。「紅樓菜」中列有「清燉鹿肉」、「紅燒鹿肉」等菜式,已成為今天中菜中鹿肉的主要烹調方式。
鹿肉好吃嗎?
鹿肉營養價值高,但在國內並不特受追捧,其中價格略高是其中一個元素(但相對其他高價食材如和牛、TORO吞拿魚,鹿肉的價格是遠遠低於以上),對嗜吃的中國人來說,最重要是它美不美味。美食家蔡瀾就說過,鹿肉吃起來不像牛肉也不像羊肉,沒有什麼特別味道。但在蔡先生的專欄里,也常出現鹿肉菜式的描述,從西式的鹿肉派、鹿肉刺身,到中式的燜鹿肉都有。蔡瀾肯定是識食之人。鹿肉好不好吃,取決於兩個關鍵。第一是鹿的品種。世界上共有40多種鹿,並有大量的人工養殖場分布在紐西蘭、北歐、俄羅斯、我國新疆黑龍江等地。能食用的主要是赤鹿、馬鹿、梅花鹿、水鹿、白唇鹿、馴鹿、坡鹿、麋鹿等。西方人多愛用赤鹿、麋鹿,肉質較老,適合做扒,但就未必適合國人的口味。而粗壯肥嫩的馬鹿則口感最佳,此鹿種在我國新疆地區有大量養殖,中菜中多採用此種鹿。第二是烹調方式。
雖然西餐中的鹿肉已有悠久歷史,但是中國人處理鹿肉也有一套。善於烹調鹿肉的中廚們為了讓鹿肉的口感更佳,之前都會對鹿肉進行腌制處理,用之燜、燉、紅炒、小炒、火鍋都非常相宜。任何食材都有其偏重的一面,世上美味太多,但對人體養生功效的卻屬稀少。鹿肉是不屑被亂吃一氣的,有目的地吃鹿,將進補放在首位,鹿肉的意義更顯得非凡。
Ⅳ 紐西蘭鹿鞭效果好么,
紐西蘭十一坊鹿鞭軟膠襄,由紐西蘭最大的軟膠襄營養公司生產,直接原裝進口。是以剛剛宰
殺的紐西蘭優良種鹿的新鮮鹿鞭為原料製成的鹿鞭粉生產而成。
鹿鞭補腎已經流傳了2000多年,被譽為男士之寶,且沒有任何副作用。人到中年之後,荷爾蒙
水平下降,逐漸出現衰老症狀,經常食用鹿鞭製品,能使人重現青春活力,重新找回自信與浪
漫。
紐西蘭十一坊鹿鞭軟膠襄在7度購上有出售的,只要394元,滿150元,是原裝進口的,挺好的,有保證。我吃了一個月多,疲勞,早泄,,都有了改善。
Ⅵ 誰知道鹿或狼的資料
有關狼的資料和圖片
狼群
狼由一個或數個家族集合成一個大集團,過著群居生活。若雌雄配成對的,感情都很好,常會長時間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終生廝守,彼此照顧極為體貼,這是動物里很少看到的。
大集團只在冬天組成;夏天多單獨生活,或過著小家族群的生活。
冬天時,由於小型動物躲起來冬眠,因此多獵食鹿類等大型動物;然而,獵殺大型動物時又非成群結隊通力合作不可,so狼在冬天要組成較大的群體。
夏天因為要養育幼仔,自然由雌雄成對過著小家族生活,棲息在濃密的森林及深山中,很難被人們發現。
因此,全年生活在南方的狼,是不太會組成大集團;只有生活於北方的狼才會組成大集團。一個狼群通常有4~8隻,但也曾發現多達36隻的大集團。
狩獵
狼群狩獵時會全體出動協力合作。在找尋獵物時多排成一縱隊,以每小時26~40公里的速度慢慢前進。
狼追趕獵物時,可一追數十公里,將獵物驅趕到很不好走的地方去;它們可以一直跟著獵物,直到獵物筋疲力盡時,才加以擊殺。因此,狼是很有智慧、強健、勇敢的一種動物。
狩獵場
狼群通常有自己狩獵的領域,並有狩獵專用的通道,這些通道有時長達100公里。
在這些通道附近,常有各種獵物出沒。狼群常在這些狩獵通道上巡邏,並在各處塗上由身體所分泌的臭液或糞便,作為自己領域的標記。這些狩獵場常會一代繼承一代。
巢穴
狼以樹洞、岩洞、草叢作為藏身和棲息的處所。在春天繁殖期,狼會再狩獵場附近築造一些巢穴。築巢多由雌狼負責,而由雄狼從旁協助。
狼如果在洞內築巢,會先在內部鋪些樹枝,然後在鋪上樹葉和由母狼身上掉落的毛。
幼仔
在北美洲,狼多在5月生產。懷孕期為63天,一次可產3~6仔,最多紀錄是14仔。
剛出生的幼狼,重400公克,眼睛要10天候才能張開。幼狼很像小狗,具有淡青色或污褐色的厚軟毛,約4~8周即可斷奶,然後由雙親為給半消化後再吐出來的肉。
2個多月大時,已經能跑出巢穴,3個月大時就能跟著狼群到處亂跑。此後,即開始學習狩獵的方法。
幼狼一歲大時,體型已長得像成狼一般大小了。2~3歲時便已成年。狼的壽命和狗差不多,約12~16年,但由人工飼養的狼可活到20年。
社會組織
在狼群里有復雜的社會組織,經過爭斗後,以最強壯的一隻雄狼當領袖,再和一隻母狼形成一對領導者,負責巡邏領域邊界,解決成員爭端,並控制隊伍的遷移。
社會秩序的最低層常是被逐出的分子,生活在隊伍的邊緣,吃狼群的剩餘食物維生。
狼群的社會系統由很復雜的信號語言建立並維持。這種信號語言包括尾、耳、口及身體的許多動作即發聲,顯示每一份子的身分及情緒。例如,強者會翹起尾巴來瞪視弱者,而弱者則伏下耳朵,示出喉嚨來。
http://www.txkd.com/printpage.asp?BoardID=54&ID=47041
狼的秘密
聞狼色變。狼真的可怕嗎?為了弄清事實真相,瑞典一們生物學家曾孤身深入狼窟,多年與狼為伍,在義大利對近百隻狼進行了觀察、試驗和研究。他常常同狼一起嚎叫,並逐步懂得了狼的語言,揭開了狼群社會的秘密。
狼的最大特點是成群結隊。狼慣於嗅探,確定鄰居的情況,知道相互之間該如何相處。狼的嗅覺極其靈敏,不易受騙。它喜歡集體行動。一旦發現可獵取的動物,它們便成群出擊。在大風呼嘯的雪原上,三、五十隻餓狼呼嘯而過,那是任何動物都難以匹敵的。有人曾親眼看到幾百公斤重的大熊被狼群追得走投無路,亂撲亂叫,最後群狼一擁而上,把它扯成碎片。在分食獵物時,狼各自貪婪地吞食,從不為爭食而撕打。
在狼群中,只有一對狼享有最高的地位,它們就是狼群的首領。處於最高地位的公狼整天忙於維持狼群的安寧,平息爭端,讓好鬥者受約束。而處於皇後地位的母狼,卻是主宰狼群一切事務的總管。王位,是經過「競選」斗爭而得來的。它們常為爭奪首領地位而血戰一場。母狼之間的奪權斗爭,甚至比公狼更為激烈。只是最有權威的「皇後」,才有做母親的特權。所以,「皇後」總是嚴密地監視著其他母狼的戀愛生活,倘若哪只母狼與公狼發生交往,它就會被咬得鼻青臉腫。
「皇後」對求婚者極其溫柔,從不挑剔,平時它同下級公狼發生曖昧關系,這是為了自己將來的子女能得到這些公狼的照顧。只有發情期,為首的母狼才同地位最高的公狼交配。
狼的幼子在出生後不久,便開始出窩嬉戲了,並很快地學會了狼的語言。狼會扮鬼臉,高聲嚎叫。狼的嚎叫聲調有高低之分,構成了不同的聯絡信號,以此與正在進行捕獵的同伴保持聯系。遠離的狼也用嚎叫來告訴同伴,自己在哪裡。狼還往往利用嚎叫顯示集體的威力。它們常常聚在一起,象舉行歌詠晚會一般的嚎叫不停。
自《廣聞博錄》(文史、科學知識小品)81頁,人民日報出版社
四、狼孩、熊孩、豹孩、鹿孩
印度「狼孩」拉穆已於1986年12月28日死去。世界上發現的「獸孩」已有50多個。有記錄在案最早被發現的,是1344年在德國深山中的一個「狼孩」。除了由狼養大的「狼孩」以外,還有由其他動物撫養的各種「獸孩」。1761年,匈牙利有幾位獵人在高山深穴里,發現了一個正在和幾只小熊嬉戲的女「熊孩」。
1923年,印度獵人打死了一隻母豹,發現豹穴里有兩只小豹和一個五歲的「豹孩」。這個「豹孩」只會用四肢爬行,全身的皮膚由於磨擦而變得很厚,並且布滿傷疤,看到雞鴨時,就猛撲過去撕爛、生吞。
1975年,一個法國探險家在非洲的一個林區里,發現了一個長滿黑發的「鹿孩」,他跟在鹿群的後面,四肢著地跑跳。
紐西蘭鹿的種類
目前,全紐西蘭的養鹿場達5000個以上。鹿的存欄數量達180萬頭,居世界第一。
紐西蘭的「鹿移民」包括歐洲赤鹿、北美赤鹿、梅花鹿、印度水鹿、東南亞黑鹿、南亞花鹿、歐洲天鹿、北美白尾鹿。歐洲赤鹿:1851年,第一批鹿被引到紐西蘭。那是來自歐洲的幾只赤鹿;1923年,1000隻歐洲赤鹿被引到紐西蘭,散放到南北兩島約50個地點。北美赤鹿:1870年,有人將北美赤鹿引到南島的達尼丁;1905年3月,又有18隻北美赤鹿引入。
梅花鹿:1885年,首批3隻梅花鹿被引到達尼丁,但不久便沒了音迅,也許被人射殺。第二批梅花鹿是1905年從英國的烏邦寺引入的。水鹿:1875年,一對水鹿從斯里蘭卡引入,放養在卡那萬,到1880年,因保護得當,達到30隻。/黑鹿:1907年11月,被引進,放到羅托魯瓦,但誤認為是水鹿。 花鹿:1867年,7隻來自默爾本的花鹿被放到南島奧塔戈,10年間發展為100隻,但1890年―1910年之間,被定居者獵殺。 天鹿:1860年―1910年期間,至少有24隻被引種紐西蘭,到1980年,還有13個野生種群。北美白尾鹿:1901年,首批白尾鹿2雄、2雌放到塔卡卡山谷,未成功;1905年,又引來9隻,來自美國新漢浦郡。
狼和鹿
狼是兇殘的,鹿是溫和的,狼是大壞蛋,鹿是人們憐愛的對象。這是我們在童話故事裡了解到的狼和鹿,那麼在現實的森林中,狼和鹿是怎樣各自地生存著呢?它們之間有著什麼聯系呢?
這是一篇關於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課文講的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森林裡的鹿群,大量捕殺狼及鹿的其他天敵。結果事與願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它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狼與狗是親屬,外貌長得很像,只是狼的個兒比狗稍大些,體毛一般是灰黃色,有時產地不同,它的顏色也有差別。狼的身材較瘦,四條腿較長,尾巴拖在兩條後腿當中,很少擺動,人們叫它木頭尾巴。它的吻部較狗尖一些,嘴巴較闊,眼睛有點斜,耳朵直豎,看上去一副兇相,是畜牧業的主要害獸之一。
狼生性兇殘、機警、多疑和狡猾,加上它的聽覺、視覺和嗅覺都十分敏銳,又成群結隊地活動,所以在牧區常乘牧人疏忽的時候,竄入來咬殺或叼走羊。而且還會使用埋伏、圍攻等方式,捕殺羊、鹿、狍和家禽等,甚至傷害人命。由於狼對人的危害很大,有的國家甚至用直升飛機來消滅狼群。但也有科學家認為,狼在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有一定作用,由於狼善於捕獵黃羊和鹿群內的不健康個體,在客觀上起著自然選擇的效果。
狼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生活在山地。平原、森林和凍原地帶,甚至高達5000米的山地都有,在開闊的原野上數量最多。平時單獨或雌雄同棲,冬季常常集合成群,一般每群10多隻在一起。
狼的毛皮可以制皮衣、褥和帽子等。
水鹿(Cervus nuicolor)Sambar
生境:中、低山山區的闊葉林、針葉林、灌 木林、林緣草坡。
捕食:用嘴啃食樹葉、青草。
食物:多種植物的莖、葉、花、果。
體型:體長1.8~2米,尾長約24厘米。體重雌鹿約120千克。雄鹿180千克。
習性:喜群棲,常成對或3~5隻結群。白天躺卧在高草叢中或林間休息,黑夜才出來活動。夜間活動時經常發出呼叫聲,雨天活動更為頻繁。生性機警,善於奔跑跳躍。喜歡在水中活動,常在在泥潭中泥浴,夏天尤其喜歡在水中活動,能輕松地游好幾公里。有舔食鹽土的習性。雲南、海南等地馴養水鹿已有較長歷史。
分類:哺乳綱偶蹄目鹿科。
分布:雲南各地山區。中國長江以南各地。
保護:中國II級重點保護動物。
赤麂(Muntiacus muntjak)Indian muntjac,Barking deer
生境:低海拔山區丘陵的森林、灌叢。
捕食:用嘴取食植物。
食物:植物嫩枝、葉、花、果實、農作物。
體型:體長約1米,尾長17~21厘米,體重25~30千克。
習性:孤獨活動的動物,膽小謹慎,多在夜間或清晨、黃昏覓食,白天隱蔽在灌叢中休息。受驚時能發出極為響亮的類似狗吠的叫聲。活動范圍很固定,被追捕逃跑時,無論跑多遠,最後又會回到自己原來的活動區域。繁殖力強,全年都能交配,孕期210天左右,每胎產一仔,一歲達到性成熟。麂皮是重要的製革原料。赤麂是中國南方主要狩獵動物。
分類:哺乳綱偶蹄目鹿科。
分布:雲南各地。中國東南、華南、西南地區。
保護:未列入保護動物名單。
生態平衡
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和物質循環在通常情況下(沒有受到外力的劇烈干擾)總是平穩地進行著,與此同時生態系統的結構也保持相對的穩定狀態,這叫做生態平衡。生態平衡的最明顯表現就是系統中的物種數量和種群規模相對平穩。當然,生態平衡是一種動態平衡,即它的各項指標,如生產量、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都不是固定在某一水平,而是在某個范圍內來回變化。這同時也表明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和維持平衡狀態的能力。當生態系統的某個要素出現功能異常時,其產生的影響就會被系統作出的調節所抵消。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和物質循環以多種渠道進行著,如果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道就會發揮補償作用。對污染物的入侵,生態系統表現出一定的自凈能力,也是系統調節的結果。生態系統的結構越復雜,能量流和物質循環的途徑越多,其調節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響的能力,就越強。反之,結構越簡單,生態系統維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農田和果園生態系統是脆弱生態系統的例子。
一個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外力的影響超出這個限度,生態平衡就會遭到破壞,生態系統就會在短時間內發生結構上的變化,比如一些物種的種群規模發生劇烈變化,另一些物種則可能消失,也可能產生新的物種。但變化總的結果往往是不利的,它削弱了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這種超限度的影響對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是長遠性的,生態系統重新回到和原來相當的狀態往往需要很長的時間,甚至造成不可逆轉的改變,這就是生態平衡的破壞。作為生物圈一分子的人類,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力目前已經超過自然力量,而且主要是負面影響,成為破壞生態平衡的主要因素。人類對生物圈的破壞性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大規模地把自然生態系統轉變為人工生態系統,嚴重干擾和損害了生物圈的正常運轉,農業開發和城市化是這種影響的典型代表;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種資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森林砍伐、水資源過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三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輸入人類活動所產生的產品和廢物,嚴重污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物理環境和生物組分,包括人類自己,化肥、殺蟲劑、除草劑、工業三廢和城市三廢是其代表。
梅花鹿是一種中型的鹿類,體長125—145厘米,尾長12—13厘米,體重70—100千克。它的體形勻稱,體態優美,毛色隨季節的改變而改變,夏季體毛為栗紅色,無絨毛,在背脊兩旁和體側下緣鑲嵌著有許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點,狀似梅花,在陽光下還會發出絢麗的光澤,因而得名。冬季體毛呈煙褐色,白斑不明顯,與枯茅草的顏色差不多,藉以隱蔽自己。頸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條黑色的背中線從耳尖貫穿到尾的基部,腹部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塊,其周圍有黑色毛圈。頭部略圓,顏面部較長,鼻端裸露,眼大而圓,眶下腺呈裂縫狀,淚窩明顯,耳長且直立。頸部長。四肢細長,主蹄狹而尖,側蹄小。尾較短,背面呈黑色,腹面為白色。雌獸無角,雄獸的頭上具有一對雄偉的實角,角上共有4個杈,眉杈和主幹成一個鈍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離較大,位置較高,故人們往往以為它沒有次杈,主幹在其末端再次分成兩個小枝。主幹一般向兩側彎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橫抱,角尖稍向內彎曲,非常銳利,是其生存斗爭的有力武器。
梅花鹿雄獸的舊角大約在每年4月中旬脫落,再生長出新角。新角質地鬆脆,還沒有骨化,外面蒙著一層棕黃色的天鵝絨狀的皮,皮里密布著血管,這就是馳名中外的鹿茸。這時若不採茸,繼續長到8月以後,鹿茸就逐漸骨質化了,外面的茸皮逐漸脫落,整個鹿角變得又硬又光滑,一直到翌年春天,鹿角再次自動脫落,重新長出鹿茸。
在鹿茸生長發育過程所處的不同階段,其外部形態也隨著發生變化。人們給各個生長階段都起了一些形象的俗名。野生的梅花鹿未經鋸茸而脫掉骨質角稱為脫掉「干杈子」或者脫掉「清枝」,飼養梅花鹿經過鋸茸而脫下殘留的骨質角稱為「脫花盤」或「脫盤」。花盤脫落以後角基上有凝固的血跡,這種狀態稱為「老虎眼」。以後茸芽組織由四周皮部向內生長,與中間的血痂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凹的碗狀,稱為「燈碗子」。此後,角基上面由茸的分生組織形成的茸芽迅速生長,呈粉紅色,初期時稱為「拔樁」,生長至1.5—2厘米時稱為「磨臍子」,再經過10天左右,又向上生長3—4厘米時稱為「茄包」。被叫做「大挺」的鹿茸主幹分生眉枝時,形狀很象馬鞍,稱為「小鞍子」,當主幹生長到比眉枝高出時稱為「大鞍子」,再繼續向上生長到一定高度又稱為「小二杠」,當主幹比眉枝高出6—7厘米時,其外表的形狀恰似黃瓜,所以又稱為「瓜角」。主幹生出第2側枝的初期稱為「小嘴三杈」,生出第2側枝的中期稱為「大嘴三杈」,到分生第3側枝前在形態上表現出主幹、眉枝和第2側枝,共有3個杈,所以稱為「三杈」。到第3側枝分生之後則稱為「四杈」。一般認為它可以最多生長到4—5個杈,但也有「花不到五」的說法。骨質化的稚角則稱為「毛杠」,脫皮後的三杈或四杈清枝稱為「清三杈「或「清四杈」。
梅花鹿是亞洲東部的特產種類,在國外見於俄羅斯東部、日本和朝鮮,在我國分布於黑龍江烏蘇里江、河北興隆,山東,山西太原、四川紅原、江蘇太湖、鎮江、南京,上海,浙江杭州、安徽、廣西、廣東等地。
梅花鹿生活於森林邊緣和山地草原地區,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叢中,因為不利於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間的棲息地有著明顯的差異,白天多選擇在向陽的山坡,茅草叢較為深密,並與其體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棲息,夜間則棲息於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陽的山坡為多,棲息的地方茅草則相對低矮稀少,這樣可以較早地發現敵害,以便迅速逃離。它的性情機警,行動敏捷,聽覺、嗅覺均很發達,視覺稍弱,膽小易驚。由於四肢細長,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躍能力很強,尤其善長攀登陡坡,那連續大跨度的跳躍,速度輕快敏捷,姿態優美瀟灑,能在灌木叢中穿梭自如,或隱或現。 梅花鹿的集群性很強,大部分時間結群活動,群體的大小隨季節、天敵和人為因素的影響而變化,通常為3—5隻,多時可達20多隻。在春季和夏季,群體主要是由雌獸和幼仔所組成,雄獸多單獨活動。每年8 10月開始發情交配,雌獸發情時發出特有的求偶叫聲,大約要持續一個月左右,而雄獸在求偶時則發出像老棉羊一樣的「咩咩」叫聲。繁殖期間雄獸飲食顯著減少,性情變得粗暴、兇猛,為了爭奪配偶,常常會發生角斗,頭上的兩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擊的武器,這種「角斗」在鹿類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現象。一隻健壯的雄獸通常可以擁有10多隻雌獸,在一個繁殖季節,雌獸可以多次發情,其發情周期為5天,一旦受孕後便不再發情。妊娠期為230天左右,產仔於翌年5—6月,一般每胎僅產1仔,也有少數為2仔。產下的幼仔體毛呈黃褐色,也有白色的斑點,只需幾個小時就能站立起來,第二天就可以隨雌獸跑動。雌獸對幼仔非常愛護,覓食的時候自己要先走到林間草地上四處探望,確信沒有任何危險後,才回到林中把幼仔帶出來,一旦發現險情,它就會發出驚叫,帶著幼仔飛奔逃進密林之中。哺乳期為2—3個月,4個月後幼仔便可以長到10公斤左右。1.5—3歲性成熟,壽命約為20年。
Ⅶ 馴鹿皮好還是紐西蘭鹿皮那種質量好
我覺得還是紐西蘭鹿蜱那種質量好,因為它比訊驢皮好很多,不管是從顏色還是質地上的絕對是好比他好。
Ⅷ 為什麼鹿那麼多,鹿肉沒有像豬肉牛肉一樣,成為人類的傳統肉食
其實,鹿肉自古以來都是人類的食物來源之一,只是到了現代社會,吃鹿肉的習俗早已經被改變。在遠古時期,人們利用石頭、長矛等工具捕獵動物,鹿就是其中的一種。但古代時期人類的食物來源非常少,加上大自然的環境因素,人們可以利用狩獵來捕獲鹿。現在環境改變,人類涉獵的區域越來越廣,加上動物保護,很難吃到鹿肉。
哪裡才能吃到鹿肉?紐西蘭有專門的肉鹿廠,專門提供可食用的鹿肉。在當地的超市裡,也有售賣冰凍的鹿肉,但是價格比牛羊肉還要更貴,這是因為肉鹿的成本相當高,產出也非常少的原因。這些可食用的肉鹿經過烹飪後,味道會比普通的鹿肉更好一些,起碼膻味沒有那麼濃重,大家有機會到紐西蘭玩的時候,倒是可以去找一找。
Ⅸ 紐西蘭十一坊鹿胎盤素軟膠囊怎麼樣
紐西蘭十一坊鹿胎盤嗎?我吃了一周了
,是在大家推薦的正百健康營養站買的,
目前沒發現有效果啊。不過質量我還是放心的,是正品行貨。
Ⅹ 紐西蘭紅鹿是瀕危物種嗎
不是,紐西蘭的紅鹿鹿茸都是人工養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