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椋鳥是因為它的什麼而死
A. 紐西蘭椋鳥的基本信息
紐西蘭椋鳥
分布范圍: 生活在紐西蘭北部島嶼的茂密的森林裡
紐西蘭椋鳥:1907年12月28日滅絕
B. 閱讀理解 死於美麗及答案
19.(1)紐西蘭椋鳥羽毛的美麗是歐洲人到來後它們最終走向滅絕的誘因,寫它們的美麗為下文埋下了伏筆(做了鋪墊)。(2分)
(2)愈強調其美麗,愈強化了其滅絕的悲劇性,使讀者對題目「死於美麗」有了更加准確的理解。(2分)註:如只答「引起下文」「為下文做鋪墊」「點題」「扣題」,不得分。
20.(1)進一步表明許多動物的生與死一直是由人類來定奪,單憑人類的好惡就剝奪了其他物種的生存權。
(2)深化了文章立意,說明人類對其他物種破壞的范圍之廣,程度之深,紐西蘭椋鳥的被滅絕並非個例。 註:每點2分。
21.(1)毛利人對西方飲食文化不加拒絕地接受,對西方飲食文化造成的傷害無法有效應對。(2分)
(2)文化入侵不易察覺,(1分) 比武裝入侵具有更大的殺傷力。(1分)
22.(1)理解:①椋鳥因美麗而滅絕;②毛利人因異族武裝、文化的入侵而面臨消亡的境地;③作者委婉暗示了人類會因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而導致滅亡的可能。 註:每個要點1分,共3分。 (2)思考:①人類不能因自己的好惡來主宰地球的命運(如答成「人類與自然應和諧相處」也可);②各民族應保持自己的民族傳統,並相互尊重;③文化入侵也能像武裝入侵一樣使民族面臨滅絕的可能。 註:每個要點1分,共3分。
C. 紐西蘭椋鳥的動物簡介
紐西蘭椋鳥的身長約0.5米,長長的尾端是白色的,身上有黑白的花紋,它們的特徵在於嘴,無論是雄鳥還是雌鳥,它們的嘴角部是截然不同的,兩邊都有引人注目的肉垂。它們以蟲子為食,在尋找食物的時候,雄鳥和雌鳥因為嘴形的不同而分工不同,雌鳥的嘴是長長的,彎彎的,對於在細小樹縫中覓食是在合適不過的了,而雄鳥的嘴象啄木鳥一樣,它必須啄去樹皮尋找縫中的小蟲,雌鳥常常在雄鳥無法對付的小洞中尋尋覓覓。科學家們開始誤把它們當作兩種不同的鳥類。
D. 描寫雄雄椋鳥的短文作出自什麼書
申賦漁《死於美麗》
誰能想到,忠貞於愛情的紐西蘭椋鳥竟會因一位風流成性的國王的垂青,而全族覆滅。
紐西蘭椋鳥的羽毛,絢麗多姿、流光溢彩,鳴叫婉轉纏綿、惹人愛憐。雄鳥的喙像啄木鳥,可以啄開樹皮,而雌鳥的喙細長彎曲,能夠啄出藏在樹縫里、雄鳥無法捕捉的小蟲子。「夫妻」配合默契,形影不離。不知是因為它們的美麗,還是因為它們的如膠似漆,紐西蘭的土著毛利人把它們當做心中的神物。毛利人中還流行著這樣的說法:如果新婚的男子夢到椋鳥,妻子就會懷孕,並且會生個女孩。在舉行一些盛大儀式時,部落的酋長會用椋鳥來祭祀他們的神靈。
E. 哪些瀕臨滅絕的動物和人類不愛惜大自然有關
可以說,近百年來,所有瀕臨滅絕和已經滅絕的動物,它們滅絕的原因都與人類的過度開發和活動有關:這些活動會污染環境,破壞動物的寄居地,使它們的食物減少,改變它們適應的環境等。
從1900以來,滅絕的動物就包括了:
埃及索狼 公元1900年滅絕(估算) 瓜達魯貝美洲大鷹 公元1900年滅絕
夏洛特皇後島馴鹿 公元1900年滅絕 虎頭鼠 公元1900年滅絕
昆士蘭毛鼻袋熊 公元1900年滅絕 夏威夷大蜜鳥 公元1900年滅絕
夏威夷蜜鸚 公元1900年滅絕 米氏彈鼠 公元1901年以前滅絕
南加利福尼亞貓狐 公元1903年滅絕 亞利桑納美洲豹 公元1905年滅絕
紋兔袋鼠 公元1906年滅絕 日本倭狼 公元1907年滅絕
黑太平洋管舌鳥 公元1907年滅絕 紐西蘭椋鳥 公元1907年滅絕
垂耳鴉 公元1907年滅絕 野生亞洲獅 公元1908年滅絕
圓尾甲小袋鼠 公元1908年滅絕 多索森林馴鹿 公元1908年滅絕
巴切爾熱帶草原斑馬 公元1910年滅絕 西袋狸 公元1910年滅絕
加拿大荒地盤羊 公元1910年滅絕 白狼 公元1911年滅絕
克裡布拉紅帽鸚哥 公元1912年以前滅絕 旅行鴿 公元1914年滅絕
基奈山狼 公元1915年滅絕 黑田氏翹鼻麻鴨 公元1916年以前滅絕
新疆虎 公元1916年滅絕 中國蘇門犀 公元1916年滅絕
佛羅里達黑狼 公元1917年滅絕 波蘭野牛 公元1918年滅絕
馬里恩象龜 公元1918年滅絕 卡羅來納鸚鵡 公元1918年滅絕
長毛蜘蛛猴 公元20世紀20年代滅絕 新墨西哥狼 公元1920年滅絕
拱形圓貝 公元1920年滅絕 中國大獨角犀 公元1920年滅絕
勘察加大羆棕熊 公元1920年滅絕 巴巴里獅子 公元1922年滅絕
北非獅 公元1922年滅絕 中國小獨角犀 公元1922年滅絕
紅麋羚非洲北部亞種 公元1923年滅絕 諾福克灰鳥 公元1925年滅絕
高加索野牛 公元1925年滅絕 巴德蘭茲大角羊 公元1925年滅絕
豚足袋狸 公元1926年以後滅絕 斑紋小袋鼠 公元1927年滅絕
極樂鸚哥 公元1927年滅絕 愛斯基摩芍鷸 公元1929年滅絕
巨兔袋狸 公元1930年滅絕 野生新南威爾士白喉叢猼 公元1930年滅絕
敘利亞野驢 公元1930年滅絕
暹羅鹿 公元1932年滅絕 摩洛哥紅瞪羚 公元1933年以前滅絕
F. 消失於近代的鳥類有哪些
阿拉斯加鸕鶿
大約300年前,自然學家喬治·斯德勒和探險家韋特茲·白令駕駛著「聖彼得羅號」海船,奉女皇安娜的命令去北方進行大考察。
一天,天氣驟變,一場巨大的風暴使白令率領的兩條船分開,以後再也沒有匯合到一起。他的旗艦「聖彼得羅號」又航行了兩周多,最後來到了北美的阿拉斯加。隨後,白令繼續前進,返航時卻因氣候原因被迫在一個荒涼的小島過冬。這個原先並不為人所知的小島後來被命名為「白令島」,這是為了紀念因那次海難而沒能在島上度過漫長冬季的探險家韋特茲·白令和其他許多喪生的水手。
在白令島,細心的韋特茲·白令發現了一種全身黑色、身體較大的不會飛行的海鳥,並將此發現記錄在他們的旅行日記中。韋特茲·白令在日記中是這樣記載這種黑色海鳥的「它們就像一隻雞那麼大,足夠兩三個人吃了」。
白令十分好奇,整天逗著鸕鶿玩,看它捕魚和棲息。隨同白令探險的自然科學家喬治·斯德勒把這里的鸕鶿命名為「阿拉斯加鸕鶿」。
阿拉斯加鸕鶿主要棲息在氣候溫暖的靠近陸地的島嶼和沿海地帶,它們經常成群停息在露出海面的岩礁上和海岸懸崖中突出的地方,遠遠望去,就像「黑色的巫師」。
愛斯基摩人、捕鯨人和皮毛商為了各自的利益,主要是為了取得肉食和得到阿拉斯加鸕鶿那品質特別優良的羽毛,對它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大捕殺,這些輪番的大捕殺對阿拉斯加鸕鶿而言是滅絕性的。以致到了1850年,即在韋特茲·白令首次發現阿拉斯加鸕鶿以後100多年的時間里,這些生活在偏僻島嶼上的鸕鶿就滅絕了。這是韋特茲·白令和喬治·斯德勒當初絕對沒有料到的「成果」。
旅鴿
旅鴿,顧名思義,是一種特別喜歡旅行的鴿子。它們終年無憂無慮地生活在北美大陸上,每到遷徙的季節,它們像巨幅絲綢幕簾覆蓋了天空。其所到之處遮雲蔽日,蔚為壯觀。
旅鴿是一種體形較大的候鳥,長著長長的尾巴。它的上體羽毛是藍灰色的,喉部和胸部為棕色,尾巴上的羽毛為灰色。它們常把巢建在樹上,巢都是用細細的樹枝構成的。
17世紀早期,一位名叫喬司林的新英格蘭人這樣寫道:「我曾在春天裡見到一群鴿子,數量有好幾百萬。當它們返回南方經過密可馬斯時,綿延五英里之長,我認為鴿群無頭也無尾,既沒有長度,也沒有寬度,十分密集,使我連太陽都看不到。它們的巢挨著巢,樹與樹之間由鴿巢連成一片,形成幾英里長的松樹陣。但是近年來,其數量大為減少,英國人用網捕捉它們。我在波士頓買下10多隻鴿子,只花了三便士,其羽毛已被拔掉,內臟也被挖掉。」
旅鴿滅絕是繼渡渡鳥之後又一個最為著名的事件。如果說大象鳥是已知現代滅絕的體形最大的鳥,那麼,旅鴿則可算得上目前所知聚群最大的鳥。
當歐洲人到北美大陸後,旅鴿的厄運也就從此開始。由於旅鴿肉味鮮美,開始遭到他們大規模的圍獵。從此,旅鴿也就一步步走向了滅絕。當時鴿肉在市場上輕易買到,密歇根州一個季節里就捕獲了750萬只旅鴿。在不到100年的時間里,旅鴿從幾十億猛減到瀕臨滅絕的地步。
到了1900年,最後一隻野生旅鴿被貪婪的獵人打死了。就在這之後,美國政府曾登出這樣一個特殊懸賞:誰要是找到一隻旅鴿便可得到1500美元的獎勵。當時各地人都在為此議論紛紛:旅鴿原來不是一種很普通的鳥兒嗎?為什麼突然間變得這么值錢了呢?可是沒有一個人得到獎賞。
在野生旅鴿滅絕之後,人們想用人工飼養繁殖的辦法使旅鴿種群恢復,可是一直沒有成功。到了1914年9月1日下午,最後一隻人工飼養的叫「瑪莎」的雌性旅鴿在美國辛辛那提動物園中死掉,代表著旅鴿從此在地球上銷聲匿跡了。當時許多人圍在它的身旁掉下傷心的眼淚,因為人們從此再也看不到這種美麗可愛的動物了,再也看不到它們遷徙時成千上萬的壯觀景象了。
如果你有幸到美國華盛頓國家博物館,在展廳里你就可以看到:「瑪莎」站在一根樹枝上,長長的嘴,尖尖的尾巴,展翅欲飛,但它永遠告別了藍天白雲。它再也不能動,也再也不能叫,更不能吃東西了。這是世界上最後一隻旅鴿,而且是一隻標本。「瑪莎」那永不閉合的眼睛圓瞪著,那永不饒恕的目光似乎在譴責著人類,又似乎在提醒著人們記住往昔沉痛的教訓。
紐西蘭椋鳥
紐西蘭椋鳥相傳,紐西蘭原來是一個荒島。有一個叫庫珀的航海家乘坐7艘巨大的獨木舟從夏威夷出發,沿落日的左方向航行,發現了這個島嶼。當時,他稱這個島嶼為阿奧特亞羅瓦,意思是「長白雲之鄉」。又過了大約400多年,大量的夏威夷人帶著食物和種子,按照庫珀的路線來到這里定居,他們就是毛利人。
毛利人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還相信靈魂不滅,尊奉祖先的精靈。每當遇到重大的活動,他們都要到河裡去作祈禱,而且還相互潑水,以此來表示宗教儀式上的純潔。而紐西蘭椋鳥則是毛利人心中的神物。當他們舉行儀式的時候,長老總是用椋鳥來祭祀神靈。
絲光椋鳥紐西蘭椋鳥是紐西蘭特有的一種鳥。生活在紐西蘭北部島嶼的茂密的森林裡,常常發出啾啾的叫聲。雖然雄鳥與雌鳥是生活在一起的。但是它們需要很大的勢力范圍,所以它們原來的數量就很少。由於這里的原始森林雨水充足,它們又常常被稱做「雨鳥」。
紐西蘭椋鳥長得和家鵝一般大小,長長的尾端是白色的,身上有黑白的花紋。它們的突顯特徵在嘴上,不管是雄鳥還是雌鳥,它們的嘴角部是截然不同的,兩邊都有引人注目的肉垂。它們在尋找食物的時候,雄鳥和雌鳥因為嘴形的不同而分工不同。雄鳥的嘴像啄木鳥一樣,它必須啄去樹皮尋找縫中的小蟲,而雌鳥的嘴是長長的、彎彎的,對於在細小樹縫中覓食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因此,雌鳥常常在雄鳥無法對付的小洞中尋尋覓覓。
1835年,傳教士威廉首先讓歐洲人了解到紐西蘭椋鳥的存在。土著人為舉行儀式捕捉紐西蘭椋鳥的行為並沒有使它們的數量減少,但是隨著歐洲移民來到島上開墾原始森林,它們的生存也就遭到了徹底的破壞,一隻只鳥同時也成了槍口下的犧牲品。
不久,真正的威脅來臨了。20世紀初,當時的英國國王夫婦訪問紐西蘭,他們受到了當地人的熱烈歡迎。國王將當地人奉送的紐西蘭椋鳥的羽毛插在帽子上,當地人和歐洲的貴族,有錢人紛紛效仿。1907年12月28日,最後一隻紐西蘭椋鳥在森林中死去。生物學家發現有人在它的屍骨旁立了一塊紙板牌,留下這樣一句話:「再見,紐西蘭。」這似乎說出了紐西蘭椋鳥最後的哀嘆!
G. 滅絕的動物的資料
中文名:黑田氏翹鼻麻鴨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
分布范圍: 據推斷它它們可能每年冬季要從西伯利亞遷徙到朝鮮和日本
動物簡介: 研究者最初是在一張作於140年前的日本畫中發現黑田氏翹鼻麻鴨這個新種類的,後來又在一本更早的日本鳥類書籍中發現,它曾被命名為「高麗鴛鴦鴨」。有人因此認為,日本的黑田氏翹鼻麻鴨大約是在200年前被人從朝鮮帶來的。
黑田氏翹鼻麻鴨體羽呈黑色,兩邊的翅膀上各長著一塊很大的白斑,非常醒目,喙和腳的顏色呈橘紅。現在已經無法確切的知道黑田氏翹鼻麻鴨的生活習性,但據推斷它它們可能每年冬季要從西伯利亞遷徙到朝鮮和日本。研究者如今只能用三隻標本來證明黑田氏翹鼻麻鴨的確曾生活在朝鮮。僅存的這三隻黑田氏翹鼻麻鴨標本中有一隻是雌性,它是1916年12月在釜山附近被槍殺的,標本現保存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國家大學的博物館里,另兩只標本保存在日本東京一所鳥類專業學院里。黑田氏翹鼻麻鴨被國際自然保護協會列為瀕危動物。1964年,兩位前蘇聯鳥類學者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三隻黑田氏翹鼻麻鴨,可惜沒有能提供足夠的證據。在朝鮮人們最後一次看到它們是在1916年的12月,以後就再也找不到這種鴨子的蹤跡了。因此,朝鮮的動物學家傾向於黑田氏翹鼻麻鴨實際上早已經滅絕的結論。
黑田氏翹鼻麻鴨滅絕時間:1916年12月
中文名:紐西蘭椋鳥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
分布范圍: 生活在紐西蘭北部島嶼的茂密的森林裡
動物簡介: 紐西蘭椋鳥是紐西蘭特有的一種鳥。生活在紐西蘭北部島嶼的茂密的森林裡,常常發出啾啾的叫聲。雖然雄鳥與雌鳥是生活在一起的。但是它們需要很大的勢力范圍,所以它們原來的數量就很少。由於這里的原始森林雨水充足,它們又常常被稱做雨鳥。
紐西蘭椋鳥的身長約0.5米,長長的尾端是白色的,身上有黑白的花紋,它們的特徵在於嘴,無論是雄鳥還是雌鳥,它們的嘴角部是截然不同的,兩邊都有引人注目的肉垂。它們以蟲子為食,在尋找食物的時候,雄鳥和慈鳥因為嘴形的不同而分工不同,雌鳥的嘴是長長的,彎彎的,對於在細小樹縫中覓食是在合適不過的了,而雄鳥的嘴象啄木鳥一樣,它必須啄去樹皮尋找縫中的小蟲,雌鳥常常在雄鳥無法對付的小洞中尋尋覓覓。科學家們開始誤把它們當作兩種不同的鳥類。
毛利族人將紐西蘭椋鳥作為神聖的象徵。每當他們進行儀式的時候,族中的長老總是用紐西蘭椋鳥祭奠神靈,他們還認為新婚的男子如果是夢到了鳥,他就會有孩子,如果是紐西蘭椋鳥那一定是女孩;如果是白鹿那一定是男孩。1835年,傳教士威廉首先讓歐洲人了解到紐西蘭椋鳥的存在。土著人為舉行儀式捕捉紐西蘭椋鳥的行為並沒有使它們的數量減少,但是隨著歐洲移民來到島上開墾原始森林,它們的生存也就遭到了徹底的破壞,一隻只鳥同時也成了槍口下的犧牲品。不久,真正的威脅來臨了。20世紀初,當時的英國國王夫婦訪問紐西蘭,他們受到了當地人的熱烈歡迎。國王將當地人奉送的紐西蘭椋鳥的羽毛插在帽子上,當地人和歐洲的貴族,有錢人紛紛效仿。1907年12月28日,最後一隻紐西蘭椋鳥在森林中死去。
中文名:諾幅克啄羊鸚鵡
物種分類: 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鳥綱->今鳥亞綱->->今顎總目->鸚形目->->->鸚鵡科->->->
分布范圍: 諾幅克島位於太平洋的西南部
動物簡介: 諾幅克島位於太平洋的西南部,島的西南部距離細膩有1676公里,是澳大利亞的海外領地。
作為鸚鵡科啄羊鸚鵡屬的一種,諾幅克啄羊鸚鵡僅分布在諾幅克島和菲力普島。諾幅克啄羊鸚鵡長相漂亮,羽色艷麗。它的體長0.38米,前額呈褐色,脖頸呈淺褐灰色,臉頰部分為橙黃色或淺紅色,胸腹部為黃色,翅膀和尾羽以褐色為主。
遺憾的是,截止到目前為止,人們對諾幅克啄羊鸚鵡生活習性的了解仍十分有限,僅僅知道它們可能喜歡居住在森林邊緣的灌木地帶,這樣說的原因是因為有人曾經看見過它們在菲力普島的岩石間覓食和嬉戲。人們對諾幅克啄羊鸚鵡的食物是什麼並不清楚,據說可能是以芙蓉屬植物為食。至於諾幅克啄羊鸚鵡的繁殖特性人們更是一無所知,唯一和繁殖有關的信息是有人曾經在它們的鳥窩中發現過4枚白色的蛋。對於諾幅克啄羊鸚鵡,現在唯一能確認的就是它們的性情非常溫和,活潑開朗,非常適合籠養用以做觀賞鳥。
在歐洲探險家和殖民者們登上諾幅克島之前,諾幅克啄羊鸚鵡在自然狀態下生存和繁殖狀態良好,種群數保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水平上。但是歐洲殖民者登上了諾幅克島之後,島上生物原有的生活秩序和生存環境立即被破壞了,外來侵略者在島上肆無忌憚,毫無理性的打獵活動,使得諾幅克啄羊鸚鵡的數量在短時間里急劇下降,並最種直接導致這一物種在野生狀態下滅亡。1851年,最後一隻諾幅克啄羊鸚鵡,在英國倫敦的鳥籠中死去,宣告它和它的同伴們在人類的打擊下徹底失敗了,同時也宣告了它和它的同伴們不得不退出了動物世界。
諾幅克啄羊鸚鵡滅絕時間:1851年
上面只是相當小的一部分....人類使太多動物滅絕了
下面網址有詳細資料http://bbs.lintun.com/threa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