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紐西蘭航空母艦怎麼
㈠ 我想問一下有關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俄國的國別史,最好是以時間為主的,謝謝各位網友了
國別史
一、英國
:
(一)思想近代化:
時間:
15
、
16
世紀;代表:莎士比亞;代表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密雷特》。
影響:推動了思想領域的繁榮,為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礎。
(二)政治近代化: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
——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導火線:
1638
年,蘇格蘭人民起義
開始時間及標志:
1640
年,召開議會,議會斗爭
高潮:處死國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國,克倫威爾任護國主
低谷:封建王朝復辟
結束:
1688
年,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宮廷政變
鞏固:
1689
年,頒布《權利法案》,確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影響:①英國通過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為發展資本主義掃清了道路;
②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成為世界近代史的開端。③為日後進行的工業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
(三)經濟近代化:
1
、早期的殖民擴張:
時間:
16
—
19
世紀,
「
三角貿易
」
:成為奴隸貿易的主要經營者
方式:殖民掠奪:通過發動侵略戰爭,建立殖民地,搶劫當地財富(殖民頭子克萊武搶劫孟加拉國庫,印度成為英國
最大殖民地。)
影響:①英國用搶來的財富發展國內經濟,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
②同時殖民地也為英國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場,刺激了英國工業的發展,成為工業革命的直接原因。
2
、工業革命的完成:
時間:
18
世紀
60
年代
——
1840
年
開始標志:哈格里夫斯發明
「
珍妮紡紗機
」
代表及發明:瓦特改進
「
蒸汽機
」——
成為機器的主要動力
史蒂芬孫發明火車機車
——
此後,鐵路交通迅速發展,帶來極大便利
完成標志:大機器生產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
影響:①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②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進一步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
治;③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
19
世紀中期,英國憲章運動)④
逐步確立起對世
界的統治,成為世界霸主。
(四)一戰前後的英國:
1
、一戰前: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英國工業產量被美、德相繼趕上和超過,退居第三位,喪失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②
19
世
紀末
20
世紀初,進入帝國主義階段。③英、德為爭奪殖民地形成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對殖民地的爭奪)
④英國調整同法國、俄國的關系,成立三國協約軍事集團。
2
、一戰期間:打敗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集團,取得一戰勝利。
3
、一戰後:
1919
—
1922
年,參加巴黎和會與華盛頓會議,參與對世界的重新瓜分,與法、美、日等大國共同確立了
新的世界格局(凡爾賽
——
華盛頓體系)。戰後,英國實力被嚴重削弱、但綜合國力仍居世界第一位,控制著國際聯
盟。
(五)二戰前後的英國:
1
、二戰前:外交上,執行綏靖政策。
①目的:保住既得利益,禍水東引。②實質:自私自利,姑息養奸;③表現:慕尼黑陰謀;
2
、二戰期間:①
1939
年
9
月,對德宣戰,卻未對德軍發動進攻;②
1940
年
5
月,德國對英發動大規模空襲,不列
顛之戰爆發;③
1940
年
5
月,英法敦克爾刻撤退,為未來反攻保存有生力量;④
1942
年初,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成為反法西斯聯盟重要成員;⑤
1942
年,在阿拉曼戰役擊敗德意聯軍,北非戰場出現轉折;⑥
1944
年
6
月,美英軍
隊在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⑦
1945
年
2
月,參加雅爾塔會議;⑧
1945
年初,美
、英、法軍隊從西面攻入
德國境內。⑨
1945
年
9
月,取得二戰勝利。
3
、二戰後:①
20
世紀
50
—
70
年代,經濟迅速恢復,出現持續繁榮。
②
20
世紀
70
年代,加入歐洲共同體,後成為歐盟重要成員國。
二、法國
:
(一)思想近代化:
18
世紀,啟蒙運動在法國興起。
啟蒙思想家:伏爾泰:抨擊封建專制和天主教會,強調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孟德斯鳩:明確提出
「
三權分立
」
的原則,
提倡
「
天賦人權
」
;盧梭:
「
社會契約論
」
、
「
人民主權說
」
意義: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為法國大革命奠定思想基礎。
(二)政治近代化:
1
、法國大革命:開始:
1789
年
7
月
14
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頒布《人權宣言》:
(自由、平等)發展:
1792
年,廢除君主制度,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處死國王路易十六;高潮:羅伯斯庇爾掌握政權,雅各賓派上台執政;
結束:
1794
年,
「
熱月政變
」
,羅伯斯庇爾被推上斷頭台
2
、拿破崙帝國:
帝國建立:
1804
年,拿破崙加冕稱帝,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對內:頒布《法典》,鞏固資產階級統治
帝國鞏固:對外:打敗反法同盟,控制歐洲很多地方。帝國滅亡:
1814
年,拿破崙下台,封建王朝復辟
(三)經濟的近代化:
18
、
19
世紀,先後完成兩次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發展。
(四)一戰前後:
戰前:與英、俄組成三國協約,積極擴軍備戰
戰中:凡爾登戰役,擊敗德國,轉入戰略進攻
戰後:在巴黎召開和平會議,主張極度削弱德國,並控制國際聯盟
(五)二戰前後:
1
、戰前:①
1929
—
1933
年,受經濟危機沉重打擊
②在外交上,推行
「
綏靖政策
」
(
1938
年,製造
「
慕尼黑陰謀
」
)
2
、戰中:①
1939
年
9
月,對德宣戰,但仍推行
「
綏靖政策
「
,未對德發動進攻②
1940
年
5
月,遭受德軍進攻,隨後被
德國佔領,法國亡國③
1940
年
5
月,英法聯軍敦刻爾克大撤退
三、美國
(一)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南北戰爭
起止時間及標志
開始:
1775
年來剋星頓槍聲
開始:
1861
年南方挑起內戰
結束:
1783
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結束:
1865
年以北方勝利告終
根本原因
英國殖民統治阻礙
黑人奴隸制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
美國資本主義發展
(南北兩種經濟制度矛盾)
導火線
波士頓傾茶事件
林肯就任總統
領導階級及代表人物
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華盛頓
資產階級林肯
轉折點
薩拉托加戰役
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文件及其意義
《獨立宣言》
——
美國誕生
《宅地法》
《
1787
年憲法》
——
確立民主政體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
戰爭的轉折點
性質
既是資產階級革命又是民族解放運動
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結果
建立聯邦制的共和國
北方勝利
特點
雙重性質
內戰的方式
意義
推翻英國殖民統治,實現民族獨立
廢除奴隸制,維護國家統一
(二)前兩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美國:
1
、第一次工業革命:
1807
年,富爾敦製成第一艘汽船
「
克萊蒙號
」
;
19
世紀上半期完成工業革命。
2
、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國家之一,走在其他國家前面。
重要發明;愛迪生:發明電燈;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意義: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美國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飛速發展,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開始向壟斷資本主義(帝
國主義)過渡。
(三)一戰前後的美國
1
、一戰前: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戰爭初期:宣布中立,大發戰爭財;
2
、一戰期間
;
1917
年參戰,加入協約國集團,對德宣戰;
1918
年,取得戰爭的勝利。
3
、一戰以後
:處罰戰敗國,參與對世界的重新瓜分。
1919
年,巴黎和會三大國之一,
1921
—
1922
年,華盛頓會
議,簽訂《九國公約》,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便利。
(四)兩次大戰之間:
1
、
20
世紀
20
年代,穩定持續發展
,經濟
「
繁榮
」
一時。
2
、
1929
—
1933
年
,
爆發經濟大危機(資本主義世界有史以來最為嚴重)
。
3
、
1933
年,羅斯福當選總統,實行新政。(
「
新政
」
影響:美國的經濟得到恢復,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使資
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與發展,也使美國逐步擺脫危機的影響。)
(五)二戰前後的美國:
1
、戰前:對待法西斯侵略採取縱容侵略的綏靖政策。
2
、戰中:①
1941
年
12
月
7
日,珍珠港事件爆發(國恥日)②
1941
年
12
月
8
日,對日宣戰
③
1942
年
1
月,簽署
《聯合國家宣言》,加入反法西斯聯盟;
④
1944
年
6
月,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⑤
1945
年
2
月,參加雅
爾塔會議(決定戰後成立聯合國)⑥
1945
年
8
月上旬,對日投放原子彈,加速二戰的結束。
3
、戰後:
(
1
)對外政策:冷戰政策
開始標志:
1947
年,杜魯門主義出台
表現;經濟上,推行馬歇爾計劃;政治上,推行杜魯門主義;軍事上,成立北約組織。
(
2
)
經濟發展:
20
世紀
50
、
60
年代:戰後的繁榮
,經濟持續發展;
20
世紀
70
、
80
年代:危機與調整
20
世紀
90
年代,新經濟時代(主要特徵:信息化全球化)
(
3
)科技: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國)
四、俄國
(一)沙皇俄國:(
1547
年
—
1917
年
2
月)
1
、
1685
年,雅克薩之戰,
1686
年簽訂《尼布楚條約》(中俄第一個邊界條約)
2
、
1856
—
1860
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侵佔中國大片領土(
150
萬平方千米)
3
、
1861
年,亞歷山大二世進行改革,廢除農奴制,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
4
、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成為帝國主義國家
5
、
1914
年,參加一戰,協約國一方,中途退出一戰
6
、
1917
年
3
月,二月革命爆發,推翻沙皇專制統治
(二)蘇俄:(
1917
年
11
月-
1922
年底)
1
、
1917
年
11
月,十月革命爆發,建立無產階級政權,成為社會主義國家。
2
、
1917
年,與德國議和,退出一戰。
3
、
1918
年
—
1920
年,三年國內戰爭,實行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取得勝利。
4
、
1921
年,實行新經濟政策,促進國民經
濟的發展。
(三)蘇聯:(
1922
底
—
1991
年底)
1922
年底,蘇聯成立
社會主義工業化
(五年計劃)
斯大林時期
對內:農業集體化(建立集體農庄)(
1924
—
1953
)
1936
年,通過新憲法,斯大林模式形成
1941
年,蘇德戰爭爆發
1941
年
6
月,莫斯科戰役勝利
對外:二戰
1942
年,加入國際反法西斯聯盟
1943
年
2
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
1945
年
2
月,參加雅爾塔會議
1945
年
4
月,柏林戰役,打敗德國
赫魯曉夫時期
對內:改革(成效不大)(
1953
—
1964
)
對外:與美爭霸,美攻蘇守(古巴導彈危機)
勃烈日涅夫時期
對內:發展軍事工業,體制更加僵化(
20
世紀
60
、
70
年代)
對外:蘇攻美守(
1979
年,出兵佔領阿富汗)
戈爾巴喬夫時期
對內:改革。
經濟:困難(
1985
—
1991
)政治:一黨制
→
多黨制
對外:全球緩和
五、德國:
(一)近代:
1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領先於其他國家。(代表:卡爾本茨發明汽車,創建本茨汽車公司。)
2
、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3
、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工業水平趕上並超過英國,隨著經濟實力的迅速增長,要求重新分割世界。為爭奪殖民地,與
英國矛盾尖銳,成為帝國主義國家間的主要矛盾。
4
、與奧匈帝國和義大利結盟,組成三國同盟,瘋狂擴軍備戰。
5
、
1914
年,支持奧匈帝國以
「
薩拉熱窩事件
」
為借口,挑起一戰。
1916
年,凡爾登戰役慘敗,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
1918
年,向協約國投降。
6
、
1919
年,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和約》,遭到嚴重削弱。
(二)現代:
1
、
1929
—
1933
年,受到經濟危機的沉重打擊。
2
、
1933
年,希特勒上台,成為國家元首,建立法西斯政權,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
3
、
20
世紀
30
年代後半期,與日本、義大利組成軸心國集團。
4
、
1938
年
9
月,召開
「
慕尼黑會議
」
,吞並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地區。
5
、挑起二戰:
1939
年
9
月
1
日,對波蘭發動突然進攻,二戰全面爆發。
1940
年
4
月,大舉進攻歐洲西部,佔領包括法國在內的西歐北歐許多國家。
1941
年
6
月,對蘇發動侵略戰爭,蘇德戰爭爆發。
1945
年
5
月,柏林戰役慘敗,德軍投降。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歐洲戰爭結束語。
6
、二戰結束後,德國分裂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7
、
20
世紀
50
—
70
年代,聯邦德國經濟飛速發展。
8
、
20
世紀
60
年代,與法國等其他國家成立
「
歐洲共同體
」
組織。
9
、
1989
年,東歐劇變後,民主德國與聯邦德國合並,實現統一。
10
、
1993
年,歐洲聯盟成立後,成為歐盟重要成員國。
六、日本
(一)兩次改革:推動日本社會的進步,成為日本歷史上的兩次重大轉折。
名稱:明治維新
時間:
19
世紀
60
年代
內容:書(九上)
119
頁
學習對象:近代的歐美國家
性質: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意義: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
局限性:保留封建殘余,走上侵略擴張的軍國主義的道路。
(二)明治維新後的日本:
1
、國內: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
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
19
世紀末期
20
世紀初,成為帝國主義國家。
2
、對外:侵略擴張吞並朝鮮
表現:挑起甲午中日戰爭,強迫中國簽訂《馬關條約》
(三)一戰前後的日本:
1
、
1914
年對德宣戰,加入協約國,並迅速佔領德國在山東的勢力范圍。
2
、
1918
年,取得一戰勝利。
3
、
1919
年,參加巴黎和會,簽定《凡爾賽和約》,繼承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
4
、
1921
—
1922
年,參加華盛頓會議,簽訂《四國條約》、《五國條約》和《九國公約》。通過這次會議,美國在東
亞和太平洋地區抑制了日本勢力的膨脹。
①《九國公約》打破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
②《四國條約》,拆散有利於日本在東亞地區擴張英日同盟。
③《五國海軍條約》,日本的主力艦和航空母艦總噸位受到限制。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的日本
1
、戰前:法西斯勢力的猖獗
①原因:受
1929-1933
年經濟危機地沉重打擊,以擺脫嚴重經濟、政治危機。
②過程:
1931
年,發動九一八事變。
1936
年,受到軍部控制的內閣上台,標志著日本法西斯政權的建立,
———
世
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
1937
年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20
世紀年代後期,與德國、義大利結成軸心國集團。
2
、戰中:
1941
年
12
月,偷襲珍珠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
1942
年
6
月,中途島海戰,日本慘敗,成為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
1945
年
9
月
2
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至此結束。
3
、戰後的崛起:
表現:
20
世紀五十年代中期以後的近二十年: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原因:①日本在美軍佔領下,實行非軍事化政策;②中國革命勝利後,美國開始扶持日本;③朝鮮戰爭後,美軍的軍
事定貨刺激了日本經濟發展。④日本政府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促
進了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
影響:日本迅速崛起,直接沖擊著美國的霸主地位,使世界形成美國、西歐、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時,隨著經濟
的崛起,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慾望也開始膨脹,軍費支出不斷增加,引起亞洲鄰國的不安。
㈡ 馬里蘭號戰列艦的服役歷史
馬里蘭號戰列艦於1917年4月開工,1920年3月下水,1921年7月服役。由於配備新式的16英寸的火炮和水上飛機彈射器,服役之初的馬里蘭號經常要出席一些特殊場合,包括海軍學院的畢業典禮和國慶慶典等。
1923年6月,馬里蘭號從東海岸通過巴拿馬海峽到達西海岸,到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訪問後,駐留在西海岸。而後馬里蘭號一直在太平洋艦隊。
1940年,馬里蘭號隨太平洋艦隊移師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晨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馬里蘭號上一名水手正好在高射機槍旁邊寫信,日本飛機發動襲擊,這名水手立即開槍射擊,並擊落了一架飛機。由於馬里蘭號停在俄克拉荷馬號的內側,所以沒有受到魚雷的襲擊,但有兩顆炸彈擊中馬里蘭號,並且一顆穿透了甲板在機艙內爆炸,致使馬里蘭號發生縱向傾斜。馬里蘭號於12月底返回Pudget Sound 進行大修和現代化改裝改裝後的馬里蘭號。
1942年初就返回珍珠港,但由於速度跟不上艦隊中的航空母艦,在中途島戰役中只能作為後備力量。在太平洋戰爭美軍進入反擊前,馬里蘭號只作為護航兵力往來於通往澳大利亞的運輸線。期間在珍珠港又進行數次小改裝。
1943年底馬里蘭號參加了在吉爾伯特群島登陸戰。
1944年初馬紹爾群島的兩棲作戰以及在1944年5月的塞班島登陸戰役。馬里蘭號得到了「好鬥的馬麗」的綽號。10月,馬里蘭號參與了收復菲律賓的戰役。在萊特灣海戰中的蘇里高海峽夜戰中,馬里蘭號和其它5艘戰列艦和8艘巡洋艦藉助雷達殲滅了從南路進攻萊特灣的日本艦隊。
在1945年3月開始的沖繩島登陸戰中,馬里蘭號參與登陸前的火力准備並在戰役期間一直擔負火力支援任務。4月3日,明尼阿波利斯號巡洋艦由於其8英寸的艦炮不能壓制住岸上的火炮而向馬里蘭號求助,馬里蘭號立即用6發16英寸主炮炮彈轟擊岸上的碉堡。4月7日,一架神風飛機帶著500磅的炸彈撞到馬里蘭號3號炮塔。馬里蘭號退出了戰役返回了珍珠港。
戰爭結束後馬里蘭號從1945年8月之後的4個月中,馬里蘭號往來珍珠港與美國西海岸,參與了運送美國士兵返回美國的「魔毯行動」。馬里蘭號在二戰中共獲得了7枚戰斗之星勛章。
1946年4月,馬里蘭號解除現役,1947年4月退役。
1959年賣給Learner Co., Oakland, Ca.解體。1961年2月,馬里蘭州州長塔瓦斯為紀念「好鬥的馬麗」和其上的所有官兵,在其州府安納波利斯建了一座花岡岩和青銅的紀念碑。
㈢ 從無畏級開始世界上戰列艦共建了多少艘戰鬥力最強的和最後一艘叫什麼名字
樓上講的很全,不過個人認為iowa就是加裝了戰斧,仍然無法在戰列線決斗中勝過大和號(tomahawk啃不動大和的主裝甲帶啊),根據數量優勢論,大和才是當之無愧的史上最強戰艦。最後的一艘戰艦為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前衛號戰列艦。
㈣ 哪些國家擁有世界最大的海軍力量
世界上有國家近200個,多數國家都有靠海的一面,也有四面全是海的,像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日本這樣的國家。這些國家大部建設有海軍,規模、人數有大有小。最大的海軍國家是美國和俄羅斯,他們的水面艦艇主要是航空母艦,水下的核潛艇和常規潛艇佔了全世界這兩類艦艇的一半以上。
㈤ 世界各國海軍發展情況如何
世界上有國家近200個,多數國家都有靠海的一面,也有四面全是海的,像澳大利亞、紐西蘭、英國、日本這樣的國家。這些國家大都建設有海軍,規模、人數有大有小。最大的海軍國家是美國和俄羅斯,它們的水面艦艇主要是航空母艦,水下的核潛艇和常規潛艇佔了全世界這兩類艦艇的一半以上。有一些國家的陸軍、國民警衛隊也裝備有艦艇,噸位不大,主要作內河和近海的巡邏、運輸用的。
㈥ 世界上最令人驚奇的神秘消失事件
本世紀以來所發生的各種奇異事件,最讓人費解的大概就要算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一連串飛機與輪船的失案蹤了。
所謂百慕大三角,即指北起百慕大,西到美國佛羅里達洲的邁阿密,南至波多黎各的一個三角形海域。在這片面積達400O00平方英里的海面上,從1945年開始數以百計的飛機和船隻,在這里神秘地失蹤。當然,這些失蹤事件不包括那些機械故障、政治綁架和海匪打劫等,因為這些本不屬於那種神秘失蹤的范疇。
由於事件疊出,人們賦予這片海域以「魔鬼三角」、「惡運海」、「魔海」、「海輪的墓地」等渾號。這些渾號反過來又烘託了這里特有的神秘而怖恐的氣氛。
現在,百慕大三角已經成為那些神秘的、不可理解的各種失蹤事件的代名詞。
在我們熟悉的地球上,怎麼獨獨有這么一個神奇而無法解釋的角落?怎麼會發生一連串不可思儀的事情?究竟是什麼在百慕大三角作祟?
1.失蹤的飛機群
美國空軍上尉泰勒,是一位極有經驗的飛行員。他已經駕駛飛機在空中飛行了2500個小時,這個飛行記錄並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1945年12月5日,泰勒上尉作為第19飛行隊的隊長,他事領飛行隊從佛羅里達洲的勞德代爾堡機場起飛。他和14位飛行員駕駛著5架復仇式魚雷轟炸機,去執行一項飛行訓練任務。
一切正常,天氣良好,這是個理想的飛行天氣。
他們的任務是飛一個三角形航程,向正東方向飛過巴哈馬群島,接著向北飛行,然後沿三角形最後一個邊線返航。
當飛行隊越過巴哈馬群島上空時,基地突然收到泰勒中尉和飛行員鮑爾斯的報告,稱羅盤失靈,他們弄不清楚自己的高度。片到,基地指揮部收到的信號越來越糟糕,好像所有的飛行員都慌了神。當然指揮部也慌了。
下午4點鍾,指揮部聽到了泰勒上尉志願而顫抖的呼叫:
「發生了異常現象!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偏離了航向。」
指揮部道,「報告你們的位置!」
泰勒:「我弄不清自己的位置,不知在什麼地方!」
指揮部:「那麼你們向西飛行!」
泰勒:「方位儀出了故障,指針不動。我們辨不清方向,看到的只是大海」,
基地指揮部當時末感到問題的嚴重性。因為,飛機上燃料充足,可以座付四個小時的飛行。再說,泰勒上尉的飛行技術是讓人放心的。指揮部遂即命令另一架儀表正常的飛機替代泰勒。
可是十幾分鍾後,基地指揮部又接到報告:
「警報!我們現在又迷航了,看不見陸地……一切全亂套了,連大海也好像和往常不一樣了!」
這時候也傳來勒泰上尉的聲音: 「我們好像在墨西哥灣上空……」
基地吃驚了,他們怎麼偏離航向飛到墨西哥灣去了?下午d時,這5架飛機不知位於何處,還盲目地在飛行,他們之間彼此聯系的對話,讓基地大大震驚,所有的儀表都失靈了。他們的讀數都不相同,連西斜的夕陽都役看見,如果看見太陽他們就會校正航向的。最後,終於傳來令基地心碎的聲音:
「我們完了……開始往水裡沉了……」
電波訊號越來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這時候,時針正指7點零4分。泰勒上尉連同他的14個夥伴,以及那五架飛機,也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指揮部感到這事不可理解,立刻決定派機尋找。
幾分鍾之後,一架「馬丁」式海上搜索機應命起飛。這架搜索機由13名機組人員駕駛。
但是,這架海上搜索機也失蹤了。它好像直奔那個失蹤的虎口,連點聲息都沒有傳回,便悄悄地消失了。
短短幾個小時,6架飛機、27位飛行員都不見了,簡直是莫名其妙。難道他們被天空吞噬了嗎?
次日,美國當局對這次事件予以高度的重視,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搜尋救援活動。美國海軍出動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21艘艦艇,數百艘快艇和摩托艇,3O0多架飛機,也就是說美國海軍動用了佛羅里達海域附近所有能夠動用的艦船和飛機。搜索海域從百慕大到墨西哥灣每一寸海面,結果一無所獲。
按常理分析,假如飛機墜人海中,那麼起碼也應當在海面上留下漂浮的油花等痕跡。然而,什麼也沒留下,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似地。大海依然那麼蔚藍、那麼寧靜。
負責嫂尋救援的官員沮喪地對上司說:
「天知道發生了什麼,我們甚至無法估計可能發生了什麼!」
當這件事披露之後,百慕大海域就出了名。隨著人們對這片海域的關注,不可思議的飛機失蹤事件,就顯得越發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點30分,一架 DC—3型大型民航班機,從舊金山機場起飛,途經百慕大海域上空,地面指揮塔曾聽到機長驚詫的話聲:
「這是怎麼回事?都在唱聖誕歌哪?」
誰也沒有想到這句話里所包涵的意味是什麼。
28日凌晨4點30分,班機還向機場發過電訊—— 「接近機場,燈光可見,准備降落。」機場做好接受著陸的各項准備。
可是這架DC—3型班機始終沒在機場降落。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機組人員和全部乘客當然無一生還。
一分鍾前還與機場保持著正常聯系,這次失蹤彷彿是在一瞬間之內發生的。就像天空破了個洞,飛機一下掉進洞里而無聲無息了。
2.航海者的墓地
百慕大三角究竟是一片什麼樣的海域呢?我們從最早揚帆駛過這片海域的哥倫布的見聞中,也許能窺見300年前這片海域的若干情況。
1502年,哥倫布第四次度過美洲時,曾途經百慕大三角。
這天,哥倫布仁立船頭,但見晴空萬里,海面平靜。突然間,狂風驟起,天昏地暗,幾十米高的巨浪像牆一樣向船隊撲來。
水手們齊心協力試圖調轉航向,但船上所有的導航儀器全部失靈,磁羅盤上的指針不是指著正北方向,而是指向西北方向,偏離6度。船失控了,任隨風浪推打。
哥倫布是幸運的,經過幾天幾夜曲顛筋,船總算沒有沉沒。令他奇怪的是,這場從天而降的風暴結束竟是嘎然而止的,風浪說結束就結束,馬上就風平浪靜了。
哥倫布把這一切詳細地寫在他的航海日記里。他在給西班牙國王的信中,也談到這次難忘的經歷——
當時,浪濤翻滾,一連八九天時間,我們看不到太陽和星辰……我這輩子見過各種風暴,可是從來沒遇到過時間這么長,這么狂烈的風暴。
問題在於哥倫布活過來了,他的經歷至少說屬於那些尚可解釋的遭遇。那麼,那些沒能活過來的人,他們的遭遇呢?當然,那是一種不可解釋的、誰也沒看到的經歷——
1840年8月,一艘法國帆船「洛查理」號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這艘船扯著帆,而且風帆飽滿,說明它在乎靜地航行著。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沒有目標似地隨風漂浮。人們感到奇怪,便劃船靠上去。他們發現船上靜悄悄的。上船後才知道,船上空無一人,但貨艙里裝著的綢緞等貨物完整無損,水果仍很新鮮,也投人碰過。然而,為什麼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沒有人能夠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隻餓得半死的金絲鳥,可惜它不能說話。
到底船上發生了什麼,投入知道,但誰都敢肯定船上肯定發生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1872年,這一帶海面又發生了一件怪事。
一艘雙桅船「瑪麗亞·采列斯特」號,在亞速爾群島以西100海里的地方漂浮。當它被人們發現時,船上又是空無一人,而且船艙的餐桌上還擺著美味佳看,茶杯里還盛著沒喝完的咖啡和水。壁上的掛鍾正常地走動,縫紉機台板上還放著裝著機油的小瓶子。這一切除了說明這艘船沒有遇到風浪之外,絲毫不能解釋它的主人為何棄船而去。
1944年,古巴籍的貨船「魯比康」號在同一海域同樣出現人去船空的奇案。當人們登上這艘漂浮不定的船時,只有一隻狗孤獨地躺在甲板上。
1963年,美國籍油輪「瑪林·凱思」號穿過這片海域,航行的第2天,船上的報務員還向岸上通報說:「航行正常,位置北緯26度4分,西經73度。」但這是「瑪林·凱思」號傳給世界的最後訊息,它從此失蹤了。誰也無法想像這樣一艘裝有現代化導航和通訊設備的油輪,竟然連一點油花都沒留下,就從這片海域上失蹤了。
美國籍貨輪「獨眼」號是一艘長達542英尺、擁有309名水手的巨型貨輪。1918年3月,它在巴西裝滿錳礦砂,返回弗吉尼亞的諾福克的途中失蹤了。當時天氣很好,不存在風浪掀翻船隻的可能。有人推測說當時正值戰爭期間,「獨眼」號很可能遭德軍潛艇的襲擊。可是戰後人們查閱了德國海軍的戰時記錄,發現當時沒有一艘德國潛艇在「獨眼」號航線上出現過。如此龐大的一條巨輪,又有無線電通訊設備,它怎麼連個「SOS」的信號都沒發出就失蹤了呢?
1935年8月,義大利籍的貨輪「萊克斯」號的水手們,親眼看到美國籍縱帆船「拉達荷馬」號被海浪漸漸吞沒,他們奮不顧身地從海上救起了「拉達荷馬」號溺水的水手。但5天之後,「萊克斯」號的水手卻驚訝地發現,「拉達荷馬」竟然漂浮在海上。這並不是幻覺,因為「萊克斯」號上的水手,連同被他們救起的「拉達荷馬」號上的水手,一同登上了「拉達荷馬」號縱帆船。
一艘已經沉沒了的船,怎麼可能又重新漂游海上呢?人們無從解釋。
3.究竟誰在這里作怪
既然這里出現如此眾多的奇異事件,那麼,人們當然要問究竟是什麼在這里搗鬼?
1951年10月,一艘巴西的軍艦在亞洛爾群島西南方向的海面上航行,後來船和水兵一起神奇地失蹤了。次日,巴西方面派出飛機和艦船前往找尋,一架水上飛機在海面上搜尋時發現,海面下有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在飛速前進,而且速度快得驚人。這說明這絕非海底生物,同時龐大的體積又說明,它又非水中的魚類。在這天夜裡和次日凌晨,有人在這一海域看見了一種奇異的極其明亮的光,但誰也無法說清這奇異的物體和奇異的光芒從何而來。
從這片魔鬼三角海域僥幸逃脫出來的人,他們的回憶也許能給我們提供一點線索。
美國海難救助公司一船長說,他有一次從波多黎各返回佛羅里達,途中船上羅盤的指針突然猛烈擺動,雖然柴油機仍在運轉,但毫無功率。海浪從四面八方朝船撲來,看不到水平線,船的四面都是濃濃的大霧。他急忙命令輪機手全速前進,終於沖出大霧。奇怪的是這大霧以外的海面浪並不大,也沒有霧。水手們都說,這輩子從未見過這種怪事。
1972年9月,美國籍貨輪「惡夢」號航經百慕大三角海域時,突然船上所有的燈都暗了下來,羅盤也失靈了。水手們感到事情不妙,趕緊根據陸地的燈光定向,把船朝西駛去。航行片刻,他們發現船原本是向北行駛,但無論如何他們也糾正不了航向。這時候,天空出現一個龐大的黑色物體,遮住了星星。一道亮光射進這個物體。不久,它又不見了,船也恢復了正常航行。
天空中這個黑色物體和前面說到的水下的那個黑色物體有無聯系?或者說,它們是否為同一物體?沒有人能夠回答。人們只能說:這是耐人尋味的。
顯然,這里存在著一股神秘而強大的、看不見的力量。
1977年2月,一架私人水上飛機掠過百慕大三角海域,飛機上的幾值朋友正在吃飯,突然發現盤子里的刀叉都變彎了。當時羅盤指針偏轉了幾十度,他們加速逃離這個可怕的航區。返航後他們發現,錄音機磁帶里錄下了強烈的海的噪音。
海,怎麼能發出嗓音呢?
一位老飛行員說了件怪事。一次,他在百慕大三角海域7000米高空做夜間飛行。起初,一切正常。忽然他發現機翼兩側光芒閃閃,他以為是機艙玻璃反光,但反光不可能這么強烈,強光刺得他睜不開眼,連儀表也看不清楚,而飛機亮得像個透明的玻璃物體。他抬起頭,覺得天空亮得連星星都看不見了。他趕緊關閉自動操縱桿,改用手操縱著飛機飛行。幾分鍾後,亮光漸漸消失,一切恢復正常。
夜空中的亮光從何發射而來?老飛行員答不上來,相信你也答不出來。
4.科學家們的種種解釋
全世界的科學家似乎都不允許百慕大三角的謎繼續存在下去。他們運佣自己已知的各種知識,去解釋發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種種怪事。
在各種解釋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的這幾種:
(l)磁場說。在百慕大三角出現的各種奇異事件中,羅盤失靈是最常發生的。這使人把它和地磁異常聯系在一起。人們還注意到在百慕大三角海域失事的時間多在陰歷月初和月中,這是月球對地球潮汐作用最強的時候。
地球的磁場有兩個磁極,即地磁南極和地磁北極。但它們的位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在不斷變化中。地磁異常容易造成羅盤失誤而使機船迷航。
還有一種看法認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場,它能造成羅盤和儀表失靈。
1943年,一位名叫襲薩的博士曾在美國海軍配合下,做過一次有趣的試驗。他們在百慕大三角區架起兩台磁力發生機,輸以十幾倍的磁力,看會出現什麼情況。試驗一開始,怪事就出現了。船體周圍立刻湧起綠色的煙霧,船和人都消失了。試驗結束後,船上的人都受到了某種刺激,有些人經治療恢復正常,有的人卻因此而神經失常。事後,襲薩博士卻莫名其妙地自殺了。臨死前,他說試驗出現的情況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有關。他沒有留下任何論述,以致連試驗的本身也成了一個謎。
(2)黑洞說。黑洞是指天體中那些晚期恆星所具有的高磁場超密度的聚吸現象。它雖看不見,卻能吞噬一切物質。不少學者指出,出現在百慕大三角區機船不留痕跡的失蹤事件,頗似宇宙黑洞的現象,舍此便難以解釋它何以剎那間消失得無影無蹤。
(3)次聲說。聲音產生於物體的振盪。人所能聽到的聲音之所以有低渾、尖脆之分,這是由於物體不同的振盪頻率所致。頻率低於20次/秒的聲音是人的耳朵聽不見的次聲。歡聲雖聽不見,卻有極強的破壞力。
百慕大海域地形的復雜性,加劇了次聲的產生及其強度。波多黎各海岸附近的海底火山爆發、海浪和海溫的波動與變化都是產生次聲的原因。
(4)水橋說。據認為百慕大三角區的海底有一般不同於海面潮水涌動流向的潛流。因為,有人在太平洋東南部的聖大杜島沿海,發現了在百慕大失蹤船隻的殘骸。當然只有這股潛流才能把這船的殘骸推到聖大杜島來;當上下兩股潮流發生沖突時,就是海難產生的時候。而海難發生之後,那些船的殘骸又被那股潛流拖到遠處,這就是為什麼在失事現場找不到失事船隻的原因了。
(5)晴空湍流說。晴空湍流是一種極特殊的風。這種風產生於高空,當風速達到一定強度時,便會產生風向的角度改變的現象。這種突如其來的風速方向改變,常常又伴隨著次聲的出現,這又稱」氣穴」。航行的飛機碰上它便會激烈震顫。當然嚴重的時候,飛機就會被它撕得粉碎。
可惜,這些僅僅是假說而已,而且,每一種假說只能解釋某種現象,而無法徹底解開百幕大之謎。何況,除了飛機和船隻無端失蹤之外,百慕大海底和海面還有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怪事呢!
5,永無休止的怪事
1963年,美國海軍在波多黎各東南部的海面下,發現一個不明物體以極高的速度在潛行。美國海軍派出一艘驅逐艦和一艘潛水艇前去追尋。他們追蹤了四天,還是讓那東西跑脫了。這個水下不明物體,不僅行速快,而且又有奇異的潛水功能,可以下潛至8000米以下的深海,令聲納都無法搜摘。人們只看到它有個帶螺旋槳的尾巴,麗無法窺清其真實面目。
消息披露後,有人估計可能是前蘇聯的潛艇。然而,美國方面稱,以現代的加工製造技術,莫說是前蘇聯。連美國都無法製造這種可高速行駛,又可下潛深海的物體。
是什麼?讀者只能自己想像,因為美國海軍部也沒法解釋。
l979年.由美國和法國科學家組成的一個聯合考察組,意外地在這一帶的海底,發現了一個水下金字塔。當然,這個水下金字塔絕非自然界的產物,而是件人工作品。考察隊隊長、美國邁阿密博物館名譽館長查爾斯·柏里茲聞訊後,立刻派人攜水下攝影機再次下潛拍照。從照片上我們可以看見高大雄偉的水下大金宇塔。塔身上有兩個巨大的黑洞、海水高速穿過這兩個洞,致使這里的海面波濤洶涌、水霧彌空。
據稱這個水下金字塔,比埃及胡夫大金字塔還要雄偉。它的發現使人推測這一帶海難多系它引起。同時,它又給史學家帶來一個新的難題——即由來已久的亞特蘭蒂斯帝國是否存在的爭論,又再度掀起。
海底的事情夠讓人忙亂的了。但天上呢? 1981年,一群旅客正在巴哈馬島上遊玩。突然間,天空傳來一陣馬達聲,人們抬頭一看,只見一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使用的「野馬」式戰斗機呼嘯而來。
遊客們起初以為這是旅遊公司特定安排的事先未宣布的節目,高興地鼓起了拳。不料,戰斗機竟不分清紅皂白地朝遊客開火了。遊客嚇得四處跑散,而戰斗機即刻便消失在雲中。
所幸當時有人拍下了飛機的照片。旅遊公司據此向法院控告美國空軍。不料,美國空軍見到照片大吃一驚說,不錯,這架飛機是他們的,但這架飛機早在49年前就在百幕大三角上空失蹤了。
天哪,40年前失蹤的飛機怎麼又飛回來了?請先不要吃驚。如果你看到下面一則報道,不知你將作何感想。
據報道:美國一架舊式轟炸機,出現於月球一座環形山頂。蘇聯航天探測器從太空傳回的照片,不僅表明這架飛機完整無損,而且還清晰地呈現了它的機號。美國空軍經核對,發現這又是一架40年前失蹤於百慕大三角區的飛機。
是誰把它弄到了月球?把它弄到月球又想做些什麼?
6、日本的百慕大三角
1952年9月18日,日本漁輪「妙神丸」號返回港口,他們說,海面上「惡浪翻滾得都形成了巨型的穹頂。」 「妙神丸」號帶回來的報告,引起日本科學界的注意,因為他們估計漁輪水手所描述的現象,很可能是海底火山爆發所引起的。日本列島飽受地震之苦,所以對此事格外留心注意。3天之後.日本航海安全署派出它的巡邏艇「敷根丸」號駛向這片海域。
與此同時,東京漁業大學召集—批專家,連同《朝日新聞》記者,一起登上前去考察的海洋考察船「新陽丸」號。
9月23口,「新陽丸」號的儀器記錄下海底火山爆發的情況。這時,「敷根丸」號巡邏艇返回港口報告說:海面上發現一個黃煙裊裊新冒出來的小島。然面,當「新陽丸」號趕到現場時,除看到兩塊岩石裸在海面之外,所謂新冒出來的小島又已沉入海中。
由於海底火山爆發越來越厲害,「新陽九」只得返航。可是日本水文地理署的官員,開始為他們派出的另一艘考察船「海陽5丸」的安全問題擔心了。這艘船9月21日載著一批專家駛離東京;至今音訊全無。
他們耐心而忐忑地等待了幾天,仍然毫無音訊。「海陽5丸」自離港後,未發回一封電報。水文地理署立刻開展營救工作,派出人員船隻前住搜索。因為船上載有日本最著名的一批學者,連同船員共計31人。前往搜索的人空手而歸,他們說除了發現那座海底火山重新爆發之外,什也未發現。「海陽5丸」失蹤了。
為什麼搜尋的人員在海面上我不到任何漂浮物?為什麼「海陽5號」連份電報都 沒發回?船上裝有3O噸燃料,為什麼遇難水域連一點油花花都設有?
這片海域被日本人稱為「魔鬼海」。它位於日本列島和小笠原群島之間。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一起失蹤事件,人們是不會把這里稱之為「魔鬼海」的。
早在1928年2月28日,—艘6000噸級的美國輪船「亞洲王子號」,駛離紐約港,經巴拿馬運河駛入太平洋。—個星期之後,一艘名叫「東部邊界城市」號的輪船,曾經收到「亞洲王子號」發出的呼救信號,這個信號重復了幾次就消失了。
駐夏威夷的美國海軍動用很多力量前往搜尋,但一無所獲。
到底是什麼力量在日本的「魔鬼海」作祟? 1957年4月19日,日本輪船「吉州丸」正在這一帶海域航行。船長和水手們都奇異地發現「兩個閃著銀光,沒有機翼,直徑約10米長,圓盤狀的金屬飛行物」從天而降,鑽入離船不遠的水中,當時海面激起巨浪。船長馬上記下當時的位置:北緯31度15分,東經 142度30分。
很明顯,飛碟是涉嫌對象。不,除了飛碟之外。包括日本魔鬼海在內的遠東海域,還發現一種被稱作「閃閃發光的海底巨輪」的神秘物體。
1967年3月,3艘貨輪上的水手都看到了一個泛著磷光的車輪狀物體;高速地在水下遠行,光是從旋轉的中心輻射出來的。3艘船中有一艘船上的水手,一周之內兩次見到這個怪異的現象。另—艘船的水手,在10月份又在同一海域發現同樣的現象。半年時間之內,人們總共5次觀察到它。這片海域是在曼谷到婆羅洲西北的一條直線上。
研究這種磷光巨輪的權威人士,漢堡的庫待·卡勒教授說,這種磷光輪在旋轉中似乎放射著千道光芒。中國的「成都」號貨輪的船長說,他也曾見過一種乳白色霧狀波浪,這種被浪寬9米,彼此間距9米,在水下2.5米的深處,以每秒鍾起伏兩次的節律從船下穿過。這表明,磷光輪的支臂以每秒鍾至少30米的速度在旋轉運行。
這位「成都」號貨輪船長,一個星期之後他又看到兩個巨「輪」。這一次觀察到的現象頗為古怪,它每秒鍾放射5—6次光,其閃光照亮了近80%的海面,其亮度雖不強烈,但能看得清書上的字。
「格倫法洛赫」號船長稱,他曾觀察到一種發光狀霧似的沙堆,從一個直徑15—30米的中心點踴了出來。他還發現兩個海底巨輪,疊在上下做反向旋轉。
卡勒教授說,這些「海底巨輪」在婆羅洲和暹羅(泰國)灣海面最容易發現。美軍「河狸」號船上的官兵,也曾在這一帶海域發現過」巨輪。
有些學者試圖以海洋中發光的微生物作用來解釋這一現象,但那些微生物怎麼能構成一種比風速、氣流速度都快的光輻射線呢?
百慕大謎題尚未解開,「巨輪」現象又給我們的科學家帶來了麻煩。
船隻下沉飛機自爆英國出現「新百慕大三角」
《江南時報》2000年12月04日 - 08:18
大西洋的百慕大三角神秘地帶聞名遐爾,現在英國北海也發現一個「新百慕大三角」,權威雜志《新科學家》報道,航經該處的船隻會突然下沉,並警告飛過該地帶的飛機也會有爆炸危險。
最新一期《新科學家》刊登了英國森德蘭大學海洋地理學家尤德的研究報告,指這個神秘區域位於北海的炮台油田附近。科學家指該處海�有一個海底沼氣(甲烷)的噴口,名為「巫婆洞」,相信是從該洞大量噴出的沼氣令船隻沉沒。科學家利用迷你微型潛艇,在500米深海底的洞口附近發現一艘拖輪的殘骸,認為是沼氣把船「拉往」海底的證據。
該艘75米長的鋼制拖輪估計建於1930年間,其殘骸極為完整,表面毫無破損,也沒有翻側,而是完全垂直地下沉,葬身海底。
尤德說:「那船並非船頭或船尾先下沉,而是像突然坐了升降機,直沉海底。所以我們可以肯定,它不是因為相撞或船身穿了洞,因為那會像『鐵達尼』號一樣,其中一頭先入水。」要解釋這個現象,沼氣是極可能的「元兇」。當沼氣大量冒升,會令周遭的海水密度大為降低並浮力大減,輕微者會令船身下沉,嚴重者更會因浮力不足,令船隻在數秒間瞬即沉進海底。
一些科學家認為,這理論可用來解答大西洋百慕大三角之謎,但尤德仍審慎表示未敢肯定。研究人員現正翻查被發現拖輪的沉沒紀錄,同時搜集更多的海空難個案。
現在位置主頁不解之謎回頁首
㈦ 南半球和北半球有哪些國家
南半球:
1、澳大利亞。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2、紐西蘭。紐西蘭(英語:New Zealand),又譯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北島、南島及一些小島組成,以庫克海峽分隔。南島鄰近南極洲,北島與斐濟、湯加相望。首都惠靈頓以及最大城市奧克蘭均位於北島。政治體制為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3、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國家,享有「足球王國」的美譽。國土總面積851.49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總人口2.086億(2017年)。與烏拉圭、阿根廷、巴拉圭、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十國接壤。巴西共分為26個州和1個聯邦區,州下設市。
北半球
1、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中國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省級行政區劃為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
2、俄羅斯聯邦。又稱俄羅斯(俄語:Россия,英語:Russia)、簡稱俄聯邦、俄國。是由22個自治共和國、46個州、9個邊疆區、4個自治區、1個自治州、3個聯邦直轄市組成的聯邦半總統制共和國。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國土面積為1709.82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也是一個由194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俄羅斯人,約佔全國總人口的77.7%。
3、美利堅合眾國。簡稱「美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其主體部分位於北美洲中部,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是937.3萬平方公里,人口3.3億,通用英語,是一個移民國家。
㈧ 哪些國家汽車的駕駛員在左邊,哪些在右邊
目前使用右駕車國家以英國、英聯邦國家及前英屬殖民地為主。具體如下:
英國The United Kingdom;愛爾蘭Ireland;肯亞Kenya;
科科斯島CocosIsland;日本Japan;格拉納達Granada;
馬拉維Malawi;尼泊爾Nepal;烏干達Uganda;
海峽群島ChannelIslands;莫三比克Mozambique;馬來群島Malaysia
斯里蘭卡SriLanka;開曼群島CaymanIslands;納米比亞Namibia;
泰國Thailand;南非SouthAfrica;汶萊Brunei;塞普勒斯Cyprus;
坦尚尼亞Tanzania;新加坡Singapore;庫克群島CookeIslands;
塞席爾Seychelles;印度India;馬爾他Malta;索馬里Somalia;
印尼Indonesia;諾福克島NorfolkIslands;不丹Bhutan;諾魯Naunu;
尚比亞Zambia;斐濟Fiji;皮特克恩島PitcairnIsland;波札那Botswana;
吉里巴斯Kiribati;辛巴威Zimbabwe;孟加拉國Bangladesh
賴索托Lesotho;巴基斯坦Pakistan;史瓦濟蘭Swaziland;
模里西斯Mauritius;曼島IsleofMan;澳大利亞Australia;
紐西蘭New Zealand;聖誕島ChristmasIsland;索羅門群島西SolomonIslands;
中國香港HongKong, China;中國澳門Macao, China。
反之,其他國家是左邊駕駛。
(8)留學紐西蘭航空母艦怎麼擴展閱讀:
右舵車和左舵車的區別:
1、雨刷位置不同
英國生產或者供給英國市場的英規右舵車依舊是左邊燈光撥桿,右邊雨刷撥桿,這和左舵車是一樣的。而日本生產的右舵車是右邊燈光撥桿,左邊雨刷撥桿,和左舵車是相反的。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這種規律只和產地以及供給市場有關,和品牌無關。例如在英國生產的日產和本田依舊是左邊燈光右邊雨刷。
2、方向盤位置不同
右舵車的方向盤在右邊,左舵車的方向盤在左邊。
3、掛擋距離不同
左舵車的一擋在左前方,駕駛員往自己這邊掰擋把然後往前面推就能掛一擋。而對於右舵車,一擋還是在左前方,駕駛員需要往副駕駛那邊掰,然後再往前面推。也就是說右舵車手動擋的一擋離駕駛員最遠。
㈨ 1964-2019年全球各國造船噸位的排行如何
1964年:日本以378.8萬噸排名世界第一,緊隨其後的是,德國(76.74萬噸)、英國(69.56萬噸)、法國(34.56萬噸)、義大利(31.6萬噸)、挪威(27.37萬噸)、荷蘭(18.86萬噸)、波蘭(18.73萬噸)、西班牙(18.69萬噸)、美國(15.56萬噸)
1965年:日本、德國、英國、義大利、法國、挪威、西班牙、波蘭、荷蘭、克羅埃西亞(超過美國成為第十名)。
1966年:日本、德國、英國、挪威、義大利、法國、西班牙、波蘭、荷蘭、克羅埃西亞。
2019年:中國、韓國、日本、義大利、德國、法國、芬蘭、西班牙、土耳其、巴西。
㈩ 三大島鏈是怎麼劃分的
第一島鏈:
第一島鏈是指花彩列島中,東北起日本群島、琉球群島,中接台灣島,南接菲律賓群島、大巽他群島的鏈形島嶼帶,西接越南、緬甸、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等靠近中國國界的中亞和南亞國家,西北至北接哈薩克東部、俄羅斯南部、蒙古南部、韓國等國家,至日本群島。
第二島鏈:
第二島鏈是指北起日本群島,東北起小笠原諸島、硫磺列島、火山列島、馬里亞納群島—關島、雅浦群島、帛琉群島,中接哈馬黑拉群島,馬六甲海峽、孟加拉灣、印度中南部、巴基斯坦中部,阿富汗中西部、哈薩克中西部、俄羅斯東部等國家,至日本群島。
第三島鏈:
第三島鏈主要由夏威夷群島基地群組成,北起阿留申群島,中接夏威夷群島、大洋洲的群島,西接孟加拉灣南部、阿拉伯海中北部,波斯灣穿入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等地進入裏海,北接俄羅斯等國家,至阿留申群島。海上島鏈只有阿留申群島至大洋洲群島的部分形成,陸上島鏈基本沒有形成。
(10)留學紐西蘭航空母艦怎麼擴展閱讀:
冷戰時期,馬里亞納群島在美國的海外戰略中找到了新的位置。這些群島從應對日本的前沿陣地,變成了海上封鎖中國崛起的工具。這便是所謂的「第二島鏈」。
「島鏈」一詞最初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二戰之後為了扼殺、封鎖當時的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利用西太平洋海域中一些特殊島群的戰略地理位置而提出來的。冷戰結束後,這一戰略被實現到了極致。
美國在亞太地區西側部署重兵,意欲精心構築兩條以島為點連成的「島鏈」,進一步控制亞太地區。以馬里亞納群島為核心的「太平洋多重鎖鏈」,正好可以圍堵中國和亞洲大陸,扼住亞洲大陸出海的脖子。
參考資料:島鏈_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