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紐西蘭采蘆筍的活怎麼樣
❶ 採收蘆筍的方法有哪些
(1)大眾傳統採收法。①采筍期:當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培土到采筍為15~20天,華北各地在4月上中旬開始采筍。采筍持續日期,依植株年齡、氣候、土質、施肥管理等條件而異。當出筍數量減少並變細弱時,必須停止採收。採收期過分延長,則綠色莖枝的生長日期被縮短,養分的製造和積累減少,影響第二年嫩莖的產量。而且由於植株營養不良,易生病害和衰老。一般第一年採收期以20~30天為宜,採收第二年為30~40天,以後可延長到60天左右。無論如何,採收結束應留給植株90天以上的恢復生長時間。
②采筍工具:采筍工具為采筍刀和盛筍器。各地用的采筍刀為碳鋼製作,木製刀柄,刀刃鋒利,刀身長40厘米,刃寬2厘米,刀身刻有原料長度標記,防止下刀深淺不一。盛筍器各地不一,但以三格提盒式較為方便,可將采筍與分級同步進行。三格提盒是用楊木或泡桐木等輕質木板製作,板厚1厘米,盒長50厘米,高、寬各為20厘米;盒為三格,分放三級筍。中間一格較大,占盒長1/2,放一級筍,兩端兩格各占盒長1/4,分別放二級筍和等外筍,隨采隨分級放入。
③采筍方法:采筍在壟面觀察,發現壟面有龜裂或頂瓦現象,下面即有可采之筍。用手輕扒壟土,露出嫩芽5厘米,防止碰傷筍尖或其他生長中的筍芽。手捏筍尖下3厘米處,用刀與地平面成70°~75°角,距嫩莖3厘米處插入土內。刀伸至刻度標記與嫩莖頂部相平時,按刀同時前伸,土內發出響聲,嫩莖已割斷,隨即按級分別放入提盒內。然後用濕土將洞埋到比壟高5厘米,用手拍至與壟面高度一致。要避免土壤過松過緊,否則再抽生的嫩莖會因土壤松緊不一而彎曲,或因透光、透氣而變色、老化、筍尖散頭而失去原料價值。
采筍時務必注意不可損傷地下莖和鱗芽。產筍盛期每天早、晚各收1次。採收綠蘆筍者於嫩莖高23~26厘米時齊土面割下。每次採收不論好壞應全部割取,否則遺留的嫩莖繼續生長會消耗養分,影響產量。
(2)留母莖採收栽培法。在我國南部地區,冬季無霜,蘆筍可周年生長,沒有休眠期。在這些地區如周年採收,勢必因地下部積累養分太少,而影響產量。為了使植株多抽生嫩莖,應在採收期間培養一定數量的莖枝和擬葉,進行光合作用,增加抽生嫩莖所需的養分。這種栽培方式叫做留母莖采筍栽培法。
①母莖的選留和更新:在每年春季抽生大量嫩莖前,將老母莖全部割除。清潔田園,施肥、培土後,促使植株抽生粗壯的新嫩莖。除從中選留出幾條粗壯的嫩莖讓它長大作為母莖外,其餘的嫩莖陸續分批採收。當初生的嫩莖變細時,追施第二次肥料。施肥後抽生的嫩莖又變粗,從中陸續選留健壯的嫩莖培育成新的母莖,而分批割除衰老的母莖。在夏季,依此法施肥復壯、分批更新衰老的母莖。高溫期過後進行一次全面更新,將老母莖全部割除。在畦溝中施較多的腐熟有機肥,每667米2施1000~1500千克,耙下壅培的土蓋在肥料上。秋季氣候溫和,植株生長適宜,讓抽生的全部幼莖都長成枝葉,停止採收,以使地下積累更多的養分,為第二年產筍准備充足的營養條件。對發生病害、傷殘、蟲害的母莖,應隨時割除。留母莖的地方,應在抽生嫩莖較多的位置,每處1~2條;使地下莖的各生長點都有較多的養分供應,均可正常發展。
②施肥:每次選留母莖之前各施一次肥料。每667米2施腐熟的有機肥1000~1500千克,混入復合肥15~20千克。施肥時先在畦溝中開溝,施下肥料與土拌勻後再蓋土。每次間隔一溝畦不施,以便相互輪換施肥的位置,避免施肥時傷根太多。此外,在採收嫩莖期間每隔半個月追施復合肥15~20千克。
❷ 蘆筍幾月份收獲
9-10月。
蘆筍花期5-6月,果期9-10月。
蘆筍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種植到100-150厘米(39-59)高,具有粗壯的莖與多支羽毛狀的葉子。而「葉子」其實是葉狀枝,呈針狀:它們是6-32毫米長,1毫米寬,並且4-15玫瑰狀聚集一起。根系統是不定和束狀根類型。
蘆筍原產地中海沿岸。歐洲栽培已有2000年以上的歷史,後由歐洲移民傳入美洲。在中國一直限於個別城市郊區少量栽培;20世紀60年代栽培面積迅速擴大。現主要分布在山東的菏澤、山西的運城等市。美國、西班牙、義大利、日本、加拿大均作為蔬菜普遍栽培。
(2)去紐西蘭采蘆筍的活怎麼樣擴展閱讀
蘆筍熱量低,鈉含量也非常的低。它是維生素B6,鈣,鎂,鋅,膳食纖維,蛋白質,β-胡蘿卜素,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硫胺素,核黃素,蘆丁,煙酸,葉酸,鐵,磷,鉀,銅,錳和硒還有鉻,一種微量元素,增強胰島素從血流運輸葡萄糖進入細胞的能力。
世界各地都吃綠蘆筍,但全年的進口使得它少了過去的美味。在歐洲「蘆筍季節是美食家日歷的一大亮點」:在英國這個傳統開始於4月23日,結束於仲夏節。
❸ 夏天采蘆筍能不能把蘆筍秧子苗去掉
最好別打除草劑,否則花生也好、蘆筍也好,都會影響收成,打不好連著一塊死,費點力,人工拔了吧。
❹ 怎樣確定蘆筍的採收期如何採收蘆筍
採收綠蘆筍要求筍尖鱗片不鬆散。每天早晨將長到21~24厘米高的嫩莖齊土面割下。溫度高時,每天采割兩次。白蘆筍的採收適期,以表土出現龜裂,估計嫩莖即將露出土面時進行,扒開土壤,用細長的蘆筍刀插入離根頸3厘米處切下,不能損傷地下莖或鱗芽。出芽盛期時,早晚各採收一次。采割的嫩莖立即裝入盛器,用黑的濕布覆蓋,以防變綠。
❺ 怎麼採收蘆筍
蘆筍從播種時計算至第3年春季才能採收,採收期應注意施肥。白蘆筍應在早春未萌發前在植株旁淺掘溝鬆土,施人人糞尿每公頃7500-11000kg,然後培土。嫩莖採收結束後,在哇溝中施腐熟的有機肥,每公頃30000-37000kg、人糞尿15000kg、過磷酸鈣450-750kg、氯化鉀225-300kg。
淺鬆土使肥料與土壤混勻,然後把培在植株上的土扒下,蓋在肥料上。夏季中耕鬆土後在植株附近施2-3次稀薄的人糞尿和氯化鉀,促使秋梢生長。最後一次追肥應在秋梢旺發前、降霜前2個月施人,每公頃施復合肥300kg。
施肥過遲,會嚴重妨礙養分積累。以後每年的施肥法相同。隨著株叢發展,產量的增加,肥料的用量應適當增加。 採收綠蘆筍的地塊,在春季未萌發前,在兩行之間掘深溝,施人腐熟的有機肥,每公頃施22500-30000kg、過磷酸鈣450kg、氯化鉀150kg。
肥料填人溝中,分層加工,充分混合,用土覆蓋。夏秋季間在植株附近施人糞尿和氯化鉀2-3次,每次每公頃施量7500kg和225kg。 在降霜前2個月最後1次追肥,每公頃施復合肥300kg。
以後逐年隨著株叢的發展和產量的提高,施肥量逐漸增加。蘆筍植株生長需要較多的鈣。在紅黃土壤中,鈣含量較缺,應適當施用石灰,一方面補鈣,一方面還有中和土壤酸度和改良土壤物理性質的作用。
❻ 如何挑選蘆筍
蘆筍是高營養和保健蔬菜,市場消費越來越被認可。具體怎樣挑選蘆筍如下:
一、看筍尖。筍尖鱗片抱合緊湊,無收縮即為較好的鮮嫩蘆筍,反之不鮮嫩。
二、折筍莖。將蘆筍用雙手摺斷,較脆、易折斷、筍皮無絲狀物為鮮嫩,反之不鮮嫩。
三、看筍莖。採收基部白色莖堅硬、老化甚至木質化,食用較差,挑選時以少帶基部白色莖為好。
❼ 蘆筍怎麼儲存
蘆筍雖好,但不宜生吃,也不宜存放1周以上才吃,而且應低溫避光保存。用保鮮膜將蘆筍包好,豎直置於冰箱中還可以先用熱水焯一下,晾乾後裝入保鮮袋中封好,放入冰箱冷凍。加的蘆筍,依據包裝說明方式儲存即可。
蘆筍中的葉酸很容易被破壞,所以若用來補充葉酸應避免高溫烹煮,最佳的食用方法是用微波爐小功率熱熟。
(7)去紐西蘭采蘆筍的活怎麼樣擴展閱讀:
蘆筍的家常吃法
蘆筍雖好,但不宜生吃,也不宜存放1周以上才吃,而且應低溫避光保存;蘆筍中的葉酸很容易被破壞,所以若用來補充葉酸應避免高溫烹煮。
蘆筍以嫩莖供食用,質地鮮嫩,風味鮮美,柔嫩可口,烹調時切成薄片,炒、煮、燉、涼拌均可。冷藏保鮮先用開水煮一分鍾,晾乾後裝入保鮮膜袋中扎口放入冷凍櫃中,食用時取出。著名的蘆筍菜餚有「鮮菇龍須」、「素炒蘆筍」、「蝦仁蘆筍」、「蘆筍溜肉片」、「蘆筍煎雞蛋」、「糖醋蘆筍片」、「蘆筍燒干貝」、「蘆筍鮑魚湯」。
❽ 蘆筍要多少時間才能收獲
蘆筍作為一種高檔蔬菜,其經濟價值非常可觀。如果能提高蘆筍大棚栽培品質,實現無公害,那麼,其效益會更高。一般蘆筍種植3年左右即可採收,採收期長達10年。溫度是影響蘆筍質量的首要因素,其最適生長溫度為15~25攝氏度。今天就一起來探討一下蘆筍的無公害栽培技術。
蘆筍的播種育苗方法
蘆筍的定植方法
蘆筍的田間管理
一、蘆筍的品種選擇
作為無公害大棚栽培,需選擇適應性與抗逆性都強的蘆筍品種。需選用抗病性強、產量低、質量好的一代雜交品種。特別提醒,不能使用二代種,因為二代種產量低、質量差、病害重。可以選用格蘭德f1或者阿特拉斯f1.
二、蘆筍的播種育苗方法
蘆筍的溫度適應性很強,最低可承受低溫為零下38攝氏度。在播種時,仍需考慮地溫,不可太極端。通常只要地溫達到10攝氏度以上,都可以播種。從3月到10月都可以進行。
先用清水搓洗種子,除去蠟質,然後用50%多菌靈250~300倍液浸泡24小時,選出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然後用25攝氏度的溫水浸泡。每天更換一次水,浸泡2天之後撈出瀝干水分。用濕紗布包裹種子於25攝氏度下催芽,等種子露白即可播種。壯苗的標准為株高30公分,分枝有3個,根系發達,苗齡50~70天。
建議使用商品育苗基質作為營養土。在營養缽中打1公分深的小孔,每缽播1粒種子,然後覆蓋1公分土壤。
春季播種需進行保溫,可覆蓋地膜或者採取大棚套中棚的方式。在夏季播種則需要適當降溫,可搭建遮陽網或陰棚來處理。出苗期間需保持土壤濕潤,出苗之後要及時移開覆蓋物。通常在出苗50%以上可揭去薄膜。對於根腐病和螻蛄等苗床病蟲害,需及時防治,科學用葯。可以使用多菌靈,但是需控制用量。為了促進苗子正常生長,可施入腐熟糞水,做到薄肥勤施。
三、蘆筍的定植方法
等植株長出第三枝葉時,就可以進行定植。定植前需要整地,確保地塊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排水良好。白蘆筍要求微酸性土壤,綠蘆筍等范圍較廣,ph值為5.3~8.3.需要注意的是,地塊不宜種過果、桑、棉花、林木。深翻結合施入底肥,每畝腐熟有機肥2000~5000公斤,復合肥每畝40~60公斤。
四、蘆筍的田間管理
定植當年需要覆蓋薄膜保持土壤濕潤。及時中耕培土追肥。定植一周後,每畝澆薄糞水500公斤。在嫩莖生長後每隔10天左右培土1次,共培土3次,每次培土2公分。半個月左右施入15公斤復合肥。可以在蘆筍兩側搭建立架拉繩,防止蘆筍倒伏。
每半個月需疏枝1次,把細弱枝、病殘枝、衰老枝疏除。等植株長到1.5米時進行打頂。澆水宜在傍晚進行。對於蚜蟲、夜蛾科害蟲,需採用物理防治與化學防治結合的方法。對於莖枯病、根腐病等,需用生石灰消毒,然後用苯甲丙環唑或氧化銅進行防治。
總結
蘆筍需選用抗病性強、產量低、質量好的一代雜交品種。特別提醒,不能使用二代種,因為二代種產量低、質量差、病害重。通常只要地溫達到10攝氏度以上,都可以播種。從3月到10月都可以進行。先用清水搓洗種子,除去蠟質,然後用50%多菌靈250~300倍液浸泡24小時,選出飽滿、無病蟲害的種子,然後用25攝氏度的溫水浸泡。等植株長出第三枝葉時,就可以進行定植。定植一周後,每畝澆薄糞水500公斤。在嫩莖生長後每隔10天左右培土1次,共培土3次,每次培土2公分。半個月左右施入15公斤復合肥。可以在蘆筍兩側搭建立架拉繩,防止蘆筍倒伏。
❾ 蘆筍種植需要哪些條件
(1)育苗。
①播種量。白蘆筍每667米2播種50~100克,綠蘆筍為100~150克。
②整地施肥。選土質疏鬆,肥水條件好,透氣性強的壤土或沙壤土。深翻30厘米左右,每667米2施基肥2000~3000千克,將肥料翻入土中,整平地面後,做東西畦,畦長10~15米,畦寬1.2米,壟高20厘米,耙平畦面。
③播種時間。5厘米土層溫度達到10℃以上即可播種,可在保護地中育苗,苗齡70天左右即可定植,根據茬口的不同,從春到秋均可播種。
④種子處理。蘆筍種子皮厚堅硬,外有蠟質吸水困難,故播前必須浸種催芽。方法是:先用涼水漂種,除去癟種和蟲蛀種等。然後用30℃左右溫水浸泡2~3天,每天換水2~3次,種子充分吸水後,將水濾去,盛入盆中,在20~25℃下進行催芽,每天用清水投洗1~2次,以防爛種,當種子有10%左右出芽時即可播種。
⑤播種。播種前需灌足底墒水,待水滲下後,按株行距10厘米打好直線,將催好芽的種子單粒點播在植位上,覆過篩細干土2厘米厚。
⑥覆膜。播後立即覆蓋地膜,可提高地溫保持濕度,對出苗有利,但齊苗後應及時撤去。
⑦幼苗生長期間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蟲等。
(2)定植。
①栽培地的選擇。對栽培地的要求同育苗地。
②整地、挖定植溝、施肥。經清園、深翻平整後,按白蘆筍1.8米,綠蘆筍1.5米的行距打直線,沿線挖定植溝,溝深30~40厘米,寬40~50厘米。溝底施基肥,每667米2施農家肥5000千克,磷酸二銨20千克,上面蓋土至距地面7~10厘米處即可定植。
③定植時間。定植宜在休眠期進行,春栽在3~4月間。
④起苗。蘆筍苗的地上莖達3根以上即可定植,起苗時要帶土坨,防止傷根。按30厘米株距,植於溝中,使苗的根盤低於溝面12~15厘米,把著生鱗芽群的一端,順溝朝同一方向,以利日後培土。後覆土5厘米左右,蓋住根盤稍鎮壓,使根盤與土密接。然後澆水,緩苗後結合中耕,再覆土2次,每次3~5厘米,使根盤埋在土下10~15厘米。
(3)田間管理。
①澆水。蘆筍定植緩苗後,要根據墒情適時澆水。
②追肥。在7月中旬和8月中旬每667米2追施復合肥30千克,追肥後要及時澆水。
③10月中下旬澆水後培土10~15厘米,保墒、保溫,以利幼苗安全越冬。
④培土。白蘆筍須在定植後的第二年春天,幼莖抽生前培土,使嫩莖軟化。培土應在採收開始前10~15天,10厘米土溫達10℃以上時進行。過早,因土溫升得慢而出筍遲;過晚,則部分嫩莖已出土,會見光變色。培土應選擇在晴天土壤干濕適中時進行,培成的土壟寬度要大,厚度以使地下莖埋在土下25~30厘米處為准。
綠蘆筍採收前不需要培土,地下莖上面有15厘米土層即可。
(4)採收。
①前一年春天定植的蘆筍,可採收40天左右的春筍,然後每株留3支母莖生長,再發的筍芽繼續採收30天左右的夏筍。
②前一年夏天定植的蘆筍,第二年春天每株先留足3~4支母莖,然後開始采筍50~60天。
③成齡筍田,一般春天先採收60天春筍,於6月中旬每株留2~3支母莖進行生長,其餘的筍芽繼續採收,直到8月上旬,停止採收。
④一般採收結束後,應有約3個月的生長期,以便製造充足的養分,供第二年采筍。在營養生長期間,要加強肥水管理和病蟲防治工作。
⑤採收方法。白蘆筍每天早晚采割1次,發現土面有裂縫或濕潤圈,即可定位采筍,往下直挖,在17~18厘米處割斷,不可傷及地下莖和鱗莖,收後用土把孔洞填平。產品立即裝箱,蓋上潮濕黑布防止嫩筍見光變綠。
綠蘆筍一般早上採收,將高達21~24厘米的嫩莖齊土面或於地下1~2厘米處割下。氣溫高時每天採收2次,以防筍頭鬆散,組織老化。
(5)及時防治病蟲害。蘆筍的常見病害有:莖枯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褐斑病等。害蟲有:蚜蟲、薊馬、地下害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