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紐西蘭人什麼茶藝葉
A. 《第五人格》新角色茶藝師是什麼
第五人格新角色茶藝師是一家茶館的老闆,一場地震之後,失憶的她被朋友帶到了這個庄園治病。第五人格是由網易開發的非對稱性對抗競技類游戲, 游戲於2018年4月2日開啟限號測試,4月12日開啟全平台公測 ,該游戲適齡級別為16加。
玩家將扮演偵探奧爾菲斯,在收到一封神秘的委託信後,進入惡名昭著的庄園調查一件失蹤案。在進行證據調查過程中,玩家扮演的奧爾菲斯將採用演繹法,對案情進行回顧,在案情回顧時,玩家可以選擇扮演監管者或求生者,展開激烈的對抗。而在調查的過程,無限接近事實時,卻發現越來越不可思議的真相。
第五人格的背景
20世紀歐洲,有一對年輕的藝術家夫婦在某偏遠的山區以低廉的價格買下了一座佔地面積巨大的庄園,因為歷代主人有不祥傳聞,這座庄園的名聲很差。但是這對夫妻對迷信和流言置若罔聞。玩家扮演的主角便是這對夫婦的孩子。
24年前,主角迎來了12歲生日,但就在這一天雙親被匪徒殘忍殺害了,主角精神受到了極大的沖擊,精神恍惚,變得自閉,在他人的欺詐下,庄園被變賣而主角則被送進精神病院,庄園雖幾經轉手,但惡名依舊,不久便被荒廢。
13年前,新興犯罪推理小說家奧爾菲斯開始在文學界嶄露頭角,同年,庄園被一位青年收購,在重金打造下庄園恢復了生機,但仍有很多地方被閑置,就在大家認為庄園會在這位青年手下日益好轉,但詭異的是事情發生了,人們察覺到這里的人員缺口像填不滿似的,從未停止人員招募。社會上諸多的人口失蹤案最後也都指向了這個地方,但警方的數次調查都一無所獲。
B. 珠穆朗瑪峰在西藏哪裡
珠穆朗瑪峰在西藏日喀則地區定日縣。
它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喜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8.1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這是中國登山運動員於1975年登上該峰後測定的精確數字,這個數字校正了人們長期堅持的八千八百八十二米的說法。為世界第一高峰。
早在1721年,清朝政府編繪的《皇輿全覽圖》,就採用了「朱姆朗馬阿林」之名(「阿林」是滿語山峰之意),並精確地標出了它的具體位置。
攀登路線
早在19世紀初葉,珠穆朗瑪峰就成為世界登山家和科學家所嚮往的地方。然而直到1953年,才由紐西蘭人埃德蒙·希拉里、丹增創下首登成功的紀錄。到1998年底,全世界有1054人享有登臨世界巔峰的殊譽。他們發現和開創了11條登山路線。
季節選擇
珠穆朗瑪峰北側地區的雨季時段為6月中旬—9月中旬,其中以7—8月降水量最大。珠峰地區7000米以上高空風速的季節變化主要決定於副熱帶西風急流帶(也稱南支西風急流帶)的變化,副熱帶西風急流帶所處的位置即是出現大風的位置。
據統計,珠峰上空(7000—9000米)的風速在1—3月和11—12月最大,一般不宜攀登。綜合上述兩個條件,在從珠峰北側攀登頂峰的登山季節以4月下旬—6月上旬、9月中旬—10月上旬為最好。
C. 紐西蘭離中國多遠
紐西蘭離中國9000公里左右。到北京要10000多公里。從上海飛奧克蘭要近12個小時。紐西蘭NewZealand,又譯紐西蘭,政治體制實行君主立憲制混合英國式議會民主制,現為英聯邦成員國之一。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南島、北島兩大島嶼組成,以庫克海峽分隔,南島鄰近南極洲,北島與斐濟及湯加相望。
紐西蘭人介紹說明
紐西蘭人的時間觀念較強,約會須事先商定,准時赴約。客人可以提前幾分鍾到達,以示對主人的尊敬。交談以氣候、體育運動、國內外政治、旅遊等為話題,避免談及個人私事、宗教、種族等問題。會客一般在辦公室里進行。應邀到紐西蘭人家裡作客,可送給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給女主人一束鮮花。禮物不可過多,不可昂貴。
紐西蘭人的生活節奏比較緩慢,人民生活比較悠閑。開放的市場和豐富的商品給不同的階層的人以很大的選擇餘地,但從總的消費水平來講,紐西蘭人追求商品的高檔化,購物趨向名牌、時新。
D. 剪紙插花茶藝屬於什麼
剪紙作品屬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剪紙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剪紙屬於中華傳統文藝。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其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等片狀材料。剪紙是一種鏤空藝術,屬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民間美術。剪紙屬於傳統文藝剪紙屬於民俗文化。
E. 紐西蘭人說什麼語言
紐西蘭人說:英語、毛利語、紐西蘭手語。
官方語言:紐西蘭官方規定了三種官方語言,分別是英語、毛利語、紐西蘭手語。
毛利語(Maori):毛利人從太平洋諸島來到紐西蘭之後,語音變化很少。基本上各地的人都可以溝通無礙。毛利語是紐西蘭土著毛利人的語言,也是紐西蘭的三種官方語言之一。
紐西蘭約四分之一的毛利人使用「蒂雷歐毛利語」(Te reo Maori)。使用這種語言的人大約有一半不到二十五歲。這是種玻利尼西亞語言(類似其他大洋洲語,如夏威夷語和大溪地語),有一種獨特的詩感和音樂性。毛利語是紐西蘭的官方語言之一。
紐西蘭手語(The New Zealand Sign Language):世界手語系中的一種。
(5)送紐西蘭人什麼茶藝葉擴展閱讀:
紐西蘭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季節與北半球相反。四季溫差不大,植物生長十分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9%,天然牧場或農場占國土面積的一半。廣袤的森林和牧場使紐西蘭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王國。紐西蘭水力資源豐富,全國80%的電力為水力發電。森林面積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9%,生態環境非常好。北島多火山和溫泉,南島多冰河與湖泊。
紐西蘭的12月至次年2月為夏天,6月至8月為冬天。夏季平均氣溫20℃左右,冬季平均氣溫10℃左右,全年溫差一般不超過15℃。全國各地年平均降雨量為600~1500毫米。
F. 請問,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怎麼樣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挺不錯的,適合女生的好專業有:室內設計技術、資產評估與管理專業。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是江西省政府主辦、省林業局主管的全日制公辦高職學院。學校地處的江西省贛州市,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優秀旅遊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城市環境優美、交通便利、宜居宜學。
開設有8個聯合培養專升本專業、59個高職專業,其中國家雙高專業群1個,國家級骨幹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示範建設專業、人才培養創新試驗區共23個,現有各類在校學生16500餘人。
合作交流:
學校與韓國、澳大利亞、美國、英國、瑞典、紐西蘭、日本、印度、加拿大、希臘等國家知名大學實施或即將實施合作辦學,已有數批學生赴國外留學,獲得國外高校的本科及碩士文憑。
以上內容參考: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官網——學校簡介
G. 獼猴桃有什麼特點
獼猴桃,中華獼猴桃,學名:Actinidia chinensis)為獼猴桃科獼猴桃屬的植物,別名:獼猴桃、羊桃、陽桃、紅藤梨、白毛桃、公羊桃、公洋桃、鬼桃。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湖南、江蘇、廣西、福建、湖北、河南、陝西、安徽、浙江、廣東、江西等地,生長於海拔200米至600米的地區,一般生於低山區的山林中、灌木林、高草灌叢和次生疏林中。
獼猴桃果實鮮美,風味獨特,酸甜適口,營養豐富。果肉含多種維生素,其維生素C含量是等量柑橘中的五至六倍,同時它含有鈣、磷、鐵、鎂等多種元素,以及多種氨基酸及果膠等營養成分,具有促消化、降低膽固醇、降血脂、增強免疫力等功效。還可加工成果醬、果汁、果脯等食品和飲料。此外獼猴桃根、莖、葉、花、果均可入葯,有清熱利水、生津潤燥的功效。被譽為「水果之王」。
「隱居」深山的水果之王
獼猴桃的歷史淵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詩經》。《詩經·檜風·隰有萇楚》:「隰有萇楚,猗儺其枝,夭之沃沃,樂子之無知。」原來,萇楚竟然是獼猴桃最古老的名字。
唐代南陽人岑參詩雲:"中庭井欄上,一架獼猴桃"。由此知道當時已有人工栽培獼猴桃。又唐代的《本草拾遺》中說:"獼猴桃甘酸無毒,可供葯用。主治骨節風、癱瘓不遂、長年白發、痔病等"。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其著作《本草綱目》中有提到獼猴桃的形、色時是這樣描述的:「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唐慎徵在《證類本草》上說:味甘酸,生山谷,藤生著樹,葉圓有毛,其果形似鴨鵝卵大,其皮褐色,經霜始甘美可食。」
獼猴桃在中國不被待見,從諸多文獻也可一窺原因。在《山海經·中山經》中,獼猴桃被稱為羊桃和鬼桃。李時珍《本草綱目》中直接將它定性為獼猴愛吃的水果:「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清代植物學家吳其浚《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江西、湖南、湖北和河南等地的農夫會採摘山中的獼猴桃,拿到城鎮售賣。誠然,野生獼猴桃渾身長著粗毛,果實摸上去硬邦邦、嘗起來酸溜溜,尤其是它的果實晶瑩翠綠,乍一看以為果子沒長熟。
相傳古代,南方林區,野生一種果樹,山裡人都不識,其樹每年8~10月,果實成熟呈橢圓形,果皮有黃褐色絨毛,外貌醜陋,人們認為野果含毒,都蔑視之。有一年,山裡人意外地發現,野果成熟時,前一天還親眼看到野果滿樹,第二天卻只剩下光禿禿的樹桿,且地上也無野果落下。人們頓感疑惑,心想:這么多野果哪裡去了呢?第二年,一等野果成熟,山裡人日夜輪流值班,觀其究竟。一天夜晚,正是夜深人靜之際,在暗淡的月光下,人們發現:一群群老老小小的猴子從四面八方奔跑而來,紛紛往果樹上爬,你搶我奪地摘采野果,邊吃邊摘,一時間把野果搶摘一空。人們紛紛議論:這種不經看的野果,猴子怎麼如此愛吃?又到第三年野果成熟時,山裡人說,此野果既然猴子能吃,難道我們不能吃嗎?於是,大家前去摘了品嘗,先剝去了果皮,只見肉色碧青如玉,送進嘴裡嘗試,竟酸甜可口,非常好吃。隨即大家拿了大籃小筐,紛紛摘采,運回家中。山裡人將摘來的野果,天天吃,年年吃。數年後,自從吃了野果,原來多生毛病的人不病了,原來身體贏弱不堪的變得強壯起來了,年老體弱者也變得身輕長壽了。於是大家把這種野果視為仙果、珍果。但這種野果沒有名字,於是山裡人開了個會,專門討論給野果取名。會上大家凝思苦想卻提不出合適的名字,忽然一位老人站起來說,我的建議:根據這種野果猴子最愛吃;根據野果的顏色形態極像猴子之容貌;這種猴子屬獼猴類;這種野果屬桃科果類。以此分析,我認為稱它為「獼猴桃」比較貼切。通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這個名字取得好。
其後,一代一代的傳下來,所有歷代本草書籍,乃至當今國家出版的大型《中葯大辭典》,都將「獼猴桃」作為全國統一通用的中葯名。就這樣,獼猴桃在山野里自生自滅,這種酸中泛甜,芳香怡人,營養豐富的果實,竟沉睡了幾千年,人類真正了解和利用它也不過百餘年的歷史,長期以來一直是猴子的「仙果」美食。
獼猴桃「留洋」紐西蘭
1899年,英國園藝學家威爾遜(E.H.Wilson)在湖北西部看到這種當地人叫「羊桃」的藤本植物,因獼猴桃花叢美麗、果實味美而將它作為花卉引種到英國和美國。
到了1904年,獼猴桃迎來了「咸魚翻身」的機會,紐西蘭女教師伊莎貝爾來到中國。將在採摘的獼猴桃種子帶回紐西蘭,於1906年交當地園藝師亞歷山大.阿里森(Alexander Allison)試種。從此,獼猴桃開始了它的世界之旅。
在阿里森的精心培育下,1910年這種來自東方的藤蔓植物開始開花結果。1937年紐西蘭著名果園師吉姆.麥克羅格林(Jim Macloughlin)開始大規模商業種植。
此後紐西蘭人不斷地對它進行馴化和品種改良,進而被海沃德·懷特於1924年培育出世界上著名的「海沃德」品種,並有了一個全新名字——奇異果。並將這種奇怪的水果賣給駐扎在紐西蘭的美國軍人,並籍此走向國際市場。
獼猴桃最初被西方人稱為「中國醋栗」,因為他們覺得獼猴桃的味道像西方栽培已久的醋栗(註:醋栗是虎耳草科植物山麻子的果實,歐洲人自中世紀起就開始食用,和獼猴桃一樣屬於漿果)。
但他們也意識到,由紐西蘭人來叫賣「Chinesegooseberry」(中國醋栗)會讓其他國家的人感覺這東西應該去中國買才最正宗。
於是,他們決定給獼猴桃換個名字,並將其打造成紐西蘭的水果品牌。
怎麼才能讓獼猴桃聽起來像是紐西蘭製造呢?幾維鳥(又稱奇異鳥)很快進入果農們的視線,幾維鳥是紐西蘭國鳥,這種當地特有的鳥類恰好有著棕黃色絨毛,和獼猴桃的外形頗有些相似。
就這樣,從1959年開始,紐西蘭國鳥的名字(kiwi)被安到了獼猴桃身上,中國的獼猴桃搖身一變,成為了紐西蘭的奇異果(kiwifruit)。
從此,紐西蘭的獼猴桃產業逐漸形成了從育種、種植、存儲、運輸、銷售、再到出口的完整產業鏈,銷量越做越大,銷售地也越來越廣。
由於紐西蘭獼猴桃產量越來越大,而本國的消費能力恆定有限(二戰後紐西蘭人口長期保持在二三百萬這個區間,人口僅僅和中國的一個地級市差不多數量級),紐西蘭獼猴桃的出口比重也越來越大。
研發新型品種、推行綠色種植、樹立獨特品牌,成為了紐西蘭獼猴桃產業再出發的幾大法寶。紐西蘭著力開發新型獼猴桃品種,這些新型品種有的是味道更甘甜,更多的是在顏色、形狀上與傳統獼猴桃相比更加奇異(真不愧叫做奇異果)。
原本只是一顆默默無聞的「種子」,不曾想,一次意外的「漂洋過海」卻迎來了獼猴桃的高光時刻,在異國他鄉掀起了一股「奇異果」狂潮,並被歐洲人公認是最受歡迎的水果。也許,栽培獼猴桃的紐西蘭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其貌不揚的果子之後會成為拉動紐西蘭經濟的重要因素,甚至一度成為紐西蘭的標志性水果。
H. 喝茶的國家有哪些他們分別用什麼東西泡茶
中國
1、茶葉的起源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系。
①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瘛⑸緇嶙饔謾?br>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中唐時,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標志著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經》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茶經》是個里程碑。干百年來,歷代茶人對茶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無數次的嘗試和探索,直至《茶經》誕生後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④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制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晚明時期,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講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來,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極至最後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於事物之中。張源首先在其《茶錄》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說:「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他認為茶中有「內蘊之神」即「元神」,發抒於外者叫做「元體」,兩者互依互存,互為表裡,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氣,元體是精粹外觀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過程中,做到淳樸自然,質朴求真,玄微適度,中正沖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諦。張源的茶道追求茶湯之美、茶味之真,力求進入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張大復則此基礎上更進一層,他說:「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愛山水而不會其情,讀書而不得其意,學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訴我們的是,品茶不必斤斤於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諦,即通過飲茶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快,一種清心悅神、超凡脫俗的心境,以此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仙境,一種天、地、人融通一體的境界。這可以說是明人對中國茶道精神的發展與超越。到清朝時,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⑥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弘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國茶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台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紛紛主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枚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2、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里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3、飲茶發源地點的考證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么幾種說法:
1.西南:「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范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4、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說茶是怎樣起源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為做為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如果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了。而現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多種答案:
1.祭品: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葯用」,最終成為飲料。
2.葯物: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葯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葯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制。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雲「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5、茶樹的起源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局部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起源及原產地
茶樹起源於何時?必是遠遠早於有文字記載的3000多年前。歷史學家無從考證的問題,最後由植物學家解決了。他們按植物分類學方法來追根溯源,經一系列分析研究,認為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歷史了。
茶樹原產於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所公認。只是在1824年之後,印度發現有野生茶樹,國外學者中有人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異議,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爭論。這些持異議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樹為依據,同時認為中國沒有野生茶樹。其實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且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雲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雲南省內樹干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區,甚至野生茶樹群落大至數千畝。所以自古至今,我國已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時間之早,樹體之大,數量之多,分布之廣,性狀之異,堪稱世界之最。此外,又經考證,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與從中國引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之變種。由此,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遂成定論。近幾十年來,茶學和植物學研究相結合,從樹種及地質變遷氣候變化等不同角度出發,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細致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一步證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主要論據,簡單地講,有三個方面:
1.從茶樹的自然分布來看
目前所發現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380餘種,而我國就有15屬,260餘種,且大部分分布在雲南、貴州和四川一帶。已發現的山茶屬有100多種,雲貴高原就有60多種,其中以茶樹種占最重要的地位。從植物學的角度,許多屬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個地區集中,即表明該地區是這一植物區系的發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度集中,說明了我國西南地區就是山茶屬植物的發源中心,當屬茶的發源地。
2.從地質變遷來看
西南地區群山起伏,河谷縱橫交錯,地形變化多端,以致形成許許多多的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在低緯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導致氣候差異大,使原來生長在這里的茶樹,慢慢分置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不同的氣候中,從而導致茶樹種內變異,發展成了熱帶型和亞熱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的中葉種及小葉種茶樹。植物學家認為,某種物種變異最多的地方,就是該物種起源的中心地。我國西南三省,是我國茶樹變異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當是茶樹起源的中心地。
3.從茶樹的進化類型來看
茶樹在其系統發育的歷史長河中,總是趨於不斷進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樹比較集中的地區,當屬茶樹的原產地。我國西南三省及其毗鄰地區的野生大茶樹,具有原始茶樹的形態特徵和生化特性,也證明了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
二: 英國:英國人有300年飲紅茶歷史,是紅茶的愛好國家,加糖、牛奶,往往成為餐後的必備飲料,因此英國是紅茶消費量最多的。可以說還沒有一個國家對紅茶的品嘗水準,有英國的專業。 茶影響著英國的各個階層,英國人在晨起之時,要飲早茶,他們早餐就以紅茶為主要飲料。到了上午11點,無論你是空閑在家的貴族,還是繁忙的上班族,都要休息片刻,喝一杯,他們稱之為早上11點左右的便餐。到了中午,吃了午餐之後,少不了配上一杯奶茶。而後在下午3點半至4點左右還要來一杯下午茶。英國人在喝茶時總要配上小圓餅、蛋糕和三明治等點心。一般的家庭主婦都很擅長做這類糕點,正式的晚餐中也少不了茶。
日本:日本茶道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隋唐以前,兩國已有文化交往。以後,隨著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茶文化也同時傳到了日本。飲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風尚。 日本茶道即是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們進行一種禮法教育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日本茶道有20多個流派,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現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積不大、清雅別致的茶室里進行。室內有珍貴古玩、名家書畫。茶室中間放著供燒水的陶炭(風)爐、茶鍋(釜)。爐前排列著專供茶道用的各種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規矩比較講究,友人到達時,主人在門口恭候。待賓客坐定,先奉上點心,供客人品嘗。然後在炭爐上燒水,將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後,由主持人按規程沏水泡茶,依次遞給賓客品飲。品茶時要吸氣,並發出吱吱聲音,表示對主人茶品的贊賞。當喝盡茶湯後,可用大拇指和潔凈的紙擦乾茶碗,仔細欣賞茶具,且邊看邊贊「好茶!」以表敬意。儀式結束,客人鞠躬告辭,讓人跪坐門側相送。整個過程,都洋溢著「敬、和、清、寂」的精神。
俄羅斯:俄羅斯是從16世紀開始傳入中國飲茶法,到17世紀後期,飲茶之風已普及到各個階層。19世紀,俄國茶俗、茶禮、茶會的文學作品也一再出現。如普希金就曾記述俄國「鄉間茶會」的情形。還有些作家記載了貴族們的茶儀。俄羅斯上層社會飲茶是十分考究的。有十分漂亮的茶具,茶炊叫「沙瑪瓦特」,是相當精緻的銀製品。茶碟也很別致,俄羅斯人習慣將茶倒入茶碟再放到嘴邊。玻璃杯也很多。有些人家則喜歡中國的陶瓷茶具。式樣與中國壺相仿,花色亦為中國式人物、樹木花草,但壺身有歐洲特色,瘦勁、高身,流線形紋路帶有金道。是典型的中西合壁的作品,雖不十分精緻,但很能說明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俄羅斯上層飲茶禮儀也很講究。這種茶儀決不同於普希金筆下的「鄉間茶會」那樣悠閑自在,而是相當拘謹,有許多浮華做作的禮儀。但這些禮儀,無疑對俄羅斯人產生了重大曩,俄羅斯民族向以「禮儀之邦」而自豪,他們學習歐洲其他國家貴族們的派頭,也對中國的茶禮、茶儀十分有興趣。所以在俄羅斯「茶」字成了許多文物的代名詞。有些經濟、文化活動中也用「茶」字,如給小費便叫「給茶錢」。許多家庭也同樣有來客敬茶的習慣。去俄羅斯旅行,列車上還要以茶奉客。俄羅斯旅行,列車上還要以茶奉客。
印度人飲茶方式很特別,他們把茶倒在盤子里用舌頭舔飲.另外,在印度如果用左手遞送茶具,就會被看作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因為印度人認為左手是用來洗澡和上廁所的.他們喝奶茶,也愛喝一種加入姜或小豆蒄的薩馬拉茶」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居民酷愛喝 濃茶,茶葉又苦又澀,他們卻覺得津津有味.該國紅茶 暢銷世界各地,在首都科倫坡有經銷茶葉的大商行,設有試茶部,由專家憑舌試味,再 核等級和價格.
泰國:泰國人喜愛吃磚茶.他們把磚茶防在木臼中搗成粉末,防在鍋中加水煮開,然後加上一些茶,還加牛奶和羊奶.
紐西蘭:紐西蘭人把喝茶作為人生不最大的享受之一.許多機關、學校、廠礦等還特別訂出飲茶 時間.各鄉鎮葉店和茶館比比皆是.
馬里:馬里人喜愛飯後喝茶.他們把茶葉和水放入茶壺里,然後燉在泥爐哂納感煮開.茶煮沸後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們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錫罐燒水,投入茶葉;任其煎煮,直到同時煮的腌肉燒熟,再同時吃肉喝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較特別,先將陶壺燙熱,放一茶匙茶葉,然後以沸水注於其上,浸七八分鍾,再將茶葉傾入另一熱壺供飲.通常假如乳酪與糖.
北非的摩洛哥、特尼斯、茅利塔尼亞人卻喜歡綠茶。但他們飲用時總要早茶葉里加入少量的紅塘 或冰塊,還有的喜歡放入薄荷葉或薄荷汁,稱為」薄荷茶」,這種茶清香醇厚,又甜又涼,喝起來有涼心潤肺之感.北非居民由於多欣奉伊斯蘭教,按教規,教徒們是不許飲酒的,但可以飲茶.茶還是他們待客的必需品,客人來訪時,首先要來個見面」三杯茶」.按禮節,客人應當對著主人的面一飲而盡,否則就是失禮.北非人喜歡飲薄荷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北非地區氣候乾熱,人們多吃肉食.而喝薄荷茶 有利於解暑和幫助消化,同時也還可以少喝些水.
埃及人喜歡飲甜茶.他們招待客人,常端上一杯熱茶,裡面放入許多白糖,同時送來一杯恭稀釋茶水用的生冷水,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但是,這種濃甜茶只要喝上兩三杯,嘴裡就會感到粘粘糊糊的.
南美的烏拉圭、巴拉圭、古巴、玻利維亞和阿根廷等國,普遍愛喝「馬黛茶」。這種茶是用當地的馬黛樹的葉片製作而成的,它有提神和助消化的作用。喝這種茶時先將茶葉放入瓢筒中,沖上開水,然後再用一根細長的吸管 插到大茶杯里,輪流吸吮。早待客時,主人有不同的沏茶風趣:當在 茶中加糖時,就表示友好;若加入苦味的佐料則表示冷淡;如果待客的是初戀的少女,當茶很甜時就表示「請與父母說」加入一片桔皮時 就表示「同意結婚」,如果送上的是已用過的淡茶,則是「拒婚」之意,這時,小夥子就要知趣而走了。
I. 茶藝是什麼。
張源在《茶錄》中說:「茶茲於水,水籍乎器,湯成於火。」茶、水、器、火是構成茶藝的四項基本要素,如果加上茶藝的主體——人,和茶藝活動的場所--境,則構成茶藝的六要素。茶藝是人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所進行的習茶--選茶、備器、擇水、取火、烹治、品飲的藝術活動。
賞茶
J. 茶藝師資格哪裡查
職業技能茶藝師資格證查詢官網。職業標准:茶藝師是茶葉行業中具有茶葉知識和茶藝表演,服務,管理技能等綜合素質的專職技術人員。通俗的說,茶藝是指泡茶與飲茶的技藝。茶藝師高出其他一些非人士的地方在於他們對茶的理解並不僅停留在感性的基礎上,而是對其有著深刻的理性認識,也就是對茶文化的精神有著充分的了解,而茶文化的是茶藝。
茶:
茶,灌木或小喬木,嫩枝無毛。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鈍或尖銳,基部楔形,上面發亮,下面無毛或初時有柔毛,邊緣有鋸齒,葉柄無毛。花白色,花柄有時稍長;萼片闊卵形至圓形,無毛,宿存;花瓣闊卵形,基部略連合,背面無毛,有時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無毛。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種子1-2粒。花期10月至翌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