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對紐西蘭農業有哪些支持
❶ 紐西蘭經濟有何優勢是牛奶羊肉嗎還有別的優勢產業嗎
還有不少優勢產業的。羊毛、旅遊、森林工業等。
畜牧的確是其經濟基礎。全國一半的出口總值在農牧產品。羊肉、奶製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為世界第一。
紐西蘭是全球最大的鹿茸生產國和出口國,產量佔世界30%。
主要礦藏有煤、金、鐵、天然氣,和銀、錳、鎢、磷酸鹽、石油等,但儲量不大。石油儲量3,000萬噸,天然氣儲量1,700億立方米。
森林資源豐富,面積810萬公頃,達全國土地30%。天然林有630萬公頃,人造林180萬公頃。主要產品有原木、圓木、木槳、紙和木板等。漁產豐富。工業產品偏重農林牧加工,主要為奶製品、毛毯、食品、釀酒、皮革、煙草、造紙和木材加工等輕工業,產品主要供出口。
粗羊毛產量佔世界25%,出口量世界第一。紐西蘭的200海里專屬經濟區為世界第四大,漁產豐富,區內捕魚潛力每年約50萬噸。
紐西蘭氣候宜人、環境清新、風景優美、旅遊勝地遍布、地表景觀富變化。旅遊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約10%,是僅次於乳製品業的第二大創匯產業。
❷ 政府對農業採取什麼支持政策
各級農業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農業工作會議精神,切實做好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各項工作。當前,要加強冬春小麥、油菜田間管理,及早做好春耕備耕。穩定發展「菜籃子」產品生產,加強節日期間農產品市場監測,搞好產銷銜接,千方百計促進農產品銷售,確保節日期間蔬菜等鮮活農產品有效供應。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繼續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
通知強調,要切實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及農業系統維穩工作。各地農業部門要加大對農產品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和生產過程等關鍵環節的監管,確保節日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要高度重視農業安全生產和公共安全工作。強化企業安全生產責任和行業安全監管責任,嚴密防範各類生產安全事故。進一步加大對漁業、農機、農墾等行業和領域事故隱患排查力度,防止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加強對可能發生的各種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風險評估和預測,健全應急處置機制,做好防範和處置的各項准備工作。要全力做好農業系統維穩工作。高度重視並切實做好信訪工作,繼續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及時發現和化解不穩定因素。深入開展墾區安全綜合整治,切實加強重點部位和薄弱環節的監控力度。
通知要求,要切實關心幹部職工生活。深入細致了解幹部職工的工作、生活、家庭和思想情況,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切實幫助困難幹部職工解決實際問題。關心災區農民群眾和農業系統幹部職工的生產生活,了解災區情況,提出對策建議,推動問題的解決。要嚴格禁止各種奢侈浪費行為。
❸ 紐西蘭的農牧業在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具有什麼地位
支柱產業,紐西蘭地廣人稀, 且有利於牧草生長 主要還是靠畜牧業,農產業來帶動生產,在那裡,如果能有自己的一個農場,那是相當有錢的了.農畜業的發展不斷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
❹ 關於發達國家對農業的保護和生產補貼,例如歐盟,高手請進
世界各國政府大部著重採取財政扶持、信貸支持、價格保
護、農業保險、科技推動、生態環境保護等政策與措施來保護農
業.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政策之一:財政支持
財政支農是反映農業保護水平的一個最為直接的指標。在發
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各國政府都十分注重運用財政支農政策來
扶持農業,即使是農業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不例外。財政文農
的主要措施有:增加財政資金投入;實行優惠的農業稅收政策;
對糧農實行財政補貼等,現分述如下。
增加財政資金投入。
足夠的資金投入對農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發達
國家,各項農業政策的貫徹實施是以強有力的財力支持作為後盾
的。在各種類型的資金投入中,財政的投入一舶佔有較大的比
重。從總體上看,美、日及西歐各國的農業投資占總投資的比重
大於農業生產總值在國民生產總值中所佔的比重,而工業投資在
國民經濟總投資中的比重遠遠低於工業生產總值在國民生產總值
中所佔的比重。各國情況還表明,盡管農業份額在相對縮小,但
用於農業方面的財政投資的絕對量,並不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
份額下降而縮減,而是有較大的增加。可以說.在發達國家是工
業「補貼」農業,投資政策向農業傾斜。許多發展中國家也非常
重視增加對農業的投資。如印度,70年代以來一改國家投資偏
重工業的政策,對農業投入大幅度增加, 「六五」(1978一1983
年)期間規定農村建設和農業投資占計劃總支出的43.1%,超
過了對工業投資的比例。從農業的財政投資方向上看,各國的做
法基本一致:一是用於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教育、科研和技
術推廣、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以及舉辦鄉村公用事業等方
面;二是用於農業的補償性支出,旨在維持農產品價格水平及農
業所得,具體包括價格支持、限制生產、鼓勵出口等。國外在財
政支農政策的實施和籌措社會資金增加農業投入方面,有不少成
功的經驗。以美國為例.農業在美國成為財政直接投資的三個主
要部門之』(其餘兩個部門是國防和基礎科學研究)。如果把聯
邦、州及地方政府的農業外文計算在一起,則農業預算在聯邦預
算中僅次於國防開支。在財政政策的實施方面,其特點是創辦政
策性公司,並通過對政策性公司的財政資助和公司業務的開展,
對農業生產、農產品市場和農業資金市場實現有效干預。政策性
公司除接受政府資助和遵守有關政策法規外,其餘均按市場經濟
法則運作,融政府意圖與市場經濟於一體,對農業的宏觀調控起
到重要作用。在廣籌資金增加農業投入方面,美國亦有許多行之
有效的做法:(1)聯邦政府直接出資支持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
業教育、科研、技術推廣等;(2)聯邦政府引導各州和地方政府
支持農業發展,如國會通過有關農業科技推廣的法令,聯邦政府
對接受法令條文規定的各州提供資金,建立農業科技推廣組織;
(3)財政政策與金融政策協調運用,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的作
用,以少量的財政資金用作政策性銀行的資本金和經營費用等,
使政策性銀行吸收並運用了大量的社會資金支持農業;(4)注意
廣泛地吸引私人投資;(5)運用資本市場籌集支農資金,如發行
債券和股票、合理收費以及公有土地出售等,這些措施對農業資
金的籌措均起到了積極作用。
實行優惠的農業稅收政策。
法國政府為降低農業成本,提高競爭力,對農業發展實行了
一系列優惠稅收政策。如對農民購置農機具給予10%的稅收回
扣.購買農機燃料時免稅,減少社會捐助費9.5%.減少農業土
地稅9%;對安置青年務農的土地.在5年內減免50%的土地
稅。日本1950年進行稅制改革後,農民的租稅負擔開始減輕。
尤其是在日本經濟進入高速增長後,政府來自工業的稅收迅速增
加,實行「以工養農」政策,對農業積極扶持。在日本,農業作
為整體已不再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而是財政支出的重要方
面。美國的優惠稅制促進了農產品生產規模的擴大,降低了農產
品價格。在美國征稅制度中占著最重要地位的是個人所得稅,凡
是獲得純收入的各類人員都要繳納個人收入稅,而在農業中實行
這一稅種則作了一些特殊規定:農業中的純收入(不合稅款)按
購銷憑證計算,而各項收入按已經售出的產品進行核算,尚未銷
售的產品價值不計入在內;農場主的純收入是根據其現年總額流
動狀況來確定的,計入其收入的是在銷售收入以後實際獲得的金
額i至於農場主的費用支出,農場主有權從獲得的收入中扣出全
部支出,因而農場主得以靈活核算純收入的數額i農場主可依據
預計物價上漲速度,確定最有利的收支比例,以運用最低稅率或
推遲至下年度支付稅款。美國對農業的稅制優惠的另一方面在於
將某些生產資料的投資列入日常開支,並在一年內全部沖銷。這
些開支包括:葡萄園進入運營以前的費用、補充生產畜群以前的
牛犢培育費用、土地清理費用、土壤施用石灰費用、環保費用
(其幅度可達應征費用的25%)。這種稅制優惠的一個補充效益
在於,對土壤改良、土地和水資源保護、培育畜群等方而的投資
不課稅,從而有助於減少納稅總額。美國還對資本增殖實行一種
特別稅,資本增殖優惠稅率對於擴大畜群、營造多年生森林、土
地改良等投資,給予了特殊的激勵。在美國,使用僱傭勞力的農
場主往往還不須支付失業稅.僅僅在農場主雇傭工人10名以上,
年內勞動20周以上或者工人工資的費用很多的情況下,農場主
才是這一稅種的納稅者。
對農業(主要是糧食)實行財政補貼。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對農業(主
要是糧食)實行補貼,現已成為一種普通的世界經濟現象。環顧
全球,從經濟高度發達、農業完全機械化的美、日及西歐各國,
到經濟貧窮落後、農業仍處於人工勞動狀態的非洲、拉丁美洲和
亞洲的許多國家,都以不同形式對糧食提供補貼,成為糧食政策
和價格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自20世紀30年代羅斯福實行
「新政」以來,對糧食實行多種支持性補貼。歐共體多次通過法
律形式,確定對糧食的補貼形式和數額。位於南美的發展中大國
巴西,為了實現<農業綱要)中規定的糧食自給目標,對糧食采
取了多種形式的補貼。更有許多發展中國家,實行非價格手段,
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和效率。像孟加拉國、埃及、肯亞、約旦、
馬爾他、衣索比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塞內加爾、沙持阿拉
伯等國都採用非價格政策,對糧食提供補貼。目前,各國對農業
(主要是糧食)的補貼額均有增無減,相當巨大。如加拿大,僅
1986年就通過向農業生產者提供農業穩定法補貼、作物保險等
補貼措施,向農民提供相當於其農業產值18.29%的收入補貼。
美國則通過差價補貼、作物保險、災害補貼等手段,使其直接補
貼串達到15.62%。還有日本為3.48%,溴大利亞2.72%。
世界各國對農業(主要是糧食)的補貼名目繁多,總體上可
以概括為如下8個目標特徵: (1)把補貼與穩定生產、穩定市
場、穩定糧食製品供給相結合;(2)把補貼與總量、結構供求平
衡相結合;(3)把補貼與促進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4)把補貼
與增強在世界糧食市場上競爭能力相結合;(5)把補貼與開發自
然條件較差地區的經濟相結合;(6)把補貼與社會保障,即滿足
低收入階層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相結合;(7)把補貼與合理提高
農民收入相結合;(8)把補貼與宏觀調控相結合。當然,不同國
家和地區,對農業補貼的范圍、種類、形式,以及補貼金的來
源,均有差異。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以將補貼劃分為不同的類
型。
按補貼功能劃分:一是促進生產型。一般糧食短缺國家都采
取多種補貼手段,提高糧食生產能力,增加糧食總產量。許多發
展中國家的補貼屬於此類。二是穩定供給型。大凡糧食嚴重過剩
國家,實施補貼所追求的目標在於:穩定糧食總產量.減輕大量
過剩造成的負擔,保持充分而穩定的供給。像歐共體把足夠供給
量確定為1.6億噸。三是調節流通型。以補貼手段調節地區、季
節、豐歉、品種,保證市場供應和滿足居民的需求。日本1986
年農產品市場營銷補貼串為1.44%,紐西蘭相對較高,達
2.30%。加拿大、歐共體、美國、澳大利亞也是如此。四是加強
外貿型。糧食出口大國美國為了保持和擴大市場佔有率,通過補
貼增強糧食競爭力,擴大糧食出口。五是社會扶貧型。通過支持
性補貼,扶持自然劣勢地區的資源開發和經濟發展,使落後地區
脫貧致富。如歐共體把處於自然劣勢地區的地方劃分為二類地
區,主要分布在希臘、葡萄牙、愛爾蘭、西班牙和義大利等國,
並對這些二類地區實施支持性補貼。在80年代末,德國為扶貧
提供的補貼額高達7.4億德國馬克,約有24.4萬個農民家庭企
業獲得補貼。
按補貼對象劃分:一是生產者補貼。世界上許多國家、特別
是發展中國家對農業生產資料提供補貼,以降低糧食生產者的生
產成本。補貼對象有化肥、農葯、植保劑、農用機械、農用柴油
等。如果把糧食生產者補貼的含義擴大到所有農業投入物,那
么,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商品基地建設、糧食和其他農產品
市場建設、江河和海岸線保護與治理等,也都可列入生產者支持
性補貼的范圍。二是消費者補貼。相當多的、貧窮的發展中國
家.把糧食補貼與社會保障政策相結合,以較低的供應價格滿足
低收入居民的需求。補貼的辦法各異,如平價供應糧食或主要食
品,實行糧食或主食麵包配給制,或者對員貧因居民實行目標補
貼。但消費者補貼不是每個消費者都可獲得一份「補貼的蛋糕」,
而是補貼社會員貧窮的消費者。三是經營者補貼。一些糧食出口
國為鼓勵擴大出口向經營者提供糧食出口補貼。像歐共體在糧食
法規中確定,對糧食及其製品麵粉、大麥芽等.依據出口數量、
質量和出口地區提供補貼。不過,出口補貼有嚴格界限,如對小
麥的出口量確定在1300—1400萬噸之間,在這個數量之內的小
麥出口可獲得出口補貼;超過的總量則不予補貼。此外,對糧食
倉儲也提供補貼,保證糧食均衡上市。
除了上面這些補貼之外.還有:糧食庫存過渡期補貼,即為
了平抑市場價格,鼓勵糧農儲存糧食的補貼;農田暫時休排補
貼,達主要是一些糧食過剩國採取的直接減少糧食總產量、平衡
供求的干預措施,如比利時、英國、德國、荷蘭等國制定了達一
補貼實施條例;自然災害補貼i農民斑遷補貼,像德國等不少國
家為了革新村容,美化環境,改善衛生條件或發展娛樂場所、建
造幼兒園、道路等公益需要,對農民家庭斑遷提供的補貼,或者
是為了鼓勵和幫助青年農民從事專業農業活動,對他們提供安家
補貼;土地轉讓補貼,以德國為典型,是為了促進農業結構調
整、擴大農業企業經營規模,通過經濟措施鼓勵無經營能力的企
業主、或者興趣已轉剛k農產業的企業主轉讓土地,對長期出租
土地的企業主提供土地轉讓補貼。
財政支農政策的功效是顯面易見的。它為農業的穩定發展提
供了資金保障;優惠稅收政策降低了農業生產經營者的成本,增
加了他們的收益;財政補貼則可以穩定農業生產、市場,提高農
產品競爭力,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者收入,彌補農業比較利益低的
缺陷,實現社會穩定政策等。但是,財政支農政策的實施所帶來
的最大的 員直接的問題便是加重了財政負擔,特別是一些欠發
達國家,因財力有限面無法保證達一政策的落實。達也是多年
來,不少國家提出「縮減財政支農資金」的原因所在。
❺ 紐西蘭的農業特點,區位條件(不要復制百科的)
以畜牧業為主,包括大牧場放牧業和乳畜業。
區位條件
1.該地區氣候適宜,屬於溫帶海洋氣候,適合牧草的生長。
2.地廣人稀
3.海運條件便利
4.市場廣闊
5.機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
❻ 國家對農業有什麼政策扶持
鼓勵與金融機構合作,大力扶持中小型農業經營主體等。
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和財政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管理改革要求,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大財政貼息扶持力度,逐步減少對涉農企業的直接補助;鼓勵與金融機構合作,大力扶持中小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發展適度規模經營。
堅持先確定范圍、後據實結算的貸款貼息項目管理方式,建立擬貸款貼息項目單位名錄;對列入名錄且符合條件的項目單位實際發生並已經支付利息的貸款進行貼息,貼息周期為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貼息資金在2019年結算,項目明確為2019年度貼息項目。
(6)政府對紐西蘭農業有哪些支持擴展閱讀:
國家扶持農業發展的相關要求規定:
1、要保持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的嚴肅性,對於規劃確定的優勢特色產業進行集中扶持、連續扶持,著力打造區域優勢主導產業,形成規模優勢、品牌優勢,區域優勢。
2、堅持把「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作為扶持重點,堅持實施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著力打造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3、積極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優化產品產業結構、推進農業提質增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發揮重要作用。
❼ 請介紹紐西蘭農業發展狀況
農業高度機械化。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水果等。糧食不能自給,需從澳大利亞進口。
畜牧業發達,是紐西蘭經濟的基礎。畜牧業用地為1352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一半。乳製品與肉類是新最重要的出口產品。粗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產量的25%。紐西蘭漁產豐富,是世界第四大專屬經濟區,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內捕魚潛力每年約50萬噸
❽ 紐西蘭的農牧業在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中具有什麼意義
支柱產業,紐西蘭地廣人稀,主要還是靠畜牧業,農產業來帶動生產,在那裡,如果能有自己的一個農場,那是相當有錢的了.
農畜業的發展不斷帶動其他行業的發展,加工業,旅遊業等等.
總的來說,紐西蘭生活還是很愜意的,如果有機會,我是很願意去那裡圈塊地的
❾ 毫無存在感的「農業國」紐西蘭,是憑借什麼成為世界前十的發達國家
他們在世界大戰的時候選擇低調,閉關鎖國,發展農業,讓很多人都種植蔬菜。
❿ 紐西蘭的經濟是怎樣發展的
紐西蘭經濟屬市場經濟,十分依賴國際貿易,主要貿易夥伴為澳大利亞、歐盟、美國、中國和日本。它的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規模不大,主要產業為旅遊業和第一產業(農業等)。過去幾十年的自由市場改革,取消了外商投資的許多障礙。世界銀行在2005年將紐西蘭列為世界上最方便營商的國家。簡介傳統上,紐西蘭的經濟依賴第一產業的產品,如羊毛、肉類和奶製品。約1920至1930年代後期,奶製品出口通常占其出口總額的35%左右,在某些年份更高達45%。
1950年代,這些產品的需求殷切,紐西蘭經濟從而受惠。然而,其後這些商品價格下降,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亦影響紐西蘭與英國的貿易,從1970年至1990年,紐西蘭的經調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相對購買力,從經合組織平均水平的約115%,下降到80%。自由化,自1984年以來,紐西蘭政府進行了重大的經濟結構調整,由依賴英國給予優惠市場准入的農業經濟,轉型到成為更工業化、可以在全球競爭的自由市場經濟。這種發展推動了實際收入,擴大和深化工業的技術能力,並遏抑通貨膨脹的壓力。自1990年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逐步追上較大型西歐經濟體的水平,但兩者仍然有差距。紐西蘭對貿易十分依賴,其增長前景很受亞洲、歐洲、美國的經濟表現影響。1985年和1992年間,紐西蘭的經濟增長了4.7%,但同一期間,經合組織國家平均增長28.2%。從1984-1993年,通貨膨脹平均每年為9%,兩次紐西蘭的信用評級下降,外債翻了兩番。
1986年和1993年間,失業率從3.6%上升到11%。有效的農業系統是紐西蘭的出口支柱。領先的農業出口產品包括肉類、奶製品、林產品、水果和蔬菜、魚和羊毛。紐西蘭是烏拉圭回合貿易談判的直接受益者,受惠行業包括農業和一般的乳製品行業。該國擁有大量的水電,亦有可觀的天然氣儲備。領先的製造業有食品加工、金屬加工、木材和紙製品。一些製造業如汽車裝配已完全消失,製造業在經濟中的重要性是在普遍下降。展望和挑戰,紐西蘭的收入水平,在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危機之前較大部分西歐國家( 如西班牙,愛爾蘭)高,比英國,法國略遜壹籌;但自此也從來沒有恢復。例如,紐西蘭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少於西班牙,約為美國的60%左右。紐西蘭的經常賬赤字約國內生產總值的8-9%,但其公共債務則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1.2%(2006年,估計),這比起許多發達國家為低。然而,在1984和2006年之間,凈外債增加11倍,約1820億紐元。適度的公共債務和較大的凈對外債務,反映大部分的凈對外債務是由私營機構持有,歷史,1900-1970年代,紐西蘭的經濟政策傾向施行保護、監管和補貼。
1960年代,紐西蘭的貿易表現開始轉差,主要是由於來自英國的出口收入下降。1955年紐西蘭有65.3%的出口輸至英國,隨著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這一比例在1973年6月結的一年,已下降到26.8%。1980-1990年代,紐西蘭進行了經濟改革。自1984年以來,政府消除包括農業在內的補貼、開放進口法規、容許匯率自由浮動、取消利率、工資和價格控制,又降低邊際稅率。從緊的貨幣政策和著力減少政府預算赤字,使通貨膨脹率從1987年的18%以上的年增長率逐步下降。放鬆管制創造了一個非常方便營商的規管架構。2008年,世界銀行的全球商業友好國家中,紐西蘭排第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