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為什麼紐西蘭很多lodge

為什麼紐西蘭很多lodge

發布時間: 2022-09-01 22:51:32

⑴ 適合休閑的度假村

1,紐西蘭貝殼杉崖度假村:

作為《世界遺產名錄》的復活節島,這個處於世界上最偏僻島嶼的休閑度假村Explora Rapa Nui,不僅為遊客提供溫馨的住宿,同時,將游覽、遠足、教育和活動,進行了完美融合。

這是坐落在復活節島上的南太平洋中部,一個生態友好的原始度假村。它被譽為地球上最偏遠的人居島嶼,也被稱為Rapa Nui或Isla de Pascua。

⑵ 共濟會的詳細資料


在會所的管理上,一般包含以下幾個職位:

尊者尊主,Worshipful Master,簡寫WM;高級督導員 (Senior
Warden);初級督導員 (Junior Warden);司庫 (Treasurer);秘書 (Secretary);執事(Deacons);幹事
(Stewards);守門人(Tyler),具體名稱及職務在不同的會所可能會有不同。



以上是目前所有公開活動的共濟會組織的管理結構,往往是在司法管轄區內以社團的形式注冊的公開的合法機構。由於共濟會起源於秘密結社,不排除目前仍有不受所在國法律約束的、跨國地下運作的一些共濟會會所。



共濟會在全球大部分地區都有建立會所,但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因為宗教條例上的規定,在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家被禁止。在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權內也沒有公開存在的會所(古巴例外),一些君主制國家內也被限制活動。


【幾大體系】


整體上,在全球的所有共濟會分為幾個主要的風格體系,主要有以下幾種:


◆英美共濟會(Anglo-American
Freemasonry)

英美體系是指傳統的共濟會制度與儀式,也是最為主流的共濟會體系,我們一般提到共濟會的時候就是指的英美體系,但它不是唯一的適用於全球所有的共濟會組織。這個體系直接繼承自最早的18世紀初英國的總會所,主要是施行約克禮(13級)和蘇格蘭禮(33級)。比較宗教傾向,尤其是新教,與天主教的關系也不算很差。入會要求就是一般的「有神論者」,的成年男子。這個一開始就比較接受社會上層群眾,也存在種族歧視現象,擁護英王室,因為不滿這點,後來一些共濟會員就又分裂出了古典派,古典派自稱自己才是共濟會精神的正統,反對保守的「現代派」對王室的寬容態度,這個古典派得到了法國共濟會的大力支持(那時候大東方還沒有獨立出去),尤其是九位繆斯會所(Les
Neuf
Sœurs),在他們的支持下,古典派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最終古典派在北美發展壯大,美國獨立以後,留在英國的古典派與保守的現代派和解,成立了英格蘭聯合總會(UGLE),在北美洲的雙方也逐漸合並,目前以每個州為單位成立了各自的總會所。

英美以外流行這個體系的地區,大多是曾經日不落帝國的殖民地地區,以及二戰時期美軍的佔領地,這些地區包括德國、荷蘭、比利時、瑞士、奧地利;南部非洲;印度;東亞的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香港、台灣、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都是以英美體系為標准,是當地主流的共濟會。在南歐、東歐、拉美也有零星的一些英美體系的會所。


◆大東方體系(Grand Orient
Freemasonry)

也叫大陸共濟會(Continental Freemasonry)、歐式共濟會(Europe Freemasonry)、自由共濟會(Liberal
Freemasonry)、拉丁共濟會(Latin Freemasonry)。由法蘭西大東方(Grand Orient de
France,簡稱GODF)推廣開來,法國大東方在18世紀末從早期的法國共濟會中獨立,在法國大革命之後逐漸成為法國主流會所,此後參與了巴黎公社運動,並且最早接納有色人種,從此開始與英美共濟會交惡,1877年與英國聯合總會所(United
Grand Lodge of England,簡稱UGLE)正式斷交。

大東方不同於保守的、宗教傾向的英美體系,屬於世俗型,是政治上的左翼,反對政教合一,與天主教會關系惡劣。其目標和主張和共產主義差不多,跟英美很重要的區別就是接受無神論者,從早期啟蒙運動時期就有伏爾泰、孟德斯鳩等自然神論傾向的法國共濟會會員。雖然沒有直接證據,但是從許多共產主義者(比如智利前總統共產黨員阿連德,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等)都是大東方共濟會成員這點來看,兩者的關系應該不一般,包括馬列、斯大林(三位均多次做出過共濟會的揣手禮),無政府主義領導人巴枯寧、蒲魯東(這兩位有會所文件明確記載入會),以及中共早期高層如周等(尤其是曾赴法留學的,不可避免的會與大東方打交道),都很有可能屬於大東方共濟會。一開始大東方主要流行於法國本土以及曾經的法國殖民地國家或地區,後來傳播到整個歐洲大陸,以拉丁語族為母語的基本都是大東方體系,包括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在蘇聯當政時期並沒有允許任何共濟會的公開會所,包括大東方,很可能只允許上層要員入會,或者有什麼不公開的原因,蘇聯解體之後大東方開始公開活動,流行於所有東歐的斯拉夫國家以及巴爾干半島。受到歐陸宗主國的影響,整個拉美也是大東方為主流。


◆北歐共濟會(Nordic
Freemasonry)

北歐共濟會在早期由德國共濟會傳播而來,帶有明顯的玫瑰十字會色彩,是一個基督教神秘主義組織,許多方面都與典型的共濟會有所區別,他們都是採用瑞典禮。這個體系的共濟會與王室和宗教界的關系密切,瑞典國王卡爾·古斯塔夫就曾是早期時的重要領導,瑞典正式的教堂里的主教和牧師大多是瑞典分會的高級成員。北歐風格的共濟會所分布的國家包括了斯堪的納維亞的瑞典、挪威,以及歐陸的丹麥、德國、芬蘭,還有北大西洋的冰島。目前在北歐諸國共有73個會堂,約14000名會員,其中芬蘭1100人,冰島2800人,挪威16700人


◆非裔共濟會(African
Freemasonry)

是在18世紀北美的種族隔離時期形成的,太子殿國家總會(Prince Hall National Grand
Lodge)成立於1847年6月24日在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名字取自創立者普林茨·霍爾,會員主要為有色人種,基本上都是非洲裔美國人。前面也提到了英美體系在早期比較有種族主義傾向,所以在美國的有色人種,主要是非裔,於成立了自己的共濟會會所太子殿(Prince
Hall),這個體系與白人的共濟會在制度上沒什麼區別,只是不做種族的限制。現在太子殿主要分布於北美、加勒比與西非,英國和愛爾蘭也各有一處總會。



◆混合型共濟會(Mixed
Freemasonry)

混合型共濟會是指男女會員兼收的共濟會會所,其中兩個最主要的獨立總會是東方星與人權會社,其他的還有在法國的法蘭西混合總會所(Mixed Grand
Lodge of France)與通用混合總會所(Universal Mixed Grand Lodge)等。

1.東方之星(Order of the Eastern Star)

或叫啟明星兄弟會,形成於英美體系的共濟會環境,是一個流行於北美的男女兼容的共濟會組織,1850年創立,一開始是為了共濟會成員與家屬聯系便利而建立的,必須是男性共濟會成員家屬的女性才能加入,其附屬的組織還有僅限於11-21歲女生的的彩虹少女團(nternational
Order of the Rainbow for Girls)。東方星在北歐還有一個分支是莧菜會社(Order of the Amaranth
)。


2.人權會社(Le Droit Humain)

形成於大東方體系的共濟會環境,1893年由Maria Deraismes 與 Georges
Martin在法國巴黎建立,同時接受男女會員(女性可直接申請入會,與啟明星要求必須是親屬的情況不同),不分種族與個人信仰,採用蘇格蘭禮儀式,分所遍布在世界上60個國家,擁有約28,000名成員,其中一個著名的領導人是神智學社(Theosophical
Society)的安妮·貝贊特(Annie Besant),她領導期間人權會社在全世界廣為傳播。



◆女性共濟會(Female
Freemasonry)

當今的女性共濟會主要是脫離於人權會社,在法國、比利時以及英國和美國都有各自的總會。此外在美國紐約也有一個獨立的女性會所,一直低調運作,不被外人所熟知。

1.法國女性大會所(Grande Loge féminine de
France)

早期的法國女性會所屬於人權會所的一部分,1945年二戰結束後由Anne-Marie
Gentily主持成立屬於女性的總會所,目前擁有2.5萬會員。在早期,法國女性大會所使用改自蘇格蘭禮的採納儀式(Rite of
Adoption),但二戰後重新組建的會所又恢復了蘇格蘭禮。

2.英國女性共濟會(Order of Women Freemasons)

1908年成立,是英國最大的女性共濟會組織,她們獨立的原因是不滿人權會社的神智學社影響,第一任總導師是W. F.
Cobb,1912年在他結束任期之後,續任的總導師都是女性。1920年她們向英國聯合總會(UGLE)尋求承認,但是遭到拒絕,之後決定不再接受男會員。1935年男性首輔(Grand
Secretary)Peter Slingsby死後就完全女性化了。


【陰謀論和反對】


多年以來,共濟會一直成為眾多社會勢力批判的對象。某些一神教指控共濟會是反對該教的大本營,甚至參加者死前都不能夠請神職人員到床前為他祈禱,因此許多個案或是實證都以這個結社為主題。連希特勒都曾經利用捏造的文件來指控共濟會主要由猶太人所組成,意圖控制整個德國和歐洲,也藉此展開了惡名昭彰的種族大屠殺。當然,這些誤解和指控都只是歷史上的一小部分而已。其他最有名的就是所謂的「光明會」(Illuminati)的影子政府指控,認為共濟會與光明會的新世界秩序有關。有些人甚至指稱共濟會是個玄秘組織。由於共濟會行事神秘低調,可能因此引發諸多流言,然而事實上共濟會會員在社會上受人敬重,而且耗費許多時間與金錢參加慈善活動。


共濟會名義上要求會員效忠所在國家的政權。但歷史上,共濟會曾在沙皇俄國、蘇聯、德國、日本、義大利的法西斯當政時期與一些君主制國家被禁止,現代在絕大多數的穆斯林國家和一些非洲國家依然禁止其存在。其在1962年主動退出了中國大陸,轉到香港和台灣發展,近些年又開始恢復了在大陸地區的活動。

⑶ MILFORD SOUND LODGE怎麼樣

Milford Sound Lodge是米爾福德峽灣里僅有的住宿地,其它酒店客棧青年旅館都在百里之外。這是一家專門接待背包客的客棧,條件和好一些的青年旅館差不多。房間不大,干凈整潔。客棧有自助廚房和洗衣機。衛生間是男女共用的,很大,裡面的淋浴條件也還不錯。為了節省能源,客棧晚上一定時間後就停止供電,所以晚上洗澡前最好先看一下熄燈時間,以免造成干嘎。這里的價格比青年旅館稍貴,但還算合理。晚上我自己在廚房煎了些火腿,買了一份意粉,點了杯紐西蘭的Pinot Noir。在路上旅行,即使是一個人,我也總喜歡把晚餐搞的很豐盛。廚房的旁邊就是一個大的餐廳和客廳,可以一邊吃飯喝酒,一邊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聊天。

⑷ 紐西蘭自由行

可以辦的,自由行辦理短期的探親訪友簽證就可以,一般會批准一個月的簽證。
中介費+申請費+相關證明材料公證費一般在5000元左右。
建議找專業的中介辦理,避免費錢又誤事。一樓的回答是不對的,每年到紐西蘭自由行的中國公民都很多,紐西蘭也很鼓勵人們去自由行,簽證不是障礙。

⑸ 無線電報是如何發明的

電報是人類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迫切要求能進行遠距離快速通訊的產物。在19世紀上半葉就有許多科學家從事這方面的發明創造。莫爾斯在1837年成功地發明了電碼,很快就建立了長距離的通訊網和橫跨大西洋的電纜。但是架電線、鋪電纜都是很費事的事情。如果能不經電線、電纜而直接傳遞信息,豈不是更為方便?於是無線電報應運而生。應該說,在赫茲發現和證實電磁波的時代就已經有可能發明無線電報了。但是,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現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在這以後,有多起利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的嘗試:例如,法國的布朗利(E.Blanly)、英國的洛奇(O.Lodge)、紐西蘭的盧瑟福(E.Rutherford)、美國的忒斯拉(M.Tesla)都對無線電通訊做過有益的嘗試。俄國的波波夫還公開表演過他的無線電收發報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持。而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1895年在自家的花園里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波傳遞實驗,次年即獲得了專利。

馬可尼是義大利人,1874年4月25日出生在波倫那(Bologna)。父親是一位鄉紳,母親是愛爾蘭人,因此他從小會說英語。馬可尼雖然沒有進過大學,但由於他家境富裕,延請了義大利的著名學者作為家庭教師在家裡給他上課。還在少年時期,他就對物理和電學有很濃厚的興趣,讀過麥克斯韋、赫茲、里希(Righi)、洛奇(Lodge)等人的著作。1894年,馬可尼偶然讀到一篇記述8年前赫茲發現電磁波的文章,很受啟發。他想:是不是可以用電磁波傳遞信號呢?於是,他採用赫茲的方法產生電磁波,在遠處用粉屑檢波器來檢測。粉屑檢波器實際上是一隻鬆散的放有金屬粉屑的容器,它平時幾乎不導電,一旦電磁波通過,在電磁波的作用下,物質狀態發生了變化,就變成能夠導電的良導體,這樣就顯示出無線電信號。無線電波就這樣轉換成了易於檢測的電流。馬可尼逐步改進自己的裝置,將發射機和接收機都接地,再用一根與大地絕緣的金屬線作天線,這樣,就可以使發送和接收都變得更有效。天線的利用並不是馬可尼開創的,波波夫比他先用上了天線,但是馬可尼比較幸運,他的發明及時地得到了英國官方的支持,這大概是因為有不列顛血統的緣故。1896年由於義大利對他的工作不感興趣,馬可尼便攜帶自己的裝置到了英國,在那裡他被介紹給郵政總局的總工程師普利斯(William Preece)。這年年末馬可尼取得了無線電報系統世界上第一個專利。他在倫敦、薩里斯堡(Salisburg)平原以及跨越布里斯托爾灣成功地演示了他的通訊裝置,信號傳遞的距離增加到了14.48千米。1897年7月成立了「無線電報及電信有限公司」(後來改名為「馬可尼無線電報有限公司」)。

1897年馬可尼回到義大利,在斯佩西亞(Spezia)向義大利政府演示了19.31千米的無線電信號發送。1898年,他再次來到英國,把發送距離加大到28.97千米。1899年他建立起了跨越英吉利海峽的法國和英國之間的無線電通信。他在許多地方建立了永久性的無線電台。英國著名物理學家開爾文勛爵十分欣賞他的工作,特意付費請馬可尼發送一份電報,向年邁的斯托克斯致意,這成了世界上第一次使用無線電報的業務。那一年,在金斯頓舉行的賽艇會上,馬可尼成功地用自己的信號機報道賽艇比賽的消息。

1900年馬可尼為其「調諧式無線電報」取得了著名的第7777號專利。他的事業發展得很順利。但是當時人們對這項新發明難免有所疑慮,最大的疑慮是無線電波應該走直線,而地球表面卻是圓球形,怎麼可能遠距離傳送到地球的其他地方呢?可是馬可尼根據自己的實際經驗認為,無線電波會沿地表傳送,假如把發送台和接收台都接地,更應該沿地表傳送。他決定用他的發報系統證明無線電波不受地球表面彎曲的影響。他精心設計了實驗方案,用氣球把天線盡可能吊高,試圖讓無線電信號從英國的西南端(康沃爾郡的波特休)發送到加拿大紐芬蘭省的聖約翰斯,跨過大西洋,距離為3379.53千米。1901年12月12日,這是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天,馬可尼試驗獲得了成功。愛迪生對此給予公開贊揚。馬可尼的大膽試驗打破了傳統的看法,引起公眾極大的興趣。第二年他的實驗結果就得到了解釋。肯涅利(A.E.Kenelly)和亥維賽(O.Heaviside)提出,可能是在地球外層空間存在能使電波反射的電離層。這一論點直到20世紀20年代才由英國物理學家阿普頓(E.V.Appleton)用無線電實驗得到證實。

1903年開始,從美國用無線電向英國《泰晤士報》傳遞新聞,當天見報。到了1909年無線電報已經在通訊事業上大顯身手。在這以後許多國家的軍事要塞、海港船艦大都裝備有無線電設備,無線電報成了全球性的事業,因此,馬可尼在1909年和布勞恩(Karl Braun)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布勞恩是德國人,1850年6月6日出生於德國的富爾達(Fulda)。他在此地接受了地方普通中學的教育。他曾在馬爾堡大學、柏林大學學習過,1872年畢業,他的畢業論文是關於彈性弦的振動。後來他在維爾茨堡大學擔任過昆開(Quincke)教授的助手,1874年受聘到萊比錫的聖托馬斯中學任教。兩年後他受聘為馬爾堡大學的理論物理學編外教授,1880年又被聘請到斯特拉斯堡大學擔任同樣的職務。1883年布勞恩成了卡爾斯魯厄(Karlsruhe)工業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並於1885年受聘到杜賓根大學任教。他到這里的任務之一是建立一所新的物理研究所。

布勞恩的第一項研究工作是關於弦的振動和彈性棒的振動,特別是棒的振動幅度和周圍環境對振動的影響。其他研究工作是以熱力學原理為基礎的,例如壓力對於固體的溶解度的影響。

布勞恩的最重要的研究工作是在電學方面。他發表過關於歐姆定律的偏差問題,以及關於從熱源計算可逆伽伐尼電池的電動勢問題的文章。他的實驗使他發明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靜電計和陰極射線示波器。

1898年他開始從事無線電報的研究,試圖以高頻電流將莫爾斯信號經過水的傳播發送。後來他又把閉合振盪電路應用於無線電報,而且是第一個使電波沿確定方向發射的試驗者之一。1902年他成功地用定向天線系統接收到了定向發射的信號。

布勞恩的關於無線電報的論文以小冊子的形式發表於1901年,題目是《通過水和空氣的無線電報》。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布勞恩曾被派往紐約,作為一名見證人去參加一項專利索賠的訴訟。由於他離開了自己的實驗室以及身體有病,所以他沒有可能繼續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布勞恩的晚年是在美國安靜地度過的,他於1918年4月20日逝世於美國。

⑹ 為什麼美國lodge鑄鐵鍋比蘇泊爾生鐵鍋重很多

美國lodge鑄鐵鍋比蘇泊爾生鐵鍋重很多如下:
因為鍋的厚度、大小都不同。即使同樣口徑的,厚度也不同的。
使用鐵鍋最安全。
鐵鍋雖然看上去笨重些,但它堅實、耐用、受熱均勻,並且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益。由於鐵鍋導熱度適中,在烹飪中易與酸性物質結合,使食物中的鐵元素含量增加10倍,從而促進血液新生,達到補血的目的,因而成為千百年來國人首選的炊具之一。
中國營養學會副理事長蘇宜香教授指出,使用中國傳統的鐵鍋是目前最安全的廚具。鐵鍋多採用生鐵製成,一般不會含有其他化學物質。在炒菜、煮食過程中,鐵鍋不會有溶出物,不會存在脫落問題,即使有鐵物質溶出,人體吸收也是有好處的。

⑺ 什麼是綠色生態酒店

所謂「生態酒店」,在國際上被稱為「green hotel」,也可稱為「eco-efficient hotel」,意思是生態效益型酒店。是指運用環保、健康、安全理念,堅持綠色管理,倡導綠色消費,保護生態和合理使用資源的酒店。這里的「生態」,既有環保的要義,即酒店在經營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節能降耗,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時還具有另一層特別的含義,即以自然環境本身為依託,著力打造依山就形,天人合一的酒店,從而使酒店與自然美景融合為一,人與天地融為一體[3]。

無論是生態酒店,綠色酒店,生態效益型酒店,都是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提出的。酒店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求酒店在不損害環境持續性發展的基礎上利用資源,既滿足當代人高質量的酒店消費需求,又不對後人滿足其高質量的酒店需求構成危害,既保證酒店賓客、酒店員工、酒店所在地居民的合理利益,又保證酒店的利益,實現酒店的長期穩定的持續發展,最終實現社會、環境、經濟三者的協調發展。

2.2 生態酒店的特點

縱觀國內外著名的綠色生態酒店,概括起來,大致有這么幾個方面的建設特點:

2.2.1 從酒店建設來看,大多強調依山就形,托勢而建。

比如位於紐西蘭東部著名環境保護地凱庫拉(Kaikoura)的哈普庫樹頂屋酒店(Hapuku Lodge)就是這樣。該酒店全部利用當地茂密的叢林,屋頂全為樹木,掩映在森林中,與大片森林和諧地融為一體,從而體現出酒店與森林皆為一個整體的理念。遊客至此,如置於森林之中,呼吸自然清新的空氣,與林中晨霧共舞、看陽光透過林隙,還可徒步到離酒店不遠的芒咖毛努(Mangamaunu)海灘沖浪,心情自然怡然自得,極其舒暢。再如泰國的芒庫萊潘酒店(Muang Kulaypan Hotel),這個設計靈感來源於泰國古典長詩《伊瑙》(Inao)的酒店,位於泰國蘇梅島月牙形的查溫(Chaweng)海灘。酒店依山傍海,完全按照地勢的自然起伏輕柔地延伸著。省去煞有介事的大堂,面向海灘的會客區用美麗的自然風光給遊客最好的問候,無論走道上還是房間里都灑滿了柔和的光線和暖和的海風。居於這樣酒店中,自然會有一種欲與海鷗比翼飛的真切慾望。

2.2.2 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環境。

比如斐濟的庫塞斯特度假村(Jean-Michel Cousteau』s Resort)除了充分地利用熱帶陽光,建造成草屋酒店外,更加充分地利用了酒店所在區域「堪稱世界上最好的海洋生物觀賞地」的特殊屬性,開發潛水觀賞海洋生物項目,達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促進相互認識的美好願景,同時滿足了人類天人合一和知行合一的強烈願望。被譽為「全世界第一家被承認的黃金級環保建築,並成為世界性環保酒店的典範之一」。美國的納帕山谷蓋亞酒店(Gaia Napa ValleyHotel)也在最大限度地合理開發自然環境方面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努力,它充分地利用環保理念做足「熱愛地球」的文章。從進酒店大門的那一刻,客人就開始領悟到無處不在的綠色理念。酒店裡的一切簡朴而實用的設施都在講述著酒店在節能、節水、二氧化碳排放三方面的特色,以及與普通酒店之間的具體差別。酒店的名稱「Gaia」是古希臘女神的名字,意思是「地球之母」。

2.2.3 自始至終貫穿著的都是綠色環保理念。

幾乎所有的環保型酒店都是塑料等製品的天然抵制者,因此,在生態酒店裡,大都不提供一次性塑料製品,如牙刷、梳子等等這類普通酒店視作天然服務項目的物件。不是出於成本的考慮,而是出於環保的綠色理念。

2.2.4 注重綠色服務

從當前酒店建設發展態勢來看,目前各綠色環保型酒店更注重員工綠色環保理念的養成,將綠色環保理念內化到酒店服務全過程。比如近些年在國內業界頗負盛名的三亞麗思卡爾頓酒店就著力培養員工的環保意識。因為酒店管理層意識到,酒店賴以生存的最為有利的條件不在於其硬體設施,而在於與其唇齒相依的周邊環境———紅樹林保護區。因此,酒店要求員工自覺地成為紅樹林的維護者、守望者,及時地清理紅樹林的垃圾,養護紅樹林。將綠色環保理念內化到酒店的各項服務過程中是當下綠色環保酒店的新發展。所謂的「綠色服務」不僅是指為客人提供具有安全、環保、綠色的服務項目,更是指用和諧、自然、質朴的服務,使客人有賓至如歸的感覺,從而消除一般酒店與房客之間的隔膜。

⑻ 旅遊中的Hotel,Lodge,GuestHouse,B&B,等等,這些有什麼區別

1.Hotel (旅館、飯店、酒店),一般比較貴:

依各地有不同的慣用字,但大致都指房東提供家裡多餘的房間,給世界各地的旅人暫宿。由於規模不大,接待、打掃、准備早餐可能都是房東,設備、服務也不像飯店那麼制式,但因此讓人有機會體驗當地生活。

⑼ 電報的分類

電報因其解碼、傳遞速度、信息內容的不同等,可以分成很多類。
(—)明碼電報與密碼電報
電報對某些電文的傳遞,不是直接拍發和接收的,尤其是漢字書寫的電文,需將文字譯成可用電信號傳達的電碼後才能用發報機向外拍發。電碼有全社會共同約定的,也有個別人或集團之間互相約定的。全社會共同約定的電碼供公眾公開使用,叫明碼;由個別少數人或集團之間互相約定的電碼,主要用於保密活動,所以叫密碼。
公眾日常拍發和接收的電報,都是明碼電報。如今明碼電報的翻譯工作,一般是由電信局的業務人員來做,發報人將擬好的電文按郵電局規定的手續寫好交付業務人員就可以了,收報人收到的電文,已經是業務人員根據接收的電碼譯成文字的電文了。
(二)普通電報與加急電報
普通電報與加急電報的區別在於傳遞的時間長短。 就我國電報傳遞的條件來講,普通電報一般在二至八個小時之間可以收到。但是,普通電報夜間停送,如果事情特別緊急,普通電報的速度不能滿足需要時,就須發加急電報。加急電報比普通電報速度更快,收費也相應增高,辦理發報手續時須寫明「加急業務」,並按「加急業務」交費就可以了。
(三)公務電報與私務電報
電報依其內容來分,首先可分為公務電報和私務電報兩大類。公務電報是為公事而拍發的,公務電報稿的寫作屬公文文種,可參閱公文寫作的有關章節。私務電報是個人生活交際活動常用的,這類電報稿的寫作,屬於日常生活應用文范圍。
電碼 主要有兩種
莫爾斯電碼
莫爾斯電碼由短的和長的電脈沖(稱為點和劃)所組成。
點和劃的時間長度都有規定,以一點為一個基本單位,一劃等於三個點的長度。在一個字元內,各點劃之間的間隔時間為一個點的長度,而字元和字元之間的間隔為三個點的長度。字與字之間的間隔為五個點的長度。莫爾斯電碼各個字元的電碼長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屬於不均勻電碼。
五單位電碼
屬於均勻電碼,每個字元由長度相等的五個電脈沖組成,一般以有電流代表傳號,無電流代表空號。傳號和空號是兩種不同的狀態,並且只有五個位置供選占,因而能有25即32種不同的組合。這些組合,既可代表字母,又可代表數字和標點符號及「機能」組合。字母和數字的轉換由機能組合控制。五單位電碼不止一種,使用較普遍的是國際第二號電碼和數字保護電碼。
以電傳打字機而言,在五單位電碼的32種組合中,用其中26種來代表全部字母或用26種來代表數字和標點符號,其餘6種則為機能組合,六種機能組合是字母位、數字位、換行、回車、間隔和空白。
電報收發報機 主要有兩類
莫爾斯電碼電報機
莫爾斯電碼由報務員用電鍵發送。電鍵實際上是一個易於持久操作的開關,由按鍵時間的長短來決定點或劃。收報機在勻速前進的紙帶上劃出長短不同的符號,或者用聲響等方法來顯示出所收到的電碼,報務員由此錄出字元電文。這種通報方式稱為人工電報。人工電報雖然是一種早期的方式,通報速率較低,但是設備簡單,對傳輸電路的質量要求不高,工作比較穩定,所以至今仍有應用。
1858年出現了用莫爾斯電碼的高速自動收發報機。發報局用專用的鑿孔機先在紙帶上鑿出與電文字元相對應的圓孔,再把這種鑿孔紙帶在莫爾斯電碼自動發報機上發送,收報局則用波紋收報機在紙帶上錄出點劃電碼,其通報速率可以比人工發報快幾倍到20倍左右。
五單位電碼電報機
電傳打字機是採用五單位電碼的電報機。它出現於20世紀20年代,從30年代初起得到廣泛應用,發展較快。電傳打字機在外形上與外文打字機相似,由於發或收任一字元所需的時間相同,可簡化機器的設計和構造。電傳打字機主要包括發報鍵盤和收報印字兩個部分,因此兼有發報和收報功能。發報部分由裝有打字字鍵的鍵盤發送出五單位電碼的電脈沖信號;收報部分則依照收到的電碼信號在紙頁(或紙帶)上印出字元來,省去了電碼和字元之間用人工互譯的工作,因此效率高而且使用方便。
電傳打字機通報時兩端的發報機和收報機須同步工作,每傳送一個字元同步一次。因此要在每個字元的五單位電碼第一脈沖之前都加上一個空號性的起動脈沖,其長度與一個信號脈沖相同;而在第五脈沖之後都要加上一個傳號性的停止脈沖,其長度常為 1.5個信號脈沖。所以每個字元的實際長度為 7.5個脈沖。起動脈沖和停止脈沖的作用是使電傳打字機每發、收一個字元時機器起動和停止各一次,以保證發報和收報兩端的電傳打字機在通報時能得到同步,因此電傳打字機也稱為起止式電報機。
在收報印字器件的每個字位上除字母外還有一個數字或符號,按下發報鍵盤上的「字母位」機能鍵後,能使收報印字部分只印出字母;而按下「數字位」機能鍵後則收報部分只印出數字元號。印出的字母或數字元號各為26種,因此電傳打字機共可印出52種字元。 1850年8月28日,英國人約翰(John)和雅各布·布雷特(Jacob Brett)兄弟倆在法國的格里斯—奈茲海角(Cape Gris-Nez)和英國索蘭海角(Cape Souther-land)之間的公海里用「巨人」號拖船在英法兩國之間的多佛爾海峽敷設了第一條海纜,但只發幾份電報就中斷了,原因是有個打魚人用拖網勾起了一段電纜,並截下一節高興地向別人誇耀這種稀少的「海草」標本,驚奇地說那裡面裝滿了金子。
1858年8月5日,第一份海纜電報橫越大西洋。這條大西洋海底海纜於1857年8月7日從愛爾蘭西海岸瓦倫西亞(Valentia)開始敷設,8月17日海纜在12000英尺深的水下崩斷。1858年7月28日深夜,兩只敷纜船再次在大西洋中部相會,拼接好電纜後敷纜船向相反的方向敷纜。8月5日,總長為3240公里的電纜敷纜完畢。凌晨二點四十五分,第一份海纜電報橫越大西洋。8月12日美國和英國之間播發海纜電報,9月3日1點,由於報務員的錯誤導致電纜絕緣擊穿而損壞。 19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倫敦馬可尼無線電報公司的義大利物理學家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 1874—1937)和德國阿爾薩斯州斯特拉斯堡大學的布勞恩(Karl Braun,1850—1918),以承認他們在發展無線電報上所作的貢獻。
電報是人類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迫切要求能進行遠距離快速通訊的產物。在19世紀上半葉就有許多科學家從事這方面的發明創造。莫爾斯在1837年成功地發明了電碼,很快就建立了長距離的通訊網和橫跨大西洋的電纜。但是架電線、鋪電纜都是很費事的事情。如果能不經電線電纜而直接傳遞信息,豈不是更為方便?於是無線電報就應運而生。但是,一件新生事物的出現總不是一帆風順的。在馬可尼和布勞恩之前,已經有多起利用電磁波傳遞信息的嘗試:例如:法國的布朗利(E.Blanly)、英國的洛奇(O.Lodge)、紐西蘭的盧瑟福(E.Rutherford)、美國的特斯拉(M.Tesla)都對無線電通訊作過有益的嘗試。俄國的波波夫還公開表演過他的無線電收發報機,但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持。而馬可尼比較幸運,他的發明及時地得到了英國官方的支持。1895年他在自家的花園里成功地進行了無線電波傳遞實驗,次年即獲得了專利。1898年在英吉利海峽兩岸進行無線電報跨海試驗成功,通訊距離為45 km。橫跨大西洋的無線電報試驗則冒了很大風險。當時許多人認為無線電波應該和光一樣是直線傳播的,而大西洋跨越2000海里①(3700km),這樣彎曲的地球表面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直接傳遞無線電波。可是馬可尼獨具慧眼,他從遠距離無線電波的成功實踐和發射台一端接地的事實出發,堅信有可能使定向電波沿地球表面傳播。1900年10月在英國建立了一座強大的發射台,採用10kW的音響火花式電報發射機,1901年12月,馬可尼在加拿大用風箏牽引天線,成功地接收到了大西洋彼岸的無線電報。試驗成功的消息轟動全球。從1903年開始,從美國向英國《泰晤士報》用無線電傳遞新聞,當天見報。到了1909年無線電報已經在通訊事業上大顯身手。在這以後許多國家的軍事要塞、海港船艦大都裝備有無線電設備,無線電報成了全球性的事業,因此,馬可尼和布勞恩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下面簡單介紹他們兩人的生平。
馬可尼1874年4月25日出生在義大利的波倫那(Bologna)。他是次子,父親是一位義大利鄉紳,名叫朱賽普.馬可尼,母親叫安妮.吉姆遜,是愛爾蘭克斯福德郡達芬城人,其父叫安德魯.吉姆遜。馬可尼先後在波倫那、佛羅倫薩(Florence)和里窩那(Leghorn)接受私人教育。在少年時期,他就對物理和電學有著很濃厚的興趣,讀過麥克斯韋、赫茲、里希(Righi)、洛奇等人的著作。1895年馬可尼在他父親的蓬切西奧(Pontecchio)庄園開始了他的實驗室實驗。在這里他成功地把無線電信號發送到了1.5英里(2.4km)的距離,他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實用的無線電報系統的發明者.
布勞恩1850年6月6日出生於德國的富爾達(Fulda)。他在此地接受了地方普通中學的教育。他曾在馬爾堡大學、柏林大學學習過,1872年畢業,他的畢業論文是關於彈性弦的振動。後來他在維爾茨堡大學擔任過昆開(Quincke)教授的助手,1874年受聘到萊比錫的聖托馬斯中學任教。兩年後他受聘為馬爾堡大學的理論物理學編外教授,1880年又被聘請到斯特拉斯堡大學擔任同樣的職務。1883年布勞恩成了卡爾斯魯厄(Karlsruhe)工業大學的物理學教授,並於1885年受聘到杜賓根大學任教。他到這里的任務之一是建立一所新的物理研究所。他沒有接受萊比錫大學的邀請去繼承魏德曼的職務,而是在10年後於1895年又返回斯特拉斯堡擔任物理研究所主任。
1898年他開始從事無線電報的研究,試圖以高頻電流將莫爾斯信號經過水的傳播發送。後來他又把閉合振盪電路應用於無線電電報,而且是第一個使電波沿確定方向發射的試驗者之一。1902年他成功地用定向天線系統接收到了定向發射的信號。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布勞恩曾被派往紐約,作為一名見證人去參加一項專利索賠的訴訟。由於他離開了自己的實驗室以及身體有病,沒有可能繼續進行科學研究工作。布勞恩的晚年是在美國安靜地度過的,他在1918年4月20日逝世於美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8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8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2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