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彈紐西蘭之旅怎麼了
A. 第一次紐西蘭之旅怎麼玩才好紐西蘭最美的季節是什麼時候呢
第一次紐西蘭之旅怎麼玩才好?紐西蘭最美的季節是什麼時候呢?
紐西蘭本地北邊屬亞熱帶季風,紐西蘭四面環山,很多地區夏無炎熱,冬無寒冬,長年柔和雨水多。夏日與冬天溫度差一般不超過10℃,時節與中國反過來。最熱月份是十二月、一月和二月,最涼是指六月、七月和八月。
1、奧克蘭奧克蘭是紐西蘭最大的一個城市,坐落於紐西蘭北島的中南部,三面環水。都是紐西蘭最大的一個國際性進出口貿易岸,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城市都是有直航奧克蘭的航班,因此也是很多人趕到紐西蘭的第一站。奧克蘭吸引住全國各地遊人慕名而來的一個重要主要原因是一座城市的多樣化,我會在一天之內體驗到各種各樣豐富多彩感受:港口遊艇、買東西遊戲娛樂、歷史博物館名勝古跡、生態公園酒庄、熱帶雨林黑沙灘……一應俱全!
假如你在奧克蘭僅有1天時間,當然是要遊玩最精華的一部分咯,伊甸山、海港大橋、皇後街和天空塔是不可錯過的旅遊景點;假如你在奧克蘭呆的時間也較多,還能夠強烈推薦你來重任灣,這兒從奧克蘭市區考慮最簡單到達的海灘,都是本地人特別喜歡一起去的度假勝地,能夠花半天的時長在這邊感受舒適的太陽、海灘;
自然,假如你是作家顧城粉絲,那樣離奧克蘭1鍾頭船程的懷赫科島——又稱激流島就是你體會不一樣奧克蘭的好選擇,海島擁有眾多紅提酒庄和顧城故宅,強烈推薦能報本地一日tour,由奧克蘭一日來回懷赫科島參觀考察紅提酒庄品地方特色美食。自然,如果你自駕游得話,渡船是可以載滿你車里島哦。
2、羅托魯瓦坐落於北島中間,要以毛利族住戶為主體的露天溫泉地暖地區。間歇泉、調節池和令人敬畏之心的haka舞形成了羅托魯阿的日常生活。間距奧克蘭約234千米,開車時間約3個多小時,是許多人出行理想的好去處。這里有許多森林茂密的山間湖及遨遊著大馬哈魚的江河。
3、懷托摩[懷托摩螢火跳蟲]有別於在中國比較常見的淡黃色熒火蟲,全球只會在紐西蘭和澳大利亞才可以看到深藍色熒火蟲,紐西蘭北島規模最大的螢火蟲洞便是懷托摩的,螢火蟲洞tour每三十分鍾一班,每一次大約40人左右,分兩條船,入洞以後起先跟隨當地解說員入洞參觀考察奇異的地質地貌,乘船收看螢火蟲洞的時間也應該是最後10分鍾,看見全部洞窟也被遍布的藍色熒火蟲籠罩著的感覺了的確好像是在觀查銀河系那樣震撼人心,自然,里邊是不可以講話和拍照的,因為每一組遊玩都限定總數,提議提前預定好門票費。
B. 1199 天天向上回顧紐西蘭之旅 歐弟是不被馬賽克了啊 為什麼
限娛令,歐弟over了。
C. 翻過一座山,來到一座城,紐西蘭之旅完結篇 | 目的地指南
寫在前面的碎碎念:
拖更是人類的頑疾,君不見各大論壇、網文站即便是職業寫手都經常挖坑不填。
這種坑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寫著寫著突然就不寫了,俗稱「太監」,取下面沒有了之意,有些作者還會給一個理由,雖然也是千奇百怪,什麼突然主角一家被隕石砸死了,更有甚者,早上起床照個鏡子因自己的美貌窒息而死。
還有一種,前序自己策劃了很大的一個世界構架,然後埋了很多伏筆,結果伏筆就一直伏下去了,以江南為代表的九州坑王們就是這個類型。
有少部分人斷更以後突然有一天又開始更新,俗稱「失蹤人口回歸」群眾們一般會調侃「某一天某人突然想起來他的某個賬號」,但大多數就此沉寂。而我,沒有賬號可以忘記,游記的主角明顯也沒有消失,自己挖的坑還是稍微積極點自己填吧(其實我沒有感受到主編的怒火,真沒有)。
有兩個可能是被我這個紐西蘭游記種草的朋友已經游完紐西蘭回來了,我表示之前還答應說要在他們去之前寫完的。
話說,上一篇我們講到了 紐西蘭南島的 福克斯冰川徒步 , 點此處復習一下👇:
徒步/飛行/冰川/落霞,紐西蘭總有一項打動你 | 目的地指南
🧙♀️🍀🌼
福克斯冰川—霍基蒂卡—格雷茅
原有的計劃中給 開飛機 及 冰川徒步 這種受天氣影響比較大的項目預留了時間,所以空出了一天的時間,又不想把自己弄得太過疲憊,於是選擇了走走停停的繼續沿 西海岸 瞎玩。
說起來運氣不錯,之前冰川下山的時候就下起了小雨,第二天也是這樣陰雲密布,到了快中午的時候接近 艾恩西湖 (Lake Lanthe) ,停車在湖邊小憩的時候天空才逐漸放晴。
霍基蒂卡 (Hokitika) 是一個海邊的小鎮,美麗而安靜,因為一些獨特的地標,成為一個「新晉網紅」。
▲ 用木頭拼的Hokitika,打卡地
在這個地方喝了杯咖啡,然後呆坐了一會兒去了 格雷茅斯 ,曾經是西海岸毛利人聚居地,後來隨著煤礦和金礦的開采迎來了城市發展的熱潮,隨著資源的枯竭,現在轉回農林漁業為主,城區人口僅有萬余,房東告訴我們,此地奇缺醫生,普外科醫生僅剩一人,年輕人大多去了東海岸。
▲ 這地方忘記拍城市全景了,我們租的房子在城邊的山上,找張谷歌地圖上的應付一下
打聽了一下得知這個城市周圍沒啥可看的,也沒什麼特色餐飲店,於是決定返回格雷茅斯,安靜的看看海和夕陽。
▲ 慢門,曝光1s
這里有條河的入海口,河堤在維修,沒法上去拍照。
▲ 霍基蒂卡的日落
但是在邊上有條 廢棄的帆船 ,是拍日落的絕佳地點。當天的日落雲層稍微厚了點,沒有火燒雲,就這么將就看吧,風光拍攝總是需要一點運氣。
隨後去了網評「 西海岸最好吃的披薩店 」—— Fat Pipi Pizza 點了一個特色披薩(依然沒圖),確實很熱鬧,晚上還要排隊,至於味道嘛,有時候抱的期望太大落差就會比較大,公正的說味道不錯,但是如果說這是紐西蘭「西海岸甚至有可能是紐西蘭最好吃的披薩店」,那紐西蘭人民就有點可憐了。
▲沒拍照不要緊,我傾情附圖一張,來自水印,侵刪
🏔💐🌸
格雷茅斯—阿瑟山口國家公園—基督城
後面的節奏整體都非常的緩慢了,但是不得不說紐西蘭因為相對的地廣人稀和農林畜牧業的發達以及地形的多樣性,自駕游期間公路兩邊充滿了美景。在某一個不知名的公路拐角,就有著特別的風景。
大概是3958 Otira Hwy處, 塔拉馬考河 在這個地方因為地勢平緩開始分叉,河床上長滿了不知名的灌木,灌木叢開滿了黃色的鮮花,非常好看。
▲ 快速飛行時的航拍截圖,有點模糊
大概在這個位置前方看到了在紐西蘭非常稀有的鐵路,看到貨運火車載滿了原木在森林裡穿行, 紅色 的火車與 綠色 的大自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我嗅到了大片的氣息!
想拿無人機航拍一記,結果人生的第一次「炸雞」就貢獻在這了,當時鏡頭裡面看到了電線,然後天旋地轉……還好摔在厚厚的草地上,就是螺旋槳葉打碎了一個,撿回來換了備用的槳葉居然還用得好好的。心情經歷了驚喜—驚恐—僥幸,雖然沒拍到火車,還好無人機沒捐出去,感嘆了一陣之後繼續出發。
▲ 邁向亞瑟山
▲ 拍張公路照,遠處還可見雪山
▲ 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危險動作,請勿模仿(*^_^*))
▲ 地圖上都沒有的某小湖
▲ 公路遠處嶙峋的石頭
不得不說山上風真大,風速可能有4-7級,無人機一直在搖搖晃晃的飛行,山上人少車少,是個拍公路片的好地方。
▲ 有沒有汽車廣告的感覺(某廠商看到的話考慮一下,一件可樂即可)
這里有一個牌子,指示為 亞瑟山口國家公園 ,繼續沿小路前行,是野營和徒步的路線,我們的任務是當天趕到基督城,而且之前Hiking的時候不是發誓本次旅遊絕對不再次Hiking了么,錄了段像意思意思以後返回繼續前行。
最後於天黑前回到了基督城內住的地方,吃完飯後去邊上的 海格利公園 (Hagley Park) ,這個公園相當大,走到南區的時候,驚訝的發現這條路上開滿了櫻花!之前沒做過攻略,以櫻花的花期來說,這種不期而遇可以說是此行最完美的結束。
▲ 晚上的櫻花大道
▲ 拍風光的人都是孤獨的[]~( ̄▽ ̄)~*
晚上的櫻花大道都如此美麗,第二天又是一個大晴天,早早回去休息,第二天起來再游此地!
🌺🏰⛵️
基督城—返程
昨天踩過點,雖然沒微距鏡頭,但是70-200大多數情況下也是夠用的,背上裝備馬上出發。話不多說,以很多圖來展現櫻花的美麗。
這里有來自各地的遊客在,行走在這片美麗的花海中,心情都變得十分美麗。繼續放幾張圖,隨意感受下。萬萬沒想到沒去過武大櫻花園,也沒去過隔壁某一衣帶水的鄰邦看櫻花,在遙遠的南半球看到了這樣大片大片的櫻花。
櫻花再美也終究是要逛完的,接下來是去參觀了基督城災後的遺址,2011年基督城市東南10公里發生6.3級地震,震源5公里,破壞了不少建築。有一個為期10年的災後重建計劃,但目前為止中心大教堂仍然在封閉維修。
▲ 遠遠的在柵欄外看一眼大教堂
▲ 英聯邦標志性的有軌電車
▲ 雕像下是盛開的罌粟花
▲ 埃文河依然在安靜的流淌
逛完這里,仍然沒到晚上,於是選擇驅車前往碼頭逛逛,去往了 加弗納斯貝 (Governors Bay) 。
▲ 站在高山上遠眺,這個港口的形狀錯綜復雜
▲ 曾經的老碼頭留下的木樁子
明顯我們去的都是些稀奇地方,不是一般遊客去的地方,雖然當地人看到我們沒有流露出過多的好奇,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那種驚訝。誒,在國外體會了一次當「老外的感覺」。碰到了一個當地的捕魚人,還提醒我們漲潮了,趕緊往回走。
新的現代化碼頭洋氣多了,遠在幾十公里外,還有個遊艇學校。
至此,整個 紐西蘭的旅途結束 。
D. 牧草優質 陽光充沛——澳大利亞、紐西蘭之旅(三)
墨爾本附近遼闊的牧場黃燦燦的, 時值一月也是牧草收獲的季節。 沿途牧場上,牛羊沒想像中多,
雖沒看見有人在牧場上勞作,但隨處可見一卷卷已包紮好的大草卷散落在草場上。草捆很結實,規格相同,一看就知機械加工出口的。導游小袁說,這些富含鈣、鎂、鈉、鐵等營養的大草卷是上好的牛、羊過冬飼料,將被運往瑞士、法國等地,其中,也有一大部分出口中國。
我們從墨爾本市區,駛往被譽為維多利亞州鎮州之寶的大洋路,及舉世聞名屹立海洋中的天然石柱「十二門徒岩」
景緻的蜿蜒276公里車途中,美麗的海岸線、氣勢磅礴的沖浪海灘、寧靜的小鎮、鬱郁蔥蔥的桉樹雨林,一一盡收眼底,同行的一位女教師大聲驚嘆:我終於欣賞到了全球最美的海岸風光了。
袁導說這次的我們很幸運,車子經過的這條路旁,半個多月前剛剛經歷過一場森林大火,我們能依稀看到桉樹上黑黢黢留有燒過的痕跡。據介紹,這里,一年365天,近300天,陽光燦爛,森林防火也是當地政府重要的工作。
E. 想要知道防彈少年團I NEED U的mv每個人的分析 最後都死了嗎 都是因為什麼
防彈少年團I NEED UMV並非講述失戀而是反映韓國青少年在外界壓力下造成的抑鬱,暴力,自殺等社會不良現象.由於MV內容過於寫實,被判定19禁導致重新剪輯,剪輯師把19禁社會黑暗系MV剪輯成了15禁失戀陰郁系也是蠻拼的。
原來的MV里是
里兜說法一:RM在加油站將棒棒糖扔進汽車油箱,糖分有利於燃燒。
說法二: RM嘴裡的棒棒糖象徵香煙,他將點燃的香煙扔進汽車油箱。
泰泰是在住宅樓酗酒,聽到樓內有施暴聲進去替天行道,結果將施暴的男人誤殺之後自殺。
果果是有厭世情緒。自己主動招惹社會的無業人員,挑起打架,受傷後非但沒有難受的表情反而釋然一笑,戴帽子故意穿馬路自殺。
厚比是有抑鬱症,後來服葯自殺,死在韓國著名的自殺大橋。
公主是百合花中毒死亡,應該說是公主用百合花自殺。
糖糖是倒油到床上點火自殺。
雞米是在浴缸里,點火燒了寫好的遺書後,沉水自殺。
最後的畫面不是睡著了而是死了~
F. 旅行•紐西蘭•瓦納卡|寧靜的大湖、孤獨的樹
在紐西蘭的旅程,是在人間凈土裡一場美麗的夢。我們走過迪卡普、普卡基——美麗的牛奶湖泊,又去到了卡卡角——那個狂風呼嘯、暗浪洶涌的世界盡頭,遊玩了皇後鎮——雪山大湖圍繞著遊人喧囂的世外天堂,最後來到了 瓦納卡Wanaka ,看回一片雲淡風輕的雪山大湖,去看望那永恆大自然里一棵孤獨的樹。
所以,同是在南阿爾卑斯雪山懷抱里的大湖,相比剛剛離開充滿遊人喧囂的世外天堂皇後鎮,用安靜與孤獨形容瓦納卡再合適不過。
我們在瓦納卡只待了短短3天,孤獨的樹算是瓦納卡那稀少的旅行記憶里,重要的一張畫面。
紐西蘭有一張「明信片」,相信不少人都眼熟,卻說不上來是哪裡。
瓦納卡的「孤獨」不是因為那隻有5000人口的湖畔小鎮,而是因為湖水中獨自佇立的那棵「孤獨的樹」。它彷彿一位佇立水邊的老者,已過不惑之年,腰身漸漸下垂彎向水中央。
在瓦納卡湖濱小鎮靠湖的地方有一片公園,滿是青草與參天大樹,和皇後鎮公園類似,只是沒有那麼華麗、多了幾分寧靜。
公園里的湖岸,是松軟的細石灘,和那棵 「孤獨的樹」That Wanaka Tree ,我們碰巧來在了一個退潮時分,看到樹根下的地面實際是與岸相連的,只是平常水位高了沒過那片地,看起來便是樹長在水中。
不管天上是晴空萬里,還是晚霞落下,不管雪山旁是萬木枯黃,還是綠樹常青,孤獨的樹總是彎著腰,看起來那麼蒼老。
作為瓦納卡最熱門的打卡點,「孤獨的樹」其實並不「孤獨」,每天有大量的遊人前來「陪伴」合影,我們便也是這大流中的一員。
我們和很多遊人一樣,打卡一番離去,然後有下一波遊客打卡。也許,它的孤獨在於看著人們來來往往、欣賞它後又離去吧。
我們在瓦納卡只待了短短3天,湖畔小鎮給我的印象就是小、人煙稀少、風景優美,還有不錯的酒吧。
「孤獨的樹」只是瓦納卡湖那比較知名的一角,其實瓦納卡湖和瓦卡蒂普湖、以及不少大湖一樣,有無數個美的角落和無數種欣賞方式。隨便一角,都有隨風飄盪的樹,都能眺望到對岸的雪山,都有鴨子在嬉戲或團成一團小憩。
瓦納卡人不管住哪兒,都有 一片這樣美好的風景。
瓦納卡是一片南北走向的長形湖泊,小小的湖畔小鎮在南端,是大自然懷抱里一片安靜而悠閑的凈土。印象中,小鎮僅僅是圍著湖南岸那條大道、以及向南發散的幾條幹道而建的一排排現代而簡約的建築,屋子都沒有超過三層高的。
相比世外喧囂的皇後鎮,瓦納卡人口稀少。這里的人們,讓人羨慕的享有大片的草地、山和湖泊、廣闊晴朗的藍天。
——還有大量的酒吧和咖啡廳。
很喜歡我們住的那一片路旁長滿好看櫻花的別墅群,當回憶起住過的可愛小屋時,美好得彷彿曾只是個夢。當天氣不那麼晴朗時,濃霧彷彿要從屋後山上沖下來,蓋住整個天空、席捲整片大地。在紐西蘭,我們見識了大自然的那些神話、魔幻的氣息。
在瓦納卡小鎮待的時間短而平常,卻仍充滿大自然的美好和寧靜。如果有機會,也還會再來的吧。
開著飛機在大湖上空飛翔是什麼感受?
我們在瓦納卡只待了短短3天,印象最深當屬自己第一次開著飛機翱翔藍天。
在紐西蘭的南島,很多人們把最刺激的部分留給了「極限運動天堂」——皇後鎮,而我們把最精彩的部分留在雲淡風輕的瓦納卡。
大學四年,無數飛機在頭頂飛過,學習商科的我,沒有像很多同學那樣進入神秘的飛機駕駛艙「打卡」。現在有機會了,把人生的第一次飛機駕駛經歷,留在美麗的瓦納卡,不失為一種更美好的方式。
所以在瓦納卡的第一站,我們不是去湖畔,而是去了飛機場。帶著興奮與好奇,去上我的第一堂飛行課。當然,這一切都是我們周密的計劃和提前預訂好的。
在雪山環抱下的小小機場,由不同的機構的飛機共同使用。在我們預訂的瓦納卡飛機訓練營簽到後,工作人員帶我們進入他們的機庫,觀看了約10分鍾「飛行課程注意事項」的視頻後,便是等候上機「實操」。
小小的機庫也是個博物館,陳列了不少懷舊的飛機零件和飛行用具,讓我們看到這片地方的飛行歷史與飛行文化。
在紐西蘭最高的庫克雪山,計劃飛越冰川的那天由於下雨+大霧,取消了飛行行程,成了我們這趟紐西蘭南島之旅的遺憾。而瓦納卡的天氣十分給力,風和日麗、雲開見日,飛上天空一定是很美的風景。
這種商業化飛行課程的教練,自然比當年學校里的教練要和藹可親得多(雖然在學校我沒接觸過,但耳聞頗多)。我們的教練是位年約50但看著活力充沛、陽光快樂的女士,一上來便熱情有力的和我們握手,然後帶著我們走向那架即將帶我們馳騁藍天的可愛小飛機。
充滿期待的,從爬上飛機、入座,到系安全帶,把飛機開上跑道、加速、拉升離開地面,教練一邊示範一邊解說。
飛機爬升到四周一片凈空的高度時,教練將飛機掌控權交給了我。爬升、左轉和右轉,操縱桿挪動一點點飛機馬上便靈敏的響應了,一切動作都須比開車要輕得多。
飛機里是發動機隆隆響聲。窗外,遙遠的雪山峰,白雪和雲連成一片;抬頭是蔚藍蒼穹,陽光從穹頂之外穿透進來;往下望向陸地,一切都小得似螞蟻。
湖面平靜得,像是一塊深藍的寶石。
「雲淡風輕」,形容當時感受再恰當不過。遠處雪峰的嚴寒、湖水深處的冰冷,我們都感受不到;在溫暖的陽光里,我們自由飄盪在大湖上,還能不時拍一拍照。
半個多小時的飛行,轉瞬即逝。教練帶著飛機緩緩下降,著地、滑行、進入停機位,照舊細致的講解著每一步的操作。
最後,教練指著引擎的開關,讓我按下。離開時,飛行訓練營還給我們開了一張飛行時長證明,以後再開飛機便不再是「零基礎」了。充滿儀式感的收尾。
我們在瓦納卡只待了短短3天,大部分的時間寧靜而平常,特別是在我們走過了牛奶湖、「炎魔」雪山、世界盡頭、世外桃源和美麗的「中土世界」後。
但很慶幸第一次飛行記憶,留在了美麗的瓦納卡湖。
——End——
關於瓦納卡:
《 旅行•紐西蘭•瓦納卡|在世外大湖邊,與童年來一場邂逅 》
紐西蘭的旅程:
《 旅行•紐西蘭|迷失在沿途風光(1)72號公路 》
《 旅行•紐西蘭•蒂卡普|雪山懷抱里,那片從天空偷走的藍 》
《 旅行•紐西蘭•普卡基|湖畔:雪峰彼岸,那片夢里春暖花開(上) 》
《 旅行•紐西蘭•普卡基|湖畔:雪峰彼岸,那片夢里春暖花開(下) 》
《 旅行•紐西蘭•普卡基|湖畔(酒店篇):水岸小屋裡,那場歸隱的夢 》
《 旅行•紐西蘭•普卡基|庫克山:冷峰下,那些遺落世外的蒼茫(上) 》
《 旅行•紐西蘭•普卡基|庫克山:冷峰下,那些遺落世外的蒼茫(下) 》
《 旅行•紐西蘭•達尼丁|火車站:屬於南半球的「維多利亞時代」 》
《 旅行•紐西蘭•達尼丁|教堂:管風琴聲里,那南半球老城的舊時光 》
《 旅行•紐西蘭•達尼丁|印象:南半球海濱小城的一段日光剪影 》
《 旅行•紐西蘭•卡卡角|(上)世界盡頭的驚濤巨浪 》
《 旅行•紐西蘭•卡卡角|(下)世界盡頭,是驚濤巨浪,亦柔如彩虹 》
《 旅行•紐西蘭•卡卡角|(酒店篇)世界盡頭的海浪上,那座小木屋 》
《 旅行•紐西蘭•瓦卡蒂普|皇後鎮(1):南阿爾卑斯懷抱里的桃源小鎮 》
《 旅行•紐西蘭•瓦卡蒂普|皇後鎮(2):瓦卡蒂普水岸的無數種欣賞方式 》
《 旅行•紐西蘭•瓦卡蒂普|皇後鎮(3):瓦卡蒂普湖畔的世外樂園 》
《 旅行•紐西蘭•瓦卡蒂普|皇後鎮(4):世外小鎮里的「世俗」美食(上) 》
《 旅行•紐西蘭•瓦卡蒂普|皇後鎮(5):世外小鎮里的「世俗」美食(下) 》
《 旅行•紐西蘭•瓦卡蒂普|皇後鎮(酒店篇):將雪山、大湖與小鎮掛在牆上是什麼感受 》
《 旅行•紐西蘭•瓦卡蒂普|瓦爾特山:陽光草原與蒸汽船里的慢時光 》
《 旅行•紐西蘭•瓦卡蒂普|格林諾奇:《魔戒》里的夢幻「中土」(上) 》
《 旅行•紐西蘭•瓦卡蒂普|格林諾奇:《魔戒》里的夢幻「中土」(下) 》
大懶熊寫的東西很多,喜歡本篇游記的,就關注專題《 神遊紀 》吧~
G. 流浪地球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後感(精選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流浪地球觀後感1
《流浪地球》令人震撼的不僅是國產科幻片的進步,更是那個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提升到世界水平的小說原著——劉慈欣。
莫言曾說:劉慈欣的小說有非常深厚的修養和准備。這句話在流浪地球上得到了充分體現。小說故事始於剎車時代:因為太陽即將發生的氦閃將波及整個太陽系,人類傾盡資源,幫助地球逃逸到四點三光年外的半人馬座比鄰星。
書中,男主人公在比賽中越過冰封的太平洋,因為自轉的停止,地球的北半球處於永恆的黑暗中:濃得像墨一般……放眼望去,連耀眼的星光都不復存在……像一塊暗黑的,永無邊界的布上的塵埃,被緊緊的束縛,無法動彈,無法離開……孤寂與恐懼濃到稠到凝成冰,強撐的希望在這黑暗裡泯滅。背井離鄉,未來一片迷惘,家,在何方?
本以為會以悲劇結尾:太陽爆炸了,人類卻因種種原因無法到達新家園。
但是沒有,在生存面前,一切都不重要了,恐懼,孤寂,絕望,迷茫,面對不可測的未來,人們鼓起勇氣去面對,代價是高昂的,藝術,倫理,常識,一件又一件曾經無比熟悉的特色從人性中消失,逝去的生命更是多如繁星,剩下的只有對生存的強烈渴望。
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類當中引發叛亂之火,然而太陽最後的滅亡瞬間平息了一切,人類終於懷揣希望踏上漫長的流浪之旅。斗爭。很奇怪吧,明明內心的怯意早已泛濫成災,卻仍要拚死抵抗,明明孤寂纏繞束縛手腳,卻仍要尋覓家在何方!
仙人掌孤寂的在茫茫荒漠中綻放嬌艷;忍冬孤寂的在殘垣斷壁中蓬勃生長;幼獅孤寂的在無邊草原歷練成王;人類,像地球上的千萬種生命一樣,雖然渺小,擁有脆弱的情緒,但也因情感而強大,有著放手一搏的力量,我們用孤獨凝聚力量,尋覓家在何方。
我們終將流浪於宇宙,擁抱孤獨。你若是可以凝聚孤獨的力量,化其為動力,那麼,我相信你會找到家的。
流浪地球觀後感2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浩瀚的宇宙中埋藏了許多神秘。有黑夜中抬頭望去的繁星閃爍,有五彩斑斕太空流浪的星球家園。發生在茫茫宇宙的科幻大戲,被定格在《流浪地球》電影之中。
原作出自劉慈欣大師之手——這位科幻界的大師級人物,與電影導演郭帆強強聯手,憑借深入的聯想與想像,結合實際與未來,對我們生存的家園——地球,展開了深刻的剖析。
未來某一天,太陽急劇膨脹,人類要想辦法逃離太陽系。「持續兩千五百年的漫長宇宙之旅,史稱流浪地球計劃。」人類安裝上萬個行星發動器,把地球推離太陽系。伴隨猛烈的爆炸與震撼的音效,我們更能感受到災難面前人類的無助,同時也有堅強。
眼看就要撞上木星,機智的人們想到點燃木星上的易燃物質使其爆炸,把地球推向另一側。主人公劉培強思忖過後堅定地駕駛空間站點燃木星,讓地球脫離危險,可自己卻英勇犧牲。世上沒有天生的英雄,只有一個個平凡人擋在其他人面前;也許當耀眼的光輝過去,生命的閃爍才歷歷可見。想想生活中的我們,有多少人真誠地幫助他人,為社會生活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又有多少人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地堅持夢想,成為國家的棟梁?
鏡頭落在土地的貧瘠、空氣的混濁、植物凋零、人類藏匿的場景時,是人類無休止地浪費資源,肆意破壞環境,摧毀了原本脆弱的生態,也摧毀了自己生存的家園。當今,庚子鼠年的大疫就又提醒了人類,威脅生命的不僅是病毒,還是人們對生態破壞的放縱。果不其然——「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
這部電影提醒了我,不要等到災難降臨,再感到無助與悔恨。我們要減少工業廢水的排放,堅持實施垃圾分類工作,禁食野生動物,普及節能措施。只有立即著手保護生態,才不會讓地球的傷口流出人類的血。相信在築成綠水青山的道路上,人類能與自然握手言和,看夜空的流星,品清幽的稻香;相信《流浪地球》的波瀾起伏,喚醒了大家的勇氣與擔當,讓更多的人們體會生命的意義,在奮斗的宇宙中盪漾。
流浪地球觀後感3
「希望是這個世界上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選擇希望,人生就有堅持的理由。
《流浪地球》的情景設定在太陽步入老年期,地球上的人為了存活,帶著地球去找新的家園的故事。也揭示了當災難來臨時,生活中人性光輝和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
故事中的人之所以有勇氣去做,是因為他們選擇了希望,如果他們不去努力,而是安逸地等著滅亡,那結果截然不同,就算前過程艱難,但是未來是美好的,後者就算過程安逸,結果註定滅亡,這就是希望的力量。
鑽石的珍貴在於,給它一束光,它能折射出千道萬道的五彩繽紛。希望,給它一束人性的光輝,它肯定也會回贈你成功的繽紛世界,所以希望和鑽石一樣珍貴。
小說中有一幕使我留下深刻的記憶,反叛軍要把堅持流浪地球計劃的五千名士兵凍死在冰山雪地中,但五千名士兵當中沒有一個人屈服求饒,他們說:「讓人類永遠保持清醒是不可能的。」他們選擇了整個人類的希望,而不是自己的希望。死刑後一個小時氦閃爆發了,太陽開始走向滅亡,所以說這五千名士兵的選擇是正確的。他們的選擇,拯救了人類。這就是希望的力量。
生活中選擇希望的事例很多很多,比如「豬堅強」。如果不是它選擇了希望,在廢墟中九天九夜都堅持自己的希望,它又怎會有今天安逸舒適的生活?還有最美教師張麗莉,她選擇了更崇高一點的希望——孩子的未來,她一推,讓三名學生免受病痛之苦,讓她們獲得了生命和健康。希望是這人世間最朴質的情感,卻能帶領人們走向光明和未來。
而我們是否也應該像他們一樣,選擇希望呢?
我想是的。當生活,學習,工作不如意時,我們應該選擇希望,堅持走下去。每當我跨過溝壑,走過崎嶇的小路,眼前出現一片綠蔭,心中頓時變得明朗。你選擇了希望,希望也就會選擇你,並帶給你美好的未來。
我覺得,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比鑽石更珍貴的東西!
流浪地球觀後感4
今天,爸爸媽媽帶我去看了一場電影,名叫《流浪地球》,看完之後我既感動又感慨。感動的是劉啟的爸爸為了讓木星爆炸的壓力推動地球離開,自己先把駕駛艙和休眠艙分離,然後自己奮不顧身開著駕駛艙引爆木星;感動的是朵朵說的那段關於希望的話;感動的是每個人都在為希望拼搏著......
地球是多麼的美麗,可電影中的地球讓人感覺不寒而慄。沒有花草樹木,沒有鳥語花香,也沒有名勝古跡,更沒有新鮮的空氣......有的則是倒塌的樓房,被冰凍的人,還有極度寒冷的`天氣,可想而知,地球的環境是多麼重要,我們要保護環境,才能不讓太陽毀滅。
劉培強很愛自己的兒子,他為兒子和爸爸爭取到了免抽簽進入地下城的資格。為了人類未來的命運,作為宇航員的他義不容辭地去了太空。在太空站,他每天都在思念他的兒子,也是這種力量給了他引爆木星的勇氣。一開始,太空站里的所有人都可以轉移到其他星球居住,地球就毀滅了,可他沒有放棄希望,最後犧牲自己保護了大家,這是一種大愛,一種值得我去致敬的大愛。
看完電影,我不僅為這部電影的大片既視感震撼,更被每個人身上的品質所深深吸引。我想,以後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也都會充滿希望,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希望,相信只要我努力去拼搏,就會成功,就會出現奇跡。同時,我們也要珍惜自然資源,不要過度的開采、收集,這樣才不會出現電影里的景象。
流浪地球觀後感5
昨天去影院看了《流浪地球》,首映那天沒剩好位置就多等了一天。
大劉的原著是很久之前看了的,看完電影後又回來看了一遍小說。
電影中整體世界觀背景和原著相比幾乎沒有太大改動,人物和故事情節則基本可以說是再創造了,可以嘗試這么理解:電影展現的是在逃逸時代Ⅰ中發生的事件——有一次過近日點時,地木距離過近引發災難,所以有了電影中的故事。
在看電影前,我的期待並不高(之前沒看任何預告片)畢竟載體不同,表現方式必然不同,表現出來的效果也自然不同,這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問題。所以走出影院後反倒挺驚喜的。
相比之下電影的視角更溫情些,突出的不是科幻色彩,而是在科幻色彩下,不同身份和性格的人物,在危機下的不同表現和選擇。
其實這點說到底和大劉是一致的。大劉科幻作品中的世界構建確實是完整宏大,但不管是《三體》、《帶上她的眼睛》還是《贍養人類》,故事包裹的內核仍然是人性和人的處境。只是電影表現的稍微有點過度,以至於科幻有點成了背景板的意思。另外電影和小說的情感基調不同也是顯而易見了。
總的來說,光特效和場景就值回票價,節奏不拖拉,內容充實,沒有尿點,演技過關,略顯煽情,能提前猜到大致情節走向(比如誰要領便當)。總體觀影體驗良好。
不敢期待什麼科幻元年,只希望這次《流浪地球》票房表現好一些,能帶動以後這個領域的投資。畢竟上一個有姓名的國產科幻片可能還是1988年的《霹靂貝貝》......
期待大劉的其他作品搬上熒幕吧!
流浪地球觀後感6
《流浪地球》的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劉慈欣,他有「中國科幻第一人」的稱號,他寫的最有名的書是「三體」,《流浪地球》也是他的一部科幻小說,這些小說都介紹了「地球末日」發生的故事。
劉慈欣這本《流浪地球》還被拍成了電影,春節的時候上映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看了,是部讓我目不轉睛看完的電影,但是電影與書比較起來,還是書里講的故事比較完整。
這本書主要講了,劉啟的爸爸劉培強在他四歲的時候去參加了「拯救地球計劃「,成為了一名宇航員,幫助地球離開太陽系,而這時候他的媽媽缺生病死了,劉啟跟著外公去了地球最後的掩蔽所「地下城」。
「拯救地球計劃」是要用2500年時間幫地球逃出太陽系。17年過去了,雖然「拯救地球計劃」還沒有成功,地球還沒毀滅,但是地球遇到了麻煩,地球被木星巨大的引力所吸引,撞向木星!怎麼能讓地球自生自滅呢?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地球上的人類「選擇了「希望」,劉啟他們決定竭盡全力來拯救危在旦夕的地球與人類,他們想到一個辦法,用地球上的氧氣去點燃木星上99%的氫氣,因為這兩種氣體一旦混合,只要一根火柴就會形成轟天震地的大爆炸,再利用大爆炸的氣浪把地球彈離木星。
大爆炸成功了,地球得救了,而劉啟的爸爸劉培強與千千萬萬人一起犧牲了,地球繼續著他2500年流浪的旅程。
我敬佩劉培強叔叔為了人類犧牲自己的崇高品格,我也就像書里的韓朵朵一樣明白了一個道理,只有選擇了希望,雖然它可能十分渺茫,可能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但我們也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去完成它,實現它。
今天我們更要堅持自己的信念,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希望一定能夠變為現實。
流浪地球觀後感7
《流浪地球》這本小說很短,很快就看完了。
這本科幻小說最不合理的地方就是,地球人類經過50億年的進化,絕大多數人在關乎自己生死存亡的問題上居然那麼弱智。
太陽的演化規律這種的不是特別復雜的自然規律,又關繫到50億年後人類(正是故事中的人類)命運,那時候的人類應該是深刻理解而且非常堅信才對其正確性才對,畢竟這是一個人類(故事中的人類)已發現了50億年的規律啊,如果有錯的話,應該早就被發現了吧,所以怎麼可能僅僅憑借一時發現太陽的某些參數和400年前一樣,就將其推翻?存在了50億年的理論,居然是錯的,人類有多麼弱智啊!我想問一下,科學家呢?他們都死光了嗎?既然最後他們所堅持的理論是正確的,那麼他們當時就找不到可靠的證據來反駁那荒謬的、突然產生的想法嗎?
接下來,弱智的人類推論這是小部分人的騙局,然後就把領導地球逃出太陽系的五千人處死。剛處死完,太陽發生氦閃,真的變成了紅巨星,吞沒它周圍的行星。我想問一下,好如果是騙局,那些設置這個騙局的人們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太陽不會膨脹毀滅地球,他們費那麼大勁把地球推離太陽系,推向一個不確定的、很可能走向滅亡的世界,他們自己不也得滅亡嗎?這個騙局對他自己有什麼好處呢?什麼好處能超越自己的生命呢?那些被處死的人不能為自己辯護嗎?就這樣輕易的被處死了。處死他們的那些人,一點邏輯思維都沒有嗎?
假設人類平均25年繁殖一代的話,50億年,人類繁殖了2億代,竟會進化得如此弱智,這符合自然規律嗎?我懷疑猩猩進化2億代也不會比那些人更弱智。
我真的覺得《流浪地球》好弱智。
電影我還沒看,不知道電影中如何彌補這種弱智。
流浪地球觀後感8
太陽系即將毀滅,人類將地球家園推離太陽系軌道往半人馬星系去,歷時2500年,100代人。這時候人們會發現,除了生存和生命本身,其餘對功名利祿、出人頭地的追求都無甚意味。事業上擺人一道的權謀,業務上觥籌交錯的應和,錙銖必較的算計,低頭哈腰的唯諾,套路和苟且,職位和金錢都不再值得耗費思慮。就連愛情都無意價值,親情也可隨意舍棄,人生價值的排列,僅僅在於去往逃生通道路上的那條長長隊列的先後。
而人類的可悲,在於對生命的感悟,非不能置之死地而後得,只有在懸崖處勒住馬轡,看見碎石自馬蹄處墜入無盡不見底的深淵的那一刻、那一剎,才能突然體會到了生命的分量,才能在人生的圓餅圖上把它從一輪新月,瞬間標注成了一個圓盤。
但還好,生活、生命的意義,會在煉獄時頓悟,也會在天堂里發現。
看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如果置身隔絕凡塵的世外桃源,亦會豁然開朗,看向遠方。亦會不再拘泥那些看似重值千鼎,實則輕如鴻毛的塵事,而是著眼人類不過短短幾十載壽命的本身。
紐西蘭就是這樣的世外桃源。忘卻其他,返璞歸真。《桃花源記》所述:「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只道生活,無顧功名,大概與此無異。
太陽系的毀滅不過文筆杜撰,無法有切膚之感受。而紐西蘭之旅,則可有身體力行之親歷。置身其中,才會發現「天空飄來五個字,那都不是事兒」,不再是一種戲謔,而是值得頻頻點頭。
描述一個國家,無非美景、美食、風土、人文。但我覺得這些都不足贅述,只總結為這是一個尚「有問津者」的桃花源,是一個可以了解什麼是生活、生命,什麼是人類、社會的地方。
流浪地球觀後感9
希望,比鑽石還珍貴。
地球上荒無人煙,寸草不生。天上刮著大風,下著大雪,天寒地凍,人們寸步難行。建築倒的倒,塌的塌,荒涼的世界裡,沒有一個讓你遮風擋雨的地方………
這就是電影《流浪地球》中的場景。這部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獲獎科幻小說,於今年大年初一上映。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內部能量耗盡,即將巨大化並會吞噬整個地球。由於太陽已沒有能量,地球陷入了冰川期,人類只能移居地下城。為了全人類的未來,聯合國召開會議,會議中決定製造一萬台超級發動機,以驅使地球脫離軌道離開太陽系。但是,遠離過程中,地球即將撞擊木星,逃脫只有最後一線希望。許多無所畏懼的人們在完成任務中壯烈犧牲了。
由於木星的巨大引力,幾乎所有人都放棄了,他們不相信地球還有存活的希望。他們只想和木星同歸於盡。可是,中國救援隊不這么認為。他們找到了唯一的希望——通過噴火,點燃木星,使木星爆炸。即使他們成功的幾率很小,但是他們還是不放棄希望。就如電影中所說:「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最後,在他們的努力下,地球遠離了木星,人類得以存活下來。
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會因為困難和絕望,放棄希望。比如,一名運動員離終點還差幾步,他只要咬緊牙關,堅持不懈,或許就可以得第一名。可是,他因體力問題放棄了眼前的希望,被後面的人反超了,多可惜啊!所以,我們不管學習或做事,都不能半途而廢,要抓住機會,在困難面前永不退縮,只有這樣,才能離成功越來越近。
來吧!讓我們行動起來,抓住每一個機會,珍惜每一線希望。因為,希望是這個世界上,比鑽石還要珍貴的東西。
流浪地球觀後感10
《流浪地球》這部影片開始看時沒有頭緒,不過看完這部影片我就有了一些想法。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講了作為領航員的劉培強去太空後有十七年一直沒回家,他的兒子劉啟對他非常不滿意,後來又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帶他的妹妹跳出了地下城,在冰寒地凍得雪地里闖盪,正好這時地球受到了木星引力的干擾,他們兄妹兩加入了一支救援隊,繼續在雪地中闖盪,此刻身在太空的劉培強一直沒有忘記兒子,給他留下了地下城的入口。在拯救地球過程中,劉啟的爺爺不幸喪命,這時他又看到了同隊的隊員,他們改變了新的計劃點燃木星。在他們努力工作中,劉培強為了幫助兒子來到了駕駛艙。這次劉啟的行動成功了,可是在距離還差3000米距離時劉培強趕到駕駛艙飛向了火星從而救下了地球。
這部影片告訴了我們要愛護地球,否則幾百年後我們可能也不得不實行流浪地球計劃了。影片中有一句話給我留下深刻的記憶「沒有什麼比的上人的思想。」影片最後部分,劉培強舍己為人,帶著空間站的30噸燃料點燃了木星。這舉動讓我非常感動。每個人都知道應該舍己為人可在真正的現實中確很少有人能做到。人們連捨去一些小的利益都十分困難更別提生命了。
舍棄是一個人必須學會的,因為不能單單只為了自己。我們要為大局做事,為大局著想不能只想著自己。在電影中也有許多親情,比如劉啟對父親極度的不滿,父親還是對他恩愛有加,最後終於和父親化解了誤會。
劉培強充分體現了舍己為人和舍小家為大家的精神,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放棄,要用希望去戰勝困難。只要不放棄就會有希望。
這就是我的感受,你的呢?
H. 國寶國樹——澳大利亞、紐西蘭之旅(一)
時值大寒節氣,上海的 一月寒意逼人。記得2017年的一月,我們一行赴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紐西蘭,感受了一番夏日裡的碧海藍天。
布里斯班沙灘激情的沖浪者、黃金海岸動物保護區可愛的小袋鼠、凱恩斯熱帶雨林小鎮的另類藝術、綠島色彩斑斕的珊瑚礁,以及體驗直升機空中鳥瞰水晶般大堡礁的震撼----十多天澳新之旅,印象最深的,是其原生態的大自然;最欣賞的,是澳新人崇尚自然、簡單的生活態度。
你一定聽說過考拉吧,這種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袋類野生動物——樹袋熊,全世界僅分布在澳洲東部昆士蘭州等地區的桉樹林中。 我們一行,在黃金海岸自然原生態的庫倫濱動物保護區,有幸與它有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 考拉也稱無尾熊、樹熊,是澳大利亞奇特的珍貴原始樹棲動物。考拉性情溫順,體態憨厚。 據庫倫濱動物園工作人員介紹,考拉屬夜行動物,多在夜間及晨昏時活動。難怪,我們參觀時是上午,考拉們總將自己的身子蜷作一團,棲息在桉樹上。 考拉每天睡眠17 20小時,僅用4小時採食和活動。晚間,它會沿著樹枝爬上爬下,以桉樹葉和嫩枝為食,桉樹葉是考拉唯一的食物,確切地說,考拉是以小葉桉的葉子為生的。 考拉幾乎從不下地飲水,因為,從桉樹葉中,就能得到足夠的水分。 澳大利亞的國樹是桉樹, 澳大利亞的國寶是考拉。國寶以國樹為生,也是絕配。
I. 人文之旅|在皇後鎮深呼吸,宇賀夏美繼續旅行
自由播報員宇賀夏美其實非常喜歡旅行。將置身於陌生的城市,真實地描繪改變的心的連載《讓我去旅行》獻給您。這次是紐西蘭之旅的後篇。旅行的最後發生了意外!
紐西蘭有北島和南島。
我大概知道那個,
既然如此,雙方都去吧。
2018年2月,天氣依然寒冷,
在盛夏的紐西蘭,訪問了北島奧克蘭之後,
坐上飛機,目的地是南島皇後鎮。
似乎是為了「適合維多利亞女王生活的城市」而命名的。
我驚訝於竟然有這么直白的街道名稱。
對於居住在這里的人來說,會不會有壓力呢?
實際去了之後才發現,原來如此
我不禁感嘆這是一座與女王相稱的美麗城市。
群山環抱,可以眺望廣闊湖泊的度假小鎮。
酒店、餐廳、咖啡館等都集中在湖邊,
這里整理得井井有條,像是為大人准備的主題公園。
湖畔有公園和散步道。
他們面朝湖邊聊天,吃東西,
其中還有穿著泳衣放鬆的人。
大家各自度過了自由的時間。
乘坐皇後鎮著名的貢多拉,
可以縱覽市區和周邊群山的絕景。
無邊無際的藍天和湖水,還有綠色的群山。
人這么熱鬧,空氣卻那麼清新。
我做了好幾次深呼吸。
第二天,世界遺產峽灣國家公園
為了前往米爾福德峽灣,我早早起床等公交車。
在朝陽升起之前,我看到整條街都染上了粉紅色。
昨天一直是藍色的天空和湖水,瞬間燃燒成了粉紅色。
分不清是早上、中午還是晚上。
這是我的第一次。
乘坐巴士大約5個小時。
我還以為他會為這漫長的路程而焦慮呢。
司機不斷地為我們做向導,
因為有休息和拍照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
到達後,立刻乘坐游輪出發。
高聳入雲的群山和豪邁的瀑布。
想做也做不出來,
展現了真實的自然。
剛才還是晴天,突然烏雲密布下雨,
天又停了,晴空萬里,天氣驟變。
人類不可能合乎自然。
我必須感謝你們讓我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在回家的巴士上,我突然睡著了。
到達皇後鎮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了。
我簡單地吃過晚飯,想早點上床睡覺。
這才意識到自己把單反相機放在了公交車上。
我焦急地給巴士 旅遊 公司打電話。
「我給酒店留了個口信!明天就給你送過去!」
一個女人爽朗地說。
紐西蘭的細心、干凈、溫柔。
總覺得和日本有相似之處。
第二天,我收到單反相機,坐上了回家的飛機。
從機艙的窗戶也能看到藍天和湖水。
總有一天,我想成為適合在這個城市生活的大人。
我這樣想著。
宇賀夏美
自由播音員
東京都出身。作為朝日電視台「報道站」的氣象主播出道。作為該節目的 體育 主播,在擔任了對頂級運動員的采訪和 體育 轉播等工作之後,還廣泛負責了《good ! morning》、《羽鳥慎一morning show》等信息、 娛樂 節目。
2019年成為自由職業者,現在朝日電視台「池上彰的新聞是這樣的嗎!!」、自己首次擔任冠名節目「川柳居酒屋懷念」。tokyo fm tbs廣播「テンカイズ」或「sundayʼs post」等,也挑戰了電台的主持人。從2020年4月開始,擔任MC,負責關西電視台·富士電視台系「星期六奈尼! ?」。
J. 山島竦峙,星漢燦爛—紐西蘭之旅2—南島上集 | 目的地指南
Hello,大家好,我是海風藤。
拖更是人類的頑疾,我寫游記目前動力僅靠想把自己拍的照片分享給大家獲取一點點贊以滿足自己小小的虛榮心,以及與編輯大人的深厚友情。
本來計劃中紐西蘭一周更一篇,結果圖修完以後居然沒空再寫了,寫文居然已經是修完圖以後一周了。本次更新決定加入一些地圖,因為到了南島,我們很多時候選擇了走走停停,我盡量回憶出我停靠的地方(街景模式真好用)。
好,開始!
基督城—羊駝農場—蒂卡波湖
前篇講到我們當晚回到奧克蘭坐飛機到 基督城 (又稱克賴斯特徹奇,買機票的時候請都看音譯名),大晚上22點到基督城,提了車驅車到住的地方都快凌晨了,然而第二天基督城又沒有逗留就去看羊駝了,路線如下:
之前說過,紐西蘭人口較少,除了幾個大城市,路上村鎮都不是很多。
聽著音樂慢悠悠的開著車,有一段公路就在 Lake Forsyth (福賽斯湖) 邊,山清水秀,看到路邊有一個可供露營的營地,於是決定停車觀賞一下美景。
圖片 | by 海風藤 @Lake Forsyth |湖中的天鵝
停車以後發現緊鄰馬路有一條便道,專門樹了牌子是說明以供騎行者使用,果然停留駐足的時候看到了一群當地學生騎著車呼嘯而過。
大約前前後後有個十幾個人的樣子,有成年人帶隊,可惜掏出相機的時候只拍到了最後掉隊的兩個。
圖片 | by 海風藤
▲ 紐西蘭小孩真抗凍,在那裡的那段時間,啥天氣就可以看到小朋友都穿短褲
圖片 | 海風藤 @Lake Forsyth
此處匯溪成湖,為山間活水,出湖後向南奔流至海;湖形瘦長,左右山丘連綿不絕,山勢大致呈南北走向,並於南端收口呈環抱之勢;清風拂過,不急不徐。果真是一處風水寶地,雖然這里的風水氣派不足以埋葬帝王,但埋個主教、領主之類的應該還是綽綽有餘的。
(嗯……好像串場了,這紐西蘭埋人的方案應該不符合《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此行倒斗之事就此作罷。)
稍事休整後,繼續前行,路上過程中見到一家人停在路邊拍風景,果然風景不錯。
圖片 | by 海風藤
▲ 大概位於4905 New Zealand State Highway 75處
翻過一山還有一山,上到山頂,有一處位於山頂的Hilltop Tavern—山頂客棧,這名字取得相當簡單明了,有免費的停車場和觀景台,來都來了(旅遊金句啊),怎麼能不看一下。
圖片 | by 海風藤 @Hilltop Tavern 觀景台
▲ 看向Barrys Bay方向,灣中有一海舌,有意者可以去徒步
此處極目遠眺,見地勢開闊雄渾,丘陵起伏層層疊疊,遠處海灣內有一海舌,北低而南高,宛如巨龍伏地抬頭飲水;
海舌朝向正南,指向乃海灣出口,隱隱有魚躍龍門之勢。此勢暗合「潛龍」之徵,若天下天平,則相安無事,若風雲再起,此地起事之人必有一番作為。
沒忍住又瞎掰了一段,以上兩段半文不白的假風水解析靈感來源於《鬼吹燈》等小說,乃本人依據圖片仿寫所得,會不會有人以為我真研究過風水?如有雷同純屬巧合(笑)。
圖片 | by 海風藤
▲ 入口處邊上的棚子里,蹲在地上的羊駝好像一條蟲
終於,抵達了Shamarra Alpaca Farm 阿卡羅瓦夏瑪拉羊駝農場 。
簡單介紹一下,這個羊駝農場乃紐西蘭最大的羊駝農場,保持在100-130頭的數量,大多數紐西蘭的羊駝之祖都是這個農場出來的,羊駝數量多了,還負擔起雜交育種的任務。門票為50新幣一人,有點小貴,有中文講解(看運氣,一般都有)。
順帶一說,紐西蘭可以簽旅遊打工簽,面向30歲以下人群,為期一年。就像很多國內的青旅的工作人員一樣,打工—旅遊—打工—旅遊。
圖片 | by 海風藤 | 駝之無視
經過講解員的解說後,我們對羊駝的生活習性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別的沒記住,就記得羊駝這種生物交配慾望特別強,所以要公母分開養,不然母的剛生完就又去 「約會」 了。
聽完講解,牽了兩只羊駝進來給我們真實模擬了如何正確的摸羊駝以後(好像沒啥特別的,毫無記憶),就拿了幾個裝滿乾草的盆子出去看羊駝了。
首先來到了公(nan)羊(sheng)羊(su)圈(she),因為公羊駝不用帶崽,所以性格比溫順。
圖片 | by 海風藤 |紅盆即為餵食用盆
圖片 | by 海風藤 |與本地羊駝之星合影
為啥說這只是 「羊駝之星」 呢,因為它性格畢竟黏人,拍照非常合作,所以是當地明星。
另外還有一隻 「羊駝皇帝」 ,為什麼呢?
回答這個問題要先進行一個知識點的講解:羊駝毛色澤種類比較多,羊駝製品以不進行染色步驟為其中一個賣點。基於毛色雜交理論,這個「羊駝皇帝」的後代顏色涵蓋了所有的類型,所以他最「辛苦」,後代最多。
圖片 | by 海風藤
▲ 羊駝皇帝(畫面近處)在檢閱著它的臣民
相對於「羊駝之星」,「羊駝皇帝」就不怎麼友好了,它也懶得吃我們喂的食物,自己吃完了就跑遠處遛彎了。
圖片 | by 海風藤
不愧是帝王,走哪都前呼後擁的。既然公羊駝都不理我們了,我們回去取了草料再去看母羊駝。
母羊駝區數量驚人,孕期羊駝、小羊駝分別關在了遊客無法接近的幾個區域。近處的母羊駝數量也不少,而且會來搶食。
解說小姐姐提示我們,要小心不要被它們互相的攻擊行為殃及。說起來羊駝的攻擊行為相當符合這個物種的人為設定,可以說是相當的「草泥馬」了,是一種遠程物理攻擊:吐!口!水!
圖片 | by 海風藤
上圖是我很喜歡的一隻羊駝,提拉米蘇,名字源於它的毛色,因為毛色不純,幾乎無經濟價值,出生時被農場主嫌棄「Push it back!」這只羊駝感覺帶著一絲淡淡的憂郁,特別安靜(應該單純只是吃飽了懶得理我)。
看羊駝的時間短暫而又歡樂,下山!海灣內有不少遊船。
圖片 | by 海風藤
▲ 「這么大個海灣居然地圖上沒有名字」之灣
接下來的目的地是 Lake Tekapo (蒂卡波湖) ,紐西蘭著名星空保護區,吸引著無數攝影師和攝影愛好者前往。
到達福賽斯湖之前,於一處利特爾里弗小鎮暫歇並加油,這個小鎮的名字看中文很正常,英文居然就是Little River,可以說起名相當隨意了。(不過回頭想了想黃土嶺、東塘之類的地名……人民群眾喜歡的就是好的!)
小鎮的加油站後面有一個老火車站,已經完全停運了,在紐西蘭期間只看到過一次火車,當地鐵路僅承擔貨運運輸部分(為了拍火車經歷了人生中無人機的第一次炸機,火車還沒拍到,好氣),老車站停了兩節車廂,發現了當然要去拍個照啦。
圖片 | by 海風藤
▲ 加油站另一頭是一個集合咖啡館、雜貨鋪、展覽館、遊客中心於一體的小鋪子。
貓頭這張拍疵了……
圖片 | by 海風藤
▲ 不知道內部讓不讓拍攝我懶得問,索性沒拍,拍了拍外面貨架的陳列
圖片 | by 海風藤
▲ 途中,向西走可見雪山
經過漫長的車程,趕在黃昏時間抵達了Lake Tekapo同名 小鎮萊克特卡波 ,幾乎以旅遊業撐起的小鎮,一片一片的全是供遊客住的小房子。趕上了紐西蘭版的日照金山。
圖片 | by 海風藤 | 日照金山
為了晚上去拍星空,趁著黃昏時段趕緊去踩點,好牧羊人教堂附近的夜空亮度為2級(幾乎完全黑夜),近處也沒有照明設施,果然是經典機位。
就是湖面的風吹過來特別冷,感覺當天只有幾度,我在瑟瑟發抖中居然看到有人在湖邊拍婚紗照。
圖片 | by 海風藤
▲ 女人果然都是為了美可以不怕冷的怪物
回到房間趕緊定好鬧鍾睡覺,拍星空如果不拍星軌,真正按快門就那麼幾下子,功夫在前後。
拍了4次都不是特別滿意,每次都只能發現一點問題,然後改了以後下次又發現新的問題。
(看看這個春夏之際有沒有機會在長沙周邊再去拍個銀河。)
內容太多,南島可能要分的章節數目要超過我的計劃了,最後以三張星空照作為結束。
圖片 | by 海風藤 |地景略糊
圖片 | by 海風藤
▲ 單張,不知道怎麼出的這個效果
圖片 | by 海風藤
▲ 銀河拱橋全景和大小麥哲倫星雲
哈哈哈哈,來個自行返場。
如果覺得在湖邊看星空不過癮的話,還可以登上 Mt John天文台 觀星,(順便提一句,觀星台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Mt John Observatory由中國南方航空贊助),我們最後是第二天白天登上去看了下風景,純以風景論,不太好,可能既不夠冷也不夠溫暖,地上光禿禿的。
圖片 | by 海風藤
▲ 但是這並不妨礙我撒狗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