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紐西蘭什麼時候發現病毒

紐西蘭什麼時候發現病毒

發布時間: 2022-11-04 09:37:31

❶ 病毒最早是哪國發現

病毒的存在歷史非常早,截止2020年3月2日,還沒有明確的時間可以下定論。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團隊,在南極發現了一種古生菌。這是一種單細胞生物,看起來像一種細菌,但實際上屬於一個單獨的生命種類。

鑒於病毒在南極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他們嘗試在該古生菌的細胞內尋找病毒,但卻發現了質粒。質粒其實存在於許多細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但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團隊此次發現的質粒不同尋常,它能離開宿主細胞去尋找新的宿主,團隊將其命名為pR1SE。

pR1SE的外表和行為都很像病毒,但缺少任何錶明其是病毒的基因。可以說,這是一個帶有病毒屬性的質粒。研究人員表示,這種質粒和病毒之間確實沒有重大區別。據此,研究團隊推測,在生命史早期,病毒的首次出現可能就是從pR1SE一樣的質粒進化而來。

(1)紐西蘭什麼時候發現病毒擴展閱讀:

病毒不同於其他生命形式。所有其他的生命形式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復雜的機器,可以獨立生存和繁殖。病毒卻簡單得多,雖然病毒自身能做到的微乎其微,但它們一旦進入活細胞就開始復制自身。

病毒需要宿主的同時,通常也會傷害到宿主,譬如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在感染一個人時會引起艾滋病。

長期以來,進化學中最大的奧秘之一就是:病毒究竟是一種更古老、更簡單的生命形式,還是細胞演化後出現的寄生生物,這個問題需要等待科學探索的不斷發現和研究,也許才能得出答案。

❷ 紐西蘭百日零確診後疫情反彈,為何出現這種情況

紐西蘭對疫情的零確證人數在100天後失守,保持零記錄被打破了, 8月11日,本地有4個新病例,而12日有14個新病例。紐西蘭當局懷疑新的病毒是通過從國外進口的冷藏物品進口的,該病的可追溯性目前正在進行中。
紐西蘭百日零確診後疫情反彈,為何出現這種情況?

根據《衛報》 13日的報道,紐西蘭總理表示新的疫情正在擴大。 2天之內總共確認了17例新冠病例, 病例會持續增加一直到這種流行病被遏制為止。 我們正面臨著嚴峻的局勢,正在緊急,冷靜地應對。

新一輪的流行病不僅再次加強了奧克蘭的防疫措施,而且還影響了國會的解散。根據13日的《紐西蘭先驅報》報道,奧克蘭的防疫措施已從12日中午升至3級,要求公民盡可能多地待在家裡,避免不必要的旅行,並限制更多人聚集超過10人。

❸ 流感病毒為什麼如此猖獗肆行

流行性感冒是世界上最猖獗的傳染病,曾多次席捲全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僅僅在1957年的一次流感大傳播,全世界共有15億人發病,數以萬計的老人和小孩被折磨致死。

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叫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有球狀或長形兩種形狀。它們能侵害人類、馬、豬和一些鳥。

流感病毒之所以如此猖獗肆行,是因為它們能夠不斷地發生變異,每一至兩年就會改變一下,令人防不勝防。像1957年的大傳染是由亞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1968年從香港席捲全球的流感是香港型流感病毒;1973年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發生的大規模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新毒株——澳大利亞型流感病毒。目前所知,眾多能引起流感的病毒每種又可分為若干型和亞型。其中僅鼻病毒就有100多個不同的型。近30年來,大約每10年流感病毒就發生一次變異,這使已經獲得免疫力的人因經不住新型流感病毒的進攻而生病。流感病毒的這種變異特性為預防和治療流行性感冒帶來了巨大困難。不過,現在科學家已採取了主動,不僅有了廣泛的預防措施,就算一旦發現病毒新變種,也能很快地製成葯物治療,所以流感病毒也不是那麼容易作威作福了。

❹ 紐西蘭有疫情發生嗎

紐西蘭的疫情目前還是很嚴重的。據紐西蘭衛生部通報稱,2020年9月7日新增1793例社區確診病例,過去七天平均每天新增病例1655例。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紐西蘭這個地球上唯一遠離大陸「室外桃源」也沒有抵擋新冠病毒的侵入。截止到9月7日,全國確診病例達到1753182人,累計治癒1738915人,累計死亡人數為2799人。

❺ 新冠疫情什麼時候發現的

新型冠狀病毒是於2019年12月8日發現。病毒的來源是海鮮市場,目前判斷該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是蝙蝠,中間宿主可能是穿山甲。食用野生動物並不排除病毒的傳播,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感染非常強烈,屬於乙類傳染病,按甲類傳染病處理。

❻ 流感病毒為什麼猖獗肆行

流行性感冒是世界上最猖獗的傳染病,曾多次席捲全球,給人類帶來巨大災難。僅僅在1957年的一次流感大傳播,全世界共有15億人發病,數以萬計的老人和小孩被折磨致死。

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叫流行性感冒病毒,簡稱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有球狀或長形兩種形狀。它們能侵害人類、馬、豬和一些鳥。

流感病毒之所以如此猖獗肆行,是因為它們能夠不斷地發生變異,每一至兩年就會改變一下,令人防不勝防。像1957年的大傳染是由亞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1968年從香港席捲全球的流感是香港型流感病毒;1973年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發生的大規模流感是甲型流感病毒的新毒株——澳大利亞型流感病毒。目前所知,眾多能引起流感的病毒每種又可分為若干型和亞型。其中僅鼻病毒就有100多個不同的型。近30年來,大約每10年流感病毒就發生一次變異,這使已經獲得免疫力的人因經不住新型流感病毒的進攻而生病。流感病毒的這種變異特性為預防和治療流行性感冒帶來了巨大困難。不過,現在科學家已採取了主動,不僅有了廣泛的預防措施,就算一旦發現病毒新變種,也能很快地製成葯物治療,所以流感病毒也不是那麼容易作威作福了。

❼ 1928年發生在歐洲的那次病毒

西班牙流感 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陷入自相殘殺之中,死亡者一千多萬,成為人類歷史上的一場浩劫。然而,就在這場浩劫快要結束的時候,一場流感的爆發奪去了2000萬到4000萬人的性命,這就是上世紀人們聞之色變的西班牙流感,或稱1918年流感。今年10月5日,科學家研究發現,西班牙流感實際上就是禽流感的變異。 西班牙流感並不是從西班牙起源的,它最早出現在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斯頓(Funston)軍營中(1918年2月)。「西班牙流感」(SpanishLady)之所以得名是因為流感傳到了西班牙,總共造成800萬西班牙人死亡!!這次流感也就因此得名「西班牙流感」。
美國遠征軍把病菌帶到歐洲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世界處於大動亂、大改組,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西班牙流感就在此背景下發生了。當時西班牙首先公布了流感疫情,故稱之為西班牙流感。由於此次流感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發生在1918年故也稱之為1918年流感。
這次流感是1918年2月首發於美國堪薩斯州的芬森軍營。1918年3月11日午餐之前,軍營一位士兵感到發燒、嗓子疼和頭疼,就去部隊的醫院看病,醫生認為他患了普通的感冒。然而,接下來的情況出人意料:到了中午,100多名士兵都出現了相似的症狀。幾天之後的周末,這個軍營里已經有了500名以上的「感冒」病人。很快又傳播至底特律等3個城市→3月美國遠征軍乘坐船帶至歐洲前線→4月傳播至法國軍隊,然後至英國和其他國家軍隊→5月達義大利、西班牙、德國、非洲,印度孟買和各爾各答→6月由英國遠征軍傳播至英國本土,然後至俄羅斯、亞洲達中國、菲律賓、大洋洲至紐西蘭→1919年1月達澳大利亞,即不到一年時間席捲全球。
本次流感所造成的災難是流感流行史上最嚴重的一次,也是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瘟疫,估計全世界患病人數在5億以上,發病率約20%~40%,死亡人數達4000多萬,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戰亡總人數還多。這次流感呈現出了一個相當奇怪的特徵。以往的流感總是容易殺死年老體衰的人和兒童,這次的死亡曲線卻呈現出一種「W」型——20到40歲的青壯年人這次也成為了死神追逐的對象。
西班牙國王也不能倖免
美國死亡人數50萬,僅10月10日費城就有759人死於流感,西班牙800萬人患病,包括國王阿方索三世在內,馬德里三分之一市民受感染,一些政府部門被迫關門,電車停運;英國喬治五世也未倖免,英格蘭和威爾士死亡達20萬,皇家艦隊三周無法入海,影響作戰;印度孟買死亡700萬;一些因紐特人村遭受滅頂之災,有一村80人死於流感73人;20%的西薩摩亞人死於流感。許多國家屍體堆山;加拿大渥太華有軌電車沒有乘客;學校,歌舞劇院,電影院無燈光,游泳池和保齡球館空無一人;南非一個小鎮由於缺乏棺木,毯子裹屍體草草下葬,白天滿街出殯,夜晚救護車穿梭。
1918年西班牙流感也波及中國,3月始自廣州直至東北,由上海至四川,蔓延廣泛,北平警察患病過半,哈爾濱40%人被感染,學校停課,商店歇業。上海也出現過兩個流行波。
翻閱資料,看到1918年11月6日上海《申報》的一篇報道,題為《救治時疫之布告》。報道全文刊登了當時定海縣知事馮秉乾撰寫的一份布告,是一首通俗的六言詩:
定邑城鄉內外,近來疫症流行。
由於天時亢旱,井河飲料不清,
加以人民習慣,多不講究衛生,
以致釀成疾病,性命危在俄頃。
民生疾苦如此,本縣軫念殊深,
特與醫家考證,厥病是為風瘟。
主治宜銀翹散,有無咳嗽須分。
葯味照方加減,初起服之極靈。
茲將各方列後,布告縣屬人民,
凡有患此病者,不及延請醫生,
趕緊照方買葯,連服自可安寧。
方葯並非貴品,萬勿吝惜錢文,
須知身命要緊,不可迷信求神,
妄食香灰神水,轉致誤害己身。
按照清潔方法,大家認真實行,
既於衛生有益,病患自然除根。
務望通人達士,解說不借口唇,
使彼無知鄉愚,俾得一體遵循。
「風瘟」是中醫對流感的稱呼,「銀翹散」為清代醫家吳鞠通研製,是治療流感的名方,可謂對症下葯。
美國另一個研究小組也在《科學》雜志發表文章,他們已經在老鼠身上成功再造了1918年的病毒。他們發現的一些基因密碼將有助於對下一次流感大流行做出預報和准備。

❽ 大麻病毒的介紹

大麻病毒又叫紐西蘭病毒,因為最早在1988年初,在紐西蘭的惠靈頓市就有發現大麻病毒的報道。那時的大麻病毒只感染360KB的軟盤,不感染硬碟。後來的大麻變種中,大部分都感染硬碟,有的還改動了顯示信息,有的則把顯示信息語句之前的條件判斷修改成每次啟動時,病毒都在屏幕上顯示出下列字元串:YourPCisnowStoned!LEGALISEMARIJUANA!而不是原始設計的當系統時鍾計數器記到8的倍數時才顯示上述信息。

❾ 新冠肺炎病毒的發現時間

2019年12月中旬發現,大面積爆發的時間是2020月1月,由於新冠肺炎病毒傳播速度快,大家要注意防範,不要去人多扎推的地方,在外時刻不忘佩帶口罩。必要時積極配合做核酸。

❿ 為什麼科學家說氣候變化會引發「毀滅性」的病毒爆發

溫度孕育著病毒,地球上越高溫的區域,病毒越瘋狂。

1.熱帶-病毒的天堂

埃博拉、艾滋、登革熱、瘧疾、猿類泡沫病毒......這些臭名昭著的致命病毒,都從非洲發家,熱帶的氣候、環境、低發展程度、低人類密度、高野生動物密度等等,都成為這些病毒瘋狂發展的有利條件。

1980年,有一種疾病被悄無聲息地消滅了。

它,叫猴痘。

6-16天潛伏期,病人會腫脹、頭疼、背痛、肌肉酸疼。緊接著就是發燒,皮膚大范圍皮疹,尤其是手掌和腳底。雖然致死率不到10%,但這個病毒有個很大的「倔強」,那就是不挑老弱病殘,反而對年輕力壯群體有較高致死率。

奈及利亞2017年爆發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疫情中,共查出172例猴痘疑似病例, 61例確診病例。其中,四分之三的患者為男性,年齡在21-40歲之間。

在我們還沒完全了解它運行機制的情況下,它就搞了出大的!

再回想1980宣布它被消滅?人類真是傲慢!

舉這個例子,要表達的是,隨著氣候變暖,熱帶區域范圍實際性地擴大,也自然會增加病毒的活躍度。

2.病毒在「移動」

蚊子、嚙齒類動物、蝙蝠等等,都是移動的病毒源。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步調,這些動物活動范圍也隨之擴大,遷徙的成本在降低。

21世紀初,研究員保羅·愛潑斯坦就預測,由於氣候變化,蚊子傳播的疾病可能蔓延。蚊子可攜帶許多疾病,對溫度變化非常敏感,這些都使它們在傳播疾病方面更有效率。

而實際上,寨卡病毒,就被證明了:一個變暖的世界可以有效擴大其感染范圍。

3.氣候變化最敏感的區域——危險一觸即發!

說到氣候變化,其實有一類區域,是最受影響的。

那就是:永久凍土! (結論來自《自然氣候變化雜志》)

那些被封存於冰川和永凍土中的遠古病毒, 可能已經被困在那裡數千年之久 。

人類知道用冰凍的方式保存器官、精子、卵子等等。而病毒,在凍土中,也往往保存著活性,隨時等待爆發。

截至目前,已經發現了大量復雜的巨型病毒,存在於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中。《生命科學雜志》的文章就顯示,一種 3萬年前的病毒 ,在2015年被發現的時候,還對人類有著極大的危害。

阿拉斯加冰原的屍體中曾發現完整的 西班牙流感病毒 !

19世紀90年代西伯利亞的人口中有近一半死於 天花 ,他們的屍體被埋在沿科拉馬河的永久凍土層。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可能會帶來《生化危機》般的恐懼感。

4.絕望閉環——變異&耐葯!

溫度的緩慢上升,不僅僅讓病毒逐步活躍,也讓病毒有更大可能產生變異;而更多人感染,就可能有更大概率出現大范圍耐葯新毒株。

這是一個完美的、近乎絕望的閉環。

前幾年,英國還懸賞巨資,希望找到新的超級抗生素,不得不說,這個行為很有防患於未然的先見之明。

於是,似乎我寥寥數言,已經描繪了這樣一個絕望的未來:

地下有病毒在等待復甦;熱帶有病毒躍躍欲試:雨林包圍城市;成千上萬的病毒在等待一波爆發,不知哪一種就可能全面擊潰我們的醫療儲備;耐葯、變異、恐慌、經濟崩潰。

氣候變化,單在超級病毒這一個方面,就足以讓人類不寒而慄!

參考資料

ncbi.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in Africa in the 21st century

Charlene Laino.africa,the infectious continent.nbcnews

在地球上,北極可以說是一個隱藏人類很多未知秘密的地區,人類科學 探索 也相對較少,除了在冰融化上得到的數據比較多之外,其他可能都是偏少情況。根據《科學報告》雜志指出,在北極地區,科學家們發現了一波「致命病毒」的出現。

確定了!北極「致命病毒」或在爆發中,不可能發生卻已發生了。該致命病毒對海獅,海豹,水獺和其他海洋哺乳動物可能產生重大影響,而出現致命病毒後,也隨著冰川融化的加劇,不斷的蔓延到其他大洲區域,所以影響范圍在進一步擴大,我們來看看什麼情況。

根據科學報告指出,該致命病毒稱為phocine distemper病毒(PDV,也稱為phocine morbillivirus),在2002年的時候,就已經在北大西洋爆發了一次,殺死了數千隻歐洲海豹,同時在美國阿拉斯加的北海獺中也被發現。

所以說,「致命病毒」在生物身上的蔓延已經形成。而根據科學研究人員表示,融化的海冰正在連接以前被冰隔開的海洋哺乳動物群,從而打開了「致命病毒」傳播的途徑。也就是說,冰川的融化將「致命病毒」給蔓延出來了。

這相當於是「致命病毒」的一個流傳路徑。而在近幾十年來,隨著全球變暖的加劇,溫度提升導致了北冰洋的海冰融化速度快於冬季的冰凍速度,所以說蔓延的速度也加強了。科學研究人員們稱,病毒在移動,這個看來是已經確定了。

這個結果也是為期15年來進行的 探索 ,測量的最終說明。《科學報告》雜志指出,這也表明了海冰的徹底「重塑」為北極和亞北極海豹之間的接觸,開辟了此前「不可能」的接觸途徑,這使得該病毒被引入北太平洋,不可能發生的已經發生了。

研究人員們在研究之中還發現,從2001年至2016年,從阿拉斯加東南部到俄羅斯,沿著阿留申群島以及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博福特海,對包括北部海豹,斯特勒海獅和北部水獺在內的海洋哺乳動物進行了PDV的測量說明。

證明了生活在這些地區的動物有可能攜帶長距離的傳播的「致命病毒」,也就是這里說的「phocine distemper病毒」。並且科學家們從2003年開始在北太平洋地區發現了廣泛的病毒感染和接觸,並在2009年出現了第二個接觸和感染高峰期,這些高峰與北極海冰面積減少相吻合,以確定了它的存在。

其中一位名叫「伊麗莎白·范沃爾默」研究這表示,隨著海冰融化趨勢的加強,這種病毒和其他病原體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海洋哺乳動物之間傳播的機會可能會越來越普遍。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生物逐步走向了面臨「致命病毒」的威脅,如今暫時不清楚蔓延的程度有多大,也沒說什麼辦法進行阻止。

從現有的科學調查數據來看,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算是已經有了,不清楚這種「致命病毒」會不會得到控制,科學報告也並沒有指出,甚至讓我們擔心的是,會不會造成對已經公布之外的其他生物產生威脅,如果蔓延太強的話,只要有水的連接和動物的遷徙,那必然會傳播得更加的廣泛,所以需要多多注意下。

截止目前為止,新冠病毒肺炎引起的確診人數為39847人,死亡人數已達905人,那麼,03年SARS全球感染人數為8273人,死亡人數為775人。

兩者相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病例數是大大超過SARS的,但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重症病例比例遠小於SARS,因此, 我們在感嘆新冠病毒的爆發程度的同時,也不要過度恐慌。

20世紀以來,由於人類活動的變化,使得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增加,越來越快地造成以全球變暖為主要特徵的氣候變化,並產生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和強度的增加,這些因素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 健康 。

據統計,2000年以來,我國各地共發生140多次溫疫(病毒傳播),據南京氣象學院部分專家研究發現,瘟疫與氣候惡劣變化關系非常明顯,惡劣氣候條件下不光會滋生病毒,同時,高危的氣象條件為病毒的流行和傳播提供了適當的環境條件。

那麼, 如果我們能夠嚴格控制病毒源,徹底切斷傳播途徑,那麼再具有毀滅性的病毒也不會引起大的爆發,鍾南山呼籲大家不要外出就是這個道理。

溫室效應 會滋生病毒與細菌!……敬畏自然,愛護自然,珍愛自然,也許人類才能 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因為氣候變暖會讓南北極冰川融化,而冰川是很多年以前形成的(千百萬年甚至更久)其中很可能藏有人類未知的病毒微生物等,有些極其頑強的微生物可能會存活下來,隨著冰川融化這些微生物會隨著水流進入人類范圍,這可能會導致某種新型病毒的爆發。

事情的針對性,是否來得太遙遠了吧。針對武漢的事件,是否牛毛不相及。北極、北冰洋的病毒,怎能在一個任意地域的選擇?只能從北往南,逐步而推行,絕不會有選擇地域的可能。非常時期,把問題擴大到,要談及的一方,是否有失目前的中心工作!

過渡盲目開發,排熱排污,引發氣候變化,從而造成地球生物環境平衡的破壞,出現違背正常生存的未知現象,對人們造成不可防禦的傷害,因此一定要講求科學創新的同時,必須尊重自然規律,否則後果極其嚴重。

冰川裡面的病毒

在各個實驗室中,科學家會保存一些病毒,其中保存的環境就是低溫。而地球天然的冰箱,就是 地球兩極的極地地區的冰川、永久凍土層以及高山冰川等。

我們知道,雖然地球極地地區的氣溫比較低,生物無法生存,但在千萬年來的風力作用下,地球熱帶以及溫帶的物質不斷被吹向極地地區,其中就包括各種浮游生物、動物屍體等。而極地地區的氣溫足夠低,動物屍體能夠在這里保存上萬年,甚至是幾十萬年而不腐爛。比如:科學家們曾多次在永久凍土層中挖掘出上萬年的猛獁象遺骸。

生物的遺骸中,攜帶了非常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雖然在極寒環境下無法生存,但它們也不會因此而死亡,而是休眠,等待地球變暖。

科學家們曾經在格陵蘭島處,利用鑽探技術從冰川以及冰原挖掘出了古老的冰芯,這些冰芯大約形成於1萬3千年前,然而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這些冰芯中居然存在著一種能夠攻擊植物的細菌病毒。 這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擔憂,因為這種病毒一旦能夠流入自然界,將可能會再次活躍、繁殖,給植物造成巨大的打擊。

除此之外, 還有一些病毒能夠直接感染人類。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一種無形的病毒隨著軍隊而逐漸在全世界擴散,導致5000萬人的死亡,甚至更多,比直接死於戰爭的人數還要多,由於這種病毒最早是由西班牙公布出來(當時世界各國都發現了該病毒,但是沒有公布),所以這種病毒又被稱為西班牙大流感,不過科學家們更願意把這場病毒大流行稱為「1918年大流感」。

這場病毒在出現18個月之後便神秘地消失了,由於當時技術有限,所以沒有保留該病毒的毒株,以至於後來的科學家們無法研究該病毒。

但在後來,科學家Johan獲得科學界同意,以及當地的許可,在永久凍土層地區挖掘了4具1918年流感罹難者屍體,並從一位大約30歲左右的女性身上提取到了大量的流感RNA,利用這份樣品,科學家最終測定了病毒聚合酶基因的完整序列。

這意味著,許多遠古病毒並未真正的消失,只不過暫時休眠了而已,而冰山就是它們的休眠地。

遠古病毒會感染人類嗎?

既然冰川中有如此多的病毒,那這些病毒能夠感染人類嗎?

其實,我們要說的是,大多數病毒都對人體無害,甚至有些病毒對人體有益,比如:噬菌體,雖然它們也是病毒,但它們的宿主是細菌,在醫學上經常有醫生用噬菌體治療細菌性疾病。

空氣以及水中也有非常多的病毒,這些病毒也能夠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人體內部,但它們不一定都能感染人類。

病毒想要感染生物,需以下幾個步驟。首先是和細胞表面的受體配對,我們細胞表面有受體蛋白質,它能夠允許一部分物質通過,當病毒想要進入細胞內部時,需要與受體一一對應。 我們可以把受體看做是鎖,而病毒是鑰匙,只有能打開受體的病毒才能夠進入細胞內部。

這也造成了許多病毒無法感染人類,比如:能夠引起植物黃枯病的病毒就無法與人體的受體對應,所以無法感染人類。

雖然冰川中隱藏著許多病毒,但大多數病毒的宿主並不是人類,有可能是植物、或者是其他動物。但需要注意的是,病毒很容易發生變異,有時候變異後的病毒恰巧能演化出感染人體的特徵。比如:新冠病毒原本只能感染蝙蝠,但一些突變的新冠病毒能夠感染人體,導致人類也大規模感染。

總而言之,能夠直接感染人類的病毒比較少,除非像1918年大流感病毒那樣,曾經感染過人類。

遠古病毒的危害

盡管能直接感染人類的病毒很少,但這並不意味著人類是安全的。我們知道, 人類的生存需要依賴自然界提供能量,也就是植物和動物甚至是微生物。

如果遠古病毒能夠感染植物,導致植物大規模死亡的話,那麼人類也將面臨糧食危機。最典型的是大麥克香蕉,在上個世紀時,人類種植最多的是大麥克香蕉,這是一種香味更為濃郁的香蕉。

然而一場流行疾病,導致全球大麥克香蕉都因感染了該病毒而死亡,以至於當時全球沒有香蕉可吃。後來,科學家們又重新培養了華蕉,才讓我們再次吃到香蕉。

想要抵禦遠古病毒的侵襲, 除了防止全球變暖之外,還要保護地球生物多樣性。 這是因為盡管病毒再猖獗,總會有一些生物具有該病毒的抵抗力,不至於讓地球生物面臨能量危機。但很遺憾的是,如果全球溫度變高,將會有一大批生物因無法適應環境而滅絕,所以保護人類的前提,就是共同抵禦全球變暖。

因為,人生存在氣中!

氣候變化產生的連鎖效應很多,高溫,乾旱,強降雨,強風暴等等在2020年體現得「淋淋盡致」,而同時科學家們發現在南北極地區,冰川之中存在了大規模人類未知的病毒,有些被「冰封」了上萬年,而在氣溫上升之後大規模的冰川融化之後,就會釋放出一些可能具有「毀滅性」的病毒。

同時2020年科學研究也說明了氣溫上升,永久凍土融化可能在加速這一過程的釋放,所以如今我們應該警惕氣候的變化。

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從新發布的冰川變化,來說北極氣候變化帶來的危機,從單方面說明,在說到病毒的問題。

自從工業化時代以來,人類對溫室氣體的排放可以說是越來越強,所以導致全球變暖持續的發展,而產生的影響也就出現了。如今全世界的冰川都在加速融化,南北極地區產生的影響也更加的強。

在8月,根據紐西蘭科學報告指出,雖然全球變暖的趨勢不斷發展,應該科學研究團隊發出警告,紐西蘭的冰川融化已經出現了「超負荷」的模式,融化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狀態。

其中紐西蘭的南阿爾卑斯山冰川在過去的大約400年裡,可能已經減少多達一半以上,也就是說已經出現了高達50%的冰川融化,這意味著未來紐西蘭可能會跟科學家們預測的那樣徹底消失,這對全球人類來說都不是一個好消息,也就是壞消息。下面我們來看看一個情況,似乎我們在2020年聽到的消息都不太好,無論是氣候變化,還是人類的影響,基本都是波及生命的影響。

北極升溫,海冰創新低

前面我們說的是紐西蘭冰川融化,紐西蘭冰川大量消融已經沒有多少的挽救餘地了,而對於南北極地區來說也是同樣如此。在2020年以來,聽到關於北極氣候變化的也不少。

例如:北極38度高溫,甲烷爆發,野火大規模燃燒等等,而北極的升溫主要就是影響這些情況產生。根據NOAA發布的新數據指出,北極海冰也創下了新低,海冰最低覆蓋率的時候已經是直逼2016年,成為了120年紀錄之中的第二高。

所以北極海冰新低是在不斷刷新記錄,根據NOAA在8月發布的2019年海冰報告之中顯示,在3月的時候,當北極海冰達到其年度最大程度時,第一年的薄冰占所有冰的77%,大家可以想下,只有23%是以前的厚冰,而對於這些薄冰來說很容易就導致融化,所以只有23%的冰才可能處於穩定的模式。

而在1980年代的時候,薄冰只佔約為55%。由於更薄,更年輕的冰更容易在夏季融化,因此海冰年齡的這種變化導致最小冰范圍的減小趨勢。

所以說北極升溫,只會導致海冰持續創下新低,可能2016年的最低數據都保不住了,這就是全球變暖的威脅。

北極升溫還會帶來什麼影響?

北極升溫對地球的影響也不是一兩天了,帶來的影響肯定很多人也知道,除了導致大規模冰川融化,野火等等之外,還會繼續產生的「連鎖效應」。例如會導致海平面的上升,海平面上升的危機可以說更大。

無論是在2019年還是2020年,都相繼報道出很多海平面較低的島嶼被淹沒,例如日美,印尼等國都有,幸運的是這些島嶼沒有人,不然只能面臨遷徙。

所以北極升溫導致海平面上升也是一個「間歇性」的影響。當然北極冰川融化之後,還會讓我們地球失去「平衡效應」,因為地球的大氣環流「北極」起到的作用也非常大。

所以當北極冰川全部融化結束之後,那麼地球「大氣環流」也可能出現異常,甚至不排除出現崩潰的情況,這都是相應的,而這些的影響相對來說人類還是可以進行維護的,但是有些可能就是沒有辦法的。

北極升溫正在釋放遠古生物

根據2020年《科學與通訊》雜志指出,隨著北極氣溫的升高,永久凍土的融化也加劇了,導致一隻具有46000年 歷史 的雌性有角百靈「重現」地球,引發了大家對氣候變化的擔憂,同時在先前還發現了18000年名為「 Dogor」的小狗,50000年 歷史 的山獅幼崽「 Spartak」和部分保存完整的猛獁象等等,這些具有上萬年重現地球,不僅是我們需要注意北極氣候的問題,還有就是它們所處在的永久凍土的一個大變化。

因為以前這些上萬年的生物都是被「冰封」在地球的永久凍土,如今我們將它們緩慢地釋放出來,肯定不是好事情,上面我們也看到了,具有50000年的生物都出現了,說明永久凍土已經「冰封不了」它們了,未來我們將可能看到更多的上萬年生物出現。同時在這些上萬年生物出現之後,還有一種人類最為擔心的東西出現,那就是病毒,這個是如今全球人類最擔心的。

因為科學家們發現,在冰川之中有大量的未知病毒出現,依照人類如今的技術來講,可能一旦它們爆發我們是很難抵禦的,因為大多數都是屬於未知的,所以這也提醒了人類需要高度注意氣候變化的嚴峻性。

不能再加強對地球的破壞了,不然最終給人類可能會因為氣候的變化而帶來生命上的危機,事實證明,氣候的臨界點可能已經出現。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0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4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