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奇異果分布在哪裡
⑴ 什麼叫奇異果它的產地是在哪裡
奇異果就是獼猴桃,原產地是中國。
獼猴桃(學名: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也稱奇異果(奇異果是獼猴桃的一個人工選育品種,因使用廣泛而成為了獼猴桃的代稱)。中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20世紀早期被引入紐西蘭。
2008年11月6日,在紐西蘭舉行的國際獼猴桃大會上,世界19個國家200多位專家一致認定:中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世界獼猴桃原產地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鎮。
(1)紐西蘭奇異果分布在哪裡擴展閱讀
獼猴桃俗稱陽桃、毛桃、山洋桃、毛梨桃等,是原產於中國的古老野生藤本果樹。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焦坑村還保存有200多年前從深山移植到田邊栽植的獼猴桃植株。
中國各地叫獼猴桃的植物有很多種,據植物學家調查,在全國分布的獼猴桃屬的植物有52種以上,其中有不少種類都可以食用。
現今水果市場上的獼猴桃主要是指中華獼猴桃,以及1984年由它的一個變種確定為新種的美味獼猴桃。它們的野生種類分布很廣,北方的陝西、甘肅和河南,南方的兩廣和福建,西南的貴州、雲南、四川,以及長江中下游流域的各省都有,尤以夷陵區霧渡河最多。
⑵ 獼猴桃長在哪裡
猴桃從樹上長出來。獼猴桃科獼猴桃屬、多年生果樹、藤本植物,又名羊桃、毛梨等,果形一般為橢圓狀,早期外觀呈黃褐色,成熟後呈紅褐色,表皮覆蓋濃密絨毛,果肉可食用,被譽為「水果之王」。
研究歷史
獼猴桃原產中國,本來是一種野果,直到上個世紀初,一位紐西蘭的女老師從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把它帶回國,才發展成被稱作奇異果的果品。從野生到栽培的發展過程,頗具傳奇色彩。
獼猴桃俗稱陽桃、毛桃、山洋桃、毛梨桃等,是原產於中國的古老野生藤本果樹。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焦坑村還保存有200多年前從深山移植到田邊栽植的獼猴桃植株。
中國各地叫獼猴桃的植物有很多種,據植物學家調查,在全國分布的獼猴桃屬的植物有52種以上,其中有不少種類都可以食用。現今水果市場上的獼猴桃主要是指中華獼猴桃,以及1984年由它的一個變種確定為新種的美味獼猴桃。
它們的野生種類分布很廣,北方的陝西、甘肅和河南,南方的兩廣和福建,西南的貴州、雲南、四川,以及長江中下游流域的各省都有,尤以夷陵區霧渡河最多。
⑶ 奇異果是種植在紐西蘭的什麼地帶早晚溫差有多少
奇異果是紐西蘭的特產,其實它的祖籍在中國,原名叫「獼猴桃」。100多年前,一位紐西蘭女校長在中國旅遊時發現了獼猴桃,並將它帶回了紐西蘭,從此開始了獼猴桃的移民生涯。奇異果與獼猴桃是同一種水果,只是由於在紐西蘭經過培育、改良,才在國際上名聲大振。至於為什麼叫奇異果,那是因為它酷似紐西蘭的國鳥——奇異鳥,
⑷ 獼猴桃的主要產地是哪裡
中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世界獼猴桃原產地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鎮。果形一般為橢圓狀,早期外觀呈黃褐色,成熟後呈紅褐色,表皮覆蓋濃密絨毛,果肉可食用,其內是呈亮綠色的果肉和一排黑色或者紅色的種子。
獼猴桃的質地柔軟,口感酸甜。味道被描述為草莓、香蕉、菠蘿三者的混合。獼猴桃除含有獼猴桃鹼、蛋白水解酶、單寧果膠和糖類等有機物,以及鈣、鉀、硒、鋅、鍺等微量元素和人體所需17種氨基酸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葡萄酸、果糖、檸檬酸、蘋果酸、脂肪。
營養價值:
被譽為「水果之王」的獼猴桃酸甜可口,營養豐富,是老年人、兒童、體弱多病者的滋補果品。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維生素E以及鉀、鎂、纖維素之外,還含有其他水果比較少見的營養成分——葉酸、胡蘿卜素、鈣、黃體素、氨基酸、天然肌醇。
獼猴桃的的營養價值遠超過其他水果,它的鈣含量是葡萄柚的2.6倍、蘋果的17倍、香蕉的4倍,維生素C的含量是柳橙的2倍。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獼猴桃
⑸ 獼猴桃長在什麼地方具體生長環境是什麼
獼猴桃長在獼猴桃樹上,雖然說是獼猴桃樹,但是其實是藤本。
獼猴桃的具體生長環境:
據各地的資源調查和引種栽培的實踐證明,影響獼猴桃生長發育的主要生態因子是溫度、濕度、土壤、光照等。
1、溫度:溫渡是影響獼猴桃生長發育的重要因子之一,溫度不僅影響其地理分布,也影響其生長發育的進程。從綜合分析獼猴桃產的氣溫因子得知,在年平均氣溫11℃以上地區可以正常生長。在年平均氣溫11.3—16.9℃,極端最高氣溫33.3—41.1℃,極端最低氣溫-9.6—20℃,≥10℃積溫4500—5200℃,無霜期210—290天的山區分布較多。獼猴桃的萌芽對氣溫的要求非常敏感,其萌芽對氣溫要求的平均溫度是相對穩定的,據國內外不同地區的測定,認為獼猴桃的生物學零度是8℃,如果日平均氣溫高於8℃,紅陽獼猴桃開始萌動生長;如平氣溫低於8℃,獼猴桃的生長就會受到影響。夏季的久睛高濕和乾旱的天氣,也會給紅陽獼猴桃的生長和發育帶來影響,會出現落葉、落果或枯梢的現象。
2、土壤:土壤是獼猴桃生長的基礎,獼猴桃所需的養分、水分,主要取之於土壤,土壤的各種物理、化學性能,直接影響獼猴桃的生長發育。獼猴桃喜歡土層深厚、肥沃疏鬆、保水排水良好、腐殖質含量高的砂質壤土。這種土壤具有良好的團粒結構,有利於蓄水、保水、保肥、供肥的優異條件,因而有利於根系的生長發育。獼猴桃在砂壤土生長良好,因為這種土壤能滿足其肉質根系需要通氣透水性能良好的要求。獼猴桃在黏重土壤上生長不良,因為黏土團粒結構差,通氣透水性差,根系發育不良。因此,在栽培紅陽獼猴桃時,要注意對土壤的選擇,如果在黏性重、易漬水及乾燥瘠薄的土壤上種植,必須認真地進行土壤改良。獼猴桃對土壤的酸鹼度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在酸性、微酸性或中性土壤上都能生長結果良好,所以它喜歡土壤的PH5.5—6.5范圍內能生長正常,在PH7.5以上的偏鹼性土壤上,獼猴桃就出現缺鐵黃化的現象,如果能及時地施用栽培技術措施,改善其需要的條件,也可收到生長結果良好的效果。通過改土施肥等措施,獼猴桃基本生長結果良好。
3、水分:水分是獼猴桃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其各種生命活動都必須有水分的參入。水分不足或過多,都會對獼猴桃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獼猴桃的根系淺,肉質根,骨幹根少,側根不發達,地上部枝葉生長旺盛,葉片薄而大,角質層較薄,且其根、莖木質部的導管都較粗大,水分蒸發量大,這些特性決定了獼猴桃是一種生理耐旱性弱的樹種,它對土壤水分和空氣濕度要求比較嚴格。特別是幼苗期要求陰濕的環境,需要適當遮陰和經常保持土壤的濕潤,以避免幼苗的枯死。在山脊、山頂乾燥瘠薄的陽坡獼猴桃多生長不良。在乾旱、缺水的高溫的情況下,獼猴桃表現葉小,黃花,新梢生長緩慢或停長,葉片凋萎或葉緣焦枯,大量落葉,落果,嚴重時可以引起全株枯死。在生長季節,高溫、乾旱是危害狂長發育的兩個主要因素。在預防高溫、乾旱的農業措施中多以抗旱為主,通過及時合理的灌溉,可以間接降低氣溫,減輕高溫的危害,因植株蒸騰大量水分,也可降低樹體的溫度。獼猴桃在年降雨1000毫米左右,空氣相對濕度在70%—80%的環境下,可以生長發育良好。
4、光照:獼猴桃對光照的要求隨年齡而不同,幼苗期喜陰涼,成年植株則喜光,在良好的光照條件下,樹勢健壯,開花結果少或不結果;如過分蔭蔽,則枝條生長不充實,下部枝易死,結果少或不結果,果實小,品質差;獼猴桃忌強光暴曬,強光直射伴隨高溫乾旱,對獼猴桃生長極為不利,常導致果實日灼嚴重,甚至大量落果,影響產量和品質獼猴桃在自然分布區的日照時數多在300—2600小時之間,就一般能滿足其生長發育時對光照的要求。
5、風:風是影響獼猴桃生長的因素之一。春季新梢幼嫩,葉片薄大,易遭風害,使嫩梢析斷,新葉撕破。在五月份麥收前後常有乾熱風出現,此時土壤中水分不足,大的熱氣流使蒸量大增,在沒有防護設施、供水不足的情況下,葉片邊緣開始褐焦變色,嚴重時全葉枯焦脫落。
6、坡向:坡向對獼猴桃有一定的影響,據調查,南坡日照強,日照時數也長,溫度較高,物侯期開始時,蒸發量大,易遭乾旱、霜凍和日灼之害,土壤瘠薄;北坡氣溫較低,日照較弱且時間也短,濕度較大,蒸發量低,物侯期較短,土壤較肥;東、西坡向介於南、北坡向之間。在自然分布中,南坡的獼猴桃很少,原因除以上弱點外,陽坡的自然條件很難使幼苗存活。因此,獼猴桃的自然分布一般以半陰坡較多,且生長旺盛、結果較多。
7、海拔高度:獼猴桃因生長地區的緯度、海拔高度、氣候、地貌、土壤和社會活動等的不同,其主要分布區在垂直分布也各有不同,一般緯度向北推進一氣,氣溫下降0.7℃;海拔每升高難度100米,氣溫下降0.5℃。因此在偏北地區,如海拔過高,則積溫不足,生長期短,獼猴桃的生長受到影響,果實不能正常成熟,品質差且易受凍害,失掉經濟栽培意義。要求海拔在400—1000米之間,500—800米處最好。都有獼猴桃的分布,但以300—1200米的高度分布比較集中。在山勢較高,其分布在500—1200米之間,而以600—800米之間分布密集;在山勢較低的500—750米之間比較密集,無論近山或遠山,在人們居住的地方很少見到獼猴桃的生長。
⑹ 招牌即食佳沛綠奇異果產地哪裡
佳沛綠奇異果產地是紐西蘭。
奇異果為雌雄異株的大型落葉木質藤本植物。雄株多毛葉小,雄株花也較早出現於雌花;雌株少毛或無毛,花葉均大於雄株。花期為5至6月,果熟期為8至10月。
枝呈褐色,有柔毛,髓白色,層片狀。
幼一枝或厚或薄地被有灰白色星狀茸毛或褐色長硬毛或鐵銹色硬毛狀刺毛,老時禿凈或留有斷損殘毛;花枝短的4至5厘米,長的15至20厘米,直徑4至6毫米;隔年枝完全禿凈無毛,直徑5至8毫米,皮孔長圓形,比較顯著或不甚顯著,髓白色至淡褐色,片層狀。
葉為紙質,無托葉,倒闊卵形至倒卵形或闊卵形至近圓形,長6至17厘米,寬7至15厘米,頂端截平形並中間凹入或具突尖、急尖至短漸尖,基部鈍圓形、截平形至淺心形,邊緣具脈出的直伸的睫狀小齒,腹面深綠色,無毛或中脈和側脈上有少量軟毛或散被短糙毛,背面蒼綠色,密被灰白色或淡褐色星狀絨毛,側脈5至8對,常在中部以上分歧成叉狀,橫脈比較發達,易見,網狀小脈不易見;葉柄長3至10厘米,被灰白色茸毛或黃褐色長硬毛或鐵銹色硬毛狀刺毛。
根系生長在堅硬土層內的分布較淺;生長在疏鬆的土壤內的分布較深。
奇異果為肉質根,根皮率高達30%至50%;根含水量高,一年生根的含水量為84%,二年生根的含水量為79%,奇異果主根不發達,側根和須根發達。奇異果根系分布淺而廣。活土層的厚度,以及溫度、水分、空氣、養分是影響根系生長的主要因子。一般在40至80厘米深的土層中分布最多。成年樹根群體的分布范圍約為樹冠的三倍。
根系奇異果骨幹根較一般果樹少,但根的導管發達,根壓大,根系受傷之後,再生能力強。成年奇異果有50%以上的總根系長度位於30至50厘米深的表土層,90%以上根系位於1米范圍內。幼年奇異果樹的根系呈「碗形」分布,且根長度密度隨深度和離樹乾的距離而減少。而成年樹,根長度密度隨深度而減小,但並不受離樹干距離的遠近影響。奇異果根系的年生長期比枝條生長期長,每年有30%以上的根系被更新。
花為聚傘花序1至3花,花序柄長7至15毫米,花柄長9至15毫米;苞片小,卵形或鑽形,長約1毫米,均被灰白色絲狀絨毛或黃褐色茸毛;花開時乳白色,後變淡黃色,有香氣,直徑1.8至3.5厘米,單生或數朵生於葉腋。
萼片3到7片,通常5片,闊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6至10毫米,兩面密被壓緊的黃褐色絨毛;花瓣5片,有時少至3至4片或多至6至7片,闊倒卵形,有短爪;雄蕊極多,花葯黃色,長圓形,長1.5至2毫米,基部叉開或不叉開,丁字著生;子房上位,球形,徑約5毫米,密被金黃色的壓緊交織絨毛或不壓緊不交織的刷毛狀糙毛,花柱狹條形;花柱絲狀,多數。
果實卵形呈長圓形,橫截面半徑約3厘米,密被黃棕色有分枝的長柔毛。
其大小和一個鴨蛋差不多(約6厘米高、圓周約4.5至5.5厘米),一般是橢圓形的。深褐色並帶毛的表皮一般不食用。而其內則是呈亮綠色的果肉和多排黑色的種子。
⑺ 獼猴桃的原產地在哪呢
獼猴桃是原產於中國的古老野生藤本果樹。
獼猴桃原產地於我國湖北宜昌,20世紀早期被引入紐西蘭。獼猴桃經過人工培育後,在南北方多個地區都有出產,以長江流域和秦嶺最多,按照地區可分為八大產區分別為:陝西產區、陝西秦嶺產區、大別山產區、貴州產區、四川產區、廣東產區、浙江產區、江西產區。
一般八月到十一月份上市,分早中晚熟品種的,海拔和緯度也有成熟時間上的差異。不過獼猴桃的最佳採摘期在其固形物達到7%左右最佳,時間還不是唯一的標准,屆時獼猴桃口感、風味,以及耐貯性也最佳,最宜採摘上市。
一、獼猴桃生長對環境條件要求:
1、緯度。根據獼猴桃生理生態習性和各種環境綜合因素的共同作用,獼猴桃在南北緯30~35°區域分布集中,生長良好。世界上獼猴桃生產大國紐西蘭、智利、義大利等都分布在這一區域。
2、海拔。獼猴桃適宜在海拔200~800m之間生長,海拔500m左右最適宜,150米以下或1200m,以上不適合生長。
3、溫度。氣候溫和,夏無酷熱,冬無嚴寒,年均氣溫10℃以上的地區,中華獼猴桃和美味獼猴桃都能生長,年均氣候在15~18.5℃的地區最為適宜。極端最高溫度不超過42度,極端最低溫不低於零下16度,初冬無急劇寒流,使氣溫突然下降到零下15以下。
4、水分。獼猴桃喜濕潤,不耐乾旱,也不耐積水,在陰濕多霧雨、年降水量800mm以上、相對濕度70%以上的地區,生長發育好。乾旱的北方如有灌溉條件,濕潤的南方有排灌措施。
5、光照。獼猴桃耐陰、喜光、怕曝曬。幼苗期喜陰涼,怕強光直射;成年樹喜陰濕,又需陽光照射。
6、生態。有機獼猴桃對生態環境要求較高,無水質、大氣、面源污染,無明顯水土流失。
⑻ 獼猴桃的原產地在哪裡
獼猴桃的原產地在中國,世界獼猴桃的原產地在在湖北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鎮,上個世紀初,一位紐西蘭的女老師從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霧渡河把它帶回國,才發展成被稱作奇異果的果品。
作為我國原產的獼猴桃,中國各地有很多種,據植物學家調查,在全國分布的獼猴桃屬的植物有52種以上,其中有不少種類都可以食用。現今水果市場上的獼猴桃主要是指中華獼猴桃,以及1984年由它的一個變種確定為新種的美味獼猴桃。它們的野生種類分布很廣,北方的陝西、甘肅和河南,南方的兩廣和福建,西南的貴州、雲南、四川,以及長江中下游流域的各省都有,尤以夷陵區霧渡河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