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紐西蘭的學習故事包括什麼

紐西蘭的學習故事包括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1-14 03:22:25

A. 課程故事,游戲故事,學習故事的區別幼兒園課程故事,游戲故事,學習故事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摘要 課程故事是「經驗敘事」,是當事人在課程之旅——包括參與課程設計與開發、課程實施、課程評價與課程研究的過程中所經歷的真實往事、感受或體驗,這種往事對當事人來說是有深刻印象的、比較重要或有個人意義的、值得與人分享或向人訴說的。

B. 幼兒園學習故事和游戲觀察記錄的區別

「學習故事(Learn‎ing Story‎)」是由紐西蘭‎學前教育學‎者卡爾提出‎的。家長可以用「學習故事"來評‎價兒童,同時它又可以作為一種研‎究方法。它是通過兒童在真實‎情景中的觀‎察和記錄提供一種‎反映兒童發‎展的持續性‎畫面,能用來記錄‎和交流兒童‎學習的復雜‎性。與此同時,它也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最有‎效的途徑。很多幼兒園也曾嘗試讓‎教師通過撰‎寫「學習故事」學習一種觀‎察、分析兒童的‎方法,引導教師關‎注兒童的學‎習過程,提高教師分‎析、解讀兒童行‎為的能力以‎及教育敏感‎性。

「游戲觀察紀錄"是指在游戲環節中觀察兒童的狀態和心情,以及通過對游戲的積極性從而了解兒童的一種方法。

拓展資料:游戲觀察實錄:

角色游戲開始了,大家紛紛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角色開‎始扮演,俊俊小朋友選擇了到「銀行」扮演工作人‎員。大家都過來‎取錢,俊俊小朋友‎會一個一個‎的問:你需要取多‎少錢?但是游戲進‎行到一半的‎時候,有的小朋友‎就過來告訴‎我:俊俊來搶錢‎了。我走過去一‎看,俊俊和亮亮‎手裡拿著幾‎張銀行的錢‎,在爭搶,誰也不肯松‎手,俊俊一邊搶‎一邊在嘟嘟‎囔囔的說著‎什麼。我問俊俊:為什麼要搶‎別人的錢呢‎?俊俊說因為‎銀行里沒錢‎了。

分析:

幼兒到了大‎班年齡,開始能夠把‎行為規則化‎,從而獲得是‎非觀念,但其行為常‎常表明,他們的自控‎能力是有限‎的。其中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搶東西的‎現象很嚴重‎,不過與其他‎年齡段的幼‎兒不同的是‎:幼兒會邊搶‎邊說理由,由於大班幼‎兒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言語水平‎的提高,這種「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表現開始‎增加。

措施:

調動孩子自‎身的力量去‎解決大班幼兒已‎具有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判斷‎力問題,不僅有助於‎問題的解決‎,而且也是對‎他們進行了‎一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可以設置「小記者」、「評論員」,組織一些熱‎點話題的討‎論活動,請小記者講‎講發生了什‎么事情、自己的想法‎,最後集眾家‎之長,總結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果。所以在講評‎時,我請小朋友‎一起來幫俊‎俊想一想辦‎法:當銀行的錢‎被領完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大家有的說‎可以讓銀行‎的工作人員‎來做一些錢‎,也有的說可‎以叫店裡的‎人來存錢。大家想了這‎么多的辦法‎,俊俊也表示‎方法都比較‎滿意。


C. 幼兒園教師以《學習故事》為題的演講稿

早上起來,一看鍾已經9點了。出門看看,天還是那麼藍,太陽還是那麼耀眼,一切都像往常一樣。爸爸媽媽都上班了,我干什麼呢? 我在屋裡屋外轉了轉,沒什麼可以讓我去干。乾脆先看看電視吧!一開電視就看見唱京劇的,雖然京劇可稱為我國的國粹,可我卻不喜歡。換台吧,換到另一台卻是招商信息,更不合我的味口。再換台吧,換來換去都沒有我喜歡的,乾脆關掉了。 電視沒得看,還是當個好學生,趕緊把作業做了吧。我拿出作業本,可就是沒心思去做,看著那練習冊上的數字,我的頭就發暈。乾脆不做了,找點別的什麼書來看,然而仍覺得沒勁。 我無聊地從屋裡走到屋外,又從屋外走到屋裡。算了,乾脆去睡覺,我一頭栽到床上,蒙著腦袋呼呼大睡。 等我從美夢中醒來時,都快12點了,肚子也餓了。家裡只剩我一個人,要吃得自己煮。這時懶勁上來了,乾脆不吃。 下午有好看的電視了,我趕忙做准備:把家裡的餅干、水果、花生等一起抱到樓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吃,等我把好看的電視看完,東西也吃得差不多了。一看時間,已經是下午4點過了,那,出去走走吧。 我出門走了不遠,就看見一大堆人圍在路口。我擠進去一看,是一名男子被車撞了,倒在地上,傷得挺重的。我心裡忽然有一種感覺升起來了:一個人的一生誰也不知道有多長,可能是100年、60年、30年,或許只有十幾年。就像這個被車撞了的男子,如果他被撞死了,那他的這一生就這樣結束了。細細體味,我體會到了時光的匆匆和生命的寶貴。 可我從來沒有好好的珍惜這匆匆的時光和寶貴的生命。就像我的今天,簡直就像一張白紙,什麼事都沒做。 我再也不能這樣生活了!

D. 女孩在紐西蘭打工度假,2年攢了40萬留學,這樣的勵志故事你還知道哪些

人的一生就要不斷的突破自己,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並不是輕而易舉,會經過許多的波瀾,但只要我們勇敢堅持,最終會抵達自己的彼岸。有一位女孩在紐西蘭打工度假,兩年的時間就攢了40萬留學,這個女孩也給大家樹立了一個榜樣,不斷的去挑戰和堅持,總會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很多人只是去想一想,但是不拿出一些實際行動,總會與成功失之交臂。

這個女孩掙脫了生活的束縛,選擇了一個新的開始,做當下喜歡的事情,雖然這個過程中充滿了許多的困難,但是女孩依然默默的堅持,我覺得這一天才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其實45萬元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可是一筆不小的儲蓄,可是女孩依然把它用作自己學習,這個女孩以後會越走越遠。

E. 魔法時刻帶給我的......

發現魔法:記錄兒童的學習
紐西蘭「動態兒童評價——學習故事」教育思想國際研修班
2018.10.29
 老師與孩子的關系,更願意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孩子的反映是不一樣。
我的感受:常常當下覺得有非常不一樣的感受,但是我常常忘記記錄下來,所以又常常不在意自己的感受,因此這方面的敏感性就越來越低。看到一句話很正確:我們要在意每一個小片斷的小結果。在陪伴的過程中,一定要是高效了,一定要在意陪伴的有效性,而在陪伴的過程中要用心去記錄下分享自己的愛與喜悅。
 My success should not be bestowed onto me alone,as it was not indivial success but success of a collective.
 發現哇時刻
1.發現自己內心的力量
2.情感的重要性
3.聯結的重要性。
建構關系:不僅是老師與老師、老師與學生,關系的建立是有溫度的關系
學習故事的內容是分享愛與喜悅。是因為自己想寫學習故事,而不是說一項任務。
目的:通過寫故事,讓家長了解幼兒園和孩子的關系問題。
我的理解:學習故事不是說有心就可以了。而是理性和感性聯結在一起。是自發的想寫學習故事,其主要內容是分享愛與喜悅,主要是建立有溫度的關系。

課程就像一個編織,而且編織的色不一樣代表不一樣的意義。黑色表示個人的力量,從無到有,從黑到明。綠色表示新生。
 四大教育原理:
1.幼兒的發展是整體的。
2.激發的力量:要發現他的興趣,發現他的所長,發現孩子自己的靈性,沒有一個孩子想成為壞孩子。沒有一個孩子是來幼兒園就是為了做壞事情。看到孩子的成長,培養他們,支持他們。
3.家庭和社區:讓家長理解重要性。審視自己的專業性。當家長提出教ABC時,要從專業的視角對家長解釋,解釋游戲的重要性。還有要了解腦科學,從科學的角度來說為什麼會是游戲。重視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家長分享,而不是說教。
4.關系: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數,還有環境\事件等一系列的關系。老師要和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幼兒建立非常好的關系。如果當一個孩子站在面前,說:你懂我嗎?你能聽見我的心聲嗎?你會讓我飛嗎?這個世界是公平嗎?你會怎麼說。
一個老師如果會用心去聽心聲,你能收到很多的喜悅。
 兒童發展線索:
1.發展線索(一)健康幸福
2.發展線索(二)歸屬感
3.發展線索(三)兒童的學習
4.發展線索(四)探索
我們要尋找一條愛與善意來對等別人。。
 兒童是學習者
兒童從家長\保育員和老師身上學習如何學習。如果他們看到成人在學習的時候是富有實驗精神的,好奇好問和堅扔不拔的話,這些民間組織會被傳下去。如果兒童的榜樣們沒有時間去嘗試新點子,或者在遇到困難時變得憤怒,同樣,兒童會學到這些習慣的。
 意圖明確的教師
因此,當我們在兒童身邊學習的時候要非常小心,特別是如果說他們喜歡或崇拜我們的話,因為兒童會發現他們的英雄所擁有的習慣是最有感染力的。學習習慣的傳遞,給了我們一種強大的影響兒童的方式——好的影響或壞的影響。
分享了一個關於祖母\媽媽\自己會縫衣服的例子。
反思:學習是孩子的一種本能,是自己內在的動機,自己願意的。自己就很努力去實現這樣的目標。從內心感受到。家庭的影響是很強大的,在每一天的工作當中發現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力量盡管 去影響別人。同時也允許孩子自己去設定目標。
 做一個有熱情有力量的老師
1. 准備好,改變世界
老師與孩子的關系——愛,尊重,及時回應
2.了解影響你的理論家&作家
愛,驅動著,熱情——喬布期的成功秘決:你要找到你心中所愛。每天上床時對自己說,我今天做了一些美好的事情。
有熱情有力量的教師:
不段反思與提升自己的理論,認為孩子是有能力的。
老師所能做的:
帶來契機啟發兒童敢於冒險。
一些學者是否影響自己的?哪些理論學家,哲學家和書籍影響了中國的幼兒教育。
幼兒是主動,有能力的學習者,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主體性\興趣和需要。幼兒是學習和發展的一個整體,教育應著眼於提供各領域相互融合,滲透的全面發展教育。幼兒在與環境的有效互動中學習和發展,教育應為幼兒創設安全溫馨豐富的學習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滿足他們各方面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幼兒園與家庭社區的聯系。例:豐子凱看到孩子是有能力有自信學習者的兒童形象。在游戲中學習。尊重和主體性在哪裡。一根標尺的後果。
2. 成為最好的自己
學習故事是最好的一條路徑。不是說你去寫的一個個故事,而是一個理念。但學習故事是核心,讓孩子的聲音能聽得見,家長能看到,教師能注意到。
而把學習故事當成是一種文化是一種課程文化。(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更願意去思考,個人的專業身涯更能看得見。)
每天教學實踐的方式,就是,我們【兒童\家底\教師\和其化人】匆忙跑去兒童的學習【注意\觀察和傾聽】,盡力去理解它【識別\分析和評價】,詹後好好的利用我們匆忙跑去和分析的信息來理解和支持兒童的學習【回應\機會和可能性】。
在孩子的身邊去呼應孩子,而不是拿來去主宰幼兒。
4.要充滿熱情的工作
這才是最重要的。
思考什麼樣的學習在發生。
同理心,觀察力,有愛。
願意和別人說話
有沒有聽見我的心聲。我的老師有沒有支持,能否看到我感興趣的東
孩子:感動。老師是愛我的。看得到我的,能聽到我的心。歸屬感。老師的回應很智慧。
老師對孩子的呵護

幼兒園聯結家庭、社區與幼兒園。
在環境中,能接觸到美的東西。沒有老師走來走去,而是都在學生的背後,或是坐在蹲在一起,不是對著站著說話,對孩子感興趣。反思自己是不是蹲著和孩子交流溝通,和他在一起,而不是去指導,去指揮。
讓每個兒童的獨特之處引領我們的工作。
每個孩子非常願意去學習。
當孩子帶來了一個非常感興趣的東西拿來的話。我們怎麼做:
到底什麼是課程?(孩子興趣、老師興趣、還是大家的興趣?)這里會有一個優先等級。
舉例:
How will the teachers support my learning?
孩子可能會怎麼想:老師會感興趣嗎?大家會喜歡嗎?
在過程當中,你看到了什麼樣的學習
追著腳步、閱讀、探索、接受建議、家庭關系聯系起來。
老師是如何說:
1.心智傾向:一些品質對未來學習的基礎。支持他去學習:好奇、研究、嘗試、科學探索、體驗、分享
行動中的課程的實例。在過程中,做為學習者的傾向。觀察來建築自己的理論。願意來分享。
2.後續的發展。幼兒興趣
融入課程。給孩子自己的空間去建構自己的想法、理論,去探索相關的知識。家長的感受:我的孩子是老師能注意到的,而不是忽略的。
寫好的故事給孩子分享,給家長分享。
老師傾聽,關系放在課程之前。
特別重在的學習
例:no significant learning occurs without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尋找老師的優勢,自己也試著給老師寫學習故事。促進老師的能力。)

練習:看到了什麼?(與水共舞的小男孩)
周六傍晚,樂樂和奶奶一起,奶奶和樂樂到音樂噴泉玩,樂樂發現水注很感興趣,就走上前,先玩玩,看到先是用手指,接著整個手去感摸水,發現水有時高有時低,玩玩水,看看自己滿濕的手,走到乾的地摸摸,想這樣把水印下來,一次,二次,三次,想把這樣的水注畫出來,一直這樣重復數,水變高了,好開心啊,在高的,我也把它畫出來。怎麼我的水沒有了。
我看到你
心智學習:用手來探索水注的變化,並嘗試用手錶現出來。非常開心,與有興趣。在不斷重復的過程中,老師看到你的堅持。你有一雙會觀察的雙眼,能看到水注的變化,並試著用手指來表現水注的高低。
為什麼水又沒有了,水不一樣的。手去畫不同的形狀再去應水秀開心,很igmww足。水更高,水的形狀不一樣。

 發現魔法,記錄幼兒的學習
將故事與學習聯系在一起,為學習歡呼,然後繼續情感充沛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故事這種形式是世界性的——任何人,任何地方,都有人講故事,有人喜歡故事。它們是最偉大的用來PU捉。可以從哪裡開始呢?為促進學習而做的評價要求我們對有價值 的學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我們寫下來的都 是我們認重要的東西,因此我們要認真去反思教師對學習的認識是如何讓學習之花盛放。你是個什麼樣的老師,你是個什麼樣的學習者,也會在你 文字中反映出來。
老師會討論一些友善的、關愛的、同理心是很重要的,但是對這樣的故事卻很少寫。
反思下我們認為的核心的價值觀是什麼?
老師認為內心非常重要的價值觀是什麼,我們在記錄時就要關注這些。
 記錄是能改變兒童對自己的看法。能建構我是有能力的這種自我認知,對最佳 學習狀態進行評價。
 如果發現孩子沒有做過的這些事情,你就慢一點,去支持去觀察,去寫一些能改變孩子的故事。而且你寫的故事是你專業的痕跡。
 人們將忘記你說了什麼,人們將忘記你做了什麼,但是,人們不會忘記你帶給他們的感受。
 清晰地呈現多種視角能加強客觀性。敘事,是一種可信賴的紀錄生活百態的形式。作為一個學習者意味著什麼,這個問題和知識、技能一樣重要。
教與學是很重要的,都值 得記錄下來。璾價的重點是優勢 和興趣不是需要。

不是做任務在寫,而是看到這樣的魔法來寫。去看去聽,打動你的哇時刻。
學習故事——通過事,將所處的環境和課程中認為重要的學習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進行串聯。
 學習故事
注意——故事和照片
識別——為在這里發生了什麼樣的學習,關於馬克我今天 學到了什麼。教師對學習所做的反思。
回應——我們做些什麼能加強、支持和拓展學習。(計劃)
 為促進學習而評價

幼兒園要關注關系。把關系放在第一位。
思考:注重社區家園的互動。成立家長互助團。

第二天培訓
成長型 固定型 思維模式
思考:你有多聰明?
 固定型思維模式:
你想信你的天資和能力是一成不變的,你要麼擁有它,要麼就沒有,你必須一次證明自己,不惜一切代價讓自己看上去是聰明有才的。
(如何面對,如果去嘗試可以去寫寫。)想想自己是成長性思維還是固定性思維?
This is the path of stagnation(這是一條通向停滯不前的道路)
 成長型思維模式
你知道人的才能是可以發展的,偉大的能力建立在時間的基礎上的。
你願意和孩子去聯結,多寫就會寫好。
This is the path to這是一條通向機會和成功的道路
 學習性目標和表現性目標
學習生目標
Learning goals competence能力
something new 新事物
tasks for which success is uncertain
任務的成功與否是不確定的
表現性目標
Performance goals favourable judgements有利的評價
規避消極的評價
這要看你想不想做有關系
例:用右腦畫畫
跟著作者上了5天繪畫課程
你認為你可以做什麼?你和天分沒有關系。
你的頭腦是一個水桶還是一塊肌肉。有的人很聰明就是一個滿桶,或是一個木桶,認為失敗是不好的事情,固定性思維,外部歸因。
如果你認為你的頭腦是肌肉,鍛煉就可以獲得,你就願意去嘗試。

例:有個人和我說老公離開他了,有個8歲的孩子,孩子學習最後一名,覺得生活很難,還分享了很多的細節。後來讀書,後來思維發生了變化。
 如果兒童容忍學習中不確定因素的能力越強,那麼他們就會越大膽,學得越快,他們自己學習肌肉的力量也會越強。
例:我不斷練習,我就這樣畫畫,我就畫好了。
 表揚要聚焦於努力。要注重成長性反饋。
 成長型思維模式
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相信大多數基本的能力是可以通過投入和努力得到發展的——大腦活動和天資只是一個起點。正是這種思維模式讓人們愛上學習,讓他們變得有很強的可塑性和適應能力,這些是成功的要素。幾乎所有偉人都擁有這些品質。
學習故事:
在我們幼兒園有一個小木頭人模型,它站在一個底座上。所有小朋友在畫小人的時候都可以參考這個小木頭人。當我在收拾物品時,我把它移到了桌子上,凱拉對這個小木頭人可以做什麼非常感興趣,另外幾個小朋友也停下來聽我們討論,於是我開始給她們看小木頭人的胳膊和腿可以如何根據要求擺出各種造型。我們談論了身體的不同部位,可當我問大家是否願意畫一畫時所有人都離開了,她迅速找到了一張紙和一一枝筆,自己一個人畫著。
凱拉很快就畫了頭、脖子、上身、下身、胳膊和腿,她畫完這些後停下來,再一次觀察小木頭人,然後決定還需要再畫些什麼形狀。過了一會兒,凱拉畫完第一個小人,她又接著畫第二個。她畫得還是那麼專注。
識別:
中國的一個學習故事:

中國學習故事:
學習剪這個技能,遠遠沒有建立積極的面對困難的態度來得重要!
(寫學習故事一定要聚焦發展性思維與評價)

模仿

感興趣,一頁一頁翻,頭點點,在每一頁中會說一說。專注不受別人的打擾。
想模仿
讀書真好玩
小寶寶找到一本好看的書,很開心,左看看右看看,想和別人一起分享看書,好像在說,快來看啊,我找到一本好書。你靜靜地坐下來接著我看到你一頁頁的翻書,在翻書時還不時發出y ar的聲音。看完了,又去拿一本,翻了二頁,又回去拿到剛才的書,一頁頁翻著,很有趣,邊翻還邊說y ar
看到什麼:
你對書非常感興趣,老師看到你一頁一頁翻,還手指點點,在每一頁中會說一說,可以看出你讀書的習慣還很好。看來平時你的觀察非常仔細,會模仿
在來往不同人走過的過程中,你能專注的看書,還能象徵的說一說。更可貴的這么小的你當看到好東西時,願意想要和人分享的想法非常棒!
下一步的可能性
如果下次遇到好看好玩的東西可以是拉拉小朋友的手,或是和老師說說,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有趣的故事。在家裡時爸爸媽媽也可以和你一起共享這快樂的閱讀時光。

句子的結構的意義與概念。有獨立的閱讀氛圍。(感覺)
 如果你把寶貴的事情放在無聊的記錄,沒有意義的記錄是沒有用的。
 把身心靈都放在最最重要的事情,做對孩子有意義的事情。對於其它事就平平做好了。
 檢核表對錯的感覺很不好。(關注的是兒童做不到的,而不是做的到的)
 用照片的學習故事是很重要的,一開始是看圖,但他慢慢長大會關注文本的本身。而慢慢的會呈現課程是怎樣的。
 我們已有一整套關於學習評價的設想和信念,這些是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中帶來的,在加入新想法之前,我們需要對它們進行整理。
 思想的轉變帶來了實踐的轉變
發展推動學習 關注年
學習扒動發展,注重在參與過程中,在與人、環境和事件互動過程中帶來的轉變。學習是復雜的,情境性的,因而不是線性的。
 在參與中轉變
學習和發展是在參與文化實踐,便 用文化工具過程中實現的。
當人們在參與活動的時候,他們也對改變文化實踐、工具和環境做出貢獻。

 學習故事:搭建一座黏糊糊的大橋

 學習故事中我們要看到語言、技術、雙文化、科學、更多的要關注到心智傾向、一個學習者。
 重視兒童的興趣和熱情。學習如何在21世紀學習。學科知識。深度學習心智傾向和關鍵能力。

 外國的一日生活
你會用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這個比較多園的一天?
教育原則是怎樣在這樣的一日生活安排中體現出來的?
 學習故事:建構學習者的力量
會關心自己的媽媽,有想像力,有想要做的慾望。會比較,知道尋找材料。面對困難會尋找解決的辦法,主動尋找材料,並在材料中進行有條件的選擇。成就感。動手能力
和身邊老師討論,你認為什麼么樣的學習在這個故事裡發生了?
要多去練習,和大家一起做。我們可以值助一個有內容豐富的故事拿來討論,大家把這些學習寫到白板上。但是我們不介意把所有的識別都寫下來。所以寫故事的老師要寫最重要的最有價值的東西寫下來,只有老師了解他的家庭,基於孩子自己,基於老師的選擇,認為最重要的最打動的寫好就行。不要在意對不對,內容全不全面。主要是寫的故事是不是打動我。

 什麼樣的故事是好故事
好故事重視故事發生的情境(背景)
我以在看你三個月了,你實現了XXX
好故事重視是什麼最重大和最有意義的
好故事在被撰寫的時候,作者會想著故事的讀者
好故事驗證觀點
好故事通常能被流傳下去。

F. 學習故事記錄什麼

1.學習故事的起源
「學習故事」這個概念性名詞最早出現於《TeWhariki》即紐西蘭國家幼教課程大綱,它是紐西蘭幼教改革中不可或缺的。MargaretCarr教授則在自己的研究中發現故事可以真實記錄學習的復雜性,其中包含了教師對幼兒的支持政策以及如何鼓勵幼兒學習;同時也融合了學習的情境性,在兒童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將學習的認知、社會性特徵以及學習效果融為一體,正文還能運用多方面的感官如聲音等進行學習,強調孩子的主動參與性。於是,她提出用「學習故事」這種方式來記錄、評價和支持兒童的學習。
「學習故事」與傳統的觀察記錄相比,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2.學習故事的主要內容
一篇合格的學習故事包含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具體事件(觀察記錄魔法時刻即哇時刻):將幼兒在幼兒園中的學習、生活、活動等行為,在真實情境中有效地記錄下來,形成觀察記錄或者觀察記錄表;二是學習內容(分析與評估):在已有觀察記錄的前提下,教師需要對小朋友的行為進行深入地分析、評價幼兒的學習行為是否恰當;三是接下來要做的事(支持策略):在詳細地分析之後,教師根據幼兒行為中的不恰當之處進行思考、探討得出最合理的方案指導幼兒採取正確的學習方式。

3.學習故事的6大要素
(1)首創性:孩子獨立自發的學習行為。
(2)參與度:孩子在活動中的參與值和興趣值。
(3)目的性:在活動過程中,孩子表現出強烈的慾望,並貫穿整個學習過程。
(4)表現手法:為構建完整的學習故事,所以教師會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採取一系列手法如音像,圖文等方面。
(5)輔助手段:教師作為幕後者給予孩子幫助。
(6)反思:教師在運用「學習故事」的過程中,對孩子的學習進行分析和反思,以推進教學和家長溝通。
二、學習故事編寫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04年,中國學前教育協會秘書長王化敏帶領學習團隊訪問紐西蘭,這是我國第一次與「學習故事」接觸。由於學習故事流傳入中國時間不久。因此,教師在撰寫學習故事的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存在。
(一)對學習行為描述過於籠統,缺乏細節和魔法時刻
學習故事一般是對個別幼兒學習行為的觀察和評價,「它呈現了在真實情景中更為豐富的學習畫面」然而在我國很多教師寫學習故事乃是出自無奈之舉,有些甚至是強迫性的任務。

(二)寫作過程中,教師以主觀代替客觀
很多幼兒園較年長的教師或剛參加工作的教師教學觀念比較傳統,角色沒有轉換到位,依舊本著教師乃是主導者。如:今天,我們大家一起玩帶寶寶看醫生的游戲,其他小朋友都是乖乖地配合老師,而小峰(平時最調皮的小朋友)卻帶著布娃娃到處亂走,一會走到辦公室,一會兒走到醫務室,甚至還往幼兒園外面走,真是調皮。這個學習故事中由於教師平時對小峰的印象就是調皮,所以當小峰有這些到處走的行為時就直接定位為調皮,其實小峰只是去辦公室尋找園長媽媽的幫助,去醫務室尋找保健醫生的幫助,出幼兒園只是為了帶寶寶去醫院。
(三)缺乏經驗,專業知識不到位,評價不夠准確現在幼兒園內教師水平大多是中職畢業或大專畢業甚至是無證上崗,這就導致了他們專業知識不到位,缺乏足夠的理論知識作為寫作學習故事的支撐。
(四)支持策略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
教師經過探討分析孩子的學習故事,最終給予孩子支持策略,將觀察和分析中的結果進行實際操作,促進教學。然而很多支持策略會與觀察記錄和分析脫節,不能有針對性的、有效地對幼兒進行引導和促進作用。如:孩子在玩橡皮泥時,把小棒插在橡皮泥上一會說大樹、一會兒說冰糖葫蘆、一會兒說棒棒糖,老師則是把小朋友的作品用照片記錄下來,展示給小朋友並誇獎他想像力真豐富。此時教師的支持策略就產生了偏差,缺少了輔助手段。老師應當給予孩子更多的工具更大程度地讓孩子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三、運用學習故事教師應有的轉變即提升專業水平
在知道了學習故事的內涵和教師寫作過程中的不足之後,教師們就要做到揚長避短,實現自我轉變,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一)理念轉變:「以教為學」轉變為「以學為教」
學習故事中,幼兒成為學習的主導者,教師成為幕後者進行分析給出建議和輔助手段,真正貼合了《指南》的重要精神。這就促使教師轉變自己地專業理念,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1.端正心態
教師首先要擺正自己的心態,想要在學前教育的路上走得更遠首先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
2.揣測學習故事的精髓
學習故事主要分為三大板塊:觀察記錄、分析評價和支持策略
(1)觀察記錄
觀察記錄這一環節,需要教師能隨時發現孩子們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魔法時刻,並進行記錄,這需要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觀察力和洞察力以提高學習故事的質量。
(2)分析評價
教師在學習故事的分析評價中需要極強的分析能力和判斷力,否則就不能給予孩子正確的支持策略。
(3)支持策略
支持策略的出發點一定是孩子,而且給出的策略必須是處處圍繞著孩子,讓孩子作為學習的主導者,真正做到「以孩子為中心」促使教師的專業理念改變。
(二)專業知識轉變:從職前學習轉變為終身學習
1.以學習故事為杠桿,填充教師的專業知識
瑪格麗特˙卡爾提出學習故事時就有聲明:「有效撰寫學習故事可以讓教師更加明確自己的專業知識儲備是否完善」。[2]在學習故事的分析需要強大的理論知識作為依靠,從專業的角度剖析幼兒的魔法時刻,做出理性地判斷,面對家長時可以有效地進行解釋。
2.以學習故事為道路,促成教師的終身學習學習故事的撰寫過程也映射出教師專業知識儲備及其靈活運用的程度,隨著學習故事地撰寫,教師就不得不攝取新的知識來使得學習故事更加豐富,支持策略更加得體。
(三)專業能力:從被迫提升到主動提升的轉變
專業能力是幼兒教師的基本要求之一,而專業能力地提升能有效地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
1.明確定位
在學習故事中教師的定位是引導者、觀察者、幕後者和支持者,這需要教師主動地融入幼兒的團體,主動參加幼兒的各項學習活動。
2.加強運用
多種角色的扮演需要與之相匹配的能力來填補。在注意環節提升教師的觀察力、洞察力和記錄能力;在分析評價環節,提升教師的評價能力、判斷力和教學反思能力;在支持策略環節,提升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教師在學習和運用故事的過程中,以學習故事為圓規,理念轉變為圓心,專業知識提升為半徑,以專業能力提升為推動力,畫出一個圓滿的幼教事業。

G. 您認為紐西蘭學習故事與傳統的教育故事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新穎和進化。
1、紐西蘭學習故事對比傳統的教育故事,區別在於新穎,可以讓孩子更好吸收知識。
2、紐西蘭學習故事對比傳統的教育故事,聯系是進化,是對傳統教育故事的進化,可以讓孩子更好吸收知識。

H. 發現兒童的力量

《發現兒童的力量》講述的是北京市西城區三義里第一幼兒園,引進紐西蘭「學習故事」的理論與實踐,在幼兒園落地生根,給老師們的兒童觀帶來巨大改變的故事。書中用敘事的手法真實再現了老師們在邊看、邊實踐、邊反思的探究歷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她們主動尋找答案的過程。

自從2014年開始接觸紐西蘭的學習故事,打動我的不是如何書寫寫故事,而是紐西蘭國家早期教育課程框架中老師們的理想宣言:讓「兒童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的身份成長的,身心健康,有安全感、歸屬感,知道他們能為社會作出重要貢獻」,這與我們傳統的學前教育觀念有著很大的出入。在「安吉游戲」的帶領下,自主游戲風靡全省全市,至今已經走過了整整四個年頭,在游戲課程的推進中,我們覺得最難改變的是教師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在幼兒園的實踐教育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老師對孩子無所不在,有意無意,有形的無形的「控制」,會時不時拿出大剪刀修剪小樹,以防止小樹長歪。《發現兒童的力量》描寫的案例也正是我們在開展自主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想要改變教育觀念,需要讓老師們從源頭上思考「兒童是什麼樣的人」---兒童是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要重視兒童的自發活動,要給予兒童自我發展的空間。只有讓老師們重新認識兒童,才能讓老師們慢慢學會了放手,還孩子們自由。一味的提倡在自主游戲中讓老師「管住手」「閉上嘴」,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它代表的是教師對兒童的信任,是教師「信任兒童是有能力的個體」的兒童觀在教育實踐中的具體體現。

                           

I. 學習故事來源哪裡

學習故事的起源
「學習故事」這個概念性名詞最早出現於《TeWhariki》即紐西蘭國家幼教課程大綱,它是紐西蘭幼教改革中不可或缺的。MargaretCarr教授則在自己的研究中發現故事可以真實記錄學習的復雜性,其中包含了教師對幼兒的支持政策以及如何鼓勵幼兒學習;同時也融合了學習的情境性,在兒童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將學習的認知、社會性特徵以及學習效果融為一體,正文還能運用多方面的感官如聲音等進行學習,強調孩子的主動參與性。於是,她提出用「學習故事」這種方式來記錄、評價和支持兒童的學習。
「學習故事」與傳統的觀察記錄相比,可謂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9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4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0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9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3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99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8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1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