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為什麼要勝利
1. 紐西蘭毛利人為什麼要起義
紐西蘭毛利人之所以要起義,是因為當時英國殖民地到處搶占毛利人的土地,甚至燒殺掠奪,引起毛利人各部落的反抗。
2. 紐西蘭的社交禮儀
紐西蘭的社交禮儀1
儀態禮儀
紐西蘭人說話很輕.街上遇見朋友,老遠就揮手.他們不喜歡用V手勢表示勝利,當眾嚼口香糖或用牙簽被視為不文明的舉止;當眾閑聊等是很失禮的行為.女子以抖手等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相見禮儀
紐西蘭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施握手禮,在和婦女見面時,應該等女士先伸出手時才能握手問好. 正式場合的稱呼是先生,夫人,女士,一般情況下,稱呼比較隨便,但相處還不熟時,最好還是先稱呼他的姓.紐西蘭人也像中國人一樣有施鞠躬禮的.
商務禮儀
紐西蘭人追求平等,他們反感把人劃分為等級,商人第一次見面或業務會談時,一般不互送禮品,但可以在生意談成後,宴請有關人士以表謝意. 紐西蘭的`商業氣氛比較接近倫敦,在紐西蘭,凡是當地能生產和製造的產品,都不準進口.與其談生意時,最好有點板球等方面的知識,這樣他們對你會有好感.
旅遊禮儀
到紐西蘭全國各地旅遊,坐火車最理想,火車不分等級,只有卧鋪和餐車.許多街道上都有公用電話,在要付費的電話機上打電話,先要投10分硬幣再撥號碼.在紐西蘭,不必給小費,飯店和餐館也不需另付服務費.
紐西蘭的社交禮儀2
儀態禮儀
紐西蘭人說話很輕。街上遇見朋友,老遠就揮手。他們不喜歡用v手勢表示勝利,當眾嚼口香糖或用牙簽被視為不文明的舉止;當眾閑聊等是很失禮的行為。女子以抖手等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相見禮儀
紐西蘭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施握手禮,在和婦女見面時,應該等女士先伸出手時才能握手問好。 正式場合的稱呼是先生,夫人,女士,一般情況下,稱呼比較隨便,但相處還不熟時,最好還是先稱呼他的姓。紐西蘭人也像中國人一樣有施鞠躬禮的。
商務禮儀
紐西蘭人追求平等,他們反感把人劃分為等級,商人第一次見面或業務會談時,一般不互送禮品,但可以在生意談成後,宴請有關人士以表謝意。 紐西蘭的商業氣氛比較接近倫敦,在紐西蘭,凡是當地能生產和製造的產品,都不準進口。與其談生意時,最好有點板球等方面的知識,這樣他們對你會有好感。
旅遊禮儀
到紐西蘭全國各地旅遊,坐火車最理想,火車不分等級,只有卧鋪和餐車。許多街道上都有公用電話,在要付費的電話機上打電話,先要投10分硬幣再撥號碼。在紐西蘭,不必給小費,飯店和餐館也不需另付服務費。
3.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以前都是英國殖民地,,,那他們為什麼要獨立呢,,現在還像以前一樣聽英國的話嗎
要獨立,主要是方便,否則,這么遠管理上很不方便。現在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利益第一,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照顧英國的利益。
澳大利亞,紐西蘭多是英國人後裔,根本談不上什麼「你也不想一輩子都做奴役」,你會媽役你的孩子么?相反,有什麼好東西,新設備,新技術,免費送了不少。現在澳大利亞,紐西蘭的體制,各種制度,基本上是翻版英國的。
二戰時,John Curtin開始,從倒向英國,改倒向美國,將參加二戰的幫英國作戰的澳大利亞士兵全部撤回澳大利亞,自此之後,與英國關系淡不少。
現在澳大利亞是英聯幫成員,女王是名義上的領導。
4. 世界盃紐西蘭的最好成績
紐西蘭
主教練: 赫伯特
明星球員: 尼爾森
世界盃最好成績: 小組賽 1982
球隊簡介
在大洋洲,紐西蘭過去一直受到澳大利亞壓制,在世界盃預選賽中很難有所作為。但隨著澳大利亞並入亞足聯,紐西蘭成為了大洋洲的頭號球隊,該國的足球勢力逐漸開始抬頭,他們的U17和U20隊先後打進了世青賽決賽圈,成年隊也在迎頭趕上。
在世界盃預選賽中,紐西蘭從大洋洲賽區殺出,萬那杜、斐濟等隊不足以對他們構成威脅。在6場比賽中,紐西蘭取得5勝1負的成績,打進14球、丟5球,從該賽區脫穎而出。
在與亞洲區第五名巴林的關鍵附加賽中,紐西蘭在客場0比0逼平對手,又在主場靠著羅伊-法隆的歷史性進球以1比0取得關鍵勝利,繼1982年後歷史上第二次殺入世界盃決賽圈。在本場賽前,參加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的老一代紐西蘭球員出現在現場,接受觀眾的掌聲和歡呼,他們的後輩在這個夜晚令球迷夢想成真,結束了對世界盃決賽圈長達28年的等待。
紐西蘭隊在本屆世界盃中的前景並不被看好,路透社評論稱:「該隊不太可能從小組出線,他們的技術不如大多對手,還缺乏速度,拿到本隊歷史上的世界盃決賽圈第一分應該是他們的現實目標。」
5. 紐西蘭比伊朗稍強和韓國一樣強嗎,韓國120分鍾贏伊朗,其實也有能力平紐西蘭世界盃三個對手
紐西蘭球員在身高和強壯程度上會好於亞洲球員。但是球員選材方面沒有那種特別靈巧,在進攻上善於鑽營的球員,所以世界盃雖能保持不敗,但進攻力欠缺致使仍遭淘汰。相反韓國和伊朗不伐靈巧的球員,而伊朗球員的速度,腳下頻率遠不及韓國。
個人認為紐西蘭實力不及韓國。如果和韓國交手,場面上落下分,不過不至於慘敗。
6. 紐西蘭在二戰都做了什麼起到了什麼作用
在二戰中,紐西蘭陸軍在歐洲及非洲戰場參加的主要戰役有希臘戰役、克利特島戰役,北非戰場的全部戰役,直到進攻義大利。實際上在這些作戰中,紐西蘭部隊都受英國人的指揮,比較出彩的要算克利特島戰役中紐西蘭第22、23營、第四旅等部隊讓斯圖登特將軍的傘兵著實吃了大苦頭。而在太平洋戰場上,紐西蘭陸軍初期主要跟隨美軍行動。後來隨著美軍主導太平洋戰場的各個戰役,紐西蘭陸軍逐漸轉向歐洲、非洲戰場配合英軍作戰。
紐西蘭海空軍在二戰中也多作為英聯邦軍隊或者盟軍的一部分進行作戰。與陸軍類似,在歐洲及非洲戰場,紐西蘭部隊多受英軍指揮,而在太平洋戰場則多受美軍指揮。
總體來說,紐西蘭軍隊作為英聯邦軍隊的一部分,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紐西蘭在二戰中共犧牲了8-9千人左右。
7. 二戰時,大洋洲戰場,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都是與哪國為敵
日本。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的勢力范圍包括東亞、東南亞、南亞、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亞等,日本常常從印尼出發襲擊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當時作為英聯邦的一員在北非參與抗擊德國納粹,在大洋洲戰場抗擊日本法西斯,而紐西蘭同樣也參與了戰爭。
8. 二戰勝利的國家是哪國
反法西斯同盟國
國家
宣戰時間
波蘭
1939年9月1日
英國
1939年9月3日
法國
1939年9月3日
印度
1939年9月3日
澳大利亞
1939年9月3日
紐西蘭
1939年9月3日
南非
1939年9月6日
加拿大
1939年9月10日
挪威
1940年4月8~9日
比利時
1940年5月10日
盧森堡
1940年5月10日
荷蘭
1940年5月10日
希臘
1940年10月28日
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
蘇聯
1941年6月22日
美國
1941年12月7日
菲律賓
1941年12月7日
巴拿馬
1941年12月7日
哥斯大黎加
1941年12月8日
多米尼加
1941年12月8日
尼加拉瓜
1941年12月8日
薩爾瓦多
1941年12月8日
海地
1941年12月8日
宏都拉斯
1941年12月8日
瓜地馬拉
1941年12月9日
古巴
1941年12月9日
中國
1941年12月9日
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
1941年12月9日
巴西
1942年5月2日
墨西哥
1942年5月22日
衣索比亞
1942年12月1日
伊拉克
1943年1月16日
玻利維亞
1943年4月7日
伊朗
1943年9月9日
哥倫比亞
1943年11月26日
賴比瑞亞
1944年1月27日
厄瓜多爾
1945年2月2日
巴拉圭
1945年2月8日
秘魯
1945年2月11日
智利
1945年2月12日
委內瑞拉
1945年2月14日
烏拉圭
1945年2月22日
埃及
1945年2月26日
敘利亞
1945年2月26日
沙烏地阿拉伯
1945年3月1日
阿根廷
1945年3月27日
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5年8月9日
9. 世界盃名額的疑問
亞洲4.5個
具體是這樣的:
2010年世界盃預選賽規則
歐洲區
共有53支球隊參加預選賽,共有13個出線名額 預選賽將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53支球隊分為9個小組進行主客場雙循環比賽,其中8個小組每組6個隊,另外一個小組每組5隊;每個小組第一的9支球隊直接獲得世界盃參賽名額;成績最好的8個小組第二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8支球隊捉對進行主客場淘汰賽,獲勝的4個球隊獲得世界盃參賽名額。
*在計算小組第二成績時,由於小組參賽球隊數量不一,歐足聯一般只計算小組第二和同小組前4名或者前5名之間的交鋒戰績。
南美區
共有10支球隊參加預選賽,共有4.5個出線名額 預選賽只有一個階段
南美區10支球隊進行主客場雙循環比賽,前4名自動獲得世界盃參賽名額,第5名將和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區的第4名進行主客場淘汰賽,勝者獲得世界盃參賽名額。
亞洲區
共有43支球隊參加預選賽,共有4.5個出線名額 預選賽將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國際足聯排名第6—43的38個國家捉對進行主客場淘汰賽,19支獲勝球隊中國際足聯排名較高的11支隊伍將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剩下來的8支隊伍還將捉對進行主客場淘汰賽,獲勝的4支隊伍進軍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沒有參加第一階段比賽的5支高排名球隊,加上通過了第一階段的15支隊伍,總共20支球隊分成5個小組進行主客場雙循環比賽,每個小組前兩名一共10支球隊進入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10支球隊分成2個小組,每小組5個球隊進行主客場雙循環比賽,每組前2名直接獲得進軍世界盃名額,每個小組的第3名進入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兩個小組第三進行主客場淘汰賽,勝者將和大洋洲第一名進行主客場淘汰賽,勝者將獲得世界盃參賽名額。
非洲區
共有53支球隊參加預選賽(包括南非),共有6個出線名額(其中一個已經被東道主南非所佔) 預選賽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國際足聯排名最低的10支球隊捉對進行主客場兩回合淘汰賽,獲勝的5支球隊進軍第二階段預選賽;
第二階段:第一階段獲勝的5支球隊和未參加第一階段資格賽的43支球隊(包括南非)一起分成12個小組,每組4支球隊進行主客場雙循環比賽,12支小組第一和8支成績最好的小組第2總共20支球隊進軍第三階段預選賽;
第三階段:20支球隊被分成5個小組進行主客場雙循環比賽,每個小組第1獲得進軍2010年南非世界盃名額
*由於非洲足協將世界盃預選賽和2009年非洲杯預選賽混合,因此南非隊將參加這一預選賽,如果南非進入第三階段小組賽,則他和小組對手的比賽成績將不會計算到世界盃預選賽的小組成績。
大洋洲
共有11支球隊參加預選賽 共有0.5個出線名額 預選賽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除紐西蘭之外的10支球隊參加第一階段比賽,10支球隊將南太平洋地區運動會的足球比賽作為第一階段比賽,排名前三名的三支球隊將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通過第一階段的3支球隊將和紐西蘭一起參加第二階段比賽,4支球隊進行主客場雙循環比賽,前兩名進入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通過第二階段的2支球隊將進行主客場比賽,勝者將和亞洲區的第5名進行主客場比賽,勝者獲得世界盃參賽名額。
中北美及加勒比地區
共有35支球隊參加預選賽,共有3.5個出線名額 預選賽將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國際足聯排名13-35名的23支球隊參加第一階段,其中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將直接進入第二階段,其餘22支球隊捉對進行主客場淘汰賽,獲勝的11支球隊和聖文森特和格瑞那達一同進入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沒有參加第一階段的12支球隊將和通過第一階段的12支球隊捉對進行主客場淘汰賽,獲勝的12支球隊進入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12支球隊被分為三個小組,每個小組4支球隊進行主客場雙循環淘汰賽,每個小組前兩名共6支球隊進入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6支球隊進行主客場雙循環的比賽,前3名直接獲得世界盃參賽名額,第4名將和南美區第5名進行主客場淘汰賽,勝者獲得世界盃參賽名額。
10. 不列顛戰役英國勝利的原因是什麼
不列顛戰役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國的失敗告終,由於損失過多的戰機和飛行員,又無法取得英倫海峽的制空權優勢,更無法藉由空襲瓦解英國的地面和海軍戰力,德國不得不放棄入侵英國的作戰計劃。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不列顛戰役英國勝利的原因是什麼,希望大家喜歡!
不列顛戰役英國勝利的原因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在占據大半歐洲大陸後,向英國發動了大規模的空戰,這是二戰史上最大規模的空戰,史稱「不列顛戰役」。也正是英國最終取得了這個戰役的勝利,才使納粹德國佔領英國的計劃失敗,隨後陷入膠著,最終被拖垮。
那麼大不列顛戰役英國勝利的原因是什麼?英國到底是憑借著什麼阻擊了當時如日中天的納粹德國,為最終反攻歐洲大陸贏得了關鍵的一戰呢?應該說首要的原因就是,英國當時的 軍事 准備充足,他們在體制還是兵力布陣上都做好了十分充足的准備,而納粹德國在軍事上的准備工作卻遠不如他們在外交或者宣傳上的手段多。
但大不列顛戰役英國勝利的原因不僅僅是這一條,英國畢竟不是納粹德國的領土,德軍不熟悉當地的地形,也不熟悉當地的氣候,而這一切,恰恰是英軍最了解不過的。本土作戰的優勢不用贅述。更何況英軍在裝備上也有優勢,盡管德軍的飛機數量多,可他們以俯沖轟炸機和輕、中型轟炸機為主,沒有遠程戰略轟炸機,在實戰中根本起不到站略轟炸的作用。反觀英軍,盡管在數量上略有劣勢,可他們卻建立起了十分完美的防空體系,給予德軍致命的打擊。
更何況以德軍當時的軍事實力,經不起經久的消耗,這也是大不列顛戰役英國勝利的原因之一。所以事實上,在當時,德軍是沒有足夠的實力僅憑空軍就想擊敗英國,他們發動的大不列顛戰役十分盲目。最終的結果,也沒有絲毫出乎意料。
不列顛戰役簡介
在不列顛戰役簡介中,首先敘述一下戰爭發生的時間和背景。不列顛戰役是發生於二戰期間的戰爭,這是近代以來的第一場空戰。這場戰爭是由德國法西斯向英國發動的,納粹德國有義大利空軍的援助,而英國有法國、波蘭等十幾個國家的空軍參與幫助,美國也有民間志願組織的空軍參與幫助英國與德國法西斯進行抗爭。
下面不列顛戰役簡介中將介紹戰爭的經過,二戰期間英法等強國對德國、日本的侵略行為採取中立不過問的態度,增加了德國侵略欲,使德國的侵略目光轉向北歐。德國法西斯政權需要英國的幫助,而並不想對英國發動戰爭。但納粹德國想要通過控制英國的制空權來取得英國的支持,幫助自己實行侵略北歐的計劃,這種想法卻遭到英國方面的反抗。希特勒為了實施侵略北歐的計劃,於是對英國發動了戰爭。德國制定了侵略的計劃,對英國城市進行轟炸,於是雙方開始不停地轟炸對方的城市。當德國柏林受到英國空軍的轟炸,德國民眾開始陷入恐慌,英國方面的這種行為給戰爭中一向自信德國人們帶來恐慌的同時,也惹惱了希特勒。
德國開始本並不想對英國發動戰爭,只是想取得英國制空權。而德國柏林被轟炸後,使戰爭進一步擴大,德國開始瘋狂的對英國很多城市進行了報復式轟炸,對倫敦更是進行了長達七十多個晝夜的狂轟亂炸。而英國方面也明白制空權是英國存亡的 決定 性因素,早已提前制定了完備的空中防禦體系。而德國軍隊此時卻准備去攻打蘇聯,戰爭中英國取得勝利。德國雖然損失慘重,但在這場戰役中英國卻付出了更大的代價。以上就是不列顛戰役的簡介的主要內容。
不列顛戰役的評價
希特勒執政期間,一些軍事上的行動已經到了令世界上很多國家都無法容忍的地步,在佔領了法國以後,德軍又想要把英國也一並拿下,在找丘吉爾商談未果後,希特勒就開始了發起了對英的一場不列顛戰役,所以輿論對不列顛戰役的評價眾說紛紜。
事實上不列顛戰役是一場空中大戰,這一場空中大戰可謂是規模空前,除了英、德兩個主戰國之外,紐西蘭、加拿大等很多國家的空中戰斗者都加入到了這場戰爭中來。而德軍方面也有義大利從後面伸出援手。可以說不列顛戰役遍及整個歐洲了。
有史學家認為不列顛戰役為德國敲響了喪鍾。這個不列顛戰役的評價是十分形象的。因為此次戰爭中英國方面共出動戰機近兩千架,德國以兩倍的優勢與之抗衡。即便是在飛機數量上懸殊如此之大,德軍最終卻仍然是以失敗告終。所以這樣不列顛戰役的評價既形象又揭露了此役的結果。
不列顛戰役還極大鼓舞了英軍的士氣。不可一世,武器精良的德國的慘敗在之前是非常少見的。德國方面,損失近兩千架飛機和空乘人員,對急於對蘇聯開戰的德國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損失。還有史學人士認為希特勒錯誤估計得英軍的實力,才導致德軍的潰敗,這樣的評價也是比較中肯的。英軍在武器裝備方面雖然不如德國,但士氣高漲,所以德國選擇與英軍開戰是很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