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被殖民了多少年
⑴ 紐西蘭的發現和發展史
公元前十世紀,波利尼西亞人最先來到紐西蘭,一直到公元12世紀,全國分布了許多定居點。
1642年,荷蘭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觀察到紐西蘭島嶼,並以一個荷蘭的地名命名這塊土地。他繪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圖,但沒有登陸。
1769年,英國海軍船長詹姆斯庫克及其船員成為首先踏足紐西蘭土地的歐洲人。隨後,捕撈海豹和鯨魚的人們來到這里。傳教士也很快跟隨而至。定居點開始逐漸建立起來。
到1840年,毛利人開始到達十萬人。大約二千名歐洲定居者分布在沿海地區(毛利人稱其為"Pakeha"意思是白人)。
紐西蘭那時沒有全國政府或全國領導人。毛利人和白人團體要求英國提供某些保護以及法律和秩序。
紐西蘭於1840年成為英國王室管轄的一個殖民地。紐西蘭毛利部落首領於1840年2月6日簽署了《懷唐衣條約》《TheTreatyofWaitangi》。該條約是毛利人和英國王室之間的協議,被視為紐西蘭的建國文件。
該條約給予定居者在紐西蘭的居住權。該條約亦承諾毛利人將繼續擁有他們的土地、森林和漁業資源,按照他們的意願可以長久保持。條約談到毛利人將對土地及其生活方式自己做出決定,並且承諾組織政府以維護全體人民和和平和秩序。該條約亦承諾他們享有與英國國民同等的權利。條約簽署後,更多的人開始來到紐西蘭並在這里定居。大多數人去南島定居,因為那裡的土地適合耕作,並且在奧塔哥和西海岸地區發現了金礦。然而,自本世紀之交,來北島定居的人多於南島。 到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全國人口增加到五十萬,並開始建設鐵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的農場已經成為紐西蘭經濟的支柱。1893年,紐西蘭成為第一個賦予婦女選舉權的國家。
1935年,紐西蘭選出工黨政府,該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時工作制以及國家撥款的衛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紐西蘭的農產品需求開始增加,1950年代,全國就業迅速增長,工業空前繁榮。
1970年代到1980年代,由於對進口(特別是石油)和持續對肉類、乳製品和羊毛出口的長期依賴,紐西蘭經濟開始下滑,特別是1970年代英國加入歐共體後,紐西蘭開始失去其傳統的出口市場。
1980年代,工黨政府開始進行新的貨幣政策,工業解除限制,取消津貼以及將許多政府部門私有化等大范圍的改革。從此,經濟開始逐漸好轉,失業人數開始下降。
步入21世紀,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特別是美國經濟出現大滑坡。而紐西蘭採取了良好的貨幣政策,出口和國內生產總值持續上升,勞動就業市場出現較大需求。
目前紐西蘭經濟正處於平穩發展當中。
⑵ 1840年英國佔領了紐西蘭,這標志著英國在全世界的殖民體系形成。
1840年是最後一次殖民。英國最早的殖民是在1607年。1840年占據紐西蘭,為他的殖民生涯劃上了句號。之後英國殖民地遍布印度、加拿大、非洲、澳大利亞、紐西蘭,其殖民地環繞全球。也就標志著英國在全世界誒的殖民體系形成。這才有了「日不落帝國」的稱號。很牛吧?
還有,紐西蘭與其說是殖民,倒不如說是移民。人口稀少的毛利人被英國人征服之後,英國便大量向紐西蘭輸送本國移民。完全將紐西蘭視為本國領土。將紐西蘭變成「第二個英國」。這與當年美國對印第安人的做法相似。而印度雖然被英國控制,但他的人口組成還是印度裔,古印度文化仍然佔主導地位。這點和中國晚清半半社會的性質差不多,所以嚴格來講,紐西蘭的殖民是更為根本的殖民。
⑶ 紐西蘭有多少年歷史
網路一下,你就知道:
紐西蘭於1856年成為英國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為自治區,到了1947年完全獨立。 紐西蘭5000萬年來一直無人居住,直至公元十世紀,才有來自庫克群島和塔希蒂的波利尼西亞航海家乘坐獨木舟來到紐西蘭。到公元十二世紀,全國受青睞的地區已分布了許多定居點;
1642年,荷蘭航海家阿貝爾·揚松·塔斯曼在一次遠洋冒險中於1642年發現紐西蘭的西海岸區,但在企圖登陸時遭到毛利人的攻擊而迅速離去,但他以荷蘭一個地區的名字命名這塊土地為(Nieuw Zeeland)。
他繪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區的地圖,但並未在此登陸;1769年,英國海軍艦長詹姆斯·庫克及其船員成為首先踏足紐西蘭土地的歐洲人,隨後,捕撈海豹和鯨魚的人們也來到這里,傳教士也很快接踵而來,定居點開始逐漸建立起來了。
⑷ 紐西蘭於1856年成為英國的自治殖民地,1907年成為自治區,到了1947年完全獨立。
New Zealand became a British colony in 1856, and became autonomous in 1907 and finally became totally independent in 1947.
⑸ 紐西蘭現在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嗎
紐西蘭現在不是英國的殖民地。
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主權島國,是英聯邦紐西蘭王國的主體部分,首都為惠靈頓,最大的城市則為奧克蘭都會區。紐西蘭主要由兩大島嶼組成,即北島和南島,兩島以庫克海峽分隔,首都惠靈頓即位於北島南端,首都轄境還包含了一些小島。
14世紀時毛利人在此定居,1642年後,荷蘭人和英國人先後到此。184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 1907年成為英國的自治領。1947年獲得完全自主,成為主權國家,現為英聯邦成員國。
⑹ 紐西蘭是英國的殖民地嗎
毛利人依舊在紐西蘭,並且紐西蘭人中有17%是毛利人,他們很尊重毛利文化。
⑺ 求所有殖民地國家獨立時間
亞洲:
1。朝鮮——1945年8月獨立,1948年9月9日建國。
2。韓國——1945年8月15日擺脫殖民統治,1948年8月15日建國。
3。越南——1954年9月2日。
4。寮國——1945年10月12日宣告獨立。1946年3月法國再次入侵,1954年法國承認寮國獨立。
5。柬埔寨——1953年11月9日。
6。緬甸——1948年1月4日。
7。泰國——1949年5月。
8。馬來西亞——1957年8月31日。
9。新加坡——1965年8月9日。
10。汶萊——1984年1月1日。
11。菲律賓——1898年6月12日,第一次獨立。
1946年7月4日,第二次獨立。
12。印度尼西亞——1950年8月。
13。東帝汶——1975年11月28日。
14。尼泊爾——1925年(名義上獨立)
15。孟加拉國——1971年3月26日。
16。印度——1950年1月26日。
17。斯里蘭卡——1948年2月4日。
18。馬爾地夫——1965年7月26日。
19。巴基斯坦——1947年8月14日。
20。阿富汗——1919年8月19日。
21。科威特——1961年6月19日。
22。巴林——1971年8月14日。
23。卡達——1971年9月1日。
24。阿聯酋——1971年12月2日。
25。阿曼——1967年。
26。伊拉克——1921年8月。
27。敘利亞——1946年4月17日。
28.黎巴嫩——1943年11月22日。
29。約旦——1946年5月25日。
30。塞普勒斯——1960年8月16日。
非洲:
31。埃及——1922年2月28日。
32。利比亞——1951年12月24日。
33。突尼西亞——1956年3月20日。
34。阿爾及利亞——1962年7月3日。
35。摩洛哥——1956年3月2日。
36。茅利塔尼亞——1960年11月28日。
37。塞內加爾——1960年6月20日。
38。甘比亞——1965年2月18日。
39。馬里——1960年9月22日。
40。布吉納法索——1960年8月5日。
41。維德角——1975年7月5日。
42。幾內亞比索——1974年9月10日。
43。幾內亞——1958年10月2日。
44。獅子山——1961年4月27日。
45。象牙海岸——1960年8月7日。
46。迦納——1957年3月6日。
47。多哥——1960年4月27日。
48。貝南——1960年8月1日。
49。尼日——1960年8月3日。
50。奈及利亞——1960年10月1日。
51。喀麥隆——1960年1月1日。
52。赤道幾內亞——1968年10月12日。
53。查德——1960年8月11日。
54。中非——1960年8月13日。
55。蘇丹——1956年1月1日。
56。厄利垂亞——1993年5月24日。
57。吉布地——1977年6月27日。
58。索馬里——1960年6月26日(英屬)7月1日(意屬)。
59。肯亞——1963年12月12日。
60。烏干達——1962年10月9日。
61。坦尚尼亞——1963年12月10日。
62。盧安達——1962年7月1日。
63。蒲隆地——1962年7 月1 日。
64。剛果(民)——1960年。
65。剛果(布)————1960 年8 月15 日。
66。加彭————1960 年8 月17 日。
67。聖多美和普林西比——1975 年7 月12 日。
68。安哥拉——1975 年11 月10 日。
69。尚比亞——1964 年10 月24 日。
70。馬拉維——1964 年7 月6 日。
71。莫三比克——1975 年6 月25 日。
72。葛摩——1975 年7 月6 日。
73。馬達加斯加——1960 年6 月26 日。
74。塞席爾——1976 年6 月29 日。
75。模里西斯——1968 年3 月12 日。
76。辛巴威——1980 年4 月18 日。
77。波札那——1966 年9 月30 日。
78。納米比亞——1989 年4 月1 日。
79。南非——1961 年5 月31 日。
80。史瓦濟蘭——1968 年9 月6 日。
81。賴索托——1966 年10 月4 日。
大洋洲:
82。澳大利亞——1901年1月1日。
83。紐西蘭——1907 年。
84。巴布亞紐幾內亞——1975 年9 月16 日。
85。索羅門群島——1978 年7 月7 日。
86。萬那杜——1980 年7 月30 日。
87。斐濟——1970 年10 月10 日。
88。吉里巴斯——1979 年7 月12 日。
89。諾魯——1968 年1 月31 日。
90。馬紹爾群島——1990 年12 月22 日。
91。帛琉——1994 年10 月1 日。
92。吐瓦魯——1978 年10 月1 日。
93。西薩摩亞——1962 年1 月1 日。
94。湯加——1970 年6 月4 日。
美洲:
95。加拿大——1931年。
96。美國——1776 年7 月4 日。
97。墨西哥——1821年。
98。瓜地馬拉——1821 年9 月15 日。
99。貝里斯——1981 年9 月21 日。
100。薩爾瓦多——1821 年9 月15 日。
101。宏都拉斯——1821年9月15日。
102。尼加拉瓜——1821 年9 月15 日
103。哥斯大黎加——1821 年9 月15 日。
104。巴拿馬——1903 年11 月3 日。
105。巴哈馬——1973 年7 月10 日。
106。古巴——1902 年5 月20 日。
107。牙買加————1962 年8 月 6日。
108。海地——1804 年1 月1 日。
109。多米尼加——1844 年2 月27 日。
110。安地卡及巴布達——1981 年11 月1 日。
111。多米尼克——1978 年11 月3 日。
112。聖露西亞——1979 年 2月22 日。
113。聖文森及格瑞那丁——1979 年10 月27 日。
114。巴貝多——1966 年11 月30 日。
115。格拉納達——1974 年2 月7 日。
116。哥倫比亞——1810 年7 月20 日。
117。委內瑞拉——1811 年7 月5 日。
118。蓋亞那——1966 年5 月20 日。
119。蘇利南——1975 年11 月25 日。
120。厄瓜多——1822年。
121。秘魯——1821 年7 月28 日。
122。巴西——1822年。
123。玻利維亞——1825 年1 月25 日。
124。智利——1818 年2 月12 日。
125。阿根廷——1816 年7 月9 日。
126。巴拉圭——1811 年5 月14 日。
127。烏拉圭——1825 年8 月25 日。
(都是照著我的一本書上打的,有的沒有具體的日子。)
(國家太多了,看漏了幾個,不好意思啊。附上)
128。賴比瑞亞——1847年7月26日。
129。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1983年9月19日。
130。特立尼達和多巴哥——1962年8月31日。
131。密克羅尼西亞聯邦——1986年11月3日。
衣索比亞沒有被殖民,只是義大利單方面的宣布佔領。它一直是君主制度。
⑻ 紐西蘭的歷史
波利尼西亞定居者約在公元十世紀來最先來到紐西蘭(毛利國名為長白雲之鄉Aotearoa)。到公元十二世紀,全國受青睞的地區已分布了許多定居點;1642年, 荷蘭航海家阿貝爾.塔斯曼發現了長白雲之鄉,並以荷蘭一個地區的名字命名這塊土地為Nieuw Zeeland,他繪制了部分西海岸地區的地圖,但並未在此登陸;1769年,英國海軍艦長詹姆斯.庫克及其船員成為首先踏足紐西蘭土地的歐洲人,隨後,捕撈海豹和鯨魚的人們也來到這里,傳教士也很快接踵而來,定居點開始逐漸建立起來了。
到1840年,估計毛利人口為十萬人,大約二千名歐洲定居者(毛利人稱其為 "Pakeha"白人)分布在沿海地區,紐西蘭那時沒有全國政府或全國領導人,毛利人和白人團體請求英國提供某些保護以及法律和秩序;1840年2月6日,毛利人和英國王室在島嶼灣的懷唐伊鎮簽署了《懷唐伊(Waitanyi)條約》,該條約使紐西蘭成為王室屬的一個殖民地,這個條約被認為是紐西蘭的建國文件,該條約使早期開拓者有權在紐西蘭定居並允諾毛利人按其意願繼續擁有他們的土地、森林和漁業,該條約說明毛利人將對土地及生活方式自己做出決定,並答應建立一個政府,使全體人民過上和平法制的生活,該條約亦確立了紐西蘭人享有英國公民的權利,該條約目前仍然是"現行文",並且是紐西蘭涉及民族關系方面很具爭議的話題。
此條約簽屬後,更多的人開始來到紐西蘭並在這里定居,多數人去南部島定居,因為那裡的土地適合耕作,在奧塔哥和西海岸地區還發現了金礦,然而,自本世紀以來,來北島居住的人還是多於南部,到1980年代,全國人口增加到五十萬,並開始建設鐵路和公路,定居者建立了農場已經成為紐西蘭經濟的支柱,1893年,紐西蘭成為第一個賦予婦女選舉權的國家,當時,英國仍然是紐西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經常被喻為"家鄉",成千上萬的紐西蘭人代表英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18年,有一半的參戰者死於戰爭或在戰爭中負傷。
1935年,紐西蘭選出工黨政府,該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其中包括每周40小時工作制以及國家撥款的衛生和福利制度,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後,紐西蘭再次派出軍隊,大約全國人口的百分只十齣過作戰,戰爭結束後,對紐西蘭的農產品的需求增加,1950年代,全面就業迅速增長,工業空前繁榮。
由於對進口(特別是石油)和對肉類、奶製品和羊毛出口的長期依賴,紐西蘭的經濟在1970年代和1980年帶開始惡化,1970年代初期,英國加入歐洲共同體以後,紐西蘭失去其傳統的出口市場,隨後即出現失業和社會問題;1980年代中後期,工黨政府開始進行新的貨幣政策、工業解除限制、取消津貼以及將許多政府部門私有化等大范圍的改革,自此經濟開始逐漸好轉,失業人數開始下降。
⑼ 紐西蘭國家是什麼時候建國的,求介紹
1907年獨立的。
紐西蘭是太平洋西南部的島國,西隔塔斯曼海同澳大利亞相望,南與南極洲隔海遙遙相對,有「世界邊緣的國家」之稱。全境由南島、北島及附近一些小島組成,面積268046平方公里。人口 330萬(1986)。其中86%是英國移民後裔, 9%是毛利人。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惠靈頓。
古代歷史 約公元 950年,波利尼西亞人庫佩由社會群島漂流至紐西蘭,返回後,稱此地為「奧蒂羅」,意為「不夜之鄉」,或「白雲綿綿的地方」。此後,陸續有波利尼西亞人來此,至1350年左右,大批波利尼西亞人中的毛利人遷徙至北島、南島定居。在歐洲人到來之前,毛利人的社會組織是部落。使用的工具是石器、骨器。居民主要從事農業和漁業,狩獵和採集,也有了雕刻、編織等手工藝(見彩圖)。部落由酋長、自由民、奴隸各等級組成。殖民者入侵 1642年,荷蘭探險者A.J.塔斯曼航行至此,稱之為「斯達特恩蘭特」,意為「我國之地」。後荷蘭殖民者認為此地酷似荷蘭的西蘭省,又取名紐西蘭。由於塔斯曼在航行中遇到險惡風浪,並在登陸後與毛利族人發生沖突,因而把紐西蘭描繪成為一片可怕貧瘠的土地,未能引起殖民者的重視。1769~1770年間,英國海軍軍官、探險家J.庫克環繞紐西蘭的島嶼航行,並繪制了該島的海圖。1777年他的航行報告發表後,歐洲人開始移民紐西蘭,捕鯨人、傳教士、商人、移民等接踵而至。他們砍伐木材、捕捉海豹、鯨魚等運往歐洲。1837年英國成立了紐西蘭協會,英國人在紐西蘭購買土地。1839年 7月,英國政府派遣海軍軍官W.霍布森任紐西蘭副總督。在他的威逼利誘下,1840年2月,毛利人酋長被迫在北島懷唐伊鎮,簽訂了懷唐伊條約。迫使毛利人把土地主權「讓給」英國,以換取英王對他們的「保護」。紐西蘭淪為英國殖民地。1841年霍布森任總督。定奧克蘭為首府。1843年首府移至惠靈頓。以後,英國向紐西蘭大批移民。1845年,G.格雷任總督後,制定並實行紐西蘭憲法,主張對毛利人實行同化政策。1862年的《土著土地法》使移民和毛利人之間的私人土地買賣合法化。在這以後的40年中,毛利人失去了他們絕大部分最好的土地。毛利人與殖民者之間的沖突,激起了1843~1872年長達30年的毛利人起義。19世紀50年代,紐西蘭成了澳大利亞的糧食產地。1890年後紐西蘭又成為英國的畜牧業產品的基地。不久,紐西蘭的奧塔戈和西海岸發現金礦,淘金者紛至沓來,移民人口激增,生產和貿易有較大發展。1870年,紐西蘭總督J.沃格爾實行「開發」政策,舉借大量外債興建公路、橋梁、鐵道、電信等公共工程。用援助移民的措施增加勞動力。結果,紐西蘭人口在10年中增加一倍,交通和電信事業也得到發展。但因國際農產品價格下跌和國內黃金產量下降,失業嚴重,經濟陷於蕭條,持續到1895年。
獨立後的紐西蘭 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移民及其後裔中新興的資產階級對國內政治生活有較大影響。工人運動、農民斗爭不斷掀起。1907年,英國被迫同意紐西蘭成為自治領,成為英聯邦成員,但政治、經濟、外交各方面仍未能擺脫英國的影響。1891~1912年紐西蘭自由黨執政時期,政府進行了某些改革,開發土地,實行農場主永久租用國家土地的制度。對購買和改良土地及修築道路提供信用貸款,徵收累進稅。給農民以低息貸款。鼓勵工會活動,制訂工業調停與仲裁法案和給婦女以選舉權利等。政治、經濟生活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開始了政黨政治的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紐西蘭隨英國參戰,主要是輸送兵員並供應食品和毛織物等軍需品。由於出口市場有保證,工業有所發展,一度出現經濟繁榮。同時,因對德宣戰,紐西蘭佔領了德屬西薩摩亞。戰後,紐西蘭參加了巴黎和會(1919),簽署《凡爾賽和約》,加入了國際聯盟,成為一個主權國家。1920年,國際聯盟將西薩摩亞交紐西蘭「託管」,紐西蘭並和英國、澳大利亞共管諾魯。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承認紐西蘭自治領對內對外政策的獨立。1935年,工黨執政時期,增加農場主收入和提高工人工資,縮短工時,提供就業機會,興建公共工程與住宅,擴大社會福利事業。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紐西蘭參戰,基於國家安全的原因,紐西蘭轉向依靠美國,加強與美國的合作。1942年後,美軍駐扎到紐西蘭,1951年簽訂了《澳新美安全條約》。
1947年,紐西蘭正式接受《威斯敏斯特法》,獲得完全自主,但仍為英聯邦成員。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紐西蘭國民黨和工黨都主張鼓勵加工工業,維持福利國家。但經濟不穩定。紐西蘭經濟仍以農牧業為主,是世界畜產品主要出口國之一。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廢除了對紐西蘭產品的進口特惠關稅,紐西蘭產品的出口貿易受到很大影響。1974年後,又受石油危機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的沖擊。直至1977年後,對外貿易才逐漸轉為順差。1972年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1984年 7月大選,工黨獲勝,工黨領袖D.R.朗伊出任總理。1987年8月15日全國大選中,工黨再次獲勝,朗伊繼任總理。1987年6月,紐西蘭退出澳新美安全條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