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當地人喝什麼茶
⑴ 紐西蘭人的生活習俗和飲食習慣主要有哪些
紐西蘭人的生活質量一般都比較高,通常對衣、食、住、行也都比較講究。他們大都喜愛戶外運動,除喜愛賽馬外,還特別喜愛橄欖球。
在紐西蘭,毛利人仍保留著濃郁的傳統習俗。他們大都信奉原始的多神教,還相信靈魂不滅,尊奉祖先的精靈。
每遇重大的活動,紐西蘭人便照例要到河裡去做祈禱,而且還要相互潑水,以此表示宗教儀式上的純潔,他們有一種傳統的禮節:當遇到尊貴的客人時,他們要行「碰鼻禮」,即雙方要鼻尖碰鼻尖二三次,然後再分手離去。據說,按照其風俗,碰鼻子的時間越長,就說明禮遇越高,越受歡迎。
紐西蘭人在飲食上習慣吃英式西菜,其口味喜歡清淡。一般都愛喝咖啡、紅茶,愛吃水果,尤其喜吃一種叫「幾維果」的名貴水果。
⑵ 世界各國的飲茶文化
世界各國的飲茶文化匯總
導語: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文相結合,演成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現紳士風度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日本本土但有受中國的影響。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這正是北京國際茶城的成立宗旨。
今天為你介紹中國、英國、美國、法國、荷蘭、俄羅斯、日本、韓國、泰國、北非、斯里蘭卡等國的飲茶文化。茶,已在世界生根發芽。目前,全世界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民有飲茶習俗,飲茶人口20多億。但各個國家圍繞茶衍生出的“吃法”、“飲法”卻各有差異。
無論是東亞地區較為流行的清茶飲法,還是歐美地區盛行的奶茶、糖茶等等,茶文化都用各具特色的飲法吸引了無數愛好者。我們特意為讀者擷取了一些較為典型的外國飲茶文化,以觀茶文化的多姿多彩。
中國: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很重禮節。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爭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以茶敬客時,對茶葉適當拼配也是必要的。主人在陪伴客人飲茶時,要注意客人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一般用茶杯泡茶,如已喝去一半,就要添加開水,隨喝隨添,使茶水濃度基本保持前後一致,水溫適宜。在飲茶時也可適當佐以茶食、糖果、菜餚等,達到調節口味和點心之功效。
英國:有著濃厚的下午茶傳統,茶幾乎可稱為英國的民族飲料。與中國的清茶文化不同,英國人喜愛現煮的濃茶,並放一二塊糖,再加少許冷牛奶。著名英國畫家詹姆士曾繪過一系列的英國下午茶圖畫,展現英國中產階級品賞紅茶、奶茶的情形。
蒙古:蒙古人喜愛吃磚茶。他們把磚茶放在木臼中搗成粉末,加水放在鍋中煮開,然後加上一些,還加牛奶和羊奶。
美國:“速度”、“效率”是美國的文化基因,茶文化也受此影響。美國人不願為沖泡茶葉、傾倒茶渣浪費時間,因此他們常喝烏龍、綠茶等罐裝冷飲茶。他們在茶中加冰,或者將罐裝茶放於冰箱中冰好,喝起來涼爽可口。在美國,茶飲銷量僅次於咖啡。
法國:法蘭西的飲茶文化從皇室貴族、有閑階層逐漸普及至民間,成為法國人生活與社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現今法國人最愛飲用綠茶、紅茶、沱茶、花茶。有些地方還會在茶中加入新鮮雞蛋,或者在茶中加入杜松子酒或威士忌酒。
荷蘭:作為曾經的“海上馬車夫”,荷蘭是最早從中國引進茶葉的歐洲國家,在1605年,茶葉便成為荷蘭上層社會的飲品之一。荷蘭人獨創了奶茶飲法,這一創造深深地影響了日後歐美其他各國的茶文化。
俄羅斯:早在十九世紀下半葉,俄羅斯便成了中國茶葉的最大買主。俄羅斯人喜愛喝紅茶,茶味濃厚。喝茶時,他們會先倒半杯濃茶,然後加熱開水,再加兩片方糖與檸檬片,喝茶程序和步驟也非常講究。
日本:日本茶文化同中國有異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為主。日本茶文化中的茶道最為著名,其表現方式之嚴謹、內涵之豐富令人叫絕。外國人在遊玩日本時,觀賞茶道幾乎是必備項目。
韓國:茶文化亦是韓國傳統文化中的一部分,韓國茶禮講究以禮相待、以誠待人,成人茶禮是韓國茶日的重要活動之一。韓國人將中國上古時代的部落首領神農氏稱作茶聖。為紀念茶聖,韓國人還專門編排出“高麗五行茶”茶禮儀式。
泰國:泰國地處南亞,緯度較低,氣候炎熱,因此冰茶成為他們飲茶文化中重要內容。泰國人喜愛在茶水裡加冰,讓茶冷卻甚至冰凍,品嘗起來沁人心脾。烈日之下,喝一杯冰茶,既能去熱散濕,也能頤養心神。
北非:因氣候乾燥炎熱,因此北非盛行薄荷茶。當地人喜歡在綠茶里放置幾片新鮮薄荷葉和冰糖,飲時清涼可口。需要提及的是,當有客來訪,客人得將主人敬的三杯茶喝完,才算有禮貌。北非中的埃及崇尚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熱茶,裡面放許多白糖。喝埃及甜茶會有黏糊之感,外來客人大多不習慣。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居民酷愛喝濃茶,茶葉又苦又澀,他們卻覺得津津有味。該國紅茶暢銷世界各地,在首都科倫坡有經銷茶葉的大商行,設有試茶部,由專家憑舌試味,再核等級和價格。
紐西蘭:紐西蘭人把喝茶作為人生最大的享受之一。許多機關、學校、廠礦等還特別訂出飲茶時間。各鄉鎮茶葉店和茶館比比皆是。
馬里:馬里人喜愛飯後喝茶。他們把茶葉和水放入茶壺里,然後燉在泥爐上煮開。茶煮沸後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們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錫罐燒水,投入茶葉;任其煎煮,直到同時煮的腌肉燒熟,再同時吃肉喝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較特別,先將陶壺燙熱,放一茶匙茶葉,然後以沸水注於其上,浸七、八分鍾,再將茶葉傾入另一熱壺供飲。通常加入乳酪與糖。
埃及:埃及的甜茶。埃及人待客,常端上一杯熱茶,裡面放許多白糖,只喝二三杯這種甜茶,嘴裡就會感到粘糊糊的,連飯也不想吃了。
南美:南美的馬黛茶。南美許多國家,人們用當地的馬黛樹的葉子製成茶,既提神又助化。他們是用吸管從茶杯中慢慢著品味著。
印度:印度人好喝奶茶,也愛喝一種參加姜或小豆蔻的“薩馬拉茶”。印度人傳統飲茶方法較獨特,把茶倒在盤子里用舌頭舔飲,別的,絕不必左手遞送茶具,因為,左手是用來洗澡和上廁所的。
德國人也喜歡飲茶。德國人飲茶有些既可笑又可愛的當地。比方,德國也產花茶,但不是我國用茉莉花,玉蘭花或米蘭花等窨制過的茶葉,他們所謂的“花茶”,是用各種花瓣加上蘋果、山楂等果乾製成的,裡面一片茶葉也沒有,真正是“有花無茶”。中國花茶講究花味之香遠;德國花茶,尋求花瓣之真實。德國花茶飲時需放糖,否則因花香太盛,有股澀酸味。德國人也買中國茶葉,但居家飲茶是用沸水將放在細密的金屬篩子上的茶葉不斷地沖、沖下的茶水通過安裝於篩子下的漏斗流到茶壺內,之後再將茶葉倒掉。有中國人到德國人家做客,發覺其茶味淡顏色也淺,一問,才知德國人獨具特徵的“沖茶”習慣。
到土耳其沒喝過蘋果茶就好像沒到過土耳其一樣。土耳其人的好客熱情,請喝茶更是他們的一種傳統的習俗。主人往往熱情的供給一杯土耳其茶、土耳其咖啡或是蘋果茶。土耳其茶起來較苦,雖然茶味濃濃,卻不是那麼討喜;土耳其咖啡香郁撲鼻,但是濃的化不開的感覺並不是每個初者都能夠承受的。只有土耳其盛產的蘋果茶,能夠說是老少咸宜,男女皆愛。酸酸甜甜的蘋果茶,濃濃的蘋果味加上茶香,尤其是在透著清寒的秋日,喝來分外的舒爽。
馬來西亞肉骨茶,它的口碑確實不俗。肉骨茶吃法獨特,其湯配豬腰,再蘸豆卜或許油條來吃,大塊肉則可吃可不吃。而別的替客人准備的豬腰、肉骨等更令人胃口大增、欲罷不能。 ;
⑶ 茶藝師解析國外的飲茶風俗
茶藝師解析國外的飲茶風俗
在不同地域,飲茶習俗也各有千秋。不過把飲茶看作是健身的飲料、純潔的化身、友誼的橋梁、團結的紐帶,在這一點上又是共同的。
1、埃及人的飲茶習俗
埃及是重要的茶葉進出口國,埃及人喜歡喝濃厚醇冽不加牛奶的茶,但喜歡加蔗糖。埃及糖茶的製作比較簡單,將茶葉放人茶杯用沸水沖沏後,杯子里再加上許多白糖,其比例是一杯茶要加三分之二容積的白糖,讓它充分溶化後,便可喝了。茶水入嘴後,有勃鑽糊糊的感覺,可知糖的濃度有多高了,一般人喝上二三杯後,甜膩得連飯也不想吃了。
埃及人泡茶的器具也很講究,一般不用陶瓷器,而用玻璃器皿,紅濃的茶水盛在透明的玻璃杯中,像瑪瑙樣,非常好看。埃及人從早到晚都喝茶,無論朋友談心,還是社交集會,都要沏茶,糖茶是埃及人招待客人的最佳飲料。
2、肯亞飲茶習俗
肯亞位於非洲高原的東北部,是一個橫跨赤道的國家,瀕臨印度洋,屬於熱帶草原氣候,平均海拔將近2000米,終年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土壤呈紅色,屬酸性土壤,很適合茶葉生長。
肯亞人民喝茶深受英國統治時期的影響,主要飲紅碎茶,也有喝下午茶的,沖泡紅茶加糖的習慣很普遍,過去只有上層社會才飲茶,目前一般平民也喝茶,在大飯店和市面上也可看到提供飲茶的場所。綠茶在肯亞的出現是近幾年的事。
3.摩洛哥人喝茶的習俗
茶從中國通過絲綢之路,穿越阿拉伯世界,來到了北非的摩洛哥,摩洛哥人均信仰回教,不喝酒,其他飲料也很少,於是這里飲茶之風很甚。摩洛哥人上至國王,下至市井百姓,每個人都喜歡喝茶,可以說茶已成為摩洛哥人文化的一部分。
逢年過節,摩洛哥政府必以甜茶招待外國賓客。在日常的社交酒會上,必須在飯後飲三道茶。所謂的三道茶,是敬三杯甜茶,用茶葉加白糖熬煮的甜茶,一般比例是1千克茶葉加10千克白糖和清水一起熬煮。主人敬完這三道茶才算禮數周備。在酒宴後飲三道茶,口感甘醇,提神解酒,十分舒服,而喝茶用的茶具,更是珍貴的藝術品,摩洛哥國王和政府往往以此作為禮品饋贈來訪的貴賓。摩洛哥家庭也有客來敬茶的禮俗。
4、澳大利亞的飲茶習俗
澳大利亞的牧民居住在高寒的山區,以放牧為生,由於氣候寒冷,蔬菜極少,使他們成為嗜好飲茶的民族。澳大利亞人喜歡飲紅茶,而且必須在煮好的茶湯內加入甜酒、檸檬和牛乳,這種有各種味道的茶湯營養豐富,能增加人體的熱量。澳大利亞的多味茶在匈牙利和捷克等國家的下層人民中也很流行。
5、阿根廷人飲馬蒂茶
阿根廷人喜歡飲馬蒂茶,其飲茶方式也別具一格。他們把馬蒂茶葉放入一個非常精緻的、上面刻有民族圖案的葫蘆形瓢中,然後沖入開水,‘片刻以後便開始飲用,他們的飲法也很獨特,既不用嘴直接去喝,也不用舌頭去舔,而是用一根銀制的吸管插入葫蘆瓢內,像中國的兒童吸飲料一樣,慢慢地吸飲。
6、印度人的飲茶習俗
印度人喜歡飲用馬薩拉茶。其製作方法是在紅茶中加入姜和小豆蔻。雖然馬薩拉茶的製作非常簡單,但是喝茶的方式卻頗為奇特,茶湯調制好後,不是斟入茶碗或茶杯里,而是斟入盤子里,不是用嘴去喝,也不是用吸管吸飲,而是伸出長長的舌頭去舔飲,故當地人稱為“舔茶。
7、普蘭人的合碗茶
普蘭人居住在歐洲北部,他們也是喜歡飲茶的民族,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飲茶方式。普蘭人一家人在一起時,喜歡飲茶聊天。茶水熬好後,不是每人一杯,也不是每人一碗,不論家裡有多少人,只斟滿一大碗,全家人圍坐在一張桌子邊,由老及小,依次捧碗喝上一口,像接力賽一樣,以此輾轉傳飲,一碗喝完了,再斟滿,直到大家喝夠為止。
8、馬來西亞的拉茶
拉茶是馬來西亞傳自印度的飲品,用料與奶茶差不多。調制拉茶的師傅在配製好料後,即用兩個杯子像玩魔術一般,將奶茶倒過來,倒過去,由於兩個杯子的距離較遠,看上去好像白色的奶茶被拉長了似的,成了一條白色的粗線,十分有趣,因此被稱為“拉茶”。
拉好的奶茶像啤酒一樣充滿了泡沫,喝下去十分舒服。拉茶據說有消滯之功能,所以馬來西亞人在閑暇時都喜歡喝上一杯。
9、新加坡的肉骨頭茶
肉骨頭茶實際上是邊吃豬排邊飲茶。肉骨頭是選用上等的包著厚厚瘦肉的新鮮排骨,然後加入各種佐料,燉得爛爛的,有的還加進各種滋補身體的名貴葯材。當你落座不久,店主就會端上一大碗熱氣騰騰的鮮湯,里邊有四五塊排骨和豬蹄,外加香噴噴的一碗白米飯,和一盤切成一寸長的油條,顧客可根據不同的口味加入胡椒粉、醬油、鹽、醋等,在吃肉骨頭的同時,必須飲茶,顯得別具風味。茶必須是福建特產的鐵觀音、水仙等烏龍茶,茶具須是一套精巧的陶瓷茶壺和小盅。
吃肉骨頭茶的習俗,原來是從我國福建南部和廣東潮汕地區傳入的,肉骨頭茶現在是新加坡人傳統的飲料,不僅香味可口,別具風味,而且吸引了大批外國遊客,給風光絢麗、婀娜多姿的島國,增添了許多異彩。
10、土耳其人的飲茶習俗
土耳其人喜歡飲薄荷茶。在炎熱的夏季里,土耳其人喜歡在每半杯綠茶湯里加入二三片新鮮薄荷葉,再加上冰糖。茶湯黃綠,湯面上飄浮著幾片薄荷葉。薄荷是清涼劑,具有驅風、發汗、利尿等功效。綠茶與冰糖也都有清涼的作用。茶、冰糖和薄荷三者交融,薄荷茶是土耳其人最喜歡的一種飲料,由於薄荷與冰糖氣味濃,因此對茶的要求很高,否則會喧賓奪主,失去茶味。土耳其人特別喜歡中國出產的珠茶和眉茶,這兩種茶具有外形緊秀,色澤濃得起霜,葉底嫩綠泛黃等特點。加糖以後,茶味不減,湯色不退,加薄荷葉後,香味不散。
11、阿拉伯的嚼茶
阿拉伯嚼茶是葉門人民喜歡的一種茶。這種茶不是用茶葉做原料,而是用當地的一種“卡特樹”葉子製成,是非茶之茶,卡特樹形如冬青,為多年生常綠樹,開白色小花,但不結果。阿拉伯人嚼茶的飲法十分獨特,不是用水熬制,也不用茶杯飲用,而是把這種樹葉放人嘴裡細嚼,吸其汁水,故稱為“嚼茶”。阿拉伯嚼茶有提神醒腦的作用,但不能久服,久服會中毒。
12、泰國的腌茶
泰國北部山區的人民有食腌茶的習俗。這一帶氣候溫暖,雨量充沛,野生茶樹多。由於交通不便,制茶技術落後,只能自製自銷腌茶。腌茶是一種菜餚嚼食,其製作方法與我國雲南的腌茶一模一樣,是從我國雲南南部傳過去的,一般在雨季腌制。腌茶的吃法奇特,將香料與腌茶充分拌和以後,放進嘴裡細嚼,又香又清涼。每年,這一帶要制這種腌茶4000噸,供本地人民食用。
13、紐西蘭的茶俗
紐西蘭人普遍喜歡喝茶,每年每人平均茶葉消費量居世界第三位。在紐西蘭人的心目中,晚餐比早餐和午餐更為重要。而他們則稱晚餐為“茶”,有代表性的晚餐是一道肉食葷菜,一道蔬菜,一道甜食。
紐西蘭人就餐一般在茶室里舉行,這里的茶室星羅棋布。在茶室里,每頓都供應茶水。茶水的品種有奶茶、糖茶等。但就餐之前一般不給茶水喝,只有等用餐完畢後,才有供應。
紐西蘭人因為喜歡喝茶,上午和下午都安排有喝茶休息的時間。賓主雙方進行交談或供求雙方進行談判時,一般都先敬上一杯茶,表示客氣。
14、英國下午茶的由來
19世紀初期,茶可在一天中的任何時間飲用,特別是在晚餐後飲用以幫助消化。那時還沒有像今天我們所知的“下午茶”概念,“下午茶”這一真正英國習俗是由安娜發明的,安娜是貝德福特公爵的第七位夫人。由於午餐和晚餐之間相隔時間很長,在這段時間里她感覺到疲憊虛弱,為了消除由於飢餓引起的強烈不適,她讓僕人拿一壺茶和一些小點心到她房間里,紹果她發現這種下午茶安排非常愜意,很快她開始邀請她的朋友和她一起喝下午茶,不久,侖教上流社會的人士都沉迷於這種活動:聚在一起喝茶,吃著美味的三明治和餅干,天南地北,高談闊論。這就是英國下午茶的由來。
15、韓國茶禮
公元6世紀下半葉我國古代茶文化隨佛教傳人入朝鮮和日本。在古朝鮮,茶被用於祭天,是神聖的象徵。受我國茶文化的影響,韓國茶人也崇尚茶禮、茶道。在韓國茶文化上,草衣禪師的`地位有如我國的陸羽。他建築的“一枝庵”現已成為韓國茶文化的聖地。他著有《東茶頌》及抄錄張源《茶錄》的《茶神傳》,被稱為韓國茶學的兩大經典之作。《東茶頌》是以我國《陸羽茶經》為藍本,再進一步引申及闡揚“茶”益處的佳作。草衣禪師對韓國茶業的復興和茶文化的發揚作出了不朽的貢獻。
韓國茶禮:又稱茶儀、茶道。源於我國的古代飲茶習俗,並集禪宗文化、儒家與道教倫理以及韓國傳統禮節於一體,是世界茶苑中的一簇典雅的花朵。它以“和”、“靜”為基本精神。其含義泛指“和、敬、儉、真”。“和”是要求人們心地善良,和平相處;“敬”是尊重別人,以禮待人;“儉”是儉朴廉正;“真”是以誠相待,為人正派。茶禮的過程,從迎客、環境、茶室陳設、書畫、茶具造型與排列,到投茶、注茶、茶點、吃茶等,均有嚴格的規范與程序,力求給人以清靜、悠閑、高雅、文明之感。
伴隨著韓國的民樂,首先,主人端坐於鋪有墊單的屋正面,擺好表演所需要的茶具(狗足樣的客人茶桌子,主人茶桌子,茶壺,茶杯,茶杯墊,退水器,茶筒,茶巾,蓮花樣的茶鑰匙)以及輔助用具(輔助茶盤,桌上蓋布,茶食,筷子)。桌上蓋布特別講究,上面是紅色的代表男性,下面是蘭色的代表女性,這里有對男性尊敬的意思。也就是說天是男,地是女。其次,把水燒開待用,准備工作即告完成。
行茶順序:
(1)茶罐及茶杯預熱
①把茶罐蓋取下放在茶罐右邊;
②左手把茶盅握起來後,把茶壺的蓋子按著,右手提著茶壺倒水入茶罐內後放回原位;
③右手把茶罐蓋子蓋上;
④左手按著茶罐的蓋子,右手提著茶罐倒水入茶杯里。(客人就坐的順序與主人相對自右向左排列為:客人1、客人2、客人3...... ),倒水順序與客人相對應,因為這包含著對客人的尊敬和歡迎之意。客人之間按職位高低來坐,職位高的,受人尊敬的,讓他坐客人1的位置。如果客人之間不認識的話,由主人安排就坐。
(2)煎茶法
①右手把茶罐蓋子取下放在茶罐右邊;
②左手把茶筒捏著,右手把茶筒蓋子脫下放在茶筒的左邊;
③右手用茶匙取茶葉放人茶罐里,茶匙放回原處;同時蓋好茶筒蓋子,放回原處;
④左手拿著茶巾按著水罐,右手提著開水壺,把水倒入茶罐內,後放回原處;
⑤右手把茶罐蓋子蓋起來後,左手的茶巾放回原處;
⑥過3-5分鍾後,左手拿茶巾按住茶罐的蓋子,右手提著茶罐按順序把茶水倒入茶杯1茶杯2和茶杯3中,分三次倒完,茶杯水量七成滿為宜,把茶罐放回原處;
⑦把茶杯置於茶杯墊上,雙手給客人奉茶,自己的茶杯放在茶罐的左邊;
⑧對客人打招呼“請喝茶”後,客人、主人一起喝茶。
第一道茶主要是欣賞茶的煎茶法。
(3)第二道茶二
①把第一道品飲時茶杯放回原處;
②主人給客人分送茶點;
③煎茶法與前面一致。
(4)整理
①右手把桌子蓋布拿起來,放在左大腿上或是右大腿上整理後蓋在主人桌子上和輔助桌子上;
②站起來送客人;
③洗杯子在送走客人之後進行,因為客人還在的時候洗杯子表示沒有禮貌。
以上有關茶的沖泡成為韓國普通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組成部份。
;⑷ D23紐西蘭-傑境茶
紐西蘭與其他人均飲茶量排名前19的國家不同的是,紐西蘭種植天然有機茶,前面說的摩洛哥、愛爾蘭、土耳其更多的是要依靠進口茶葉來滿足國人的飲茶需求。
寫傑境茶有點商業推廣的味道,確實被它的高端有機所吸引了。它是100%紐西蘭自己種植的有機茶。但葉種還是中國的,相傳是由當年中國武夷山採下的鮮嫩葉子而傳承下來的。紐西蘭本是農業大國,我們印象中的有機和高端奠定了它的高貴血統。做農業的知道,對於種值地的有機要求很高。經常我們聽到的一個廣告詞: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倫蘇。一樣的道理。據官方報到是全球唯一同時通過歐盟、美國、紐西蘭、加拿大、中國等多國有機認證的茶葉,是名副其實的高端有機茶。喜歡烏龍的可以試試。
紐西蘭人喜歡喝茶,2017年數據顯示每年每人平均茶葉消費量居世界第三位。在紐西蘭人的心目中,晚餐比早餐和午餐更為重要。而他們則稱晚餐為「茶」,有代表性的晚餐是一道肉食葷菜,一道蔬菜,一道甜食。就餐一般在茶室里舉行,這里的茶室星羅棋布。在茶室里,每頓都供應茶水。茶水的品種有奶茶、糖茶等。但就餐之前一般不給茶水喝,只有等用餐完畢後,才有供應。時間上紐西蘭人因為喜歡喝茶,上午和下午都安排有喝茶休息的時間。賓主雙方進行交談或供求雙方進行談判時,一般都先敬上一杯茶,表示客氣。
紐西蘭人為什麼愛喝茶呢,看歷史而言,人種中有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移民的後裔結合而成,通用語言也是英語多,所以以還受英國大殖民地的影響很深,所以咖啡和茶都是他們喜歡的飲料。但總體上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特徵,與眾不同差異化。或者我沒有查到,再接再勵。
2019.5.21
⑸ 喝茶的國家有哪些他們分別用什麼東西泡茶
中國
1、茶葉的起源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為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政治、風俗及茶葉飲用有著密切的關系。
①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啟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為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采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著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為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著一定的�瘛⑸緇嶙饔謾?br>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中唐時,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標志著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經》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茶經》是個里程碑。干百年來,歷代茶人對茶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無數次的嘗試和探索,直至《茶經》誕生後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④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官員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同房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制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晚明時期,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講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來,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極至最後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於事物之中。張源首先在其《茶錄》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說:「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他認為茶中有「內蘊之神」即「元神」,發抒於外者叫做「元體」,兩者互依互存,互為表裡,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氣,元體是精粹外觀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過程中,做到淳樸自然,質朴求真,玄微適度,中正沖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諦。張源的茶道追求茶湯之美、茶味之真,力求進入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張大復則此基礎上更進一層,他說:「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愛山水而不會其情,讀書而不得其意,學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訴我們的是,品茶不必斤斤於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諦,即通過飲茶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快,一種清心悅神、超凡脫俗的心境,以此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仙境,一種天、地、人融通一體的境界。這可以說是明人對中國茶道精神的發展與超越。到清朝時,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⑥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為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弘揚茶文化為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國茶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著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台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紛紛主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枚舉,都以茶為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2、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里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為如此,神農才成為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著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3、飲茶發源地點的考證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么幾種說法:
1.西南:「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范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認為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為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眾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為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為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為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4、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說茶是怎樣起源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為做為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如果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了。而現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多種答案:
1.祭品:這一說法認為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為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葯用」,最終成為飲料。
2.葯物:這一說法認為茶「最初是作為葯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為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為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為葯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為「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為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制。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雲「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為大眾所熟知。
5、茶樹的起源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為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為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局部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著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為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起源及原產地
茶樹起源於何時?必是遠遠早於有文字記載的3000多年前。歷史學家無從考證的問題,最後由植物學家解決了。他們按植物分類學方法來追根溯源,經一系列分析研究,認為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歷史了。
茶樹原產於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為世界所公認。只是在1824年之後,印度發現有野生茶樹,國外學者中有人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異議,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爭論。這些持異議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樹為依據,同時認為中國沒有野生茶樹。其實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且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雲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雲南省內樹干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區,甚至野生茶樹群落大至數千畝。所以自古至今,我國已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時間之早,樹體之大,數量之多,分布之廣,性狀之異,堪稱世界之最。此外,又經考證,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與從中國引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之變種。由此,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遂成定論。近幾十年來,茶學和植物學研究相結合,從樹種及地質變遷氣候變化等不同角度出發,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細致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一步證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主要論據,簡單地講,有三個方面:
1.從茶樹的自然分布來看
目前所發現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380餘種,而我國就有15屬,260餘種,且大部分分布在雲南、貴州和四川一帶。已發現的山茶屬有100多種,雲貴高原就有60多種,其中以茶樹種占最重要的地位。從植物學的角度,許多屬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個地區集中,即表明該地區是這一植物區系的發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度集中,說明了我國西南地區就是山茶屬植物的發源中心,當屬茶的發源地。
2.從地質變遷來看
西南地區群山起伏,河谷縱橫交錯,地形變化多端,以致形成許許多多的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在低緯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導致氣候差異大,使原來生長在這里的茶樹,慢慢分置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不同的氣候中,從而導致茶樹種內變異,發展成了熱帶型和亞熱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的中葉種及小葉種茶樹。植物學家認為,某種物種變異最多的地方,就是該物種起源的中心地。我國西南三省,是我國茶樹變異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當是茶樹起源的中心地。
3.從茶樹的進化類型來看
茶樹在其系統發育的歷史長河中,總是趨於不斷進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樹比較集中的地區,當屬茶樹的原產地。我國西南三省及其毗鄰地區的野生大茶樹,具有原始茶樹的形態特徵和生化特性,也證明了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
二: 英國:英國人有300年飲紅茶歷史,是紅茶的愛好國家,加糖、牛奶,往往成為餐後的必備飲料,因此英國是紅茶消費量最多的。可以說還沒有一個國家對紅茶的品嘗水準,有英國的專業。 茶影響著英國的各個階層,英國人在晨起之時,要飲早茶,他們早餐就以紅茶為主要飲料。到了上午11點,無論你是空閑在家的貴族,還是繁忙的上班族,都要休息片刻,喝一杯,他們稱之為早上11點左右的便餐。到了中午,吃了午餐之後,少不了配上一杯奶茶。而後在下午3點半至4點左右還要來一杯下午茶。英國人在喝茶時總要配上小圓餅、蛋糕和三明治等點心。一般的家庭主婦都很擅長做這類糕點,正式的晚餐中也少不了茶。
日本:日本茶道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隋唐以前,兩國已有文化交往。以後,隨著中國佛教文化的傳播,茶文化也同時傳到了日本。飲茶很快成了日本的風尚。 日本茶道即是通過飲茶的方式,對人們進行一種禮法教育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儀式。日本茶道有20多個流派,代代相傳,沿襲至今。 現代日本茶道一般在面積不大、清雅別致的茶室里進行。室內有珍貴古玩、名家書畫。茶室中間放著供燒水的陶炭(風)爐、茶鍋(釜)。爐前排列著專供茶道用的各種沏茶、品茶用具。日本茶道的規矩比較講究,友人到達時,主人在門口恭候。待賓客坐定,先奉上點心,供客人品嘗。然後在炭爐上燒水,將茶放入青瓷碗中。水沸後,由主持人按規程沏水泡茶,依次遞給賓客品飲。品茶時要吸氣,並發出吱吱聲音,表示對主人茶品的贊賞。當喝盡茶湯後,可用大拇指和潔凈的紙擦乾茶碗,仔細欣賞茶具,且邊看邊贊「好茶!」以表敬意。儀式結束,客人鞠躬告辭,讓人跪坐門側相送。整個過程,都洋溢著「敬、和、清、寂」的精神。
俄羅斯:俄羅斯是從16世紀開始傳入中國飲茶法,到17世紀後期,飲茶之風已普及到各個階層。19世紀,俄國茶俗、茶禮、茶會的文學作品也一再出現。如普希金就曾記述俄國「鄉間茶會」的情形。還有些作家記載了貴族們的茶儀。俄羅斯上層社會飲茶是十分考究的。有十分漂亮的茶具,茶炊叫「沙瑪瓦特」,是相當精緻的銀製品。茶碟也很別致,俄羅斯人習慣將茶倒入茶碟再放到嘴邊。玻璃杯也很多。有些人家則喜歡中國的陶瓷茶具。式樣與中國壺相仿,花色亦為中國式人物、樹木花草,但壺身有歐洲特色,瘦勁、高身,流線形紋路帶有金道。是典型的中西合壁的作品,雖不十分精緻,但很能說明中西文化交融的歷史。俄羅斯上層飲茶禮儀也很講究。這種茶儀決不同於普希金筆下的「鄉間茶會」那樣悠閑自在,而是相當拘謹,有許多浮華做作的禮儀。但這些禮儀,無疑對俄羅斯人產生了重大曩,俄羅斯民族向以「禮儀之邦」而自豪,他們學習歐洲其他國家貴族們的派頭,也對中國的茶禮、茶儀十分有興趣。所以在俄羅斯「茶」字成了許多文物的代名詞。有些經濟、文化活動中也用「茶」字,如給小費便叫「給茶錢」。許多家庭也同樣有來客敬茶的習慣。去俄羅斯旅行,列車上還要以茶奉客。俄羅斯旅行,列車上還要以茶奉客。
印度人飲茶方式很特別,他們把茶倒在盤子里用舌頭舔飲.另外,在印度如果用左手遞送茶具,就會被看作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因為印度人認為左手是用來洗澡和上廁所的.他們喝奶茶,也愛喝一種加入姜或小豆蒄的薩馬拉茶」
斯里蘭卡:斯里蘭卡的居民酷愛喝 濃茶,茶葉又苦又澀,他們卻覺得津津有味.該國紅茶 暢銷世界各地,在首都科倫坡有經銷茶葉的大商行,設有試茶部,由專家憑舌試味,再 核等級和價格.
泰國:泰國人喜愛吃磚茶.他們把磚茶防在木臼中搗成粉末,防在鍋中加水煮開,然後加上一些茶,還加牛奶和羊奶.
紐西蘭:紐西蘭人把喝茶作為人生不最大的享受之一.許多機關、學校、廠礦等還特別訂出飲茶 時間.各鄉鎮葉店和茶館比比皆是.
馬里:馬里人喜愛飯後喝茶.他們把茶葉和水放入茶壺里,然後燉在泥爐哂納感煮開.茶煮沸後加上糖,每人斟一杯.他們的煮茶方法不同一般:每天起床,就以錫罐燒水,投入茶葉;任其煎煮,直到同時煮的腌肉燒熟,再同時吃肉喝茶.
加拿大:加拿大人泡茶方法較特別,先將陶壺燙熱,放一茶匙茶葉,然後以沸水注於其上,浸七八分鍾,再將茶葉傾入另一熱壺供飲.通常假如乳酪與糖.
北非的摩洛哥、特尼斯、茅利塔尼亞人卻喜歡綠茶。但他們飲用時總要早茶葉里加入少量的紅塘 或冰塊,還有的喜歡放入薄荷葉或薄荷汁,稱為」薄荷茶」,這種茶清香醇厚,又甜又涼,喝起來有涼心潤肺之感.北非居民由於多欣奉伊斯蘭教,按教規,教徒們是不許飲酒的,但可以飲茶.茶還是他們待客的必需品,客人來訪時,首先要來個見面」三杯茶」.按禮節,客人應當對著主人的面一飲而盡,否則就是失禮.北非人喜歡飲薄荷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北非地區氣候乾熱,人們多吃肉食.而喝薄荷茶 有利於解暑和幫助消化,同時也還可以少喝些水.
埃及人喜歡飲甜茶.他們招待客人,常端上一杯熱茶,裡面放入許多白糖,同時送來一杯恭稀釋茶水用的生冷水,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但是,這種濃甜茶只要喝上兩三杯,嘴裡就會感到粘粘糊糊的.
南美的烏拉圭、巴拉圭、古巴、玻利維亞和阿根廷等國,普遍愛喝「馬黛茶」。這種茶是用當地的馬黛樹的葉片製作而成的,它有提神和助消化的作用。喝這種茶時先將茶葉放入瓢筒中,沖上開水,然後再用一根細長的吸管 插到大茶杯里,輪流吸吮。早待客時,主人有不同的沏茶風趣:當在 茶中加糖時,就表示友好;若加入苦味的佐料則表示冷淡;如果待客的是初戀的少女,當茶很甜時就表示「請與父母說」加入一片桔皮時 就表示「同意結婚」,如果送上的是已用過的淡茶,則是「拒婚」之意,這時,小夥子就要知趣而走了。
⑹ 中國的茶葉在紐西蘭受歡迎嗎
據了解,紐西蘭是個喜愛喝茶的國家,我的一個朋友就在紐西蘭開了一家茶餐吧,但是經營茶葉的同時也賣咖啡,他們喜歡中國的紅茶和綠茶,國外的人喝茶,大部分是調飲,也就是加糖或加奶一起,所以,對產品的外形要求不高,但是各國的食品安全檢驗不同,檢測標准你可以參考歐盟的標准!如果你是希望在紐西蘭賣茶或送朋友,都是沒有問題的!
國家高級茶葉審評員、考評員 陸昊江
希望回答能給你幫助
⑺ 各國的飲茶習俗
茶葉是世界公認的三大飲料(茶、咖啡、可可)之一,但各國飲茶的習俗卻不盡相同,各有妙處。你對不同地方的飲茶風俗了解嗎,看看不同國家的飲茶習慣有什麼奇特的地方,紐西蘭人會把飲茶時間設定在規定的時間,還有埃及的人喝茶會加入白糖。
1、紐西蘭
紐西蘭的人們把飲茶是作為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在學校,機關單位等地方都設定有規定的飲茶時間。
2、馬里
在馬里地方,他們習慣是在飯後喝茶,煮茶使用錫罐來燒水的,把茶葉放在鍋裡面煮茶,等到一起煮的腌肉熟透以後,茶葉搭配肉類食用。
3、加拿大
加拿大的人飲茶喜歡加糖,泡茶的的方式特別,用陶壺燙熱,放進茶葉,用沸水注在上面,浸泡7到8分鍾以後,把茶葉倒進另外的一個熱壺飲用。
4、埃及
人們喝茶喜歡加入白糖飲用,被稱為甜茶,如果喝上幾杯甜茶,嘴裡感到黏糊糊的,會沒有食慾。
5、俄羅斯
在俄羅斯地方,他們在喝茶時候,會加入檸檬片,沒有檸檬的會用果醬代替,在冬季會加入甜酒,可以預防感冒。
6、南美
這地方人喜歡飲用馬黛茶,馬黛茶可以提神幫助消化,飲用方法是從茶杯中慢慢品味的。
7、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的紅茶暢銷世界各地,他們喜歡飲用濃茶,茶越是苦澀,他們就更加喜歡。
8、英國
英國人喜歡奶茶,喜歡飲用現煮的茶,會加入糖,再搭配點心,作為下午茶也是非常享受。
9、蒙古
蒙古人喜歡磚茶,把磚茶放在木臼搗碎成粉末,加水放進鍋里煮開,再搭配牛奶或者羊奶飲用。
10、泰國
泰國人喜歡在茶里加入冰塊,就是所說的冰茶,當地人不飲用熱茶的。
11、印度
印度人喝茶是把茶裝在盤子裡面,用舌頭舔茶再飲用的。
12、北非
北非人士在喝茶時候,喜歡加入新鮮的薄荷葉還有冰糖,飲用時候很清爽的,如果有客人來訪時候,客人要把主人敬他的三杯茶喝完,是表示禮貌。
⑻ 哪個國家有喝甜茶的習慣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美國人速溶茶 講究實效的美國人,喜歡和速溶茶,這種茶是將茶葉加工成粉末,再加入檸檬汁、白糖製成的,加開水即可飲用,可節省泡茶的時間,很方便。 土耳其的熱茶 土耳其人飲茶時,習慣用一隻特大的玻璃杯,倒入半剛煮開的滾熱的茶,然後慢慢品嘗熱茶。男人通常聚在一起,邊飲茶邊聊天。 泰國的冰茶泰國人飲茶的習慣更為奇特,他們通常在一杯滾熱的茶里放些小冰塊,這樣,滾熱的差很快接冰涼了。在氣候炎熱的泰國,飲這種茶使人感到爽快,舒適,亦能解渴埃及的甜茶埃及人招待賓客,常端上一杯熱茶,裡面放很多白糖,只要喝兩三杯這種甜茶,嘴裡就會感到黏糊糊的,連飯也不想吃了。 北非的薄荷茶 被非人喝茶喜歡在綠茶里放新鮮的薄荷葉和一些冰糖,飲時清涼可口。有客來訪時,主人得向他敬上三杯,客人也得將茶喝完,才算有禮貌。 南美的馬黛茶 在南美洲許多國家裡,人們常常坐在一起,把一根細長的吸管插入大茶杯里,輪流地吸吮;或一個人手捧茶杯,慢悠悠地用吸管吸茶,這就是男非人在飲馬黛茶。這種茶是用當地馬黛樹的葉子製作而成的,它有提神和助消化的作用日本的茶道日本人銀茶講「茶道」,有其一套規程。飲茶時必須嚴格遵照「四規七則」。四歸是:和、敬、清、寂。七則:點茶有濃淡之分;按季節茶溫也不一;煮茶講究火候;講究茶具;爐子1尺4寸見方;茶室的爐子冷天固定,熱天移動;茶室必須插花。 茅利塔尼亞的綠茶 茅利塔尼亞人常喝,茶中加入少量的白糖和鮮薄荷葉,味道香甜醇厚,略帶澀味。茶是茅利塔尼亞人招待賓客的必須品。有客來訪,必須敬茶。 阿拉伯人喜歡喝濃茶,人們將茶葉置入小茶杯中煮上幾個小時,喝時再加糖調味。 印度的奶茶印度人愛好喝奶茶,也有愛好喝一種加入姜或小豆寇的「馬薩拉茶」的。有些地方的喝茶方式十分奇特:把茶斟在盤子里,伸出舌頭舔飲。 霍山黃芽茶上海專賣
⑼ 紐西蘭的基本飲食為牛奶, 乳酪, 麵包,關於紐西蘭飲食文化有哪些
紐西蘭的基本飲食為牛奶, 乳酪, 麵包,關於紐西蘭飲食文化有哪些?
紐西蘭飲食搭配關鍵還是要以:吐司麵包、牛乳、飲品、鮮奶油、乳酪等這種一些食品為主導。紐西蘭,又譯紐西蘭,是南太平洋的一個國家,政治制度推行君主立憲混和英國式議會民主制,現是英聯邦會員國之一。紐西蘭坐落於太平洋西南邊,國土由南島、北島及一些海島構成,以庫克海峽分隔,南島相鄰南極洲,北島與斐濟及湯加對望。北京首都惠靈頓及其最大城市奧克蘭均坐落於北島。
紐西蘭人在吃龍蝦上也是很有將就的,她們尤其注重食材外型,因而一般的美味都是會加上各種各樣裝點,來提高可觀性。除此之外紐西蘭的肉類食品和乳製品都是有很高的品質,當今世界都是很有名氣的。在這兒你可以吃到正宗牛肉和羊肉,當地人的飲食方面是不可獲取的幾種肉製品。
這里也為大家推薦一道比較與眾不同的菜餚:用羊肉牛肉和鹿肉混和而成,隨後加上生甘草,迷迭香草,再加上紅葡萄酒等,烹制幾小時,就做成了一道美味可口的菜,那種感覺一定要親身體會的。
總而言之,紐西蘭飲食結構多種多樣,獨特的氣侯和豐富生物種類成就了這兒獨一無二的美食文化和習慣,不論是欣賞風景,或是品嘗美食,在紐西蘭都是能夠感受到,堅信假如來到紐西蘭,不品味當地特色美食,一定會有缺憾,尤其是對於這些喜愛品味各地小吃的人來講,紐西蘭飲食搭配一定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