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建房子綠化率多少
Ⅰ 屋頂綠化
屋頂花園就是在各類建築物、構築物、橋梁(立交橋)等的屋頂、露台、天台、陽台等上進行造園,種植樹木花卉的統稱。屋頂花園的出現,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20世紀20年代初期,在發掘亞述古廟塔遺跡時,發現該塔三層檯面上有種植大樹的痕跡。它包括層層疊進並有植物的花台、台階和頂部的一座廟宇。但真正的屋頂花園則出現在亞述古廟塔後的1500餘年,即公元前604-562年建成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今天它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在歐洲國家,尤其在德國、法國相當流行;北美及澳大利亞、挪威、紐西蘭等國也很熱衷;亞洲地區的日本、新加坡等國更是將屋頂花園作為建築設計的一部分,並制定了相關法規。隨著我國城市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生態環境問題擺在人們的面前,城市土地資源的緊缺,生物多樣性的降低,空氣質量下降等已成為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就全國城市而言,人均擁有公共綠地僅6.49m2,而人均綠地面積不滿5m2,綠化率不足30%的城市還為數不少。
1、屋頂花園的效益分析
屋頂花園的效益可分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其經濟效益是由它們潛在的社會及環境效益所帶來的。
1.1經濟效益分析
1.1.1屋頂花園最顯著的優點在於,它作為一個有價值的宜人場所,能夠使其所在的建築物增值。大樓的所有者可以此獲取更高的租金。與此類似,酒店的所有者將對建有屋頂花園的建築,以及能直接通往花園或看得見花園的房間收取更高的費用。對於企業和公司來說,帶有屋頂花園的辦公大樓不但能給客戶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還可以吸引能乾的職員們留下工作。
1.1.2屋頂花園同樣有助於城市區域的更新,特別是在設計時考慮了與其他項目相連接時。辦公綜合體、會議中心、劇院、購物中心等等,都需要有停車場來保證它們的成功。在停車場上方加建屋頂花園可以增加停車場地及其相連項目的價值,促使遊客們在此逗留,並吸引零售商和企業進駐附近項目。
1.1.3屋頂花園還能夠使開發商們以更少的花費,來滿足地方政府制訂的土地利用條例所提出的要求。隨著各地的城鎮認識到需要緩解建築的擁擠,並提供開敞空間以使城市更有生氣,他們紛紛制訂法規條例,要求新建築必須在附近提供開敞空間。在那些地面土地價格昂貴的地段上,可以使用屋頂花園來滿足這個要求。它可以在一定情況下作為增加建築高度、面積和密度的交換條件。
1.1.4屋頂花園的又一大優越性是其相對較低的能耗,它能夠為屋頂提供額外的保溫和隔熱作用,有助於降低能耗。而且屋頂花園也能夠避免防水材料直接暴露在陽光和快速的溫度變化之下,有助於減緩它們的老化。
1.2社會效益分析
1.2.1屋頂花園能夠使居住在城市的人們保持與自然的聯系,尤其是在高樓林立的城市中心地帶,它能帶給市民以星點的鄉村野趣。
1.2.2屋頂花園同樣也夠起到城市社區發展的作用。公寓樓頂的屋頂花園可以拉近鄰里之間彼此的距離。與辦公大樓相連的屋頂花園為職員們提供了一個更為寬松舒適的交流環境。公共屋頂花園能夠提供豐富多樣的社區功能,作為約會、社交和參加特殊活動的場所。
1.2.3在一些不太擁擠的場地上,屋頂花園還可用於保護有歷史或文化重要性地段的原有景觀。在這些敏感地帶建造一座新建築時,屋頂花園可以起到掩飾作用;這些建築甚至可以將絕大部分建於地下,隱藏在屋頂花園之下,從而完全不為人們所察覺。通過保持地段的原有特徵,即使增加了新的建築,也能保持與傳統和過去的緊密聯系,也可以豐富該地段上的各種活動。
1.3環境效益分析
1.3.1屋頂花園顯而易見的有助於美化都市視覺環境。但增加綠色空間所獲得的效益不僅僅只是增加視覺的美觀。如果屋頂花園的規模較大,它們就能夠在維持健康的生態系統中起到重要作用,特別是在那些高度密集的城市地區。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滯粉塵等功能從而凈化了空氣,保證了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生物的生存。城市中的空氣由於交通和工業而污染嚴重,但能夠用於綠化的土地卻很有限,屋頂花園則可以充分利用可用空間進行綠化,從而在保證城市的空氣質量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1.3.2屋頂花園還有助於調節城市的氣候。夏季,市區要比郊區炎熱得多;實際上,夜間市區的氣溫會比郊區高出7°,白天則高出3°。大量的屋頂花園可以使城市的氣溫下降好幾度,並有效地減弱城市中的熱島效應。
1.3.3屋頂花園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特性就是保水性。當雨水降在水泥鋪地和光禿禿的屋頂這些硬質表面上時,大部分的雨水將直接通過雨水管道最終匯入附近的水域。而當大暴雨突發而至時,這些雨水系統的負擔將大為加重,有時就會導致洪水泛濫。一場降雨量為1cm左右或更大的傾盆大雨,就足以導致大量的污水溢入雨水管道而湧入臨近的水體。作為一種有效的保水系統,屋頂花園有助於緩解這一問題。屋頂花園內的土壤可以在長達2個月的時間里保留15%-20%的降水,使這些雨水更為緩慢地釋放到城市的雨水排放系統里或蒸發到空氣中。如果屋頂花園遍布都市各處,城市中雨水排放系統的負荷就能得到很大的緩解,從而減少洪水泛濫的發生,並顯著改善附近水域的水質。
2、對屋頂花園建設的建議
通過對屋頂花園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分析可以看出屋頂花園在城市的建設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歐美及亞洲各發達國家對屋頂花園建設的重視也同時說明其對環境改造的實用性,尤其是在建築密度比較大土地利用強度高的中心地區。在我國城市人口密集、城市高速發展、土地資源緊張的今天,屋頂花園的建設還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在許多項目的開發中開發建設者仍未認識到屋頂花園的建設對城市環境改善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屋頂花園的建設;許多的開發者為了追求高效益和低成本而省略了屋頂花園建設;而建成以後的屋頂花園的維護費用也讓許多開發者取消掉花園項目的建設……因此,針對我國目前的一些現狀對於屋頂花園的建設提出一些建議。
2.1在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資源緊張、城市中心區域等地區,可以實施政策性的管理。通過政策的強制制約或獎勵等方法促進屋頂花園的建設,以達到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城市品質的目的。
2.2應跟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建設。如果是新開發建設的項目,則可以在規劃設計要點中直接指定比較嚴格的屋頂花園建設指標,使項目在規劃和建築設計階段就考慮到屋頂花園的建設問題;如果是進行舊項目的改造,則應根據不同建築的現狀尤其是建築的屋頂載荷狀況對屋頂花園進行設計和改造。
2.3可以在所有可能建設屋頂花園的場地上進行盡可能的建設。因為少數幾處屋頂花園無法形成整體的效果,只有相當數量的屋頂花園才能產生良好的整體生態效應。像地下建築、辦公樓、旅館賓館、住宅、橋梁、相連的平台及建築物的邊緣等都可以作為建設屋頂花園可選擇的場地。
2.4土壤的使用上應注意屋頂種植的特殊條件。在屋頂上完全應用園田土作為植物生長基質層是不合適的,必須根據特殊的條件和要求對土壤進行改良,滿足植物生長的需要。其基質主要包括改良土和超輕量基質兩種類型。改良土壤由田園土、排水材料、輕質骨料和肥料混合而成;超輕量基質由表面覆蓋層、栽植育成層和排水保水層三部分組成。
2.5植物的選擇上也應注意屋頂花園的環境條件限制著植物種類的選擇。因為,屋頂上的風力一般較地面強,栽培基質厚度小,所以應選擇適應性強、陽性、淺根系、抗風、耐寒、耐旱、易管護的小喬木及灌、花、草、藤類植物;生長快、樹型高大的喬木應慎用。所以,在選種與種植過程中,應根據地區實際情況,以鄉土植物為主,可酌情引入少量外來種。
3、結語
屋頂花園雖然是一種有效的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方法,但仍只應看成一種輔助使用的方法,不能因為屋頂花園技術的進步而盲目減少地面綠化、降低綠地率、增加開發強度,以提高開發的利潤率。從根本上來說仍應以地面綠化為主,屋頂綠化為輔,兩者相互結合才能真正創造出高品質的城市環境。
Ⅱ 介紹紐西蘭一篇範文。600字左右。
從奧克蘭機場一出來,天啊!這日頭當空,雖然已是當地時間18點了,但這太陽就如同正午的陽光直射下來。不一會兒,我們就能看見一面紐西蘭國旗,它的左上角是英國國旗,表示了紐西蘭和英國的傳統關系,四顆五角星表示南十字星座,也象徵著獨立和希望。
整個奧克蘭是27萬平方公里,人口大約有450萬,大約佔了總紐西蘭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還有16萬是華人。
坐上大巴,給我的印象就是藍天白雲綠草地。這里的空氣也特別新鮮,沒有灰塵,隨便吸一口氣都能清洗肺。有的人會問,樹木旁邊的泥土被風吹起來是不會產生不好的空氣嗎?其實,樹木周圍圍著的不是泥土,而是木屑。木屑也含有水分,它不會像泥土那樣風一吹就飄飄揚揚,所以這一點就不用擔心啦~
紐西蘭的首都是惠靈頓,但紐西蘭的第一大城市是北島的奧克蘭,第二大城市是南島的基督城,第三才是惠靈頓,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問了導游。歷史中,奧克蘭和基督城都要爭奪這首都之位,英女王維多利亞就將奧克蘭和基督城連了一條線,取中心點,就是惠靈頓啦!
紐西蘭這個版塊很神奇,它是從火山爆發時從地下冒出來的土地。所以在這個國家某些地方是屬於地熱地區。紐西蘭的獼猴桃、奇異果、羊毛和牛奶等等都十分出名,但唯獨就是沒聽說過紐西蘭產大米。這又是為什麼呢?由於紐西蘭是從地底下冒出來的,所有地底下的物質都是火山灰土質,不適宜種大米,所以紐西蘭的大米都是從國外進口的。但一年四季陽光雨水充足,種子極易發芽,人們說,在紐西蘭,如果花種不好都很難呢!
還有,紐西蘭的綠化覆蓋率特別高,佔了整個國家的73%!是全世界排名第二的,紐西蘭每一戶人家都會有自己的花園,除了房子,花園里必須要種些樹並且搞綠化(至少31%),如果綠化覆蓋率達到31%的話,政府還會嘉獎和補貼你,如果不種,政府親自幫你種,你要交錢給政府。
回到酒店睡了一個好覺,第二天早晨起來,動身前往本地土著居民毛利族的故鄉——羅托魯亞……
Ⅲ 政府規定的小區綠化率標準是多少
居住小區綠地面積佔用地總面積應在30%以上,中心城區不低於25%。
一般園林式居住小區,居住區內人均公共綠地不少於1平方米,中心城區不低於相應指標的50%。居住小區內種植的喬木、灌木、竹類密度要合理,留有適當的生長距離或空間,綠地內植物覆蓋率80%以上,草坪面積控制在40%以內。
按國家有關規定,對小區綠化環境的選擇有四點標准:
1、小區要封閉管理。保證小區綠化環境是為所在小區居民服務的,增進居民的領域感,保證小區環境的安全與安靜。
2、要有足夠的綠化[1]面積。新區住宅建設的綠地率不低於30%,舊區不低於25%,綠地指標組團不低於0.5平方米/人,小區不小於1平方米/人;同時綠地還要有充足的日照時間,滿足居民區活動的要求,所以成片的綠地就應滿足不少於1/3的面積在標準的日照覆蓋范圍之外。
3、綠地應接近居民住宅,以便觀賞使用。
4、綠地空間應包含一定數量的活動場地(如兒童游戲場),並布置座椅、鋪裝地石等設施,以滿足居民休息、散步、運動、健身的需要。
標准要求:
小區內植物生長茂盛。喬灌木主幹挺立,樹形完整優美,綠草如茵,湖(池)水清徹見底。綠籬連續,無死樹枯枝。植物修剪適時、合理。綠地內清潔整齊。病、蟲未造成明顯危害,綠地設施及硬質景觀保持常年基本完好。及時處理綠化與其它公共設施的矛盾。隨時保證綠地景觀的完整。
經批准建成綠地的保存率應為100%。小區綠地「黃土不見天」,綠化率100%。喬灌草花等保存率95%以上,胸徑在30公分以上的高大喬木保存率90%以上。
小區內行道樹株距合理,生長整齊,樹形完美,無缺株或樹形偏冠現象。小區內露天停車場應植樹遮蔭,或鋪置草磚。
拓展回答:
綠化率:指綠化用地面積與總用地面積之比;而與之相近的綠化覆蓋率是指綠化垂直投影面積之和與總用地面積的比率,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項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化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綠化率只是開發商宣傳樓盤綠化時用的概念,並沒有法律和法規依據。
法律法規中明確規定的衡量樓盤綠化狀況的國家標準是綠地率, 綠地率是指小區用地范圍內各類綠地的總和與小區用地的比率,主要包括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等,其計算要比綠化率嚴格很多。
Ⅳ 買房子綠化率要達到多少才好
小區的綠化,一般達到30%至50%的面積即可,綠化面積太高也不好,因為在夜晚,植物不僅不會製造氧氣,反而會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造成小區夜晚空氣含氧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