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的紐西蘭會有海嘯是怎麼回事
A. 紐西蘭北島東岸遠海海域發生7.3級地震,海中地震會引發海嘯嗎
當然會引發地震,海嘯是由於海上地震造成的。但即便是海上地震,也不一定引起海嘯。由地震引起的海浪是海嘯的主要原因,海浪在海岸上傳播,由於海岸較淺,海浪高於海平面,主要受水深影響。因此,是否會發生海嘯取決於地震地點和跨海岸地區的地理位置。如兩者之間存在其他大陸遮擋,則影響就會減弱。此外,海床地形也會影響海浪能量(海床崎嶇不平就等於增加了摩擦)。海嘯波幅很小,有時對深水良港沒有什麼危害。
海嘯也會形成巨浪,是以重力為恢復力的重力波。海底的大規模突發波動,包括海底火山噴發、海底或海岸滑坡、崩塌、滑塌、隕石或彗星撞擊、海底地震等,都會引發海嘯。全世界發生了500次海嘯。一共發生了68起海嘯災難。最終確定海嘯起源於地震事件(86%)、火山活動(5%)、滑坡(4%)或這些事件的綜合過程(5%)。然而,在引發海嘯的諸多因素中,主要原因是海底地震,尤其是以沿斷層面上下錯動為特徵的“傾滑”地震。
B. 紐西蘭發生7.8級地震、海嘯
在紐西蘭7.8級地震震中附近,可以看到一條鐵路和國道被滑坡破壞。據紐西蘭氣象台報道,紐西蘭當地時間周一(11月14日)清晨發生里氏7.8級強烈地震,引發海嘯,幾小時後襲擊海岸。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說,全國各地仍有餘震,官方稱至少有兩人死於這場自然災害。
紐西蘭南島在當地時間周一(美國東部時間周日上午6:02)12:02發生里氏7.8級地震。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地震震中位於克賴斯特徹奇東北部,但震中距離紐西蘭首都惠靈頓120英里(200公里)遠,北島有震感。
海嘯波高超過7英尺(2米),在主震發生約2小時後襲擊海岸。盡管當局現在已經解除了海嘯警報,但英國廣播公司報道說,官員們仍要求居民遠離海岸。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在最初的地震和隨後的海嘯之後,這個島國經歷了數百次餘震,其中包括6.3級地震。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在地震引發山體滑坡和一條大河堵塞後,距震中最近的城鎮Kaikoura已經被切斷。目前仍有1000多人滯留在該鎮,並派出軍用直升機和一艘海軍艦艇疏散其餘居民。
2011年,紐西蘭發生了6.3級毀滅性地震,震中也非常靠近基督城。據紐西蘭 *** 官員稱,此次地震造成185人死亡,10萬棟建築物受損或被毀,是紐西蘭有史以來遭受的最嚴重的災難。
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稱,2011年致命地震是172天前(2010年)發生的7.1級地震的餘震。這場最初的地震給橋梁和建築物造成數百萬美元的損失,兩人重傷。美國地質勘探局說,盡管這次地震比餘震更強烈,但2010年的地震發生在遠離任何城市的地方。
是關於生命科學的原始文章。
C. 海嘯引起的原因是什麼
對於許多人來說,“海嘯”是一個毫無真實感的名詞。但是我們也要知道海嘯發生的一些原因。下面為您精心推薦了海嘯引起的原因,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海嘯引起的原因
海嘯是由於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體的共同影響而形成的。
地震是引發海嘯的主要原因。當地震在深海海底或者海洋附近發生時,地殼運動造成海底板塊變形,板塊之間出現滑移,這造成海水大量的逆流,並引發海水開始大規模的運動形成海嘯。
海底山崩塌方則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發所引發,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積物和岩石也會導致大規模海水的運動,從而引發海嘯。而因宇宙天體的影響而誘發海嘯的情況則最不常見,通常隕石墜落海洋中會激起波浪,當隕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夠強大時,也會引發海嘯。
海嘯逃生方法
1.地震海嘯發生的最早信號是地面強烈震動,地震波與海嘯的到達有一個時間差,正好有利於人們預防。如果你感覺到較強的震動,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海口。如果聽到有關附近地震的報告,要做好防海嘯的准備,注意電視和廣播新聞。要記住,海嘯有時會在地震發生幾小時後到達離震源上千公里遠的地方。
2.如果發現潮汐突然反常漲落,海平面顯著下降或者有巨浪襲來,都應以最快速度撤離岸邊。
3.海嘯前海水異常退去時往往會把魚蝦等許多海生動物留在淺灘,場面蔚為壯觀。此時千萬不要前去撿魚或看熱鬧,應當迅速離開海岸,向內陸高處轉移。
4.發生海嘯時,航行在海上的船隻不可以回港或靠岸,應該馬上駛向深海區,深海區相對於海岸更為安全。
5.每個人都應該有一個急救包,裡面應該有足夠72小時用的葯物、飲用水和其他必需品。這一點適用於海嘯、地震和一切突發災害。
海嘯逃生自救知識
一、地震是海嘯的“排頭兵”,如果感覺到較強的震動,就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海口。如果聽到有關附近地震的報告,要做好防海嘯的准備,注意電視和廣播新聞。海嘯可能會在地震發生幾小時後到達離震源上千公里遠的地方。
二、由於紐西蘭人民熱愛水上運動,因此海上船隻聽到海嘯預警後,應避免返回港灣,因為海嘯在海港中造成的落差和湍流非常危險。如果有足夠時間,船主應該在海嘯到來前把船開到開闊海面。沒有時間開出海港,所有人都要撤離停泊在海港里的船隻。
三、海嘯登陸時海水往往明顯升高或降低,如果你看到海面後退速度異常快,立刻撤離到內陸地勢較高的地方。
四、當海嘯來臨時,盡量往又高又遠的地方跑,離海岸越遠越好。千萬不要往前沖,應不顧一切地向反方向跑,這樣才有可能逃生。
五、在道路和橋樑上的人,應該立刻棄車離開道路向高處跑。在高的建築中,最重要的是跑到更高的建築物頂端。不要慌亂,因為海嘯來去基本上只是在一兩個小時之間。
六、有老人或者行動不便者、來不及逃離者被困在了原地,為防止被水流捲走。因為海嘯波退去的速度是比較快的,應立刻找到建築物、樹木,或者比較固定的位置,用身體緊緊抱住或緊緊栓住身體。或者選擇抱在一個比較大的飄浮物上面,雖然可能會暫時淹沒在水中,但很快會漂起來,從而有更多的時間等待救援的到來。
在發生大地震或者海嘯時,人們心理上易產生動搖。為防止混亂,每個人依據正確的信息,冷靜地採取行動,極為重要。希望大家可以通過官方的、權威的渠道來了解災害的相關信息和最近動態,不要輕易相信不明渠道的災害信息和流言蜚語,不要輕舉妄動以及盲目恐慌。完善自身面對災害的逃生自救知識,不信謠,不傳謠,才能在災難來臨時最大限度的保障自身的安全。
海嘯來臨的預兆
1、地震是海嘯最明顯的前兆。如果你感覺到較強的震動,不要靠近海邊、江河的入海口。如果聽到有關附近地震的報告,要作好防海嘯的准備,注意電視和廣播新聞。要記住,海嘯有時會在地震發生幾小時後到達離震源上千千米遠的地方。不過,由於海嘯的能量傳播要作用於水,一個波與另一個波之間有一個距離,這個距離,就為那些有相關知識的人留下了逃生的時間。
2、海水會突然下沉,並引起水流向下沉的方向流動,從而出現快速的退潮。
3、海灘出現大量深海魚類。由於深海環境和水面有巨大差別,深海魚類絕不會自己游到海面,只可能被海嘯等異常海洋活動的巨大暗流卷上淺海。因此,深海魚類出現在海面上,是海嘯等海洋異常活動的預報。
4、海面出現異常的海浪。海嘯的排浪與通常的漲潮不同,海嘯到來前的排浪非常整齊,浪頭很高,像一堵牆一樣。
D. 湯加大型火山噴發,紐西蘭受到海嘯影響,一起了解下紐西蘭
紐西蘭 是太平洋波利尼西亞群島中最大的一個島國,大洋洲第二大國家。
面積26萬平方公里,比中國雲南省小一點,南北最長距離1600多公里,
大約在8500 萬年前,紐西蘭從地球超級大陸中分裂出來,飄浮在南太平洋之上。(什麼是大陸漂移 點這里 )
紐西蘭主要由 北島 和 南島 兩大島組成,面積佔了總面積的99%,兩島之間的最短距離為32公里。
還有150多個較小的島嶼零星散落在南太平洋上。
首都 惠靈頓 位於北島南端,惠靈頓是世界上最靠近南極的首都。
紐西蘭還是世界上企鵝種類最多的國家。
南島有3000多條 冰川, 留下大量冰川湖和峽灣,還有直升機冰川徒步供遊客燒錢。(什麼是冰川 點這里 什麼峽灣 點這里 )
與世隔絕
紐西蘭距離世界大部分國家都很遠。
與南 太平洋群島 的 新喀里多尼亞 、 湯加 和 斐濟 相隔大約1000公里, 距離互相討厭的澳大利亞,至少有1600公里以上。
經歷了8000萬年的 與世隔絕 ,擁有獨特的動植物。
大約2000種土生土長的植物中約1500種是在世界其他地方找不到的。
在人類到來之前,唯一的哺乳動物是蝙蝠,沒有蛇類。
也是因為沒有兇猛天敵,很多在殘酷的歐亞大陸上活不過第二集的動物在這里倖存。
例如一億年前就在其他地方滅絕了的楔齒蜥。
因為沒有猛獸,唯一的天敵是老鷹。
紐西蘭進化出很多不會飛但會鑽洞的鳥,比如國鳥——長得像獼猴桃的 奇異鳥。
為了防止外部世界的動植物微生物給本地生物群落造成滅頂之災,紐西蘭 海關入境政策嚴格到變態, 登山鞋入境都要把鞋底的泥洗干凈。
毛利人
也是因為位置實在太郊區, 紐西蘭成為最後幾個人類定居的大型島嶼。
1300年前後,波里尼西亞群島移民才從南太平洋群島上劃著獨木舟遷徙而來,成為紐西蘭的原住民 毛利人。
今天,毛利人占紐西蘭總人口16%,
毛利人是波利尼西亞人的一種,也有學者認為毛利人有可能是來自於中國台灣。
他們還給這里起名字奧特亞羅瓦,意思是 長白雲之鄉。
毛利人見面打招呼喜歡碰鼻子,民風悍勇,傳說還吃過人。
喜歡跳一種 哈卡舞, 據說是古代部落之間用尬舞的方式震懾對手。
這種方式 健康 環保,所以紐西蘭人在 體育 比賽前都要尬舞,對手先蒙圈不知道是什麼操作。
地球力量
紐西蘭位於太平洋板塊與澳大利亞 板塊交界處, 地球最強大的力量主宰著這里。(板塊構造 點這里 )
火山地震 活動頻繁,眾多火山在北島集中。
有一些火山還處於活動狀態, 湯加里羅國家公園 就是《指環王》末日火山的取景地。
公園里有各種徒步項目,難度都很大,對體力裝備要求很高。
每年地震400次,其中,里氏6級以上的地震每年1次。
在基督城可以看到人們為了紀念大地震遇難者,放在遺跡上的185把空椅子 。
還擁有豐富的 地熱資源, 懷奧塔普地熱世界被叫作惡魔的澡堂子。
還有一個每天定時噴發的間歇泉,唯一的缺點就是硫磺味道實在太臭了,狗覺得惡魔也受不了。
兩大板塊的沖擊,還在紐西蘭凱庫拉附近形成 深海溝, 吸引了喜歡在深海活動的 抹香鯨。
紐西蘭現在有成熟的 坐船觀鯨 活動,風浪特別大,看到鯨魚之前狗先暈船暈到武功盡廢。
山海傳說
板塊碰撞讓紐西蘭成為一個 多山國家, 山地和丘陵占土地面積的四分之三以上。
南島的一半面積被 南阿爾卑斯山 占據,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19座,最高峰 庫克峰 3764米高。
可以種植的耕地很少,耕地面積只佔總面積的5.6%。
最大的平原是位於南島東部的坎特伯雷平原,出產了紐西蘭大部分農產品。
但至今,紐西蘭糧食都不能自給,需從澳大利亞進口。
最初,毛利人從熱帶帶來的植物都死光了,只能 靠捕魚狩獵為生。
他們經常捕捉一種比人還高的恐鳥吃,沒想到毛利人口味還挺重,直接把人家給吃滅絕了。
歐洲人來了
1642年12月, 荷蘭 探險家從印尼出發,到達紐西蘭的西海岸,並以荷蘭西蘭省的名字命名為紐西蘭。
還沒來得及上岸觀察,四個荷蘭水手就被毛利人幹掉,荷蘭人覺得這里土著太兇殘,不宜久留。
還把登陸地方叫作「兇手灣」,這就是今天紐西蘭南島西海岸的黃金灣。
一百年後,一個叫 庫克 的英國人比較精明,聽說毛利人不好惹就沒有來硬的。
找了個酋長搞搞關系,畫了地圖,北島和南島之間的海峽也被命名為 庫克海峽。
1788年,英國將紐西蘭劃入澳大利亞 新南威爾士殖民地 中。
盛產木材、鯨魚、亞麻、 還有中國有錢人最愛的海豹皮 ,這個新鮮海島很快吸引了很多 歐洲商人。
其中一部分是從英國送到澳大利亞的罪犯 ,來到紐西蘭的第一艘商船名叫幻想號。
歐洲人還帶來了 基督教, 最早的傳教士們為了讓毛利人信教,教人讀書寫字和種小麥玉米。
1840年,紐西蘭有了一所大學—— 奧塔哥大學。
今天,70%的紐西蘭居民稱自己是歐洲人的後裔。
他們的祖先大多來自英國,也有的來自德國、義大利、荷蘭和其他歐洲國家。
懷唐伊條例
歐洲人的到來,給毛利人的生活秩序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他們帶來的疾病,造成毛利人大量死亡,據稱最後一個純正血統的毛利人已經在1933年去世了。
歐洲人還經常欺負人老實厚道, 以極低價格詐騙毛利人的土地。
不過爆發的多次沖突中,英國正規軍隊被毛利游擊隊打得一點脾氣都沒有。
哪怕失敗了,毛利人也不投降,躲在叢林中專業給英國軍隊找麻煩,從未被英國真正征服過。
經過長期的斗爭,毛利人獲得了民族尊嚴和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今天毛利語也是紐西蘭人可以在法庭上使用的官方語言,很多白人都在學毛利語。
1840年,英國王室與毛利人之間簽署的一項 《懷唐伊條約》 ,被認為是紐西蘭的建國文獻。
紐西蘭終於脫離澳大利亞,成為大英帝國在南太平洋的留守兒童。
英國法律體系建立,同時,也確認了毛利人擁有土地和文化的權力。
今天,《懷唐伊條約》的簽字屋成為一個 旅遊 景點。
在很長一段時間,紐西蘭都深受英國爸爸的影響,政務、教育和文化都以英國為藍本。
飲食也受英國影響,就是那種上好的食材特別多,但是加工方式都一言難盡。
純凈牧場
紐西蘭南、北兩島都有廣袤的 肥美草原, 加上溫和潮濕的溫帶海洋氣候,牧草全年都可以生長,非常適宜放牧。(什麼是草原 點這里 )
從19世紀50年代起,紐西蘭從澳大利亞引進了一種毛質優良的美羊羊。
很快,紐西蘭的羊毛、奶製品、肉類大量出口到英國,紐西蘭像澳大利亞一樣,成為 大英帝國最好的牧場。
隨著冷凍船技術引入,紐西蘭成為世界肉奶製品出口大國。
目前世界通用的機械式擠奶設備和冷凍肉都是紐西蘭早期的發明。
今天的紐西蘭,一半土地是牧場,是世界上人均擁有牲畜最多的國家。
紐西蘭乳製品一直以質優價廉暢銷世界,出口量能和整個歐盟抗衡。
還是全球最大的鹿茸生產國和出口國,產量佔世界30%。
遊客可以在紐西蘭坐著敞篷拖拉機參觀農場,觀看剪羊毛,還有賽狗、賽馬這種草原風情的比賽。
戰爭歲月
1907年,英國被迫同意紐西蘭成為自治領,紐西蘭從此基本上獲得獨立。
在全世界風卷殘雲的戰爭歲月,這個南太平洋小國不得不過上 出門傍大佬 的生活。
一戰幫英國打仗,一戰參戰兵力占青壯年男性的40%,傷亡人數超過5.6萬人,每17個居民中就有1人傷亡。
二戰期間,看英國爸爸自顧不暇,紐西蘭緊緊抱住了美國的大腿。
1942 1944年,駐扎在紐西蘭的美國軍隊就有約10萬人。
紐西蘭軍隊積極派遣自己的海軍、空軍參加太平洋地區的一系列戰斗。
富裕寧靜
雖然付出巨大傷亡,但戰爭期間,紐西蘭成為英軍和美軍的 太平洋後勤基地。
全面供應農產品,還成功從農業國轉型成為工業國,機器製造業、金屬加工業、化學工業、石油工業和紡織工業高速發展。
今天的紐西蘭政府廉潔度世界領先,人均GDP36000美金,是一個經濟發達的福利國家。
中國,已經超過澳大利亞成為紐西蘭最大的貿易夥伴。
紐西蘭風景可鹽可甜,既有壯麗山湖又有田園美景,是世界最受青睞的 電影取景地。
《指環王》系列、《納尼亞傳奇》、《金剛狼》、《花木蘭》等電影都是在紐西蘭取景。
還吸引 全世界遊客不遠萬里趕來。
目前, 旅遊 收入占紐西蘭國內生產總值的近10%,提供了全國近10%的就業崗位。
遠道而來
這片遙遠的土地上從來沒有土著,人們都是遠道而來。
是受毛利人影響,紐西蘭人普遍 頑強勇敢,朴實友善, 各行各業都有頂尖選手,在世界各國口碑都好。
可能是生活富裕平靜,人們喜歡找點刺激。
紐西蘭人人都是 戶外運動發燒友, 首攀珠峰的英國登山隊隊員 希拉里 就是一位紐西蘭養蜂人。(什麼是珠穆朗瑪峰 點這里 )
就這紐西蘭人還嫌不夠,發明了蹦極,開發了高空跳傘等各種 極限運動。
蹦極 起源地在皇後鎮卡瓦勞大橋,服務特別細致,還有手入水,頭入水和不沾水三種選擇。
不敢跳沒關系,我們可以買票進去看熱鬧。
愛與漂泊
億萬年的山海演義,近千年的你來我往。
在這個世界最孤獨的島嶼上,人們一同分享大自然的驚心動魄和徐徐不急的人生風景。
希望我們有生之年,都能走進長白雲的故鄉,延續這個 漂泊和愛的島國故事~
E. 紐西蘭地震引發海嘯,海嘯能對哪些方面造成破壞和影響
海嘯是由於地震引起的海底隆起和下沉嗎?海床突然變形,導致整個海床向海面湧出大量的海水,形成海嘯襲擊海岸?因為海嘯是海水整體移動,所以與通常的巨浪相比,
海嘯曾造成懸浮物長時間漂浮於海面,海水透光率下降,影響了海洋生態環境,導致某些生物因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死亡。此外,巨大的海嘯也會把海底的深海生物卷進海里,環境的變化也會導致這些深海生物死亡,進而改變食物鏈。另外,海嘯也會引起海藻華污染。因為地震海嘯破壞了海岸環境,並可能會有大量的陸地營養物質進入海洋,導致沿海海水富營養化。在氣溫升高的情況下,可能形成大規模的藻華,引起一系列的生態問題和與水產養殖有關的問題,對漁業、旅遊等行業將產生很大的影響。
F. 紐西蘭海嘯警報因為海底地震觸發,這種預警有什麼意義
這種預警是提高災難來臨前的准備和逃生的時間,
但是人們預防災難機制的總是想的很完美,但事實上,災難並不慢於他人的一步,在生活中災難頻繁,地震災難和各種人為災難總是在地球各個角落上演,對各國人民造成強烈威脅,因此穩定有序的國家發展了完善健全的預防災難機制,保護人民和國家的安全。這樣的機制有多重要,也許你可以看到2004年印度尼西亞大海,了解其作用。
在歷史教訓的基礎上,無論是日本還是美國還是中國,海嘯預警機制都在不斷完善,這才真正讓災難的發生的損失減少下來。
G. 導致紐西蘭地震的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說郭德勝徹底破解了地震成因?
根據地理學知識,湖泊沉積形成沼澤地,沼澤地繼續演變形成陸地,這是地理知識所傳授的內容,如果繼續深入研究,所形成的的陸地在湖盆的內部,這片陸地就存在了和盆地的內涵與外延相同的地貌結構,那麼,這也就是說,湖泊沉積是能夠形成盆地的,這一發現,徹底彌補了地球科學有史以來的世界性空白,所有的地學奧秘,都是因為被「湖泊沉積能夠形成盆地」這個觀點所掩蓋,任何研究學者明白了這個空白,幾乎所有專業學者都能很容易知道地震奧秘以及地學的其他奧秘了。不是因我有超人的智商,只是讓我偶然的發現,發現了地球科學基礎知識領域存在的巨大「空白」,而這一發現,徹底打開地球科學的大門,勢不可擋。
天然地震,火山爆發地震,岩爆地震,瓦斯爆炸地震,這四者存在相同點,那就是,都是地球內部能夠釋放能量的物質發生了巨大能量的釋放,而事實已經證明,地球內部委實的存在可以燃燒,可以爆炸的很多能量物質,並且這些能量物質是集中的,諸如瓦斯,天然氣,石油,核彈的鈾礦等等物質,只要存在一定的條件,就會發生能量的釋放,造成地殼的震動,火山內沒有這樣的特殊物質,就一定不會爆炸,煤礦內沒有瓦斯,也不會爆炸,純粹的岩石也不會爆炸,這就是說,地球內部如果沒有這些特殊的、可以發生燃燒爆炸、釋放能量物質的存在,那麼,必然不存在天然的地震,,,世界的所謂地震專家,其實就是瞎子摸象,不顧事實的編造各種謊言。
知網收錄。
天然地震的動力,源於地球自身的核能
郭德勝佳木斯大學數學系伊春市湯旺河黨校[email protected]
根據方法論,研究地殼的運動和形變,必須從物質的物理角度和化學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總結。物體自身發生形變,產生動力的主要途徑是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及和核裂變,物體的動能與勢能導致物體形變或移動,物質發生化學變化,形成化學能,導致物體形變或移動。而動能、勢能、化學能、核能是物質自身形成動力的絕對因素。根據多年的細致的研究發現,地球內部即存在物理變化,又存在化學變化,在地球內部的物質化學變化中,各種物質之間相互轉化,形成新的無機物、有機物,單質及核能,而這些物質都具有能量釋放的特性,形成動力。對照地下能量物質與地震產生的位置,可以得出,地震發生的位置與核物質存在的位置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再結合大量事實及文獻,根據地震與能量物質的一系列復雜關系,循序漸進的邏輯分析、推導,推論出這樣一個事實,天然地震的動力,來源於地球內的核能。
關鍵詞:鈾;鈾礦;鈈;鐦;氡;裂變;聚變;衰變;半衰期;中子;地震;天然核反應堆.
前言:
受人類活動的影響,全球氣候發生了快速的變化,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氣候惡化加劇,對人類的生存造成極大的威脅與不適應,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已經成為全球地學科學家與學者當務之急。
自古以來,科學研究者對地震研究一直糾結於地震的「動力」問題,運用「板塊理論」進行了無數次的研究,最終沒有得出科學的結論,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方法論給出了解釋,研究地質形變,必須要針對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所產生的動力入手,對地震等自然災害形成的動力進行分析、判別,只有找到地質災害的動力根源,一切地質災害問題就將迎刃而解。
通過大量的歷史資料與文獻,結合自己多年的認識和總結,按照方法論、以及正確的邏輯思維分析、判斷,在長時間的細致研究與總結中,對地質災害的動力根源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認識,運用正確的思維邏輯,結合文獻對地震等地質災害問題加以全面的剖析和嚴謹的論述。
一,地殼發生形變分析
物體發生形變,不外乎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所形成的動能、勢能、化學能以及核能所形成的動力,地殼發生形變,是地球外部因素與內部的動能、勢能、化學能、核能導致的結果,在地球外部,存在風能、光能、水能,山體勢能,在地球內部,存在著煤、石油、天然氣,核物質等能量物質,而這些物質都隱含巨大的可釋放能量,在一定條件和長時間的轉化過程里,就會發生能量的釋放。火山爆發、地震現象,這是一種能量釋放,造成地殼出現抖動,由於地下本身就存在了各種可燃的能量物質以及核物質,那麼,火山爆發、地震的「動力」一定來自地球內部。由此,我們要對地球內部的地質結構以及地球內部各種能量物質進行研究分析,找到使地殼發生形變的根源。
二,地震、地下能量物質存在的位置分析
根據「盆地、沖積平原,對成煤、成礦起了決定作用」這篇文章,得出這樣的結論是,盆地、沖擊平原地帶會形成煤和天然氣,而成煤地帶,又是地震發生過的地帶。比如山西,歷史發生了無數次大地震,而山西是又是產煤的大省,地震、煤礦、天然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再根據,鈾礦與天然氣伴生等大量的史料文獻,讓我們清楚了這樣一個事實,鈾礦與天然氣共存,也存在於盆地及沖擊平原內及其盆山邊緣,那麼,在盆地、沖擊平原及其周圍就存在這樣一個事實。
煤、天然氣、石油、鈾礦、地震在一個以盆地、沖擊平原這樣地貌的的特殊位置上。在盆地、沖擊平原這個特殊位置上,讓我們發現了無數的煤礦,天然氣礦,油礦、鈾礦,而這些物質都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可以釋放能量的物質,在這樣特殊的地理位置,又時時的發生著地震,地震與這些能量物質,就存在了千絲萬縷的復雜關系。[1.2.3.4.5]
三,地下所有能量物質能否在地下釋放能量
對於埋藏地下的能量物質,我門所知道的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氣、瓦斯、核物質。這些儲存地下的能量物質能否進行能量的釋放呢?
按照煤、石油、天然氣瓦斯的燃燒、爆炸性質,他們燃燒、爆炸需要氧氣條件及明火,氧氣的多少決定了能量釋放的多少,礦井常常因瓦斯爆炸引發地震,這是井下瓦斯濃度與充足的氧氣存在了爆炸的條件。在地下,如果煤、天然氣、石油這些礦出現完全的能量釋放,那麼,就必須存在有足夠的氧氣。但事實證明,地下的氧氣不足以釋放這些能量的物質,但現在,大量的事實,以及無數的相關文獻證明,地下存在與天然氣伴生的鈾礦[2.3.4.5],鈾是核物質,鈾礦是運用到各個領域的基礎燃料,而且釋放的能量巨大。而對於核物質來講,不需要任何條件,只需要一個「中子」撞擊,就能將核物質的能量釋放出來。[9]
四,分析地地球內部所存在核物質的特性
現在所發現的地下核物質是鈾礦,鈾的原子序數為92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同位素鈾234、鈾235和鈾238。鈾238的半衰期約為45億年,鈾235的半衰期約為7億年,而鈾234的半衰期約為25萬年,鈾礦石里含有鈾234、鈾235和鈾238。[6]
參考關於「鈾_鈈和鈾核裂變產物的若干問題_兼談2011年福島核事故泄露的放射性物質」,這篇文章詳細的介紹了核物質的衰變、裂變以及產生的高能碎片繼續衰變的過程,在鈾的三種同位素U234,U235,U238中,鈾U235有巨大的能量,1克U235裂變釋放的能量相當於2.5噸優質煤所釋放的能量,當鈾U235在中子、熱中子的轟擊下,會發生裂變,裂變的途徑有60多種,裂變所形成的高能碎片有20多種,主要的高能碎片有鍶89(半衰期50天),鍶90(半衰期29年),氪(半衰期10.8年),氙半衰期(9個小時),鈾233,鋇141,等碎片,這些高能碎片,在一定時間內,還會繼續發生衰變,裂變,繼續釋放能量。[6]
鈾礦中存在鈈的痕量,鈈的同位素有13種,自然界里有鈈244,鈈239 ,儲量極少,半衰期年限比較長,人造的鈈的同位素PU238,PU240,PU234,PU232,PU235,PU236,PU237,PU246等,PU244,半衰期約8千萬年,PU239半衰期約2.41萬年,PU238半衰期約88年,PU240半衰期約6500年,在研究過程中發現,地球內部還存有著極少量的鐦,主要出現在含鈾量很高的鈾礦中。[6.27.28]
鐦的同位素已知的鐦同位素共有20個,都是放射性同位素。其中最穩定的有鐦-251(半衰期為898年)、鐦-249(351年)、鐦-250(13.08年)及鐦-252(2.645年)。其餘的同位素半衰期都在一年以下,大部分甚至少於20分鍾。鐦同位素的質量數從237到256不等。[34.35]
鐦-252是個強中子射源,因此其放射性極高,非常危險。鐦-252有96.9%的概率進行α衰變(損失兩顆質子和兩顆中子),並形成鋦-248,剩餘的3.1%概率進行自發裂變。一微克(最)的鐦-252每秒釋放230萬顆中子,平均每次自發裂變釋放3.7顆中子。其他大部分的鐦同位素都以α衰變形成鋦的同位素(原子序為96)。可用作高通量的中子源。[9.29]能夠利用的鐦的數量非常少,使其應用受到了限制,可是,它作為裂解碎片源,被用於核研究。[7.9.24.26]
如果含鈾量高的鈾礦一旦出現鐦,鐦是強中子源,衰變會釋放中子,對於含鈾量高的鈾礦,就會導致裂變,這如同成熟女人的卵細胞,當遇到精子,就會產生卵細胞分裂。
鈾即能自發裂變,又可以人工裂變,在裂變過程中產生巨大能量,同時會發光、發熱。鈾裂變在核電廠最常見,加熱後鈾原子放出2到4個中子,中子再去撞擊其它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而自發裂變,產生爆炸。[12]
五,地震發生的前後,氡氣出現明顯量的變化
氡是一種放射性惰性氣體,鈾是氡的母體,因此有鈾存在的地方就有氡。根據這一說法,如果地表發生了氡氣變化,那麼地下就可能存在鈾及其他核物質,現在常常運用氡出現的變化探測鈾礦。另一方面,很多事實表明,在地震後,氡氣有了明顯變化,在地震後,對龍門山斷裂地帶檢測,氡出現明顯的不同,有鈾礦的地方會出現氡氣,氡氣與鈾有著直接的關系。[13.14.16.25]
六,對核聚變的思考與分析
核聚變的過程也是一種能量釋放的過程。核聚變是小質量的兩個原子合成一個比較大的原子,核裂變就是一個大質量的原子分裂成兩個比較小的原子,在同等條件下,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遠遠大於核裂變。在史料和文獻中還未有地球內部發生自然核聚變的解釋和說明,只是有文獻說明,地球內部發現3H的證據,根據現有的資料和文獻,對於地球內部是否存在核聚變還沒有科學的證實。
從地球內部的核裂變角度去分析,鈾礦發生裂變,會產生大量的熱能,核電站就是通過核裂變產生熱能,運用蒸汽機原理進行發電的,由於鈾礦與天然氣共存,鈾礦裂變產生的熱能就會作用於天然氣,甲烷加熱1000度以上,就出現甲烷裂解,形成炭黑和氫氣,方程式:CH4=高溫=C+2H2,一旦鈾礦出現裂變,熱能就會作用於天然氣,地殼內部就出現大量的氫氣,氫氣與其他氣體會形成爆炸么?氫氣在高溫下,是否還會發生其他一系列的化學變化,形成氘、氚,造成能量釋放?根據氫彈聚變的原理,地震能否在核裂變的基礎上完成核聚變,從而形成了巨大能量釋放,導致了地震。[40]
核聚變的條件比較苛刻,需要超高的溫度,火山爆發會有較高的溫度,地球內部核裂變會出現較高的溫度,它們所產生的溫度能否滿足核聚變的條件,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種種跡象表明,地球內部存在了聚變的物質基礎,在核裂變中能否還存在核聚變,還有待於進一步的科學證實。[37.39]
七,地震的消減方法
另據報道,澳大利亞近些年很少地震,通過了解,澳大利亞是鈾礦產量高的國家,而且很早就對鈾礦進行了開采,到現在有80多年的歷史,很多鈾礦都被找到和開采,鈾礦被開采後,奧克洛天然核反應堆現象也就不存在了。澳大利亞近幾十年很少地震,與大量開采鈾礦是否有關系?就有必要的思考了。[33]
地震屬於能量的釋放,而對於地下的的能量物質來講,鈾礦的能量巨大,而且,鈾礦發生能量釋放的方式非常簡單,釋放的條件是,鈾礦的含量達到一定程度,存在中子源,就會出現鈾裂變,導致能量釋放,出現地殼的震動。
通過上述的分析,消除地震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快速找到鈾礦並開采,把這個可以釋放能量的核物質從地球內移除,除去地震的隱患,這是非常可行的辦法。另一方面,對所存在的鈾礦地區,進行鈾礦含量鑒定,因為鈾礦石達到一定含量,才會形成裂變條件。[8.15.17]
八,海嘯的形成
海嘯也同地震一樣,是海洋內出現巨大能量的釋放,但根據已有的資料和文獻,還無法斷定海嘯是哪種能量物質發生了釋放,科學界對可燃冰這個能量物質特性,還沒有較詳細的論證,海洋底部是否也存在核物質也沒有相關文獻和實證,因而,海嘯的發生,是什麼哪一種能量物質還難以定論。
結論
H. 紐西蘭北島海域發生7.3級地震,是否有引發海嘯
在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上,在地球的內部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地殼運動,而隨著地殼運動,也會引發地球環境發生變化。比如地震,海嘯,山體崩塌等自然災害就是由地殼運動所造成的,這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危害,每一次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時候都會給我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由於自然災害的到來我們是無法預知的,所以我們只能被動的等待他們的到來,我們能做的只有保護好地球的環境,來緩解我們的工業給地球造成的污染。
自然災害的發生我們確實是沒有辦法阻止,但是我們可以盡自己的全力去保護環境,減緩我們的工業活動對地球造成的危害,地球的自然災害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有我們將地球的環境變好了,才能更好的在地球上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