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有一種不會飛的鸚鵡是什麼鸚鵡
1. 什麼鳥能爬不能飛
世界上十大無法飛行的鳥類
1塔斯馬尼亞土著母雞
這是一隻看起來像一隻雞的無翅膀的鳥。這種不尋常的物種是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州特有的。它們通常棲息在農田,草原和沼澤地。巴斯海峽(位於澳大利亞大陸和塔斯馬尼亞之間)有許多適合它們的棲息地。它們的身體肥胖,翅膀短小是不會飛的,它們住在小羊群中。盡管不會飛,但是也很擅長游泳和跑步。它們能以每小時30英里的最高速度行駛,在奔跑時用短翅膀。
2 食火雞
食火雞是一種大型的不會飛的鳥,原產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和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潮濕的熱帶雨林。它是世界上第二大活著的鳥。它們站在高度55-79英寸,重達58公斤之間。食火雞的特別之處是它的紅脖子和藍色的羽毛。它們也有一個美麗的觸角頂在頭上。這種鳥有極其強大的腿和鋒利的爪子。所以它們可以用單腳防守任何捕食者。用有力的腿,食火雞也可以跑到每小時31英里的速度。
3小島鐵路鳥
稀罕的小島鐵路鳥是世界上最小的不會飛的鳥。它們只存在於特里斯坦群島,它是世界上最偏遠的有人居住的群島。它們住在草原和陡峭的山坡上。事實上,在島的幾乎所有地方都能找到它們的身影。
由於與世隔絕,人跡罕至的島嶼上沒有引入食肉動物。因此,這些不會飛的鳥,可以大膽的在島內的任何地方。
它們只有17厘米長。它們因生銹的褐色羽毛而聞名。它們都是小群體一起生活,主要以漿果、種子和無脊椎動物為食
4 短翅水雞
它們身長24英寸,重量在2.3-2.7公斤,是軌道鳥家族中最大的成員。它們是紐西蘭阿爾卑斯草原的特有種。這種獨特的鳥有吸引人的綠色羽毛和大紅色的嘴。它們的身體笨重,翅膀太短,不能飛。
長得跟紫水雞有些相似,翅膀是五顏六色的,但是張開翅膀都是很短暫的時間。它們在求偶期間利用這些翅膀來吸引雌鳥。
它們一度被認為已經滅絕了。但是在1948年又發現了它們的蹤跡。今天仍然只有不到300隻活在世界上,被宣布作為一個由世界自然保護的瀕危物種。
5 關島秧雞
這是一種在美國馬里亞納群島特有的關島不會飛的小鳥。它們的飛行肌肉不發達。幸運的是,沒有天敵在關島造成威脅。
20世紀70年代,關島秧雞的數量由於引入棕蛇而下降。但是,許多新培育的關島秧雞已經由保護它們的科學家們重新引進,從1995起,為了安全,科學家們選擇了另一個馬里亞納群島讓它們繼續生存。
6 不會飛的鸕鶿
鸕鶿,也是一種不能飛的鳥。它們只生活在費南蒂娜島和加拉帕戈斯群島的伊莎貝拉島。其他地方見不到,值得慶幸的是,不會飛的鸕鶿在島上沒有天敵。
鸕鶿有34-39英寸長,重達4公斤左右。它們的翅膀有身體總長度的三分之一,足以讓它們飛行。但是據研究,這種物種在隔離的島上長期進化,沒有天敵導致它們喪失飛行能力。
7 紐西蘭幾維鳥
幾維鳥是一種原產於紐西蘭的不會飛的小鳥。它是世界上所有平胸最小的鳥(非飛行的鳥類家族)。身長20英寸高達2磅的體重。幾維鳥是紐西蘭的國家象徵。
紐西蘭有五種–棕色的幾維鳥:布朗幾維鳥,小斑點幾維鳥,大斑點幾維鳥,拉維幾維鳥,托考加幾維鳥。可悲的是,所有五種幾維鳥瀕危。第一種鳥是在800萬年前發現的。這種鳥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鳥之一。目前還不清楚如何出現在紐西蘭。
幾維鳥是鳥類世界中獨一無二的。因為它們具有許多類似哺乳動物的特徵。它們有很好的嗅覺和聽覺,毛發般的羽毛還會挖洞。幾維鳥也有類似哺乳動物的體溫,在36至39攝氏度,比其他的鳥類低。
8 鴕鳥
不會飛的鴕鳥是生活在世界上最大和最重的鳥。它們身高2米,體重在100公斤到160公斤之間。跟飛翔的鳥不一樣,鴕鳥的胸部龍骨沒有翅膀可以依附的肌肉。因此,它們的翅膀沒有足夠的力量飛行。
鴕鳥主要在熱帶稀樹草原和非洲沙漠地區居住。長而有力的腿,鴕鳥可以達到41英里每小時的最高速度。它們的兩只腳有非常鋒利的爪子。鴕鳥用強有力的腿來抵禦捕食者。據說鴕鳥的一腳踢足了足以殺死一個成年人類的力量。
9 鴞鸚鵡
鴞鸚鵡,是紐西蘭特有的一種不尋常的物種。它們是世界上唯一不會飛的夜行動物的鸚鵡。鴞鸚鵡是重達4公斤重的鸚鵡。它們的翅膀很短。此外,它們的羽毛比其他飛行的鳥柔軟得多。所以,鴞鸚鵡沒有足夠的強度可以飛行。
即使它們不會飛,但是鴞鸚鵡是優秀的攀爬者。它們可以毫不費力地爬樹。鴞鸚鵡的黃綠色的羽毛在樹枝上可以提供極好的偽裝。利用這種技術,這種夜間活動的鳥白天在樹枝上睡覺,晚上才活動。
10 企鵝
可能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非飛行鳥類。世界上有17種企鵝,沒有一種能飛。不像飛行的鳥,企鵝的翅膀短而結實。企鵝用短小的翅膀拍打水面,而不是飛翔。
企鵝只生活在南半球。南極洲是8種企鵝的家園。帝企鵝是世界上最大的企鵝。它們身高近4英尺,重達35公斤。帝企鵝只在南極洲發現。
2. 鴞鸚鵡的介紹
鴞鸚鵡(學名:Strigops habroptila),紐西蘭人叫「kakapo」,這是當地的毛利語,kaka即「鸚鵡」,po的意思是「夜」。中文翻譯成鴞鸚鵡頗為神似,因為鴞鸚鵡的臉盤的確酷似夜間活動的貓頭鷹。是一種夜行性鸚鵡,全身披上黃綠色的細點,是紐西蘭的特有種。它面上有鴞形目獨有的面盤羽毛排列,有獨特的感受器-羽須,大而灰的喙,短腿大腳,翅膀及相對地短的尾巴。它的不同習性使它成為一種相當獨特的品種-它是世上唯一一種不會飛行的鸚鵡,體型冠絕同類、夜行性、草食性,表現出兩性異形的身體結構,基礎代謝率緩慢,雄性不負責照顧幼小,也是唯一一種實行一夫多妻制、並實行求偶場交配製度的鸚鵡。主要是草食性,吃原生的植物、種子、果實及花粉等。它是世界上壽命最長的鳥類之一。屬極危物種。分布於紐西蘭南部、司圖爾特和其它島嶼。
3. 鴞鵡的介紹
鴞鵡是一種外形奇特、唯一一種夜行性、在地面上爬行的鸚鵡科鳥類。也是唯一一種不會飛的鸚鵡,是體重最重的一種鸚鵡,重達8磅。原分布於紐西蘭南部、司圖爾特和其它島嶼,由於棲息地的老鼠和鼬而頻臨滅絕,目前紐西蘭境內只有62隻鴞鵡。
4. 世界上最肥胖的鸚鵡翅膀短小不會飛還有嗎
世界上最肥胖的鸚鵡翅膀短小不會飛,僅剩150多隻。
於是這過去的幾十年間,生物學家們對鴞鸚鵡進行了人工干預,島上飼養,現在鴞鸚鵡的數量已經達到了150多隻。然而,生物學家表示,鴞鸚鵡這個物種最後是否能夠得到恢復還是個未知數。
要感謝志願者的保護了。
5. 不會飛不會學舌,鸚鵡中最笨的鴞鸚鵡是怎樣的存在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鸚鵡是最聰明的鳥類,它們不僅擁有美麗的外表,還能夠模仿人們說話,這也因此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鸚鵡同樣擁有一個巨大的家族,不同種類的鸚鵡在模仿語言之外還有不同的技能,但是也存在特殊的情況,鴞鸚鵡就是鸚鵡家族的“奇葩”。
好在當地政府已經意識到了相關問題,並且及時進行了補救,目前鴞鸚鵡的數量已經將近200隻,相信在人們的保護之下,未來鴞鸚鵡的生存狀態會更好。
6. 什麼鳥不會飛
鴕鳥
7. 鴞鸚鵡的特點
鴞鸚鵡,學名:Strigops habroptila,是一種紐西蘭特有的鸚鵡品種。這種鳥的拉丁文名翻譯過來,意思是「貓頭鷹臉軟羽毛」。就像名字一樣,這種鸚鵡確實有一身柔軟的羽毛和圓盤狀的面孔,上面長著細細的絨毛,看著就像貓頭鷹。所以人們也叫它貓頭鷹鸚鵡或者夜鸚鵡。
1 這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不會飛的鸚鵡
鴞鸚鵡不能飛行。它短短的翅膀不是用來飛,而是用以保持身體平衡和支撐身體。由於不需要飛翔,所以它們的羽毛非常柔軟,不像其它飛行鳥類有堅硬強健的羽毛。
2 即使它們無法飛行 還是有辦法
鴞鸚鵡的腿十分強壯,是步行和攀爬的好工具。鴞鸚鵡在地面行走的步姿類似於慢跑,它們還會爬上高樹,用他們的翅膀滑翔。
3 鴞鸚鵡受到驚嚇會全身不動
鴞鸚鵡的防禦機制之一是當危險靠近時全身保持不動以融入背景,混淆天敵的視線。這招只對靠視覺捕獵的天敵有用,比如鷹。但是對於依靠嗅覺捕獵的哺乳類掠食者,這招就不太管用。4 鴞鸚鵡是夜行動物
鴞鸚鵡白天在樹上或地面棲息,只有夜晚來臨他們的活動才變得積極。
5 鴞鸚鵡聞著很香
鴞鸚鵡有非常發達的嗅覺,對於夜間活動的習性很有幫助。他們身上有一種果香或蜜糖的氣味。這有助於鴞鸚鵡在森林裡尋找同伴,但是不巧的是,哺乳動物掠食者也喜歡這種味道。
6 很友善
毛利人和早期歐洲定居者都將鴞鸚鵡作為寵物飼養。即使是野生鴞鸚鵡也會接近人類,他們會爬上人身上用嘴巴輕碰你。鳥類學家英國人George Edward Grey 1845年首次描述了這種動物, 他說他的寵物鴞鸚鵡對他和朋友的舉止比起鳥,不如說像一隻狗。
7 瀕臨絕種
鴞鸚鵡的生存問題開始於毛利人,歐洲殖民者的到來,和一起到來的老鼠、貓和白鼬等天敵更是將鴞鸚鵡的生存空間逼到了絕境。20世紀80年代紐西蘭保育部開始了一項對鴞鸚鵡的恢復計劃。包括收集鴞鸚鵡並將其遷往沒有天敵的幾座島上,設立投食站,甚至人工孵化鳥蛋和人工喂養小鳥。紐西蘭的這一舉動扭轉了鴞鸚鵡滅絕的命運,但是鴞鸚鵡並沒有脫離滅絕的危險。2012年初,野生鴞鸚鵡數量為126隻。
8 可能是最長壽的鳥類
鴞鸚鵡的壽命很長,雄性鴞鸚鵡4歲後才開始繁殖,雌鳥要等到6歲左右。他們的壽命可以超過90年。
9 鴞鸚鵡很強壯
不像其它鳥類,鴞鸚鵡可以在體內儲存大量脂肪。鴞鸚鵡也是世界上最重的鳥類:約24英寸高(61厘米),重約4-9磅(1.8公斤-4.1公斤)。
10 雄鳥用歌聲和舞蹈向雌鳥求愛
每到交配季節,雄性鴞鸚鵡會步行4英里(6.4公里)到一處特定舞台,所有雄鳥將在這里決一高下,看誰能吸引雌鳥的眼球。為了吸引雌鳥,雄鳥發出響亮的低頻聲,可以傳播到3英里外(4.8公里)。20-30聲低鳴後,雄鳥會換成高亢的鳴叫。每晚這種高低鳴叫會持續八個小時,在2-4個月的繁殖季,雄鳥每晚都會這樣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