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紐西蘭中產階級干什麼

紐西蘭中產階級干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30 14:56:43

❶ 中產階級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首先,他們都很勤勤懇懇,在某一個領域一干就是幾十年。無論是做房地產的,外貿的,教育的,媒體的,可能他們都換過公司換過環境,但從來沒有跳出過他們的領域,也就是說他們不投機。唯一一個叔叔當時是他們的學生會主席,腦子最活,畢業後為了找風頭換了好幾個領域的工作,現在反而是混的最差的一個。怎麼說,那些大富的人確實嗅覺很准,但是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你要投機前先想想自己有沒有這個分量,現在的人很多就是太浮躁總想著一夜賺大錢。其實你勤勤懇懇踏踏實實做你喜歡的事情,腦子也不要太死,進入中產真的問題不大。

其次,他們都很重視教育,應該是他們瘋狂的在乎教育。他們會花很多很多的時間精力財力在小孩子的培養上面,從幼兒園開始就進行德智體全面教育,所以說他們大多數的孩子都能上得了檯面。而且他們會去學習很多小孩子教育方面的書,他們從來不認為自己有能力去做一個稱職的父親/母親,他們在跟他們的孩子一起學習,進步。

再者,他們不停地學習,他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學習。他們學習不是為了賺錢,他們從來不讀雞湯不讀成功學。他們的飯桌上交流尼采,叔本華,交流川普,希拉里,交流經濟曲線圖和展望未來幾十年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說實話有時候跟他們一起吃飯我都會覺得很汗顏,因為我覺得我自己在他們面前真的自慚形穢。

最後,他們的生活模式不張揚,也絕對不簡朴。不會吃幾千一頓的豪華西餐,也不會天天喝路邊攤的稀粥。沒有必要每天騎自行車,也不會去買超過百萬很招搖的車子。中產階級的生活不應該是通過物質包裝來體現的,有些人你跟他談過話你就大概知道他處於什麼階層。一個人的閱歷,涵養,知識會形成一種氣場,讓人一見就大概知道這個人幾斤幾兩。

其實不管中產階級小康階級大家的生活真的都差不多,我相信那些真正的中產階級是不會來回答這個問題的。現在這個社會人人都太浮躁,就這么個問題下面就看到一堆比年收入比房產的,難道生活除了這些物質的東西以外就沒有其他別的東西了嗎?真的感覺有些人從小到大的書都是白讀了。

❷ 到底還有什麼原因,會讓你們對去紐西蘭打工這件事產生遲疑

紐西蘭不是一個掙錢自主創業的好地方,稅款高銷售市場小,但是去紐西蘭打工賺錢獲得生活費用和改善在國外的生活環境非常容易。從中產階級再往上發展趨勢得到的是比普通人更多醫療費用而且能夠將自身的生活品質大幅度的提升。

紐西蘭應該算是全世界社會治安最好的國家之一。盡管盜竊等事件也時有發生可是在這兒逛超市能夠自助結賬,沒有人監管的情形下全靠主動。許多別人自身栽種的水果樹沒有預防措施,放到大門口賣得也沒人照看消費者主動將錢留有。這兒住宅是一棟的小型別墅而院子的門基本上都不鎖上便捷電度表員和智能水表員抄水表。家家戶戶的大門不容易裝上一層又一層的大鐵門紐西蘭人並不用擔心竊賊撬門。

❸ 中產階級是指哪些人

福布斯》中國中產階級定義:1. 生活在城裡。2. 25到45歲間。3. 有大學學歷。4. 專業人士和企業家。5.年入1萬—6萬美元。中產階級(或中產階層),是指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階級(或階層);由於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且大部分人的財富是以家庭為單元擁有的,所以中產階級主要由「中產家庭」組成。中產階級,大多從事腦力勞動,或技術基礎的體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閑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中產階層(或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能否形成以中產階層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高品質民主的前提條件。中二代,是世界各發達國家高科技人才的主要來源(中一代,大多為自身的發展而錯過了創新年齡;富二代,大多隻圖享受而缺乏進取心)。中產階層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教育和能力發展正常的中產子女(二代或多代),部分接受了良好教育並有較強職業能力的「貧二代」,以及少數「返貧」的「富二代」。中產階層發展的主要障礙:部分國家的社會制度,阻礙了貧困階層子女的上升通道,使社會階層固化

❹ 什麼是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處於社會中等收入水平的階級)
編輯[zhōng chǎn jiē jí]

中產階級的劃分標准通常有兩個,一是職業,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這是一個貌似明晰,實則含混的定義。
中產階級(或中產階層),是指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階級(或階層);由於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且大部分人的財富是以家庭為單元擁有的,所以中產階級主要由「中產家庭」組成。
中產階級,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閑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中產階層(或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能否形成以中產階層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高品質民主的前提條件。中二代,是世界各發達國家高科技人才的主要來源(中一代,大多為自身的發展而錯過了創新年齡;富二代,大多隻圖享受而缺乏進取心)。
中產階層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教育和能力發展正常的中產子女(二代或多代),部分接受了良好教育並有較強職業能力的「貧二代」,以及少數「返貧」的「富二代」。
中產階層發展的主要障礙:部分國家的社會制度,阻礙了貧困階層子女的上升通道,使社會階層固化。在中國,城市一胎化的人口政策,嚴重地阻礙了中產家庭的正常發展,已經成為中產階層的最大風險,並使現有的中產階層快速減少(流失)。「非均衡生育」是中國人口問題的根源,採用「均衡生育」是中國最為可行也最為公平的選擇;在發達國家實現代際均衡的生育率為2.17胎,在發展中國家實現代際均衡的生育率為2.3胎,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理想的生育率是2.3胎;因此,實行「鼓勵二胎、充許一胎、征稅多胎和無胎」的生育政策是最理想的選擇(俄羅斯已經對無胎征稅),這有利於實現人口調控的「費改稅」,並從根本上減少中國政府的非稅收入,改善政府形象。同時,還有利於形成「普通二胎、中產三胎、少數多胎和少胎」的理想人口結構,有利於增加中產階層的比重,盡快使中國形成橄欖型社會結構。
基本含義 :
(1)生理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的動力。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系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心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致,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
(5)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干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流行說法
他們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

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閑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這是一個貌似明晰,實則含混的定義。
就是這樣含混的定義,也仍舊有人表示不同意。這個定義強調的是職業(職務)和經濟收入,而作家王朔就說,「中產階級不見得要從經濟收入上劃分,安於現狀的,尊重既有社會等級和道德規范的都可在觀念上列入中產階級。」對王朔的定義,當然同意的人就更少。按王朔的說法,中國最大數量的中產階級應該出現在10來億安分守己的農民中間。
自十六大報告提出未來若干年在我國要大力發展中等收入階層,一些政治嗅覺靈敏的經濟學人就將中等收入階層與時髦的中產階級劃上了等號。這樣的倡論,其作秀成分多過嚴肅的學術探討。
標志
·1、通過提供知識來獲取收入,或者通過經營小規模生產資料來獲利;[1]
·2、擁有滿足人們安穩生活需求的資產,如:房、車、存款;
·3、能夠完全滿足基本生活用品消費需求,注重物質生活的品質,具有一定的奢侈品消費能力;
·4、具有較強文化和精神領域的需求,注重個人的社會形象和社會地位;
.5、沒有資產階級的巨大財富,也沒有低收入階層的社會福利;[2]
.6、對安穩的社會環境有強烈的依賴,群體利益受經濟衰退和社會動亂的影響較大。

中產階級
這幾年中產階級吵得很熱鬧,但究竟什麼是中產階級?哪些人屬於中產階級?至今沒有幾個人能夠清楚定論。社科院專家陸學藝和他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農歷馬年底發表《當代中國社會各階層研究報告》,「以職業分類為基礎,以組織資源、經濟資源和文化資源的佔有狀況為標准」,將當代中國劃分為10大社會階層。在這份聽名字極容易令人聯想起毛澤東寫於1926年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陸學藝及其研究小組基本沒有提到「中產階級」這個詞,似乎有些諱言。

1劃分標准
中產階級的劃分標准通常有兩個,一是職業,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以

中產階級
職業區分中產階級,存在較多爭議,如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局長、處長與一般科員、辦事員顯然就難以相提並論,「重要」機關工作人員如工商局、稅務局工作人員,與「一般」機關工作人員如地震局、檔案局、老幹部局工作人員,在收入與社會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語。同為IT技術人員,一些人可能住別墅開洋車,一些人則只能天天吃泡麵擠公共汽車。更多的人,包括經濟學家在內,傾向以收入作為中產階級劃分的惟一標准或主要標准。但即使大家都以經濟收入為標准區分誰是中產階級,誰不是中產階級,也仍舊存在著眾多的不確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比如在美國,有人認為凡年均收入在3萬美元至10萬美元的人群都屬於中產階級,以此標准衡量,美國95%以上的人都應該屬於中產階級。另一些人則認為,美國中產階級的人年均收入標准應該在4萬美元至25萬美元,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區間的,都可以算是中產階級。以此標准而論,美國中產階級大約占總人口的80%。
在號稱中產階級大本營的美國,區分中產階級的標准尚如此混淆,世界其他地區就更不用提了。拿印度來說,按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說法,印度現有中產階級約3億人。印度「國家應用經濟研究理事會」是印度中產階級標準的制訂和發布者,其發布的印度中產階級標準是:凡年均稅後收入在3.375萬盧比到15萬盧比(約合700-3000美元,現在美元對盧比的比價為1∶48.5左右)的家庭均可算是中產階級家庭。按此計算,2001年,印度有6000萬個家庭已經躍升為中產階級家庭。以一家5口計算,印度目前有中產階級3億人。
以此看來,一個國家的中產階級,是你說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因為缺乏統一標准,隨意性非常大。以印度中產階級的標准而論,倘若戶年均收入700美元就可算為中產階級家庭,700美元按現在我國的外匯比價,相當於6000元人民幣,分攤到一家5口,年人均大約只有1200元人民幣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幣。這樣的收入水平,在中國的許多地方恐怕連吃口飽飯都成問題,就別提什麼「中產」不「中產」了。美國商業部在宣布印度是目前世界上十大新崛起市場之一的時候說,印度目前的中產階級已經達到了1.75億人左右(比印度有關機構的估計幾乎少了一半),在未來,這些印度中產階級每人至少還要購買一台電視機、一台錄音機、一個壓力鍋、一個吊扇、一輛自行車、一塊手錶;他們中2/3的人還要購買一輛輕便摩托車、一台彩電、一個電熨斗、一個食品攪拌器和一台縫紉機;一半以下的人要買一台冰箱……「這將是多麼大的一個消費市場!」在旁人看來,這更像是美國式的黑色幽默。
另外,有數字說,新加坡300萬人口中約90%以上屬於中產階級,新加坡家庭年均收入普遍在2萬美元以上;韓國人均年收入約1萬美元,都可算是中產階級,但在韓國,很多人沒有房子,且韓國工人人均負債1萬美元以上;馬來西亞自己估計,馬來西亞的中產階級大約占總人口的60%,約1800萬人左右,這部分人人均年收入約在1萬美元左右。
可資比較的是,2001年美國研究顧問公司曾進行過一項中產階級生活費調查,以住房費、交通費及娛樂費等作為基準,依據一個年薪10萬美元的3人美國家庭在美國底特律的生活開支,比較了全球22個城市的生活指數。
一個3人的美國底特律家庭,年收入10萬美元,人均3.3萬多美元,這樣的收入水平,在美國只是一個中產階級的起步水平,也就是說頂多隻能算是一個美國的下中產,但要在北京達到美國底特律下中產家庭的生活水平,則一年需要78萬港幣,也就是約80萬人民幣。這是許多中國家庭一輩子也不敢夢想的一個數字。可見彼也中產,此也中產,彼中產與此中產不可相提並論。

中產階級
所以,包括中共中央黨校教授青連斌在內,有很多學者認為中國現階段根本就不存在所謂的中產階級。中國目前的狀況是,有中產,而無「階級」。
另外一些學者則對中國中產階級的標准莫衷一是。有學者主張,在中國年均收入達到1萬至4萬人民幣的,就可歸入中產階級。年均收入1萬元人民幣,在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大概只夠勉強糊口,想買房買車絕無可能,而擁有私人的住房、汽車是中產階級的兩項硬指標。以北京現有的房價水平,年收入1萬元,在北京四環旁邊買套建築面積在100平米左右的房子,不吃不喝大概需要150年。

http://ke..com/subview/49896/9364410.htm

❺ $10萬年薪,算不算紐西蘭的中產階級

10萬人民幣不算,紐幣算

❻ 什麼是中產階級中產階級的含義

中產階級一般指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那麼你對中產階級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我整理關於什麼是中產階級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中產階級的基本定義

中產階級(或中產階層),是指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階級(或階層);由於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且大部分人的財富是以家庭為單元擁有的,所以中產階級主要由“中產家庭”組成。

中產階級,大多從事腦力勞動,或技術基礎的體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閑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中產階層(或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能否形成以中產階層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高品質民主的前提條件。中二代,是世界各發達國家高科技人才的主要來源(中一代,大多為自身的發展而錯過了創新年齡;富二代,大多隻圖享受而缺乏進取心)。

中產階層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教育和能力發展正常的中產子女(二代或多代),部分接受了良好教育並有較強職業能力的“貧二代”,以及少數“返貧”的“富二代”。

中產階層發展的主要障礙:部分國家的社會制度,阻礙了貧困階層子女的上升通道,使社會階層固化。

中產階級的基本含義

(1)生理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飢、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從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的動力。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系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心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致,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

(5)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干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中產階級的基本標志

1、通過提供知識來獲取收入,或者通過經營小規模生產資料來獲利;

2、擁有滿足人們安穩生活需求的資產,如:房、車、存款;

3、能夠完全滿足基本生活用品消費需求,注重物質生活的品質,具有一定的奢侈品消費能力;

4、具有較強文化和精神領域的需求,注重個人的社會形象和社會地位;

5、沒有資產階級的巨大財富,也沒有低收入階層的社會福利;

❼ 中產階級平時都是在干什麼呢

01

節假日的朋友圈盛產定位不重樣的浪人。

這些人大多是些職場精英,有創業者,有團隊leader,也有正處於職業轉型期的朋友。

他們的朋友圈基本上能滿足一部分人對中產階級的意淫:

有部性能中上的代步車,一般多是賓士寶馬;學區房不一定,但至少有處房產;婚戀狀況不詳,但孩子念得絕對是國際學校。在公司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室,但又好像不太用上班;會說標准英音,出國旅行定位不重樣。

如果你相信了朋友圈裡這片繁華,你很可能遇到了假的中產階級。

哪裡有什麼中產階級,只是掙得稍微多一些的無產階級罷了。

02

年輕的時候我們聊未來談人生,現在呢,房、車、錢。俗啊,但能有什麼辦法?夢碎了,還有錢。但錢沒了,命就賤了。

誰沒有過夢想,可惜大多數人只擁有說出夢想的權力,卻沒有維護夢想的能力。

作為新銳中產主流的80後,無緣70後改革紅利的浪潮,也沒有90後無所畏懼的心態,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現實壓力迫使他們只能選擇穩定。

但沒人看到他們對周圍環繞的物價、房價、霧霾的恐慌。對虛度時光的悔意、對現實的不滿和對未來的焦慮讓他們只能提起褲子跑。

就好像面前是一個長長的通道,卻永遠也看不到前方的門。哪怕鼓足勇氣推開門,走進一看,依然是漫長的通道。

永遠在努力的路上,也永遠不得不努力。

03

日本趨勢學研究者大前研一曾經提出過一種社會架構:M型社會。

這個比喻很形象,左右兩側的底層階級和上流社會人群逐漸增多,而位於中部中產階級數量逼近低谷。其中相當一部分人,會在5到10年內回落至底層。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如何保住已有資產,避免階層回落,是每位中產階級都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作家毛姆寫過一部小說,《月亮與六便士》,講述了一位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從所謂的職場白領,蛻變為印象派畫家的傳奇經歷。

主人公為此做出了許多犧牲,但最關鍵的,是他鐵心追求夢想的那一刻:

「我不得不畫畫,就像溺水的人不得不掙扎。」

我身邊有位金融行業的高管,因工作需要不得不頻繁往來於北京與香港之間。我問他累不累,他說當然累,但僅限於身體,在精神上他始終在享受工作。

更有意思的是,五年前他還是一位普通的程序員,後來偶然結識了一位金融分析師,從此對投資領域產生濃厚的興趣,制訂轉型計劃,白天工作晚間學習,三年後踏進金融行業大門,步入能力提升快車道。

每位優秀的人,都該有這樣的覺悟:為真正感興趣並擅長的事物,拼上一切。

04

人們常把財富躍遷和階級流動比喻成「上車」:

上流社會人群穩坐車中,空調溫度適宜;車窗外眾人賣力追趕,精疲力竭後停下腳步隨遇而安,回歸小確幸式的生活。

但中產階級顯然更加尷尬。

他們一隻腳勉強搭進車門,另一隻腳仍在車外,不得不死摳住窗縫,在呼嘯狂風中用盡全力保持平衡,恐慌感撲面而來。

只是在瞬息萬變的今天,恐慌與焦慮已經無濟於事,對於心有不甘的中產階級而言,激流勇進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也是一個相對公平的時代。再渺小的個體,也有魚躍龍門的機會,再陰暗的環境,也能在夾縫中照入微光。

無論何時,勉力前行都是我們一生的功課。

沒有放棄,就還沒有謝幕;

沒有成功,就還沒有失敗。

❽ 中產階層一般是從事什麼行業的

「中產階級」的定義:

即「中產階級」就是一個這樣的群體:
1、 依附於龐大機構,專事非直接生產性的行政管理工作與技術服務;
2、 無固定資產,不對服務機構擁有財產分配權,較難以資產論之;
3、 靠知識與技術謀生,領取較穩定且豐厚的年薪或月俸;
4、 思想保守,生活機械單調,缺乏革命熱情,但為維持其體面與其地位相稱的形象而拒絕流俗和粗鄙的大眾趣味。

目前在我國,一般而言,無論是時尚傳媒還是普通百姓眼中的「中產階級」,往往就是與「白領」及「高收入」、「高消費」、「高學歷」等字眼聯系在一起的群體。從有關訪談中所獲得的材料看,調查對象一般認為我國的「中產階級」包括有這樣幾類人:
1、 改革開放後出現的私營企業主;
2、 應聘於外企、三資企業的各級、各類「白領」(主要指類似辦公室文秘、技術工人等)
3、 具有中、高級職稱的教師、工程師及各類市場稀缺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4、 國營大企業及壟斷行業的「老闆」;
5、 傳媒、演藝界、體育界的明顯、「大腕兒」。

在中國誰是中產?

中產者的部落:
1、 職業經理人:職業化的中產者
經理人的成長首先是在外企;職業經理人相對於創業者是從一而終的;職業經理人極具商業頭腦和經營管理能力;職業經理人有著較高的收入。
2、 IT人才:最活躍的中產者
IT人員作為中產階層的群落之一,隨著IT產業的興起,幾經早幾年網路泡沫經濟的浮沉,已經變得日益成熟,並且,作為新興產業的從業人員,他們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
3、 知識分子:市場化的受益者
人與市場緊密聯系:知識成為資本。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創造財富。在信息化的時代,知識越來越成為人們攫取財富的手。
4、 私營企業主:中產者的最活躍部落
私營企業主不怕吃苦、意志堅強;私營企業主具有強烈的競爭觀念和市場意識;私營企業主具有不斷開拓的進取心和事業心,敢於干大事業求大發展,在奮進中顯示自身能力和檢驗自我人生價值。
5、 白領:城市前尚最廣泛的中產者
「白領」作為一個階層出現後,有著其明顯的外在群體特徵:時尚消費。
6、 CEO:中產者中收入最高的群體
除了巨額的年薪以外,時下盛行的管理層收購(MBO)也造就了企業領袖們的巨額財富。
7、 演藝影視界:來錢最易的時尚先鋒
在中產階層隊伍中,影視演藝界的明星是引人注目的一個群體,除了傑出的表演才華和巨額財富外,他們還多是時尚和潮流的先鋒,引導著社會時尚的流行風。
8、 傳媒界:靠山吃山的中產者
9、 體育明星:用汗水鑄就的中產者

灰色地帶的中產者
1、 損公肥私,謀取不義之才的「中產者」
2、 偷稅漏稅:獲取不正當收入的中產者
3、 地下黑產業的「致富者」
做老鴇、賣淫;走私、販毒;

另類中產者
1、「小資」:最有希望成為中產者的人
2、BOBO族:邊緣中產者
3、新貧族:拿高薪的窮人
4、格試主義者:「酸」時代的標志
所謂小資,意味著不很拮據但也不豪奢。小資大多有一個比較熱門的職業,比如經理、業務員、製作人、技術專家和辦公室職員等,當然自由撰稿人、SOHO一族、廣告文案、DJ或者攝影師那更是小資的職業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5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9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