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炸魚薯條大概多少錢
『壹』 紐西蘭創業移民PR哪些容易被拒,讓打分成為浮雲
紐西蘭創業移民PR哪些容易被拒
很多人會選擇紐西蘭創業移民,那麼紐西蘭創業移民項目中,哪些PR容易被拒絕呢?跟著新達移民來看看吧!歡迎閱讀。
紐西蘭創業移民項目被拒簽
根據內部審核原則,紐西蘭移民局最新公布了拒簽率高的十一個類別的生意計劃,分別是:
清潔生意
雜貨/食品店
小型蔬菜種植/銷售
酒鋪
文具/禮品店
兩元店
美容/美甲店
炸魚薯條/小型外賣食品店
割草和花園維護服務
汽車旅館租賃生意/家庭旅店
保健品出口/轉銷代理
一些小型規模的商業及生意會被從嚴審核。移民局審核的標准著重在能否真實為紐西蘭經濟發展做出貢獻。在申請人獲得12個月的企業家工作簽證以後,並不知道移民局還有更嚴格的續簽24個月簽證的要求和申請PR時的要求。
創業移民申請人獲得審批後,申請人和配偶可以獲得12個月的工作簽,生意開始後可以延長2年,不超過20周歲的未婚未工作子女可以獲得相同時間的學生簽證,在紐西蘭讀政府中小學免費。讀大學要按海外學生交費。
1、通過紐西蘭創業移民評分表120分;
2、有雅思成績平均4分(2年有效,A類和G類都可以;如果申請人有英語國家的學習或工作經歷,可以免雅思成績);
3、提供到紐西蘭投資的詳細計劃,至少投資10萬紐幣在紐西蘭創業;
4、2年以上經商管理經驗;
創業移民轉永居的要求:
1.按照投資計劃完成有關指標。
2.主申請人參與紐西蘭公司的日常管理。
3.提前轉綠卡:如在生意中投資超過50萬新元,增加僱傭3個以上全職員工,生意運行6個月以後即可立即申請綠卡。
4.如果申請人在第一個3年中生意不順利,未能轉成永居,但申請人願意並證明有能力開始新的計劃,移民局會考慮再給一個工作簽證。
『貳』 魚薯條是如何誕生的這種美食對吃法講究嗎
引言:人們都吃過用土豆炸的薯條,但你吃過用魚炸的薯條嗎?非常的好吃,你們知道炸魚薯條是如何誕生的嗎?這種美食對吃法有什麼研究嗎?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其實吃炸魚薯條最主要的講究就是要蘸上一些調味料,有的人喜歡吃番茄醬,有的人喜歡吃芝士醬這個時候蘸上這些醬料吃起來非常的美味。其實他做法也是比較簡單的,只是處理原材料的時候過程比較麻煩,這個時候我們選擇的魚一定要選擇是大西洋的鱈魚或者是黑線雪,這樣的魚比較肉質鮮美,炸起來比較好吃。很多人都喜歡吃,所以它的味道屬於酸甜味兒,也可能是甜辣味,根據自己的選擇配置一些調料,吃起來非常的鮮美。很多人對魚薯條的喜愛是非常多了,而且很多人在吃的時候也會有一種習慣,就是配上番茄醬,這個吃起來的味道是酸甜味的。所以很多人都比較喜歡吃魚,這種吃魚的方式也是讓魚的銷量又變高了。
『叄』 鱈魚的天敵是什麼魚
歡迎來到:自說自話的總裁
2016年,有一家杭州媒體說,他們買了14條鱈魚,拿去做DNA檢測,結果,竟然沒有一條是真的。
從幾百塊的高檔銀鱈魚,到十幾塊錢的普通鱈魚,無一例外,都是假的。
很快,又有網友挖出一條12年的消息,某明星說,自己買到了假鱈魚,導致女兒拉肚子,拉出一大堆油脂……
所以,我們買的鱈魚到底是什麼東西?
天天打廣告的深海鱈魚堡,會不會吃出問題?
如何選購鱈魚?
等等等等。
一時之間,大家都在討論鱈魚,但誰也說不清這裡面的彎彎繞。
其實,早在20多年前,就有一個美國記者(Mark Kurlansky)調查過鱈魚,最後他得出結論是——這是一條改變世界的魚。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今天,我們聊聊這背後的故事。
誰是鱈魚?
先說一種大家絕對想不到的——明太魚。
你覺得它是鱈魚嗎?
在東北,幾塊、十幾塊一斤,是這種無頭的狀態。
在韓國館子里,十幾塊一盤,都是這種小魚乾的狀態。
又小又黃,似乎和我們印象里又大又白的鱈魚一點兒關系都沒有。
但事實上,敢往明太魚身上插鱈魚標簽的,那都是專家級的奸商。
因為,明太魚,真的是鱈魚。
正式名稱——阿拉斯加鱈魚(Alaska pollock)。
也就是廣告里說的,來自阿拉斯加深海的鱈魚堡……
你是不是萬萬沒想到,這裡面夾的其實是東北明太魚?
太出乎意料了,連生物學家最開始都有點懵。
因為,幾百年來,從來沒人把明太魚和鱈魚往一塊兒想,直到2008年,通過DNA技術,才找到了鱈魚家族當中這個失散多年的小兄弟……
又認真審核了6年,直到2014年,明太魚才重回鱈魚家族,正式成為鱈形目→鱈科→鱈屬下的黃線狹鱈種(Gas chalcogrammus)。
它主要生活在朝鮮以東,加州以西的北太平洋中,喜歡在圖們江的入海口產卵,也會偶爾進入黃海,來到鴨綠江附近。
於是,在鮮族館子里,它變成了一絲一絲的明太魚干。
在東北大街上,變成了當街叫賣的鱈魚塊。
還有高端料理店裡,變身成——明太子。
以及拱門快餐的漢堡包。
這四道菜,其實都是阿拉斯加鱈魚,鱈魚干、鱈魚塊、鱈魚子和鱈魚柳……
誰不是鱈魚?
再說一種大家也絕對想不到的魚——五四百一小塊的高級貨——法國銀鱈魚。
蒜瓣兒肉、深海味兒,又白又油又高級,這簡直就是我們心目中鱈魚的標准形象啊。
但事實上,拿去驗DNA,它並不是鱈魚。
就連產地也不是法國,而是印度洋上靠近南極的兩座小島。
這兩座小島是法國海外領地,所以出口的時候貼上法國國旗,讓我們誤以為,這是來自法國的高級貨。
它和鱈魚也一點兒關系都沒有。
完全是另外一個家族——鱸形目的魚種。
屬於,鱸形目→南極魚科,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這是淡水鱸魚當年走失到南極的兄弟。
結果沒想到,現在找回來了,變成了鱈魚家的高級貴族……
包括所謂的澳洲鱈魚、紐西蘭鱈魚、毛利鱈魚,等等等等,其實也都是這類南極魚。
還有一種高級貨也不是鱈魚,它是鮋(yóu)形目(或鱸形目),獅子魚的兄弟。
相當兇猛,愛吃肉,連鯊魚都怕這些鮋形小霸王。
它本來應該叫做裸蓋魚,結果搖身一變,被標上了銀鱈魚的高級標簽,賣相稍微差一點的,換個標簽——黑鱈魚(某些黑鱈魚也可能是南極魚),照樣賣。
和明太魚一樣,也是生活在北太平洋,但更靠近北極。
台灣還有一種俗稱海鰗鰍的小魚——長這個樣,口感未知。
但它其實是鱈魚,而且是一種很正宗的熱帶鱈魚。
因為,在遠古的時候,原始鱈魚,就是生活在熱帶當中的。
是後來環境變化,它們才集體跑到北極海底貓起來,長得越來越肥,長成了你印象當中,這種又白又大的樣子。
所以,生物學、DNA,有時候也是靠不住的。
一塊肥厚無刺的魚肉擺在你的面前,口感、營養和性價比可能比它體內的鱈魚DNA更加直觀。
這也就是為什麼14種鱈魚當中,沒有一種是真鱈魚的真正原因。
真鱈魚,有時候,長得真不像鱈魚。
反而是裸蓋魚,南極魚,更符合傳統意義上的鱈魚審美。
那這樣的話,問題又來了,既然裸蓋魚、南極魚,都賣到好幾百一斤了。
難道這價錢,就真的買不到一小塊兒真鱈魚嗎?
感覺上真鱈魚也並不是很高級啊,在歐美都是超市貨而已。
怎麼到了中國,就要用昂貴的裸蓋魚和南極魚來冒充呢?
這個問題,大概是這樣的。
1億年前的黑幫
時間回到1億年前,當時還是恐龍稱霸的白堊紀。
但在看不見的水下,其實還有一群黑幫正在漫步。
它們正是——鱈魚。
科學家們推測,大概在1.2億年前,鱈魚就已經進化成現在的樣子,背上的魚鰭分開,變成兩個或者三個,臀部的魚鰭也變成兩個獨立的單元。
這種形態並不適合游泳,和金槍魚那種血肉炮彈完全不一樣。
鱈魚不追求速度,而是追求穩定性。
一大群鱈魚聚集在一起,貼著海底前進,就像行軍蟻一樣,所過之處,寸草不留。
它們那個大嘴總是在不停地嚼啊嚼,管你是魚龍、滄龍還是蛇頸龍,全部碾過去。
沒有人敢惹這群黑幫,它們靠陣型取勝,就算你殺死1千隻還是1萬只,只要陣型粘上你,就能像行軍蟻一樣,不計傷亡地給你碾過去……
那個時候,古地中海還是熱帶,它們就在這片海域中稱王稱霸。
但後來,隨著版塊漂移,它們一部分被趕到了現在的大西洋當中,另一部分被趕到了被太平洋當中。
太平洋的鱈魚慢慢變小,變得不那麼黑幫,一部分成了阿拉斯加鱈魚,也就是朝鮮的明太魚、東北的鱈魚和某漢堡口中的深海鱈魚。
還有一部分成了太平洋鱈魚,大概長這個樣子,在東北菜市場里叫做大頭魚、大頭腥,或者高級一點——水鱈魚(水鱈魚也包括其他的魚)。
而大西洋的鱈魚依舊保持著祖先的黑幫陣型,在海底橫行霸道。
它們喜歡在各種冷暖流交匯的地方棲息,因為這里食物豐富。
它們吃得多,長得快,隨隨便便就能活到25歲,長到1米多長,雌魚每次產卵500萬個,孵化以後,70天之內,就能長大40倍。
傳說中,歐洲漁民不止一次捕到過2米以上的大鱈魚。
而即使現在,也都有這種1.5米長,47公斤重的巨大鱈魚被捕獲。
漁民都說,釣鱈魚真的什麼都吃,你扔個鉛坨子下去,它們都會咬鉤。
甚至在密集行軍的時候,就連小鱈魚的幼崽都不會放過,不停地狂吃。
這種密集魚群,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但是,紐芬蘭漁場,曾經有一個綽號,叫做踩著鱈魚背就能上岸的地方。
這絕對不會太誇張。
所以,這么密集的鱈魚群在碰到它們的唯一天敵——人類——以後,會是什麼結局呢?
沒錯,就像我們前面聊過的大黃魚一樣,中國人把東海的大黃魚撈光了,而歐美人則把整個大西洋的鱈魚都撈光了。
而所謂的正宗鱈魚,其實就是專指這種大西洋鱈魚,這是歐美人的情懷。
不是多少錢的問題,每年安配額捕撈,歐美人民都不夠吃,能出口到中國的,當然是少之又少。
格林蘭鱈魚
比如,有一種叫做格林蘭鱈魚的極品鱈魚。
會有專門的因紐特漁民在北極海域捕撈。
通常,鱈魚體內有一種抗凍蛋白,能夠讓它在冰水當中生存。
而一旦被打撈上來,這種蛋白就會失效,整條魚會立刻結冰,這種自身速凍的現象被歐美人認為是極品鱈魚的一個標志。
在傳統的紐芬蘭漁場、冰島漁場、北海漁場都不常見,但在格林蘭非常常見。
上岸10分鍾,就能變成天然冰鮮。
因紐特漁民們會把這些鱈魚賣給漁業公司。
然後,其中的一部分會在努克港上船,再在丹麥境內中轉後,由蘇伊士運河運送到中國的青島港。
全程大約33天。
這些鱈魚在青島進行加工,去頭、去尾、去刺,包裝成半成品,再販運回歐洲售賣。
只有極小一部分留在中國。
這種全球化的分工,一來一回,全程大約兩個多月,而如果北極航線能夠開通,路程和時間立刻縮短一小半。
這樣一看,是不是突然就懂了,有些北極國家,內心裡其實正盼望著全球變暖呢。
不扯遠了,除了格林蘭鱈魚。
歐美人的鱈魚情懷,還和他們的宗教有關。
中世紀的神秘種族
時間回到中世紀,整個歐洲籠罩在黑暗當中。
90%的人吃著粗糙的黑麵包,一切肉類都是奢侈品。
宗教成了生活的信念,所有人都無比虔誠。
但是,就在西班牙的北部,卻有一群不一樣的神秘的種族。
他們長著黑頭發、紅面頰和高鼻樑,穿著古怪的服裝,說著全歐洲人都聽不懂的古老語言。
擅長航海,把自己的國家叫做尤斯凱帝(Euskadi)。
而周圍的歐洲人則把他們稱作——巴斯克(Basque)。
傳說,巴斯克人在海外,有一個秘密基地。
他們把鱈魚干從那裡源源不斷地運回歐洲,價格便宜,幾乎供應了整個歐洲的肉食。
尤其是星期五。
為什麼是星期五呢?
原來,中世紀的教義規定,齋戒日不得吃肉。
星期五是耶穌受難的日子,所以是齋戒日,不能吃肉。
再加上大齋節和五花八門的宗教節日,一本日歷看下來。
當時的歐洲人竟然有大半年是不能吃肉的。
但是,法外開恩,涼性肉,還是可以吃的。
而鱈魚,恰好是涼性肉。
再加上巴斯克人的魚干工藝,用鹽腌制,可以讓鱈魚干保存好幾年,非常適合運輸。
於是,每逢星期五,巴斯克人就能大賺一筆。
但誰要是問他們,你們的鱈魚從哪裡撈的?
那他們一定是會跟你說一句古老巴斯克語——上帝那裡。
這樣一直過了幾百年,直到1480年代,歐洲各國的探險家都開始出海,想尾隨巴斯克人找到那個鱈魚漁場。
然後,兩封信件浮出了水面。
兩封信件
歷史學家們在哥倫布的遺物中發現了兩封信件。
第一封信,是一個英國商人寫過來的,信件日期是1492年,也就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那一年。
哥倫布已經成了大眾明星。
但信中很不客氣的說,你應該很清楚,我們這些英國商人比你更早到過美洲。
整封信就像一個大哥在教育小弟,讓哥倫布低調,你的黑材料還被抓在別人的手裡呢。
果然,第二封信直接把黑材料給抖了出來,寫信的還是這群英國商人,信件日期是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3年前,這群英國商人正在信件當中討論,他們尾隨巴斯克人,繞過了北海漁場,眼睜睜的看著他們向大西洋的深處航行,英國商人們冒死跟隨,在大約一個月後,發現一片全是礁石的大淺灘,那裡有無窮無盡的鱈魚。
收信人本來應該是一個義大利的商會領袖,但鬼知道,這封信怎麼跑到了哥倫布的遺物當中,鬼又知道,為什麼2年後,哥倫布就發現了新大陸……
看來,哥倫布還是很講究的,因為,從歷史上看,他並沒有出賣這個鱈魚漁場的秘密,而是公平交易。
榮譽歸探險家,但賺錢的秘密,依舊歸你們這些商人。
半路殺出個英格蘭
但很不幸,這種平衡只持續了5年,英格蘭國王(Henry VII)就出來砸場子了。
這年(1497年),他也派出自己的探險家(John Cabot)去找新大陸,順便戳穿鱈魚漁場的秘密。
35天以後,探險家就來到了那片布滿礁石的淺灘,也看到了無窮無盡的鱈魚。
於是,他就宣布,這里是英格蘭國王的領土——叫做,新發現的土地——紐芬蘭(Newfoundland)。
接著,探險家追著鱈魚往南航行,發現了一整片布滿鱈魚的海岸。
於是,他就再次宣布,整個海岸和大陸也都是英格蘭國王的領土——叫做,新英格蘭(New England)
這也就是今天美國的東北六州,最原始美國的前身。
按照美國記者的說法,美國國父們,真的就是一群幫英格蘭國王捕鱈魚的漁民……
這群漁民把鱈魚當成了神,甚至還說,大海上為什麼會有這么多鱈魚?
那是因為耶穌的慈愛,他曾經捧起鱈魚,讓它們大量繁殖,供養彌撒。
後來,聖誕老人也想這么做,但他的手太燙了,把鱈魚嚇跑了,他的大拇指和食指在鱈魚身體兩側留下了一道黑線,所以,就有了今天的黑線鱈。
至今很多西方漁民都只吃黑線鱈,不吃大西洋鱈。
而追問他們原因,他們會說,我們可不吃錢。
沒錯,大西洋鱈就是金錢。
剛剛來到新英格蘭漁民們在美洲勞動,把大西洋鱈做成魚干,運回歐洲。
源源不斷的鱈魚讓英格蘭數錢數到手抽筋,一步步變成了那個號稱日不落的大英帝國。
而同時,新英格蘭漁民雖然利潤微薄,但也漸漸積累出了最原始的資本。
於是,在1677年,新英格蘭的漁民們送來了1000條鱈魚和一封簡訊,上面寫著。
我們認為,英國法律以四海為界,並沒有延伸到美洲,美洲百姓在英國國會沒有任何代表,所以,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貿易英國受到英格蘭法律的限制。
這是翻天了,果然,不久以後,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就這樣,一條鱈魚,讓英格蘭變成了大英帝國,也讓新英格蘭變成了美利堅。
另外,大英帝國的沒落,竟然也是因為鱈魚。
1944年·冰島鱈魚
這年,冰島人民終於獨立了。
但是,冰島是一座火山島,什麼都沒有,就火山多,全島有130多座,是世界上密度最高的地區。
那冰島人民要想致富,就只能靠鱈魚了。
因為,幾百年的過度捕撈,紐芬蘭、新英格蘭的鱈魚都絕種了,這會兒,只有冰島海域還有大量的鱈魚。
但是,眼看著二戰結束,那幫英國人又來了,他們開著大馬力的漁船,在冰島海域拖網,刮地皮。
這樣下去,用不了幾年,冰島的鱈魚,怕是也要絕種了。
那以後冰島人可吃什麼?
不行,必須反擊。
於是,冰島人開始琢磨英國人發明的一個概念,叫做——領海。
領海也就是專屬於這個國家的海洋,別的國家不準隨便闖入,就跟領土一樣。
但當時,領海寬度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
英國曾經主張,各國以海岸大炮的射程來劃定領海,但各國,通常只有3海里左右的射程(≈5.6公里)。
而大英帝國的射程——22海里。
於是,1949年,冰島人說,我們的大炮升級了,領海要擴大到4海里。
英國一聽就怒了,這是大炮的問題嗎?你怎麼就不懂事兒呢?
然後叫上法國、比利時,就准備收拾冰島,貿易制裁。
冰島人也早有準備,下家早就找好了,義大利、葡萄牙,這都是把鱈魚當國菜的下家,甚至還有美國,這可是新的霸主。
英國老大哥的面子很重要,雖然貿易制裁威力有限,但決不讓步,一直和冰島耗到1953年。
冰島人,一刀捅到了大哥的腰子上——它竟然跑去和蘇聯簽署了貿易協定。
整個歐洲都慌了,有話好好說,有話好好說,各國一頓調停。
英國老大哥,總算是找個台階下去了,同意了冰島4海里的領海訴求。
1958年·第一次鱈魚戰爭
剛過沒幾年,冰島又宣布領海從4海里,擴大到12海里,9月1日午夜生效。
各國漁船必須無條件撤離。
消息一出,各國漁民紛紛撤離。
但大英帝國怎麼辦?大哥的臉還要不要?
於是,英國出動53艘戰艦,7000多名士兵,前往冰島保護漁船。
冰島總共7艘帶炮管的小艇,也是拼了,全部開上去,誰怕誰?
二話不說,冰島小艇一枚炮彈就轟過去,落在英國戰艦旁邊。
女王戰艦(HMS Russell)上的英軍懵了,到底要不要還擊?
這邊在對峙,那邊談判桌上,冰島外交官威脅,冰島要退出北約,還要驅逐島上的美軍。
這又是捅腰子的攻擊,因為冰島可是美軍監聽蘇聯核潛艇的前哨基地。
於是,各國又出來調停,冷靜、冷靜,兄弟,有話好好說,有話好好說。
終於,在1961年,英國又找了個台階,聯合國大會上,通過了各國領海都擴充到12海里的提案。
冰島人再次勝利。
1972年·第二次鱈魚戰爭
10年以後,冰島再次單方面宣布,捕魚限制區擴大到50海里。
結果,英國老大哥,這次上來就慫了,只敢去國際法庭那裡鬧騰。
冰島人一看樂了,給我把炮艇開上去,在50海里的范圍內,天天開炮警告,還直接用切割機,跑上去切斷英國漁船的拖網。
直到有一天,一不小心,一艘冰島小艇撞倒了英國戰艦上。
本來,英國還想忍氣吞聲大事化小,結果沒想到,冰島船上的工程師,在搶修的時候,竟然觸電身亡,這下事兒大了。
冰島人民瞬間雷神附體,一艘叫做索爾(V/s Þór)的冰島炮艇,逮住英國艦隊當中最大的那艘拖網漁船(CS Forester),連續開炮,一直追出去100多海里,最終將英艦俘虜……
上岸以後,還要求英國賠款5000英鎊。
英國徹底懵了,美國也在幫別幫腔,不就是幾條破魚嗎?
就那麼稀罕你那個炸魚薯條?
真的是日落倫敦城啊,不得已,英軍把本國軍艦全部召回,默認了冰島人50海里的禁漁區。
這年是1974年。
1975年·第三次鱈魚戰爭
剛剛過了一年,冰島人又說,禁漁區要擴大到200海里。
英國人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這個200海里,不是那群第三世界國家提出來的海洋經濟專屬區的概念嗎?
你這是要反了啊。
一沖動,英國直接和冰島斷絕外交關系。
這太傷和氣了。
大家都是北歐眾神的子孫,搞成這樣可不好。
於是,整個歐共體都出來調停。
但是,冰島和英國,誰也不讓步,調停到最後,歐共體心一橫,行吧,我們把協議簽了,以後,全球各國,海洋經濟專屬區,都是200海里。
這就是三次鱈魚戰爭。
再回想一下,16年歐洲杯,冰島對陣英國。
是不是瞬間就懂了,那場球為什麼火葯味兒那麼重。
是不是也懂了,三喵軍團(英國國家隊)在戰敗後的那種落寞。
真的,時代不一樣了,大哥,早就該謝幕了……
鱈魚情懷
這就是歐美人的鱈魚情懷,1000多年前,他們就開始吃巴斯克人的鱈魚干。
最地道的鱈魚,至今也都是這么加工出來的,用大量的鹽巴,脫掉水分,風干保存。
這種鱈魚干裡面,幾乎不含脂肪,95%以上都是蛋白質。
後來,冰箱發展起來了,伴隨著大英帝國的強盛,用冰鮮鱈魚製作的炸魚薯條,也就成了英國國菜。
而現在,傳統的新英格蘭漁場,早就沒有鱈魚了。
加拿大也為了保護鱈魚,徹底關閉了紐芬蘭漁場。
僅存的鱈魚產地,也就只有冰島和格林蘭了,每年撈上來的鱈魚,都有配額,算好了,剛剛夠歐美人解饞。
所以,想要在中國吃到正宗大西洋鱈魚,這基本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樣看來,那些裸蓋魚、南極魚,被歐美人叫做鱈魚,也算是情有可原,他們真的很懷念過去的時光。
有多少漁村因為鱈魚變成了帝國,又有多少帝國,伴隨著鱈魚一起沉淪。
他們吃著鱈魚,沒准兒都能講出點祖上18代,曾經是貴族的故事。
最後,我們再來回答一個問題,那就是傳說中,吃了會漏油的假鱈魚,究竟是什麼東西?
鱈魚家族
把現在市面上,你可能買到的鱈魚全部羅列出來,我們得到的,大概是這樣一張圖標。
鱈形目→鱈屬的品種,一共四個,這才是DNA上的真鱈魚,我們都介紹過了。
大西洋鱈、格林蘭鱈我們基本買不到,但明太魚和太平洋鱈還是非常多的,魚肉有點兒鬆散,但非常適合燉豆腐。
再就是黑線鱈,這個也提到了,聖誕老人抓出來的鱈魚,中國不常見。
鱈科當中還有一個扁鱈魚,長得就跟比目魚一樣,中國市場有賣,但也有用比目魚冒充的扁鱈魚。
至於比目魚到底是什麼魚?這當中的真真假假,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鱈科當中最後一個常見的叫做牙鱈,很貴,尤其是波羅的海牙鱈,極品。
再往下就是無須鱈科,主要有,歐洲無須鱈和澳洲無須鱈,雖然不是正宗鱈魚,但也算是傳統歐洲認可的一種鱈魚,地中海有產。
還有一個鼠尾鱈科,這種魚長得很恐怖,在市場上號稱俄羅斯深海鱈魚,或者冒充自己是太平洋鱈,叫水鱈魚,其實,它們的俗名應該叫鼠尾鱈。
再往下就是鮋形目和鱸形目的裸蓋魚和南極魚,這個前面介紹過了。
而鱸形目下面,還有一個蛇鯖(qīng)科,這也就是傳說中,吃了會漏油的油魚,它們的油脂是人類無法吸收的,怎麼吃進去,就會裹挾著腸道分泌物,怎麼流出來。
真的是無知覺的流出來,一直流到腳踝上,請大家千萬不要嘗試。
在歐美,已經明令禁止食用這種油魚,它主要被用來製作工業潤滑劑,前面我們聊金槍魚時候也提到過它,它不僅被拿來冒充鱈魚,還會被奸商叫做白金槍……
還有更過分的奸商,他們把油魚的猙獰外表一包裝,叫做龍鱈魚,變成高檔貨,買之前還悄悄的告訴你,龍鱈魚,治便秘。
千萬別上當,漏油和便秘,是兩碼事兒。
鱈魚會回歸嗎?
就在前幾天,我們剛剛聊完大黃魚,就有新聞報道,東海大黃魚回歸了。
那歐美人也日夜盼望的鱈魚群還會回歸嗎?
西方媒體說,還有15年,我們就將吃光海里所有的鱈魚。
但漁民們卻堅信,鱈魚即將回歸。
在鱈魚調查的過程中,那位美國記者來到紐芬蘭,他看到漁民都在談論著「鱈魚回歸」的計劃,他們把工廠里的機器精心的打包起來,還不斷的養護。
他們都相信,總有一天,鱈魚會回到這個地方,工廠將再次開啟。
一切都會重新回來的,鱈魚會再次陷入拖網,他們將繼續和鱈魚搏鬥。
但是,記者沒忍心說出自己調查的真相——關於鱈魚,大自然也許有不一樣的計劃。
因為,生物學家們發現,大西洋鱈魚已經開始進化,進化得越來越像太平洋鱈魚,不再那麼肥厚、巨大,而是變得頭大尾小,越來越像明太魚。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這里,謝謝大家。
最後夫人說,你終於解答了我的疑惑,小時候爛大街的鱈魚,怎麼到了北京就變成了199一小塊的高級銀鱈魚,原來,爛大街的才是真貨啊。
(完結)
『肆』 薯片的起源
差不多了,最初是美國人開始的。
『伍』 基督城的消費高嗎
基督城的物價指數略低於奧克蘭(Auckland)和惠靈頓(Wellington)。在基督城,一杯咖啡約4-5紐西蘭元,一桶2升的牛奶價格在3-4紐西蘭元左右。在普通快餐店就餐,通常一個漢堡約6-10紐西蘭元,一份炸魚和薯條在8-10紐西蘭元左右,一份中式快餐約10-12紐西蘭元元;如果選擇正餐,一頓三道菜的西餐約60-70紐西蘭元左右。
『陸』 成都到紐西蘭旅遊多少錢
紐西蘭旅遊的人均花費:¥25000,根據在當地具體的消費情況,出行天數的不同,價格會有所浮動紐西蘭最佳旅行季節:紐西蘭大部分地區為溫帶氣候。遠北地區在夏季為亞熱帶氣候,而南島內陸的高山地區冬季氣溫可低至-10°C,紐西蘭的大部分國土都臨近海岸,所以氣候都較為溫和。越往南走,平均氣溫就會越低。紐西蘭地處南半球,她的季節正好與北半球相反。一月與二月是一年中最溫暖的月份,而七月則是全年中最寒冷的月份。夏季的平均最高溫度約為20-30?C,冬季溫度約為10-15?C。紐西蘭消費水平:紐西蘭同澳大利亞相比物價相對較低,購買力同國內相比大概是1:1,比如我們2塊錢的礦泉水他們就是2紐幣,公共汽車票價1.7紐幣至3.5紐幣。整個紐西蘭南島地區之間消費差異不大,即使偏遠地區物價可能略高但不會相差很離譜,紐西蘭的物價基本是中國國內的3-5倍。以下價格可供參考:咖啡4-5紐西蘭元;三明治6-15紐西蘭元;炸魚薯條4-5紐西蘭元;背包客棧床位20-28紐西蘭元;麥當勞超值午餐5紐西蘭元;酒店早餐15-30紐西蘭元。
『柒』 魚薯店是什麼
炸魚薯條源自英國,是將去了魚刺和骨頭的魚,切成片後裹上濕面團,然後油炸,同時也有炸薯條,吃的時候還會配上不同口味的調味醬,算是種很普遍的街邊小吃。在紐西蘭和澳洲也很受歡迎。在美國,這種炸魚薯條也漸漸的普遍起來。幾十年來,炸魚薯條是英國盛行的外帶食品。
1 歷史
17世紀,英國始有土豆(馬鈴薯)。在19世紀,吃油炸魚在倫敦和英國東南部變得普遍(查爾斯·狄更斯在《霧都孤兒》一書中提及「炸魚倉庫」) 。而同時,在英國北部,油炸「削塊」土豆的產業亦被開發。不明何時何地,這兩項被合並成為我們今天知道的炸魚薯條商店產業。第一間炸魚薯條店或許是Joseph Malin於1860年在倫敦開設的。 英國人喜食土豆,他們經常把土豆當作一餐的主食,甚至有過於麵包。英國的土豆不像中國只有一兩種,這里有至少不下十種的土豆,有大有小,皮的顏色也有黑的,黃的和白的,但價格都十分便宜。在英國,土豆有很多吃法,有幾種是比較有特色的。
在英國,最典型的路邊小吃就是「炸魚和薯條(Fish&Chips)」了。路邊經常有很多小店都買「炸魚和薯條」。這里的薯條稱其為薯條,不如稱其為「薯棍」,因為它不像我們原來吃的薯條那麼細,而是每一根都特別的粗。在英國的路上行走,無論什麼時間,都經常可以看到人們手捧一個紙包,裡面是澆了番茄醬或者芝士調料的薯條和一大塊煎魚。其實最有意思的就是這種魚和薯條的包裝了,尤其是在路上吃的時候,它們不是裝在盤子里,而是用報紙包起來。聽說在英國,最早選用包薯條的報紙一定是當天的泰晤士報,這樣就可以一邊吃著炸魚一邊看報紙了。當然,現在的薯條早已經改用干凈的白紙或者紙盒裝。由於「炸魚和薯條」新鮮美味,熱氣騰騰,又方便快捷,幾百年來,「炸魚和薯條」就在英國成為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一道美食了。不過,有的英國人把他們當作一頓飯,而有些人就只是把薯條當作餐前小點和零食。
還有一種食品叫做「皮夾克土豆(JacketPotato)」。之所以叫做「皮夾克土豆」,是因為土豆是帶皮烤熟的。烤好的土豆帶著皮,顏色鮮黃,香氣四溢,十分誘人,看上去就像是人穿了漂亮的夾克衫一樣。把熟的土豆一切兩半,底部不要切開,在裡面就可以如同夾漢堡一樣夾入各種蔬菜沙拉,乾酪,沙丁魚和調料,然後用勺子舀著吃。在英國,專門的連鎖店出售「皮夾克土豆」已經很普遍了,因為這也是英國人喜吃的一種食品之一。
此外,普通的英國家庭把土豆買回家來,一般的吃法都是煮了或者蒸了,在午餐和晚餐的時候當做主食。在食用時,僅僅撒一些鹽和胡椒就行了,什麼調料都不需要。土豆在這里還可以煮熟切成小塊做沙拉;由於土豆是使湯變稠、變濃最理想的用料,所以人們也經常把攪碎了作成濃湯。 據調查,英國具有歐洲最大的土豆片市場。在這里,土豆被做成各種口味的零食土豆片,在超市裡是最主要的休閑食品。
在英國,一看到當地英國人個個人高馬大,大腹便便,手裡的薯條薯片不斷,就不得不聯想起他們的這種飲食習慣。是因為他們喜食土豆才如此嗎?好像中國人也很喜歡吃土豆的,也許咱們對土豆的熱愛還沒有英國人那麼「痴狂」吧。
2 做法
例:1人分量的炸魚薯條之炸魚做法 將100克普通麵粉與100克自發麵粉混合,放入半茶匙鹽(5毫升),挖個小坑,放入蛋黃一個;加入半品脫牛奶或黑啤酒、一湯匙油(15毫升)、適量水,打成奶油麵糊。靜置30分鍾。將兩個蛋白打至起泡,混入奶油麵糊。
魚洗凈,斬頭、去尾、剔骨,兩面拍粉,提魚的一端讓整條魚滑入奶油麵糊容器中,取出時注意用容器邊沿去除過量麵糊。
油溫為180攝氏度。將魚輕輕地放入油箱,注意不要近身,以防濺油。3-4分鍾後,魚會浮至表面,用漏勺翻身,續炸3-4分鍾,呈兩面金黃即可。
薯條做法參見frenchfries。
3 社會習俗
羅馬天主教不在星期五吃肉,而以吃魚代之,這一傳統,直到今天依然在影響半世俗的與世俗的社會。周五晚上光顧炸魚薯條店依舊是英國社會傳統的一部分,許多餐飲場所是日亦有特別菜單,提供炸魚薯條的選擇。 通常,英國食魚不去皮,但是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某些地區會把魚皮完整去掉。
英國北部常用牛脂來炸魚,而南方則多用植物油,講究的店家用花生油。
一份炸魚薯條在倫敦的售價通常為4英鎊上下。
2006年,英國一位98歲的婆婆自1928年代起,與丈夫在彭布羅克經營炸魚炸薯條店,每天9時起工作,在午膳時間招呼食客。近80年來天天為街坊開鑊炸魚,深受鄰里歡迎,竟獲頒英帝國員佐勛章(MBE)。布朗婆婆說﹕「我很驚訝,亦以此為榮。
4 魚的種類
在英格蘭,鱈魚是最通常的選擇,但是其他魚種,尤其是白魚也是常見之選,例如黑線鱈、歐鰈、鰩、角鮫等。在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地區,黑線鱈最為常見。 根據2006年2月3日英國<衛報>的報道,鱈魚由於過度捕撈,平均體積日小,因此捕撈鱈魚有各種限制。過去一條鱈魚的體重可達7磅,不過現在一條鱈魚往往很難超過1磅半。
5 其他相關食品
炸魚薯條店通常還會提供其他速食,例如:康沃爾餡餅(cornishpasties)、炸香腸、魚餅、斯堪比蝦(scampi)、炸雞。甜食方面,以奶油麵糊包裹水果(蘋果、香蕉、菠蘿等)或冰淇淋油炸,則為油炸什錦。堂吃炸魚薯條時,煮豌豆是最常見的配菜。
6 配料
各地人配料選擇不同。在英國,炸魚薯條一般配鹽和香醋。蘇格蘭人則用白醋。加拿大人喜歡用白醋澆薯條,檸檬汁擠在魚上。美國通常配香醋,但是也經常看到檸檬瓣或一種白色醬(Tartar sauce,有時譯作「他他汁」)。
7 跨文化呼應
炸魚薯條中的炸魚用麵糊包裹的做法,和源自葡萄牙、流行於日本的天婦羅、中國寧波的面拖黃魚有近似之處。不過,天婦羅傳至日本後不使用魚,而多以麵糊包裹蝦、蔬菜等,蘸清淡的天婦羅醬油,份額常以一口為限。黃魚為東海特產,英國的炸魚薯條用材則多取自鄰近海域。面拖黃魚另有苔拖黃魚的變體,更添地方風味。
『捌』 我們去紐西蘭留學需要准備留學的各項費用,那紐西蘭留學費用一年大概多少
紐西蘭留學費用一年大概多少?1人民幣=0.2355紐西蘭元 1紐西蘭元 ≈ 4.2402人民幣!紐西蘭擁有無盡的山脈、石灰岩洞穴和高山湖泊,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之一。毫不奇怪,該國是學生和專業人士的夢想目的地。
雖然您可能對開始自己的「中土」探索感到興奮,但您可能想大致了解您的日常開支有多少。這樣,您可以充分利用在紐西蘭學習和生活的時間!
不要讓反對者讓你相信紐西蘭的食物很無聊!從 Hokey Pokey(焦糖蜂窩)冰淇淋到銀魚油條,您一定會喜歡當地的美食。
外出就餐時,您可以選擇多種選擇。只需 10 紐西蘭元,您就可以買到快餐和其他實惠的選擇,例如炸魚薯條和三明治。與此同時,在商業區享用午餐大約需要 20 紐西蘭元。
如果烹飪更適合您,一周的雜貨費用約為 50 紐西蘭元。藉助Countdown等雜貨店購物網站和 Uber Eats 等送餐服務,即使您總是在旅途中也能輕松獲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