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半個珍珠叫什麼
A. 虎珀是什麼
琥珀是數千萬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或植物碎屑。琥珀既可入葯,亦可做裝飾品。
。琥珀的英文名稱為Amber,來自拉丁文Ambrum,意思是「精髓」。也有說法認為是來自阿拉伯文Anbar,意思是「膠」,因為西班牙人將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膠和琥珀稱為amber。中國古代認為琥珀為「虎魄」意思是虎之魂。
琥珀很嬌氣,怕火、怕汽油、怕敲擊、怕暴曬、怕酒精。有的琥珀還帶有香味。市場上見到的大多都是人造品。常見種類:金珀,血珀,翳珀、花珀、棕紅珀,藍珀,綠珀,蟲珀,蜜蠟,珀根等。
【性味歸經】甘,平。
【功能主治】鎮靜,利尿,活血。用於驚風,癲癇,心悸,失眠,小便不利,尿痛,尿血,閉經。
【用法用量】2.5~5克,多入丸、散劑服。
【分類】琥珀的種類及特徵
琥珀的硬度低,質地輕,澀,溫潤,有寶石般的光澤與晶瑩度,琥珀的另一個特徵是含有特別豐富的內含物,如昆蟲,植物,礦物等。
科屬分類
其它礦物葯
生態環境
主要分布於白堊紀或第三紀的砂礫岩、煤層的沉積物中。
採收儲藏
從地層或煤層中挖出後,除去砂石、泥土等雜質。
國內分布
產遼寧、河南、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國內礦珀(2張)
用葯禁忌
陰虛內熱及無瘀滯者忌服。《本草經疏》:凡陰虛內熱,火炎水涸,小便因少而不利者勿服琥珀以強利之,利之則愈損其陰。
動植物形態
多呈不規則的粒狀、塊狀、鍾乳狀及散粒狀。有時內部包含著植物或昆蟲的化石。顏色為黃色、棕黃色及紅黃色。條痕白色或淡黃色。具松脂光澤。透明至不透明。斷口貝殼狀極為顯著。硬度2~2.5。比重1.05~1.09。性極脆。摩擦帶電。
葯用栽培
松脂凝結而成,自然產生。
炮製方法
揀凈雜質,用時搗碎研成細粉。《雷公炮炙論》:凡入葯中,用水調側柏子末安於瓷鍋中,安琥珀於末中了,下火煮,從巳至申,別有異光,更搗如粉,重篩用。
生葯材鑒定
性狀鑒別 (1)琥珀為不規則塊狀、鍾乳狀、粗顆粒狀。塊狀者大小不一;鍾乳狀者直徑1~4.5cm,長達7cm。表面光滑或凹凸不平,血紅色、淡黃色至淡棕色或深棕色,常相間排列;條痕白色。透明至半透明。樹脂樣光澤。體較輕,質酥脆,捻之易碎。斷面平滑,具玻璃樣光澤。摩擦之,顯電氣性,能吸引燈心草或薄紙片。稍有松脂氣,味淡,嚼之易碎,無砂石感。以塊整齊、色紅、質脆、斷面光亮者為佳。
(2)煤珀 為不規則多角形塊狀或顆粒狀。淡黃色、淡棕色或黑褐色。有光澤,質堅硬,捻不易碎。斷面有玻璃樣光澤。有煤油氣,味淡。嚼之無砂石感。以色黃棕、斷面有玻璃光澤者為佳。
顯微鑒別 透射偏光鏡下:琥珀淺黃色;折射率N≈1.535,幾乎見不到糙面;風化後,折光率降低,N≈1.510或1.490。煤珀蠟黃色,質地較雜;折射率N≈1.540。兩者於正交偏光間全黑,為非晶質均質體。
品質標志 雜質含量限制:取琥珀或煤珀粉末約1g,用石油醚10ml振搖提取,濾過,取濾液5ml,加醋酸銅試液(1%)10ml振搖,石油醚層不得顯藍綠色。(檢查松香)
商品規格 過去按產地不同分為:
(1)雲珀 :質堅脆,透明,色深紅,手捏這成碎末,無粘性,最佳。分兩等一:一等:血珀,橙紅至赤褐色。二等:柳青,色淡而帶黃綠色,大塊者可作器皿。
(2)廣西珀: 色紅而帶黃,不甚透明,質鬆脆,含泥,燃之略有松香氣,次之。
(3)河南珀: 色黃微紅,質輕松,捏之易碎,略帶粘性,燒之亦有松香氣。
(4)湖南珀: 色發黃,體重,質硬,不發酥,用手捏不碎,質差。
(5)撫順珀 :色發黑,體重,質堅硬,燒之發黑煙並有煤氣,質更為差之。
過去尚有「毛珀」和「光珀」之分。「毛珀」系天然品,未經加工,表面不光滑,葯用多為此種;「光珀」為加工品,表面光滑,都作器皿,又稱器珀。
琥珀的基本性質
1、化學成分
化學分子式C10H16O,此外還含少量的硫化氫,微量元素種類有鋁、鎂、鈣、硅等。
2、形態和結構
非晶質,常以結核狀、瘤狀、小滴狀等產出。有的如樹木的年輪,呈放射紋理;可含有動物遺體、植物碎片等。
3、光學性質
(1)顏色:黃色、蜜黃色、黃棕色、棕色、淺紅棕色、淡紅淡綠褐色。
(2)透明度和光澤:透明、微透明,樹脂光澤。
(3)光性:正交鏡下全消光。
(4)折射率:1.54。
(5)發光性:在長波紫外線下發藍色及淺黃、淺綠色熒光。
4、力學性質
(1)解理和斷口:無解理,貝殼狀斷口。
(2)硬度:2-3,一般為2.5。
(3)密度:1.08g/cm,可在飽和的食鹽溶液中上浮。
5、內部特徵
比較常見。主要有:植物碎屑、小動物(如昆蟲、甲蟲、蜘蛛、蚊蠅、螞蟻等)、氣泡、裂紋、旋渦紋等。
6、其它重要特性
(1)電特性:琥珀是良絕緣體,用力磨擦帶電並能吸附小碎紙片。
(2)導熱性:差,有溫感,加熱軟化,近火有松香味。
(3)溶解性:易溶於硫酸和熱硝酸中。主要成分
引用亞洲寶石協會(GIG)研究報告:琥珀主要含樹脂、揮發油.尚含琥珀氧松香酸(Succoxyabietic acid)、琥珀松香酸(Succinoabietinolic acid)、琥珀銀松酸(Succinosilvic acid)、琥珀脂醇(Succinoresinol)、琥珀松香醇(Succinoabietol)、琥珀酸(Succinic acid)等.
實驗表明: 琥珀酸有中樞抑製作用, 能明顯減少小鼠自主活動, 延長戊巴比妥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對大鼠聽源性驚厥、小鼠電驚厥及士的寧引起的葯物性驚厥, 均有對抗作用。
化學成分
主要成分為 C₁₀H₁₆O。[1]
臨床報道
治療紫癜性腎炎琥珀粉50g, 雲南白葯8g.二葯混勻裝瓶備用.用時取葯粉3~6g, 合阿膠6g烊化, 溫開水送服, 每日2次.治療10例, 皆愈。
治療瘰癧琥珀粉每日6g, 裝入鴨蛋內, 微火煨熟, 早晚各1次分服;剩餘蛋殼研末, 用植物油調敷患處.一般連用6~7天, 即可見效。
治療血尿琥珀0.6g, 研為粉末, 為1次量, 溫開水沖服, 每日3次.治療5例, 均於4天內血尿消失。
治療慢性前列腺炎大黃、半夏各10~15g, 水煎成200ml, 每次用100ml沖服琥珀0.5~1.0g, 每日早晚各1次.初用本方, 葯量從輕到重, 因人而異, 服葯3劑時大黃用量10g, 病人服葯後, 大便每日不超過2次, 大黃可用到15g.個別患者服葯後有輕度腹痛, 不需停葯, 2日後腹痛可自行緩解.治療34例, 痊癒30例, 好轉2例, 無效2例。
性狀考證
最早記錄的化石樹脂是石炭紀,但琥珀一直到白堊紀早期才出現。著名的琥珀沉積岩來自波羅地海地區和多明尼加。琥珀主要是古代裸子植物的樹脂,但則有開花類植物所產生的樹膠。波羅的海區琥珀有時含有昆蟲或植物的殘體。推測該琥珀可能是在原始松樹種Pinus succinifera 的森林中形成。全新世的半化石硬樹脂與琥珀的不同處在於它們在有機溶液中會熔解。
顏色一般為黃紅色調,透明至半透明。在150℃時,琥珀會軟化。優質的琥珀可以加工成工藝品,質次的則可以用作化工材料。琥珀屬於沉積作用的產物,主要產於白堊紀或第三紀的砂礫岩、煤層的沉積物中。中國遼寧撫順、河南西峽盛產琥珀。
琥珀-原狀琥珀是第三紀松柏科植物的樹脂,經地質作用掩埋地下,經過很長的地質時期,樹脂失去揮發成分並聚合、固化形成琥珀。它常與煤層相伴而生。琥珀是碳氫化合物,含有琥珀酸和琥珀樹脂,化學成分為C₁₀H₁₆O,其中碳79%,氫10.5%,氧10.5%,有時還含有少量硫化氫。琥珀的形狀多呈餅狀、腎狀、瘤狀、拉長的水滴狀和其它不規則形狀。屬非晶質體。顏色多呈黃色、橙黃色、棕色、褐黃色或暗紅色,淺綠色和黃色、淡紫色的品種極為罕見。油脂光澤,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539~1.545,無多色性。硬度2~3,密度1.1~1.16g/cm³。性脆,無解理,具貝殼狀斷口。琥珀為有機物,加熱到150℃即軟化,250℃~300℃熔融,散發出芳香的松香氣味。琥珀溶於酒精。常含有昆蟲、種子和其它包裹體。
樹脂被進行商業化收集,例如產自紐西蘭高瑞松的硬樹脂。波羅的海區琥珀用珠寶焐,而硬樹脂則用於裝飾業。Spencer等根據紐西蘭寶石協會研究社提供的樣品及從紐西蘭煤礦產地中獲得的樣品,重新全面研究了這些產自紐西蘭的柯巴樹脂。在他的研究中,最有意義的寶石學發現顯示,經典寶石學書籍中介紹的鑒定柯巴與琥珀的乙醚,實際上對Kauri樹脂的效果並不理想,也就是說部分Kauri柯巴樹脂實際上並不溶於或只是輕微溶於乙醚中。在這些不溶的柯巴樹脂上滴上一滴乙醚,30s後沒有反應或反應輕微;而在這些紐西蘭柯巴樹脂(包括25Ma的樹脂)上滴一滴酒精,30s後全部出現溶於酒精的反應:表面發粘或變得不透明,而真正的琥珀滴上酒精則完全沒有反應,表明不溶於酒精。柯巴樹脂在冰醋酸中亦易產生與酒精類似的溶解反應,但冰醋酸會產生刺激氣味並有可能對人體產生燒傷,因此不宜作為寶石學測試方法。另外,他的測試還表明,天然柯巴樹脂在紫外熒光下的反應是不穩定的,該項測試難以作為鑒別琥珀與柯巴樹脂的鑒定性依據。
品種價值
中國根據琥珀的不同顏色、特點劃分的品種為金珀、血珀、蟲珀、香珀、石珀、花珀、水珀、明珀、蠟珀、密臘、紅松脂等,其中並沒有明確的定義。例如,蟲珀和靈珀應該算是一種,都是指含有動物遺骸的琥珀。花珀是指經過人工爆花工藝的琥珀,其中要注意,壓制琥珀的泡花特別細碎,無序,背景渾濁。蜜臘是指不透明的琥珀,「千年琥珀,萬年蜜蠟」之說乃謬誤。香珀是指摩擦後香味明顯的蜜蠟,因為通常蜜蠟的處理程度小,所以香味濃郁。水珀是指內含水滴的琥珀,也叫水膽琥珀。
琥珀的價值不高,除非是古董、精湛的藝術品或含有生物遺體。琥珀依昆蟲的清晰程度、形狀大小、顏色決定其經濟價值。顏色濃正,且雜質不多者為佳。顏色以藍、綠色和血紅為好,但綠色琥珀發現在多米尼加、墨西哥以及中國撫順等地,波羅的海綠珀多為高溫下置於在化學葯劑中所致。透明血珀大多為高溫烤色所致,天然血珀會有可見的內含物。通常,顏色濃正通常伴隨少量可見雜質,有種說法是,微小的內含物是琥珀的致色因素,也是來源於此。最貴重的品種是包裹含昆蟲的琥珀,俗稱「琥珀藏蜂」,以昆蟲清晰、形態栩栩如生、質地上乘、個體大、數量多為最佳。
琥珀
琥珀歷史
琥珀誕生於四千萬至六千萬年前,屬於地質學上所稱的始新世紀 (Eocene),是珍貴的松樹脂在歷經地球岩層的高壓、高熱擠壓作用之後,產生質變的化石。琥珀屬於非結晶質的有機物半寶石,玲瓏輕巧,觸感溫潤細致。大部份的琥珀是透明的,顏色種類多而富有變化,以黃色最普遍,也有紅色、綠色和極為罕見的藍色。 琥珀,中國古代稱為「瑿」或「遺玉」,傳說是老虎的魂魄,所以又稱為「虎魄」。琥珀自古就被視為珍貴的寶物,因為琥珀來自松樹脂,而松樹在中國又象徵長壽。有的琥珀不必點火燃燒,只需稍加撫摩,即可釋出迷人的松香氣息,具有安神定性的功效,被廣泛做成宗教器物。自古中國人就喜愛松香味,視琥珀和龍涎香 (Ambergris) 為珍貴的香料,唐〔西京雜記〕記載,漢成帝後趙飛燕就是枕琥珀枕頭以攝取芳香。其實琥珀可以加工成飾物或是念珠之外,慧眼獨具的中國人更把琥珀選為一味葯材!本草綱目記載:「...安臟定魂魄,消淤血療蠱毒,破結痂,生血生肌,安胎...」說的就是琥珀的療效。
琥珀的前世今生
公元前1600年以後,波羅的海沿岸的住民,就以錫和琥珀作為貨幣,與其南方地域的部落交易,換取銅制武器或其它的工具。 公元前兩千年,歐洲中部的美錫尼人、腓尼基人和伊特魯利亞人 (Etruscan) 共同形成一個琥珀的商業網(註:Etruria 是位於義大利西部的一個古國),同一時期,波羅的海琥珀則經由愛琴海,輾轉流傳到地中海東岸。考古學家就曾在敘利亞挖掘出古希臘美錫尼文明時期的瓶和壺,在容器中發現波羅的海的琥珀項鏈。
公元第5世紀,羅馬人更遠征波羅的海,尋找琥珀,琥珀的交易也在此一時期,達到前所未有的盛況。中古世紀,波羅的海琥珀以宗教器物的用途而風行。
在東方,琥珀同樣受到各個民族的珍愛,特別是阿拉伯、波斯、土耳其和中國人。其實琥珀除了可以加工成飾物或是念珠外,慧眼獨具的中國人更把琥珀選為一味葯材,古籍中屢有記載,有文為證。不透明的琥珀,傳統上習慣稱之為 「密蠟」,我們還常碰到有關琥珀的其他名稱:昆蟲琥珀(3張)
琥珀
老蜜——指出土年代久遠的不透明琥珀,紅橙色。
血珀——指出土年代久遠的透明琥珀。顏色如同高級紅葡萄酒的顏色。
骨珀——指白色的琥珀。
金珀——指金黃色透明的琥珀。
蜜蠟——半透明至不透明,可以呈各種顏色,以金黃色、棕黃色、蛋黃色等黃色為最普遍,有蠟狀感,光澤有蠟狀—樹脂光澤,也有呈玻璃光澤的。
金絞密——指透明的金珀和半透明的蜜蠟互相糾纏在一起的琥珀。
香珀——指具有香味的琥珀。
蟲珀——指包有動植物遺體的琥珀。
石珀——指有一定石化程度的琥珀,硬度比其他的大。
花珀——多種顏色相間、顏色不均勻的琥珀
原礦——指已采出而未經選礦或其他加工過程的礦石。
藍珀——多明尼加產的一種體色為淡黃色,對著陽光光的表面呈藍色的琥珀
黃蜜——黃色的蜜蠟
半蜜半珀——又叫珍珠蜜或雞蛋蜜,是指透明的琥珀包裹著不透明的蜜蠟。
白蜜——白色的蜜蠟
水膽珀——琥珀中空,內有水分的琥珀。是非常少見和珍貴的琥珀
翳珀——一種用肉眼垂直平視呈現黑色,在光線照射下則呈現紅亮光點的琥珀
骨珀——指白色的琥珀。
石珀——黃色透明,石化程度較高硬度較大的琥珀。鑒別琥珀的標準是其質地堅密、無裂紋和顏色漂亮。最名貴的琥珀是透明度較高並帶有昆蟲的,依昆蟲的清晰度、形態和大小而有檔次區別,檔次最好的可被列為寶石。金黃色、黃紅色的琥珀是上品。有昆蟲的琥珀用於製作戒面石和胸墜,價值很高。而裂紋較多,質地較松軟,顏色暗淡,或顏色與一般石色相仿的琥珀,沒有使用價值。[4]
去偽存真,是鑒別琥珀以及其他珠寶玉石的最主要的目的。所以,了解真琥珀和其仿製品的特點,尤為重要。仿製品主要有幾類:玻璃類、塑料類、樹脂類(年份不夠的樹脂,如柯巴樹脂)和合成類。仿製品之所以稱之為仿製品,因為它們是模仿了真品的某些特性,觀感和手感上與真品類同,使經驗不足的人勿認為真。琥珀是有機寶石,觸摸起來是溫暖的、輕的,這使得它可以和玻璃區分開來。天然琥珀塊在鹽水中浮起,清水中沉下。天然琥珀的氣味很特殊——當摩擦、受熱或燃燒的時候,天然琥珀會發出一種怡人的樹脂氣味,這種基本的特質可以幫助辨別琥珀。用刮擦樣品表面的方法也可幫助識別——刮擦天然琥珀的表面會產生細小的粉末,而刮擦塑料類的仿製品表面會呈螺旋狀刮痕。與人造樹脂塊相比,天然琥珀更容易起粉末。琥珀中如果有尺寸大、稀少而很珍貴的內含物,那很有可能是仿製的。優化處理過的琥珀,包括那些有內含物的琥珀仿製品的其特徵之一,是它們僅僅在表面有鮮亮的顏色,而裡面幾乎是無色的。琥珀原料很珍貴——如果它的價格大大低於當時的市場價,我們必須意識到它可能是仿製品。天然琥珀對乙醚和各種溶劑的反應很弱,由柯巴樹脂製成的仿製品,對乙醚和丙酮(指甲油去光水)產生反應。在很短的時間里表面會變得無光澤和變粘。柯巴樹脂有強烈的香味。用熱針頭接觸柯巴樹脂時,它會熔化,粘在針上形成長「線」。由柯巴樹脂製成的產品暴露在陽光和空氣下會產生非常小而深的頭發樣的裂紋。1.實驗:天然琥珀質地很輕,當你把它(無任何鑲嵌物的)放入水中時它也會沉入水底。但是您用不著擔心。您再將溶解的濃鹽水加入其中,當鹽的濃度大於1比4時(1份鹽,4份水)真琥珀就會慢慢浮起,而假琥珀是浮不起來的。2.聲音:無鑲嵌的琥珀鏈或珠子放在手中輕輕揉動會發出很柔和略帶沉悶的聲音。如果塑料或樹脂的聲音會比較清脆。琥珀擺件[5]3.香:未經精細打磨的琥珀原石,用手揉搓生熱後可以聞到淡淡特殊的香氣,白蜜蠟的香氣比其他普通琥珀的香氣略重,因此稱為「香珀」。一般來說,經過人工精細打磨拋光或者雕刻的琥珀,很難通過手摩擦聞到香氣。4.眼觀察:這是鑒別真假琥珀絕招;真琥珀的質地、顏色深淺、透明度、折光率等會隨著觀察角度和照度的變化而變化。這種感覺是任何其他物質所沒有的。就像我們識別真假人,比如高超的藝術家能製造出惟妙惟肖的人物蠟像,「以假亂真」只是說說而已,再好的蠟像也逃不脫我們的眼睛。琥珀透明但很溫潤,不像玻璃、水晶、鑽石那樣無遮攔地具有通透性。假琥珀要麼很透明要麼不透明,顏色發死、發假。假琥珀內部人工製作很刺眼,會感覺到是死氣沉沉的冷光。5.紫外線照射:將琥珀放到驗鈔機下,它上面會有熒光,淡綠、綠色、藍色、白色等。而塑料假琥珀則不會變色。6.磨擦帶靜電:將琥珀在衣服上磨擦後可以吸引小碎紙屑。7.手感:琥珀屬中性寶石,一般情況都不會過冷過熱。而用玻璃仿製的會有較冷的感覺。8.熱試驗:將針燒紅刺琥珀的不明顯處,有淡淡松香味道。電木、塑料則發出辛辣臭味並粘住針頭。(友情提醒:太熱會將琥珀表面留下黑點,影響美觀)9.刀削針挑試驗:裁紙刀削琥珀會成粉末狀,樹脂會成塊脫落,塑料會成卷片,玻璃是削不動。用硬針與水平線呈20~30度角刺琥珀會有爆碎的感覺和十分細小的粉渣,如果是硬度不同的塑料或別的物質,要麼是扎不動,要麼是很粘的感覺甚至扎進去。(友情提醒:此試驗會對你的首飾帶來損傷,挑掉切掉的地方只能找專業人員修補,最好是不做或是少做,以免對琥珀造成損壞)10.洗指甲油的葯水:用棉簽擦點反復擦試琥珀表面,沒有明顯的變化。塑料和壓和琥珀都沒變化,但是樹脂和柯巴脂因為沒有石化就會被腐蝕而產生粘粘坑,將松香放入葯水中浸泡它會慢慢融解。(友情提醒:有的琥珀外有層上光物質,在葯水擦拭下會變成白斑,但這層白斑可用指甲殼颳去露出琥珀表面,將葯水擦拭在它上面再不會有任何的變化。葯水對琥珀仍會有18%~20%的融解度,泡久表面可能變的霧蒙蒙的)11.眼觀鱗片:這是鑲嵌琥珀辨認的最主要方法。爆花琥珀中一般會有漂亮的荷葉鱗片,從不同角度看它都有不同的感覺,折光度也不會一樣,散發出有靈性的光。假琥珀透明度一般不高,鱗片發出死光,不同角度觀察都是差不多景象,缺少琥珀的靈氣。假琥珀中鱗片和花紋多為注入,所以大多一樣,市面最常見的是紅鱗片。 12.眼觀氣泡:琥珀中的氣泡多為圓形,壓制琥珀中氣泡多為長扁形。12.花錢做鑒定:拿到CMA珠寶鑒定中心去測折射率、密度等。琥珀手鏈最佳的試驗方法:眼觀、手感、鹽水,其它的辦法或多或少就算測出琥珀為真的都會對琥珀造成一定傷害,以上鑒別方法不能單獨使用,利用多種測試方法層層分離法。註:市場上還有再造琥珀又稱壓制琥珀、熔化琥珀。琥珀是整粒的琥珀原石,但再造琥珀是用加工過後的琥珀下腳料或者過小的原料在適當的溫度和壓力下燒結,形成大塊琥珀。這種琥珀區別在於類似糖漿狀的攪動構造,放大可見類似「血絲」狀構造。化學鑒定(1)琥珀燃之易熔,稍冒黑煙,剛熄滅時冒白煙,微有松香氣。煤珀燃之冒黑煙,剛熄滅時冒白煙,有似煤油的臭氣。(2)光譜測定 分別取琥珀和松香的樣品各1g,以石油醚(60~90℃)10ml浸漬4h,濾過,濾液以石油醚稀釋至每1ml含葯0.1~1mg,以島津UV200型紫外分光光度計進行測定,琥珀的吸收峰是228nm,松香的吸收峰是242nm、251nm。(3)X射線衍射分析 琥珀屬非晶質體,故無X射線衍射反映。(4)差熱分析曲線琥珀的曲線無明確峰谷和失重點,且比煤珀的更復雜:吸熱100~110℃(小、寬),370℃(小),515℃(中),645℃(大)。約50℃開始,至 480℃急驟失重,占樣重的85%;自480~750℃失重緩慢,占樣品的25%。即受熱揮發,高溫(-800℃)全部揮發。煤珀的熱分析曲線特徵為:吸熱390℃雙谷(中),465℃(中);放熱493℃(小),605℃(中);分三段失重,即分別在390℃雙谷間,465℃尖谷段和456~605℃間。這些特點與其C:H:O比例相關。[7]優化工藝凈化工藝凈化是指通過控制壓爐的溫度、壓力,在惰性氣氛環境下,用以去除琥珀中的氣泡,提高其透明度的方法。在壓力爐中,加熱使琥珀部分軟化,加壓有利於琥珀內部氣泡的排出,惰性氣體可以防止琥珀氧化變色。琥珀加工一般都要經過凈化這一流程,市場上大多數金珀都屬於凈化產品。對於透明度差、厚度大的物料,往往需經過多次凈化,或者增加凈化的壓力、溫度和時間才能達到使其完全透明的目的。凈化的產品類型主要為金珀和珍珠蜜。金珀是指淺黃—褐黃色清澈透明的琥珀。天然金珀的產地主要有波羅地海、泰國等地區,市場上銷售的部分金珀是由波羅地海的蜜蠟經優化而成。珍珠蜜的外觀似蛋清和蛋黃,即不透明且均勻的蜜蠟中心被透明的金 珀所包圍。雖然自然界也存在天然形成的珍珠蜜,但是市場上常見的多是優化品種。由於琥珀的凈化是由外而內逐漸進行的,接近表層部分的透明度首先得到改善,所以未經徹底凈化的蜜蠟內部保留了不透明的「雲霧」,最終形成珍珠蜜產品。烤色工藝血珀是琥珀的一個重要品種,常用來製作佛珠和手串等宗教器具。各種天然血珀中以緬甸血珀最有名,但是其顏色灰暗且雜質較多,所以市場上的血珀多是經過人工烤色而來的。所謂烤色,即在溫壓條件下,琥珀表面的有機成分經過氧化作用產生紅色系列的氧化薄層,使琥珀的顏色得以改善。血珀的深紅色可以掩蓋內部雜質,甚至可以掩蓋壓制琥珀的立體「血絲」結構。烤色過程也在密封的壓力爐中進行,其工藝流程與凈化基本一致,唯一不同的是壓力爐內的氣體成分發生了改變,為了有利於氧化反應的發生,在惰性中加入少量氧氣是十分必要的。通常情況下,加熱時間越長,氧氣含量越高,血珀的顏色就越深。琥珀半成品經過烤色可以直接獲得血珀成品,血珀經過再加工可以獲得陰雕血珀和雙色琥珀等產品類型。將弧面形琥珀加熱處理成黑紅色,拋去弧面表皮,保留底面並在底面上雕刻各種佛像、花卉圖像等,即可加工製作成陰雕琥珀,暗色的背景能更好地突出雕刻主題。雙色琥珀是通過拋光將血珀的部分氧化層去掉,顯露出內部的黃色,使在同一塊琥珀中同時呈現兩種顏色,增加琥珀的美感。爆花工藝爆花工藝的目的是獲得花珀,花珀是指內部含「太陽光芒」包裹體的金珀。根據「太陽光芒」的顏色又可分為:金花珀「太陽光芒」包裹體同體色一致的金珀,屬於絕氧環境下熱處理的產物;紅花珀「太陽光芒」包裹體為紅色的金珀,溫壓處理過程中有氧參與條件下,使開放性裂隙氧化而變成紅色,並拋去表面紅皮而成。保留部分紅色氧化皮的紅花珀則是雙色紅花珀)。爆花工藝要求選用含有一定量氣液包體的琥珀原料,通過打破琥珀內氣泡內、外壓的平衡而實現,使其內壓大於外壓,導致氣泡膨脹、炸裂,產生盤狀裂隙,即所謂的「太陽光芒」。金花珀的工藝流程和凈化工藝的前半部分一致,不同的是在加熱完成後的開爐階段:凈化工藝在該階段都有一個壓爐自由冷卻的過程,而爆花工藝則是馬上關掉電源,直接釋放爐內氣體。紅花珀工藝同金花珀相似,只是其內部盤狀裂隙需延伸至表面,在一定溫度、壓力及氧化條件下裂隙被氧化變紅而成。爆紅花常有兩種途徑:第一種是在血珀烤色的過程中當爐子停止加熱時直接放氣,瞬時的壓力釋放和溫壓條件的綜合作用會導致血珀爆出紅花。第二種是在爆出金花之後再回爐烤色,烤色過程如同血珀製作過程。琥珀硬度低,怕摔砸和磕碰,應該單獨存放,不要與鑽石、其它尖銳的或是硬的首飾放在一起。琥珀首飾害怕高溫,不可長時間置於陽光下或是暖爐邊,如果空氣過於乾燥易產生裂紋。要盡量避免強烈波動的溫差。盡量不要與酒精、汽油、煤油和含有酒精的指甲油、香水、發膠、殺蟲劑等有機溶液接觸。噴香水或發膠時要將琥珀首飾取下來。保養琥珀與硬物摩擦會使其表面出現毛糙,產生細痕,所以不要用毛刷或牙刷等硬物清洗琥珀。當琥珀染上灰塵和汗水後,可將它放入加有中性清潔劑的溫水中浸泡,用手搓干沖凈,再用柔軟的布擦拭乾凈,最後滴上少量的橄欖油或是茶油輕拭琥珀表面,稍後用布將多餘油漬沾掉,可恢復光澤。最好的保養琥珀的辦法是長期佩戴,這是因為人體油脂可使琥珀越戴越光亮。
B. 什麼是珍珠半孔珠
珍珠半孔珠是出廠前把品質較高的珍珠挑選出來,在有缺陷的地方,打一個孔進行。主要適用於吊墜、戒指、耳環、耳釘、胸針、發夾等等。半孔珠,對珍珠的要求較高,相對無瑕疵,光澤要好,幾千顆珍珠中間才能挑出幾粒做半孔珠,質量不一樣,所以價位相對較高。
(2)紐西蘭半個珍珠叫什麼擴展閱讀:
天然珍珠呈圓球形、梨形、蛋形、淚滴形、紐扣形、橢圓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圓形為佳。直徑1~6毫米。非均質體。顏色有白色、 粉紅色、淡黃色、淡綠色、淡藍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以白色為主。具美麗的彩色光澤,平滑。作過裝飾品的珍珠,中央多數有穿孔。按質量可分為:
1、A級:優秀,形狀、光澤、光潔度等質量因素應統一一致。顏色、大小應和諧有美感或呈漸進式變化。孔眼居中且直、光潔無毛邊。
2、B級:中等,形狀、光澤、光潔度等質量因素稍有出入,顏色、大小較和諧呈基本漸進式變化,孔眼居中無毛邊。
3、C級:一般,顏色、大小、形狀、光澤。光潔度等質量因素有較明顯差別,孔眼稍歪斜並且有毛邊。
C. 紐西蘭景點
一惠靈頓
紐西蘭首都惠靈頓(Wellington)位於紐西蘭北島的最南端,扼庫克海峽咽喉。她三面青山環繞,一面臨海,懷抱著尼科爾遜港。整個城市滿目蒼翠,空氣清新,四季如春。惠靈頓地處斷層地帶,除臨海有一片平地外,整個城市依山建築。1855年一次大地震曾使港口受到嚴重破壞。現在的惠靈頓是1948年後重建的。
二 基督城
輕松漫步在基督城街上,放眼所見均是19世紀的古建築,尤其以「大教堂」為代表性的建築。歌德式建築風格充滿優雅情韻,高達63公尺的高聳尖塔更可說是基督城最重要的地標與精神象徵。登上塔上的瞭望台,將整個花園城市的美景盡收眼底。此外,
尖塔中也仿英國聖保羅教堂,裝設了12座鍾,可演奏出不同的旋律。如果你剛好周日來到基督城,不妨稍微等待一下,欣賞這個古老的旋律。而無論到哪,
您都可以品嘗到高檔料理――咖啡廳和餐廳都以本地區的美食與美酒款待客人。午餐前後, 還可以到艾芬河(Avon River)乘小舟游覽。
三 奧克蘭
紐西蘭最大的城市, 但請您不要把它看成是一個城市。它其實一半是城市, 另一半是海景,是一座包裹在神奇海洋世界裡的現代都市,
總共有五十多座島嶼組成。
憑借其奇特的地形和溫暖、濕潤的氣候,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奧克蘭常被列為世界最適居住的前10位城市之一。只需半個小時車程,您幾乎可以到達奧克蘭的任何地方――乘帆船到達某個小島、信步慢行於雨林、到火山頂上野餐、前往酒園品酒,
或到黑沙灘上散步。奧克蘭的奇特城市布局讓遊客很容易就可以從一項游樂轉到另一項游樂。
四 Tahiti
Tahiti享譽全球的黑珍珠產地---大溪地(法屬玻里尼西亞),是法國殖民地,位於南太平洋,由大溪地島、茉莉亞島、波拉波拉島、呼爾希尼島、瑞亞堤亞島等五大群島所組成。大溪地是很多歐洲人尤以法國人心中的度假聖地,也是南太平洋著名的旅遊聖地,除了海洋資源,大溪地的陸地環島觀光方面,金星角、噴水洞、法露米瀑布、維納斯角、大風口、小溪地半島、高更博物館、貝殼博物館、大溪地珍珠中心及號稱世界最大的Tahiti海底水族館,都是島上相當著名的景點。
一年四季都適合到大溪地旅遊,旅遊旺季集中在5月-11月,任何島終年都可以游泳。這里盛產兩種「上帝恩賜的禮物」---黑珍珠(被稱為「月亮的甘露」)與諾麗果(當地人用來保健)。
五 大溪地
塔希提島(Tahiti),港台稱為大溪地,是南太平洋中部法屬波利尼西亞社會群島中向風群島的最大島嶼。這里四季溫暖如春、物產豐富。衣食無憂的人們常常無所事事地望著大海遠處凝思,靜待日落天亮。陽光跟著太平洋上吹來的風一同到來,海水的顏色也由幽深到清亮。他們管自己叫「上帝的人」。大溪地是法屬玻里尼西亞的主島,許多熱帶花卉生長在這大溪地島,整個島嶼空氣中彌漫著香氣。在大溪地已經形成了重要的花卉基地。外形似一個倒掛的葫蘆瓜。屬於火山島,沿岸沙灘碎石漆黑,適宜沖浪和揚帆出海,深海釣魚也深受歡迎。風高浪急的地方有噴水洞,浪濤拍岸時海水由石隙的洞穴湧出,蔚為奇觀。
D. 珍珠分類
自然界中有70多種貝類可以形成珍珠。但是能夠形成量大、質優珍珠的也不過6、7種。它們分別是馬氏珠母貝(pinctadamartensi)、白蝶珠母貝(pinctadamaxima)亦稱大珠母貝、黑蝶珠母貝(pinctadamargaritifera)亦稱珠母貝、企鵝珠母貝(pterie penguin【Roeding】)、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Lea)]以及皺紋冠蚌[cristaria plicata(Leach)]等。
因行業差異或角度不同,人們對珍珠有不同的分類方式,大致情況如下:
人們習慣上將海水育珠貝類稱為貝,而將淡水育珠貝類則稱為蚌。正因為此,人們首先因水域不同將珍珠劃分為海水珍珠和淡水珍珠兩大類。
1.海水珍珠
海水珍珠又因貝種不同而被分為:海水珠(馬氏貝珠、合浦珠)、南洋珠和黑珍珠(大溪地珍珠)3種。
(1)海水珠:即一般所說的海水珍珠。主要產地是日本、中國、越南和緬甸。我國有一些專家將其稱為「合浦珠」,因為我國廣西的合浦珍珠也產自馬氏貝。海水珠直徑一般不超過10mm。因為馬氏貝本身體型較小,難以生產大粒珍珠。
(2)南洋珠:產自白蝶貝,生長在水溫較高的所謂「南洋」水域,因此而得名。因貝體較大,所產珠直徑一般在10mm以上,南洋珠主要產地是澳大利亞、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以及我國的海南島。
(3)黑珍珠:珠型較大,直徑一般均在7mm以上,產自黑蝶貝。因該貝與白蝶貝的生存條件相似,也有專家將其劃為「南洋珠」之中,而分為白色南洋珠和黑色南洋珠。
黑蝶貝與白蝶貝的生存地大致相同。但是,只有玻里尼西亞群島和塞席爾群島的黑蝶貝顏色最黑,因此最適合黑珍珠生產。目前,只有玻里尼西亞的塔希提(大溪地)出產黑珍珠。因為當地的環礁湖最適於黑蝶貝生存,所產珍珠黑而油亮。因此,亦有人將黑珍珠稱為「塔希提珍珠」(tahiti Pearl)。
此外,鮑魚(Haliotidac)及鳳螺貝(Calyptracidac)中偶爾也生長出珍珠。因其顏色的艷麗和色彩豐富,亦十分珍貴。此種個案就以其母貝而被稱作鮑魚珍珠、鳳螺貝珍珠。這都屬於海水珍珠。
2.淡水珍珠
淡水珍珠產生於生長在江河湖泊的蚌體之中。最常見的則是三角帆蚌和皺紋冠蚌兩種。因為這兩種蚌可以生長十數年,所產珍珠的大小可以從1mm到十幾毫米乃至20mm以上。
有些學者依照珍珠在貝類體內的生長狀況不分海水和淡水,而將其分為:游離珠、附殼珠和聚合珠3種。
(1)游離珠:即生長在貝類體內不與貝殼相粘連的珍珠。此類珍珠,無論形狀如何,四周均被珍珠層包裹,是完整的珍珠。
(2)附殼珠:即與貝殼緊緊粘連在一起的珍珠。因此珠體有一面與貝殼相粘連。也有人將此類珍珠中奇形怪狀者稱為象形珠,而將半圓形者稱為「半邊珠」,或按外文譯為「馬比珠」(marbi)。
(3)聚合珠:由兩顆以上的珍珠被有機質層、稜柱層和珍珠層混合連聚在一起;或者數顆粟粒珠被包裹在一起而形成了一個珍珠團。
此外,珍珠業界也有人根據珍珠的形狀將其分為:圓珠、米形珠、饅頭珠、環帶珠以及異形珠等等。
國內還有一種以珍珠生產地區的方位而劃分為南、東、西三類。即所謂的南珠、東珠和西珠。在歷史上,尤其是在清朝,人們將合浦所出產的海水珠叫做「南珠」;而將黑龍江、遼寧等地所產的淡水珍珠叫做「東珠」;將西方國家所產出的珍珠叫做「西珠」,並有「東珠不如南珠」之謂。近代卻有人將日本所出產的珍珠叫做「東珠」,而仍然說:「東珠不如南珠」。其實這里的日本「東珠」和我國的合浦「南珠」實屬一個品種,即由馬氏貝所產出的「海水珠」,而且日本珠的質量遠遠好於合浦珠。
根據手術方式以及珍珠核心部分構成的不同,人們又將養殖珍珠分為:有核珍珠、無核珍珠以及附殼珠3種。因貝、蚌的外套膜進行分泌而形成了珍珠。為了獲取珍珠,人們將珍珠核配以外套膜細胞片植入貝、蚌體內,所獲珍珠內有核,所以稱之為有核珍珠;直接將外套膜細胞片植入貝、蚌體內,隨之生長過程,細胞片增生形成珍珠囊,分泌珍珠質形成的珍珠被稱為無核珍珠。珍珠核大多是用貝殼製作的圓球,因此有核珍珠多為圓珠,而無核珍珠比較難以形成圓珠。
多年以來,只有海水珍珠可以植核,淡水珍珠無法植核。因此海水珍珠多為圓形,價格亦昂貴;而淡水珍珠價格相對低的多。近年來,畢業於湛江水產學院的謝紹河經過十幾年的研究和試驗,已經成功地培育出了淡水有核珍珠,並形成商業化生產。
按照珠寶學有關珠寶玉石的四大要素,國際珠寶玉石界將珍珠分為「天然珍珠」和「養殖珍珠」兩大類,並要求凡屬人工養殖的珍珠,必須冠以「養殖」的字樣。初期人們尚比較中規中矩。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又加之天然珍珠日漸其少,人們逐漸習慣於簡單地以「珍珠」來標示「養殖珍珠」,而只有在真正的天然珍珠出現時,才特別標以「天然」的頭銜。為此,世界珍珠協會主席何乃華先生曾多次在國際會議上提出建議:乾脆以「珍珠」標示「養殖珍珠」,而出現天然珍珠時,再特別以「天然」予以註明。他進一步闡述其理由如下。
(1)人工養殖的珍珠和天然珍珠的形成過程是完全相同的,珍珠的形成和生長完全是一個自然的發育和成長過程。這一特點與其他任何人工生產的珠寶均不相同。
(2)珠寶學中已有先例——玻璃。人們用「玻璃」標示人工生產的品種,而用「天然玻璃」來標示自然形成的玻璃。
(3)貝、蚌經手術後,有時會產生出「分泌珠」,日本人稱其為「開希」(keshi),也有人譯為「客緒」。這是手術過程中,外套膜細胞破裂形成碎粒,從而分泌形成了珍珠。「分泌珠」的形成與人工對貝、蚌施行手術有關,但又沒有人工植入的成分。近年來,人們還發現將珍珠從養殖的珍珠母貝、蚌體內取出後,原來形成的珍珠囊,即使不再植入異物,囊內亦有可能再次形成所謂的「再生」珍珠。這些分泌珠和再生珠既可算作「養殖」珍珠,也可劃入「天然」珍珠。不少日本人就在keshi 之後冠以「天然」的頭銜。
(4)國際上人們在商業操作中,幾乎已經採用這一方式,這已經是約定成俗的事實。國際珍珠界一些有識之士對這一建議表示了支持。香港的珠寶權威人士梁適華先生甚至風趣地說:「就像無須也不可能對試管嬰兒冠以『人工』或『養殖』的頭銜一樣。」
過去,世界珠寶學教材中,根據日本人的說法認為:只有海水珠中才有「分泌珠」。1983年,我國派駐德國工作的何乃華先生首先在德國珠寶界提出並證明了淡水珍珠同樣有「分泌珠」,這一論證獲得了德國珠寶界專家的認可。1995年,在希臘雅典舉行的國際珠寶聯合會大會上,何乃華先生代表中國正式提出此建議。最終,國際珠寶界承認了這一說法。並對該組織所規定的「珍珠手冊」進行了修改。這一修改對淡水珍珠有巨大的經濟意義,因為「分泌珠」時常被當作天然珍珠進行交易,從而獲取高價。
E. 白蝶真珠是澳白嗎
白蝶真珠是澳白,白蝶貝基本無法靠人工繁殖,而澳洲政府為了保持生態平衡,對白蝶貝每年的捕撈量定製了嚴格的限額和管理條例。而澳白則一直被人們認為是最值得擁有的、也是最有價值的珍珠,是珍珠中的極品。
南洋白珠也稱澳洲白珠、澳白,主要集中於澳大利亞附近的南太平洋海域,其母貝為銀唇貝,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稀少的人工養殖珍珠。澳白的顆粒碩大,一般為圓形、半圓形或近似圓形,少數水滴形;光澤甚強,可映出人影,呈半透明,確實是一種昂貴的珍珠。
澳白珍珠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白蝶貝「很事兒」,對水質等環境條件要求很高,和淡水珍珠母貝完全不是一回事。偌大的南洋也只有小塊海域才適合它生長,海水清澈無污染。一般只在澳大利亞西部海域才有生長,少部分在菲律賓和印尼海域。
這一區域的海洋水溫十分穩定,水質較好而且十分清澈,而且一般情況下,這些海域不會出現台風,這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白珠的母貝不受傷害。人煙稀少、水質純凈、溫度適宜、鮮少有台風,這些條件的共同作用才得以形成澳洲南洋白珠潤澤瑩亮的光澤感。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洋珍珠
F. 什麼是珍珠半孔珠v1U
做吊墜、耳環、戒指、耳釘、胸針發夾之類的珠子是打半個孔的,叫半孔珠.做項鏈、手鏈的珠子是打全孔的,叫全孔珠.半孔珠要求比較高,相對無瑕疵,光澤較 好,幾千顆珠子當中才能挑出幾顆是可以作半孔珠的.全孔珠即使有少量瑕疵,穿成一串以後可以
G. 我愛科學
我愛科學1
隨著科學的發展,交通工具越來越先進,發達,但你有沒有想過個人致命陷阱---交通安全。現在,人們的安全越來越少,交通事故越來越多。當我們目睹了這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聚然消失,這一個個健康的身體慘遭傷害,我們由衷感嘆,車禍是如此無情,人間最寶貴的就是生命。在這一連串的死亡數字背後,在這一列列的交通事故背後,有多少家庭失去了親人,有多少歡樂變成了悲劇,有多少幸福化為烏有,在一起交通事故的背後,使一個個家庭失去了頂樑柱,使一個個白發人送去了黑發人,使一個個親人陰陽相隔。
前車之禍,後事之師,血紅紅的血水暗示人們,珍愛生命,拒絕違法,重視生命。美好的人生從安全開始,只有保證了健康和生命才能創建出美好的未來。
要想不做前車之禍,就要養成良好的交通習慣,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安全素質:一是:樹立交通安全意志,不做違章之事。二是:掌握交通安全知識,了解交通安全。三是:掌握交通安全規則。四是:要養成交通安全的自覺性,到有無警察都遵章的習慣。
人生在世,只有生命最寶貴。珍惜生命,避免交通事故,做一個執法守法的好少年。
我愛科學2
我覺得科學的道路不是一帆風順的,有時還面臨危險和迫害,搞科學也是需要勇氣的。比如說愛迪生吧,他經歷了一千多次失敗後,才成功地發明了電燈。在這一千多次的試驗中,他可能會受到傷害,也有可能會聽到很多人勸他放棄吧。可是因為他的堅持,才會有那麼多的發明。
還記得小時候的我很貪玩,老是做出一些奇怪的事情,或者是說出一些奇怪的話。有一次我用餅干屑引來了一種黑色的螞蟻和一種黃色的螞蟻。它們見了面就想打架,我就把一種茉莉香味的噴頭發的噴在黑螞蟻和黃螞蟻的身上,它們過了一會兒就不打了。之後我又把一種玫瑰香味的香水噴在一部分黑螞蟻的身上。過了一會兒,其它螞蟻就和這一部分黑螞蟻打了起來。經過這件事情之後,我知道了螞蟻是用氣味來辨別對方是敵人還是朋友的。但就因為我在草地上觀看這些螞蟻,竟然被一隻蚊子咬了好幾口也一點兒沒感覺。
還有一次是關於貓的。有一次我盯著貓看了一個多鍾頭,發現貓的眼睛越來越大了,我就趕緊跑回家去問媽媽小貓的眼睛越來越大,會不會爆掉。之後媽媽跟我說明了原因,我才知道小貓的眼睛為什麼會這樣。
我愛科學,希望自己以後能夠有更多關於科學的知識,有更多關於科學的發現,長大後能像那些科學家一樣,做出巨大的貢獻!
我愛科學3
星期四下午的最後一堂是科學課,可有趣了!
趙老師給我們每組發了一個裝著各種各樣葉子的塑料盤和一個放大鏡。陳凌豪抓起一片又細又長的葉子,舉起放大鏡,仔細地研究了好一會兒。我在旁邊急得團團轉。陳凌豪報告他發現的「新大陸」:「看!這片葉子上有條紋!我再看看……」唉,看來他不會給我放大鏡了。我抓起一片皺巴巴的葉子,哇,像海綿,好舒服!我想:如果把這種葉子浸上涼水當毛巾擦臉,一定很涼爽的吧!
趙老師說:「葉子主要由葉片、葉柄和葉脈組成。葉脈像我們人體的血管,把水分輸送到葉片的各個部位,葉柄則像人體的骨頭,而葉片,不用說,當然像我們的肉。總之,一片葉子就像一個人,也有血管、骨頭和肉哦!」我眼前浮現出葉子和人一樣上學、踢球、玩耍的樣子,偷偷地笑了。
趙老師還告訴我們葉子的一生:嫩芽——嫩葉——老葉——枯葉。先是嫩綠色,像一彎綠色小月亮,然後變成深綠,再慢慢變黃、枯萎。
最後,趙老師展示了他做的樹葉標本,全班大叫起來:「太漂亮了!」的確,那閃閃發光的玻璃上,一片深紅色的樹葉印在上面,葉片上還有許多條紋,像珍貴的藝術品!我認真地聽著趙老師講解樹葉標本的製作過程,心裡暗下決心:我一定要做一個樹葉標本。
科學課帶給我知識,帶給我樂趣。我愛你,科學課!
我愛科學4
世界上有一種快樂叫探索,世界上有一種質疑叫勇敢,世界上有一種奇跡叫科學!「科學」,一個多麼讓人感到奇思妙想的名字。它,讓人不停追索、求真,不斷地在每一次探索中進步,總會讓人們感到不可思議而贊嘆不絕!
科學需要不斷探索,堅持不懈,才能呈現一些非凡的發現。如我國偉大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不斷學習、探索,以堅持不懈的精神在中國發現「冰川」痕跡,並以科學的地質知識證明「冰川」的所在,這一個偉大的奇跡驚動全世界,他以豐富的地質知識和頑強的科學態度讓一個奇跡發生了!
在每個人的腦海中都存在一個細小又令人驚奇的小東西,那就是——科學細胞。也許有人會說:「我不愛科學。」在這里我可以堅定地對你說:「你不懂科學。」科學是一種有趣的東西。他可以令人不斷發現,其實你說不愛科學是假的,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科學無處不在。如:我們的吊機為什麼會輕易地吊起重物?那是因為杠桿的原理。鐵為什麼會生銹?那是因為空氣與鐵結合的結果。為什麼能那麼准確地說出原因呢?因為有它——科學。
我為我能愛上科學,探索科學而感到自豪!我要堅定地說一句:「世界上因為有了科學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我愛科學5
為什麼海水是蘭藍的?為什麼地球是圓的?為什麼下過雨會出現彩虹?軍人為什麼愛穿迷彩服?
最近我看了一本叫《十萬個為什麼》。我可喜歡裡面的類容了。告訴了我許多自己不知道的科學知識,裡面有問有答。記得又一次我在門口轉筆,爸爸走過來問了我一個特難的問題;你站在一個地方不動,一天能走多少路?「不動怎麼可能走路嗎?」不過我心裡又想;不可能,爸爸不會問這么簡單的問題。於是我跑回房間。拿出那本《十萬個為什麼》。查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8萬公里;我驚訝的叫了起來,剛開始半信半疑,又看了看下面;原來是因為地球一直在不停運轉著。我自言自語的說。可是我想了一會,不可能啊、地球沒轉。
我跑去樓下問爸爸。爸爸讓我轉10圈,我只好奴才遵命了,轉完之後,我發覺地球一直在轉「地球如果不轉了,我們叫不能生存;」爸爸這樣說,從此我便愛上看《十萬個為什麼》這本書。
但以後我更愛科學,告訴我自己不知道的事,給我許多知識。
我愛科學。
我愛科學6
我愛科學。是科學,引導我前進;是科學,解開謎題;是科學,給我們便利;是科學,讓人間警鍾長鳴只有科學,才能更好地造福於人。
一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難免有些缺點;一個人也不可能只是一堆塵土,必定有幾顆珍珠。我的特點之一,是大家公認的——愛科學。我也不知怎麼地,第一次做試驗就讓我迷上了科學。其中,我的一次實驗,讓我銘記在心,因為那是一次大膽的實驗。
那是一個星期六的上午,我正在專心致志的看書。突然,書上有一個問題:怎樣防止人被蜜蜂或馬蜂蜇傷呢?這個問題把我難住了。我問街上的叔叔阿姨、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但是他們都不知道。於是,我便開始了大膽的實驗:
在爸爸媽媽的同意和監督下,我准備了小強的幾只蜜蜂,開始全副武裝。實驗一:奔跑驅蜂。首先,激怒蜜蜂,讓蜜蜂停留在身上。然後,帶著蜂群奔跑。跑了將近200米,身上仍然有蜜蜂。實驗一失敗。實驗二:撲打蜜蜂。拿稻草擊打身上的蜜蜂,蜜蜂更加惱怒。實驗二失敗。實驗三:跳水避蜂。我准備好潛水裝備和一個裝滿水的大水桶,便跳入水桶中。一段時間後,原來氣勢洶洶的蜜蜂盪然無存。成功了!成功了!我欣喜若狂的喊道。
只要你愛科學,了解科學,科學就會給你創造無窮無盡的智慧和力量。記住了,我的特點是愛——科——學!!!
五年級:范韶康
我愛科學7
大家都吃過煮雞蛋。可是,玻璃瓶也會吃雞蛋呢!上個星期六,我就做了這個實驗。
准備材料:一個空的玻璃瓶、一個煮雞蛋(要選一個大於玻璃瓶口的)、熱水。
先把雞蛋煮熟,剝皮。然後向玻璃瓶內注入熱水。拿著玻璃瓶搖一搖(小心燙傷)。然後把熱水倒掉,接著迅速的把雞蛋放在玻璃瓶口。過了不久,你就會聽到「砰」的一聲,什麼?雞蛋已經在玻璃瓶里了?
咦?這是怎麼回事呀?雞蛋明明比瓶口大,怎麼會……我非常疑惑,便上網查早資料。哦!原來是因為空氣受熱會膨脹,原來的瓶子里的空氣就會被擠走一部分。雞蛋把瓶口堵得嚴嚴實實得,外面的空氣進不來,裡面的空氣出不去。當玻璃瓶冷下來的時候,裡面的空氣遇冷收縮,無法抵抗外面的大氣壓力,所以,這雞蛋就陪瓶子外的空氣壓進了玻璃瓶。而且雞蛋光滑的外表和它本身的彈性也幫助了玻璃品。
哇!怎麼這么難?看來我還得再多學一點科學知識啊!經過再次的實驗,我又發現了,做好這個實驗的.關鍵就是要「快」。你瞧,這么一個小小的實驗竟然有著這么多的科學知識。
我愛科學8
暑假裡,媽媽帶我和弟弟們去科技館參觀。據說那裡有很多有趣的東西。我很好奇:科技館到底有什麼好玩的呢?
一進大門,我們就看到了一個機器人樂隊。機器人們有的在吹笛子,有的在彈琴,有的在打鼓……還有一個樂隊指揮拿著一根小棒在揮舞,樣子很滑稽。機器人怎麼會有這么大的本領呢?
在一間大廳里,一架「水琴」吸引了我:它的樣子像一架豎琴,但是琴弦是一條一條的水柱,當手碰到水柱的時候,就會發出悅耳的音符聲。
還有間奇異的小屋子,叫做「傾斜屋」,屋子裡的地板是個斜坡,四面牆都是鏡子,當人一走進去就感到站不穩,頭暈眼花!
有一個普通的門洞,看上去沒什麼神奇之處,可當人們從門洞穿過時,就會傳來一聲打碎玻璃的巨響,把人嚇一大跳!
這里還有很多有趣的東西,比如沒有鼓面卻能敲響的鼓,會自動報體重的「烏龜」,飄在半空中的水龍頭……讓我們玩得都不想走了!媽媽告訴我是科學讓它們如此有趣,比如機器人樂隊是由電腦程序控制的,「傾斜屋」是利用空間造成人們的錯覺。要想了解更多的秘密,就要掌握很多的科學知識。哦!原來是這樣,我喜歡科技館,我也愛科學!
我愛科學9
是個興趣愛好廣泛的孩子,打乒乓球、打羽毛球、下象棋、讀課外書、跑步、畫畫、游泳、寫毛筆字……都是我喜歡的活動,在這些活動的陪伴下,我每天的生活豐富多彩。這個暑假,我又迷上了一項活動,那就是做科學試驗。
前幾天,我就在姥姥家做了一個小實驗。我拿來了一張廢紙,還拿來了一支蠟燭,我把蠟燭用紙捲起來,底下再墊上一張不用的紙。我用打火機點燃了那支蠟燭。我想看一看,這支蠟燭會不會燃燒到最後,並且把底下的紙燒起來。我等啊等,蠟燭在一點一點地燃燒,我的心也跟著蠟燭的小火苗起伏不定。過了好久,我發現蠟燭還有一小截,可是卻自己突然滅了,底下的紙自然也沒有著。後來,我仔細研究了一下這個實驗,又查閱了一些資料,我明白了:火在沒有風的情景下,沒有了足夠的氧氣,就會滅掉。蠟燭用紙捲起來,缺少足夠的氧氣,自然就滅了。
還有一次,我在看書時看到書上說:將一枝有莖的花放在墨水裡,過很長一段時間,花就會變色。我想要看看,沒有莖的花可不可以呢?於是,我摘了一朵沒有莖的杜鵑花,泡在水裡,可是,過了半個小時,花的顏色一點兒變化也沒有。原來,花在短時間浸泡,不會變色。後來,我繼續將杜鵑花泡在水裡,果然杜鵑花在一點一點的變化,跟書上說的一樣。
科學實驗真奇妙!我真喜歡做科學試驗!我還要繼續做下去,在科學的王國里遨遊,探索科學的奧秘,享受科學的無窮樂趣!
我愛科學10
我經常在電視中見到過許多人利用科學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比如說杠桿原理、滑輪原理等一些科學。
其中,我最喜歡熱脹冷縮原理,因為它可以使一些金屬物質穿過原本穿不過的洞。有一次,我還親自實驗了一次。
星期天,我早上起來就用抽水機抽出了一盆冰涼的水,我把一個小鋼球放在裡面半個小時,我把之前准備好的與鋼球一樣大的鋼圈,當我把鋼球對著鋼圈的孔,一放手,鋼球從孔中穿過去了。沒想到,原本穿不過去的鋼球,現在居然能夠穿了過去。
我又做了熱脹的實驗,我把之前做實驗的鋼球又放在了剛燒開的熱水中,過了十分鍾,我用勺子將鋼球撈出來之後,用火剪夾著鋼球放在之前使用的鋼圈中,發現鋼球居然又透不過去了,而且鋼球的體積也比這前大了許多。
由此看來,我們可以看出鋼球不溫度不同的情況下,體積會發生變化,除了銻和鉍兩種物質是熱縮冷脹。生活中除了這些,還有許多有趣的實驗等待我們去學習。
現在,原來的科學又好像變成了生物,但是我覺得生物比科學有趣,因為它有許多我不知道的東西,所以,我很喜歡科學,也很喜歡生物。以後,我要更加好好學習,報效祖國,為祖國製造出威力驚人的高科技武器,以防別人侵略我們,如果有外星人,又可能還可以防止它們侵略我們。
以後,我一定會製造出來的,加油!
我愛科學11
外婆看見我們來了,立即做了我和妹妹最喜歡吃的湯圓。湯圓還沒熟,誘人的香味已飄出來。我和妹妹兩個小饞貓迫不及待地等在鍋邊准備湯圓出爐。這時細心的妹妹興奮地說:「姐姐,快看,沒有攪動鍋里的水,可是湯圓怎麼在鍋里翻滾耶?」我立刻想起前幾天《未來科學家》那本書上講過這個知識,便胸有成竹地對妹妹說:「我來告訴你答案吧.。」妹妹好奇地問:「你真有答案?」我點了點頭,滔滔不絕地說:「煮湯圓的時候,鍋里的開水咕嘟咕嘟沸騰,不斷地推動湯圓,給它們不同方向的力,湯圓是一個均勻的球形,有著很高的對稱性。湯圓在轉動的時候,重心的位置幾乎沒有變化,所以很小的力就會讓它轉動起來。」妹妹聽了,恍然大悟:「姐姐,你好棒啊,這個你都懂,是誰教你的?」我笑了笑說:「這是《未來科學家》這本書的功勞。這本書教了我很多科學知識,這些知識和我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我和你一起去看這本書吧!」說完,我和妹妹津津有味地看起這本書來。
《未來科學家》這本書內容豐富多彩,讓我大開眼界,讓我感受到科學的奧秘。給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無論是霍金、張海迪、還是海倫.凱勒,他們都有自己人生夢想,雖然命運對他們不公平,但他們堅持不懈地努力著,他們絕不向命運屈服;(事關緊急,顧不得我的淑女形象了),我抬起我那珍貴的大腳向他的腳猛地踩去,「啊`~~」你聲慘叫,全班同學鴉雀無聲,老師瞅了瞅他,又繼續講課。
我愛科學12
暑假裡,媽媽帶我和弟弟們去科技館參觀。據說那裡有很多搞笑的東西。我很好奇:科技館到底有什麼好玩的呢?
一進大門,我們就看到了一個機器人樂隊。機器人們有的在吹笛子,有的在彈琴,有的在打鼓……還有一個樂隊指揮拿著一根小棒在揮舞,樣貌很滑稽。機器人怎樣會有這么大的本領呢?
在一間大廳里,一架「水琴」吸引了我:它的樣貌像一架豎琴,但是琴弦是一條一條的水柱,當手碰到水柱的時候,就會發出悅耳的音符聲。
還有間奇異的小屋子,叫做「傾斜屋」,屋子裡的地板是個斜坡,四面牆都是鏡子,當人一走進去就感到站不穩,頭暈眼花!
有一個普通的門洞,看上去沒什麼神奇之處,可當人們從門洞穿過時,就會傳來一聲打碎玻璃的巨響,把人嚇一大跳!
那裡還有很多搞笑的東西,比如沒有鼓面卻能敲響的鼓,會自動報體重的「烏龜」,飄在半空中的水龍頭……讓我們玩得都不想走了!媽媽告訴我是科學讓它們如此搞笑,比如機器人樂隊是由電腦程序控制的,「傾斜屋」是利用空間造成人們的錯覺。要想了解更多的秘密,就要掌握很多的科學知識。哦!原先是這樣,我喜歡科技館,我也愛科學!
我愛科學13
我是一個小書蟲,特別喜歡趣味類的書,尤其是《我們愛科學》。星期五放學,一到家就看到了我最喜歡的書《我們愛科學》,我趕緊放下書包,追不及待地打開書本,要一睹為快。
《我們愛科學》都是介紹人類新的發明和新的發現,裡面圖片精彩,內容豐富,尤其是對悍馬車,轟炸機和自行車的說明非常吸引人。「悍馬」最著名的接班人不是「另一匹馬」,而是「一顆星」一一北極星MRZR,這是一款全新輕型全地形戰術車輛,體型「嬌小」的北極星特別適合早狹窄的環境中作戰,這是車輛中的「戰斗機」,而空中的「戰斗機」一一轟炸機在所有的軍用飛機中破壞力最強,但是不同的國家的轟炸機體型不同,比如,俄羅斯的轟炸機「圖系列」外形非常優美;而美國的轟炸機個頭大,翼展長,一般都會有4-8台發動機。
前面說的是軍用科技發明,現在該說一下民用創新了。紐西蘭一家探險主題公園推出軌道式自行車,人們在獨立駕駛艙中用雙腳驅動車子前進,最高時速可達90千米呢;你見過會飛的自行車嗎?這里就有!它參考了動力滑翔傘原理,憑借尾部的螺旋槳葉片和一頂降落傘能飛到1219米的高空里。還有更有趣的呢!農夫自行車,相信很多人都沒見過吧!這輛車有111把粑子組成,可以一邊騎車一邊粑地,干農活感覺像玩一樣,它成了農夫的得力助手了……我一直看呀看呀,不僅作業沒寫,連吃晚飯也是媽媽把我拉倒餐桌邊的呢!
啊,有太多新奇的科技發明,這樣的書難道你不喜歡嗎?
我愛科學14
我家有我、弟弟、爸爸、媽媽。
我的特點是:跑步比較快。
我弟弟的特點是:話比較多。
我媽媽的特點是:她很勤勞。
我爸爸的特點是:胃口大、喜歡上網。
一天,爸爸心血來潮下廚房燒菜,那一刻也是手不釋卷。他那是在看菜譜,嘴裡念念有詞,吩咐奶奶菜怎麼洗、吩咐媽媽肉怎麼切,真像在實驗室做試驗。「先倒油,油二兩。」開始炒菜了,他邊讀菜譜邊操作。「油七分熱,肉絲下鍋,邊咕噥邊傳呼媽媽遞料。媽媽見他那模樣,就說:你不是在炒菜是在配方。」這叫科學性。「爸爸回答。看到鍋里油冒煙了。他說要料,可」助手「手中的料還沒加工完畢,他就發出緊急呼籲了。
每天天不亮,媽媽就起來開始忙碌了。洗菜、淘米、洗衣服、掃地。媽媽的身影像風一樣迅速地從屋裡刮到屋外。
很快,院子里晾滿了衣服,處處井井有條。等到廚房裡飄出飯香,就會接二連三的傳出洪亮的「起床號」「起床啦、吃飯啦……」我還在床上賴著,媽媽像風一樣刮到床邊「呼的一下子。掀開熱被窩:」懶豬,起床了,要遲到了!」「啊!」我嚇得「騰」一下子坐起,揉揉眼睛一看,媽媽已經不見了。
媽媽做事快的像風,發起脾氣來就像陣雨。不過「雨」來的快,去的也快,不一會兒就「雨過天晴」了。
我愛科學15
我非常喜歡科學課,因為科學實驗很有趣,我的科學成績在四門功課中也最好。
記得有一次,我在樓下玩,在一個壇子里看見了一條白色的魚,我很奇怪,我把它撈出來看了又看,我腦子里出現了一個問題:「小魚為什麼會在壇子里呢?這里又沒人來過到底是怎麼回事?」
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我想了好久都沒想出來,我泄氣了,把這個問題藏在了心裡。
我每天都會去看一下那條小魚,有一次我問爸爸,為什麼壇子里會有小魚?
爸爸說:「可能那水裡本身有魚卵,然後孵了出來。」
我又問:「為什麼水裡有魚卵呢?」
爸爸說:「可能是有一條魚產了一大堆魚卵,那個人在水裡盛水時不小心把一個魚卵盛了進來吧!」
可我不怎麼相信,直到有一天,上課學科時,老師給我們看的一個視屏時我才知道。原來是在水蒸氣時水會帶上一些小東西,比如魚卵,然後變成雨下下來,有些魚卵正好落在水裡,過了幾個月就孵出小魚了。
我終於知道了答案。所以我喜歡上了學科學。
H. 曼塔珍珠是什麼
曼塔珍珠就是曼塔花顏色的珍珠
1、奧維多珍珠
英文名稱Oviedopearl,該珠又稱莫來勒斯珍珠。據說1520年在中美洲最南部的國家巴拿馬發現的一顆優質大珍珠,重26克拉或5.2克,傳說當時一位西歐人以珍珠重量的650倍純金交換購得,後不知其所終。
2、拉帕雷格林納珠
英文名稱laperegrinapearl。關於拉帕雷格林納珠有三種說法:
①、有人認為拉帕雷格林納是西班牙王室中的另一顆珍珠,重為134珠喱,但它已在1734年王宮大火中焚毀。其重量134格令,亦即為33.5克拉或6.7克。1560年發現於委內瑞拉。最初贈給西班牙菲利浦二世,到1734年因王宮失火下落不明。
②、1554年以前發現於巴拿馬海灣。呈淚滴形,重58.5克拉(234.0珠喱),形狀大小如鴿蛋,是歷史上有名的優質大珍珠,大約1554年被殖民者帶進西班牙王宮,當時,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將其作為結婚禮物送給英國女皇瑪麗.塔多。四年後,1558年,女皇死時曾囑咐將其放在聖母瑪麗亞塑像的頸上。但菲利浦卻將其送給第二任妻子伊莎貝爾。1568年,又傳給菲利浦三世的妻子,以後又傳給菲利浦四世。據說前後曾被西班牙的七代皇後所保管。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西班牙王國瓦解,拉帕雷格林納也成為拿破崙的囊中物。1814年,拿破崙失敗,他的弟弟約瑟夫把皇室中的一些珠寶,包括這顆大珠送給他的侄女豪坦絲。1852年,豪坦絲之子自命為法蘭西第二帝國的獨裁者。不久,1870年失敗後,被流放到英格蘭。在流放的日子,窮困潦倒的他不得不變賣一些首飾來維持生計,其中包括了拉帕雷格林納,這位前獨裁者臨死前告訴他的朋友亞伯肯侯爵,希望贖回這些珠寶。而侯爵卻決定買下這顆珍珠給他的妻子,以後又傳給他的兒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該家族曾試圖以35000英鎊的價格出售這顆珍珠(在當時,沒有一顆寶石可以賣到如此高的價格)。1969年,著名影星里查德.波頓在一次拍賣會上,以37000美元購得該珍珠。不久,他又把這顆珍珠送給他的妻子、著名女影星伊麗莎白.泰勒,作為泰勒37歲生日的禮物。
③、還有人認為可能存在3顆同名的珍珠。當年在拍賣(後被波頓所購得)拉帕雷格林納時,西班牙前女皇維多利亞?歐哥尼曾提出抗議,聲稱真正的拉帕雷格林納在她那兒,並出示了一張照片。但人們,認為該照片與歷史記錄有些出入,它比較圓,也比較規則,重為72.5克拉(223.8珠喱)。
3、卡羅塔珍珠
英文名稱Carlottapearl,又名墨西哥女皇珍珠,相傳這顆珍珠曾為墨西哥女皇卡羅塔所有,故而得名。其形狀為精圓,重量為86格令,亦即為21.5克拉或為4.3克,這是一顆品質極為優異的天然野生珍珠。
4、查理二世珍珠
英文名稱charlesⅱpearl,於1691年發現,因贈給英國查理二世皇帝而得名。其重量為28克拉或5.6克。傳說後曾同時被西班牙女王所得,並將其製成一對耳飾。
5、亞洲之珠
英文名稱 Asia Pearl,該珠發現於1736年,為一顆巨型的天然野生珍珠,其形狀奇特,略呈圓筒狀,其大小為76×49毫米,重605克拉,即121克,價值20萬美元。
6、珍珠女王
英文名稱queenofpearl是一顆非常漂亮的東方珍珠,重達27.5克拉或5.5克,曾為法國王宮所擁有,1792年被盜後下落不明,但也有人認為,它後來就是被俄國沙皇所擁有的拉皮列格里娜之珠。
7、攝政王之珠
英文名稱LaRegentepearl,一顆卵形的大珍珠,337珠喱,出處不詳。曾為法國王室所擁有。法國大革命後,王室珠寶被拍賣時,該珠也被賣出,後下落不明。
8、諾蒂加珍珠
英文名稱Nordicapearl,是一顆奇異而著名的大珍珠,呈綠色,為鮑魚貝所產。重量43.75克拉或8.75克,曾歸一個叫諾蒂加的夫人所有,故名。
9、拉帕來格林那珍珠
其重量為112格令或5.6克,其形狀精圓。沙皇時代藏於莫斯科博物館。是歷史極為著名的大珍珠。
10、霍普珍珠
為英國倫敦銀行家藏的一顆巨型珍珠,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顆天然野生珍珠,重1800格令,合450克拉或90克,其形狀十分奇特,酷似圓柱,更神奇的是圓柱的一端呈白色,而另一端呈褐色。這顆巨珠的長度為2.5英寸,現藏於英國博物館內。
I. 海潤珍珠-附背珠,什麼樣的珍珠叫附背珠
您說的附背珠,也叫附殼珍珠或者馬貝珠,瑪比珠,是一種半邊珍珠,也稱Mabe珠、饅頭珠和半圓珠。一般在採集完已養殖好的珍珠後,將預制的半邊形的珠核插入貝殼的內壁,使凸面朝向珠母貝的套膜,平面貼緊珠母的殼壁,插好後再放入水中喂養,日積月累,珍珠層將外珠核一層一層地包起來形成半圓形,採集時將其同部分珠母貝殼壁一起提取出來拋磨成一件飾品,故其個體碩大。一般形狀看起來是一邊扁平,另一邊是球體狀,馬貝珠實質上是一種再生珍珠,在此之前,每個珍珠貝可先生產兩粒圓形珍珠,而後可再養殖3-7粒馬貝珠,其特點是顆粒大、具極出色的光澤、純凈的銀白色以及光滑的表面。最小的也有10mm,大的可至17mm或更大。
希望能幫助到您,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