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紐西蘭的牧業帶動哪些行業

紐西蘭的牧業帶動哪些行業

發布時間: 2023-01-08 12:13:51

『壹』 毫無存在感的「農業國」紐西蘭,是憑借什麼成為世界前十的發達國家

他們在世界大戰的時候選擇低調,閉關鎖國,發展農業,讓很多人都種植蔬菜。

『貳』 紐西蘭發展牧業的自然條件

紐西蘭發展畜牧業的條件
自然方面: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溫和濕潤,土壤肥沃,牧草茂盛,牧場遼闊。(任答3點得3分)
人文方面:畜牧業專業化水平高,商品化程度高,市場廣闊,管理科學,重視發展人工牧場,重視科學技術的運用。

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面積約26.87萬km2,由北島、南島及其他一些島嶼組成。除北島北部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外,決大部分是溫帶海洋性氣候。其畜牧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農業勞動力約有13.2萬,占經濟活動人口的8.6%。全國2/3的土地適宜農牧,耕地面積38.5萬hm2。大部分工業仍以農牧業產品為原料,農牧業的各種產品約占國民收入的3/4,以農牧業產品為原料的出口值將近占總出口的一半。

『叄』 紐西蘭是是世界上畜牧業生產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也是重要的羊毛及羊肉輸出國。根據位置,氣候,地形,人口

你都列出四要素了,就往有利於畜牧業發展的方面說不就行了,位置自然跟交通有關,因為出口需要;氣候,沒記錯的話應該是溫帶海洋性氣候,跟西歐是一樣的氣候,其氣候特點是全年溫和多雨,適合多汁牧草的生長,有利於畜牧業發展;地形,畜牧業自然是要地形平坦啦,因為需要大面積牧場;人口,人口稀少,人少地多,符合畜牧業發展以及出口需要。

『肆』 紐西蘭以牛奶等畜牧業為主,為什麼也是發達國家

論經濟實力,紐西蘭肯定是發達國家,在世界發達國家中排名第七,其支柱產業是奶製品和肉製品的出口。旅遊業也為紐西蘭增加了不少外匯。
紐西蘭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038.73億美元(2006年,世界第53名);人均29,698美元(世界第27名);人類發展指數為0.943(高,世界第19名,有所上升)。
畜牧業是紐西蘭經濟的基礎,紐西蘭農牧產品出口量占其出口總量的50%,羊肉、奶製品和粗羊毛的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紐西蘭還是世界上最大的鹿茸生產國和出口國,生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0%。礦藏主要有煤、金、鐵礦、天然氣,還有銀、錳、鎢、磷酸鹽、石油等,但儲量不大。石油儲量3000萬噸,天然氣儲量為1700億立方米。森林資源豐富,森林面積810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30%,其中630萬公頃為天然林,180萬公頃為人造林,主要產品有原木、圓木、木漿、紙及木板等。漁產豐富。工業以農林牧產品加工為主,主要有奶製品、毛毯、食品、釀酒、皮革、煙草、造紙和木材加工等輕工業,產品主要供出口。農業高度機械化。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水果等。糧食不能自給,需從澳大利亞進口。
畜牧業發達,是紐西蘭經濟的基礎。畜牧業用地為1352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一半。乳製品與肉類是新最重要的出口產品。粗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產量的25%。紐西蘭漁產豐富,是世界第四大專屬經濟區,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內捕魚潛力每年約50萬噸。除了主要產業食物加工業(肉類與乳品)與工業之外,紐西蘭的食物加工技術、電訊、塑料、紡織、林木製品、電子、登山用品與服飾等方面的競爭力也越來越來強。近年來,特殊生活風格用品的業者,如帆船,也在急速增長。紐西蘭的股票指數NZX上各式各樣的公司,正反映了這些產業。

『伍』 紐西蘭主要從事的農業地域類型

紐西蘭主要從事的農業地域類型是大牧場放牧業。

大牧場放牧業往往分布於乾旱、半乾旱氣候區,地廣人稀,地表主要為草原植被,只適合進行大規模商品畜牧業生產。主要分布區有美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阿根廷、南非等國家和地區。

在美國、阿根廷的大牧場上,牧牛占重要地位;在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的大牧場上,養羊占重要地位。

該區的生產特點是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經濟效益好,專業化程度高。



(5)紐西蘭的牧業帶動哪些行業擴展閱讀

世界主要的農業地域類型有六種:水稻種植業、大牧場放牧業、種植園農業、商品穀物農業、混合農業、乳畜業。

1、水稻種植業:是潮濕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一種獨特類型的農業。主要集中在東亞、東南亞、南亞的季風區以及東南亞的熱帶雨林區。

生產特點:小農經營;單位面積產量高,但商品率低;機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2、種植園農業:是熱帶地區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商品農業,廣泛分布在拉丁美洲、東南亞、南亞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生產特點:種植單一經濟作物的大規模的密集型農場。

3、商品穀物農業:是世界上生產商品糧的主要地域類型,種植的作物以小麥和玉米為主。主要分布區有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這些國家的商品穀物農業一般是家庭經營,而我國的一般是國營的。

生產特點:生產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

4、乳畜業:其生產對象是奶牛,產品主要是牛奶及其製品,如奶粉、黃油和乳酪。市場的遠近和飼料的供應是影響乳畜業生產的兩個重要因素。世界乳畜業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周圍地區、西歐、中歐以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也發展了乳畜業,產品主要是新鮮牛奶。

5、混合農業:在同一農場中將種植業和畜牧業有機結合在一起。主要分布區歐洲、北美洲、南非、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等地,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是一種新穎的混合農業。

生產特點: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效安排生產,商品化程度高,市場適應性強。

『陸』 紐西蘭畜牧業對我國畜牧業發展有哪些借鑒意義

1、畜牧業經濟發展
1.1畜牧業經濟發展的三種模式
衡量一個國家採取何種畜牧業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是看這個國家在發展畜牧業過程中,土地、資本和勞動力三大生產要素的投入情況。由於三種生產要素投入的強度不同以及結合的方式不同,形成了土地密集型的畜牧業、資本密集型的畜牧業及勞動力密集型的畜牧業三種不同的發展模式。受三大要素的制約,世界各國分別採取了不同的畜牧業經濟發展模式。與三種模式相對應的分別是:以土地投入為主的澳大利亞、紐西蘭的草地畜牧業發展模式(簡稱澳新模式);以資本投入為主的美國和歐洲的集約化畜牧業發展模式(簡稱歐美模式);以勞動力投入為主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傳統畜牧業發展模式(簡稱傳統模式)。
在歐美模式中,雖然都屬於資本密集型的發展模式,但是,由於經營規模的不同,又可進一步細分為北美模式和歐洲模式。北美模式是指美國和加拿大兩國的畜牧業經濟發展模式。這兩個國家的共同特點是土地資源豐富,資金和技術實力雄厚,但勞動力資源緊缺,因此,在發展畜牧業經濟的過程中,選擇了土地、資本和技術密集、以機械作業為主的集約化大農場的發展道路。歐洲模式是指德國、法國、荷蘭、奧地利等幾個歐盟成員國的畜牧業經濟發展模式。這些國家的共同特點是土地和勞動力資源相對稀缺,資本和技術實力雄厚,因此,在發展畜牧業經濟過程中,選擇了資本密集和技術密集、以機械作業為主的集約化家庭農場的發展道路。
1.2我國應該借鑒歐洲模式
我國的畜牧業經濟,由於受土地、資本、技術等要素投入制約,所以,總體上屬於勞動密集型的傳統發展模式。目前,正處於由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轉型時期,面臨著發展模式的選擇問題。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人均土地資源少,土地資源非常稀缺,這是基本國情。受土地資源供給的約束,我國在發展畜牧業經濟過程中,不可能採取澳新模式走以草地畜牧業為主的發展道路。同時,由於受土地、資本及技術等條件約束,我國在畜牧業經濟發展過程中,亦不可能採取北美模式走以大農場為主的發展道路。唯一可供我們選擇的(也是可行的),只有歐洲模式。
為什麼我國要選擇歐洲模式?因為歐洲模式更適合我國的基本國情。那麼。什麼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呢?我國的基本國情就是:草地大產草少,人口多耕地少,農戶多農場少。草地資源質量差,決定了我國發展畜牧業經濟無法採用澳新模式。我國雖有約4億公頃天然草地資源(其中,3億公頃為北方草原,1億公頃為南方草山草坡),差不多相當於耕地面積的4倍,但是,仔細分析,這些資源的質量很差。南方草山草坡開發利用難度大,潛力有限。北方草原大都地處北方的寒冷地帶,無霜期短、寒冷、乾旱是我國北方草原地區氣候的主要特徵。受氣候條件及社會經濟條件制約,我國天然草地的生產力水平很低,資源質量與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存在天壤之別。
1.3我國的畜牧業應該實現由農戶向家庭農場的轉變
人口的二元結構及耕地資源稀缺,決定了我國畜牧業經濟發展亦不可能採用北美模式。草地大產草少,決定了我國畜牧業經濟發展不具備選擇澳新模式的基本條件。我國人口的65%屬於農村人口,農業勞動力供給過剩是我國農業生產要素市場的主要特徵。這一特徵意味著我國農業勞動力成本低,同利用機械相比,利用廉價勞動力更具有比較優勢,這就是為什麼我國畜牧業經濟發展是勞動密集型的,而不是資本密集型的主要原因。從業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低、科技素質差,人均耕地面積小,決定了我國的畜牧業經濟發展不可能是技術密集型和土地密集型的。
畜牧業生產的規模化是世界性的發展潮流,可以肯定,我國的畜牧業生產發展也不可能逆潮流而上。換言之,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畜牧業生產也必然會朝著規模化的方向邁進。但是,實現規模化生產可以有不同的途徑,例如,培育家庭農場、建設規模化的飼養小區、發展大規模的商業化大農場,等等。我國目前的畜牧業生產從業者多數是小規模的農戶,這也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基於這樣的基本國情,我國實現畜牧業生產規模化途徑應以培育家庭農場為主,即逐步實現由農戶向家庭農場的轉變。但是,毫無疑問,我國畜牧業生產的規模化進程將取決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由於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漫長,所以,我國的畜牧業生產由農戶向家庭農場的轉變將面臨各種挑戰。
2、歐洲模式的發展趨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2.1歐洲家庭農場的基本特徵
筆者曾經先後考察過匈牙利、芬蘭、奧地利、義大利、荷蘭、德國等幾個歐洲國家。這些國家的畜牧業生產發展,包括養豬業、家禽業、肉牛業、奶牛業,都是緊緊依賴於家庭農場,像北美那樣的牧場在歐洲幾乎找不到。家庭農場有兩個基本特徵,特徵之一:就是農場所需要的勞動力主要是家庭成員,包括夫妻和子女,很少有僱工。一般情況下,家庭農場的經營規模與家庭勞動力的供給水平相適應。特徵之二:就是經營規模都不大。在德國,奶牛存欄量40頭以下的家庭農場佔66%,生豬存欄量600頭以下的家庭農場佔83%。在荷蘭,家庭農場平均飼養奶牛59頭。在奧地利,家庭農場經營規模更小,在飼養奶牛的農場中,養牛10頭以下的農戶占養牛農場總數的38%,養11—50頭的佔55%,養50頭以上的佔7%;在養豬農場中,年存欄量在100頭以下的,占養豬農場總數的92%;年存欄量101—400頭的,佔7%;年存欄量400頭以上的;佔1%。
2.2歐洲的家庭農場經歷了由農戶到農場的轉變
在上個世紀的60年代和70年代西歐的一些主要發達國家,許多農場都是兼業型農場,他們種糧、種菜、養豬、養牛同時從事幾個行業,甚至有些農民是一邊到工廠打工一邊經營農場,農場的經營規模都比較小,專業化程度也很低。這些農場實際上相當於我國現在的農戶。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奧地利的多數農場屬於種植業與養殖業相結合的農牧結合型農場,即使是單純從事養殖業的農場也都既養豬又養雞,兼業型農場依然占農場總數的70%。2007年4月,筆者在考察德國巴伐利亞州的畜牧業時,訪問了一個農場叫弗拉格納農場(Fragner),這是一個經歷了三代人經營的世家農場。1961年農場只有20頭豬,13頭奶牛,同時還經營幾公頃耕地,當時屬於一個兼業性農戶。但是,40多年後的今天,該農場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專業化的奶牛農場,奶牛存欄量達200頭,同時還經營著104公頃的土地用來生產奶牛所需要的飼草飼料。可以說,弗拉格納農場由一個兼業農戶轉變為一個專業化的農場,是在城市化和工業進程中實現的。它所在的村莊,1945年時有167個經營奶牛的農場,但現在全村只剩下他一家了,其他的農場有的轉產,有的轉讓,有的出租,有的進城成為城市人口。弗拉格納農場通過購買和租賃別人的土地擴大了自己農場的規模。弗拉格納農場所經歷的變化,記述了許多歐洲現代的家庭農場由農戶向農場轉變的歷史進程。
2.3以家庭農場為中心構建社會化服務體系
歐洲的畜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以家庭農場為服務對象,圍繞家庭農場而建立的。政府出台的相關產業扶持政策是針對家庭農場的;科技推廣體系是針對家庭農場設計的;大學及研究機構的科技創新項目是針對家庭農場設計的;成立的各種行業協會是直接為家庭農場提高服務的。這種服務理念和制度設計貫穿於機械製造、動物育種、飼料營養、草場改良、疫病防治、糞污處理、農場管理等各個環節。這種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構建造就了具有歐洲特色的以家庭農場為基礎的現代畜牧業。事實上,歐洲的許多國家都是以家庭農場為基礎發展現代畜牧業的。例如,荷蘭和德國都是在家庭農場的基礎上,實現了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的轉變。
荷蘭的家庭農場在上個世紀50年代,手工擠奶相當普遍,一個擠奶工一天最多可以擠10~15頭奶牛。60年代初開始推廣機械擠奶,到60年代末機械擠奶得到普及。目前,荷蘭的擠奶方式正在由機械擠奶向機械人擠奶轉變。荷蘭在歐洲各國中是採用機械人擠奶最多的國家。歐洲各國已經投入使用的擠奶機械人總共有500套,其中,在荷蘭就有250套。荷蘭的農場主們一直高度重視利用現代科技來發展奶牛業。他們緊跟現代農業科技發展的步伐,及時把最新的農業科研成果運用到奶業的生產實踐中去。例如,他們採用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現代生物技術改良牛群,利用計算機技術從事飼養管理,利用現代環保技術從事奶業生產,等等。
在德國的巴伐利亞州,奶業生產通過以家庭農場為基礎的飼養體制也實現了由傳統奶業向現代奶業的轉變。筆者所訪問的所有奶牛農場都採用現代的品種、現代的技術和現代的管理。從品種上看,他們所利用的德系西門塔爾在乳肉兼用型品種當中,無疑屬於世界頂尖水平(母牛的平均單產水平約為7噸,同時,公犢有很好的育肥能力)。從技術上看,他們利用的草場全部為人工配方草場,每塊草場上有10種以上牧草配伍,保證了飼草營養的多樣性;牧草青貯及全株玉米青貯技術得到了普及推廣;人工授精技術和胚胎移植技術在家庭農場中得到了普遍採用。從管理上看,普遍實現了完全舍飼與TMR技術的完美結合;高產奶牛的補飼實現了由計算機控制;牛的糞便全部實現了無害化處理。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對糞便進行了無害化處理,環境中的異味小,所以除了一些大型的奶牛場實現了場村分離外,還有相當數目的小型奶牛場依然在村莊內經營。
2.4我國應該以家庭農場為中心發展現代畜牧業
從發達國家的畜牧業經濟發展趨勢上看,畜牧業生產的規模化是一種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在這一歷史發展的進程中,美國、加拿大選擇了大農場的發展道路,而歐洲各國則選擇了家庭農場的發展道路。雖然他們選擇的發展道路不同,但都分別實現了現代畜牧業這一產業發展目標。我國目前正處於經濟轉型時期,正處於選擇何種規模化發展道路的交叉路闊。我國幅員遼闊,地區間的差異性大,經濟發展水平不平衡,形成了農戶、專業戶、大農場、規模化飼養小區等多種經營成分並存的局面。但從全局上看,我國的畜牧業生產仍然是以農戶的家庭經營為主的國家,借鑒歐洲模式,在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中,把越來越多的農戶打造成家庭農場,是畜牧業走向規模化經營的現實選擇。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要特被強調針對家庭農場,科技創新、技術推廣、高科技的研發都要服務於家庭農場,以家庭農場為基礎發展現代畜牧業。
3、發達國家畜牧業組織化特徵及對我國的啟示
3.1發達國家畜牧業的組織化特徵
發達國家的農業屬於高度組織化的產業之一。在農業內部,畜牧業的組織化程度要遠遠高於種植業、林業和漁業。這是因為:第一,許多畜產品屬於鮮活產品,貨架期很短,要提高銷售效率需要把生產者組織起來,進行有組織地銷售;第二,畜禽屬於活的動物,不能被人類直接消費,需要經過屠宰、加工後才能食用,所以畜牧業的產業鏈比種植業、林業和漁業都長,為了改善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協調性,需要建立產業組織。
發達國家畜牧業的產業組織,按照性質和功能可分為三類,即政治組織、經濟組織和技術組織,與三種組織對應的名稱分別是農民聯合會、農業合作社及農會或農業協會。農民聯合會屬於農民自己的政治性組織,獨立於任何黨派和政府部門,其主要職責是代表農民利益,在參與政府決策中,為農民說話,反映農民的意見和要求。如果政府出台的某項政策招到它的反對,這項政策就很難付諸實施。農業合作社屬於農民自己的經濟性組織,合作社向農民提供的服務項目包括:①銷售服務(銷售合作社),例如,向社員銷售機械、飼料、獸葯等投入品;②加工服務(加工合作社),社員生產的牛奶、肉類都是經過合作社加工後進入市場的;③金融服務(信用合作社),社員可以通過合作銀行進行儲蓄和貸款。農會屬於農民的技術組織,主要對農民提供各種技術咨詢,經常為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在育種、人工授精、胚胎移植、防疫等許多方面為農民提供上門服務。
3.2發達國家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模式特徵
發達國家畜牧業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與我國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存在著本質區別。我國目前的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基本模式為「公司+農戶」或者「公司+協會+農戶」,而發達國家畜牧業產業化經營的基本模式為「合作社+公司+農戶」。這兩種模式存在著本質區別。我國的「公司+農戶」模式,公司與農戶之間基本是一種買賣關系,屬於鬆散型的合作,公司與農戶之間沒有形成經濟利益共同體,甚至有時存在經濟利益紛爭,彼此之間缺乏誠信與關愛。國外的「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合作社是公司的所有者,農戶是合作社的股東,因此,農戶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公司經營的好壞與農戶的經濟利益息息相關,年末農民可以享受分紅。公司和農戶之間在開拓市場、打造品牌方面存在一種互動力,形成了「品牌—市場—收益—品牌」良性循環。而「公司+農戶」很難形成這種良性循環。
3.3我國應該讓行業組織發揮更大作用
發達國家的畜牧業產業組織在行業發展過程中,既可以維護農民利益又可以為農民提供公眾服務,起到了政府部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發達國家政府賦予農民組織許多權利,例如,行業的規章制定、產品質量檢測、技術標准和規范的制訂、技術推廣、政府補貼的發放、質量認證、市場監督等許多工作都交由行業組織辦理。而我國目前行業管理的許多權利掌控在政府部門手中,但由於人力資源缺乏,許多事情想管而無力去管,很容易形成管理漏洞,不利於產業的發展。政府部門將來應該逐步放權,把自己無能力管的事情交由行業協會來管,讓行業組織發揮更大作用。

『柒』 紐西蘭的主要農業是什麼發展這種農業的原因又是什麼

一、農業發展的特點

紐西蘭農業受到其社會、經濟、勞動力以及自然條件的影響,與歐美和鄰近的澳大利亞都有所不同。概括地說,其獨特之處有三點。

1、以畜牧業為主。 紐西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業國家之一。畜牧業是紐西蘭經濟的支柱行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80%左右,從事畜牧業的人口也約占農業人口的80%,是世界上按人口平均養羊、養牛頭數最多的國家。

2、以家庭農場為主,但經營規模比澳大利亞小。紐西蘭家庭農場占農場總面積的一半以上,農場主及其家庭成員占農場勞動力的3/4。總體上看,紐西蘭屬於人少地多的國家,牧場尤其遼闊,全國人均3.8公頃。紐西蘭家庭農場的規模只有澳大利亞的1/10 左右,也比美國的要小些。紐西蘭飼養牛、羊的農場的平均規模為538公頃,擁有3475個牲畜單位,即2600隻羊和214頭牛(1頭奶牛相當於5.5個牲畜單位)。

3、農業生產的商品率高,外貿依存度也高。 紐西蘭的農業已經高度機械化,專業化比較明顯,經營集約化,不但單產比較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也非常高。2001年紐西蘭穀物單產水平為6208斤/公頃。1999年牛奶產量為1137.2萬噸。

平均每個農業勞動力生產奶63.3噸,羊肉3.8噸,羊毛2噸,乳酪1.1噸,黃油2噸。由於紐西蘭的許多產品必須出口,所以外貿依存度很高,國際市場的波動有時會對農業經濟產生一些影響。

『捌』 紐西蘭的畜牧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紐西蘭的畜牧業起始於1814年。當年,英國移民將兩頭奶牛和一頭公牛帶進紐西蘭,以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隨著牲畜的不斷繁衍和牧場的逐步擴大,帶動了養牛業與奶業等畜牧業的發展。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技術的不斷創新與改造,使得紐西蘭畜牧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玖』 紐西蘭的畜牧業以什麼為主

今天,畜牧業是紐西蘭的主導產業,傳統的畜牧業以牛、羊為主,主要產品為羊肉、肉牛、羊毛、乳製品和皮革製品,而鹿、山羊、鴕鳥、駱駝等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家畜行業。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1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