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大沙漠在哪裡
① 人間天堂:紐西蘭
紐西蘭南島
紐西蘭似乎違背了達爾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生存規則,擁有忘記了飛翔的鳥、憨態可掬的珍稀企鵝、隨時出沒的海洋精靈與古老的大型鱷蜥…
第一次去紐西蘭旅行的人,很難不被它獨特的風景、多樣的物種吸引。在這片最晚被人類「染指」定居、遠離大陸的遙遠海島之上,有著許多有趣的動物、珍稀的植物。
紐西蘭成為「動植物天堂」,是因為沒有毒蛇、原生大型哺乳動物等「猛獸」。在這座違背了達爾文「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生存規則的國度,忘記了飛翔的鳥、憨態可掬的珍稀企鵝、隨時出沒的海洋精靈與古老的大型鱷蜥一道,共同描繪了獨屬於紐西蘭的美妙輪廓。
為什麼紐西蘭沒有猛獸?
這首先要從紐西蘭這塊島嶼的「年齡」說起。約1億年前,紐西蘭與超級大陸分離。這一小片曾經沉在海底的區域,在海水退去後,變成了全新的陸地紐西蘭。雖然有1億年用來進化,但按照從魚開始到爬行動物、再到登陸進化的路線,比起其他生機勃勃的古老大陸們,紐西蘭還是顯得太年輕了。這座年輕的小島,自己不能夠獨立進化出大型猛獸這類的「天敵」,四周的海洋又形成了天然的屏障,附近大陸的蛇與猛獸無法游過來,安全「隔絕」成為可能。
紐西蘭地圖
但事實上,紐西蘭附近的澳大利亞,也同樣是四面臨海,卻有著太攀蛇、長吻海蛇、東部棕蛇、澳洲虎蛇等劇毒物種。
為什麼環境狀況類似的紐西蘭卻沒有毒蛇出沒?
約5000萬年以前,紐西蘭與澳大利亞地塊分離。這次「分家」,讓紐西蘭與澳大利亞內部的地理、氣候環境形成了迥然不同的樣貌。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1/3以上的面積被沙漠覆蓋,降雨量很小,形成了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中心的半環狀氣候分布。在東南沿岸一帶,澳大利亞分布著大量的熱帶雨林,東北部沿海地區更是全年高溫多雨,擁有眾多人類未曾涉足的原始熱帶雨林。
澳大利亞,昆士蘭溫熱帶雨林
和沙漠與原始森林組成的澳大利亞不同,紐西蘭境內多山,山地與丘陵占據了總面積的75%,溫帶海洋性氣候讓這里四季溫差不大,更鮮有極端氣溫出現。
在陸地上,毒性較大的動物需要同時滿足溫度高、叢林密的環境條件,澳大利亞全年氣溫高於紐西蘭,又有著比紐西蘭更密集的熱帶雨林,動物的毒性便更高,經過千萬年的進化,形成了如今的樣貌。
除了「遠離大陸」「溫差不大」等天賦之外,紐西蘭在如今的全球化時代,依然保持著幾乎沒有天敵的生態環境,也有賴於當地人的努力。紐西蘭對入境動植物的檢疫極為嚴格,且完全禁止蛇類進入,即使在動物園內,你也看不到任何一種蛇。若是在紐西蘭被發現進口蛇類,會被判處5年左右的有期徒刑。
對於環境的保護,紐西蘭人也在細枝末節上做足了功夫:在奧克蘭的餐廳,幾乎所有洗手間內裝洗手液的盒子上都貼有「此洗手液不含棕櫚油成分」的提示標簽——鼓勵大家使用不含棕櫚油的洗護產品,以便保護熱帶雨林不被砍伐。
「不含棕櫚油成分」的標識
島嶼自有天賦,加上其間的人們肯為守護天賦而努力,「沒有天敵」的童話故事才能始終延續。
「鳥島」
幾乎沒有天敵的侵襲,在紐西蘭,過得最舒服的當屬各種鳥類了。
如果你留意紐西蘭街頭店鋪的招牌、圖書與郵票上代表國家的圖案,很容易就見到紐西蘭的國寶——幾維鳥。
幾維鳥
說是「鳥」,但幾維鳥屬無翼鳥科,並不會飛翔。由於在紐西蘭沒有天敵,食物易得,幾維鳥的翅膀逐漸退化,最終失去作為鳥兒與生俱來的飛翔本領。
幾維鳥的習性與樣貌,看起來也是呆萌有餘、機警不足:圓滾滾的身子、細長的嘴,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十分有趣。眼睛小小、視力不佳的幾維鳥,日常棲息在森林和灌木叢中,晝伏夜出,喜愛熱鬧的群體生活,性情溫馴、好奇心旺盛。作為鳥類,幾維鳥罕見地像兔子一樣住在地洞里,它們細長的嘴是極好的挖掘工具,可以挖出足夠自己和後代居住的巢穴。
同樣忘記如何飛翔的,還有幾近瀕危的南秧雞。同為紐西蘭特有的鳥類,不會飛的南秧雞沒有國寶幾維鳥的好運氣,一度因早期人類活動影響和環境變化瀕臨滅絕,直到20世紀40年代左右才被重新覓得蹤跡。如今,約有300隻南秧雞棲息在提里提里瑪塔基島上一個專門的鳥類保護區。
南秧雞
除了稍顯笨拙的國寶與南秧雞之外,紐西蘭還擁有一些古靈精怪的獨特鳥類。比如,聒噪的簇胸吸蜜鳥膽子很大,會主動飛到人類身邊好奇地端詳,還能像鸚鵡一般學人說話;比如啄羊鸚鵡,這種生活在高山之上的鳥類生性頑劣,被以「啄羊」冠名,人們便能讀出它一貫做過的「好事」。如今,啄羊鸚鵡的「業務范圍」也不僅僅局限於啄羊,還熱衷於用嘴拆掉人們 汽車 上裸露的小零件,讓當地居民又愛又恨、無可奈何。
對 汽車 零件情有獨鍾的啄羊鸚鵡
雖然紐西蘭境內隨處可見獨特的鳥類,但若是在特定的春夏時節,來到奧克蘭附近著名的穆里懷海灘,你不僅可以欣賞到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評為「世界30大美景」之一的迷人黑沙灘與壯美懸崖,還能遇見塘鵝的繁殖盛會。
這些塘鵝每年冬季飛往澳大利亞躲過紐西蘭的冬天,再於10月前後飛回紐西蘭的穆里懷海灘,在這里築巢孵卵,待次年3月前後帶著小塘鵝一起飛到澳大利亞。於是,10月至隔年3月間,穆里懷海灘便成了鳥的世界,被當地人稱作「鳥島」——雖然,所謂的「島」僅僅是海上佇立的兩塊巨石,但數以萬計的塘鵝在此生息繁衍。歡快的鳥叫聲伴著海浪拍打巨石的聲響,仿若一首大自然的美妙交響。
穆里懷海灘
比起笨笨的幾維鳥,塘鵝們不僅帶來了大自然的和鳴勝景,也是極佳的捕魚小能手,漁民們稱之為「導航鳥」——若是追隨塘鵝們的飛行軌跡追捕魚群,保證能獲得極大的收獲。
塘鵝
豐富多彩的鳥類為人們提供了自然的無限樂趣,人們亦精心守護著鳥兒們的生息繁衍。在紐西蘭,「鳥島」的稱呼又怎麼能僅僅局限於兩塊巨石呢?
動物樂園
良好的生態、少有威脅的生存環境之下,受惠的不僅是鳥類,更多瀕危、稀有的海洋、爬行動物,都能在紐西蘭找到自己的家園。
素有「海洋之舟」美稱的古老游禽企鵝,是飛鳥與海洋的結合。在紐西蘭,可以見到其他地區鮮見的三種珍稀企鵝品種:藍企鵝、黃眼企鵝和峽灣冠企鵝。
藍企鵝是世界上最小的一種企鵝,身高只有30厘米——差不多是一瓶礦泉水那麼高,即便是一隻成年的藍企鵝,體重也才1公斤左右。因為它們身材嬌小,又常常在夜晚活動,在紐西蘭奧馬魯的藍企鵝保護區附近,當地人為了保護它們,特意捐款修建了一條藍企鵝專用地下通道,方便這些小生靈們不被人類打擾地安全過馬路回家。
藍企鵝
在但尼丁以南的奧塔哥半島以及奧塔哥南海岸,可以見到如今全世界僅存4000餘只的黃眼企鵝——連接兩只黃色眼睛的,是一圈漂亮的淡黃色鑲邊。黃眼企鵝身型較大,一隻成年的黃眼企鵝大約有70厘米高、體重在6公斤左右。
黃眼企鵝
除了黃眼企鵝,峽灣冠企鵝也是世界上最珍稀的鳥類之一,它們生活在紐西蘭南島最南端的峽灣和斯圖爾特島,美麗又難得一見。
峽灣冠企鵝
被海洋環抱著的紐西蘭,同樣也是海洋生物的集結地。在奧克蘭的豪拉基灣海洋公園,極度瀕危的布氏鯨以此為家。南半球37種海洋哺乳動物中,有超過25種長期生存在這個地區,幾乎成為了一座「種群博物館」。而若是前往南島東海岸的凱庫拉,人們便可以比在任何一片海域更輕松地遇見抹香鯨。
凱庫拉水下環境特別,水域中的大陸架坡度極陡,從陸地陡降至水下峽谷;南北方寒暖流的沖撞,讓這里的浮游生物與深海營養物質十分豐富,為鯨魚群的生存與繁衍提供了理想的環境與食物儲備。定居在這里的抹香鯨,常常在覓食之餘探出水面,給出海賞鯨的人一份不會落空的驚喜。
在凱庫拉,可以搭乘觀鯨的遊船到海上近距離觀鯨
故事的最後,不妨前往離岸保護區看一看鱷蜥——一種從遠古時代存活下來的獨特物種。作為世界上僅存的、從恐龍時代延續至今的喙頭爬行動物,其家族中的其他成員早已在6500萬年前滅絕,而古老的紐西蘭大蜥蜴則憑著天時地利延續至今。這種「蜥蜴的活化石」,平均壽命在 100 歲以上,一生中,皮膚可以變換出幾種不同的色彩。同時,它也是罕見的「三眼」動物,人們目前並不清楚其額頭上神秘的第三隻眼的用途,但有科學家認為,這是幫助紐西蘭大蜥蜴計算與辨別時間的器官。
鱷蜥
作為卵生動物,紐西蘭大蜥蜴的性別由孵化時的環境溫度決定:只有低於22.1攝氏度,才有可能孵出雌蜥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雌蜥蜴的孵出變得越發艱難,走過漫漫進化路、棲息於「無天敵」島嶼的「活化石」,也將面臨滅絕的危機——減緩全球變暖,將人類活動這一新生「天敵」的影響降到最低,不該僅僅是紐西蘭人的努力。
② 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不是的!
兩個是獨立的國家!具體的說,澳大利亞獨佔一塊大陸,而紐西蘭則是在澳東邊,由島嶼組成!兩國同在大洋洲,隔海相望!
澳大利亞與紐西蘭的地理情況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在地理上有兩個世界之最:她是世界上最小的陸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海岸線長達37000公里。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嶇的多石地帶、浩瀚的沙漠和蔥郁的平頂山巒,東部有連綿的高原,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墨累河和達令河是澳大利亞最長的兩條河流。這兩個河流系統形成墨累-達令盆地,面積約100多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大陸總面積的14%。艾爾湖是靠近大陸中心一個極大的鹽湖,面積超過9000平方公里,但經常長期呈乾涸狀態。
澳大利亞的大部分國土,約70%,屬於乾旱或半乾旱地帶,中部大部分地區不適合居住。澳大利亞有11個大沙漠,它們約占整個大陸面積的20%。由於降雨量很小,大陸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積實際上被沙漠覆蓋。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平坦、最乾燥的大陸,中部窪地及西部高原均為氣候乾燥的沙漠, 能作畜牧及耕種的土地只有26萬平方公里。沿海地帶,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帶,適於居住與耕種。這里丘陵起伏,水源豐富,土地肥沃。除南海岸外,整個沿海地帶形成一條環繞大陸的「綠帶」,正是這條「綠帶」養育了這個國家。然而,澳大利亞內陸貧瘠乾旱地帶卻蘊藏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澳大利亞鐵礦儲量佔世界第二位,各種礦產為澳大利亞帶來大量的財富。
紐西蘭:
紐西蘭屬於大洋洲,位於太平洋南部,澳大利亞東南方約1,600公里處,介於南極洲和赤道之間,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北鄰新喀里多尼亞、湯加、斐濟,在南緯34度至47度之間。紐西蘭由北島、南島、斯圖爾特島及其附近一些小島組成,面積27萬多平方公里,專屬經濟區120萬平方公里。海岸線長6900公里。紐西蘭素以「綠色」著稱。雖然境內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其總面積75%以上,但這里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四季溫差不大,植物生長十分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9%,天然牧場或農場占國土面積的一半。廣袤的森林和牧場使紐西蘭成為名副其實的綠色王國。紐西蘭水力資源豐富,全國80%的電力為水力發電。森林面積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9%,生態環境非常好。北島多火山和溫泉,南島多冰河與湖泊。北島第一峰魯阿佩胡火山高2797米,火山上有紐西蘭最大的湖泊陶波湖,面積616平方公里。南島橫跨南緯40°~47°,島上有全國第一峰庫克山。阿爾卑斯山中的弗朗茨·約瑟夫冰川和福克斯冰川,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冰川。山外有一系列冰川湖,其中特阿腦湖面積342平方公里,是紐西蘭第二大湖。蘇瑟蘭瀑布,落差580米,居世界前列。
③ 世界上有哪些沙漠
世界主要沙漠。 沙漠名稱: 撒哈拉沙漠(SAHARA):面積(萬平方千米),800;地理位置,非洲北部; 阿拉伯沙漠(ARABIA): 面積(萬平方千米),233;地理位置,阿拉伯半島;備注,阿拉伯半島各沙漠(魯卜哈里、內夫得等沙漠)的統稱。 利比亞沙漠(LIBYAN): 面積(萬平方千米),169;地理位置,非洲東北部;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 巴塔哥尼亞寒漠(PATAGONIA): 面積(萬平方千米),67.3;地理位置,阿根廷南部;寒冷荒漠。 魯卜哈里沙漠(ROBAI HALI);面積(萬平方千米),65;地理位置,阿拉伯半島南部;阿拉伯沙漠的一部分。 卡拉哈利沙漠(KALAHARI);面積(萬平方千米),52;地理位置,波札那、納米比亞; 大沙沙漠(GREAT SANDY);面積(萬平方千米),41.6;地理位置,澳大利亞西北部;備注,澳大利亞沙漠的一部分。 卡拉庫姆沙漠(KARA-KUM);面積(萬平方千米),35;地理位置,中亞土蘭平原; 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萬平方千米),32.7;地理位置,中國新疆塔里木盆地;世界上流動沙丘面積最大的沙漠。 敘利亞沙漠(SYRIA);面積(萬平方千米),32.5;地理位置,敘利亞、伊拉克、約旦和沙烏地阿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