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紐西蘭佛光山有多少僧侶

紐西蘭佛光山有多少僧侶

發布時間: 2023-01-11 08:13:20

A. 台灣最著名的佛教寺廟 或最大的佛教寺廟

台灣的四大叢林
台灣的宗教信仰是十分普遍的,也是多元的,佛教、道教、伊斯蘭教以及基督教、天主教等,都有廣泛的信徒。
據說,信眾最多的是道教,也就是信奉保佑出海平安的天後媽祖,這對於身居海島、世代與海相接的台灣人來說,當然是很好理解的。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等西方宗教的信徒,近年來似乎有增多的趨勢,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在金碧輝煌的佛寺和媽祖廟之間,不時也能看到高懸十字的尖頂教堂。而台灣的佛教,不僅信眾少於道教,歷史也不及道教悠久。當然,實際上很多人既信仰道教,同時也信仰佛教。隨著台灣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眾多高僧的弘法,幾十年來台灣的佛教有了長足的發展,最有代表性的是「四大叢林」,即:證嚴上人的慈濟功德會;星雲大師的佛光山;聖嚴法師的法鼓山;惟覺老和尚的中台禪寺。
這四大叢林,幾乎都有龐大的僧侶組織和百萬信徒、廣袤的廟宇和巨額的資產,還興辦了學校、醫院,並擁有自己的報紙、網站、電視台等,在島內和兩岸三地乃至國際上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四大叢林,就其在台灣的地域分布而言,恰好南、北、中、東各一。法鼓山在台北縣,位於台灣北部;中台禪寺在台中的南投縣,即台灣中部;佛光山在高雄縣,號稱「台南佛都」;慈濟在花蓮縣,居台灣東部。當然,每大叢林在台灣各地乃至海外還有各自的分支機構。就其承繼祖庭與弘法方式而言,四大叢林既各有所宗、各具特色,又有一個明顯的共性,就是弘揚「人間佛教」,也就是推動佛教面向人間,服務社會。

證嚴上人是一位瘦弱而堅強的女性,也是四大叢林中唯一一位比丘尼佛教領袖。她出生於台中一個富裕家庭,因父母多病,自幼出入寺廟,為父母消災祈福。25歲自行剃度出家,後皈依印順長老為師,秉持師命「為佛教、為眾生」,於1966年在花蓮縣創辦「慈濟功德會」。從最初竹筒里省下的五毛錢到今天募集的上百億善款,從最初只有30多個信徒到現在的400萬會員,從最初花蓮起步到如今在全球60多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證嚴上人和慈濟人創造了不可思議的人間奇跡。他們奉行「慈悲為懷、濟世救人」的宗旨,哪裡有災難,哪裡就有慈濟人的身影。慈濟的慈善志業,涉及到賑災、環保、骨髓捐贈、幹細胞移植等多個方面,他們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如非洲、阿富汗、科索沃,當然也包括中國大陸,特別是在2003年SARS(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期間。在台灣,我們隨時隨處都可以看到慈濟義工在為各種善事忙碌,他們中有老闆、富商、官員、明星、婦女、學生,不同國籍、種族、宗教信仰的人,紛紛投身於慈濟事業中。據說,台灣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或多或少參加過慈濟教育、文化、醫療、慈善的事業和活動。因此,慈濟以其非凡的慈善業績,於2003年以「台灣佛教慈善基金會」的名義正式成為聯合國非政府組織,證嚴上人也被譽為「東方特蕾莎」,多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有人則乾脆稱之為「人間觀世音菩薩」。

法鼓山的聖嚴法師,已於2009年2月圓寂。馬英九等台灣政要親往弔唁,馬英九作為法師的弟子,還親手安放了師父的舍利函下葬。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宗教局局長葉小文和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均發去唁電,足見聖嚴法師在台灣佛教界的地位。聖嚴法師是江蘇南通人,14歲在家鄉狼山廣教寺出家,後從軍到了台灣,曾任國民黨軍情人員。1960年退役後再入佛門,並到日本求學獲得博士學位。聖嚴法師學成後,回到台灣師承農禪寺東初老人,1977年老人圓寂後接掌佛門事務,1989年在台北縣金山鄉購地創建法鼓山。聖嚴法師是台灣少有的「博士」僧、學問僧,對佛學有極為精深的研究,是一位大學者、作家、教育家。他一生用中、日、英三種文字寫下了百餘種著作,如《正信的佛教》、《戒律學綱要》、《禪修指引》、《放下的幸福》、《智慧人生書》、《美好的晚年》等都是台灣長盛不衰的暢銷書。聖嚴法師提出「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凈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佛教學院、僧伽大學、法鼓大學等院校,又擔任台灣多所大學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導師。他發起「心靈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影響相當廣泛。因而,他被譽為「全體台灣人的精神支柱」。

以上兩大叢林,可惜在台期間我無緣拜訪其大本營,而佛光山與中台禪寺則有幸結緣,更有切身的感受。
先說說中台禪寺。中台禪寺位於台中南投縣埔里鎮,與日月潭鄰近,僅20分鍾的車程。也許因為這一關系,中台禪寺成了來台必去的旅遊景點。也許與日月潭沒有多大關系,完全是其自身的特色和魅力所在,吸引了廣大遊客。
我們從台中市出發,大約一小時的車程,便來到了中台禪寺。遠遠地望去,禪寺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建築極為雄偉壯麗,為台灣著名設計師李祖原居士,也就是台北101大廈的設計者設計。他設計之前遍訪世界各大寺廟和教堂,以吸取所長和激發靈感。惟覺老和尚親自主持,歷時10年,耗資40億台幣,於2001年9月1日禪寺正式落成開光啟用。中台禪寺建成後卻褒貶不一,贊揚者認為其突破了一般寺廟的格局,是一種大膽的創新;反對者則以為不中不西,不倫不類。但不管怎樣,其建築規模之宏大,氣勢之弘闊,用料之考究,設備之先進,都令人嘆為觀止,無怪乎人們要冠以「五星級」寺廟的雅號。
這里沒有一般寺廟的山門,我們在寺前下車,順一坡道拾級而上,頗似西藏布達拉宮。進門後受到寺方接待,副住持見尊法師在會客室與我們交談、品茗,安排一比丘尼陪同參觀。在一層大殿,我們看到高大無比的四大天王,感覺比古埃及神廟的神像還要壯觀。二層是大雄寶殿,供奉著釋迦牟尼佛,據說是由印度的紅花崗岩雕琢而成。從二層我們直接乘電梯到達16層,由上而下參觀。無論是佛殿還是禪堂,都清雅敞亮,美輪美奐,沒有普通寺廟那種香煙繚繞、嘈雜擁塞的感覺。整個寺廟不設香案,不點香火,佛像前敬獻的是鮮花睡蓮,完全符合當下提倡的低碳環保理念,我以為這樣的禮佛方式實在值得推廣。
參觀禪寺一個多小時,接著再去參觀禪寺的博物館。當時正逢浙江省博物館有關阿育王塔(即雷峰塔)的專題文物展在此借展,這是難得一見的。我們先參觀了這個專題展,再看禪寺常設展。中台禪寺自身收藏的文物,大都與佛事相關,按照材質的不同(如銅、鐵、木、石、紙、帛等)分類展示,頗多珍品。博物館的館長是一位比丘尼,有博士學位,親自為我們講解。就其設施和展示手段而言,即使與普通公共博物館相比也毫不遜色,堪稱一流。
參觀結束後,回想見尊法師在接待我們時提到惟覺老和尚提出的佛教「五化」,即科學化、藝術化、生活化、教育化、學術化,在這里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佛教如何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到了中台禪寺一定能得到某些真諦。這的確是一座與時俱進的叢林(自註:「與時俱進」是陪同的比丘尼一路講得最多的一句話),佛教現代化在這里可以說達到了極致,留下了時代的印跡,即此一端其功亦偉矣。
惟覺老和尚是四川營山人,多年來一直堅定地維護祖國統一,推動兩岸宗教文化交流。早年提出「三通」論:「兩岸未通,宗教先通;宗教未通,佛教先通;佛教未通,中台先通。」前些年島內「台獨」分子搞所謂「公投」,惟覺老和尚堅決反對這種分裂國家的行徑,呼籲「絕對不領公投票」。近年來,選送了多位中台禪寺的年輕法師到四川大學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攻讀博士學位。今年他不顧80多歲的高齡,還專程來大陸參觀了上海世博會。

最後說說佛光山。佛光山位於高雄縣與屏東縣的界河高屏溪北岸,原本是一座荒山,星雲大師於1967年購得此地,率領眾徒披荊斬棘,苦心經營幾十年,現已成為綠樹成蔭、殿宇相接、氣象萬千的佛教聖地。
星雲大師是佛光山的開山宗主,在台灣宗教界享有崇高地位。不僅如此,他把佛教事業發展到全世界,是一位極有國際聲望的高僧大德。但通過幾次接觸和交談,感到大師其實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長者、談吐幽默的智者。
與星雲大師結緣,要感謝我院音樂研究所所長田青先生。他早年通過趙朴老拜會了星雲大師,後來又在大師創辦的佛光大學任教,因而與大師十分熟悉。我們第一次與星雲大師見面是在台中別院(佛光山在台灣各大城市都設有這樣的分支機構),大師一連講了幾個機智幽默、寓意深刻的笑話,令人捧腹。隨後不久,我和田青應邀參加在台北別院舉辦的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開幕式,與大師交談,得知大師與家父同年(1927年生人),更有了親近之感。大約半年後,我與田青竭力推動,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於今年5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大師親臨現場講話,並到我們中國藝術研究院作了演講,受到熱烈歡迎。在京期間,我陪同大師,對大師有了更多的了解。
星雲大師是江蘇江都人,12歲在南京棲霞山出家,後入棲霞律學院修學佛法。1949年春組織僧侶救護隊來台灣,早年主要在宜蘭弘道,歷盡艱辛。創建佛光山後,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凈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如西來、南天、南華等寺,分別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創辦9所美術館、26所圖書館、12所書局、50餘所中華學校、16所佛教叢林學院,暨智光、普門、均頭等完全中、小學,美國西來、台灣佛光、南華及澳洲南天等大學,實現了自己「佛光普照五大洲」的宏願,開創了前無古人的佛教大業。
大師著作等身,著有《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等,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據大師告訴我,他青年時代從事過文學創作,寫過小說、劇本,主編過雜志,因此大師的著作,無論是宣揚佛法還是勸導善行的書籍,都明白曉暢,引人入勝。這是我拜讀了大師相贈的幾部著作之後的一點感受。
星雲大師早在58歲的時候,就極為明智地退出了佛光山住持事務。但是,在大師制定的一套科學而嚴密的制度下,佛光山的事業依然蓬勃發展。在佛光山,佛光緣美術館總館長如常法師陪同我們參觀了禪堂、寮房、書店、大佛城、大雄寶殿、大悲殿、大智殿、美術館、宗史館……無處不感受到大師的精神和魅力。最後,參觀了正在建設中的佛陀紀念館,這是一片規模宏大的建築群,繁忙的建築工地,預示著佛光山更加美好的前景。
(作者王能憲為北京大學文學博士,現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B. 佛光山妙光法師的簡介

師於十七歲時獨自逃至廣東省南華禪寺。晨鍾暮鼓,梵音經聲、素食淡菜、參禪打坐、禮佛修持,一住就是五個春秋!因多種機緣成熟。後來四處訪師學藝、遍跡了名山古剎,一心學佛參禪,習武學醫,現已有多種國家有關部門考試審核後頒發的證件,其中有武漢進修學院的「新聞與采訪」和「法律與公證」的證件;北京華陀中醫葯學院的「中醫針灸」、「中醫按摩」、「中醫康復治療師」等到共有20多本有關的證件。
因緣殊勝,天賜良機,師榮幸參拜了「國際(香港)詠春拳總會宗師——梁挺博士為師,修習詠春拳。讓其真正的以「佛醫禪武」濟世人的理想推向了另一個新起點!
多年來,師都免費義務幫人治病、施葯,有些甚至還要贈送車旅費,多次應邀前赴馬來西亞、香港等地講學、義診。故此也得了「慈悲王」的美譽。
愛國愛教、遵紀守法、弘法利生、普渡有情。是師多年來所奉行的「諸惡莫作,諸善奉行」的宗旨。師平易近人,幽默健談,從不裝模作樣的擺架子!所謂「擺架無宗師,宗師無架子」,師常教誨弟子們 ,學佛、念佛、拜佛、最主要的是要有一顆真實不假的真心。要正信,正知,正覺,不要誤信、偏信、迷信。「禪」有文字禪,生活禪、般若禪、動禪、靜禪等......
目前,師因感佛恩浩盪,眾生需求,以報父母,師長之恩,決定首次公開《子午八卦推拿法》和多種臨床靈驗葯方。以中醫、針灸、推拿、按摩、點穴、站樁練功等一體和配葯,制葯、防病、治病等,適合男女老少和寺院僧侶學習的健身、防身所修煉的實用功夫!結合師多年的修為和內氣修煉的秘決,傾囊相授於有緣者。也可在各大城市的寺院或居所舉辦「佛學講座」、「禪修止觀」、「四臂觀音頗瓦法」、「醫葯按摩.針灸」、「詠春拳」、「健身養生功」研修班!
希望慈悲的甘露將會撒向世界各地、讓世界各個角落的人們都能共沾法喜、離苦得樂......
在此,感謝各政界部門的領導,感謝曾以一技相傳的名師們,感謝所有支持的朋友們與護法居士!永遠的感恩您們!
祈:世界和平,國泰民安!
願:普天下的父母親永遠健康長壽!
弘法利生、普渡有情是我今生無悔的選擇......

C. 世界佛教大德高僧有哪些

釋迦文佛,龍樹,無著,世親,馬鳴,鳩摩羅什,真諦,玄奘,義凈,鑒真,慧能,善導,道生,蓮花生,阿底峽,米勒日巴,宗喀巴,空海,道源,馬哈希,阿姜查,一行,頂果欽哲仁波切
。。。。。。。。。。。。。

D. 請問:各學佛同修師兄~師姐!有沒有知道................

人是這個宇宙之間的,一個以人為本的正報,地球是以我們人所依靠的,叫依報。我們要靠地球才能存在,如果沒有地球,你說我們憑空,如何來安住我們的家園,我們的這些生活,所以這個人和地球是不可以分的。
解說:佛教認為,大地萬物是同體共生,相互依存的關系,人類如能體悟「依正不二」的道理,就會與大自然和諧共存。那麼世間就會時時有著,「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的美好情境。
星雲大師:我想人和人的關系是講究愛,我要愛惜,所以愛升華要慈悲,因此我們對這個世間要慈悲,對地球也要慈悲。就如佛教裡面過去有一位叫晱子菩薩,他說我每次走路不敢用力,怕踩痛了大地;我每次講話不敢太大聲,怕驚醒了已經熟睡的大地;我每次有了這骯臟、邋遢的東西,不敢隨便丟棄,怕污染了大地。這個幾千年來過去沒提倡說要環保,但是佛教幾千年來很重視,天下名山僧佔多。所以歷代的高僧大德,天下叢林都非常重視環保。
解說:四十多年前,台灣南部高雄縣大樹鄉內,有一片荊棘叢生,深壑崎嶇的荒山,因漫山遍野的亂草雜竹而得名「麻竹園」。
慈惠法師(佛光山開山寮特別助理):四十年前的佛光山這塊地,它不只是荒山,它根本就不能用的一個山,當時很多人都不看好這塊地。
解說:1967年組織僧侶救助隊渡海來台,整整18年的星雲大師,選擇了這片不被任何人看好的亂竹叢林,一磚一瓦地建立起他心中的人間佛果。
星雲大師:四十多年前,這里是一個沒有人管理的地帶,這個土壤都是沙石,都隨水土流失了,都是深坑。我來先把它填平,把它種植,有的是把這不能讓這個土石再流了,我就用這個石頭啊,撥開,保護這些水土。
慈惠法師:土推開來以後有很多的大石頭,我們就去把那些石頭撿起來,所以每天就跟著撿石頭,撿了以後就拿這些石頭來對這個山坡,做一個水土保持的坡坎,保持這個山坡不要讓它塌下去。
星雲大師:幾十年來對著一塊是沒有用的這個荒山,這個深坑啊,我也能把它建成一個,現在目前的這樣的世界。

E. 四位僧侶面前寫著四個字「本、米、木、全」,分別是他們圓寂的年齡。請問他們究竟活了多少歲呢

你好!
1.41吧,2.24吧,3.40吧,4.24吧或「本」是50,「米」是60,「木」是40,「全」是60
打字不易,採納哦!

F. 有誰知道星雲大師嗎

星雲大師,江蘇揚州(江都)人,1927年生,十二歲於南京禮志開上人出家。為臨濟宗第48代傳人。1945年入棲霞律學院修學佛法。1949年春,組織僧侶救護隊來台灣。曾主編《人生》、《今日佛教》、《覺世》月刊等佛教刊物。 早年主要在宜蘭弘道,1967年依託信徒支持在高雄縣大樹鄉購買土地,從此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凈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並融古匯今,手擬規章制度,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里程碑。 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並創辦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中華學校、佛教叢林學院及大、中、小學等數十所。 星雲撰有《釋迦牟尼傳》、《星雲禪話》、《迷悟之間叢書》等幾十種著作,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 大師有來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餘人,全球信眾則有數百萬之眾。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世界總會會長。於五大洲成立170餘個國家地區協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1957年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後改為佛光出版社。1967年創建佛光山,以弘揚「人間佛教」為宗風,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凈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並融古匯今,手擬規章制度,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新里程碑。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二百餘所道場,如西來、南天、南華等寺,分別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並創辦九所美術館、二十六所圖書館、出版社、十二所書局、五十餘所中華學校、十六所佛教叢林學院,暨智光、普門、均頭等完全中、小學,美國西來、台灣佛光、南華及籌辦澳洲南天等大學。2006年西來大學正式成為美國大學西區聯盟(WASC)會員,為美國首座由中國人創辦並獲得該項榮譽之大學。 1970年起,相繼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會,設立雲水醫院、佛光診所,協助高雄縣政府開辦老人公寓,並與福慧基金會於大陸設立佛光中、小學和佛光醫院數十所,育幼養老,扶弱濟貧。 1976年《佛光學報》創刊,翌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1997年出版《中國佛教白話經典寶藏》、佛光大辭典光碟版,設立佛光衛視(現更名為人間衛視),並於台中協辦「全國廣播電台」。2000年創辦佛教第一份日報《人間福報》,2001年將發行二十餘年的《普門》雜志轉型為《普門學報》論文雙月刊;同時成立「法藏文庫」,收錄有關佛學之兩岸碩、博士論文及世界各地漢文論文,輯成《中國佛教學術論典》、《中國佛教文化論叢》各一百冊等。 大師著作等身,撰有《釋迦牟尼佛傳》、《星雲大師講演集》、《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等,並翻譯成英、日、德、法、西、韓、泰、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大師教化宏廣,計有來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餘人,全球信眾則達百萬之多;一生弘揚人間佛教,倡導「地球人」思想,對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自然與生命、圓滿與自在、公是與公非、發心與發展、自覺與行佛等理念多所發揚。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世界總會會長;於五大洲成立一百七十餘個國家地區協會,成為全球華人最大的社團,實踐「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先後在佛光山、台北中正體育館、香港紅磡體育館、洛杉磯音樂中心、多倫多星座大飯店、溫哥華卑詩大學和平紀念館、雪梨達令港會議中心、巴黎國際會議中心、東京國際會議中心等地召開世界會員大會,與會代表每次都在五千人以上;2003年通過聯合國審查肯定,正式加入「聯合國非政府組織」(NGO)。

G. 五台山,為何被譽為四大佛教之首常說的「五台」,指的是哪五台

對於信仰佛教之人來說,五台山是最為神聖的地方之一。行走在五台山景區內,時常會看到虔誠的信徒,兩步一跪一拜,令人深深折服。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境內,因有五座山峰聳立,稱作五台,目前五座台上均修有廟宇。但五座台卻很少有人登臨。五台海拔均超過2000米,空氣稀薄,時有積雪。

《名山志》載:「五台山五峰聳立,高出雲表,山頂無林木,有如壘土之台,故曰五台。」民間傳說,五座山峰原來是聳立的,後被龍王五個兒子鬧騰之後,用尾巴將其掃平了,才成為現在的模樣。龍王五兒子後被文殊菩薩降服,現五台山的五爺廟就是祭祀他的廟宇。



文獻記載,五台山最早為神仙方士的居所,名叫紫府,是道教勝地。《清涼山志》載,佛教祖師文殊菩薩初來中國時,居於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說明當時五台山為道家所居。到了漢朝時期,佛教傳入中國並影響日盛,成為佛教聖地。

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迦葉摩騰、竺法蘭來到了五台山(當時叫清涼山)。由於山裡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薩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寺。於是大孚靈鷲寺,在此修建,成為中國最早的寺院,大孚靈鷲寺是顯通寺的前身。



南北朝時期,五台山的佛教發展達到了第一個巔峰時期。

北魏孝文帝對靈鷲寺進行規模較大的擴建,並在周圍興建了善經院、真容院等十二個寺院。

北齊時,五台山寺廟猛增到二百餘座。到了隋朝,隋文帝又下詔在五個台頂各建一座寺廟。即東台望海寺、南台普濟寺、西台法雷寺、北台靈應寺、中台演教寺。

到了唐代,五台山佛教的發展迎來了第二個巔峰。

唐朝《古清涼傳》記載,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有僧侶三千餘人。那時的五台山,不僅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而且是名符其實的佛教聖地了。



從唐至今,經歷多次變遷,五台山寺廟建築遭到多次破壞和重修。目前台內外尚有寺廟47座。其中佛光寺和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兩座木結構建築。顯通寺(靈鷲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羅瑛寺被列為「五台山五大禪處」。

台懷鎮是寺廟集中分布的地方,是五台山佛事活動和經濟生活的中心。地處由五台山五大高峰東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形成的懷抱之中,故名「台懷」。在五台山,人們把台懷地區(即現在的台懷鎮)稱為「台內」,其它地區則稱「台外」。

明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在他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中的《游五台山日記》里寫道:

「北台之下,東台西,中台中,南台北,有塢曰台灣(灣與懷的音義皆同),此諸台環列之概也。」



【東台望海寺】海拔2795米,面積100餘畝。台頂望海寺,隋代建寺,元代重建,明代重修,內供聰明文殊菩薩。大雄寶殿為多邊型建築,殿外立柱為青石雕的龍。

【西台法雷寺】海拔2773米,面積300餘畝。台頂法雷寺,小部分已倒塌,內供獅子吼文殊菩薩,在佛教傳說中,文殊菩薩以獅子為坐騎,象徵其威猛。

【南台普濟寺】海拔2485米,面積200餘畝。台頂普濟寺,內供智慧文殊菩薩。普濟寺古老,各殿類似窯洞,有的建於清康熙年間,石砌的牆、石板鋪的瓦。

【北台靈應寺】海拔3058米,面積達400餘畝,是五台山的最高點,也是華北地區的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台頂靈應寺,內供無垢文殊菩薩。



【中台演教寺】海拔2894米,面積200餘畝。台頂演教寺,內供儒童文殊菩薩,新建成的大雄寶殿金碧輝煌,氣度非凡。

中台的山腳向上有靈鷲山菩薩頂,乃緣起第一寺,加持力特別大。前有大白塔,是五台山中心標志。當年羅漢攝摩騰尊者以神通觀出內有舍利子,是最重要的聖跡。

白塔的邊上就是最為有名的五爺廟,相傳祭拜後非常靈驗,所求之事3年內必定實現。

讀者們,關於「五台山的 歷史 」,大家怎麼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轉發收藏哦~

H. 我想去台灣台南佛光山旅遊,在那裡玩三五天,我是江蘇沭陽的,我時間很寬敞,請問有什麼途徑,最方便,最

您好 第一您不能跟團 因為跟團 不會讓你脫團 第二 您戶籍沒有開通自由行 您只能辦理 商務 或者醫美的入台證 去台灣 而恰恰 這兩種入台證 價格也相對較高 可以參考一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80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