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兒童觀是什麼
A. 什麼是兒童觀
兒童觀(viewonchildren)是指社會看待和對待兒童的看法或觀點。
涉及兒童的特性、權利與地位、兒童期的意義以及教育和兒童發展之間的關系等問題。
中外古今,不同地域、不同時期具有不同的兒童觀。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兒童被視為家庭和家族的隸屬品,父母的私有財產,兒童沒有自己獨立自主的人格,只有對長輩的依附關系。在古巴比倫時代、古希臘時代和古羅馬時代,兒童被看作是上帝的僕役,在家庭和社會中沒有獨立的地位,甚至還處於受迫害的地位。
B. 發現兒童的力量
《發現兒童的力量》講述的是北京市西城區三義里第一幼兒園,引進紐西蘭「學習故事」的理論與實踐,在幼兒園落地生根,給老師們的兒童觀帶來巨大改變的故事。書中用敘事的手法真實再現了老師們在邊看、邊實踐、邊反思的探究歷程中所遇到的困惑,以及她們主動尋找答案的過程。
自從2014年開始接觸紐西蘭的學習故事,打動我的不是如何書寫寫故事,而是紐西蘭國家早期教育課程框架中老師們的理想宣言:讓「兒童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的身份成長的,身心健康,有安全感、歸屬感,知道他們能為社會作出重要貢獻」,這與我們傳統的學前教育觀念有著很大的出入。在「安吉游戲」的帶領下,自主游戲風靡全省全市,至今已經走過了整整四個年頭,在游戲課程的推進中,我們覺得最難改變的是教師的兒童觀和教育觀。在幼兒園的實踐教育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老師對孩子無所不在,有意無意,有形的無形的「控制」,會時不時拿出大剪刀修剪小樹,以防止小樹長歪。《發現兒童的力量》描寫的案例也正是我們在開展自主游戲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想要改變教育觀念,需要讓老師們從源頭上思考「兒童是什麼樣的人」---兒童是以有能力有自信的學習者和溝通者,要重視兒童的自發活動,要給予兒童自我發展的空間。只有讓老師們重新認識兒童,才能讓老師們慢慢學會了放手,還孩子們自由。一味的提倡在自主游戲中讓老師「管住手」「閉上嘴」,遠沒有想像的那麼簡單,它代表的是教師對兒童的信任,是教師「信任兒童是有能力的個體」的兒童觀在教育實踐中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