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一二三四級響應是什麼意思
① 一二三四級疫情怎麼分
一級突發事件的一級響應,就是指這件事情非常嚴重,比如像新冠疫情一開始的時候,因為它大面積地傳播,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危害了公共安全。
因此一級響應是指全國統一一盤棋,所有的對策都是由中央來統一管控。各個公共場所要關閉,居民要在家進行隔離等等。所以一級響應是最高級別。
到了二級響應的時候,就不需要全國一盤棋,各個省根據各個省的情況來制定具體的對策。比如在三四月份的時候,有很多偏遠的省份,像青海、西北地區,甚至東北地區,病例幾乎是零,總的發病人數也非常少,他們的風險非常低,所以就率先降為二級。
在這個時候,全省統一部署,各個單位做出來相應的對策,公路開放,高速公路也開放,正常的工作生活慢慢恢復,逐漸復工復產。到了二級響應,一般的工廠要開放、寫字樓要開放。
到了三級響應的時候,風險就更低了。這個時候如果廣東省的廣州市、深圳市風險最高,還尚有病例發作的時候,就不能降為三級。
或者降為三級以後廣州、深圳的對策會非常嚴格,公共的電影院、娛樂場所不能開放。但是有些地區如果已經沒有病例,風險也很低,就可以開放餐館、開放娛樂場所。
到了第四級應急響應的時候,就是各個市縣自己來做決定,此時基本上就沒有風險了。
分級響應
一級響應
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二級響應
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
三級響應
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Ⅲ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
② 疫情一二三四原則
疫情一二三四級響應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級)一級、重大(級)二級、較大(級)三級和一般(級)四級。一級響應:一級響應屬於最高級別的響應。這是一場全人類與病毒的戰爭。面對前所未知、突如其來、來勢洶洶的疫情天災,中國果斷打響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國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以堅定果敢的勇氣和決心,採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有效阻斷病毒傳播鏈條。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一條為了預防、控制和消除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保障人體健康和公共衛生,制定本法。
第二條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防治結合、分類管理、依靠科學、依靠群眾。
第三條本法規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甲類傳染病是指:鼠疫、霍亂。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
③ 應急響應等級一二三四區別
按照突發事件發生的緊急程度、發展態勢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四級,分別用紅色、橙色、黃色和藍色標示,級(特別重大)、級(重大)、級(較大)和級(一般)。
一級為最高級別。
應急響應是出現緊急情況時的行動。
應急方戶准備的一種,編制應急方案,對一旦出現緊急情況時人員行動作出規定,有秩序的進行救援,以減少損失。
所以,本單位的人員對應急方案必須熟悉。
應急方案實際就是一個程序,應符合本地區實際,必須有可操作性,有很強的針對性。
地震災害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個級別,與其對應的應急響應級別分別為Ⅰ、Ⅱ、Ⅲ和Ⅳ級。
特別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經濟損失占該省(區、市)上年國內生產總值1%以上的地震;
發生在人口較密集地區7.0級以上地震,可初判為特別重大地震災害。
重大地震災害,是指造成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經濟損失的地震;
發生在人口較密集地區6.5━7.0級地震,可初判為重大地震災害。
一、出現下列情況之一啟動Ⅰ級響應:(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蹤),或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或者100人以上中毒(重傷),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億元以上的特別重大安全生產事故。
(2)需要緊急轉移安置10萬人以上的安全生產事故。
(3)超出省(區、市)人民政府應急處置能力的安全生產事故。
(4)跨省級行政區、跨領域(行業和部門)的安全生產事故災難。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第七條,縣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突發事件的應對工作負責;
涉及兩個以上行政區域的,由有關行政區域共同的上一級人民政府負責,或者由各有關行政區域的上一級人民政府共同負責。
突發事件發生後,發生地縣級人民政府應當立即採取措施控制事態發展,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和處置工作,並立即向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必要時可以越級上報。
④ 疫情一二三四級響應區別
疫情一二三四級響應
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分為特別重大(Ⅰ級)一級、重大(Ⅱ級)二級、較大(Ⅲ級)三級和一般(Ⅳ級)四級。
一級響應:
一級響應屬於最高級別的響應。一級響應是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二級響應:
應急處置工作則不再由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改為省指揮部統一部署。
三級響應:
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
四級響應:
四級響應是最低級別的響應,由縣級人民政府統籌管理。
根據《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根據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劃分為一般(Ⅳ級)、較大(Ⅲ級)、重大(Ⅱ級)和特別重大(Ⅰ級)四級。
根據不同級別
分級響應
一級響應屬於最高級別的響應
一級響應
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
二級響應
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
三級響應
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Ⅲ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
⑤ 疫情一二三四級響應區別
新冠肺炎疫情屬於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我國於2006年發布的《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表明,該應急機制適用於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身心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或社會安全等事件引起的嚴重影響公眾身心健康的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性質、危害程度、涉及范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劃可分為特別重大(Ⅰ級)、重大(Ⅱ級)、較大(Ⅲ級)和一般(Ⅳ級)四級。Ⅰ級響應發生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統一指揮,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應急處置工作。Ⅱ級響應發生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指揮部立即組織指揮部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省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Ⅱ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省指揮部立即派出工作組趕赴事發地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並將有關情況迅速報告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事發地各級人民政府按照省指揮部的統一部署,組織協調本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及其有關成員單位全力開展應急處置。Ⅲ級響應發生較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Ⅲ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省衛生計生委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地級以上市、省直管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Ⅳ級響應發生一般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縣(市、區)(不含省直管縣(市、區),下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立即組織各單位成員和專家進行分析研判,對事件影響及其發展趨勢進行綜合評估,由縣級人民政府決定啟動Ⅳ級應急響應,並向各有關單位發布啟動相關應急程序的命令。必要時,地級以上市衛生計生部門派出工作組趕赴事件發生地,指導縣(市、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指揮機構做好相關應急處置工作。可以看出,隨著響應等級的降低,決策層次和緊急程度都發生了顯著變化。不管是一級或三級,疫情都還沒有解除,思想還是不能放鬆,個人防護還得做好,一切行動聽指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