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牛抗寒能力怎麼樣
❶ 哪些牛適合放養呢適合新手養的牛有哪些
市場上有很多品種的牛,現在牛肉價格很合適。 很多養殖戶認為養牛好,但是對於新手養殖戶來說,不知道什麼品種的牛適合養殖。 其實牛的品種選擇是非常有見地的,那種牛最適合放養呢?適合新手養的牛又有哪些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夏洛來是非常有名的大型肉牛。是從國外進口的優質肉牛。它體型巨大,產肉量高,生長速度快。因體型巨大而得名,在中國也很受歡迎,但是這種牛比較貴,很難買到。夏洛萊的特點與西門塔爾很接近,可以說這兩種牛差不多,但夏洛萊的名氣不如西門塔爾有名,有些人不知道還有這樣的一種牛。
我國常見的戶外牛應該是黃牛或水牛。因為它們是當地的牛,所以很適合在我們國家生活。當地土黃牛最適合自由放養,主要以放牧為主,並且夜間也可以放牧,飼養更方便。
❷ 牛冬天抗寒多少度,喝冷水行嗎,牛圈怎麼保暖
牛的抗寒能力很強,可以在-15°C的氣溫下生活,當氣溫下降時,牛圈要做好防寒工作。牛舍內溫度要保持在5°C-10°C之間,冬季可以給牛舍加蓋塑料布,或者用稻草或泥堵住牆壁上的漏風處。由於冬季氣溫變化大,牛比較容易感冒,可以備一些抗病毒的葯,添加到飼料里喂牛。
一、牛冬天抗寒多少度
1、牛的抗寒能力比較強,在-15°C的氣溫下都可以存活。養牛時可以把圈舍做嚴實一些,不要讓寒風穿進牛舍,這樣就可以降低牛掉膘的情況。
2、牛舍內的溫度必須要保持在5°C-10°C之間,可以通過加蓋塑料布,或者用稻草、泥巴等堵住牆壁上的漏風處保持溫度。這樣既可保證舍內溫度,又有利於採光,而且牛本身散發的熱量也不會流失太多。
3、冬季由於氣溫變化比較大,牛非常容易感冒,可以備一些抗病毒的葯劑,添加到飼料里喂牛。當發現有感冒發燒的牛時,一定要及時治療。
二、牛冬天喝冷水行嗎
1、冬天不可以給牛喝冷水,在冬季養牛一定要注意保暖。環境溫度對於肉牛的育肥速度有影響,牛的最適氣溫是10°C-21°C,給牛喝水時可以用溫水。
2、冬季氣候比較寒冷,對身體比較弱的牛,可將清水加熱至40°C左右,按每公斤水加入食鹽30-50克或醬油100克讓其飲用。
3、也可以將糠、花生餅、芝麻餅、棉子餅等脂肪類飼料粉碎,然後給每頭牛每日喂3-5公斤。或者將酒糟2-4公斤、碎草料10公斤、食鹽100克、熱水15公斤,將其全部拌勻喂牛。
三、冬天牛圈怎麼保暖
1、可以使用帆布或塑料布將牛舍圍起來進行保暖。材料最後選擇塑料布,因為塑料布價格便宜,透光性好,擋風效果也比較明顯。
2、還可以使用暖棚進行保暖。一般北方地區會採用這種辦法對牛舍保暖,不過此方法對單面敞開式牛舍效果相對較好,但是對多面敞開式牛舍的效果較差。
3、一般牛舍的地面都是水泥地,到了冬季牛如果直接趴在上面非常著涼。可以在地板上鋪墊一些鋸末、稻殼等墊料,一般鋪墊20-30公分厚即可。
❸ 我國應該怎麼樣學習紐西蘭畜牧業的有利條件
紐西蘭面積26.8萬平方公里,人口439萬。畜牧業是紐西蘭的支柱產業,其產值約占農牧業總產值的80%以上。紐西蘭是世界上人均擁有牛羊最多的國家,2011年全國有奶牛450萬頭、肉牛400萬頭、綿羊3700萬只、馬鹿200萬頭。同時,紐西蘭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畜產品出口國,畜牧業占農牧業出口總值的90%以上,是全國出口總值的70%,其中,奶製品、羊肉、鹿肉、鹿茸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居世界第二位。
紐西蘭作為太平洋南部的一個小國,為什麼能創造畜牧業經濟奇跡,保持畜牧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成為畜牧業生產和畜產品出口大國?紐西蘭之所以能成為「畜牧王國」,固然與其廣袤的土地資源和良好的氣候條件有關,但更與其長期重視畜牧業發展,重技術、重管理、重服務、重細節等有重要關系。總結紐西蘭草地畜牧業發展經驗,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種草重科學
紐西蘭有草地面積1200萬公頃,全部為人工草地,這些草地產量高、質量好,為畜牧業提供了充足的草料來源。甚至有的人工草地是50年前播種的,至今仍長勢良好。從具體做法看:
一是選擇性播種。根據土壤肥力、酸鹼情況、區域氣候、海拔、降雨量、利用方式等選擇最適宜的草種。土壤肥力差的地塊,種植耐瘠薄的品種;降水量少的區域種植耐旱品種;地勢較高的地方種植耐寒品種;酸性或鹼性較強的區域,種植耐酸或耐鹼的品種。比如:白三葉一般播種在相對溫暖的區域,紫花苜蓿一般播種在ph值為6.2~6.5的土壤中;當土壤的ph值小於6.2時,一般播種白三葉或紅三葉。
二是根據用途播種。放牧型草地種植耐踐踏型牧草品種,供育肥使用的草地種植營養價值較高的牧草品種。同時,注重禾本科、豆科、菊科、車前科等牧草的合理搭配,以保證家畜營養平衡,滿足家畜生長發育需要。
三是重視測土配方施肥。牧草生長要消耗土壤中的養分,為此,紐西蘭各農場非常重視及時補充土壤肥力,一般每兩年要委託專業化的服務公司進行一次測土,測定內容包括ph值、有效磷、硫、主要礦物質(鈣、鉀、鎂、納)等,並由專業服務公司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缺多少補多少的原則進行配方施肥。一般每公頃每年補施氮肥150公斤~200公斤。若不定期施肥,將受到政府的嚴厲處罰。
四是普遍實行混播。紐西蘭牧草種植至少要有兩個以上品種進行混播,根據土質(如ph值)和地形(坡地、平地)確定混播牧草品種的適宜組合。黑麥草、白三葉、紅三葉、無芒雀麥、菊苣、車前草等品種是紐西蘭牧草混播時的主要選擇品種。
五是多種措施防除雜草。為防治雜草,在更新草地、重新播種之前,都要使用滅生性除草劑,以殺死雜草、灌叢及其他所需淘汰的牧草。此外,牧草主要選擇在秋天播種,由於氣候較冷,不利於雜草的生長,更有利於所種植牧草的生存。草地放牧以後,要將未放牧的草及時刈割,以便抑制雜草、毒草,並使新生長的牧草修剪整齊。
用草有計劃
紐西蘭放牧草地管理的核心是「配糧」,即以草畜平衡為前提,實施「以草定畜、依畜配草」的策略。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科學測算用草量。各農場都會依據全年牧草生長曲線,認真核算各季節及全年的牧草生長量,並以此確定各季節家畜的適宜載畜量,以及為牧草生長淡季所應提前貯備的牧草量,以實現全年牧草供應的總體平衡。
二是全面實施劃區輪牧。劃區輪牧是紐西蘭最普遍、最基本的做法,採用永久性圍欄與臨時性電圍欄相結合,實現「以欄管畜、以畜控草」。每個農場都會根據自己草地資源情況以及各個季節家畜放牧需求,以固定圍欄的形式將草地劃分為若干區域。在圍欄區域內再以電圍欄劃分更小區域,有計劃進行分區輪牧,確保草地不過牧和草地利用後盡快恢復。
三是重視淡季牧草儲備。為減少生產成本,紐西蘭家畜一般不喂精料,為此,搞好淡季牧草的儲備是紐西蘭畜牧業生產的重要環節。各農場都會在牧草生長旺季收獲最好的牧草進行青貯。青貯工作一般委託專業化的服務公司負責,以保證青貯的質量。同時,各農場還會為家畜越冬預留一定的專門草地,以保證家畜在冬季也有適量的新鮮草料。
四是善於以畜管草。充分利用牛羊採食牧草的不同特性來管理草地。紐西蘭的農場一般都會結合牛羊飼養,即使是專門的養羊場通常也會飼養幾頭牛。羊喜歡吃嫩草,牛喜歡吃老草和枯草,羊吃過的草地再讓牛吃,不僅提高了草的利用率,而且也有利於防止雜草。
管理重細節
紐西蘭人始終堅信只有良好的管理,才會有較好的效益,因此,各農場都把家畜當成工業產品進行生產和管理,特別重視細節。舉幾個例子:
一是家畜每天稱重。通過稱重及時了解每頭(只)家畜的生長速度,並記錄在案,以便及時調整放牧方式和營養結構。同時,通過稱重,及時發現和淘汰不良的家畜。
二是家畜佩戴耳標。紐西蘭所有的家畜都必須佩戴電子耳標,耳標詳細地記錄著家畜的基本信息,如:出生時的羊羔是單羔還是雙羔,防疫、驅蟲時間等。
三是實施簡便易行的管理措施。每個農場都有專門的非常實用的小型設備,將羊進行仰面固定,然後在固定架上進行斷尾、去勢、接種、驅蟲、戴耳標等一系列工作,提高了勞動效率,也保障了家畜健康生長。
四是幼畜分開飼養。幼畜出生後,及時與母畜分群飼養,集中保暖,集中哺乳,並設置單獨的、質量較高的草地供幼畜放牧(牧場根據幼畜的營養需求均種植了專門人工草地)。這不僅有利於增加幼畜的營養水平,也有利於幼畜提前斷奶,更能促進母畜生長,促進母畜發情。
五是善用小竅門。比如:在母畜身體後上部貼上一種可變色的試紙,利用家畜在發情時常常會允許其它家畜爬上其身體,從而在試紙上留下標記這一技巧,來判斷家畜是否發情,並及時進行配種。用不同的顏色來標記奶牛的身體狀況,比如有乳房炎的奶牛,在臀部畫上紅色標記;腳踢發炎的奶牛,在臀部畫上藍色的標記,這樣有利於進行不同的放牧管理,及時進行對症治療,也有利於擠奶時及時處理掉病牛所產的牛奶。
良種水平高
紐西蘭家畜良種化程度很高,比如:目前全國現有的3700萬只羊,基本上都是改良雜交羊,繁殖成活率從50年前的91%提高到目前的130%。在提高良種化水平方面紐西蘭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極其重視家畜育種資源的選擇。在育種材料的選擇上特別重視產羔率、年懷孕次數、存活率、100天和200天的生長速度、奶產量、肉骨比、母性強弱、顏色、牙齒的吻合程度、腳力的好壞、乳房情況、抗病能力等性能指標,尤其是重視產羔率。
二是良種繁育專業化。搞育種的農場就單純育種,不搞商品畜種;搞商品畜種生產的就不搞育種,並且種公畜、種母畜由不同的農場生產,以避免近親繁殖、品種退化。
三是嚴把良種引進關。從國外引進家畜品種到紐西蘭必須經過嚴格的隔離、檢疫、選育等過程,一般需要5年的時間才能確定是否可以在生產中推廣應用。
四是雜交改良有針對性。根據不同氣候、飼養條件進行雜交組合。溫暖、平原地方主要發展體型較大的品種;寒冷、高山地方主要發展體型相對較小,且耐寒的品種;飼養條件較好的地方主要發展生長較快品種;飼養條件較差的地方主要發展耐粗飼的品種。
五是全社會的良種意識較強。各農場為追求效益的最大化,在日常飼養管理中就非常注意及時觀察、淘汰生產性能較差的家畜個體,在長期的選擇中家畜質量水平得到不斷提高。同時,我們注意到,在家畜拍賣市場拍賣家畜時,外形好、體況佳、毛色正、質量優的家畜拍賣價格明顯較高,這就在客觀上通過市場引導促進了良種化水平的提高。
疫病防控嚴
由於長期嚴格的防控措施,紐西蘭至今未發生過家畜重大動物疫病,這在全世界來說應當是個奇跡。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健全的防疫體系。紐西蘭有官方獸醫150名,負責全國動物防疫的行政管理。此外,還有6000名執業獸醫,這些獸醫都與農場建立了緊密的互惠關系,獸醫與農場簽訂了服務合同,為農場提供防疫方面的技術指導與服務,而農場則給獸醫支付必要的服務費用,雙方的目標和責任非常明確,確保了防疫的質量。
二是嚴格的防疫措施。紐西蘭在疫病防控方面主要採取免疫、隔離檢疫、病畜隔離、驅蟲、育種(選育抗病能力強的品種)、轉移環境(將家畜轉移到不易患某種病的另一個地方)、正確放牧(如:牧草最下面的3厘米~4厘米處寄生蟲多,就盡量不讓家畜吃)等手段。
三是建立產品價格與疫病的關聯機制。在拍賣市場的顯示牌上明確顯示每頭(只)家畜的疫病發生情況(從電子耳標上獲取的信息),患過病的家畜出售價格會較健康家畜低很多。這就從機制上調動了養殖者自覺開展動物防疫的積極性。
四是自宰自售違法。紐西蘭法律規定養殖者自己宰殺的家畜只能自己吃,若自行出售將要受法律制裁。這確保了家畜必須通過拍賣環節出售,不僅確保了家畜產品的質量,也有利於防止家畜疫病在無監控狀況下傳播。
技術推廣實
紐西蘭高度重視生產技術的推廣、普及和應用,這是確保其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基礎。一是教授、專家農民化。筆者通過在紐西蘭的考察學習中了解到,在大學任教的許多畜牧方面的教授專家都有在農場長期工作過的經歷,有的甚至目前還是農場主。豐富的實踐知識為他們開展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支撐,他們知道生產中最需要什麼,知道哪是難點和重點,知道怎樣有效解決,使其授課有很強的針對性,學生聽得懂、喜歡聽、學後就能用。二是養殖者專家化。無論是農場主還是雇傭工,都有著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知識。農場的雇傭工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崗前培訓,並取得相應的證書才能被僱傭。在農場就業最低必須持有三級培訓證書(最高為六級),級數與薪酬成正比。三是培訓重視全程、重視能力。培訓課程的設置貫穿畜牧業生產的全過程,即每個學員要完成從牧草種植、管理、收獲、加工到家畜飼養管理各個環節的學習。除理論學習外,要安排大量的實際操作,讓學員自己動手。這樣,使得畢業的學員能很快適應生產的需要。此外,紐西蘭畜牧業生產規模化、產業化、技術服務社會化、畜產品交易市場化以及生產者保障畜產品質量的高度自覺性等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前,我國南方草地畜牧業進入了「十字路口」,受到了比較低效益的困擾,一些地方發展草地畜牧業的積極性正在逐步消退。如果我們對照紐西蘭的做法,就不難發現自身的問題,其實,並不是這個產業本身的問題,而是由於我們的技術和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的。比如:紐西蘭綿羊一般6個月就可以出欄,而在我國南方綿羊則需要1年半以上才能出欄,出欄速度是我國的3倍以上。紐西蘭一歲的肉牛平均體重可以達到366公斤,而我國南方地區一般只能達到170公斤左右,不到紐西蘭的一半。紐西蘭家畜的流產率一般不到5%,而我國南方地區羊的流產率為30%~50%,一般農戶養羊的流產率可能更高。顯然,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學習紐西蘭經驗就是要學習其抓住一個產業不動搖、不放鬆,堅持不懈、不斷提高的做法,學習其扎扎實實管理和工作的作風,把技術應用到位、管理落實到位、措施實施到位,只有這樣,我們的草地畜牧業才有希望。
❹ 紐西蘭國家的黑安格斯的肉牛在中國零下40度能適應嗎
安格斯對環境的適應性強。抗寒、抗病、耐粒飼;性情溫和,無角便於放牧管理。
安格斯的培育是從18世紀末期開始,選育的方向要求早熟,肉質好,屠宰率。飼料報酬率和犢牛成活率高,這些方面是在許多育種者和養牛者長期致力於本品種選育的基礎上最終形成的。1835年成立品種,1862年該牛進行良種登記,1909年定名並被輸往歐美許多國家,成為肉牛業發達國家的主導品種之一。
❺ 牛是怎麼過冬的
不同的牛,過冬的方式也不一樣。
就以肉牛過冬為例:冬季天寒地凍,因此,養殖場(戶)在養牛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以確保牛安全過冬。 入冬前抓秋膘秋季放牧時要讓牛吃好,積蓄一些油脂,以抵禦冬季嚴寒,保持牛體健康。
牛舍要保溫保證適宜的牛舍溫度,可減少牛體熱量散失,因此要把破損漏風處修好,不讓賊風侵襲。飲水要充足牛的代謝和體溫是靠水來調節的,在水面上撒一把麩皮,可防止牛暴飲。讓牛飲溫水更有利於母牛保溫、保胎。
(5)紐西蘭牛抗寒能力怎麼樣擴展閱讀:
在牛科動物中,一般將牛屬、水牛屬、倭水牛屬、非洲野牛屬和野牛屬的動物通稱為牛類,共有大約16種。牛類是哺乳動物中最後出現的一個類群,很可能起源於原始的羚羊類,隨著進化過程,體形演變為高大而健壯,四肢粗壯,達到頂點的便是非洲野牛屬和野牛屬。
牛類的共同特點是雄獸和雌獸頭上都有表面光滑的角,並且緊靠著枕骨的兩側長出,角的基部遠遠地分開,吻邊沒有毛,尾巴較長,末端有簇毛串,眼睛前面和趾間沒有臭腺,雌獸有4個乳頭等。
牛屬中共有8種,其中包括家牛和它的祖先原牛和瘤牛。現在世界上大約飼養著11億只家牛,大約500個品種,依照其用途分為乳用種、肉用種、肉乳兼用種和肉用與勞役兼用種等。
❻ 國內主要引入奶牛品種及特點
(1)荷斯坦奶牛
該牛屬於大型引入乳用品種,其因毛色為黑白花片、產奶量高而得名,其又因原產於荷蘭濱海地區的弗里生省,而又被稱為荷蘭牛或弗里生牛。該牛的選育過程已有2000多年,其歷史悠久,早在15世紀即以產奶量高而馳名世界各地。
荷斯坦奶牛風土馴化能力極強,故其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經在各國長期的風土馴化(自然選擇)和系統選育(人工選擇),而演化或進化成了各具新特點、新特性的荷斯坦奶牛,所以各國均以其國名冠以荷斯坦奶牛,以示與原產地荷蘭荷斯坦奶牛的區別。
我國除了從原產地荷蘭引進之外,還更多從德國、美國、俄羅斯、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發展地區引進,從而用這些國家的荷斯坦奶牛經過馴化也形成了中國荷斯坦奶牛。
近一個世紀以來,由於各國的選育方向不同,育成了以美國為代表的乳用型及以原產地荷蘭為代表的乳肉兼用型兩類荷斯坦奶牛。
①乳用型荷斯坦奶牛
美國、加拿大及日本等國家的荷斯坦奶牛屬於此種類型。
外貌特徵:該牛體格高大,結構勻稱,皮薄骨細,皮下脂肪少,被毛細短,乳房龐大,乳靜脈明顯,後軀較前軀發達,側視體軀呈楔形,因而具有典型的乳用型外貌。該牛毛色為明顯的黑白花片,雖然黑白的多少不一。額部有白星(三角星或廣流星),腹下、四肢下部及尾帚為白色。
生產性能:乳用型荷斯坦奶牛的產奶量居各乳牛品種之冠,一般母牛年平均產奶量為6500~7500千克。
乳用型荷斯坦奶牛由於生產性能高,對飼草、飼料條件要求較高。其耐寒性好,但耐熱性差,高溫時產奶量明顯下降。因此,夏季飼養,尤其是南方飼養要注意防暑降溫。
②兼用型荷斯坦奶牛
原產地荷蘭以及德國、法國、丹麥、瑞典、挪威等大多數歐洲國家的荷斯坦奶牛多屬於此種類型。
外貌特徵:體格偏小,體軀寬深,乳房發育良好,體格略呈矩形。鬐甲寬厚,胸寬且深,身腰寬平,臀部方正,發育尤好,四肢短而開張,肢勢端正。乳房附著良好,前伸後展,發育均稱,呈方圓形,乳頭大小適中,乳靜脈發達。毛色與乳用型荷斯坦奶牛相同,但花片更加整齊美觀。
生產性能:平均產奶量比乳用型荷斯坦奶牛低。一般年平均產奶量為4500~5500千克,群體高產者可達6600千克,個體高產者可達10000千克以上。乳脂率3.6%~4.2%,平均為3.9%。兼用型黑白花奶牛的產肉性能頗好,其18月齡體重可達500千克,平均日增重可達900~1200克,屠宰率可達55%~60%。
(2)西門塔爾牛
該牛屬於大型引入乳肉兼用品種,原產於瑞士,我國從20世紀初就開始不斷地引進,先飼養在內蒙古呼倫貝爾盟的三河地區和濱州鐵路沿線,後推廣到全國各地。該牛對我國黃牛向乳肉兼用方向的改良曾起到很大作用。
外貌特徵:該牛體格高大,額寬,角為左右平出,向前扭轉,向上向外挑出,母牛尤為如此。毛色多為黃(紅)白色,頭尾與四肢為白色。後軀較前軀發達,中軀呈圓筒狀。四肢強壯,蹄圓厚。乳房發育中等,乳頭粗大,乳靜脈發育良好。
生產性能:該牛成年公牛體重約為1100千克,母牛約為670千克。1歲體重平均可達454千克。公牛育肥後,屠宰率可達65%。該牛的泌乳期平均為285天,乳脂率為3.9%~4.3%,平均為4.1%。
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就有計劃地進一步從瑞士引進西門塔爾牛,經20多年的繁育對比,在乳、肉生產性能和役用性能方面有良好效果。西門塔爾牛適應性強,耐高寒、耐粗飼,壽命長,因此較受養殖戶歡迎。在飼草條件不夠充足的地區,用西門培爾牛雜交改良我國當地牛時,雜交代數不宜過高,一般以3~5代為宜。
(3)短角牛
該牛屬於中、小型引入乳肉兼用品種,其原產於英國英格蘭東北部梯斯河流域,該流域氣候溫和,牧草繁茂,放牧條件優越。短角牛是由該地區的土種牛經雜交改良而育成的。現已分布於世界各國,其中,以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國為多。
外貌特徵:體軀寬大,肌肉豐滿,皮下結締組織發達,體軀呈長方形,肉用體形典型。分有角與無角兩種。頭短,額寬,顏面窄,角細而短、淡黃色、向兩側下方呈半圓形彎曲。頸短肉多,胸深而寬,鬐甲寬平,背腰平直,臀部豐滿,四肢短,肢間距離寬,乳房大小適中。多數為紅毛,少數為沙毛。
生產性能:成年牛體重,公牛為1000~1200千克,母牛為600~800千克,180天體重約為200千克。屠宰率為65%左右。該牛的泌乳期平均為195天,個體最高紀錄,每胎可達7243千克。乳脂率為2.7%~5.1%,平均為3.9%。短角牛輸入我國雜交改良蒙古牛後,不僅毛色70%以上變為紅色,且產乳、產肉性能有顯著提高,很受群眾歡迎。
(4)娟姍牛
娟姍牛是英國古老的中、小型乳用品種,原產地為英吉利海峽的娟姍島。該品種早在18世紀已聞名於世,並被廣泛地引入到歐美各國。該品種以乳脂率高、乳房形狀好而聞名。19世紀中葉以後便陸續地被引入到我國各大城市郊區。目前,娟姍牛純種牛及其雜交改良牛在我國為數不多。
外貌特徵:毛色以褐色為主,個體間有深有淺,一般在腹下、四肢內側、眼圈及口輪有淡色毛,鼻鏡、副蹄、尾帚呈黑色。骨骼細致,額部略凹陷,兩眼突出,頸垂發達。體軀各部位結合良好,結構勻稱,後軀豐滿。乳房形態好,質地柔軟,乳頭略小,乳靜脈發達。
生產性能:一般每胎產奶量為3000~3600千克,乳脂率5%~7%,乳蛋白率3.7%~4.4%。其乳脂率和乳中干物質含量為各個乳用品種之冠。
該品種性成熟早,耐熱性好,我國南方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可以其為父本與當地黃牛進行級進雜交,培育適合於我國南方地區氣候條件的奶牛新品種。
(5)丹麥紅牛
丹麥紅牛原產於丹麥,為引入的大型乳肉兼用品種。
外貌特徵:外貌特徵:體格高大,胸部寬深,胸骨向前突出,垂皮大,背長腰寬,臀部發育好,腹部容積大,乳房豐滿,發育勻稱。被毛為紅色或深紅色,鼻鏡為瓦灰色。但公牛一般毛色較深,頭頸部呈黑色或黑紅色。
生產性能:在原產地丹麥,年產奶量為6712千克,乳脂率為4.3%,乳蛋白率為3.5%。日增重在哺乳期可達1020克,在12~18月齡可達1010克,在18~30月齡可達640克。屠宰率在55%~62%。
丹麥紅牛雜交改良我國黃牛,雜交一代的體尺體重、產肉性能和產奶量均有提高。雜交二代的體尺體重、產肉性能和產奶量繼續提高,雜交三代以上的體形外貌和生產性能與丹麥紅牛非常相似。雜交改良的各代牛均具有抗寒、耐暑、耐粗、抗病等優點。
(6)瑞士褐牛
屬引入的中、小型乳肉兼用品種,其原產於瑞士的阿爾卑斯山區。
外貌特徵:該牛體格略小於西門塔爾牛,被毛從淺褐到深褐不等,乳房和四肢內側毛色較淡,頭寬短,額稍凹陷,頸粗短,垂皮不發達。胸深,背線平直,臀寬而平,四肢粗壯結實,乳房勻稱。
生產性能:該牛具有較高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平均泌乳量2500~3300千克,乳脂率4.3%,乳蛋白率3.6%。該牛一般18月齡體重可達485千克,屠宰率可達50%~60%,幼牛日增重為850~1150克。
(7)愛爾夏牛
愛爾夏牛原產於英國蘇格蘭西南部的愛爾夏島,為英國古老的乳用品種之一。該品種是由荷蘭牛、娟姍牛、更賽牛等同原產地的土種牛雜交選育而成的。
外貌特徵:體格中等,全身結構勻稱,乳用特徵典型。角形頗特殊,角細長、由基部向外扭轉並向上彎曲,角尖向後,角體呈蠟白色,角尖呈黑色。頭清秀,頸薄,有皺褶,垂皮小;胸寬深,軀干長,背腰平直,臀部豐滿,四肢正直,關節明顯;乳房發育勻稱,前伸後展,附著良好,乳頭長短適中,排列整齊;被毛細短,呈紅白花色,以白色居多,紅色則由淡紅到深紅均有,色塊多分布在頭頸和前軀;眼圈和鼻鏡為肉色,尾帚為白色。
生產性能:愛爾夏牛一般年產奶量可達4000~5000千克,乳脂率為3.8%~4.4%,一些優秀個體,年產奶量可達12688千克。
愛爾夏牛具有適宜於放牧、耐粗放環境、耐粗飼、耐寒冷、體質強健、早熟、產奶量及乳脂率高等優點,但略具神經質,膽小敏感,不便管理。我國曾引進過幾次,現其純種牛及其各代雜交改良牛在全國各地僅有少量飼養。
(8)更賽牛
更賽牛原產於英國更賽島,亦是英國古老的奶牛品種之一,與娟姍牛稱為姐妹品種。更賽牛是由當地牛與法國的布列塔尼牛、諾曼底牛雜交選育而成的。
外貌特徵:更賽牛的外形酷似娟姍牛,但體格略大。頭小額窄,角較長,向內上方彎曲。頸細長,胸寬深,多數背平直,少數背凹陷。後軀豐滿,四肢正直。乳房發育良好,但不如娟姍牛勻稱美觀。被毛多數為淺黃色或金黃色,個別為淺褐色。額、腹、四肢下部及尾部多為白色。鼻鏡為深黃色或淺紅色,角、蹄為蠟黃色,角尖呈黑色。
生產性能:更賽牛以所產的奶濃稠,脂肪球大,干物質和蛋白質含量豐富而著名。成年公牛平均體重為800千克;成年母牛平均體重為550千克。一般年產奶量為4000~5000千克,乳脂率為4.4%~5.0%。
更賽牛性情溫馴,容易管理,性成熟早,產犢間隔短,能適應炎熱氣候條件,但體質欠結實,抗病力較差。
❼ 紐西蘭牛是什麼品種
沒這個品種。不過有紐西蘭牛初乳片
牛初乳源自紐西蘭無污染的健康乳牛分娩後72小時內分泌的乳汁。它採用能確保各種免疫組成活性的低溫噴霧乾燥技術精製而成,含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乳鐵蛋白、溶菌酶生長因子、脯氨酸多肽等活性物質,其產品質量超越了GMP標准(由世界衛生組織認可的制葯和食品企業的最高標准)。牛初乳由牛母體產後房分泌的乳汁,將免疫球蛋白、干擾素、脯氨酸多肽(PRP)及其它許多有效免疫物質有機組合在一起,是自然界賦予生命最重要的第一份食物,是生長因子和免疫界因子的濃縮資源,牛初乳作為一種完整的天然補劑,可提高免疫能力,增進人體健康,促進肌肉合成,增強人體抗病能力,促進大腦活力,加強注意力。
❽ 廣東一頭牛被凍死,南方多地迎來「濕冷攻擊」,牛的抗寒能力如何
近日,我國的廣東省地區迎來了大面積的降溫,甚至有些地區出現了動物被凍死的情況,甚至還出現了牛被凍死的現象,之所以用了一個“甚至”,是因為牛本身是一種很能抗嚴寒的動物牛是可以在零下十度的氣溫下生存的,但是廣東省的牛可能常年累月都是生活在溫室裡面,一下子進入到嚴寒天氣里,如果沒有做好保暖工作的話,的確是會出現被凍死的情況的,所以在氣溫驟降的情況下,一定要及時給動物們保暖。
最後,在冬季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注意給自家的牛棚修補一下,漏風的地方一定要修好,還要給牛鋪上一層乾燥的枯草,這些枯草對牛來說是非常不錯的保暖品,如果枯草不小心濕了,也要及時將濕了的枯草換掉,這樣才能夠保證牛不被凍著。
❾ 牛冬天抗寒多少度
牛冬天的抗寒溫度在零下十五度到零下三十度左右,其中南方養殖的牛皮毛較少,只能阻擋一部分的嚴寒,而高海拔地區的牛,全身覆蓋有長長的毛,可以抵抗暴風雪,冬季養牛時要為其提供穀物類飼料,並每天為牛提供兩次溫水。
牛冬天忍受幾度低溫
1、零下三十度
牛的生長環境不同,對低溫的耐受力不同。其中生長在北方高海拔地區的氂牛,全身覆蓋有厚厚的毛發,可以抵禦零下三十度的暴風雪,而生長在南方的水牛、黃牛,則只能抵擋零下十五度的低溫。
2、提供飼料
在冬季養殖牛時,要為其提供充足的食物,最好以米糠、麥麩等穀物類飼料為主,並為牛補充青儲飼料,使其健康的生長,而且冬季應該每天餵食三次,餵食間隔不能少於六小時。
3、補充水分
冬季溫度較低,如果為牛提供冷水、涼水,就會導致其免疫力下降,從而產生病害,所以在養殖的過程中,應該為牛提供溫水,並且要在餵食一個小時後為其補水,避免飼料受潮。
4、注意事項
冬季牛的活動量減少,大部分時間都呆在圈舍中,此時要每周為牛打掃一次圈舍,以免飼料變質發霉、滋生細菌,而且要定期觀察牛的生長狀態,一旦發現有精神不振的牛,要及時將其隔離,診斷病症。
❿ 一方水土養一方「牛」,紐西蘭怎麼養牛
紐西蘭因雨水充足和氣候溫和,成為畜養牛隻的絕佳環境,在其他較寒冷的國家,每逢冬季就得把牛圈養在室內並餵食飼料,紐西蘭因無須負擔這類開銷而擁有工本優勢。一年四季,紐西蘭奶牛都處於放養的狀態,那的奶牛活得更自然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