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山姆大叔紐西蘭游學的多少錢

山姆大叔紐西蘭游學的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1-28 20:44:38

① 中國,美國,日本,英國用英文怎麼說

China
America
Japan
England(British)

附:
世界常用國家中英文對照。
AFCHANISTAN
阿富汗

ALBANIA
阿爾巴尼亞

ALGERIA
阿爾及利亞

AMERICA SAMOA
美國薩摩爾

ANDORRA
安道而

ANGOLA
安哥拉

ANGUILLA
安奎拉島

ANTIGUA
安提瓜

ARGENTINA
阿根廷

ARMENIA
亞美尼亞

ARUBA
阿魯巴

AUSTRALIA
澳大利亞

AUSTRIA
奧地利

AZEROAIJAN
亞塞拜然

BAHRAIN
巴林

BAILAMAS
巴哈馬

BANGLADESH
孟加拉

BARBADOS
巴貝多

BELARUS
白俄羅斯

BELGIUM
比利時

BELIXE
貝里斯

BENIN
貝南

BERMDA
百慕達

BHUTAN
不丹

BOLIVIA
玻利維亞

BONAIRE
波內而島

BOSHIA&HERZEGOVINA
波斯尼亞&墨塞哥維那

BOTSWANA
波扎那

BRAZIL
巴西

BRUNEJ
汶萊

BULGARIA
保加利亞

BURKINA FASO
布吉納法索

BURUNDI
蒲隆地

CAMEROON
喀麥隆

CANADA
加拿大

CANARY ISLANDS
加那利群島

CAPE VERDE
維德角群島

CAYMAN ISLANDS
開曼群島

CENTRAL AFRICAN
中非共和國

CHAD
查德

CHILE
智利

COLOMBIA
哥倫比亞

COMOROS
葛摩

CONGO
剛果

CONGO,THE
剛果民主共和國

COSTA RICA
哥斯大黎加

COTE DIVOIRE
象牙海岸

CROATIA
克羅埃西亞

CUBA
古巴

CURACAO
庫蠟索島

CYPRUS
賽浦路斯

CZECH REP
捷克共和國

DENMARK
丹麥

DJIBOUTI
吉布地

DOMINICA
多明尼加

DOMINICAN REP
多明尼加共和國

ECUADOR
厄瓜多

EGYPT
埃及

EL SALVADOR
薩爾瓦多

EQUATORIAL GUINEA
赤道幾內亞

ERITREA
厄利垂亞省

ESTONIA
愛沙尼亞

ETHIOPIA
衣索比亞

FALKLAND ISLAND
福克蘭群島

FAROE ISLANDS
法魯群島

FIJI ISLANDS
菲濟群島

FINLAND
芬蘭

FRANCE
法國

FRENCH GUIANA
法屬蓋亞那

GABON
加逢

GAMBIA
甘比亞

GEORGIA
喬治亞

GERMANY
德國

GHANA
迦納

GIBRALTAR
直布羅陀

GREECE
希臘

GREENLAND
格陵蘭島

GRENADA
格瑞那達

GUADELOUPE
瓜德羅普

GUAM
關島

GUATEMALA
瓜地馬拉

GUERNSEY
海峽群島

GUINEA BISSAU
幾內亞比索

GUINEA REPUBLIC
幾內亞

GUYANA
圭亞拉

HAITI
海地

HONDURAS REP
洪都拉圭

HUNGARY
匈牙利

ICELAND
冰島

INDIA
印度

INDONESIA
印尼

IRAN
伊朗

IRAQ
伊拉克

IRELAND REP
愛爾蘭

ISRAEL
以色列

ITALY
義大利

JAMAICA
牙買加

JAPAN
日本

JERSEY
新澤西

JORDAN
約旦

KAMPUCHEA
柬埔寨

KAZAKHSTAN
哈薩克

KENYA
肯亞

KIRIBATI REP
吉里巴斯共和國

KUWAIT
科威特

KYRGYZSTAN
吉而吉斯斯坦

LAOS
寮國

LATVIA
拉脫維亞

LEBANON
黎巴嫩

LESOTUO
賴索托

LFBERIA
賴比瑞亞

LIBYA
利比亞

LIECHTENSTEIN
列支敦斯登

LITUUANLA
立陶宛

LUXEMBOURG
盧森堡

MACAU
澳門

MACEDONIA
馬其頓

MADAGASCAR
馬達加斯加

MALAWI
馬拉維

MALAYSIA
馬來西亞

MALDIVES
馬爾地夫

MALI
馬里

MALTA
馬爾他

MARSHALL ISLAND
馬紹爾群島

MARTINIQUE
馬提尼亞島

MAURITANIA
茅利塔尼亞

MAURITIUS
模里西斯

MEXICO
墨西哥

MOLDVA REP
摩而達維亞

MONACO
摩納哥

MONGOLIA
蒙古

MONTSERRAT
蒙特塞拉特

MOROCCO
摩洛哥

MOXAMBIQUE
莫桑比亞

MYANMARK(BURMA)
緬甸

NAMJBIA
納米比亞

NAURU REP
諾魯

NEPAL
尼泊爾

NETHERLAND
荷蘭

NEVIS
尼維斯

NEW CALEDONIA
新喀里多里亞

NEW ZEALAND
紐西蘭

NICARAGUA
尼加拉瓜

NIGER
尼日

NIGERIA
奈及利亞

NIUE ISLAND
紐埃島

NORTH KOREA
北韓

NORWAY
挪威

OMAN
阿曼

PAKISTAN
巴基斯坦

PANAMA
巴拿馬

PAPUA NEW GUINEA
巴布亞紐幾內亞

PARAGUAY
巴拉圭

PERU
秘魯

PHILIPPINES
菲律賓

POLAND
波蘭

PORTUGAL
葡萄牙

PUERTO RICO
波多黎名

QATAR
卡達

REUNION ISLAND
留尼旺島

ROMANIA
羅馬尼亞

RUSSIAN FEDRRATION
俄羅斯

RWANDA
盧安達

SAIPAN
塞班

SAMOA
薩摩亞群島

SAO TOME&PRINCIPE
聖多美和普林西比

SAUDI ARABIA
沙烏地阿拉伯

SENEGAL
塞內加國

SEYCHELLES
塞席爾

SIERRA LEONE
塞拉熱窩內

SINGAPORE
新加坡

SLOVAKIA REP
斯洛法克

SLOVENIA
斯洛維尼亞

SOLOMON ISLANDS
所羅門島

SOMALIA
索馬利亞

SOMALILAND REP
索馬利亞蘭

SOUTH AFRICA
南非

SOUTH KOREA
南韓

SPAIN
西班牙

SRILANKA
斯里蘭卡

ST.BARTHELEMY
聖巴特勒米島

ST.EUSTATIUS
聖尤斯塔提烏斯島

ST.KITTS
聖啟斯

ST.LUCIA
聖路西亞

ST.MAARTEN
聖馬丁島

ST.VINCENT
聖雲仙

SUDAN
蘇丹

SURINAME
蘇利蘭

SWAZILAND
斯威斯蘭

SWEDEN
瑞典

SWITXERLAND
瑞士

SYRIA
敘利亞

TAIIITI
塔希堤島

TAIIKISTAN
塔克亞

TAIWAN
台灣

TANZANIA
坦尚尼亞

THAILAND
泰國

TOGO
多哥

TONGA
東加

TRINIDAO&TOBAGO
干里達與多巴島

TUNISIA
突尼西亞

TURKEY
土爾其

TURKMENISTAN
土庫曼

TURKS&CAICOS ISLAND
特克斯與科斯群島

TUVALU
吐瓦魯

U.K
英國

U.S.A
美國

UGANDA
烏干達

UKRAINE
烏克蘭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URUGUAY
烏拉圭

UZBEKISTAN
烏茲別克

VANUATU
瓦努亞圖

VENEZUELA
委內瑞拉

VIETNAM
越南

VIRGIN ISLAND (US)
美屬處女群島

VIRGIN ISLANDS BRITISH
英屬處女群島

YEMEN ARAB REPUBLIC
葉門阿拉伯共和國

YUGOSLAVIA
南斯拉夫

ZAMOIA
尚比亞

ZIMBABWE
辛巴威

② 美國決定二戰走向為何說即使美國不參戰軸心國也不會贏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美軍如果不參戰會怎麼樣?

首先,東線戰場會怎麼樣?

大家注意,蘇軍在庫爾斯克會戰中雖獲勝,然而傷亡是德軍的一倍還多,元氣打傷。

而1944年開始的十次進攻戰役中關鍵性的7次,都是在諾曼底戰役6月爆發以後進行的。

而諾曼底戰役以美軍為首的盟軍登陸接近300萬,而德軍不惜從東線抽調主力部隊,也只拼湊了38萬人。

從此時開始,德軍開始全面崩潰,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自己,在東西線各有400萬大軍夾攻下,也是絕對支持不住的。

但如果美國沒參戰,蘇軍難以取得決定性勝利,最有可能的是在蘇聯境內同德國進行持久戰。

以德軍當時的實力,如果不需要兼顧西線,還是可以對付蘇軍的。雖德軍不可能再次攻入莫斯科,但守住已經佔領的蘇聯大部分領土還是問題不大的。

其次,日本方面會怎麼樣?

對不起,日本不需要向美國宣戰,就可以毫不費力的打垮英國、荷蘭、法國,佔領整個東南亞地區,多的印尼的油田。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需要和美國海軍交戰,日本海軍當然可以突破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進而控制整個海域。當時英國海軍全力保護英國和地中海,無法兼顧這里。

而日本南方軍75萬兵力佔領東南亞後,完全可以繼續西進,從緬甸出發,繼續佔領早就對英國極度不滿的印度,進而進入中東地區。當時中東的阿拉伯人也厭惡英法的壓迫,不會為他們賣命,有可能整個中東就會丟掉。

唯一擋在中間的土耳其本來就親德,現在就很有可能加入軸心國。

那麼,德日就會在土耳其會師,一句佔領大部分的亞洲和歐洲。然而,日軍必然會加入對蘇作戰,一舉佔領蘇聯的遠東和西伯利亞地區。

日軍當時還可以出兵至少100多萬甚至200萬。在德日左右夾擊下,蘇聯未必支持得住,有可能會全線崩潰。

蘇聯如果崩潰了,在整個歐亞,德日就沒有了敵人,隨後強的日本海軍幫助下,加上日本數千架戰機的支援,英國恐怕也守不住,會被德軍登陸打垮。

由此,歐亞徹底被征服,成為軸心國實力。而非洲其實本來就無足輕重,主要實力都在北非。

隆美爾當時那點實力就可以在北非橫掃英美,此刻佔領北非也是很輕松。

非洲也會淪陷。

至於澳大利亞、紐西蘭,本來也就沒什麼實力,擋不住日本的進攻,大洋洲也完了。

由此,軸心國控制了亞洲、非洲、歐洲,同美國對峙。

而南美洲很多國家親德還有大量日本移民,也不可靠。搞來搞去,恐怕只剩下北美洲還能在美國領導下苦苦支持了。

所以,美國是二戰最為關鍵的力量。他不加入作戰,全世界就是軸心國的。

作為當時世界頭號強國,美國加入二戰,那就肯定是能夠決定走向的大影響。畢竟美國的國家實力擺在那裡,美國何時參戰,加入到哪個陣營,肯定會影響到戰爭什麼時間結束。不可否認,美國主導建立同盟國陣營後,的確加快了二戰的結束進程,加速了法西斯的覆滅。

在二戰時期,美國不僅派出了強大的兵力在太平洋地區和西歐地區分別同日本法西斯和德國法西斯鏖戰,成為了二戰中對抗法西斯的重要力量。當時的美國,即使如題主所說不直接派兵參戰,也會成為其他盟國的背後支持者,支持這些國家對抗法西斯國家,同樣在背後參與著戰爭。

參加二戰之前的美國,雖然在國內「孤立主義」盛行,但美國的高層領導人早就意識法西斯國家就是喂不飽的野獸,一味的退讓絕不會讓德意日滿足,反而只會讓他們的野心更加的膨脹。美國也明白,如果他不支持反法西斯國家,那麼當法西斯國家獲得勝利後,戰火延伸到美國,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早在美國正式參戰之前,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已經開始力挺援助各受害國,包括向英國和加拿大出售軍火,向中國提供貸款等等。在1940年9月25日,美國一次性向中國提供了2500萬美元的貸款,約合現在的3.3億美元。1941年3月11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簽署租借法案,而後又將中、蘇兩個包括進去。

當時的美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為當時的各主要參戰國,提供了大量的前線及後勤裝備。美國共計向 同盟國 提供了價值8000多億美元(合現在的價值,後同)的物資,其中英國獲得了5150億美元的援助,蘇聯獲得了1800億美元的援助,法國獲得了524億美元的援助,中國獲得了262億美元的援助。

歐洲戰場上對德軍作戰的主力,蘇聯同樣接受了大量的美國援助,蘇聯的前線裝備基本可以自產,但是後勤保障車輛,各種原材料都需依賴美軍援助。蘇聯能夠在德國東線連續進行強有力的反擊,與美國提供的援助有著很大的關系,而在東方主戰場上,美國的援助,更是扶大廈於即傾。

如題主所說,美軍不參戰,那也只能止步於不直接參加熱戰,為各國鉚足勁提供物資裝備,是美國假若不直接參加戰爭肯定要做的事情。美國不可能眼看敵人的實力越來越大,美國雖孤懸海外,但想不被戰爭波及,是不可能的,一旦德日解決各自的戰事,將目標瞄準美國也是必然的。

而美國的高層領導人也不是傻子,也不是沒有遠見的政治家,對這一點還是很好的遇見了,假如日本未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沒有爆發。那美國可能就一直在幕後支援同盟國吧,同盟國依舊會贏得勝利,但美國肯定不會像現在這樣通過二戰獲得如此大的利益了,這是美國不願看到的。

先看歐洲,法國一個月就被德國打垮投降了,而英國方面,希特勒卻是很難啃下來,而且丘吉爾那個犟老頭還死不投降。只要丘吉爾不投降,希特勒就不算是打贏。德國海軍根本就沒法和皇家海軍抗衡,希特勒妄圖通過不列顛空戰消滅英國空軍的夢想也沒能實現。德國想建設海軍造軍艦去打英國,這個時間非常漫長,而且他還不能打蘇聯,軍工建設都得挪到海軍上來才行。

而蘇聯方面,德國前期所向披靡,一路高歌猛進到莫斯科城牆底下,結果被蘇聯人按在地上摩擦,愣是沒打贏。緊接著,蘇聯又打贏了斯大林格勒戰役。這兩場至關重要的戰役,都是在蘇聯沒有拿到多少租借法案援助的情況下的。這兩場戰役直接決定的不是別的,就是蘇聯打不輸這場戰爭。即便沒有美國援助,蘇聯也是頂住了德軍,但是絕對是打不到柏林,勉強能將德軍趕出去。

希特勒錯過了1941年這個重要的時間點,這個時間點,是蘇聯最為艱難的時刻,而蘇聯靠著自己就挺住了。過了1941年,蘇聯的軍備和後方都穩定了下來,德軍就很難佔到便宜了,他的後勤補給什麼的都成問題,想再度打到莫斯科,基本就沒什麼希望。

而你再看亞洲,亞洲就不一樣了,1941年,日軍已經在中國橫著走了,那個光頭從南京逃到了重慶,首都都被他丟了。所謂的這個相持階段,國軍實際上都打輸了。而且,資源什麼的也是非常短缺。日本只要不打美國,那光頭絕對是打不贏的。1945年戰爭結束,當時官員們走到佔領區,遇見的小孩都是講日語的,你說,再過幾年,他還能反攻么?

但是日本這邊其實也不好過,他佔領的地區都屬於啥資源都沒有,有也沒被發現的那種。他急需那些資源,就在眼前,誘惑力極大,他非常想拿過來,但是他還拿不來,想拿來,只能開戰, 這會兒美國已經把日本逼到了他必須和美國開戰的地步上來了。

其實呢,美國說是1941年底珍珠港事件之後參戰的,但是他實際上早就參戰了,但是名義上卻是中立。他將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到中英蘇,保證盟國能夠抵抗德意日的侵略,同時他又掐斷了德意日的補給,甚至他還派出軍艦給運送物資的貨船護航,他參戰前幾個月對於德意日的態度又是非常強硬的那種。 即便他名義上是中立的,他實際上也是參戰的一方。

日本襲擊珍珠港,算是幫了美國一個大忙,美國政府有了一個借口去說服民眾支持戰爭,畢竟再晚一點,有些國家能不能堅持下來還是個問題。這會兒的歐亞這些國家打的筋疲力竭了,美國人來了。

頭幾天看了一部鷹醬主旋律大片《決戰中途島》,除了荷爾蒙炸裂的爆炸與戰斗場景,吐槽機發現了一個挺有趣的事兒。在電影里鬼子的形象比我想像的好,士兵勇猛無畏,將領恪盡職守,整部片子非但沒貶低鬼子,反而有點拔高了他們。

繼而我又回憶了一下鷹醬的其他主旋律大片,似乎大多是這種套路,敵人很勇猛,很強大,當然,最終依然輸給了代表愛與正義的鷹醬同學。套路是這么個套路,但可以看出鷹醬有個好處,不貶低打敗過的對手。

或者我們換一種比較中二的說法,只有打敗偉大的對手,才能成就更偉大的自己。這大概是那群文藝鷹醬的基本想法,沒人會以踹倒胡同口的垃圾桶為榮,那麼做只會凸顯你自己才是傻X。

大抵上在這方面咱們做的有點不夠,抗日神劇里那群鬼子簡直是幾代近親雜交的產物,其智商和武力突破了人類的下限。雖然吐槽機對鬼子痛恨之情猶甚,但還是得說那並不符合事實,如果鬼子菜成那個德行,我們居然跟臭棋簍子下了十四年,用千萬級的傷亡才贏?總覺得抗日神劇是TM在罵我們自己。

對於美國的看法也可以適用上面的道理,即使鷹醬已經成為對手,那它也是一個偉大的對手,我們不能靠貶低它獲得心理優勢,也不能靠抹殺人家的貢獻來證明它的虛弱。誠如某戰忽局前輩所言,就算到今天鷹醬依然很強,丫還是世界第一強國。

至於鷹醬在二戰中的作用,只要反向思考一下就行,如果他們加入了軸心國會怎樣?誠然那種選擇並不符合他們的核心利益,但咱們可以暢想一下,不被燃料限制的德國裝甲部隊+具備遠航能力的鬼子海軍+幾乎無限後勤的美國海空部隊,這仗得怎麼打?

所以說美國再怎麼隔岸觀火,你噴丫再多陰謀論,也改變不了一個事實,二戰打到1941年末,美國已經成為決定勝負的力量。如果他們不加入盟軍參戰,歐洲那邊可能還有緩局,誰也不能保證毛熊那群灰色牲口會爆發出怎樣的戰鬥力,如同不能保證愛微操的元首會不會出錯招一樣。

但是咱們東亞這邊呢?大哥是常凱申隊長哎?這貨才是20世紀最強微操達人哎?1945年8月14日還能把全州弄丟哎?其他地區不敢說,吐槽機這個東北佬如今怕是大概率要說日語了,見人就「挖大青蛙」還鞠躬的日子簡直想想就難受。

所以總結來說美國確實決定了二戰的走向,他們是盟軍中絕對支柱性的力量,整個盟軍體系中美、蘇、中、英四個國家缺一不可,只要少掉任何一個就很難打贏。還是那句略微中二的話,即使鷹醬是對手,那也是個偉大的對手,咱們犯不上貶低它。

誰說的 有數據比對嘛?一天天竟胡說 沒有美國 英國人的海上生命補給線就完了 沒有美國的支援 蘇聯人熬不過1942 沒有美國的幫助國軍在印緬地區站不住的 沒有美國人 日本是不會投降的 美國不參戰和支援 光德國就可以打敗蘇聯 至於全境佔領不會 至少工業和資源的掠奪 讓德國可以完全獨當一面

講 歷史 要講求 歷史 唯物主義,也就是 歷史 真實是怎麼樣的,就該怎麼去說。雖然現在的美國在世界范圍內做的那些事情,很多人都很不喜歡,充當著世界警察,實在看不下去。但是,說實在話,二戰時期美國如果不參戰,軸心國真的基本上是至少可以在亞歐非橫行的。

一般公認二戰的勝利,是美蘇兩國佔主導的。但實際上,蘇聯在1940-1941年是遭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除了蘇聯軍民展現出堅強的意志外,導致蘇聯戰場能夠逆轉的關鍵,美國也是重要的因素。因為這個時候的美國提供了蘇聯大量支援,這使得蘇聯可以堅持下去。忽略這一點是不對的。

我們看到德國在歐洲的肆虐,也就是因為英吉利海峽的緣故,未能進入到英國本土,但是英國想要登陸歐陸反擊,其實也很艱難。所以,歐洲戰場上,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陣營,其實已經很大程度上要贏下來了,但因為美國的介入,後續就發生了改變。

太平洋戰場就更不必說了。中國戰場,中國軍民的努力牽制了日軍的大量兵力,但從來沒有施行起有效的反攻,直到1944年。

我們看到,無論是蘇聯戰場、歐洲戰場,還是太平洋戰場、中國戰場,美國都深度介入,沒有美國財富和軍力介入,軸心國其實已經佔到絕對上風,幾乎可以確定是能贏下的。

所以題主這么說,其實是不對的。雖然我們不喜歡美國,但二戰時期沒有美國,同盟國贏不了,這也是事實。

我的看法是正好相反,美國確實決定了二戰的走向,如果美國不參戰,軸心國幾乎可以肯定必須贏了!

我的理由是這樣的:

第2次世界大戰美國在參戰之後,他的戰略中心就定在了大西洋戰場。因為,參戰之後羅斯福和丘吉爾兩個人商量好要先歐後亞,先解決歐洲的德國和義大利,再去解決亞洲的日本。

可是,想要打敗德國和義大利就得保證大西洋航線暢通無阻。於是,美國對法西斯宣戰之後,開始將主力壓往大西洋戰場。

一開始戰爭不順利,面對德國的潛艇破交戰,美國和英國一直找不到有效的解決辦法,所以每個月被擊沉的船舶仍然是天文數字。

而此時英國已經是岌岌可危,雖然有美國參戰激勵了英國人,但是英國本島的物資短缺現象卻越來越嚴重。

後來,美國就討論如何緩解這個問題。於是有人提了一個建議:全力開動美國的戰爭機器,讓美國生產的船舶數量超過在大西洋上被擊沉的數量,如此就能緩解英倫三島的物資短缺。

大家一想,就是這個道理啊,美國的優勢就是生產力極為發達!

就這樣,著名的自由輪誕生了,這種輪船排水量1萬噸,可以搭載大量貨物,最重要的是它是流水線的產物。這種輪船從鋪設龍骨到完工最快只需要30個小時。在整個二戰中,美國一共生產了5000多艘自由輪。

於是,讓德國潛艇絕望的現象出現了,雖然他們不斷擊沉盟軍的輪船,可是盟軍的輪船數量卻越來越多,越來越多,越來越多。

除此之外,美國還生產了大量的軍用艦艇。從他參戰之後到二戰結束,一共生產了1萬多艘,其中航空母艦就多達200多艘,這就保證了他在大西洋戰場的勝利。

如果沒有美國參加第2次世界大戰加入到盟軍的一方,英國就輸定了,最起碼英倫三島一定會向德國投降。

如果英倫三島投降了,大西洋就會被德國海軍控制。只要英國投降,西班牙就會完全倒向德國,封鎖直布羅陀海峽,然後西班牙義大利德國三國聯軍在北非戰場可以輕易的擊潰殘余的英國部隊,假使他們那時不投降。

美國參戰的原因是日本偷襲珍珠港。

日本人肯定會要偷襲珍珠港的,因為他要得到東南亞地區的豐富戰略物資,所以必須去攻擊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日本的計劃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然後利用半年的時間取得對美軍的幾次大勝,迫使美軍退出西太平洋,並且和日本簽訂停戰協議。

如果美國不參加第2次世界大戰,那就說明他的太平洋艦隊在遭到日軍的襲擊之後忍下來了,菲律賓這個殖民地被日軍佔領之後他也忍下來了。

於是,日本可以集中軍事力量對東南亞進行佔領。

這里的西方殖民軍根本就不是日本海軍和陸軍的對手,因為即使美國加入了第2次世界大戰,日本在和美軍戰斗的時候,仍然在東南亞地區勢如破竹。

那麼,到1942年夏天的時候,也許日本不僅完成了對東亞地區的佔領,甚至很可能已經侵入到了印度境內。

而此時因為美國沒有參戰,英國本土已經向德國投降,北非戰場也一片潰敗,大批的德國和義大利軍隊正在從中東地區殺往印度,形成對這塊殖民地的夾攻。

由於本土都丟了,印度這個地方的殖民政府哪裡抵擋得了日軍和德軍、義大利軍隊的圍攻呢。

可以肯定,印度這塊殖民地很快就會被軸心國佔領。

同時,因為不需要將關東軍的精銳調往太平洋戰場,這支軍隊可以趁蘇聯遠東地區兵力空虛的機會向北攻擊佔領蘇聯遠東。

而軸心國的軍隊在佔領印度之後,又可以向北攻擊奪取蘇聯的中亞地區。

此時,蘇聯就只剩下東歐的一小部分和西伯利亞叢林了。而軸心國也幾乎完成了對歐亞大部分地區的佔領,這里的人力資源,自然資源都可以被他們所利用,用來發動對蘇聯的進攻。

蘇聯二戰時期,付出了2000多萬人的生命,如果美國不參戰,法西斯國家可以將大部分力量用來攻打蘇聯,那麼蘇聯付出的生命可不是2000多萬人,一定會多得多。

而蘇聯又得不到來自外界的物支援和對法西斯力量的分擔,他們的抵抗力會更弱,受到的攻擊會更猛烈。

可以肯定的是,蘇聯必然會在軸心國的圍攻下被征服。

所以,沒有美國參戰第2次世界大戰,軸心國肯定會勝利的。

當然,第2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四大同盟國都有這樣的作用,這4個國家任何一個國家沒有參戰,或者倒向軸心國都會帶來同樣的結果!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美國決定二戰走向,這一點顯然是毫無疑問的,事實上,二戰的前半段山姆大叔還只是隱藏在幕後對二戰的總體局勢進行操控,而自珍珠港之後,直接介入戰爭的山姆大叔更加完全控制了二戰的總體走向,可以說,整個二戰就是山姆大叔的國家戰略的一部分,通過二戰,山姆大叔最大限度地將其國家利益最大化,最終使其變身為世界惟二的超級大國之一,其影響力輻射至太平洋及大西洋兩岸。


在冷戰結束後,山姆大叔利用國際地緣政治的空檔期,加強對中亞及西亞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滲透,甚至在極端情況下直接使用武力打擊,進一步加強了其在國際上的霸權地位。

可以說,在某大國重新崛起以前,山姆大叔在國際上的霸權地位就將很難有人撼動。而這一切,都跟二戰中其成功的國際戰略是分不開的。

如果二戰中,山姆大叔不參戰的話,軸心國會不會贏?老實說,這個問題應該說不可能成立。在二戰的中後期,山姆大叔直接參戰已經只是一個時間問題,無論日本有沒有偷襲珍珠港。山姆大叔只是在找一個合適的機會直接介入戰場以使自己的國家利益最大化,沒有珍珠港就必然是在歐洲戰場,山姆大叔不會讓自己一直游離於主戰場之外,尤其是參戰各方包括同盟國和軸心國都已經拼得筋疲力盡,兩敗俱傷的情況下,正是山姆大叔出手收拾殘局的最佳機會。以最小的代價使國家利益最大化,一戰奠定戰後數十年世界霸權,精明的山姆大叔絕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但如果假設成立的話,那麼二戰的總體戰局顯然就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至於軸心國會不會最終勝利,這個得要分東西線戰場具體分析。


在西線歐洲及北非戰場,在諾曼底登陸之前,熬過斯大林格勒戰役考驗的蘇聯紅軍已經扭轉了衛國戰爭的總體局勢,並於1943年7月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取得了坦克大會戰的決定性勝利。


自此役後,歐洲戰場東線的局勢完全被扭轉,以法西斯德國為首的軸心國開始轉入戰略防禦態勢,而蘇聯紅軍開始轉入戰略反攻。

但如果沒有山姆大叔的直接參戰,已經被打殘的英法軍隊自保英倫有餘,在西線登陸開辟第二戰場的可能性很小,歐洲戰場的總體局勢將直接取決於蘇德的正面對決。在不考慮第三方因素的情況下,經過數年纏斗,實力相當且相互知根知底的蘇德兩國大概率下將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其勢力范圍將大致相當於後世冷戰時代的北約及華約勢力范圍。


而在東線亞洲戰場,沒有山姆大叔的介入,在英法無力顧及,中國已經被打殘的情況下,那麼在東南亞戰場,日本的進攻勢頭事實上將無法阻擋。

當日軍席捲整個東南亞之後,抗戰生命線被徹底切斷的重慶政府將很難繼續抵抗,哪怕常隊長的抵抗意志再堅定,民族意識再強烈,已經退至西南一隅的重慶政府在失去國際援助以後,大概率將會實現第二次寧漢合流,蔣汪再一次合作,不過這次是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

在此情況下,日本人自明治維新以來一直夢想實施的大陸戰略將獲得成功,他們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就將在亞洲地域內實現,我大中華將迎來又一次的亡國危機。。。


綜合分析,如果二戰中後期山姆大叔不參戰的話,總體局勢確實很可能會是軸心國獲得勝利,最極端的情況是,德日在中亞會師後北上擊潰蘇聯,將整個歐亞大陸變成軸心國的勢力范圍。


所幸由於山姆大叔的介入,以上情況並沒有最終成為現實。雖然其出發點是基於其自身國家利益的最大化,但客觀上對國際局勢包括我國的抗戰形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



美國參戰後,二戰才真的變成了世界大戰,各國間相繼宣戰,戰爭也迅速升級,所以,如果美國不參戰,二戰就不會爆發,那隻是歐亞地區的兩場局部戰爭!所以這種假設是不成立的

如果研究一下美國參戰後提供給盟軍的軍事支援、(人力物力)就不難發現、美國起了決定性作用!如美國不參戰、後果不堪設想!

③ 代表國家的人名,例如Sam代表美國,還有那些

童話之國——丹麥
香水之國——法國
千島之國——印度尼西亞
火山之國——尼加拉瓜
沙漠之國——沙烏地阿拉伯
花園之國——新加坡
龍蝦之國——喀麥隆
山鷹之國——阿爾巴尼亞
鴕鳥之國——肯亞
綿羊之國——紐西蘭
咖啡之國——巴西
花生之國——塞內加爾
橡膠之國——馬來西亞
櫻花之國——日本
仙人掌之國——墨西哥
橄欖之國——突尼西亞
鍾表之國——瑞士
風車之國——荷蘭
郵票之國——聖馬利諾
黃金之國——哥倫比亞
鑽石之國——塞拉力昂
赤腳之國——衣索比亞
清真之國——巴基斯坦
千湖之國——芬蘭
赤道之國——厄瓜多
低窪之國——荷蘭
油棕之國——貝南
軟木之國——葡萄牙
香料之國——格瑞那達
玫瑰之國——保加利亞
蝴蝶之國——巴拿馬
國中之國——梵蒂岡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6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