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鹿和紐西蘭什麼關系
1. 三鹿和紐西蘭有什麼關系
紐西蘭的恆天然公司是三鹿的最大股東啊,,
所以紐西蘭有知情權吧
2. 三鹿集團是私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
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鹿集團)曾經是一家位於中國河北石家莊的中外合資企業,主要業務為奶牛飼養、乳品加工生產,主要經營產品為奶粉,其控股方是持股56%的石家莊三鹿有限公司,合資方為紐西蘭恆天然集團,持股43%。2008年12月24日,佔有三鹿集團43%股權的紐西蘭恆天然公司聲明三鹿集團已被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因三聚氰胺事件按債權人的要求頒令破產,被委任破產產業管理人管理。[三鹿破產後位於中國大陸首都北京的的國有企業三元集團收購了三鹿集團大部分資產,三元後收購了三鹿的七家核心工廠。[23][3. 三鹿奶粉事件是哪個國家現提出的
與三鹿合作的紐西蘭恆天然公司先提出的; 最先是與河北省政府交涉,但無結果。無賴之下,恆天然通過紐西蘭政府直接與中國政府聯系與控訴,再此背景下三鹿事件才得以浮出水面。
4. 三鹿是被誰舉報的
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團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嬰兒被發現患有腎結石,隨後在其奶粉中發現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據我國官方公布的數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嬰幼兒奶粉而接受門診治療咨詢且已康復的嬰幼兒累計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癒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2008年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門有1人確診患病。事件引起各國的高度關注和對乳製品安全的擔憂。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公布對國內的乳製品廠家生產的嬰幼兒奶粉的三聚氰胺檢驗報告後,事件迅速惡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聖元及雅士利在內的22個廠家69批次產品中都檢出三聚氰胺。該事件亦重創中國製造商品信譽,多個國家禁止了中國乳製品進口。2008年9月24日,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2008年9月14日以後新生產的酸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主要品種的液態奶樣本的三聚氰胺抽樣檢測中均未檢出三聚氰胺。
事件背景/三鹿奶粉事件
2000年後,因為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乳製品市場轉變成一個很大市場,且因巨大消費群體,更可劃分為高、中、低三個消費層次。為了調節大陸市場供應與需求,除了從海外的日本、紐西蘭等國進口將近30萬噸乳製品以應付高中消費層次外,中國大陸絕大多數消費群體,包括嬰幼兒,還是以我國自主生產的產品為主。
在此因素下,知名三鹿牌順勢推出以一袋18元人民幣(約3美金),不到進口奶粉價格一半價格嬰幼兒配方奶粉以應付大規模的奶業市場,之後並成為大陸重要且知名嬰幼兒奶粉品牌,多年蟬聯該中國大陸自製乳品市場的首位。不過因為需求甚殷,價格競爭等因素,公司與政府均漠視生產流程及質量控管,終於爆發此弊端漏洞。
雖然經相關單位調查後,我國大陸檢察機構認為該污染事件應由乳品收購站負主要責任,並嚴懲逮捕相關當事人。不過,也有人質疑,該毒奶粉事件原因是三鹿集團搶奪大陸貧窮農村市場,為降低成本偷工減料所衍生出來。
爆發前序/三鹿奶粉事件
早在2004年的阜陽劣質奶粉事件中,公布的不合格奶粉企業和偽劣奶粉中,三鹿奶粉亦在列,但隨後證實為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失誤所致,把三鹿撤出「黑名單」,多個國家機關聯合發文,要求各地允許三鹿奶粉正常銷售。
2007年2008年9月2日,河北省產質量量監督檢驗院對蛋白質、亞硝酸鹽,以及抗生素殘留等營養指標、理化指標及安全指標等進行檢測,結果全都合格。該檢驗結果並由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頻道的《每周質量報告》節目專訪播出。
不過據新浪從有關方面獲得的「三鹿內部郵件」顯示「2008年3月以來,三鹿集團先後接到消費者反映:嬰幼兒食用三鹿嬰幼兒奶粉後,出現尿液變色或尿液中有顆粒現象」。後在法院審判中,公司管理人員證實公司最早接收投訴是在2007年底。
揭發受阻/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5月20日和21日,一位網民揭露他在2007年11月在浙江泰順縣城一家超市裡買的三鹿奶粉的質量問題。該奶粉令他女兒小便異常。後來他向三鹿集團和縣工商局交涉不果。為此,該網民以網上發文自力救濟,並以「這種奶粉能用來救災嗎?!」為題提出控訴,不過該控訴遭三鹿集團地區經理以價值2476.8元的四箱新奶粉為代價,取得該網民的賬戶密碼以請求刪除網上有關帖子。事後該網民則表示說,他因為相信了三鹿集團的解釋,他買到的是假貨,因此同意接受賠償並刪除帖子。
據「三鹿內部郵件」顯示:2008年8月1日下午6時,三鹿取得檢測結果:送檢的16個嬰幼兒奶粉樣品,15個樣品中檢出了三聚氰胺的成份。2008年8月2日下午,三鹿分別將有關情況報告給了其注冊所在地石家莊市政府和新華區政府。並開始回收市場上的三鹿嬰幼兒奶粉。2008年8月4日至9日,三鹿對送達的原料乳200份樣品進行了檢測,確認「人為向原料乳中摻入三聚氰胺是引入到嬰幼兒奶粉中的最主要途徑」。
確認因自己集團生產的奶粉導致眾多嬰兒患有腎結石後,三鹿集團開始進行危機公關工作。三鹿公關公司北京濤瀾通略國際廣告有限公司被指在2008年8月11日向三鹿集團建議與中國最大的互聯網搜索引擎公司網路合作,屏蔽有關新聞的公關解決方案建議:
「安撫消費者,1至2年內不讓他開口;與網路簽定300萬廣告投放協議以享受負面新聞刪除,拿到新聞話語權;以攻為守,搜集行業競爭產品『腎結石』負面新聞的消費者資料,以備不時之需。網路的300萬框架合作問題,奶粉事業部已經投放120萬元,集團只需再協調180萬元就可以與網路簽署框架,享受新聞公關保護政策。 」
這封由自稱三鹿公關公司的員工在網上發帖的聲稱為公關解決方案建議在三鹿毒奶粉事件曝光後的2008年9月12日,廣泛流傳於網上。
事發後的2008年9月13日,網路公司針對此種說法聲明,表示從未接受這種要求:
「2008年9月9日晚,三鹿的代理公關公司致電網路大客戶部希望能協助屏蔽最近三鹿的負面新聞,由於該提議違反公司規定以及網路一貫堅持的信息公正、透明原則,大客戶部在第一時間嚴詞拒絕了該提議。2008年9月12日,該公關公司再次致電希望能屏蔽三鹿的負面新聞,再次被大客戶部予以否決。 」
2008年6月中旬後,三鹿又陸續接到嬰幼兒患腎結石等病狀去醫院治療的信息。南方日報收到網民反應,有人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的留言系統里反映由三鹿奶粉導致多起嬰兒腎結石,但事後屏蔽,只有要求網民提供詳情的留言回復尚在。7月,徐州兒童醫院小兒泌尿外科醫生馮東川在國家質檢總局食品生產監管司的留言系統里反映2008年嬰兒雙腎結石導致腎衰的病例出奇地增多,且大多飲用三鹿奶粉,並表示希望政府部門能組織流行病學專家協助明確原因,不過也是沒有得到明確答復。
三鹿集團是中外合資公司,其最大海外股東是紐西蘭恆天然公司。根據紐西蘭政府的說法,恆天然公司在2008年8月份得知奶粉出現問題後,馬上向中資方和地方政府官員要求召回三鹿集團生產的所有奶粉。不過恆天然公司經過一個月多的努力未能奏效,中國地方官員置若罔聞,試圖掩飾,不予正式召回。恆天然只好向紐西蘭政府和總理海倫·克拉克報告。2008年9月5日紐西蘭政府得知消息後下令紐西蘭官員繞過地方政府,直接向中國中央政府報告此次事件,中國政府才嚴正對待此事。
事件曝光/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9月8日甘肅岷縣14名嬰兒同時患有腎結石病症,引起外界關注。至2008年9月11日甘肅全省共發現59例腎結石患兒,部分患兒已發展為腎功能不全,同時已死亡1人,這些嬰兒均食用了三鹿18元左右價位的奶粉。而且人們發現兩個月來,中國多省已相繼有類似事件發生。中國衛生部高度懷疑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三聚氰胺是一種化工原料,可以提高蛋白質檢測值,人如果長期攝入會導致人體泌尿系統膀胱、腎產生結石,並可誘發膀胱癌。
2008年9月11日上午10點40分,新民網連線三鹿集團傳媒部,該部負責人表示,無證據顯示這些嬰兒是因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據稱三鹿集團委託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對三鹿奶粉進行了檢驗,結果顯示各項標准符合國家的質量標准。[30]不過事後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召開新聞發布會,聲明該局從未接受過三鹿集團的委託檢驗。很快在同一天的晚上,三鹿集團承認經公司自檢發現2008年8月6日前出廠的部分批次三鹿嬰幼兒奶粉曾受到三聚氰胺的污染,市場上大約有700噸,同時發布產品召回聲明,不過三鹿亦指出其公司無18元價位奶粉。
調查懲處/三鹿奶粉事件
2008年9月12日三鹿集團聲稱,此事件是由於不法奶農為獲取更多的利潤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三聚氰胺在一份報價單中的價格為每噸8700元。早在2008年7月中旬,就有記者就從三鹿品牌甘肅省總經銷商——蘭州興源食品公司了解到三鹿已經停止生產確認受到三聚氰胺污染的奶粉品牌三鹿優加奶粉,2008年9月12日網易財經編輯從三鹿品牌總監處得到確認,2008年8月5日就通知各地經銷商,三鹿在3月至2008年8月5日之前生產的產品受到污染,停售優加系列產品,並且秘密召回,但未公諸於眾。這導致在此後的一個多月里,又有一批嬰兒仍食用了三鹿問題奶粉。 三鹿集團官方網站在事件曝光後遭到數輪攻擊,網站標題被黑客改為「三聚氰胺集團」;首頁也被改為「看三聚氰胺集團新聞有感」,甚至一度成為了黑客們的聊天和「集體路過」場所。在第二輪攻擊中,「三聚氰胺」被作為產品名稱列在三鹿的產品網頁上。
2008年9月13日,中國國務院啟動國家安全事故I級響應機制(「I級」為最高級:指特別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處置三鹿奶粉污染事件。患病嬰幼兒實行免費救治,所需費用由財政承擔。有關部門對三鹿嬰幼兒奶粉生產和奶牛養殖、原料奶收購、乳品加工等各環節開展檢查。質檢總局將負責會同有關部門對市場上所有嬰幼兒奶粉進行了全面檢驗檢查。石家莊官方初步認定,三鹿「問題奶粉」為不法分子在原奶收購中添加三聚氰胺所致,已經拘留了19名嫌疑人,傳喚了78人。這19個人中有18人是牧場、奶牛養殖小區、奶廳的經營人員,其餘1人涉嫌非法出售添加劑。
河北省政府決定對三鹿集團立即停產整頓,並將對有關責任人做出處理。三鹿集團董事長和總經理田文華被免職,後並遭刑事拘留,而石家莊市分管農業生產的副市長張發旺等政府官員、石家莊市委副書記、市長冀純堂也相繼被撤職處理。河北省委也決定免去吳顯國河北省省委常委、石家莊市委書記職務。22日,李長江引咎辭去國家質檢總局局長職務,這是因此次事件辭職的最高級官員。毒奶粉事件在中國形成了一股「行政問責與司法問責風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衛生法》和《產品質量法》,三鹿集團最高將被罰兩億元人民幣。
新華社報道,三鹿毒奶粉事件事態擴大的主要原因是三鹿集團公司和石家莊市政府在獲悉三鹿奶粉造成嬰幼兒患病情況後隱瞞實情、不及時上報所致。
2009年1月22日,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宣判,三鹿前董事長田文華被判處無期徒刑,三鹿集團高層管理人員王玉良、杭志奇、吳聚生則分別被判有期徒刑15年、8年及5年。三鹿集團作為單位被告,犯了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被判處罰款人民幣4937餘萬元。涉嫌製造和銷售含三聚氰胺的奶農張玉軍、高俊傑及耿金平三人被判處死刑,薛建忠無期徒刑,張彥軍有期徒刑15年,耿金珠有期徒刑8年,蕭玉有期徒刑5年。
2014年,72歲高齡的田文華改判有期18年。
事件升級/三鹿奶粉事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對全國嬰幼兒奶粉三聚氰胺含量進行檢查,結果顯示,有22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的69批次產品檢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除了河北三鹿外,還包括:廣東雅士利、內蒙古伊利、蒙牛集團、青島聖元、上海熊貓、山西古城、江西光明乳業英雄牌、寶雞惠民、多加多乳業、湖南南山等22個廠家69批次產品中檢出三聚氰胺,被要求立即下架。但中央電視台報道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與之前《甘肅日報》報道不符,其含量減少了十倍。
中國共有109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對這些企業的491批次產品進行了排查,檢驗顯示有22家企業69批次產品檢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
5. 三鹿公司在毒奶粉事件曝光前後的形象和現狀
三鹿只是時代的一個代名詞,代表的是一個產業的整體上的問題。 毒奶粉事件,首先由紐西蘭方面曝光。而紐西蘭因為是三鹿的股東而最早清楚整個事件的過程。 曝光前,首先奶源特別亂,然後加工廠方面監管也不規范。導致市場上食用奶粉的寶寶出現異狀。形象高大上的同時,漠視著它對消費者的危害。 曝光後,三鹿破產,旗下...資產被分解。三元收購一部分。獨立一部分成為君樂寶。等等。 事件本身影響非常大。不過也確實有了效果。國家追查下,市場環境,奶源環境,加工環境各個方面都有改善,這就是曝光後的福祉。
6. 紐西蘭恆天然收入下滑1%,奶粉多次不合格,曾是三鹿重要股東
12月4日,紐西蘭最大乳企恆天然合作社(下稱恆天然)正式披露了2021財年第一季度(2020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的業績情況。
數據顯示,2021財年第一季度,恆天然實現總收入41.81億紐西蘭元,同比微降1%;調整後息稅前利潤達到2.5億紐西蘭元(約合1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00萬紐西蘭元,增長幅度在40%左右。
恆天然方面表示,客戶對乳製品的持續需求和對供應鏈的謹慎管理是公司業績表現較好的主要原因,而由於大中華區和東南亞地區利潤率的提高和餐飲服務和消費者數量增加,公司的毛利潤得以增加。
原奶收購價格上漲
伴隨中國市場從疫情中逐步恢復,乳製品需求出現了強勁反彈。而由於中國買家的購買需求強勁,特別是對全脂奶粉的需求,使得恆天然的原奶收購價格進一步上漲。
由於對紐西蘭乳製品的強勁需求,恆天然宣布其縮小了對2020/2021年度牧場原奶收購預期價格的范圍。
「將價格從每公斤乳固體6.30-7.30紐西蘭元上調至6.70-7.30紐西蘭元,意味著收購價格的中間價,即奶農將獲得的報酬,已經增加到每公斤乳固體7紐西蘭元。」恆天然首席執行官MilesHurrell說,「我們看到中國市場的需求持續從新冠疫情的影響中恢復,這一點在最近全球乳品貿易交易平台(GDT)的拍賣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中國買家的購買需求強勁,特別是他們對全脂奶粉的需求,是推動原奶收購價格上漲的的關鍵因素。」
Hurrell表示,公司在實施戰略方面繼續取得進展,今年第一季度開局良好,集團調整後息稅前利潤達到2.5億紐西蘭元,比去年同比增加7200萬紐西蘭元。
「銷量與去年同期持平,反映了市場對乳製品的強勁需求和我們在供應鏈方面高效管理的結果。整個業務的改善使得我們調整後的收益增加了40%。」Hurrell表示,隨著中國市場持續從疫情中恢復,乳製品需求出現了強勁的反彈,這幫助大中華區的餐飲服務業務在一季度實現了出色的表現,「在一季度,我們的餐飲服務業務又擴展到13個中國城市,這使得我們業務能夠觸達的城市總數超過了360個。」
盡管亞洲市場表現突出,恆天然在報告期內的業績情況卻呈現出了一定的「區域不協調」——非洲銷量下降和歐洲成本上升,導致其在亞洲地區的增長有所抵消。
中國牧場持續虧損?
自2007年建立第一個試驗牧場起,恆天然目前在中國已建成三個奶牛養殖基地,分別位於河北省玉田縣、山西省應縣,以及與雅培共同在山東齊河縣興建的牧場。
恆天然在中國共有存欄3萬多頭泌乳牛,每年生產超過3.3億升牛奶。行業數據顯示,恆天然中國牧場每年出產的高品質原奶,佔到中國乳品行業奶源總量的1%。
然而,此前恆天然業績表現不佳,還被曝中國牧場持續虧損,加上對貝因美的投資幾乎「血本無歸」,這導致恆天然的管理團隊一直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
為了補充現金流並甩掉包袱,今年10月,恆天然宣布將把其在山西和河北玉田的兩處牧場群及其在漢沽的牧場以5.55億紐西蘭元(25億人民幣)的總價分別出售給內蒙古優然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優然)旗下子公司內蒙古天然乳業有限公司和北京三元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自此,這項持續了一年多的出售事宜也塵埃落定,下一步該交易還需獲得中國相關部門的反壟斷許可和其它監管部門的批准,預計將在本財年內完成。
在中國建立牧場13年之後出售該業務,不僅是恆天然經過復核充分考慮後做出的決策,也符合其目前全球戰略規劃的需要。
對此,Hurrell表示,出售中國自有牧場將幫助合作社更加優先考慮具有競爭優勢的業務領域。「在過去的18個月里,我們一直在復核每項業務的各個環節,以確保我們的資產和投資能夠滿足今天合作社發展的需求。出售自有牧場符合我們專注於紐西蘭奶源的決定。」
奶粉抽檢不合格
眾所周知,恆天然是以大包粉(全脂奶粉)起家的,國內外很多奶粉企業都在購買恆天然的大包粉,採用干法工藝製成嬰幼兒配方奶粉,恆天然還是三鹿奶粉的重要股東。
而飛鶴、旗幟、三元、搖籃、完達山、君樂寶則直接以鮮奶為原料,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俗稱「鮮奶工藝」。基於此,飛鶴、君樂寶帶領國產奶粉強勢崛起,市場份額不斷升高。
但實際上,恆天然在華也有自己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比如安滿(Anmum),不過,由於在渠道、營銷上水土不服,在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中,恆天然顯得無足輕重。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了2020年5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2020年5月,全國海關在口岸監管環節檢出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並未准入境的食品173批次。
本次有進口自紐西蘭1批次共75千克,恆天然FONTERRA limited生產的全脂奶粉,因感官檢驗不合格未准入境。
在2020年4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中,也有1批次共25千克進口自紐西蘭,由恆天然FONTERRALIMITED生產的脫脂乳粉,因包裝不合格被拒入境。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恆天然,其他進口奶粉也頻繁登上質量黑榜單,尤其是法國毒奶粉,這在很大程度上,重挫了進口奶粉的品牌形象。
今年11月2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於1批次不合格食品風險控制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207號)。通告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委託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開展2020年總局食品抽檢計劃,該公司抽檢的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陳典飛嬰兒用品商行銷售的北京世達環球科貿有限公司進口的「康維多·荷萊蕊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檢出了違禁物質。
「進口奶粉不等於高質,號稱百年乳企的康維多竟然檢出違禁物質,加上恆天然旗下奶粉不合格就是最好的說明,」業界人士告訴《五穀 財經 》,如今國產奶粉處於 歷史 最好水平,主流品牌更是連續100%抽檢合格,而進口奶粉卻屢屢出事兒,這將進一步改變中國奶粉的市場格局。
「國產奶粉已經從奶源,加工,配方,檢驗,執行標准等多個方面領先世界水平,所有毫不誇張的說目前國產奶粉質量已經是全球最好的奶粉,不敢說第一但一定是最好的之一。」第三屆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宋昆岡如上表示。
7. 三鹿毒奶粉事件始末有什麼關系
早在3月經銷商早就發現有問題,但是三鹿一直沒有解決,沒有拿出有效措施。部分醫院也作為備忘登記,但一直無法確定原因和影響。 9月8日,幾戶家庭症狀一樣,均食用某奶粉,在記者支持下,聯名向質監局申請調查。 三鹿一直否認自己與毒奶粉有關,一直到11月深夜,調查小組作出初步結論,三鹿緊急召開發布會,宣布召回產品 9月13日 國務院新聞辦為此事定論。 具體經過如下, 風起:9月8日!正式懷疑期,這個時候媒體報道多用「某品牌」或「疑是三鹿」字眼。 9月8日,浙江《現代金報》報道,拉開正式調查序幕; 」2008年9月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醫院泌尿科接收一名來自甘肅岷縣的特殊患者,這是該院自6月28日以來收治的第14名患有相同疾病的不滿周歲的嬰兒,這14名嬰兒有著許多相同點:都來自甘肅農村,均不滿周歲,都長期食用某品牌奶粉。…… 9月8日的中華網轉載中寫道:「在記者的支持下,7戶家庭聯名向質監局提出申訴,質監局表示已正式立案;」 隨後數十網路媒體轉載, 【多省出現"腎結石寶寶" 疑因喝"三鹿"奶粉所致 中國網 2008-9-11 08:51 31條相同新聞>>】 9月11日深夜,三鹿新聞發布會,發布產品召回公告;此前略早,媒體報道:「調查組」經初步調查,已經高度懷疑三鹿問題奶粉含有危險物質,建議大眾暫停使用」 9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三鹿奶粉新聞發布會,「……確定為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河北省人民政府已經做出決定,對三鹿集團立即停產整頓,並對有關責任人做出處理,對奶牛飼料、原料奶、乳品原料、奶料加工等各個環節進行嚴格審查,對不法分子和相關工作人員依法、依紀做出嚴肅處理。……」 9月16日18時《品牌中國》報道,因三鹿與紐西蘭股東就奶粉問題無法達成一致意見,三鹿奶粉問題最終由紐西蘭總理越級揭發。 目前資料顯示,2008年3月,全國發生多起哺乳期因嬰兒患有「雙腎多發性結石」和「輸尿管結石」的病例。但三鹿集團均未予以重視,甚至和經銷商,股東發生意見沖突,而沒拿出有效解決方案,最終導致事件曝光; 我用了一天時間收集、整理資料,還從多個網站、角度參考論證的!分還不給我! 9月8日最早的資料已經很難找到了,估計就我這里有部分了,因為我之前有搜集過! 強烈懷疑資料有被刪除或因報道太過,刪除了最早的報道
8. 三鹿事件是不是要感謝紐西蘭
是。三鹿奶粉事件最早其實是紐西蘭政府揭發的,紐西蘭總理克拉克透露在河北地方當局遲遲沒有採取行動回收奶粉後,紐西蘭政府直接向北京揭發三鹿奶粉遭污染的事件,而後中國衛生部最新的通報有2名嬰兒因為使用三鹿奶粉而死,患兒的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9. 曾經的三鹿廠現在改名了么
曾經的三鹿廠現在改名了,改為了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的中外合資企業,主要業務為奶牛飼養、乳品加工生產,主要經營產品為奶粉,是持股56%的石家莊三鹿有限公司,合資方為紐西蘭恆天然集團,持股43%。三鹿集團的前身是1956年2月16日成立的「幸福乳業生產合作社」,一度成為中國最大奶粉製造商之一,其奶粉產銷量連續15年全中國第一。
(9)三鹿和紐西蘭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三鹿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幸福乳業合作社,當時只有32頭奶牛和170隻奶羊,經過50年艱苦創業,如今三鹿已發展成為集奶牛飼養、乳品加工、科研開發為一體的大型企業集團。在乳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
三鹿集團董事長田文華說:「創新,是三鹿發展的核心動力。三鹿過去的每一天都是在不斷創新、完善和超越自我中度過的,只有我們的學習與創新速度快於對手時,才有可能在競爭中獲勝。」
2008年12月24日,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對三鹿發出破產令,正式宣告石家莊三鹿股份有限公司破產,其資產清算進入法律程序。2009年2月12日,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宣布三鹿集團破產。
10. 三鹿奶粉是哪個國家的
中國的 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鹿集團)是一家位於中國河北石家莊的中外合資企業,主要業務為奶牛飼養、乳品加工生產,主要經營產品為奶粉,其控股方是是持股56%的石家莊三鹿有限公司,合資方為紐西蘭恆天然集團,持股43%。 有意收購三鹿的企業 杭州娃哈哈集團 四川新希望集團 黑龍江完達山乳業 北京三元集團 黑龍江飛鶴乳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