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山上為什麼沒樹
❶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為什麼一棵樹都沒有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為什麼一棵樹都沒有
樹木生長的必要條件:如陽光、水、空氣、土壤、海拔、緯度、溫度等。
凡有陽光、水和空氣的內陸地區,只要人為不砍伐,條件適宜灌木就會生長。
近年來農村幾乎不燒柴了,石頭山上樹木都非常茂盛。
喜瑪拉雅山上的植物層次非常分明,隨著海拔高度遞升,山腳是熱帶雨林,二層闊葉林,三層針葉林,四層草地,再上去是凍土。
非洲草原不僅有樹,而且,甚至有很大規模的樹林。
城步南山牧場的「草原」,在生態學上完全不能叫「草原」,而應該叫「草叢」,是原生的森林植被被破壞後形成的次生植被。所以,說「可以排除砍伐等人工干預」是不正確的。沒有砍伐,森林也變不成草叢。
至於北方草原長不出大樹的原因
除了氣溫、降水之外,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土壤。小編特地找到《十萬個為什麼(第6版)》中的一段,讓各位看官漲點知識。
草原上為什麼很少見到大樹?
假如你在夏天去過內蒙古草原,你一定會被那裡的景觀深深震撼:連綿不斷的青草覆蓋著一望無際的大地,從腳下直抵天邊;舉目望去,幾乎看不見一棵樹,視野十分開闊,令人心曠神怡。
在地理學上,草原專指溫帶地區的沒有大樹(喬木)、地面主要被草本植物覆蓋的植被。它主要分布在歐亞大陸中部、北美洲中西部和南美洲南部,以歐亞草原的面積最大。內蒙古草原就是歐亞草原的一部分。
可是,草原上為什麼都不長樹呢?
主要原因應該是氣候,其他的土壤,降雨量也是原因,是次要的。
放眼世界,幾乎所有的大草原地區,都是高原地區,國內的也是這樣。內蒙古大草原,就處於內蒙古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緯度相同的東北興安嶺地區,遍布森林。
不同的海拔生長著不同的植物植被,直至植物因海拔高而無法生長。高原溫度低於平原,海拔高度每上升一千米,溫度下降六度。幾乎所有的高原,都只能長草不能長樹。
從青藏高原看,隨著海拔的上升,地上的草也逐漸稀少,慢慢的草也沒有了,只有一些苔蘚植物,最後苔蘚也不生長了完全被冰雪覆蓋。如在喜馬拉雅山南麓,這種特徵更明顯。而在低海拔地區,有利於植物生長,各種植物一般都比較繁茂。在土壤,降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氣候應該是主要的原因。
數年前去過內蒙包頭北邊一個叫做紅泥井的地方,那個地方很少有樹,只有在村子裡才能看到很少的三五棵樹。村子的井水很深,井水的水面距離井口,能有五六丈深。村子裡的樹好像葉子都很小、有沙棗樹、榆樹、小葉子白楊樹。
草原上之所以沒有樹,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這里降水很少,年降水量只有一百來毫米,也就是十多厘米而已。草原之所以成為草原,不是因為缺土,而是因為缺水。長在本地的樹木,它們的根,根本夠不到本地的地下水。草原上樹少是因為降水量小於蒸發量。樹根夠不到含水豐富的地層。
但是因為降水的緣故只能維持地表長草,至於樹目力所及處,也不過不足十數。
❷ tree hill(一樹山)有什麼來歷
1.tree hill(一樹山)是來自美劇<one tree hill>,中文名<籃球兄弟>.
2.tree hill(一樹山)是紐西蘭的一個景點,一座小山全是草坪,只有山頂上長了棵小樹,很著名的景點,完全天然形成的。它位於奧克蘭市中心向南10 分鍾的車程的地方,是一個很大的天然公園。 一樹山,顧名思義,應該是一座只有一顆樹的山。在紐西蘭這個充滿了毛利語言名稱的國度里,這樣簡單明了的名字,還真不多見。
自 131 年前開始, One Tree Hill 山頂上一直有一棵松樹。這棵樹不算大,可是來頭實在是不小。
在紐西蘭被殖民時代之前, One Tree Hill 所在的區域一直由本地的毛利部落所擁有。 大約在 15 世紀時,一個 叫做 Waiohua 的部落首次完全地控制了 One Tree Hill 。也為此,部落首領 Titahi 要求 One Tree Hill 周圍的居住民都效仿他的 tattoo( 紋身,在毛利文化中,不同的部落擁有不同的 tattoo 標志,最常見到的是在臉部 ) 。為此, One Tree Hill 也像其他的紐西蘭地名一樣,有一個獨特的毛利名字: Nga Whakairo a Titahi ( Titahi 的紋身)。
在這之後, One Tree Hill 由於其中心的地理位置,美麗的地貌,和不可多得的奧克蘭制高點之一等等的因素,成為各個毛利部落的必爭之地。當然, One Tree Hill 的毛利名稱也是一波三折,被部落首領不斷地更改。 是掠奪,就會有血腥。其間故事頗多。
在 18 世紀末,歐洲的探險者登上了紐西蘭的國土。在1840年, 當 John Logan Campbell ( 奧克蘭的創始人 ) 第一次踏上這塊土地時,就用英文言簡意賅的給了這塊土地一個名字: One Tree Hill 。並沿用至今。
其實,在 John Logan Campbell 給這座山起名的時候, One Tree Hill 上有的是紐西蘭特色的 totara tree (桃拓羅漢松),由於先期到達的歐洲工人對當時一些政策的莫名憤怒,在 1852 把它砍了。之後, John Logan Campbell 栽種了大量的松樹。不知是不是冥冥中的命運,或是 One Tree Hill 這個名字原本就是個定數,總之, 到了上個世紀的 60 年代,其他的樹都陸陸續續的死了,只有山頂的一棵大樹屹立不倒,孤獨求敗。
而所有的這些伴隨著 One Tree Hill 成長的歷史,又像一個仇恨的種子,在毛利的激進分子心目中,是一個不能磨滅的恥辱。
這棵歷經風雨,獨處高寒的大樹,被憎恨這個所謂的 「 殖民標志 」 的毛利人,不間斷的砍伐和破壞。加上山頂的大風影響,終於,在 2000 年 10 月 26 號,奧克蘭市政府不得不忍痛鋸掉這顆有著悠久歷史意義的,但已經奄奄一息的,不可能起死回生的老樹。從此,一個活了 125 年的 「 標志 」 沒了,不知道,會不會就此天下太平?
現在的 One Tree Hill 山頂,只孤零零的剩下了紀念奧克蘭市的創始人 ——Sir John Logan Campbell 的(薩羅甘 · 肯貝爾)紀念碑。碑前還有一塊在鐵花圍欄內的紀念牌和常年更新的黃色花環。
One Tree Hill 附近是綠草茵茵的死火山口。草上漫步著悠閑的羊群,天空中時而飛過快樂的小鳥,這些,似乎很難和 「 火山口 」 聯想到一起。事實上,奧克蘭原就是一個火山口上的城市。為此,整個城市布滿山丘,無處平坦。 公園還有操場 , 燒烤場 , 健行道, playground 甚至農場。
One Tree Hill 是俯瞰奧克蘭的最佳地點之一,站在山頂可以將市區和附近的海面一覽無遺。遠處,是美麗的海灣;近觀,遍布童話般色彩的小房子在樹林的掩映中層層疊疊。整個城市就像一個巨大的公園,幽靜,閑適。
以下是世界各國以這個名字取名的公司
皇後大街: Queen Street
維多利亞街: Victoria Street
庫克街:Cook Street
國民銀行:The National Bank
天空城:Sky City
王子碼頭: Prince Wharf
北岸: North Shore
梅西:Massey University
奧大:Auckland University
懷大:University of Waikato
麻省理工:MIT - Manuka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西湖男校:Westlake Boys
西湖女校:Westlake girls
大南路:Great South Road
大北路:Great North Road
汽車大道(大南路近Greenlane一段):Boulevard of Cars
新市場:New Market
百老匯道:Broardway Road
多明麗路:Dominion Road
聖路克斯:St Lukes
新北路:New North Road
漢達森:Henderson
伊甸山:Mt Eden
一樹山:One tree hill
海港大橋:Harbour Bridge
美洲村:America』s Viact Harbour
鴨子湖:Western Springs
北港體育場:North Harbour Stadium
曼奴考: Manukau City
❸ 美國很多草坪,但沒大樹,為什麼
這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原因是有很多的。
首先從本質上來講,自然的原因
其實說起來,現在世界上的所謂發達國家,絕大部分都是氣候溫和多雨,夏無酷暑冬無嚴寒。
當當然我說的是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我們看到的一般也是這些地方。例如美國中部大平原,澳大利亞中部的沙漠氣候也很惡劣,但是都沒什麼人住,因為美國還是澳大利亞人口密度很小,也不至於像中國一樣什麼窮山溝都要擠進去人。
而歐洲人口密度很大,但是整個歐洲的氣候都很溫和。因為歐洲北面是北海和波羅的海,南面是地中海,西面大西洋,三面環海,氣候的海洋性很強。學過地理都應該知道,海洋是調節氣候的,所以歐洲的氣候非常溫和,植被環境也好。另外北歐地區沿岸有暖流經過,這個是地理常識了,暖流流經增溫增濕,因此北歐雖然在緯度上比中國東北高得多,但是卻並不冷也不幹。
縱觀中國就不一樣了,西面的帕米爾高原和青藏高原西面來的水汽,而西北是西伯利亞平原,常年有乾燥的風吹來。乾燥溫差也就大。而且歐亞大陸縱深非常長,不像美洲大陸是細長的,因此中國的氣候大陸性極強。冬夏溫差大,而且十分乾燥,雖然和美國東岸,澳大利亞東岸同為季風氣候,但是我們的氣候較為糟糕。而且中國的氣候十分不穩定,所以不利於植被生長。所以你會發現中國的環境承載力要比歐洲美國差很多。而且草坪在中國也很難生長,因為類似的那種牧草是需要大量雨水的(但也不能澇),但是中國冬天南澇北旱,夏天北澇南旱,全年降水不均勻,沒辦法種植牧草和草坪。一般你會看大到大連會有大片的草坪,因為大連市北方三面環海的城市,相對海洋性高,因此能種植大面積草坪。像北京那樣的乾燥氣候根本無法種植草坪。長江流域夏季的梅雨和伏旱也是草坪不能承受的。
有一點要說明,你看到的國外的草坪不是自然草坪,那種茂密的綠油油的草坪是人的活動或是可以種植形成,對環境要求很高,和我們所說的草原不同。一般自然的草原比較乾旱稀疏,例如蒙古草原,南美的潘帕斯草原,以及美國中部的大平原都是天然草原。
然後是社會原因
其實你看到西方國家的草坪並不是自然形成的,按照自然的環境,歐洲應該是大片的森林。但人沒辦法在森林中生存,人聚集的地方沒有樹,那麼自然會長草。另外就是人工種植,例如城市,再來就是牧草,是用來放牧的牧草,在荷蘭,法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畜牧業發達國家都會有大片的牧草種植。
首先中國,氣候原因之前說了種不起草也長不出草。另外中國也不種牧草,當然氣候不允許,中國的畜牧業也不發達。而且最重要的是中國農村地區人口多而且相對貧窮。所以很多時候你走到哪都是村莊田地,而且臟亂差。
西方之所以鄉下那麼干凈整潔,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農民少而且有錢。西方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水平非常高,城市人口基本佔全部人口的70%~80%,有些國家甚至達到90%甚至更高(聲明一下,我不是說新加坡那種城市國家)。人少所以人均的地多,歐美基本都是大農場大牧場,大庄園的經營模式,不像中國農民一畝三分地一年到頭沒幾個錢。歐美的農民都是富得流油。另外他們地多,而且氣候好,他們也能發展更高端的產業,例如荷蘭的奶牛牧場,澳大利亞的綿羊牧場等等,法國的薰衣草庄園,葡萄庄園等等,這些都是附加值極高,盈利極高的。你讓中國農民放牧一來地不夠,氣候也不允許牧草生長。薰衣草這種高成本的作為更是種不起。
如果說城市的話就更不用說了,歐美日本的工業發達程度之高,我們也很難企及,雖然中國現在經濟重量已經超過日德等大部分發達國家,但均攤到個人就很少了,中國畢竟人口還是很多,雖然掙得多,但支出也多,而且腐敗也很嚴重。城建資金跟不上,肯定不能比外國干凈整潔。像一些工業城市也不不怎麼注意城市環境,導致中國城市面貌整體比較早。
另外就是環境破壞和污染問題還是比較嚴重,西方人對這方面注重的比較早,經過幾十年經營環境已經恢復,當然另一方面歐洲的環境恢復能力較強(北美和澳洲日本什麼的環境破壞都不大)。中國的環境破壞延續依舊,而且至今也沒有得到較好的治理。環境恢復力也很差,比如黃土高原。其實黃土高原在古代是大片森林,但由於歷代砍伐,在明清就已經變成現在的樣子,而且根本就恢復不了。西北和蒙古草原退化也很嚴重,那裡的自然環境叫糟,也難以恢復。
美國和澳大利亞中部也有類似的地區,但是由於這兩個國家地廣人稀。
最後國民的素質也很重要。其實現在很多人還沒有環保的意識,尤其是之前十一前看升旗後清潔工掃除幾頓垃圾就看得出,這樣是很難有什麼好環境的。對於環保,出了法律,公民自身的意識也非常重要,這也是我們教育所欠缺的。
綜上所述,我目前就想到這么多原因,當然可能還有我沒想到。
❹ 為什麼有的山上長滿樹木,有的山上不長樹木
我認為應該是土壤里有沒有被污染的原因,經常下酸雨的地方是很少長樹木的,所以不長數目可能是土壤酸鹼性過強和土壤被污染,含有許多有害物質的原因。
導致沒有種類的樹木能在此生長。當然,氣候也有一定關系,如果降雨少,就會太過乾旱,降雨過多,就會太過潮濕,都不適合樹木的生長
❺ 為什麼有的山沒什麼樹木這些沒有樹木的山叫什麼名稱
這是典型的新疆天山的景色
天山,世界七大山系之一,位於歐亞大陸腹地,東西橫跨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四國,全長約2500千米,南北平均寬250—350千米,最寬處達800千米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獨立緯向山系,也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山系和全球乾旱地區最大的山系。 [1]
天山呈東西走向,綿延中國境內1700千米,佔地57萬多平方千米,佔新疆全區面積約1/3。中國境內的天山山脈把新疆大致分成兩部分:南邊是塔里木盆地,北邊是准噶爾盆地。托木爾峰是天山山脈的最高峰,海拔7443.8米。錫爾河、楚河和伊犁河都發源於天山。 [2]
2013年06月21日,中國境內天山的托木爾峰、喀拉峻-庫爾德寧、巴音布魯克、博格達4個片區以「新疆天山」名稱成功申請成為世界自然遺產,成為中國第44處世界遺產 [3] 。2017年7月10—17日,烏茲別克、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就西部天山山脈申遺在內的6個自然遺產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4]
中國境內天山山脈由三列平行的褶皺山脈組成,山勢西高東低,山體寬廣。天山北脈有阿拉套山、科古琴山、博羅科努山、博格達山等;天山中脈(主幹)有阿拉喀爾山、那拉提山、艾爾溫根山、霍拉山等;天山南脈有科克沙爾山、哈爾克山、貼爾斯克山、喀拉鐵克山等。
❻ 沒有樹乾的紐西蘭的貝殼杉,為何依然「活著」
一棵樹要維持正常的生命運轉,就需要樹干、樹葉和樹根等的通力配合,共同為整棵樹提供營養和水分。而一旦樹連樹乾的主體部分都失去了,整個循環過程也被破壞了,樹樁部分會因為得不到水分而逐漸地枯死。然而萬事沒有絕對,尤其是神奇的自然界。有一種貝殼杉即便成為了一個矮矮的樹樁,依然可以通過吸取周圍其他樹木的水分維持生命。
有人說貝殼杉這是屬於吸血鬼行徑,靠奪取其他樹木的水分維持生命。其實不能這樣簡單去蓋棺定論。就像前文提及的,一片森林是要由無數樹木共同組成的,龐大的根部交錯系統,可以使每棵樹木都從中獲利。這樣相互依存的關系在自然界中是再正常不過的。而且,這樣的系統還可以截留和儲存更多的地下的水分,可以極好地解決樹木缺水的問題,尤其是在缺水的乾旱和半乾旱地區。
❼ 為什麼高山頂上沒有樹木
我們站在山腳下,看見山上到處都蔥蔥綠綠,有許多闊葉的樹木。再稍微高一點的地方,生長的是像松樹一樣的針葉樹和蔭蔽的大叢林。再往上走,山坡上則是一片草原了。到了山頂,就只能看到岩塊和石塊堆積成的懸崖峭壁,沒有任何泥土和植物,甚至連微生物都很少。
為什麼會是這樣的呢?因為在山穀雨量充足,氣候也溫和,適宜於生物的生長,草木就茂密。高山頂上則是氣溫低,空氣稀薄,加上風雪大,植物不容易生存,所以樹木在山頂是很少見的。
❽ 高原和草原之上,為什麼都不長樹
因為草原上面土壤的厚度不夠,不足以讓樹木可以紮根生長,加上草原常年乾旱,很少會下雨,降水量不夠的話樹木同樣無法生長,高原上因為陽光照射不夠,加上氣候條件過於惡劣,所以一般的樹木也是無法在高原上面存活的。
而青藏高原上面之所以不長樹,就是因為青藏高原的氣候實在太惡劣了,不光是樹,連一般的人在這里都無法生存下去,只有少數動物才可以在青藏高原上面克服這種高原反應,比方說雪豹,氂牛等等,並且高原上面的陽光不足,雖然有足夠的土壤,但是因為陽光照射不夠,所以大多數樹木依然無法在高原上面生存,而在青藏高原的南部,比方說林芝這一帶就可以生長大樹,因為靈林芝海拔相對比較低,並且靠近熱帶地區,氣候溫和多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