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報紙都報哪些
㈠ 紐西蘭留學一年工簽如何紐西蘭找工作的主要途徑是什麼
紐西蘭留學一年工作簽證怎麼樣?紐西蘭移民局為國際學生提供額外的時間來尋找工作機會。紐西蘭移民局規定留學生畢業後可以獲得12個月的工作簽證,讓學生找到工作。請看下面的詳細介紹。
在紐西蘭找工作的主要途徑
1.報紙。所有主要的日報都有招聘專欄,刊登職位空缺的廣告。大多數廣告在星期三和星期六刊登在報紙上。比如紐西蘭先驅報。
2.職業介紹所。你必須達到年齡限制才能在紐西蘭工作和收入局注冊工作。法定年齡從16歲到65歲。如果你個人能力很強,正在找一份專業的工作,那麼政府機關可能是你的選擇。
3.私人職業介紹所。私人職業介紹所(也稱為人事咨詢、招聘咨詢和管理咨詢)代表其客戶(僱主)選擇人員從事各種工作,根據工作崗位可能是全職、兼職或臨時工。有些人發現臨時和兼職工作是他們找到長期工作的理想途徑。
4、工作和收入。紐西蘭工作和收入局是紐西蘭政府機構,負責幫助失業的公共關系和公民。你需要給他們你的簡歷,告訴他們你想找的工作類型。他們會將所有信息輸入電腦資料庫,尋找他們認為與你的技能、經驗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工作。
㈡ 各國有名的報紙
1、朝日新聞
日本三大綜合性日文對開報紙之一。1879年1月25日在大阪創刊,創辦人是木村滕、村山龍平。草創時期為插圖小報,以「不偏不黨」為辦報方針。1888年實行產業化管理,以《東京朝日新聞》打進東京出版。1930年前後,與《讀賣新聞》《每日新聞》在東京形成三報第一次鼎立競爭的局面。1940年9月1日在各地出版的報紙統一名稱為《朝日新聞》。
2、圖片報
德國和歐洲發行量最大的日報,是以零售為主的大眾報紙。1952年7月24日在漢堡由阿克塞爾·施普林格創辦。該報紙以圖畫和社會新聞為主,每天幾十個版,大城市另附加地方版,從第9到13版是《圖片報》的王牌板塊:體育《圖片報》。
施普林格出版社定期對《圖片報》的讀者群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圖片報》的主要讀者為工人和低收入者。只有8.1%的大學教育程度者讀《圖片報》,在高中教育程度人群和學徒中這一比例為23.8%。
3、華爾街日報
創刊於1889年,以超過200萬份的發行量成為美國付費發行量最大的財經報紙。這份在美國紐約出版的報紙,著重在財經新聞的報道,其內容足以影響每日的國際經濟活動。《華爾街日報》的讀者主要為政治、經濟、教育和醫學界的人士,金融大亨和經營管理人員以及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其中包括20萬名的董事長、總經理。美國500家最大企業的經理人員絕大部分訂閱此報。
4、太陽報
富商基思·魯珀特·默多克(Keith Rupert Murdoch)擁有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旗下的一份小尺寸版式日報(tabloid)。《太陽報》是一份煽情性報紙,是全英國銷量最高的報紙,以社會中下層為讀者。2004年後期該報的每日發行量達320萬份。
5、世界報
法國主要日報之一。1944年在以戴高樂為首的法國臨時政府授意下,由伯爾·伯夫—梅里聯合30名青年記者在巴黎合資創辦,梅里擔任社長。該報側重政治和外交報道,對國際重大事件反映靈敏,內容豐富,分析性的稿件較多,社論較有分量,登在頭版,往往反映政府的觀點。
該報是法國的同人報紙,標榜獨立,不依附政黨和財團,也不接受政府津貼。世界報有限公司股份均為本報工作人員、編輯委員會成員所有。據統計,現在報紙的股份,約49%掌握在記者、編輯和管理人員手中,11%的股份屬於社長的當然股份。
6、新蘇黎世報
瑞士歷史悠久、影響較大的德語報紙。1780年創刊,在蘇黎世出版,為德文日報。該報原名《蘇黎世報》,1821年改為現名。該報反映瑞士激進民主黨觀點,代表蘇黎世金融資本利益。它在國外派有常駐記者,國際新聞內容豐富。發行量13萬份,並向國外發行。1951年創辦英文月刊《瑞士國際問題評論》,影響較大。
7、紐約時報
一份在美國紐約出版的日報,在全世界發行,有相當高的影響力,美國高級報紙、嚴肅刊物的代表,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由於風格古典嚴肅,它有時也被戲稱為「灰色女士」(The Gray Lady)。它最初的名字是《紐約每日時報》,創始人是亨利·賈維斯·雷蒙德和喬治·瓊斯。
㈢ 世界報業史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世界報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出現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亞洲、非洲、拉丁美洲 100 來個國家先後擺脫殖民統治, 取得民族獨立。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互相聯系、互相影響、互相制約的關系日益密切。科學技術的進步異常迅速。各種信息大量增加, 信息傳遞加速。電視、半導體、人造衛星、計算機、衛星通信等的出現,引起新聞采訪、寫作、編輯、印刷、出版等方面的重大變革。所有這些,促使世界報業從質量到數量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戰後世界報業最重要的發展之一是出現了大批社會主義國家的報紙。它們基本上都是由政黨、政府、群眾團體、 企業投資創辦, 用來同人民群眾進行信息傳播、宣傳教育、豐富文化生活、引導輿論、組織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
除蘇聯報紙和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真理報》(蒙古)(1920)以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主要的報紙有的是從戰前或戰爭時期該國共產黨創辦的報紙演變而來的,有的是在戰後創刊的。前者有越南《人民報》(1930),捷克斯洛伐克《紅色權利報》(1920), 南斯拉夫《戰斗報》(南斯拉夫)(1922),保加利亞《工人事業報》(1927),羅馬尼亞《火花報》(1931),阿爾巴尼亞《人民之聲報》(阿爾巴尼亞)(1942),匈牙利《人民自由報》(1942)。後者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勞動新聞》(1945),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新德意志報》(1946),中國《人民日報》(1948),波蘭《人民論壇報》(1948),寮國《人民之聲報》(寮國)(1950),古巴《格拉瑪報》(1965)。
1989年以後,一些東歐國家的政黨機關報,隨著各國政局的變動,有的改變其性質,有的不復存在。
戰後報業的另一個重要發展,是在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先後取得民族獨立的國家中,出現了許多本民族的報紙,為本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需要服務 (見亞洲新聞事業、非洲新聞事業、拉丁美洲新聞事業 )。這些國家的報紙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由私人資本經營的,有的在獨立以前就存在,如在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埃及、奈及利亞、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它們主要以贏利為目的,對待政治的態度類似英國和其他一些西歐國家的報紙;另一種是由政府或政黨創辦的,它們主要以服務於本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為目的,頁數不多,廣告很少,售價低廉,接近於蘇聯類型的報紙。迄1984年,還有近40個國家和地區沒有傳播一般消息的日報。廣播是它們傳播信息的主要媒介。
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中,作為大企業的報業壟斷趨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進一步加強。
美國1953年有報團95個,擁有日報 485家,佔全國日報1758家的27%。到1986年,報團增加到156個,擁有日報1186家,佔全國日報數的71%和日報發行量的77%。最大的10家報團是甘尼特公司、奈特-李德爾報業公司、紐豪斯報業公司、時報鏡報公司、道·瓊斯公司、芝加哥論壇公司、紐約時報公司、斯克里普斯-霍華德公司、湯姆森報業公司(美國)、媒介新聞公司。
英國較大的報團按發行量大小排列有新聞公司 (默多克報團)、培格曼持股基金會(馬克斯韋爾報團)、同盟報業公司 (斯蒂文斯報團)、聯合報業公司(羅瑟梅爾報團)、霍林格公司(布萊克報團)、皮爾遜公司(考德雷報團)、倫羅公司(羅蘭特報團)、國際湯姆森組織(湯姆森報團)。最大的3個報團1987年控制了全國性日報發行量的73%和全國性星期日報發行量的82%。
聯邦德國報業基本上戰後重建。主要報團有鮑爾報團、布爾達報團、格魯納爾與耶爾報團、施普林格報團。它們控制的報紙市場佔全國報紙市場的34.3%。
義大利報業基本上戰後重建。主要報紙均在大工業集團如里佐利財團、埃尼集團、菲亞特集團控制下。
法國報業基本上為戰後重建。控制報紙的有10個報團, 省報幾乎都在報團手中。 大報團有法國西部報團、西南報團、阿歇特報團、阿莫里報團、巴亞德報團、人道報報團、埃爾桑報團、費利巴其報團、塞爾旺 -施賴貝爾報團。
比利時1979年有26家法語報,13家弗拉芒語報。報團有旗幟報集團、人民報集團、安特衛普報集團、繆斯報和燈籠報集團、最後一點鍾報集團、向前報集團等。
澳大利亞的 3大報團是先驅報與時代周刊公司、默多克新聞公司、費爾法克斯父子公司。
紐西蘭有獨立報業公司、紐西蘭新聞公司兩報團。
日本戰後有 126家日報,發行總量6500萬份,每千人報紙擁有量居世界前列。最大的5家報紙《朝日新聞》、《每日新聞》(日本)、《讀賣新聞》、《日本經濟新聞》和《產經新聞》的發行量,佔全國報紙總發行量約60%。
隨著電視的興起,美國和西歐一些國家的報團除兼並報紙外,也兼並或經營電視台、廣播電台,並開始經營的多樣化。一些大報團走上國際壟斷的道路。R.默多克除在澳大利亞、英國、美國擁有報團、電視台外,還在澳大利亞經營投資公司、運輸業、開采天然氣和近海石油,在美國 20 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中握有控制股份。英國的馬克斯韋爾報團在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巴拿馬擁有電視、出版、機械、運輸等企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西歐報業最嚴重的問題是許多報紙在報業集團的競爭壓力下消失,報紙數量減少。西歐一些國家的政府不得不向報紙提供補助,使之能夠維持下去,以保持輿論的多樣化。
㈣ 世界報業史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 洲出版的報紙
18、19世紀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向海外擴張,掠奪殖民地。殖民當局和移民、傳教士為了他們各自的利益, 在殖民地創辦主要用宗主國文字出版的報紙,成為這些地區報業的開端。
在亞洲,1780年英國人在印度創辦英文報《孟加拉公報》。1834年英國移民在錫蘭(斯里蘭卡)創辦英文報《錫蘭觀察家報》。印度尼西亞荷蘭殖民當局於1744年出版荷蘭文報《巴達維亞新聞》。1811年英國佔領印尼後出版英文報《爪哇政府公報》。1816年荷蘭重新佔領印尼後又出版荷蘭文報《巴達維亞日報》。1898年美國佔領菲律賓後, 美國人在菲創辦英文報《馬尼拉時報》。馬來亞檳榔嶼的英國移民於1805年出版《威爾士島王子公報》。新加坡英國移民於1824年出版英文報《新加坡紀事報》,1845年出版英文報《海峽時報》。1844年英國傳教士在泰國出版 《曼谷紀事報》 。中國境內各地由外國人出版的外文報紙,最早的是葡萄牙人在澳門於1822年創辦的葡文報 《蜜蜂華報》 ,英國人在廣州於1827年創辦的英文報《廣東紀錄報》,英國人在香港於1841年創辦的英文報 《香港公報》, 英國人在上海於1850年創辦的英文報《 北華捷報 》。 此外,在漢口、福州、廈門、天津、煙台、北京、哈爾濱、長春等地都隨殖民勢力的不同而有不同國籍的外國人辦的外文報紙。(見早期外國人辦的外文報刊)
19世紀,中東、北非地區的阿拉伯國家分別成為英、法和奧托曼帝國的殖民地或保護國。這些國家的統治當局創辦了阿拉伯文報紙。其中中東地區有伊拉克的《伊拉克新聞》(1816),敘利亞的《敘利亞報》(1865),葉門的《薩那報》(1879), 沙烏地阿拉伯的《漢志報》(1908)。北非地區有埃及的《哈吉報》(1827),蘇丹的《蘇丹人報》(1899), 利比亞的《馬格裡布的黎波里報》(1866),突尼西亞的《突尼西亞先驅報》(1861),阿爾及利亞的《榮耀報》(1847)。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奈及利亞於1859年由傳教士創辦約魯巴語報《伊韋·托林報》,後來加上英文,成為非洲第1張雙語報。黃金海岸(迦納)英國殖民當局於1822年創辦英文報《皇家黃金海岸公報》。賴比瑞亞的西印度群島黑人移民於 1826年創辦英文報 《賴比瑞亞先驅報》。塞內加爾法國移民於1885年創辦法文報《塞內加爾覺醒報》。獅子山英國殖民當局於1801年出版英文報《獅子山公報》,該報被認為是黑非洲第 1張報紙。尼亞薩蘭(馬拉維)英國殖民官員於 1895年創辦英文報《尼亞薩蘭時報與中非種植者報》。南非英國移民於1800年在開普敦創辦英文報《開普敦公報與非洲廣告報》。馬達加斯加法國殖民當局於1895年創辦《新聞報》。莫三比克葡萄牙移民於1902年創辦葡文報《貝拉新聞》。南羅得西亞(辛巴威)英國移民於1891年出版油印英文報《馬紹納蘭與贊比西時報》。肯亞英國移民於1902年出版英文報《非洲旗幟報》。
在拉丁美洲,巴西葡萄牙殖民當局於1808年創辦官方葡文報《里約熱內盧公報》。智利天主教牧師於1812年創辦西文報《智利之光報》。哥倫比亞西班牙移民於1791年創辦西文報《波哥大聖菲城紀事周報》。瓜地馬拉西班牙移民於 1729 年出版西文報《瓜地馬拉公報》。牙買加英國殖民當局於 1717年出版英文周報《每周新聞》。墨西哥西班牙移民於1722年創辦西文報《墨西哥公報》。烏拉圭教會於1878年創辦西文報《好公眾》。
大洋洲澳大利亞英國移民於 1803 年創辦英文周報《悉尼公報與新南威爾士廣告報》。到1886年,澳大利亞有日報48家,並開始出版星期日報。紐西蘭英國移民於1840年出版《紐西蘭及不列顛尼亞旁觀者報》。
㈤ 每個國家的國際新聞報社
你是要這個資料吧?
世界各國主要通訊社
美聯社:AP (Associated Press)
路透社:Reuters
法新社:AFP (Agence France Press)
塔斯社:TASS - ITAR-TASS News Agency (The Information Telegraph Agency of Russia)
安莎社 ANSA (Italia)
埃菲社:EFE (La Agencia EFE,S.A. Span)
德新社:DPA(Deutsche Presse Agentur)
巴通社:Associated Press of Pakistan
合眾國際社:UPI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韓國廣播公司:KBS (Korea Broadcasting System)
日本《東京新聞》:Tokyo Shimbun of Japan
半島電視:Al Jazeera
世界主要通訊社縮略語
World News Agency Acronyms
縮略語
原名全稱
中文譯名
國別
AAP
American Associated Press
美洲報聯社
美國
AAP
Australian Associated Press
澳大利亞聯合新聞社
澳大利亞
ATP
Agence Telegraphique Pars
波斯通訊社
伊朗
AFP
Agence Francaise de Presse
法新社
法國
LATIN
Agencia Informativa Latino Americana
拉丁社
阿根廷
AGERPRES
Agentia Romina de Press
羅通社
羅馬尼亞
AIM
Agencia Information Mozambique
印度東北通訊社
印度
ANSA
Agenzia Nazionale Stampa Associata
安莎通訊社
義大利
ATR
Antara News Agency
安塔拉通訊社
印度尼西亞
AP
Associated Press
美聯社
美國
APP
Associated Press of Pakistan
巴聯社
巴基斯坦
BNY
Belga News Agency
比利時通訊社
比利時
BERNAMA
Berita National Malaysia
馬來西亞國家通訊社
馬來西亞
CTK
Ceskoslovenska Tiskova Kancelar
捷克通訊社
捷克
CP
Canada Press
加拿大通訊社
加拿大
DPA
Deutsche Presse Agentur
德新社
德國
IIS
Indian Information Service
印新處
印度
IRNA
Islamic Republic News Agency
伊斯蘭共和新聞社
伊朗
JNA
Jiji News Agency
時事通訊社
日本
KCNA
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
朝中社
朝鮮
KNS
Kyodo News Service/Kyodo Tsysgubsga
共同社
日本
MEN
Middle East News Agency
中東通訊社
埃及
NZPA
New Zealand Press Association
紐西蘭報聯社
紐西蘭
PAPA
Pan African Press Association
泛非新聞社
奈及利亞
PAP
Polska Agencja Prasowa
波蘭通訊社
波蘭
PETRA
Jordan News Agency
約旦通訊社
約旦
PTI
Press Trust of India
印報托
印度
Reuter
Reuter's News Agency
路透社
英國
SANA
Syrian Arab News Agency
敘利亞阿拉伯通訊社
敘利亞
TASS
Telegraph Agency of the Soviet Union
塔斯社
俄羅斯
UPI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
合眾國際社
美國
USIS
US Information Service
美新處
美國
VNA
Vietnam News Agency
越南通訊社
越南
<http://www.pass-e.com>真題網提供
㈥ 世界著名媒體有哪些
代表媒體:
1)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簡稱AP)
2)合眾國際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簡稱UPI)
3)路透社(Reuters Ltd,簡稱Reuter)
4)法新社(Agence France Press,簡稱AFP)
5) 俄羅斯通訊社(簡寫ITAR-TASS)
6)衛星通訊社(Sputnik news agency & radio,簡稱Sputnik)
7)德意志新聞社(Deutsche Presse Agentur,簡稱DPA)
8)新華社
拓展資料:
1、路透社
路透社的創立者保羅·朱利葉斯·路透(1816—1899年),在哈瓦斯通訊社當翻譯。1849年離開該社,在德國的亞琛設立通訊機構,利用信鴿向布魯塞爾傳遞商業及股票行情,但效果並不理想。
1850年,英吉利海峽海底電纜鋪設成功。第二年,路透於倫敦正式創辦了路透社。其傳播的內容,大部以商業消息為主,訂戶多為銀行家及證券經紀人,後來才逐漸增加政治及外交消息,開始了現代意義上的消息報道。
路透社一開始得不到倫敦報界的支持,處境艱難。如《泰晤士報》便是反對路透社最力的一家。
1858年,倫敦《廣知晨報》在路透的鼓動下,成了該社的第一個報紙訂戶。緊接著《每日電訊報》、《前鋒晨報》、《晨間郵報》、《標准報》等相繼成為路透社的經常客戶。在激烈的競爭面前,《泰晤士報》也不得不採用路透社的消息了。
在得到倫敦報界的支持後,路透社的業務迅速膨脹起來。美國的南北戰爭、歐洲的法德關系,成了其國際報道的重點。同時,路透社還將觸角伸向了未被開墾的亞洲、非洲、大洋洲,並同歐洲其他兩大通訊社展開競爭。
2、美國聯合社
1848年,墨西哥戰爭期間,為了及時報道這場戰爭,紐約市的6家大報成立了一個聯合採訪部。戰爭結束後,那6家報紙又出於共同采訪國外新聞的目的,在聯合採訪部的基礎上,合股組織了「港口新聞聯合社」。
這6家合股人,共租用兩條船,迎接入港的歐洲船隻採訪新聞,所需經費由合股人分擔。1856年,港口新聞聯合社改組為紐約新聞聯合社。此後,紐約新聞聯合社便迅猛地發展起來。
哈瓦斯通訊社、沃爾夫社、路透社的最初出現,是作為以贏利為目的的個人企業來創辦的,與報界並無直接關系。
而紐約新聞聯合社,一開始就是以報紙之間合作社性質的組織出現的;其存在和發展的目的,不在乎營利,而在於為報紙提供消息。
3、法新社
全稱為法國新聞社,成立於1944年,是與路透社、美聯社和合眾社齊名的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訊社之一。前身是由夏爾·哈瓦斯於1835年創建的「哈瓦斯通訊社」。法新社是西方四大通訊社中資格最老的。
英國路透社創辦人朱利葉斯·路透,德國沃爾夫通訊社創辦人伯恩哈德·沃爾夫都曾在該通訊社工作過並加以仿效創辦了自己的通訊社。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哈瓦斯社的業務迅速發展,僅在巴黎就有工作人員300多人。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巴黎淪陷,但哈瓦斯社並未停止工作。1944年8月,巴黎解放,為戰爭所迫而離開新聞社的工作人員紛紛返回。後哈瓦斯社與在抵抗運動中成立的幾個通訊社合並在哈瓦斯社原址上成立了法新社。
同年9月,法新社以法令的形式獲得臨時公共機構地位。法新社名義上是獨立的報業聯營企業,實際上是法國官方通訊社。
法新社領導機構包括三個組織:(1)管理委員會是法新社最高領導機構,委員任期三年,管委會由社長兼總經理主持;(2)高級委員會負責監督法新社章程的實施;(3)財務委員會負責監督預算的執行和財務管理。
法新社業務上分三大部:新聞部、總務部、技術部。而攝影部較小,從屬於新聞部。總社每天通過各條線路用各種文字編發新聞稿。在全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新聞稿訂戶約3500家。
1957年1月10日,法國政府發布一項法令,規定法新社應准確、迅速、清晰並完全獨立地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向全世界各地發消息,報道世界政治、金融、體育新聞和傳送各種圖片。報道分別用法、英、西、德、阿、葡文供稿。
其中法文稿11條線路,占所發消息文字的60%,英文稿3條線路,占所發消息文字的15%。英、西、德文稿在總社編譯,文稿在開羅中東社代為譯發,葡文在里斯本和聖保羅翻譯。
4、塔斯社
俄通社和塔斯社都是俄羅斯新聞通訊社的簡稱。1991年12月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總統葉利欽於1992年1月22日簽署命令,在塔斯社與俄新社的基礎上成立俄羅斯新聞通訊社,簡稱俄通社。
同時,俄通社中建立獨立的塔斯社機關,負責協調獨聯體各國新聞事宜。自1992年1月30日零點起,塔斯社播發的新聞稿已正式採用俄通社-塔斯社電頭。
5、新華社
新華通訊社,簡稱「新華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通訊社,也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世界性通訊社。現任社長、黨組書記李從軍,總編輯何平,副社長魯煒、周錫生、周樹春,中紀委駐社紀檢組長劉越,秘書長張錦。
新華社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創建於江西瑞金的「紅色中華通訊社」,1937年在延安改為現名。70多年來,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新華社的職能逐步加強和拓展。新時期新華社主要擔負著黨的耳目喉舌、國家通訊社、消息總匯和世界性通訊社的職能。
履行上述四項職能主要通過三種形式:一是傳統形式的報道,包括文字、圖片、圖表通稿、專線稿、專特稿,國內、國際參考報道等;二是新形式的報道,主要是在新技術條件下興起的網路、信息、音頻、視頻、手機簡訊等業務;三是社辦報刊。 新華社現有工作人員13,000多人。
6、合眾社
合眾社:合眾社全稱為美國合眾國際社,是美國第二大通訊社,國際性通訊社之一,簡稱UPI。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商業通訊社。由著名報人斯克里普斯創立於1902年。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發展勢頭強勁。1958 年,與赫斯特創辦的國際社合並組成了合眾國際社。
㈦ 紐西蘭的英文報紙多少錢一份
以奧克蘭發行量最大的報紙New Zealand Herald為例(也是全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
零售價:周一至周五,每份2元;周末版每份3.2元
訂閱價:大約每月45元
㈧ 各國有名的報紙
按照世界影響力劃分,國外知名的報紙如下:1、華爾街日報
2、日本的《讀賣新聞》(1300多萬份)
3、英國《太陽報》
4、日本《朝日新聞》
5、德國《圖片報》
6、英國《泰晤士報》
7、法國《世界報》
8、美國《今日美國》(200多萬份)
9、美國《紐約時報》
10、瑞士《新蘇黎世報》
希望解決了你的問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