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跟紐西蘭沖突後面為什麼回放
1. 希臘戰役的戰役過程
通過南斯拉夫南部及進攻塞薩洛尼基
4月6日早上,在德國空軍轟炸貝爾格萊德時,德國陸軍入侵希臘,第40裝甲軍(本來進攻南斯拉夫南部)在早上5時30分發起進攻,在2個不同地點越過保加利亞邊境,4月8日晚上,武裝親衛隊第1阿道夫·希特勒師攻佔朴比達,從而切斷了貝爾格萊德與塞薩洛尼基之間的鐵路線,及從盟國間孤立了南斯拉夫,德軍因而占據了有利的地形,4月9日晚上,斯圖姆將軍將其部隊在比托拉北部展開,准備穿過希臘邊境向弗洛里納展開大規模進攻,從這裹可以包圍在阿爾巴尼亞的希臘軍隊及在弗洛里納、埃德薩及卡泰里尼的W軍團,當一個突然的進攻從南斯拉夫中部發起時,德軍第9裝甲師向西進攻與在阿爾巴尼亞邊界的義大利人會合。
1941年4月6日早上,德軍第2裝甲師(第18山地軍)從東面進入南斯拉夫,通過斯垂蒙山谷向西進攻,他們只遭到少量敵軍的微弱抵抗,不過卻因為要清除道路障礙物、地雷及泥濘而受阻延,不過,該師依然在當天到達進攻目標,斯垂蒙鎮,4月7日,南斯拉夫向該師北翼發起反攻,第2天該師橫過山區及攻擊在朵伊倫湖南面的希臘第19摩托化步兵師,雖然因狹窄的山區道路而受阻,4月9日早上向塞薩洛尼基進攻的德軍進入該市,沒有遭遇抵抗,希臘第2軍團跟著投降了。
梅塔克薩斯防線
梅塔克薩斯防線由東馬其頓軍防守,下轄第7、第14及第17步兵師,由康斯坦丁·巴科普洛斯中將指揮,防線由距離奈斯特韋茲河170千米向東伸展,沿保加利亞邊境到達接近南斯拉夫邊境的比拉斯薩,平時防線有超過200,000名守軍,但由於缺乏人手,實際上守軍只有70,000人,由於兵力不足,防線相對薄弱。
德軍對防線的進攻由2個山地師組成的第18山地軍負責,他們因遭遇到頑強抵抗而進展甚微,在第一天的德軍報告顯示德軍第5山地師雖然有強大的空中支援下付出大量傷亡下仍難以攻破魯佩爾要塞,在梅塔克薩斯防線上的24個要塞只有2個被攻佔,而且它們是因為被守軍破壞後才陷落。
經過3天激戰後,德軍終於在火炮及俯沖轟炸機的支援下攻佔所有要塞,行動成功主要歸功於德軍第6山地師,他們翻越了海拔7,000英呎高的充滿積雪的山嶺及突破希臘軍隊防守薄弱的地點,他們在4月7日晚上到達前往塞索洛尼基的鐵路線,第18山地軍的另一個師在面對頑強阻擊下前進,第5山地師與增援的第125步兵團,在4月7日瓦解了斯垂蒙的防衛及渡河攻擊,他們通過時將碉堡逐一攻佔,不過由於面對慘重傷亡,他們在到達預定區域後便撤出了戰斗,德軍第72步兵師從布拉格耶夫格勒進攻越過山脈,雖然缺少馱獸、中型火炮及登山設備,他們在4月9日晚仍然到達塞雷斯及突破梅塔克薩斯防線,在巴科普洛斯中將決定從防線後撤後,孤立的堡壘堅守了4天,直至德軍重型火炮到達才陷落,一些孤立的守軍繼續戰斗,令後撤的希臘軍隊能從海上撤退。
希臘第2軍團的投降
1941年4月8日晚,左翼的第30步兵軍到達它的預定目標,德軍第164步兵師攻佔薩丁,德軍第50步兵師越過科莫蒂尼後渡過奈斯特韋茲河,它們在第2天會合,4月9日,隨著瓦爾達爾河東岸防禦的崩潰,希臘第2軍團決定無條件投降,根據4月9日的戰況估計,李斯特元帥認為由於摩托化單位的快速進展,他的第12軍團在突破敵人在瓦爾達爾河的防守後已佔據有利位置向希臘中部推進,基於這種估計,他命令第5裝甲師從第1裝甲集團轉入第40裝甲軍之下,他的理由是他有一個新的任務以通過蒙那斯迪爾隘口,他重組了2支進攻部隊,東面是第18山地軍及西面是第40裝甲軍。
突進到科扎尼
1941年4月10日早上,第40裝甲軍已完成繼續進攻的准備及向科扎尼方向進發,超出所有預計,蒙那斯迪爾隘口完全沒有防守,德軍於是把握這個機會,他們在早上11時在韋維北面與盟軍首次接觸,武裝親衛隊在4月11日佔領韋維,但在該鎮南面的克里迪山口被阻擊,這裹是英聯邦及希臘部隊的駐地,這支部隊名叫艾雲·G·麥基部隊,威爾遜將軍將它配置此地是「....阻止對弗洛里納狹谷的閃電進攻」,第2天,武裝親衛隊一個團偵察出敵人位置及向敵人發起進攻,經過激烈戰斗,德軍消除了這些抵抗及突破防守,4月14日早上,德軍第9裝甲師前鋒到達科扎尼。
奧林匹斯及塞維婭山口
當德軍第40裝甲軍經蒙那斯迪爾隘口側擊時,威爾遜面對德軍從塞薩洛尼基的進攻,4月13日,他決定將所有英聯邦的部隊撤向哈里亞克蒙河及溫泉關的狹窄山口,4月14日,第9裝甲師建設了渡過哈里亞克蒙河的浮橋,但他們試圖再向前進攻被敵人密集的炮火所阻,這些防禦炮火來自3個方向:在奧林匹斯山至海邊之間的普拉塔蒙隧道區、奧林匹斯山口及在東南面的塞維婭山口,在這3條路線前進都面對強大反擊,而且只有少量部隊可以通過,在奧林匹斯及塞維婭山口防守的包括紐西蘭第4營、紐西蘭第5營及澳大利亞第16營,之後3天,第9裝甲師難以向前推進。
一座毀壞了在山脊的堡壘守衛這裹到普拉塔蒙之海岸,4月15日晚,一個德軍摩托化營在一個坦克營的支援下進攻這裹,但被麥基陸軍上校指揮的紐西蘭第21營士兵擊退,紐西蘭士兵傷亡慘重,第2天,德軍一個裝甲團到達及攻擊紐西蘭第21營兩翼,不過紐西蘭第21營仍堅守堡壘,經過15至16日的激戰,德軍調來一個坦克營、一個步兵營及一個摩托化營增援,當坦克沿海岸進攻數小時後,德軍步兵攻擊紐西蘭軍左翼,
紐西蘭第21營被迫撤退,渡過皮尼俄斯河、及到達皮尼俄斯峽谷西面出口,他們只付出輕微傷亡,麥基上校接到命令要堅守峽谷至4月19日,他命令在所有守軍士兵進入峽谷後,鑿沉在峽谷西面出口的所有船隻及開始構築防禦工事,第21營得到紐西蘭第2步兵營第2連及之後到來的紐西蘭第2步兵營第3連的增援,這支守軍被改名為亞倫部隊,由阿瑟·森美·亞倫准將指揮,紐西蘭第2步兵營第5連及紐西蘭第2步兵營第11連被移到峽谷西南面的拉里薩及被命令盡量堅守此地3至4天。
1941年4月16日,威爾遜將軍與帕帕戈斯將軍在拉米雅會談及通知他已決定把部隊撤入溫泉關,布萊梅將軍在撤入溫泉關時將麥基及伯納德·弗賴伯格的權責分開,麥基負責在通過東南面的拿尼沙時保護紐西蘭師的兩翼及指揮部隊通過多莫科斯撤入溫泉關;英軍第1裝甲旅掩護撤退;弗賴伯格指揮亞倫部隊撤退。
4月18日早上,進攻皮尼俄斯峽谷的行動開始,德軍裝甲步兵乘船渡河,而第6山地師從山上往下進攻紐西蘭營,將其徹底擊潰,4月19日,第18山地軍進入拿尼沙及佔領機場,這是英軍的主要供應據點,奪取了相等10部貨車的物資及燃料令前鋒部隊可以繼續前進,沃洛斯港在4月21日陷落;在這裹,德軍奪取了大量有價值的柴油引擎及未經加工的石油。
希臘第1軍團的撤退及投降
1941年4月23日,喬治·措拉格魯將軍就在依貝魯斯的希臘軍隊投降的第三也是最後一份議定書與德國的阿爾弗雷德·約德爾上將及義大利的費蘭度將軍會談
當德軍深入希臘國土後,希臘第1軍團在阿爾巴尼亞的行動深受威脅,威爾遜將軍形容他們如拜物教徒的教旨的不希望見到地上的庭院,他們不願向義大利人退讓,直到4月13日,希臘第1軍團才開始向班都斯山脈撤退,盟軍經班都斯山脈到溫泉關的撤退路線可能受到側擊希臘軍隊的德軍威脅,武裝親衛隊一個團執行經邁臘翁山口到約阿尼納的任務以切斷希臘第1軍團的後退路線,4月14日,在卡斯特里亞山口爆發激烈戰斗,在這裹德軍封鎖希臘軍隊的退路,封鎖行動擴展到整個阿爾巴尼亞前線,而義大利軍則緩慢的追擊。
帕帕戈斯將軍估計德軍進攻邁臘翁山口,因此命令部隊沖向此地,4月18日,一場在數個希臘軍事單位與武裝親衛隊阿道夫·希特勒旅的戰斗——他們已經到達格雷韋納——爆發,希臘軍隊由於缺少必要裝備對抗摩托化部隊而被到包圍及壓倒,德軍繼續進攻及在4月19日佔領約阿尼納,這是希臘第1軍團最後一條補給路線,盟國的報紙形容希臘軍隊的命運如現代的古希臘悲劇,歷史學家及前戰地記者克里斯托弗·巴克利當形容希臘軍隊的悲劇時表示這是一個亞里士多德學派的導瀉,令所有人敬畏的勇敢但徒勞的事情。
1941年4月20日,在阿爾巴尼亞的希臘軍隊司令喬治·措拉格魯將軍意識到這個不願見到的情形及決定命令包括14個師的部隊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學家約翰·基謹描述措拉格魯令義大利人達到勝利的目的及不能獲取任何利益,他與德軍武裝親衛隊師長澤普·迪特里希進行非正式談判,安排只向德軍單方面投降,在希特勒直接命令不能向義大利人透露詳情下,投降很快被接納,被這個決定觸怒的墨索里尼命令向希臘軍隊反攻但被擊退,因此墨索里尼派出個人代表到希特勒要求義大利參加4月23日的停戰協定,希臘士兵在解除武裝後可自由返回家園,而不會被當作戰俘,而軍官則容許保留自己的武器。
溫泉關的位置
早在1941年4月16日,德軍指揮官意識到英軍將自沃洛斯及比雷埃夫斯坐船撤退,他們決定實施追擊,與英軍保持接觸及阻止其撤退計劃,由於缺乏機動力,德軍步兵師撤出戰斗,第2及第5裝甲師、武裝親衛隊第1摩托化旅和數個山地師追擊敵軍。
為了容許英軍主力撤退,威爾遜命令在雅典的門戶,歷史上著名的溫泉關作最後的立足點,弗賴伯格負責防守在海岸線上的山口,而麥基則防守斯卡姆洛斯山谷,戰役後麥基說:「我對能撤離不抱任何希望,我想我們已經堅持了兩個星期及被數倍於我軍的敵人擊敗。」當4月23日早上命令到達時,他們決定兩個地點各由一個團防守,這兩個團,澳大利亞第19團及紐西蘭第6團盡量長時間守衛各山口,以掩護其他單位撤退,德軍在4月24日早上11時30分發起進攻,遇到頑強抵抗,損失了15輛坦克及付出大量傷亡,盟軍堅守了一整天;達到了阻延的目的,他們向海灘撤退及在底比斯建立新的防線,德軍裝甲師的追擊因為陡峭的山坡及U字形的折彎而受阻延。
德軍向雅典進軍
當棄守溫泉關後,英軍從南面的底比斯撤退,這是除雅典外唯一仍在盟軍手中的地區,第2裝甲師的一個摩托化營渡過優卑亞島後攻佔卡爾基斯港,之後退回本土,他們的任務是側翼包圍撤退中的英軍,這個摩托化營只遭遇到微弱抵抗及在1941年4月27日早上,第一個德軍士兵進入雅典,後面有大批裝甲車、坦克及步兵跟隨,他們取得了大批物資包括石油、汽油及潤滑劑,數千噸的彈葯、十輛載滿糖果的貨車及相等於十輛貨車的其他物資加上各種其他裝備、武器及葯物,雅典的居民在數天前已預計德軍將會入城、緊閉窗戶及留在家中,之前一天的晚上雅典電台作出如下宣布:
你們正在聽著的是希臘之音,希臘人,堅定的、驕傲的及有尊嚴的站起來,你們必須證明你們自己在歷史中的價值,我軍的英勇及勝利已經被確認,我們正確的理想亦將會被實現,我們正直的執行職責,朋友們! 希臘將存在我們心中、我們軍隊的靈魂及最後勝利之火鼓舞我們生存,希臘將會再生及更加強大,因為軍隊正直的為生存及自由而戰,兄弟們!充滿勇氣及毅力,大膽的戰斗,我們將會排除萬難,希臘人!只要希臘存在我們心中,我們必定能驕傲的及有尊嚴的站起來,我們已經是一個正直的國家及有勇敢的士兵。
德軍直接到達雅典衛城及升起納粹旗幟,根據很多目擊者說,希臘精銳步兵部隊除下希臘國旗後拒絕交給入侵者及從雅典衛城跳下,無論這個故事是否真的,很多希臘人相信及視這些士兵為烈士。
英聯邦軍隊的撤退
1941年4月15日早上,韋維爾向威爾遜發出如下信息:「我們必須在與希臘人合作下繼續戰斗,不過根據情報我們有必要盡快撤退。」
當中東戰區英軍總司令阿奇博爾德·珀西瓦爾·韋維爾將軍在4月11日至13日在希臘時已經警告威爾遜不能預計有任何增援,及授權弗雷迪·德·金根少將與有關官員討論撤退計劃,無論如何,英國人在這個階段不會提出任何建議;所有建議均來自希臘政府,第二天帕帕戈斯向威爾遜建議W軍團應該撤走後先行離開,威爾遜通知中東總部及海軍上校伯利·古樂門在4月17日到達希臘准備撤退計劃,同一天威爾遜回到雅典與希臘國王、帕帕戈斯、迪阿比亞克及古樂門會談,晚上,科里齊斯向國王會報戰敗的消息後自殺,4月21日,韋維爾在口頭上批准威爾遜撤退的要求後補回書面命令,命令英聯邦部隊撤退往克里特島及埃及。
5,200人,大部份隸屬紐西蘭第5步兵團在4月24日晚上從阿提卡東部的波爾圖拉斐迪,當時紐西蘭第4步兵團仍在封鎖通往雅典的道路,當地已被紐西蘭部隊24小時禁止通行。4月25日(澳新軍團日),少數皇家空軍中隊離開希臘(迪阿比亞克在克里特島的伊拉克利翁設立了指揮部),及10,200名澳大利亞士兵從納夫普利翁及米加拉撤退,另外2,000人則等待至4月27日因為尤爾斯特皇子接近納夫普利翁,德軍認清撤退行動是自東伯羅奔尼撒的港口進行。
4月25日,德軍空降攻佔了科林斯運河上的大橋,這有雙重目的:切斷英軍撤退路線及掩護他們進入科林斯地峽,進攻在初期便取得成功,直至英軍一枚炮彈錯誤擊毀大橋為止,武裝親衛隊第1摩托化旅在約阿尼納集結,准備經阿爾塔沿班都斯山脈西面的山麓丘陵向米索隆基進發,及在佩特雷橫過伯羅奔尼撒從西面進入地峽,當他們在4月27日下午5時30分到達時知道傘兵部隊已經被從雅典開來的部隊代替。
在科林斯運河上架設臨時橋梁令第5裝甲師可越過伯羅奔尼薩追擊敵人,當他們經阿爾戈斯往卡拉馬塔時,他們發現大部份盟軍單位已經撤退,他們在4月29日到達南部海岸,在這裹他們與從皮爾戈斯開來的武裝親衛隊會合,在伯羅奔尼薩他們與一些孤立和未能准時登船的盟軍爆發零星戰斗,這次進攻對切斷從希臘中部撤退過來的英軍已遲了數天,不過他們仍然包圍了澳大利亞第16步兵團及澳大利亞第17步兵團。4月30日,大約50,000名士兵已經撤離,不過卻被德國空軍重創,大約26艘運兵船被擊沉,德軍在卡拉馬塔共俘虜大約7,000—8,000名來不及撤退的英聯邦(包括2,000名賽普耶斯及巴勒斯坦人)及南斯拉夫士兵,同時從盟軍戰俘營中釋放了很多義大利戰俘。
2. 現在2個人5000塊出國旅遊去哪裡劃算跟團游的,去希臘可以嗎或者紐西蘭什麼的歐洲國家,請說明下住
是每人5000的旅遊費用么
可以選擇一些日韓或者是東南亞的線路,一些海島比如說是普吉、馬爾地夫、蘇梅島偶爾也會有5000元每人左右的特價,
歐洲冬季去會相對便宜,不過希臘那邊人均費用至少也要一萬以上,澳大利亞和紐西蘭費用還會更高。
如果想找到很便宜的價格一方面可以多去關注一些做特賣的旅遊網站,另一方面可以多去瀏覽攻略,也會有一些驢友組織結伴出遊的。
總的來說如果想進行一次完美的旅行,出行前的計劃是必不可少的,每一次出行都是一次必不可少的人生體驗,享受生活,用心旅行。
3. 誰能詳細說一下紐西蘭在二戰的作戰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紐西蘭隨英國參戰,主要是輸送兵員並供應食品和毛織物等軍需品。由於出口市場有保證,工業有所發展,一度出現經濟繁榮。同時因對德宣戰,紐西蘭佔領了德屬西薩摩亞。戰後,紐西蘭參加了巴黎和會(1919),簽署《凡爾賽和約》,加入了國際聯盟,成為一個主權國家。1920年,國際聯盟將西薩摩亞交紐西蘭「託管」,紐西蘭並和英國、澳大利亞共管諾魯。1931年英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案》,承認紐西蘭自治領對內對外政策的獨立。1935年,工黨執政時期,增加農場主收入和提高工人工資,縮短工時,提供就業機會,興建公共工程與住宅,擴大社會福利事業。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紐西蘭參戰,基於國家安全的原因,紐西蘭轉向依靠美國,加強與美國的合作。1942年後,美軍駐扎到紐西蘭,1951年簽訂了《澳新美安全條約》。1947年,紐西蘭正式接受《威斯敏斯特法》,獲得完全自主,但仍為英聯邦成員。
在二戰中,紐西蘭陸軍在歐洲及非洲戰場參加的主要戰役有希臘戰役、克利特島戰役,北非戰場的全部戰役,直到進攻義大利。實際上在這些作戰中,紐西蘭部隊都受英國人的指揮,比較出彩的要算克利特島戰役中紐西蘭第22、23營、第四旅等部隊讓斯圖登特將軍的傘兵著實吃了大苦頭。
而在太平洋戰場上,紐西蘭陸軍初期主要跟隨美軍行動。後來隨著美軍主導太平洋戰場的各個戰役,紐西蘭陸軍逐漸轉向歐洲、非洲戰場配合英軍作戰。
紐西蘭海空軍在二戰中也多作為英聯邦軍隊或者盟軍的一部分進行作戰。與陸軍類似,在歐洲及非洲戰場,紐西蘭部隊多受英軍指揮,而在太平洋戰場則多受美軍指揮。總體來說,紐西蘭軍隊作為英聯邦軍隊的一部分,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我記得紐西蘭在二戰中共犧牲了8-9千人左右的樣子。
4.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又發生了哪些戰爭,分別由哪些國家引發的戰爭
時間、戰爭名、參戰國,最好具體些,戰爭的簡介
全寫出來還不得上百萬字
1946年的中國解放戰爭 參戰國:中國
1948年的第一次中東戰爭 參戰國: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
1950年的朝鮮戰爭 參戰國:朝鮮、韓國、中國、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法國、土耳其、泰國、菲律賓、希臘、比利時、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南非、盧森堡
1956年的第二次中東戰爭 參戰國:英國、法國、以色列、埃及
1961年的越南戰爭 參戰國:越南、美國
1962年的中印戰爭 參戰國:印度、中國
1967年的第三次中東戰爭 參戰國:以色列、埃及、敘利亞、約旦
1968年 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參戰國:蘇聯、捷克斯洛伐克、華沙成員國
1969年的中蘇珍寶島戰爭 參戰國:中國、蘇聯
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 參戰國:埃及、敘利亞、以色列
1979年的第一次阿富汗戰爭 參戰國:蘇聯、阿富汗
1979年的越南自衛反擊戰 參戰國:中國、越南
1982年的第五次中東戰爭 參戰國:以色列、黎巴嫩
1982年的英阿馬島戰爭 參戰國:英國、阿根廷
1980年的兩伊戰爭 參戰國:伊拉克、伊朗
1983年的美軍入侵格瑞那達戰爭 參戰國:美國、格瑞那達
1986年的美軍入侵利比亞戰爭 參戰國:美國、利比亞
1989年的美軍巴拿馬戰爭 參戰國:美國、巴拿馬
1991年的海灣戰爭 參戰國:美國、伊拉克、科威特、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亞、巴林、孟加拉國、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埃及、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宏都拉斯、義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蘭、尼日、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蘭、葡萄牙、卡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韓國、西班牙、敘利亞、土耳其、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
2000年的科索沃戰爭 參戰國: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德國、塞爾維亞
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 :美國、英國、伊拉克、澳大利亞、波蘭
5. 紐西蘭在二戰都做了什麼起到了什麼作用
在二戰中,紐西蘭陸軍在歐洲及非洲戰場參加的主要戰役有希臘戰役、克利特島戰役,北非戰場的全部戰役,直到進攻義大利。實際上在這些作戰中,紐西蘭部隊都受英國人的指揮,比較出彩的要算克利特島戰役中紐西蘭第22、23營、第四旅等部隊讓斯圖登特將軍的傘兵著實吃了大苦頭。而在太平洋戰場上,紐西蘭陸軍初期主要跟隨美軍行動。後來隨著美軍主導太平洋戰場的各個戰役,紐西蘭陸軍逐漸轉向歐洲、非洲戰場配合英軍作戰。
紐西蘭海空軍在二戰中也多作為英聯邦軍隊或者盟軍的一部分進行作戰。與陸軍類似,在歐洲及非洲戰場,紐西蘭部隊多受英軍指揮,而在太平洋戰場則多受美軍指揮。
總體來說,紐西蘭軍隊作為英聯邦軍隊的一部分,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紐西蘭在二戰中共犧牲了8-9千人左右。
6. 希臘戰役過程:軸心國軍隊是如何佔領希臘的
突進到科扎尼
1941年4月10日早上,第40裝甲軍已完成繼續進攻的准備及向科扎尼方向進發,超出所有預計,蒙那斯迪爾隘口完全沒有防守,德軍於是把握這個機會,他們在早上11時在韋維北面與盟軍首次接觸,武裝親衛隊在4月11日佔領韋維,但在該鎮南面的克里迪山口被阻擊,這裹是英聯邦及希臘部隊的駐地,這支部隊名叫艾雲·G·麥基部隊,威爾遜將軍將它配置此地是「....阻止對弗洛里納狹谷的閃電進攻」,第2天,武裝親衛隊一個團偵察出敵人位置及向敵人發起進攻,經過激烈戰斗,德軍消除了這些抵抗及突破防守,4月14日早上,德軍第9裝甲師前鋒到達科扎尼。
奧林匹斯及塞維婭山口
當德軍第40裝甲軍經蒙那斯迪爾隘口側擊時,威爾遜面對德軍從塞薩洛尼基的進攻,4月13日,他決定將所有英聯邦的部隊撤向哈里亞克蒙河及溫泉關的狹窄山口,4月14日,第9裝甲師建設了渡過哈里亞克蒙河的浮橋,但他們試圖再向前進攻被敵人密集的炮火所阻,這些防禦炮火來自3個方向:在奧林匹斯山至海邊之間的普拉塔蒙隧道區、奧林匹斯山口及在東南面的塞維婭山口,在這3條路線前進都面對強大反擊,而且只有少量部隊可以通過,在奧林匹斯及塞維婭山口防守的包括紐西蘭第4營、紐西蘭第5營及澳大利亞第16營,之後3天,第9裝甲師難以向前推進。
一座毀壞了在山脊的堡壘守衛這裹到普拉塔蒙之海岸,4月15日晚,一個德軍摩托化營在一個坦克營的支援下進攻這裹,但被麥基陸軍上校指揮的紐西蘭第21營士兵擊退,紐西蘭士兵傷亡慘重,第2天,德軍一個裝甲團到達及攻擊紐西蘭第21營兩翼,不過紐西蘭第21營仍堅守堡壘,經過15至16日的激戰,德軍調來一個坦克營、一個步兵營及一個摩托化營增援,當坦克沿海岸進攻數小時後,德軍步兵攻擊紐西蘭軍左翼,
紐西蘭第21營被迫撤退,渡過皮尼俄斯河、及到達皮尼俄斯峽谷西面出口,他們只付出輕微傷亡,麥基上校接到命令要堅守峽谷至4月19日,他命令在所有守軍士兵進入峽谷後,鑿沉在峽谷西面出口的所有船隻及開始構築防禦工事,第21營得到紐西蘭第2步兵營第2連及之後到來的紐西蘭第2步兵營第3連的增援,這支守軍被改名為亞倫部隊,由阿瑟·森美·亞倫准將指揮,紐西蘭第2步兵營第5連及紐西蘭第2步兵營第11連被移到峽谷西南面的拉里薩及被命令盡量堅守此地3至4天。
1941年4月16日,威爾遜將軍與帕帕戈斯將軍在拉米雅會談及通知他已決定把部隊撤入溫泉關,布萊梅將軍在撤入溫泉關時將麥基及伯納德·弗賴伯格的權責分開,麥基負責在通過東南面的拿尼沙時保護紐西蘭師的兩翼及指揮部隊通過多莫科斯撤入溫泉關;英軍第1裝甲旅掩護撤退;弗賴伯格指揮亞倫部隊撤退。
4月18日早上,進攻皮尼俄斯峽谷的行動開始,德軍裝甲步兵乘船渡河,而第6山地師從山上往下進攻紐西蘭營,將其徹底擊潰,4月19日,第18山地軍進入拿尼沙及佔領機場,這是英軍的主要供應據點,奪取了相等10部貨車的物資及燃料令前鋒部隊可以繼續前進,沃洛斯港在4月21日陷落;在這裹,德軍奪取了大量有價值的柴油引擎及未經加工的石油。
希臘第1軍團的撤退及投降
1941年4月23日,喬治·措拉格魯將軍就在依貝魯斯的希臘軍隊投降的第三也是最後一份議定書與德國的阿爾弗雷德·約德爾上將及義大利的費蘭度將軍會談
當德軍深入希臘國土後,希臘第1軍團在阿爾巴尼亞的行動深受威脅,威爾遜將軍形容他們如拜物教徒的教旨的不希望見到地上的庭院,他們不願向義大利人退讓,直到4月13日,希臘第1軍團才開始向班都斯山脈撤退,盟軍經班都斯山脈到溫泉關的撤退路線可能受到側擊希臘軍隊的德軍威脅,武裝親衛隊一個團執行經邁臘翁山口到約阿尼納的任務以切斷希臘第1軍團的後退路線,4月14日,在卡斯特里亞山口爆發激烈戰斗,在這裹德軍封鎖希臘軍隊的退路,封鎖行動擴展到整個阿爾巴尼亞前線,而義大利軍則緩慢的追擊。
帕帕戈斯將軍估計德軍進攻邁臘翁山口,因此命令部隊沖向此地,4月18日,一場在數個希臘軍事單位與武裝親衛隊阿道夫·希特勒旅的戰斗——他們已經到達格雷韋納——爆發,希臘軍隊由於缺少必要裝備對抗摩托化部隊而被到包圍及壓倒,德軍繼續進攻及在4月19日佔領約阿尼納,這是希臘第1軍團最後一條補給路線,盟國的報紙形容希臘軍隊的命運如現代的古希臘悲劇,歷史學家及前戰地記者克里斯托弗·巴克利當形容希臘軍隊的悲劇時表示這是一個亞里士多德學派的導瀉,令所有人敬畏的勇敢但徒勞的事情。
1941年4月20日,在阿爾巴尼亞的希臘軍隊司令喬治·措拉格魯將軍意識到這個不願見到的情形及決定命令包括14個師的部隊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學家約翰·基謹描述措拉格魯令義大利人達到勝利的目的及不能獲取任何利益,他與德軍武裝親衛隊師長澤普·迪特里希進行非正式談判,安排只向德軍單方面投降,在希特勒直接命令不能向義大利人透露詳情下,投降很快被接納,被這個決定觸怒的墨索里尼命令向希臘軍隊反攻但被擊退,因此墨索里尼派出個人代表到希特勒要求義大利參加4月23日的停戰協定,希臘士兵在解除武裝後可自由返回家園,而不會被當作戰俘,而軍官則容許保留自己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