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冬節什麼時候開始
❶ 冬至是世界各國都有的節氣嗎
冬至是中國特有的節氣,依照中國傳統的歷法,一年分為二十四節氣,冬至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它既是中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起源於春秋時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定出的一個,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冬至時間在農歷的十一月中旬,即陽歷12月22日或23日。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地面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即太陽剛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陽光對北半球最傾斜,因此冬至這天也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
(1)紐西蘭冬節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冬至節俗當始於漢代,至唐宋時極為盛行。如今各地民間仍然有「冬至過大年」的說法。蘇州地方一到節邊,家家忙碌,磨粉做團子,商店生意興隆,俗稱「冬至汛」。冬至夜,飯前祭祖,而後全家團聚吃冬至夜飯,菜餚極為豐富,一如過年。凡已嫁的女子,不能留在娘家,否則將不利於親人。
冬至當日有吃圓子和南瓜團子的習慣。台灣省民間此日亦多用糯米粉做圓子祀先,且門扉器物,皆粘一圓子,俗稱餉耗。祭祀完畢,闔家宴食,謂之添歲。北方民間舊時冬節有宰羊,吃餃子、祭煤窯神的習俗。
❷ 冬節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馬上要冬至了,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十天陽歷年(元旦)。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
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
(2)紐西蘭冬節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❸ 冬至節是什麼時間
冬至(英語:winter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冬至日一般都在公歷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這兩日。因為冬至並沒有固定於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樣,被稱為"活節"。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比較常見的是,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而南方則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冬至習慣叫做數九,流行過數九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區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❹ 冬至是什麼時候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是冬季的第四個節氣,也是一個重要的節日,民間素來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重要節氣,代表著下一個循環的開始,是大吉之日,「數九」亦從此開始了。餃子、湯圓等食物則是此時的「節令飯」,新年的腳步,近了。
冬至到,「數九」開始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時間在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270°。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同樣,也是因為冬至日太陽高度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少,天氣一般更冷。冬至開始「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等到「九九」時,天氣轉暖,全國大部分地區已入春,又叫「九九艷陽天」。
按照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來看,冬至是「陰陽轉化」的重要節氣,所以也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同時,閏月的設置也以冬至為標准。
它因何被稱為「冬節」?
歷來,冬至都是一個受到人們重視的節氣,又稱為「冬節」「賀冬」。
據記載,周歷的正月為夏歷的十一月,也就是說,周代的正月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十一月。那時,周代以冬至為歲首過新年,所以說,拜歲和賀冬沒什麼分別。
西漢時期,漢武帝採用夏歷,將正月和冬至分開。《漢書》記載:「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表示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一年的到來。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此時。
魏晉時期,冬至又叫「亞歲」。這一天,人們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如此描述冬至:「……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明、清兩代,皇帝都要舉行祭天大典,叫做「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民間也會喜氣洋洋地歡度這個節日。
吃餃子、喝羊肉湯……冬至習俗有哪些?
作為一個延續許久的節日,冬至自然會有許多有趣的習俗。
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在中國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南方則多半是吃湯圓,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等地,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寓意驅除寒冷。
另外,在江南水鄉,講究冬至之夜全家歡聚,共吃赤豆糯米飯。相傳,共工氏有個兒子作惡多端,在冬至死去了,死後變成疫鬼殘害百姓。但疫鬼特別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煮吃赤豆飯,希望防災祛病。
有趣的是,蘇州還有飲用「冬釀酒」習俗。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冬至夜,老百姓們一邊暢飲美味的冬釀酒,一邊品嘗鹵牛肉等各種鹵菜,家裡充滿歡聲笑語。
「數九」開始後,民間流行填九九消寒圖以供消遣。九九消寒圖通常是一幅雙鉤描紅書法,從冬至起每天按照筆劃順序填充一個筆劃,到九九之後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圖便完成了。
冬季,是冬藏的時節,北風呼嘯,大地冰封。民俗學專家蕭放在《二十四節氣與民俗》中提到,冬至是重要的時令節點,人們圍繞冬至舉行一系列季節儀式。
「冬至居於新舊更替的時節,在古人觀念中它自然也就有了非同尋常的文化意義,冬至節俗中諸多信仰、儀式內容就來源於人們對這一時節的感受。」蕭放解釋。
❺ 冬至節是幾月幾日 冬至節是什麼時候
1、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又稱日南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2、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斗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歷12月21-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直射點南行的極致,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太陽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陽直射點北返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23°26′S)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但是在氣象上,冬至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實際上,由於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❻ 冬至科普小知識
冬至科普小知識
冬至科普小知識,又是一年的冬季到來,冬至作為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不但可以指導大家的農忙,而且也衍生出了非常多的習俗,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冬至科普小知識。
冬至科普小知識1
冬至科普小知識1
冷知識一:起源
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姬發的弟弟周公旦(本命:姬旦···),以土圭法測影,將「日影」最長的一天定為歲首。
翻譯成人話,就是周公旦在地上立了一根桿子,把這根桿子在正午時影子最長的那天,也就是大約冬至日那天,定為新一年的開始。以冬至為歲首的習俗從周朝一直持續到秦,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歷後,冬至和新年才得以分開。因此,「冬至節」是自漢代才有的概念,冬至則起源於周。
冷知識二:冬至=小年?
因為前人曾將冬至日當做新年的開始,所以冬至也有被稱為小年的說法。但是小年並非專指一個節日,我們最常說的小年指的是農歷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王節這一天,而非公歷12月22日。
冷知識三:不完全向飲食辟謠
作為一個北的很徹底的北方人,我很負責任的講,北方人冬至確實是吃餃子的,但是混沌基本沒有誰會特意在冬至這一天吃。依稀記得在學校時,每到冬至,孩子們熱情到附近的某某快餐連鎖餃子店老闆哭著求下班···
而山東人喝羊肉湯的說法,身後土生土長的山東小姐姐表示她並不知情。
另一位總哭著解釋自己不吃狗肉的廣西小姐姐透露,冬至這一天她們在家鄉會吃雞···
冷知識四:歷史的今天
1970年冬至,周恩來主持召開了華北會議
1971年冬至,孟加拉共和國建立。
1972年冬至,中國與紐西蘭建交。
另外,老幹部靳東比尚雯婕大6歲,周華健比靳東大了16歲,而他們三個人都在冬至這天過生日。
冬至科普小知識2
冬至節氣養生知識
冬至起居知識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起居有常,養其神也,不妄勞作,養其精也」,冬令時節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養神氣,勞逸適度可養其腎精。盡量做到「行不疾步、耳步極聽、目不極視、坐不至久、卧不極疲」。
寒氣內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冬季,人體陽氣內斂,人體的生理活動也有所收斂。此時,腎既要為維持冬季熱量支出准備足夠的能量,又要為來年貯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時養腎至關重要。飲食上就要時刻關注腎的調養,注意熱量的補充,要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狗肉、羊肉、鵝肉、鴨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紅薯、蘿卜等均是冬季適宜食物。
冬至運動知識
運動方面,由於大雪節氣萬物潛藏,運動養生同樣要順應自然規律,不宜做過於劇烈的活動,而應在「藏」字上下一下功夫。比如每天在陽光好的時候做做舒展運動(上午9-10點鍾或下午2-3點鍾)。
冬至飲食知識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裡,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在冬季適宜補益的食品中,中醫又分為幾大類。天寒地凍,首選溫補類食物。如雞、羊肉、牛肉、鯽魚等。上述幾種,均屬美味,在冬季可作為進補的佳品。但過多地進食溫補類食品,容易上火。還有一類滋補類食物,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棗、芝麻、黑豆、豬脊、海參、龜肉、甲魚、鮑魚等。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後,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他臟腑的血液循環,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松軟。
冬至情緒知識
冬至養生也要重點養心,要養生先養善良、寬厚之心,心底寬自無憂。進入冬季,有些人便會顯得意志消沉,這可能是患上了「季節性情緒病」。季節性情緒病是精神抑鬱症的一種,病人每每在陽光減少的冬季,對身邊事物提不起興趣,還伴有嗜睡、多吃、易怒、過敏等病症。有抑鬱情緒的老人可以在冬天堅持多曬天陽,還可以每天做一些簡單的瑜伽動作,尤其是靜坐和冥想的練習,能讓心情舒緩下來。同時注意生活起居,按時休息和睡眠,不做熬夜的「夜貓子」。
情緒低落時,不妨做做其他事情來分散注意力。盡量與人接觸,這樣可以將憂郁減到最低程度
冬至科普小知識3
冬至(英語:winter solstice),又稱「冬節」、「賀冬」,華夏二十四節氣之一、八大天象屬類節氣之一,與夏至相對。冬至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開始,時於每年公歷12月22日左右。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南緯23°26)。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陽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在中國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到,吃水餃。」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滕州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餃最為常見。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
冬至科普小知識4
冬至飲食文化
吃水餃
多年來,中國形成了獨特的節日飲食文化。在冬至這一天,吃餃子是許多中國人,尤其是北方人的一種常見民俗。
吃堅果
當隆冬來臨時,重要的運動開始下降和平靜下來。在這個時期,吃適量的堅果,如花生、核桃、栗子、榛子和杏仁,對身體有好處。
吃餛飩
在江蘇蘇州,人們習慣在仲冬吃餛飩。據傳說,在2500年前的冬至宴會上,吳王厭惡各種昂貴的'食物,想吃點與眾不同的東西。這時,美麗的西施來到廚房做「餛飩」來實現國王的願望。他吃了很多東西,非常喜歡那裡的食物。為了紀念西施,蘇州人把餛飩作為慶祝西施節的官方食物。
吃湯圓
在上海等地,人們吃湯圓,一種用糯米粉做成的小餃子球,用來慶祝冬至。
吃羊肉粉湯
在銀川、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們把仲冬稱為「鬼節」。在這一天,人們習慣喝羊肉和粉絲湯,吃湯里的餃子。他們給這種仲冬湯起了一個奇怪的名字:「大腦」,然後和鄰居們一起分享。
吃年糕
冬至期間,杭州居民傳統上吃年糕。在過去,在冬至來臨之前,家家戶戶都會做月餅來祭祖或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吃紅豆糯米飯
在長江以南的一些地區,全家人聚在一起吃一頓紅豆糯米飯,驅趕鬼魂和其他邪惡的東西。
冬至科普小知識2
1.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
2. 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3. 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北半球的太陽高度最小。冬至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北半球黑夜最長,白晝最短。
4. 冬至是太陽南行的轉折點,這天過後它將走「回頭路」,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我國位於北半球)白【晝】將會逐日增長。
5. 冬至日的白晝雖短,但是冬至日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會很冷,因地表上有"積熱",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後。
6. 冬至是十年八節之一,先民們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
7. 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又被稱為「亞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
8. 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主要包括:羊肉湯、湯圓、年糕、番薯湯果、糯糕、水餃、麻糍、冬至面、桂圓燒蛋等。
❼ 冬至是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習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在中國南方地區,有冬至祭祖、宴飲的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斗指子,太陽黃經達270°,於每年公歷12月21、22或23日交節。冬至是太陽南行的極致,這天太陽光直射南回歸線,太陽光對北半球最為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同時也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位於地平線之下,成為北半球一年中極夜范圍最廣的一天。
冬至這天,太陽雖低、白晝雖短,但是在氣象上,冬至的溫度並不是最低。實際上,由於地表尚有「積熱」,冬至之前通常不會很冷,真正的嚴寒在冬至之後。由於我國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這種氣候意義的冬季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時至冬至,標志著即將進入寒冷時節,民間由此開始「數九」計算寒天(民諺:「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數九)。
(7)紐西蘭冬節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古代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餘擇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種定期節日,拜神祭祖豐盛祭貢品發展出節日宴飲活動,也漸漸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即所謂節慶民俗。
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的祭祖節日。「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類的根本,祭祖是一種傳承孝道的習俗。冬至祭祖、宴飲活動,相沿成習,遂成冬至風俗。
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先民們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古時候,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
在我國南方部分地區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又被稱為「亞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很多地方至今仍保持著冬至祭天祭祖的傳統習俗。
❽ 冬節是什麼時候
每年的公歷12月21~23日。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中國就用圖圭觀測太陽,確定了冬至。這是24個太陽系中最早的一個。時間是每年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是北半球全年最短的白天和最長的夜晚。
從氣候角度看,冬至期間,西北高原平均氣溫一般在0℃以下,而南部地區平均氣溫只有6~8℃。
(8)紐西蘭冬節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節日由來:
「冬至大如年」這句話在民間流傳甚廣。又稱「小年」。首先,它表明一年即將到來,而新年就在冬至到來的時候。因此,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性不低於新年。其次,它意味著冬至的重要性。冬至有自然和人文兩種內涵。它不僅是一個自然的太陽點,而且是祖先的傳統節日。
冬至節,來由於節氣特點「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所以古人認為冬至作為一個吉祥的日子,在冬至祭祀諸神和祖先,形成了節日習俗。
❾ 2021年冬節是幾月幾日 冬節是什麼節日
有的時候我們常能聽到老人說「冬節」,其實這個冬節就是我們熟知的節氣「冬至」。「冬節」是漢朝時期對「冬至」的稱呼,那個時候也的確是把冬至這一天當做過節一樣對待的。現在的不少地區還有冬至的各種風俗習慣呢。那麼2021年冬節是幾月幾日呢?冬節是個什麼樣的節日呢?
2021年冬節是幾月幾日
冬節是冬至節氣的另外一個稱呼,同時冬至還稱日短至、亞歲等,古時是冬季的大節日。
冬至節氣一般在12月21~22日交接,2021年冬節,也就是冬至節氣是在陽歷2021年12月21日,農歷2021年十一月(大)十八。
冬節是什麼節日
冬節其實就是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在古代民間是冬季的大節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漢代對冬至極為重視,將之稱為「冬節」。到了這一天,除了舉行盛大的儀式,官員還會休假。以此作為慶賀,稱為「賀冬」,官員之間也會互相拜訪,稱為「拜冬」。
「亞歲」,則是魏晉時期對冬至的另一個別稱。
和冬節有關的詩句
冬節後至丞相第詣世子車中作詩
[南北朝] 沈約
廉公失權勢,門館有虛盈。
貴賤猶如此,況乃曲池平。
高車塵未滅,珠履故餘聲。
賓階綠錢滿,客位紫苔生。
誰當九原上,鬱郁望佳城。
依韻奉和司徒侍中冬節筵間喜雪
[宋] 強至
初長日景午陰前,瑞雪迎開上相筵。
點綴酒杯飛細細,侵凌歌扇落綿綿。
歲功豫作三登地,雲氣都成一色天。
驚破醉魂詩句險,不容吏部瓮根眠。
冬節小不佳懷正叔老兄
[宋] 張耒
老境光陰短景催,新冬又復一年回。
焚香燕坐衣僧衲,煮葯高眠廢酒杯。
處處庖廚鳴瓮缶,年年歌笑慘風埃。
孟公歌舞猶須雪,未放愁眉取次開。
驀山溪·蛾眉亭上
[宋] 李之儀
蛾眉亭上,今日交冬至。已報一陽生,更佳雪、因時呈瑞。勻飛密舞,都是散天花,山不見,水如山,渾在冰壺里。平生選勝,到此非容易。弄月與燃犀,漫勞神、徒能驚世。爭如此際,天意巧相符,須痛飲,慶難逢,莫訴厭厭醉。
偈頌四十一首
[宋] 釋慧暉
辜月今朝初一日,正當冬至滿霜月。
一陽佳節大家間,字字含玄向白日。
相關新聞
冬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確定的24節氣。也就是說24節氣並不是從立春開始,而是從冬至首先確定下來以後才開始了後面的整個循環往復。
如果按照公歷計算的話,冬至在每年12月21到23號之間,正常是22號。這一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過了這一天之後,太陽逐漸往赤道方嚮往北半球移動,因此天氣會變得越來越暖和,太陽光照的時間會越來越長。所以民間也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