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輩怎麼和紐西蘭人見面
『壹』 在紐西蘭打招呼時,碰鼻子的時長有什麼講究嗎
在一個美麗的國度紐西蘭,對於他們來說碰鼻子是一種特別的問候禮。在我們國家,最親熱的一種問候禮就是擁抱吧,不過這些只會發生在熟悉的兩個人中間,對於陌生人有可能連握手都不存在,更不要說在異性之間,而對於紐西蘭人就不一樣了,陌生人之間就會碰鼻子。
在塔拉烏伊拉火山,當地的導游會詳盡地介紹毛利人的傳說、歷史和火山結構等,包括帶領遊客四驅車半日游,從羅托魯瓦出發,穿越風光如畫的農地以及紐西蘭最大的人造森林,到達塔拉烏伊拉火山腳後再登上巨大火山口的邊緣;也可乘滑翔降傘落到火山口,或者採用遠足方式登上1111米高的頂峰,沿途遊客還有機會看到一些珍奇的野生動植物。
『貳』 紐西蘭的社交禮儀
紐西蘭的社交禮儀1
儀態禮儀
紐西蘭人說話很輕.街上遇見朋友,老遠就揮手.他們不喜歡用V手勢表示勝利,當眾嚼口香糖或用牙簽被視為不文明的舉止;當眾閑聊等是很失禮的行為.女子以抖手等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相見禮儀
紐西蘭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施握手禮,在和婦女見面時,應該等女士先伸出手時才能握手問好. 正式場合的稱呼是先生,夫人,女士,一般情況下,稱呼比較隨便,但相處還不熟時,最好還是先稱呼他的姓.紐西蘭人也像中國人一樣有施鞠躬禮的.
商務禮儀
紐西蘭人追求平等,他們反感把人劃分為等級,商人第一次見面或業務會談時,一般不互送禮品,但可以在生意談成後,宴請有關人士以表謝意. 紐西蘭的`商業氣氛比較接近倫敦,在紐西蘭,凡是當地能生產和製造的產品,都不準進口.與其談生意時,最好有點板球等方面的知識,這樣他們對你會有好感.
旅遊禮儀
到紐西蘭全國各地旅遊,坐火車最理想,火車不分等級,只有卧鋪和餐車.許多街道上都有公用電話,在要付費的電話機上打電話,先要投10分硬幣再撥號碼.在紐西蘭,不必給小費,飯店和餐館也不需另付服務費.
紐西蘭的社交禮儀2
儀態禮儀
紐西蘭人說話很輕。街上遇見朋友,老遠就揮手。他們不喜歡用v手勢表示勝利,當眾嚼口香糖或用牙簽被視為不文明的舉止;當眾閑聊等是很失禮的行為。女子以抖手等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
相見禮儀
紐西蘭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施握手禮,在和婦女見面時,應該等女士先伸出手時才能握手問好。 正式場合的稱呼是先生,夫人,女士,一般情況下,稱呼比較隨便,但相處還不熟時,最好還是先稱呼他的姓。紐西蘭人也像中國人一樣有施鞠躬禮的。
商務禮儀
紐西蘭人追求平等,他們反感把人劃分為等級,商人第一次見面或業務會談時,一般不互送禮品,但可以在生意談成後,宴請有關人士以表謝意。 紐西蘭的商業氣氛比較接近倫敦,在紐西蘭,凡是當地能生產和製造的產品,都不準進口。與其談生意時,最好有點板球等方面的知識,這樣他們對你會有好感。
旅遊禮儀
到紐西蘭全國各地旅遊,坐火車最理想,火車不分等級,只有卧鋪和餐車。許多街道上都有公用電話,在要付費的電話機上打電話,先要投10分硬幣再撥號碼。在紐西蘭,不必給小費,飯店和餐館也不需另付服務費。
『叄』 紐西蘭是個非常發達的國家,那紐西蘭的風俗禮儀有哪些呢
紐西蘭是個非常發達的國家,那紐西蘭的風俗禮儀有哪些呢?
紐西蘭的風俗禮儀:
紐西蘭海關
紐西蘭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以歐洲後裔為主,深受歐美澳影響,生活方式和習慣基本西化。
紐西蘭人的生活節奏比較慢,人們的生活比較悠閑。開放的市場和豐富的商品給不同階層的人很大的選擇餘地。但從整體消費水平來看,紐西蘭人追求的是高檔商品,購物傾向於名牌和時尚。
紐西蘭的人們普遍生活質量較高,他們通常注重衣食住行。他們大多數喜歡戶外運動。除了賽馬,他們還特別喜歡橄欖球。
紐西蘭人普遍對狗有著特殊的感情,視狗為「終身伴侶」和「羊的守護者」。他們一直珍惜幾維鳥,把幾維鳥視為國家象徵,視其為國鳥。他們更喜歡銀蕨作為國家的象徵。
毛利人的舉止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當遠方的客人來訪時,毛利人會舉行盛大的歡迎會。剛開始的時候,會場一片寂靜,兩邊都是排隊的人。突然,隊伍里走出一個光著腳的中年人。首先,他大叫,然後他大聲唱歌。歌聲一落,姑娘們在委婉低沉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他們穿著紅黑相間、色彩斑斕的民族服裝,手工編織的亞麻裙隨著舞步輕輕搖擺。年輕人朝氣蓬勃,又喊又跳。他們把劍扔在地上,看看人們是朋友還是敵人。歡迎貴賓的儀式達到了高潮,賓主一起載歌載舞,分享友誼,沉浸在歡樂之中。去紐西蘭惠靈頓或其他地方旅遊的人,經常會遇到這樣感人的場景。
『肆』 小孩和初次見面的紐西蘭長輩、同輩、晚輩如何打招呼
如果你是指老外的話,西方人沒這么多講究。只有很親近的人才能叫叔叔阿姨。一般碰到了,無論年齡,直接稱呼名字就好。比如hi Tom, hello John。 如果對方也是華人,在中國怎麼叫,紐西蘭也怎麼叫。
『伍』 各國的見面禮儀
跪拜禮,在我國古代很盛行,直到民國期間才逐漸廢止;不過,有些特定場合還會行跪拜禮,比如、結婚、收徒,慶典、拜佛;有些家庭在過年的時候,對長輩也會行跪拜禮。
泰式跪拜禮,泰國的跪拜禮更誇張,當年泰國前總理英拉在泰國詩琳通公主殿下時,行跪拜禮,雙手合十,雙膝下跪,整個人都趴在地上。
鞠躬禮,是中國傳到日本、韓國、朝鮮等國傳統禮儀。目前日本和韓國應用比較廣泛。
貼面禮,貼面禮在西方比較盛行,尤其是法國,貼面禮就是雙方互相用臉頰碰一下,通常從右臉頰開始,左右各碰一下。
碰鼻禮,是紐西蘭毛利人一種獨特見面問候方式。行禮過程中,主人與客人必須鼻尖對鼻尖連碰兩三次或更多次數、碰鼻的次數與時間往往標志著禮遇規格的高低;相碰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即說明禮遇越高;反之,禮遇就低。
屈膝禮,在西方文化中,女性的屈膝禮是與男性的鞠躬的禮節相對應。至今在英國王室成員還是必不可少的。前不久,英國首相對威廉王子行屈膝禮,就遭不少網友吐槽。
吻手禮,是流行於歐美上層社會的一種禮節。英法兩國喜歡「吻手禮」,吻手禮的受禮者,只能是女士,而且應是已婚婦女 。
吻腳禮,尼泊爾人的晚輩見到長輩,如兒子見到父親,侄兒見到叔公,都要跪下來去吻長輩的腳。然後,長輩在晚輩的頭上用手掌輕輕拍一下表示還禮。不過,這種禮儀有點接受不了,萬一對方的腳有味道還不吐死?
摸腳禮,有吻腳禮,還有摸腳禮,印度人摸對方的腳表達對長者、智者、尊者的敬意。除了摸活人,還摸死人的,印度很多墓地或是名人的雕塑都有這樣的腳型標志,以方便人們在祭拜時使用摸足禮,並以此表達對死者的敬意。
握手禮,在這些禮節之中,還是握手禮大方。握手禮是當今世界最為流行的禮節。不僅熟人、朋友,連陌生人、對手,都可能握手。
『陸』 紐西蘭毛利人會見客人的最高禮節是什麼
一、國名淵源
10世紀毛利人最無發現紐西蘭大陸。那時,毛利人稱其為「奧蒂羅」,意為「白雲綿綿的土地」。1642年荷蘭艾貝爾·塔斯曼抵達這里,稱這塊土地為「斯達特恩蘭特」,意為「我國之地」(指荷蘭)。但其上屬要他仿鏟本國的省名為其命名,因其形狀近似澤蘭省,故改稱為「新澤蘭」。荷蘭語中的「新的海中陸地」之意。後來,由於英國的佔領並向此地大批移民,又將其名英語化,這樣就成為「紐西蘭」了。
二、地理位置
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與澳大利亞相望,扼南太平洋的海、空交通要沖。
三、主要概況
紐西蘭全國面積26.8112萬平方公里。人口334.7萬(1988年),大多為歐洲移民後裔,毛利人佔12.5%,華僑和華裔佔0.57%。
紐西蘭全國劃分28個市,90個自治鎮、3個鎮區和85個郡,市、自治鎮、鎮區和郡均為平行建制,按人口密集程度劃分。首都惠靈頓。貨幣為「新元」。通用英語,毛利人用本民族語言。
四、社交習俗
紐西蘭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四面臨海紐西蘭, 土著民族史久遠;
會客禮節極特殊, 碰鼻為禮表情感;
國民多為英後裔, 性格習俗隨祖傳;
坦誠直率無拘束, 生活樂趣頗廣泛;
待人盛情重禮貌, 態度真摯講和善。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紐西蘭熱情好客,有尊敬長輩的傳統。紐西蘭毛利人能歌善舞。男子跳舞時還用豐富的面部表情(吐舌頭、瞪眼睛、做鬼臉等)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女性多頭戴花環,腰系蒲草裙,用手的姿勢及抖動方式來抒發自己的感情。他們對初次來訪的尊貴客人款待盛情,主人要集合全部落的人,並用具有濃郁民族色彩的歌舞來歡迎賓客的到來。在這時候,客人要在手持刀劍的武士面前,拾起一塊事先放置好的木塊交給頭人,以表示真誠的友誼。他們把水視為純潔神聖之物,重要集會上都要舉行潑水儀式,向參加者的身上灑清水,以此來互相祝福。他們以用「燒石燒飯」(即:將灶內鵝卵石燒紅後,潑上一瓢冷水,再把盛有食物的鐵絲筐放進灶里,先蓋濕土,最後用稀泥糊嚴,經過數小時,飯即成熟)招待客人為最高禮儀。
紐西蘭喜歡與客人談論有關國內外政治、天氣和體育等話題。他們對狗懷有特殊的感情,視狗為「終生的伴侶」、「牧羊的衛士」。他們歷來珍愛幾維鳥,把幾維鳥看成是民族的象徵,並喻其為國鳥。他們偏愛銀蕨,視其為國家的象徵。
五、禮節禮儀
紐西蘭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時,一般慣用握手施禮;和婦女相見時,要等對方伸出手再施握手禮。他們也施鞠躬禮的,不過鞠躬方式獨具一格,要抬頭挺胸地鞠躬。紐西蘭的毛利人會見客人的最高禮節是施「碰鼻禮」,碰鼻子的交數越多,時間越長,禮就越重。
一般禮儀
這里不通行給小費。小費往往會遭到謝絕。
在建立起一種較為輕松隨和的氣氛之前,應恪守禮儀。
稱謂與問候
見面或告別時握手為禮。若對方是女性,應等她主動伸手。
約會與准時
預先約會是可取的,客人應爭取略早一點到達。
款待與饋贈
來訪者通常邀請客戶在旅館或飯店裡共進午餐。業務上的會見安排在主人的辦公室里。你若應邀去紐西蘭人家裡吃飯,以帶力或葡萄酒之類不顯眼的禮物,但不是非帶不可的。
交談
紐西蘭人喜歡談論國內和國際政治局勢、天氯以及體育運動。他們喜歡那些了解他們文化的來訪者。
應迴避的話題是種族問題。不要把紐西蘭作為澳洲或「澳大拉西亞」的一部分。
六、信仰忌諱
紐西蘭人大多數信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他們把「13」視為凶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設法迴避「13」。他們在國內忌諱男女同場活動。即使看戲或看電影,通常他們也分為男子場和女子場。他們視當眾剔牙和咀嚼口香糖為為文明的舉止。他們視當眾閑聊、吃東西、喝水、抓頭皮、緊褲帶等作風為失禮的舉止。紐西蘭人的毛利人,對有人給他們照象是極為反感的。紐西蘭人不願談論有關種族方面的問題。他們不喜歡吃帶粘汁或過辣的菜餚。
七、飲食習慣
紐西蘭毛利人經常利用地熱蒸制牛肉、羊肉、馬鈴薯等食品,這些食品通稱為「夯吉」。他們製作「燒石烤飯」的原料有芋頭、南瓜、白薯、豬肉、牛排、雞、魚等,在鐵絲筐內分層一次燒製成,然後灑上鹽、胡椒粉等食用。
紐西蘭人樂於品嘗中國菜餚。有些人習慣使用刀叉,也有人用手抓飯吃。
紐西蘭人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
①注重 講究菜餚花樣,注重菜品量少質精。
②口味 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甜、酸、微辣味道。
③主食 以米飯為主食。
④副食 愛吃牛肉、羊肉、豬肉、雞、鴨、蛋品、野味、魚、蝦等,喜歡西紅柿、芋頭、南瓜、土豆、青菜、辣椒、菜花、黃瓜等蔬菜;調料愛用咖喱、番茄醬、味精、胡椒粉等。
⑤製法 對炒、煎、烤、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
⑥中餐 喜愛中國的蘇菜、京菜、浙菜。
⑦菜譜 很欣賞雞火煮干絲、番茄牛肉、糖醋魚、脆皮雞、油爆蝦、黃油菜花、烤鴨、炒山雞片、烤肉、烤方等風味菜餚。
⑧水酒 特別喜歡喝葡萄酒、啤酒,愛喝礦泉水、咖啡、紅茶和香片花茶等飲料。
⑨果品 愛吃香蕉、菠蘿、獼猴桃、葡萄、草莓、西瓜等、乾果喜歡杏仁、花生米等。
『柒』 紐西蘭的風俗有哪些
紐西蘭風俗跟一般的歐美國家差不多,紐西蘭生活節奏特別慢,人們生活特別有限,這里有著高福利,輕松的工作與壓力,人們的生活質量比較高,喜歡賽馬和橄欖球,當然跟基督教徒一樣,討厭13和星期五。
紐西蘭風俗習慣
紐西蘭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歐洲後裔佔主導地位,受歐美和澳大利亞的影響很深,生活方式和習慣基本西化。
紐西蘭人的生活節奏比較緩慢,人民生活比較悠閑。開放的市場和豐富的商品給不同階層的人以很大的選擇餘地。但從總的消費水平來講,紐西蘭人追求商品的高檔化,購物趨向名牌,時尚。
紐西蘭人的生活質量一般都比較高,通常對衣,食,住,行都比較講究。他們大都喜愛戶外運動,除喜愛賽馬外,還特別喜愛橄欖球。
紐西蘭人崇尚平等。在紐西蘭,人們可以隨時約見部長,市長。只要找到一個充分的理由,幾乎誰都可以見到總理。
在紐西蘭,汽車靠左邊行駛,和英國一樣。人行道也有一條中心線分開,來往成兩行,行人也靠左邊行走。
紐西蘭人視幾維為民族的象徵。紐西蘭是世界上唯一有幾維鳥的國家,所以幾維鳥備受珍愛。
在社會場合紐西蘭人與客人相見時,一般慣用握手禮。他們也有施鞠躬禮的,不過鞠躬方式獨具一格,有抬頭挺胸地鞠躬。
對於同自己一樣身份的人,在稱呼姓氏時應冠以"先生","夫人"或"小姐",但紐西蘭人往往在見面一兩次以後就稱對方名字。
紐西蘭人生性樂觀,喜愛美化環境,空間時間很多,多半都用於園藝活動和整理環境。性格上偏於保守,不習慣和陌生人接觸,但一旦相識後,會很快消除隔閡,甚至成為好朋友。
他們在和好朋友交往時,不要求對方送貴重的禮物,只要有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就使他們感到欣慰和滿足了。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之餘,紐西蘭人別具匠心地組織起各種有趣的俱樂部,一次來愉悅身心,探究學問。諸如:"素食者俱樂部』","孿生俱樂部","理性主義俱樂部",甚至還有"湯匙俱樂部" 等等。據說此類活動至今已成為紐西蘭人傳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並且每個人都已參加這種俱樂部的活動而感到榮幸。
紐西蘭人一般對狗懷有特殊的感情,視狗為"終生的伴侶","牧羊的衛士"。他們歷來珍愛幾維鳥,把幾維鳥看成是民族的象徵,並以其為國鳥。他們偏愛飲蕨,視其為國家的象徵。
毛利人的禮節禮貌方式與眾不同,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當遠方客人來訪的時候,毛利人都有舉行盛大的歡迎聚會。開始時會場一片肅靜,人們列隊兩旁,突然,隊伍中走出一位赤膊光腳的中年人,先是一聲吆喝,然後引吭高歌,歌聲剛落,姑娘們在委婉的低聲伴唱中翩翩起舞。他們穿的是紅黑相間,鮮艷奪目的民族服裝,手工編織亞麻短裙隨著舞步輕輕搖擺。男青年英姿勃發,邊喊邊跳,他們把刀劍投在地上,察看來人是朋友還是敵人。歡迎貴賓的儀式進入高潮,賓主同歌共舞,共敘友誼,沉浸在一片歡樂之中。到惠靈頓或者紐西蘭其他地方參觀訪問的人常常會碰到這種動人的場面。
1、在與女士交往中女方先伸出手,男方才能相握。
2、初次見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稱呼姓氏,並加上「先生」、「夫人」、「小姐」等,熟識之後,互相直呼其名。
3、紐西蘭人時間觀念較強,約會須事先商定,准時赴約。客人可以提前幾分鍾到達,表示對主人的尊敬。交談可以談論氣候、體育運動(如橄欖球和板球等紐西蘭人特別喜歡的運動)、國內外政治、旅遊等話題,避免談及個人私事、宗教、種族等問題。
4、應邀到紐西蘭人家裡作客,可送給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給女主人一束鮮花。禮物不必過多或貴重。
5、毛利族人之間傳統的相互問候致意的方式是相互摩探鼻子。
6、紐西蘭人不喜歡聲喧嘩和裝腔作勢的人。
7、打哈欠的時候,要捂住嘴,當眾嚼口香糖或用牙簽被認為是不文明的行為。
8、給人拍照,特別是毛利人,一定要先徵求同意。
『捌』 世界各國見面禮儀有哪些
世界各國見面禮儀,人們相見,互相問好,世界上不論國家大小都會有各自的見面禮儀。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整理的世界各國見面禮儀,歡迎閱讀!
常見的見面禮儀種類
1.握手禮儀
握手是一種很常用的禮節,一般在相互見面、離別、祝賀。
握手是現在社會大多數國家相見時最常用的禮節,廣泛運用於政要、商要和普通百姓之間。行握手禮時,一般要求主人主動,男士必須光手,女士則可以戴手套。另外,握手不能交叉,也不能一隻腳在內一隻腳在外。
握手禮是會議、社交、慰問等情況下使用。純禮節意義上的握手姿勢是:伸出右手,以手指稍用力握住對方的手掌持續1-3秒鍾,雙目注視對方,面帶笑容,上身要略微前傾,頭要微低。
2.拱手禮儀
又叫作揖禮,在我國至少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傳統的禮節之一,常在人們相見時採用。即兩手握拳,右手抱左手。
行禮時,不分尊卑,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目前,它主要用於佳節團拜活動、 元旦 春節 等節日的相互祝賀。也有時用在開訂貨會、產品鑒定會等業務會議時,廠長經理拱手致意。
3.鞠躬禮儀
鞠躬意思是彎身行禮,是表示對他人敬重的一種禮節。三鞠躬稱為最敬禮。在我國,鞠躬常用於下級對上級、學生對老師、晚輩對長輩,亦常用於服務人員向賓客致意,演員向觀眾掌聲致謝。
4.擁抱禮儀
在歐美、中東及南美洲常見的禮節,一般用於熟人和朋友之間,有時伴隨著接吻禮,是比較親密的一種見面禮儀。提醒您,這種禮儀一般用於同性或者親密的異性之間。
流行於歐美,通常與接吻禮同時進行。擁抱禮行禮 方法 :兩人相對而立,右臂向上,左臂向下;右手挾對方左後肩,左手挾對方右後腰。握各自方位,雙方頭部及上身均向左相互擁抱,然後再向右擁抱,最後再次向左擁抱,禮畢。
5.吻手禮儀
吻手禮:吻手禮源於古代維京人用手向其日耳曼君主遞禮物的風俗,流行於歐美上層社會,是一種僅對貴族已婚婦女實施的禮節。吻手禮一般在室內舉行,並且僅限於手腕以下部位,一般是指背。
男子同上層社會貴族婦女相見時,如果女方先伸出手作下垂式,男方則可將指尖輕輕提起吻之;但如果女方不伸手錶示,則不吻。如女方地位較高,男士要屈一膝作半跪式,再提手吻之。此禮在英法兩國最流行。
6.接吻禮儀
見於西方、東歐、阿拉伯國家,是親人以及親密的朋友間表示親昵、慰問、愛撫的一種禮,通常是在受禮者臉上或額上接一個吻。
接吻方式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親臉,親額頭;兄弟姐妹、平輩親友是貼面頰;親人、熟人之間是擁抱,親臉,貼面頰,在公共場合,關系親近的婦女之間是親臉,男女之間是貼面頰,長輩對晚輩一般是親額頭,只有情人或夫妻之間才吻嘴。
7.合掌禮儀
合十禮又稱合掌禮,流行於南亞和東南亞信奉佛教的國家。其行禮方法是:兩個手掌在胸前對合,掌尖和鼻尖基本相對,手掌向外傾斜,頭略低,面帶微笑。
8.跪拜禮儀
跪拜之禮,廣泛應用於中國古代社會,周時就有稽首、頓首、空首三大跪拜禮儀規定,行禮者必須雙手疊加膝前,叩首到地且停留多時。這種禮儀一直到辛亥革命時才伴隨著封建制度一同滅亡。
9.吻腳禮儀
吻腳禮是由東方傳入,表示一種拜服的態度,往往是被征服者或者臣民對統治者所行的大禮。《舊約》和《新約》中都有關於吻腳的記載,表現一種宗教臣服。在非洲某些地區,現在還保留著這種古老的禮節。
舉手注目禮:舉手注目禮是專屬於軍人的禮節,軍人行軍禮時舉右手,手指並攏,指尖觸帽檐,兩眼注視對方,直到對方答禮才可放下手。遇到長者或者長官時,軍人必須行軍禮。
10.點頭禮儀
點頭禮一般用於平輩和同級別的人之間,屬於比較快比較生疏的禮節。一般兩人在路上行走相遇可以在行進中繼續施行點頭禮,長官對部下、長者對晚輩答禮也可以用點頭禮。
11.碰鼻禮儀
紐西蘭的原住民毛利人中還保留著一種古老的見面禮儀,即碰鼻禮。毛利主人在初次見面時必須與客人鼻尖對鼻尖連碰兩三次,碰的次數越多、時間越長,則說明客人越受他們尊敬。
12.貼面禮
在阿拉伯國家,兩個老朋友相見不僅僅會握手和擁抱,還會行貼面禮。行禮時,用右手扶著對方的左肩,左手摟住對方的腰,左——右——左貼面三次。如果兩人關系親密,還會在貼面的同時發出親吻的聲音。
世界各國見面禮儀
In Thailand 在泰國
泰國人見面打招呼,通常都是先雙手合十,再弓著額頭觸碰指尖(bow your forehead to touch your fingertips)。這在泰國被稱為「wai」——手的位置越高,表示對對方越尊重。
In Argentina 在阿根廷
南美人通常很敏感,新朋友之間亦是如此。一般見面,會很隨意地擁抱一下(a casual hug)後在對方右側臉頰親吻一下。
In Greece 在希臘
在希臘,熟人間一般是以握手為主,而親近的人之間則是擁抱和親吻。他們除了親吻彼此臉頰兩下以外,還伴著「拍手」(a 「clap」)一次。
In Netherlands 在荷蘭
在荷蘭,吻面禮(cheek kissing)是有一定順序的,要按照臉頰「右側-左側-右側」的來親吻三下。但,關系一般的人之間以及兩個男人之間是不會親吻臉頰的。
In India 在印度
印度當地人之間問候,一般是雙手合十做祈禱的姿勢,頭向前傾(但不要鞠躬),然後說「Namaste」(印度合十禮)。
In Spain 在西班牙
在西班牙,兩個人打招呼的方式都是走上前快速地親吻彼此的臉頰(quick cheek kissing):先是右側,然後左側。如果彼此不太了解對方,也可以通過握手(handshake)以示友好。這種打招呼方式在大多數歐洲國家是一種慣例。
In Botswana 在波札那
在非洲中南部國家的波札那,人們互相輕輕地貼一下手心(light palm touching)、碰一下手指,然後互相問一下:你醒來感覺怎麼樣……
In Bangladesh 在孟加拉國
在孟加拉國,人們的習慣更多是做一個比較隨意的行軍禮動作(casual salute)。
In U.S 在美國
美國人見面會握手或者碰拳頭(a fist bump),據說這樣可以減少細菌的傳播,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很贊同這樣的問候方式。
In Australia 在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與陌生人第一次見面通常會握手(handshake),而親近的朋友間會親吻側臉頰以示友好。
世界各國常見的見面禮節有哪幾種?
1.日本人的禮儀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日本固有的宗教)和佛教。佛教徒遵守"過午不食"的教規。
日本人講話分敬體、簡體兩種語言,使用時要麼都用敬體,要麼都用簡體,二者不可混淆。但對客人、長者、上司講話都用敬語,否則便被認為是不尊重對方。
日本在見面時一般都互致問候,脫帽鞠躬,稍微低頭,眼睛向下,表示誠懇、可親。初次見面,互相鞠躬,互換名片,一般不握手。行禮時雙手平攤膝前,同時表示問候。沒有名片就 自我介紹 姓名、工作單位和職務。如是老朋友或比較熟悉,就主動握手,甚至擁抱。若遇女賓,女方主動伸手就可握手,但不要用力或久握。遇到年長者亦然。日本人十分重視禮節,每日鞠躬無數次,特別是婦女,溫柔體貼,極守婦道,對男子很尊重。日本人平時見面最普通的語言是"您早"、"您好"、"再見"、"請休息"、"晚安"、"對不起"、"拜託您了"、"請多關照"、"失陪了"等等。
在日本。"先生"不是隨便稱呼的。就狹義而言,它是指 教育 者(教授、講師、教員、師傅)和醫生;就廣義而言,則是對年長者、國家與地方領導人及有特殊技術才能的尊稱。即使被稱為"先生",也應有受之有愧的表示,否則會給人傲慢的感覺。對於普通的人,一般都不稱"先生",只要在其姓名後加上職稱或"樣"(音Sama)或さん(音Sang)即可,等於我們通常稱呼"小張"或"老王"的意思。日本人吃飯使用筷子有許多講究,對於客房服務來說,要切忌為客人備餐時將筷子垂直插入米飯中,因為垂直插著筷子的米飯在日本是用來祭奉死者的。
日本人忌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的顏色;還忌諱荷花圖案;並認為梅花是不祥之花;贈送禮品忌諱"9"字。
2.朝鮮人的禮儀
朝鮮人見面也行鞠躬禮,互相深深地鞠躬,表示尊敬和謝意。
3.泰國、印度等東南亞國家的禮儀
在泰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信奉佛教,此外,尚有少數人信奉伊斯蘭教。
泰國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後,通常在名字前加上一個稱呼。對成年男人,常加"乃",(意為"先生"),"乃"字是尊稱,也表示男性。而對成年婦女,名字前常加"娘"字(意即:"夫人"、"女士")。泰國人一般只簡稱名字,口頭稱呼時,不論男女,一般在名字前加"坤"字,表示親切。
泰國人見面時通常雙手合十於胸前,稍稍低頭,互致問候。合十分三種:小輩見長輩雙手舉得較高,一般到前額;平輩相見舉到鼻子高度;長輩對小輩還禮到胸前為止。雙手舉得越高,表示尊敬的程度越深。當別人向你合十致意,你要合十回敬,否則失禮。當然現在的政府官員和知識分子有時也握手問好,但男女之間見面是不握手的。
泰國人認為頭是人最神聖的部位,隨意摸別人的頭被視為莫大的無禮。小孩子的頭只讓國王、高僧和父母摸。別人坐時,切忌將物越過其頭頂。遞送東西給別人須用右手;正式場合雙手奉上。用左手則會被認為是鄙視他人。不得已而使用左手時,要說一句"請原諒,左手"。小輩給長輩遞東西用雙手,長輩接東西時可用一隻手。他們認為,右手是清潔的,左手是骯臟的。至於拋東西給別人則更不允許。坐時翹腿被認為不禮貌,把鞋底對著別人,意即將別人踩在腳下,被認為是一種侮辱性舉止。婦女坐時要雙腿並攏,否則被認為缺乏教養。走過別人面前,必須躬著身子,以示歉意,婦女尤須這樣。就餐按輩份入座,長者在上首。喝酒吃菜都由長者先動手。
印度是一個人口、民族眾多的國家,居民分別信仰婆羅門教(即印度教)、伊斯蘭教、__、錫克教、佛教等。大部分印度人信奉婆羅門教,等級觀念極深。印地語為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此外還有烏爾都語、泰盧固語、孟加拉語等十多種主要語言。
牛在印度是神聖的,稱為"聖牛",牛奶更是聖潔之物。一般不用牛皮鞋和牛皮箱。印度人的姓名是名在前,姓在後,女人結婚後改用丈夫的姓。男人通常只稱呼姓,不稱呼名;女人通常則只稱呼名。印度人見面的禮節是雙手合十。對婦女不可主動握手。印度人交談中如同意對方的意見時,將頭向左搖動,不同意時則點頭。印度人以玫瑰花環獻給貴賓,賓主相互問好後將花環套在客人頸上。花環大小視客人的身份而異,獻給貴賓的花環很粗大,長度過膝,給一般客人的花環則僅及胸前。
印度是個多民族的國家,信奉各種宗教,因此習俗也各不相同。印度教徒最忌在同一食盤里取食。素食者甚多,不吃牛奶。一般說來,等級越高,葷食越少,等級較低者才吃葷(羊肉)。印度教徒一般都用右手吃飯,拿食物或敬茶,遞取別人東西時也忌用左手。印度人一般不喝酒、喜好喝茶,大部分喝奶茶。他們喝茶的方式是:把茶盛在盤子里,用舌頭舔飲。
新加坡華人多信奉佛教;馬來人和巴基斯坦人多信奉伊斯蘭教;印度人多信奉印度教;此外還有督教和天主教。在新加坡,社會開放,人們又嚴守本民族的禮儀,十分注重禮貌。禮節以握手為主。
新加坡人到中國來,一般都喜歡吃粵菜,而工程師、醫生等知識分子的早點則喜歡吃西餐。他們愛吃炒魚片、油炸魚、炒蝦仁,不信佛教的還愛吃咖喱牛肉。主食方面,愛吃米飯和包子,不吃饅頭。水果方面,愛吃桃子、荔枝、生梨等。下午希望有點心。
世界各國或地區之間的風俗習慣有哪些
世界各國或地區之間的風俗習慣往往差異很大,因此在禮節上各不相同。在紐西蘭,人們盡管互不相識,但一見面,雙方都要與相鞠躬。如果是客人來訪,除了見面時互相鞠躬外,主人與客人還要互相碰鼻子一至兩次,表示親熱和對客人的歡迎。
阿拉伯人彼此見了面,將右手舉在額前,左手貼在胸,表示情意。
奈及利亞人的見面禮是各自用大拇指在手上輕輕彈幾下,以示問好。
非洲的坦噶尼喀人,在見面時,各自先拍拍自己的肚子,然後鼓掌握手。拍拍肚子表示不愁吃穿,身體健康;鼓掌握手,表示慶賀、祝福。
在摩洛哥,家裡有客人來訪,主人要敬茶三杯,客人則必須飲完,然後才促膝談話暢敘家常。
馬來西人見面時,則互相把手指並在一起,把手面、手背,輕輕地拍一下,然後把手貼在嘴唇或額角。
剛果人見面里,先伸出兩手握幾下,然後躬下身子吹幾口氣。
太平洋某些島嶼上的居民,彼此見了面,互相用中指勾住,然後用力向自己身邊拉,表示親熱、友好。
在葉門,如果客人來訪,主人便往客人身上灑香水。面緬甸人,則向來訪的客人身上潑水,當客人告別時,又用水潑他,而客人也可以向主人潑水,相互潑水,表示彼此情深誼長。
『玖』 在與紐西蘭人赴約交談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麼
紐西蘭人時間觀念較強,約會須事先商定,准時赴約。客人可以提前幾分鍾到達,以示對主人的尊敬。交談以氣候、體育運動、國內外政治、旅遊等為話題,避免談及個人私事、宗教、種族等問題。會客一般在辦公室里進行。應邀到紐西蘭人家裡做客,可送給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給女主人一束鮮花。禮物不可過多,不可過於昂貴。
『拾』 紐西蘭交往有哪些禮儀
紐西蘭是位於南半球澳大利亞東南面的島國。人口300多萬,90%為英國移民的後裔,土著人佔9%,華人有一萬多。英語為官方語言。居民主要信奉基督教。 紐西蘭人的飲食習慣大體上與英國人相同,飲食以西餐為主。 喜歡喝啤酒,人均年啤酒消費量達110公升。國家對烈性酒嚴加限制,有的餐館只出售葡萄酒,專賣烈性酒的餐館對每份正餐只配一杯烈性酒。飲茶也是紐西蘭人的嗜好,一天至少七次,即早茶、早餐茶、午餐茶、午後茶、下午茶、晚餐茶和晚茶。茶館遍布各地,許多單位都有專門的用茶時間。 紐西蘭人性格比較拘謹,見面和告別均行握手禮。在與女士交往中女方先伸出手,男方才能相握。鞠躬和昂首也是他們的通用禮節。初次見面,身份相同的人互相稱呼姓氏,並加上"先生"、"夫人"、"小姐"等,熟識之後,互相直呼其名。紐西蘭人男女之間交往注重禮貌,觀看電影要男女分場。他們崇尚平等,平民可要求高級官員接見,上級對下級態度友好誠懇。時間觀念較強,約會須事先商定,准時赴約。客人可以提前幾分鍾到達,以示對主人的尊敬。交談以氣候、體育運動、國內外政治、旅遊等為話題,避免談及個人私事、宗教、種族等問題。紐西蘭人特別喜歡橄欖球和板球。會客一般在辦公室里進行。
應邀到紐西蘭人家裡作客,可送給男主人一盒巧克力或一瓶威士忌,送給女主人一束鮮花。禮物不可過多,不可昂貴。 紐西蘭人習慣的握手方式,緊緊握手,目光直接接觸。男士應等候婦女先伸出手來。這里的原始居民是波利尼西亞毛利人,雖然現在他們已是少數民族,但他們的文化依然存在。毛利族人之間傳統的相互問候致意的方式是相互摩探鼻子。 當地大部分居民是英國人的後裔,因此,這里流傳的是許多英國人的身勢語和示意動作的習俗。他們對大聲喧嚷和過分地裝腔作勢是表示不滿的。當眾嚼口香糖或用牙簽被認為是不文明的行為。 紐西蘭人用歐洲大陸式的用餐方式,那就是始終左手握叉,右手拿刀。打哈欠的時候,務必要捂住嘴。給別人拍照,特別是給毛利人,一定要事先徵求同意。
見面和打招呼
見面時向人高興地打一個招呼是增加生活樂趣的一種禮節形式,是會令人們感到愉快的;如果這種招呼沒有引起對方的注意,或者被忽視或者被置之不理,都是對人失禮,也是很不禮貌的。
、
通常同別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要握手。與好久沒有見面的朋友相逢的時候,通常也要握手。專家表示,不過見面時並不是非握手不可,只是微微欠身鞠一個躬也是很禮貌的。在兩人是同一性別的時候,通常是由年長的人先伸出手來;在兩人是不同性別的時候,要由女子先伸出手來。
如果一個男子帶著手套,他應該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如果由於什麼原因摘手套有困難的話,他必須說一聲「Excuse my glove(請原諒我沒有脫手套)」,女子則不必脫手套。
在打招呼的時候稱呼對方的姓名,任何時候都是得體的。你可以說:「Good morning,Mr. Michael(早上好,麥克先生。)」如果不是好友或同學,應該稱呼對方的姓氏。
有些打招呼的方式在中國和合乎禮節,在紐西蘭則不被採用。如果你向紐西蘭人打招呼說「Where are you going(你上哪兒去呀)?」或者說「Where have you been(你到哪兒去啦)?」他會認為你想打聽他的私事,實在太不禮貌了。如果你說「Have you had your dinner(你吃過飯了嗎)?」他可能認為你想請他吃飯。因此打招呼的時候最好使用他們的慣用方式。
介紹
在你希望兩人互相認識的時候,你當然應該從中介紹。有時候,人們不經介紹就覺得尷尬。這時,你就必須介紹他們互相認識。在介紹兩人相互認識的時候,一般原則是:把其中一人介紹給你所尊敬的人。在紐西蘭,也像在中國一樣,老人是受尊敬的。在那裡,婦女也是受尊敬的,而且長久以來,人們就認為已婚婦女在社會上的地位高於未婚婦女。
最禮貌的介紹方式就是以詢問的口吻問:艾莉小姐,我可以介紹王小姐給你認識嗎?「在將朋友介紹給老師或者長者認識的時候,採用這一方式是很得體的。在朋友們和年齡地位大致相仿的人們之間,可以採取一種比較簡單的方式:」王小姐,這位是布朗先生。「
在有人介紹時,男子在任何時候都要起立,不過,有時候,老年人把一個年輕人介紹給他的時候也可以不起立。在某人被介紹給別人以後,通常就是握手、微笑並且互致問候:」你好!「如果你需要向對方表示尊重和禮貌時,還可以在問候中添上對方的姓名,如果你不知道對方的姓名,可以說:」對不起,我沒有聽清尊姓大名。「這時,他應該把他的姓名重復一遍。
如果你想要同什麼人見面,最好請一位同他相識的朋友從中介紹。但是,有時候,在會議或聚會上,也可以向性別相同,地位相當的人作自我介紹。伸出你的手來,說:」我叫卡爾。「他應該回答說:「我是約翰史密斯,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