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專屬經濟區什麼意思
⑴ 紐西蘭是什麼意思啊
紐西蘭(英語:New Zealand),又譯紐西蘭,是一個政治體制實行君主立憲制混合英國式議會民主制的國家,現為英聯邦成員國之一。紐西蘭位於太平洋西南部,領土由南島、北島兩大島嶼組成,以庫克海峽分隔,南島鄰近南極洲,北島與斐濟及湯加相望。首都惠靈頓以及最大城市奧克蘭均位於北島
⑵ 紐西蘭的經濟是怎樣發展的
紐西蘭經濟屬市場經濟,十分依賴國際貿易,主要貿易夥伴為澳大利亞、歐盟、美國、中國和日本。它的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規模不大,主要產業為旅遊業和第一產業(農業等)。過去幾十年的自由市場改革,取消了外商投資的許多障礙。世界銀行在2005年將紐西蘭列為世界上最方便營商的國家。簡介傳統上,紐西蘭的經濟依賴第一產業的產品,如羊毛、肉類和奶製品。約1920至1930年代後期,奶製品出口通常占其出口總額的35%左右,在某些年份更高達45%。
1950年代,這些產品的需求殷切,紐西蘭經濟從而受惠。然而,其後這些商品價格下降,1973年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亦影響紐西蘭與英國的貿易,從1970年至1990年,紐西蘭的經調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相對購買力,從經合組織平均水平的約115%,下降到80%。自由化,自1984年以來,紐西蘭政府進行了重大的經濟結構調整,由依賴英國給予優惠市場准入的農業經濟,轉型到成為更工業化、可以在全球競爭的自由市場經濟。這種發展推動了實際收入,擴大和深化工業的技術能力,並遏抑通貨膨脹的壓力。自1990年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逐步追上較大型西歐經濟體的水平,但兩者仍然有差距。紐西蘭對貿易十分依賴,其增長前景很受亞洲、歐洲、美國的經濟表現影響。1985年和1992年間,紐西蘭的經濟增長了4.7%,但同一期間,經合組織國家平均增長28.2%。從1984-1993年,通貨膨脹平均每年為9%,兩次紐西蘭的信用評級下降,外債翻了兩番。
1986年和1993年間,失業率從3.6%上升到11%。有效的農業系統是紐西蘭的出口支柱。領先的農業出口產品包括肉類、奶製品、林產品、水果和蔬菜、魚和羊毛。紐西蘭是烏拉圭回合貿易談判的直接受益者,受惠行業包括農業和一般的乳製品行業。該國擁有大量的水電,亦有可觀的天然氣儲備。領先的製造業有食品加工、金屬加工、木材和紙製品。一些製造業如汽車裝配已完全消失,製造業在經濟中的重要性是在普遍下降。展望和挑戰,紐西蘭的收入水平,在20世紀70年代的經濟危機之前較大部分西歐國家( 如西班牙,愛爾蘭)高,比英國,法國略遜壹籌;但自此也從來沒有恢復。例如,紐西蘭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少於西班牙,約為美國的60%左右。紐西蘭的經常賬赤字約國內生產總值的8-9%,但其公共債務則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1.2%(2006年,估計),這比起許多發達國家為低。然而,在1984和2006年之間,凈外債增加11倍,約1820億紐元。適度的公共債務和較大的凈對外債務,反映大部分的凈對外債務是由私營機構持有,歷史,1900-1970年代,紐西蘭的經濟政策傾向施行保護、監管和補貼。
1960年代,紐西蘭的貿易表現開始轉差,主要是由於來自英國的出口收入下降。1955年紐西蘭有65.3%的出口輸至英國,隨著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這一比例在1973年6月結的一年,已下降到26.8%。1980-1990年代,紐西蘭進行了經濟改革。自1984年以來,政府消除包括農業在內的補貼、開放進口法規、容許匯率自由浮動、取消利率、工資和價格控制,又降低邊際稅率。從緊的貨幣政策和著力減少政府預算赤字,使通貨膨脹率從1987年的18%以上的年增長率逐步下降。放鬆管制創造了一個非常方便營商的規管架構。2008年,世界銀行的全球商業友好國家中,紐西蘭排第2名。
⑶ 紐西蘭經濟歷史及特色是怎樣的
紐西蘭因地制宜發展經濟如下:
1,紐西蘭由北島、南島、斯圖爾特島及其附近一些小島組成,紐西蘭素以「綠色」著稱。雖然境內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其總面積75%以上。所以適宜發展畜牧業和漁業。
2,畜牧業是紐西蘭經濟的基礎畜牧業發達,是紐西蘭經濟的基礎。畜牧業用地為1352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一半。乳製品與肉類是新最重要的出口產品。粗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佔世界總產量的25%。
3,紐西蘭專屬經濟區120萬平方公里,水域面積佔2.1%,國土長1,600公里,東西最寬處寬450公里,海岸線長6900公里。所以漁產豐富,是世界第四大專屬經濟區,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內捕魚潛力每年約5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