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紐西蘭 » 顧城在紐西蘭教什麼

顧城在紐西蘭教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2-14 14:31:17

① 顧城當年是怎麼出國的怎麼發現的激流島 你說顧城是被英兒騙出國外的,有根據嗎

據我的了解,顧城好像是到各地講學,去歐洲等地做漢學演講,然後好像是紐西蘭的大學想讓他去當漢學教授,他就去了,他發現那裡比較符合他嚮往的童話般的生活,就沒去當教授,住在激流島寫詩。

② 對顧城之死的國內外研究

給你幾個論文題目

顧城之死與女兒國的破滅 (鄧曉芒
王德威:詩人之死:聞捷,施明正,顧城
在理解與誤解之間――由顧城之死所想到的
童心的復歸——顧城之死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詩人顧城之死
也談「朦朧派」代表詩人顧城之死與「不無自我」
顧城的死與人格缺陷

顧城之死的文化解析
本文試圖從詩人對童話烏托邦世界的迷戀和皈依所導致的主體精神的放逐、迷失消亡,對情愛世界的慾望偏執所導致的主體精神的嗜血性發展,對知識分子精神的堅守所導致的主體精神的焦慮和絕望三個維度梳理、解析顧城自殺...
楊丹丹 《求索》2008年 第8期相關文獻

幻像之死——從《英兒》及其詩作看顧城棄城
《英兒》成書未及出版,隨即傳來顧城殺妻自殺的驚世傳言,社會各界一時眾說紛紜、各執一詞,驚異聲、感嘆聲、唏噓聲淹沒了事件。有評論者以道德尺度界定事件,顧城自私自利、為所欲為,《英兒》的全部內容
章學珍 《小說評論》2007年 第S1期相關文獻

微笑而痛苦的靈魂——顧城詩作中的死亡意識
顧城作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九十年代初的殺妻自縊事件對整個文壇和社會都產生了很大影響,文壇因此眾說紛紜,其死亡原因也因此成了一個神秘而難解的謎。本文正是從不同側面在詩人逝去十餘年後試著客觀公正...
任岩岩 《中華現代教育》2007年 第9期相關文獻

從女性觀到死亡觀——析顧城的《英兒》和川端康成的《雪國》
分析顧城的《英兒》和川端康成的《雪國》,我們可以看到兩位作者不同的女性觀——對女性的佔有或對女性的崇拜,以及與這女性觀休戚相關的死亡觀。顧城的一生是追求「自我」的一生,川端的一生是追求美的一生。所以,...
高華 王蕊 《宜春學院學報》2005年 第3期相關文獻

誤讀乎?真人乎?——對顧城死因的淺析及思考
顧城在觀念上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錯讀,導致其錯誤地想在現實中完成對絕對自由的追求,結果只是理想的破滅,狂狷與自私交織而成的變態人生觀使他走上極端。
張瑜 《中國科技信息》2005年 第3期相關文獻

死亡的寓言
從1989年3月26日海子的卧軌自殺開始,經過駱一禾的「革命性病故」,戈麥的焚詩自沉,直至顧城的殺妻自縊,詩歌死亡的多米諾骨牌已經砰然發動。當我著手收編有關顧城的文本時,詩人自殺的消息還在不斷地傳來—...
朱大可 張靈 《出版參考:新閱讀》2004年 第12期相關文獻

顧城的死亡意識
對顧城詩歌意象的解讀顯示:回歸自然和女兒國是顧城理想王國的最高境界,在理想的追逐與破滅中,又對死亡有著獨特的預測性體驗,最後漂泊無依的顧城渴望家並終於回歸了「家」。
許艷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 第3期相關文獻

③ 有關詩人顧城的資料、文論等

《別》(在春天,我把手帕輕揮)
顧城
在春天,
我把手帕輕揮,
是讓我遠去,
還是馬上返回?
不,什麼也不是,
什麼也不因為,
就象水中的落花,
就象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風能體會,
只有嘆息驚起的彩蝶,
還在心花中紛飛……
《遠和近》
顧城
你,
一會看我,
一會看雲。
我覺得,
你看我時很遠,
你看雲時很近。
《一代人》
顧城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卻用它尋找光明
《小巷》
顧城
小巷
又彎又長
沒有門
沒有窗
我拿把舊鑰匙
敲著厚厚的牆
《山影》
顧城
山影里
現出遠古的武士
挽著駿馬
路在周圍消失
他變成了浮雕
變成紛紜的故事
今天像惡魔
明天又是天使
《微微的希望》
我和無數
不能孵化的卵石
壘在一起
藍色的河溪爬來
把我們吞沒
又悄悄吐出
沒有別的
只希望草能夠延長
它的影子
《雨行》
雲, 灰灰的
再也洗不幹凈
我們打開雨傘
索性塗黑了天空
在緩緩飄動的夜裡
有兩對雙星
似乎沒有定軌
只是時遠時近......

④ 顧城的兒子現在哪裡

多年來,桑木耳在紐西蘭的生活一直是個謎。顧工先生告訴記者,桑木耳一直在紐西蘭的一所小島上成長,陪伴在他身邊的是顧城的姐姐顧鄉以及顧鄉的兒子彌樂。

「木耳上學都是在島外,顧鄉每天會送木耳坐渡船去島外上學,晚上又會接木耳回島上。」木耳跟顧鄉的兒子彌樂十分親密,兩人經常徹夜長談,「這是木耳能在異國他鄉唯一感受到的血緣親情了。」

(4)顧城在紐西蘭教什麼擴展閱讀:

1983年,顧城和謝燁結婚,後生下一個兒子,取名為木耳。按理來說,顧城應該非常高興。然而,他非常不喜歡這個兒子。原因是他喜歡女兒,不喜歡兒子。顧城認為男孩子不能進入讓幻想的女兒國,而且小孩子的啼哭聲,讓他無法工作,無法寫出好的作品。

於是,顧城夫婦將幼小的木耳凍到了別人家寄養。由於此時的顧城夫婦住在紐西蘭一個叫激流島的地方,島上的人除了顧城之外,都講英文。

而木耳被送到別人家寄養幾年後,小時候學的一點兒漢語已經忘記了,所以父子倆沒辦法溝通。其實,將兒子送出去之後,顧城曾後悔過,但又不知道如何接近木耳。

父母去世時,木耳才5歲,根本不知道爸爸媽媽怎麼會一夜之間全都消失了。後來,顧家人不放心他在別人家生活,故顧城的姐姐將他帶回了家撫養。木耳一直生活在紐西蘭,接受西方的教育。他繼承了父母優秀的基因,非常聰明。

高中畢業後,木耳順利考上了當地最有名的奧克蘭大學,學習工程學專業,成了一名工科男。這點,與喜歡詩文的父母有很大差異。

為了他能健康成長,顧家人隱瞞了父母自殺一事,只是告訴他,父親是一位有名的詩人,母親也是一位作家。雖然木耳生活在國外,但顧城姐姐還是會教他中文。不過,他的中文不是很好。

聽姑姑講了雙親的故事後,木耳非常感興趣,決定辭去在紐西蘭的工程師工作,去父母親生長的地方去看看。所以,他回到了中國。他見到了自己的祖父顧工,爺爺第一次帶著孫子遊玩了北海、白塔,帶木耳品嘗了很多中國的特色食物,讓木耳感受到了中國的風土人情。

原本木耳還想去看看外祖父和外祖母,但被祖父阻攔了。因為顧城殺害謝燁後,兩家人就斷了關系,沒了來往。他害怕木耳一不小心說出當年謝燁去世的真相,讓謝家人觸景傷情。後來,木耳還是回到了紐西蘭,娶妻生子,過著普通且平淡的生活。

⑤ 顧城為什麼要自殺

不歸作:論顧城之死
繼海子卧軌自殺後,朦朧派代表詩人顧城亦於紐西蘭一孤島自縊身亡,國內聞之嘩然,智者仁者,見仁見智,喧囂一時。然——「親戚或餘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騷客風流,名士清譽,而今安在哉!
我於顧城生平及死因,未能悉知,幾本悼念追懷的小書,隨手翻閱,過則忘之;即其詩集、《英兒》等,也未曾細讀——我不是顧城親友,顧城亦非我知己,當其激揚文字、笑傲湖山之時,他根本不知世上還有我等野氓「存在」!——然,今夜,月涼似水,樹影同藻,偶有狗吠深巷中,若有所思,若有所悟,顧城,黑夜曾給你一雙黑色的眼睛,你用來發現今夜在你墳墓之上持續隆起的光明了嗎?
我相信那些焚燒自己詩集的詩人所說的話,更景仰那些靠死亡來證實的生命,敲著欲凝成冰的寒氣,獨自蜷縮在亂山深處的一間茅屋裡,我想刻下死者的聲音,想沿著時光的隧道走進生命的本質存在中。今夜,我把你完全奉獻出來,引導那顆星走進大地的胸腔去吧!
死的底層到底隱藏著什麼?莫非也如月亮的背面一樣荒涼,我們不幸生於一個不再需要死亡的時代,一個連最後的黑夜都不能贏得尊重的時代,一個連徹底的沉默都會帶來恥辱與誹謗的時代,在這樣一個危機時刻,唯一對我們還懷有憐憫之情的詩神在森林之外卻遭到傲慢者的無端殺戮,而不能再對我們有所救助;甚至還不能將其絕望的呻吟傳遞出來,她在忍受著怎樣的不可言說的苦痛呀!
隨便翻開一本詩集,就會發現,詩人的生命多從喜劇開始,以悲劇結束。因此,叔本華在《讀書》一文中早就希望有人撰寫一部悲劇性的歷史:「他要在其中描述,世界上許多國家,無不以其大文豪及大藝術家為榮,但在他們生前,卻遭到虐待;他要在其中描寫,在一切時代和所有的國家中,真和善常對著邪和惡做無窮的斗爭;他要描寫,在任何藝術中,人類的大導師幾乎全部遭災殉難;他要描寫,除了極少數人外,他們從未被賞識和關心,反而常受壓迫,或流離顛沛,或貧寒飢苦,而榮華富貴則為少數碌碌無為者所享受,他們的情形和《創世紀》中的以掃相似。」(舊約故事:以掃與雅各為孿生兄弟,在其外出為父親擊斃野獸時,雅各卻穿上兄長的衣服,在家裡接受父親的祝福。)
——還記得我們共同的祖先屈原嗎?
公元前二百七十八年夏歷五月五日,屈原自投於汨羅江。《史記·屈原列傳》:「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以作《離騷》。《離騷》者,猶離憂也。」班固《離騷贊序》:「屈原以忠信見疑,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在野又作《九章賦》以諷諫,卒不見納,不忍濁世,自投汨羅。其辭為眾賢所悼悲。」王逸《九歌序》:「屈原放逐,竄伏其域,懷憂苦毒,愁思沸郁。出見俗人,祭祀之禮,歌舞之樂,其辭鄙陋,因為作《九歌》之曲,章句雜錯,而廣異義焉。」又《天問序》:「《天問》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憂心愁悴,彷徨山林,經歷陵陸,嗟號昊旻,仰天太息。見楚有先王之廟……因書其壁,呵而問之,以渫憤懣,舒瀉愁思。」又《離騷經序》:「屈原放在草野,復作《九章》,援天引聖,以自證明,終不見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濁世,遂赴汨淵自沉而死。」
韓愈《送孟東野序》:「大凡物不平則鳴。……尤擇善鳴者而假之鳴。」有此一鳴,漢文化揭開了輝煌的一頁,屈原,亦西方之唯吉爾,且其遇其思過之。
屈原詩中很多地方談到死。《離騷》首言歲月流逝,壯志難酬之恨,「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又言惟願建立功名,不憚死亡,「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老冉冉其將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終遭讒放逐,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奈荃不察其忠誠,信讒齋怒,「雖九死其猶未悔」,「伏潔白以死直」,長詩最後,慨然嘆息,「吾將從彭咸之所居」!彭咸,據王逸註:「殷賢大夫,諫其君不聽,自投水而死。」
《國殤》最末一句:「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懷沙》:「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憶往昔》:「焉舒情而抽信兮,悵死亡而無聊。」「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悲回風》:「寧溘死而流亡兮,不忍為此常愁。」《天問》:「何所不死,長人何守?」(長人,一說為長壽之人)「延年不死,壽何所止。」「天式縱橫,陽離愛死。」《漁父》:「寧赴湘流,葬於江魚腹中。」
《荀子·禮論》:「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終也。終始俱善,人道畢矣。」《論語·先進》:「未知生,焉知死。」以孔子之見,死可以行之而不能言之;而屈原,不僅懷必死之志,而且對死亡本身也進行過哲學思考。其所以投江,前人所論頗多,約略言之:屈原出自楚國世家,既具內美,又重修能,二十五歲即參與朝政,明於治亂,嫻於辭令,官至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本可有所作為。當時天下情勢,不歸於秦,即歸於楚,戰國七雄,惟楚能與秦抗衡。然楚懷王內惑於鄭袖,外欺於張儀,疏屈原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蘭,兵敗藍田,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為天下笑。屈原也自左徒降為三閭大夫。頃襄王即位,貶逐江南荒遠之地。「楚國大夫憔悴日,應尋此路到瀟湘。」這是杜牧遊行蘭溪時寫下的詩句(《全唐詩》卷五二二),每一讀之,令人愴然。政治上的失意,愛情上的沉鬱,對家國前途的焦慮,對民生苦艱的悲戚,逐緒而來。他居廟堂之高則憂其君,處江湖之遠則憂其民,是近亦憂,退亦憂,既不能與民同樂,獨樂何益!他的慨然就死,是對黑暗現實、貧乏時代的抗爭。這與陶淵明「死去何所知,稱心固為好」(《飲酒》十一)是有些區別的。
屈原一身兼有政治家與詩人兩重品性,而後者無疑是主要的。他既非伊尹、呂望細大不捐、強力忍垢之輩,亦非曹操、桓溫之流的奸雄,更以蘇秦、張儀等憑三寸不爛之舌搏取富貴為恥,且不屑與子蘭、上官、鄭袖等周旋,可以說,他政治上的報復在任何時代都不可能實現,因此,他更是一位詩人。高潔自許,目下無塵,紉蘭制荷,養菊栽蕙,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文選》卷五十三載李康《運命論》),其曲彌高,其和彌寡,這也是勢使之然。處在戰國時代,雞鳴狗盜之徒,亦可拖青紆紫;翻雲覆雨之輩,偏能乘車掛印;就是下流到吮瘡舔痔者,猶能載千金以歸,可以說,士無賢不肖,均有用之才,獨詩人無補於世。故同時其他諸國,傳詩甚少。惟屈原舉世混濁而獨清,眾人皆醉而獨醒,被發行吟,陽狂澤畔。《離騷》:「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兮故都?既莫足與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無人知之,是其一;不與美政,是其二;這應該是屈原涉江懷沙的主要原因。
屈原對死亡的思考在當時也有其代表性:首先,他意識到「人固有一死」,這個盡頭是誰也不能避免的,恐懼要不的,要正視這個冰冷的深淵;其次,他是懷著「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心情離開人世的,即使再給予他新的生命,他也不可能有別的選擇,因為他對自己不苟流俗,對美好理想,上下求索,持之以恆,以至於死的一生,並無悔恨,他甚至對死亡還進行了美學層面上的思考,他的確作到了「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論語·衛靈公》)唯一能夠引起他的擔憂的也許是「身死亡而道不用」,未來世紀傾聽不到或理解不了他悲憤至極的言說。他的詩乃發憤而作,慨天道不公,不佑善人,亦司馬遷《伯夷列傳》之意。他在詩中灌注的是真實的自我,灌注的是只有真實生命才會具有的倔強的不息的激流,想像奇瑰,千回百曲,上則共日月爭輝,下則與河山表裡,論其對人類心靈的沖擊力,千百年來,罕能繼武。
宋太祖嘗言:「使李煜以作詩工夫治國,豈為吾虜也!」李煜國破身囚,終日以淚洗面,因懷故土,竟被毒死,然「詞經」鑄就,不知多少「瀟湘妃子」為之垂淚,問陳橋兵驛,趙氏陵闕,而今安在哉!國君李煜之不幸,正詞人李煜之幸也。——「天以百凶成就一詞人,果何為哉!」(王國維《人間詞話》)
清代學者費錫璜《漢詩總說》雲:「屈原將投汨羅而作《離騷》,李陵降胡不歸而賦別諸詩,蔡琰被掠失身而賦《悲憤》諸詩,千古絕調,必成於失意不可解之時。惟其失意不可解,而發言乃絕千古。下此則嵇康臨終,杜甫遭亂,李白投荒,皆能響繼前賢。外此則吾未之見也。」
屈賦的風格兼有《詩經》之風雅,與《莊子》之「怒而飛」相近,而其精神,又淵出孔子,雖取鎔經意,亦自鑄偉辭,他是先秦歌詩之集大成者,故能氣往鑠古,詞來切今,其衣被辭人,非惟一代。李白長篇歌行與其風神一脈相承,而杜甫則是他精魂之重塑者。——筆者也認為他生得其時(漢民族歷史上的第一個貧乏時代),死得其所,故作《相見歡》以詠之:
西風驚夢船窗。蓼蘭香。記著落花時節去瀟湘。
天已問。魂何恨。碧波傷。遺下高山賢哲幾番仰。

⑥ 今天我們為什麼不再紀念詩人顧城

今天是詩人顧城誕生六十周年的紀念日,不過大家似乎已經淡忘了這個詩人。按常例,名人的整生日往往是鋪天蓋地紀念的由頭,但是網路上和媒體上紀念顧城的文章卻是零零散散的。個中原因大約有兩個:第一、這已經不是一個屬於詩歌的年代,第二、一提起顧城,人們不免就會想到他那不怎麼光彩的死亡。
遙想當年,在八十年代那個文學復興的年代,作為「偶像天團」——朦朧詩的代表人物,顧城的名氣和受歡迎的程度一點也不亞於今天的鹿晗、TFboys等等當紅炸子雞。他不僅僅是文化界的明星,更是整個社會的巨星。
他的詩歌風靡的程度,簡直是「凡有井水處,皆能歌顧詩」啊,他的代表作《一代人》的流行程度,絕不亞於「跟著我左手右手一個慢動作」。「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那絕對是八十年代人的「QQ簽名」排行榜第一的句子。
不過當年的風光已成昨日黃花,八十年代的文學狂熱和詩歌狂熱,今天看來已經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傳奇。我們今天這個年代,是不需要詩歌的時代。所以高曉松的那句名言,「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生活還有詩意和遠方」才會被屢屢提及,因為這句話背後的深意,是對「詩和遠方」沒落的傷懷,是「阿Q式」的精神安慰,在現在的現實面前,「眼前苟且」的力量遠遠大過「詩和遠方」。
北島在《波蘭來客》回憶那個時代的詩句中寫道:「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這個一個同時經歷過單純熾熱的「八十年代」和浮躁喧囂的當下生活的人才能發出的感慨。像我這樣一個出生在八十年代的人,因為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的煙花的熱鬧,所以也不會有對熱鬧之後煙紙寂寥鋪滿地的喟嘆,那種「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的感覺大概就是夢破碎的聲音吧。中國當代詩,那是一個現在已經破碎了的,三十年前的舊夢。
我們幾天不再大規模紀念顧城,另外一個原因是,一旦提起他,難免就要揭起舊傷疤——他那不怎麼光彩的死亡。1993年10月8日,顧城在紐西蘭的一個小島上殺死妻子謝燁,然後上吊自殺身亡,這一消息傳入國內,頓時震驚了當時的整個文壇。人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那個以童真詩歌聞名的單純詩人,做出如此聳人聽聞的事情。

顧城最後的日子是在紐西蘭的激流島度過的,他的自傳體小說《英兒》反映了他人生最後日子的精神狀態,似乎也提供了他之所以殺妻以及自殺的原因。作為一個愛做夢的詩人,顧城嚮往《紅樓夢》中所描繪的「女兒國」的生活。在正常的現代男性來說,「三妻四妾」的美夢往往也只是做做夢。但是顧城卻將之變成了事實。而他「女兒國」的試驗地,正是他最後的夢斷的小島——激流島。
顧城希望將激流島變成「女兒國」,妻子和英兒是國民,而他是唯一的異性。他的這種頑固的念頭使得他甚至有些討厭自已的同樣身為男性的兒子,他希望「女兒國」里只有他是唯一的男性。他甚至希望在這個「女兒國」中回到種菜養雞的原始農業生活,為此他養了一群雞。
然而,激流島雖然地處偏遠,但它畢竟屬於現代的紐西蘭。妻子和英兒雖然有情於他,但是畢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現代女性。歸園田居的生活作為調劑偶爾過過可以,長此以往肯定將人逼瘋。況且「二女共侍一夫」,也不是哪個現代女性可以忍受得了的。
漸漸的,顧城的生活出現了危機,英兒離他而去,妻子也提起了要與他離婚。「女兒國」國王的自大心態碰上了實際的日常生活倫理,顧城的心理失衡了,最終釀成了悲劇。我微信:apenman

⑦ 有沒有人去過紐西蘭的Waiheke island(激流島)可以告訴我那裡關於顧城的事情嗎

校導旅遊推薦
顧城在紐西蘭的故居位於奧克蘭附近的一個名叫Waiheke(中文名叫激流島,或懷希基島)。顧城故居的具體地址是: 124 Fairview Cres., Rocky Bay, Waiheke Island.顧城是上世紀80年代著名的朦朧詩人。「南舒」「北顧」的說法,反映了他的江湖地位。1993年10月8日,在紐西蘭奧克蘭激流島,顧城殺妻後自縊於一棵大樹之上,這就是震驚世界的「顧 城事件」。 很多人第一次知道紐西蘭,就是因為這一事件。大多數造訪紐西蘭的50後、60後,甚至70後,都有瞻仰顧城故居的沖動。為找到顧城故居,我做一些功課。在網路上搜素相關主題,可以得到成千上萬的網頁,內容各不相同,但對於故居的具體位置,幾乎沒人提及。我寫這篇文章,留下故居的地址,就是希望能為想去的驢友們提供具體線路,省去查找的煩惱。去過的人可能希望大家不要去打攪故去的人,所以沒提供線索。但想去的人應該是帶著崇敬的心情去瞻仰的。我在這里提供線索,希望顧先生的在天之靈不會怪罪。從奧克蘭輪渡站的2號碼頭,坐30分鍾輪渡就可以到達Waiheke島(激流島)。輪渡在白天發出,基本上每小時一趟,正點起航。往返票價是32紐西蘭元(2010年6月的價格),回程也是正點起航。幸運的話,你在路途中,可以看到海豚群在輪渡旁邊巡遊。概率比較高,我們就碰上了。從奧克蘭市中心到輪渡碼頭非常方便,沿著艾爾波特街(Albert Street)或皇後街(Queen Street),向海邊方向,一直走到頭,就是碼頭。從天空塔(Sky City)走過去,大約需要15分鍾。到了Waiheke島(激流島)以後,可以租一輛汽車,再找租車公司要一份地圖。如果你英文不是太差,那麼,根據我在上面提供的地址,離找到顧城的故居就不遠了。開車向地圖上標的Rocky Bay 方向出發,然後找到Fairview Cres., 沿路仔細觀察(在山的那邊而不是海的那一邊,取決於你開車的方向,正常的話在你的左手邊),就能發現編號為 128, 126, 和122的郵政信箱,唯獨沒有124。這時,你就把車停下來,你離故居的距離不超過20米了。往128, 126號所在的山坡邊走邊看,向右手邊觀察,按下圖示意,你就能找到顧城的小屋了。 站在小屋外的露台上,可以欣賞到不遠處的美麗海景。這時,你不得不佩服顧城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具有的獨特品味。 小屋破敗,人已故去,可代表中國元素的竹子,依然在健康地成長。對紐西蘭來說,竹子是外來植物。可以猜測一下,也許在顧城那個年代,紐西蘭的植物檢疫制度尚沒有這么嚴格,顧城自己或托友人,將這類中國的植物帶上了島,種植在居所附件。中國人對竹子司空見怪,並不敏感。是我的朋友,來自梅西大學的David tweed先生告訴我,竹子不是紐西蘭的本土植物。 這使我對顧城故居旁邊的竹子產生了興趣。 與顧城故居相隔不遠的112號,正在出售,售價32.5萬新元,約合不到150萬人民幣。兩層的小樓,依山而建,含800平方米的土地,拾階而上,土地上除房子外,全由各種美麗的樹木覆蓋。從房屋的露台,眺望不遠處的海岸線,各個島嶼,風景美得讓你真想賣了國內的房子,過來定居。這房子要在北京,至少也要乘30倍。從故居出來,回到O』Brien Road, 走一小段後,左轉上te Whau Dr.,行駛不遠,就會看到左手邊有一些奇怪的羊群。這是一個由老兩口經營的橄欖油農場。這里出的橄欖油品質奇佳,20新元一小瓶。離開農場再向前走到盡頭,是 te Whau 葡萄庄園。由兄妹倆經營。12公頃的土地,種了3公頃的各種不同品種的葡萄,用於生產葡萄酒。在最佳風景處,他們還經營一個小餐廳。品嘗著美酒、精製美食(海鮮為主),欣賞著落地玻璃窗外的無敵海景。人生美好,就在此時此刻!島上風景最美之處,是 Orapiu Road 沿線。無法用語言來描述,還是自己去體會吧。路的盡頭是一個輪渡碼頭,每周三班,開往奧克蘭等地。島上有不少沙灘、公園,風景各不相同,請各位自己體驗。
校導旅遊

⑧ 顧城的一些介紹

顧城,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顧城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後期隱居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因婚變殺死妻子謝燁後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顧城,男,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12歲時輟學放豬。 顧城的照片(7張) 「文革」中開始寫詩。1973年開始學畫,次年回京在廠橋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開始寫作。並成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詩人。1980年初所在單位解體,失去工作,從此過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 年赴紐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後辭職隱居激流島。1992年獲德國DAAD創作年金,在德國寫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紐西蘭寓所辭世。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 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詩集《白晝的月亮》、《舒婷、顧城抒情詩選》、《北方的孤獨者之歌》、《鐵鈴》、《黑眼睛》、《北島、顧城詩選》、《顧城的詩》、《顧城童話寓言詩選》、《顧城新詩自選集》。逝世後由父親顧工編輯出版《顧城詩全編》。另與謝燁合著長篇小說《英兒》。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顧城的詩》。詩集《白晝的月亮》。 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與舒婷的典雅端麗、委婉綽約、美麗憂傷相比,顧城的詩則顯得純真無瑕、撲朔迷離。但是,在顧城充滿夢幻和童稚的詩中,卻充溢著一股成年人的憂傷。這憂傷雖淡淡的,但又象鉛一樣沉重。因為這不僅是詩人個人的憂傷,而是一代人覺醒後的憂傷,是覺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現實而產生的憂傷。 顧城的作品集(4張)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經歷過「文革」的一代青年,對著名朦朧詩人顧城(1956年9月~1993年10月)的這兩句詩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朧詩,是當時激動人心的思想、文學「解放」潮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當代新詩革新的起點。在顧城冥壽50周歲的前一年,四卷本的「顧城文學系列」首卷――《顧城文選·別有天地》近日由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 顧城1962年開始寫詩,1987年5月應邀赴德國參加明斯特「國際詩歌節」,隨後開始周遊西歐和北歐諸國,後定居紐西蘭,1993年10月8日,他與妻子謝燁雙雙死在紐西蘭激流島上。 據此次「顧城文學系列」策劃人劉曦強介紹,此套四卷本將延續至明年9月出完,整套文選由「顧城之城」網站站主江曉敏和顧城胞姐顧鄉聯合編選並注釋。總計 150多萬字的散文體作品,囊括了顧城旅居海外的1992年至1993年這一創作高峰期的作品,有望展示一個全面而立體的顧城。 「顧城之城」站主江曉敏是浙江溫嶺一所中學的高三語文老師,她於1993年閱讀了詩集《海籃》開始接觸顧城的詩,「1994年讀《詩探索》上面顧城的朋友文昕寫的《最後的顧城》,讀到顧城鑄腳印那個段落的那一刻,我就深深地喜歡上顧城了。後來讀了幾乎能搜集到的顧城的所有資料。」 顧城早期的《生命幻想曲》、《分別的海》和後期的《頌歌世界?是樹木游泳的力量》都讓江曉敏特別喜歡。她用「真」概括了顧城為人的最大特點,「自然純凈」則是她心目中顧城詩歌的最大特點,「他的詩不是做出來的,而是從心間流出來的。讀他的詩時,你忘掉了自己是人,你一會兒是瓢蟲,一會兒是河流,一會兒又是石頭,這是另一層面上的『自然』」。為了「讓更多的人知道顧城,分享顧城優美的詩句」,江曉敏於1999年創辦了「顧城之城」網站。 然而,也有不少當年的詩友,如今卻不願再重新「面對顧城」。 「關於他的事兒,我不想發表任何意見」,一位當年頗有影響力的朦朧派詩人以此拒絕受訪。另一位當年和未出國前的顧城「有過比較多的交往」的詩人,則宣稱正忙著寫一部文化散文書稿而無暇評說舊友。 「朦朧詩」陣地《今天》的編輯徐曉在今年年初出版的著作《半生為人》中,對北島、芒克等詩人有濃墨重彩的回憶,但談起顧城卻沒有太多的印象,「當時編他的詩主要是北島,我也只是在公開場合見過他幾次而已。」 多數詩友的不願置評,或許有眾多不同的復雜原因。但顧城真的就是這樣給人一種「活在自己一個人的城堡里」的感覺。 姐姐顧鄉比顧城大兩歲兩個月零三天,顧城在她印象中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愛湊熱鬧」。顧城不到一歲時就會走路,「他那時幹得最多的事,是走到離地不高的大穿衣鏡前,對著鏡子看自己」。上了幼兒園的顧城還是「不愛湊熱鬧」,每次顧鄉去接他時,「也就不在玩鬧一起的孩子群中找他,他熱衷躲在一邊看樹或者看螞蟻。」 顧鄉回憶,從小博覽群書的顧城,一次為了安慰受欺負的同學居然給人家講起了《三國演義》的故事,並得到了「故事」的雅號。但同學們圍攏著想聽他講時,「還是不容易聽到他講故事,因為他不習慣被圍在中間」。「但是他又是想講的,也很想有人聽。」 在渴望與外界交流和退回內心的「心理拉鋸」中,顧城只好尋求姐姐當他「一個人的聽眾」,姐姐沒空聽時,「無奈之下他就進了別的屋子,隔著床一個人對著牆講起來」。 及至「文革」的風浪裹挾一切,顧城還是「獨自在烈日下、在落葉中、在寒風里走,在古城牆上拾一枚舊幣,在荒草中間找螞蚱、蜣螂」,「高音喇叭、滾滾人流、漫天傳單,對他如無一般。他嘲笑我(顧鄉),痛恨我,不許我去參加集體、社會活動,認定那些事情都很無聊,而我的同學都很庸俗。」 這個活在自己「一個人的城堡」里的顧城,給人印象最深的、最常見的裝束,是戴一頂高高的帽子。1992年6月在荷蘭演講時是這樣,1992年12月在德國演講時也是這樣。一頂高高的帽子,在詩人的國度里,又何嘗不是一頂想像中的王冠呢?他又何嘗不是他自己的「王」呢?顧城後來和妻子謝燁在紐西蘭激流島上養雞種菜的生活也頗有獨立王國、自給自足的意味。 在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崔衛平眼裡,「顧城是個比較膽小的人,不是一個愛說話的人,是一個比較退卻、喜歡『坐在後面』的人。」崔衛平教授肯定顧城在朦朧詩派中「貢獻是相當大的」,但對「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進行了質疑―――「聲稱環境黑暗而自己光明這種表述是一個任性的表達。一個人不能意識到自己身上陰影的存在、不自警是可怕的」,「在觀照社會時,也要反思自己」。 《今天》雜志的重要成員劉自立,對「白話是否能寫詩」表示了根本性的質疑,因此對「朦朧詩」的整體評價都不太高,他覺得,顧城「只是其中一員,也不比別人高明。」 劉自立是在不認識顧城的時候看過顧城的詩,「覺得他像個小孩兒在寫詩,又有老小孩兒的成熟,但不是大人寫詩。」劉自立認為,顧城的創作,一是比較注重寓意和象徵,較少考慮詩歌的音樂性;二是帶有某種童話色彩,有所謂「頑童」性格―――是對「文革」僵硬的思維模式的反撥,但這種「反抗」方式,是以一種孩子的方式完成的。因此,「頑童」到最後也容易失控,這和他的詩歌的不足、人格缺陷以及與社會溝通的中斷,都有聯系。劉自立認為,顧城試圖用散文體語言賦 予他的詩歌以神秘感和宗教主義,但事實上,「尋找光明」和「相信未來」,並不新鮮。編輯本段主要著作 《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英兒》(1994年元月北京華藝出版社出版,與謝燁合著)、 《靈台獨語》(1994年3月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楊編)、 《顧城詩集》 《顧城童話寓言詩選》 《城》 詩集 《白晝的月亮》 《舒婷、顧城抒情詩選》 《北方的孤獨者之歌》 《鐵鈴》 《黑眼睛》 《北島、顧城詩選》 《顧城詩集》 《顧城童話寓言詩選》 《顧城新詩自選集》 編輯本段詩歌特點淺論顧城詩歌的藝術特點 張虹 摘要:本文認為顧城詩歌的意象世界常用的表現手法:首先是象徵隱喻法;第二是抽象變形法;第三是通感法;第四是物象疊合法;第五是物人轉換法;第六是因意取象法;第七是省略跳躍法。 關鍵詞:顧城;詩歌;藝術;意象

⑨ 顧城為什麼能夠去紐西蘭

因為有的人是經過特殊的考核或者評估測定才可以去信息港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0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3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2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1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6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21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4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3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79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