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恆天然拍賣日期怎麼定的
㈠ 紐西蘭恆天然牛奶是怎麼一回事
1. 紐西蘭對奶粉安全的檢測在世界上是最嚴格的
2. 這次化學殘留物DCD是因為奶牛吃了含有DCD化肥的牧草,因而生產的牛奶中含有微量DCD
3. 微量的DCD對人體無害,紐西蘭檢驗出的DCD含量,比照歐盟的含量,只有其1/100
4. 有DCD殘留的奶粉,紐西蘭奶粉產量的一小部分,紐西蘭共有超過10000家牧場向恆天然集團供奶,只有200家牧場過去曾使用DCD的化肥
5. 目前國際上對DCD在奶粉中的含量沒有要求,也就是說目前你使用的其他國家牛奶,有沒有DCD,有多少DCD,也是未知數。
6. 台灣衛生署做了檢驗,檢測結果是0.05PPM,接近儀器檢測的極限值,也證明紐西蘭奶源是最安全的
7. 此次事件,只在中國引起了軒然大波,反應中國的消費者已經杯弓蛇影,另外中國各大媒體,也樂於炒此類事件,為了維穩,也為了增強國人幸福感,只是手段有些不妥
㈡ 紐西蘭恆天然奶粉為什麼那麼便宜
可以增加銷量而提高知名度。
買奶粉的注意事項:
1、看階段:大多數奶粉是按幼兒的年齡段分類,一般分為0-6個月、6個月以上、1-3歲、3-6歲。選購奶粉時,要根據年齡來挑選。
2、看配方:看添加的成分及分量、比例等。我國嬰幼兒配方奶粉三項強制性國家標准,對於奶粉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及微量元素等都有明確規定。
3、看包裝:挑選正規、規模大廠家生產的奶粉,注意其包裝是否完整,是否標識有商標、生產廠名、生產日期、批號、保存期限等。
4、看品質:奶粉為白色略帶淡黃色,如果顏色深或帶有焦黃色則為次品。帶有輕淡的乳香氣,如果有腥味、霉味、酸味,說明奶粉己變質。
企業前景分析:
2011年版的《世界乳業形勢》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全脂奶粉進口32.6萬噸,脫脂奶粉進口8.9萬噸,佔全球總貿易量的11.8%,較上一年的10%再次增加1.8個百分點。
無論是外資品牌,還是民族品牌,消費者首要看重的無非是產品質量。對於已經遭遇過危機的國內企業,保證產品質量、增強消費者的信任是首要任務。雖然國內品牌呈現出利好的發展勢頭,但「警鍾長鳴」,勿讓質量問題再次打擊消費者。
國內奶粉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國內外奶粉品牌都在加緊搶占終端資源,促銷戰、價格戰頻發,在高端市場,洋品牌依然占據絕對的優勢。
隨著我國本土奶粉品牌在研發、工藝、質量控制以及發展戰略等方面的日漸成熟,我國奶粉的市場競爭將進入白熱化階段。
㈢ 恆天然集團的歷史介紹
盡管恆天然成立於2001年,但其歷史卻可追溯到200年前紐西蘭乳業剛剛誕生的時候,從最初的很小規模,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乳品企業之一。
早期:1800– 1930年代
紐西蘭的乳業可以追溯到1814年,當時傳教士塞繆爾·馬斯登(Samuel Marsden) 買了一頭公牛和兩頭母牛運到紐西蘭。得天獨厚的溫帶氣候條件使得乳業穩步發展。
第一個合作社性質的乳酪公司於1871年在奧塔戈半島(Otago Peninsula)成立。跟其它合作社一樣,其成立的目的也是為了資源整合。到20世紀初,紐西蘭大多數乳品廠都採取合作社模式。到19世紀30年代合作社總量超過400家。
同時,乳品合作社開始向海外銷售產品。上百個小規模的紐西蘭乳品企業越來越難以滿足國外市場的需求。於是政府在1923年成立了乳品出口生產控制局來控制乳製品出口。這是歷史上首個乳品局。
發展與整合:1930-1960年代
乳品局鼓勵奶農開拓新的市場,使產品能獲取更好的收益。乳業因此走向繁榮。
此時的乳業也開始整合。合作社也開始注重提高效率,藉助技術升級改進運輸和冷藏,包括1951年起應用的奶罐車收集全脂牛奶,1955年引進的牧場牛奶冷卻技術。
到60年代,400家合作社整合為168家。
市場和產品多元化: 1960-1990 年代
從60年代起,紐西蘭乳業開始實行市場和產品的多元化。當紐西蘭最大的海外市場英國准備要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時,乳品局開始尋找新的市場。
到80年代,乳品局已經有了19個海外分支和關聯企業,到1995年達到80家。紐西蘭乳品局當時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乳品營銷網路。
為了能夠在海外市場競爭中獲得成功,紐西蘭的乳品合作社必須更加高效。為此乳業進一步整合,到1996年整合為12個家乳品企業了。
在不斷擴大海外市場的同時,奶農為了增加收益也不斷開發新產品。乳業逐漸發展出一套面向消費者的營銷架構,同時創立了一些新的品牌。
合作社從生產出口英國的主流產品奶油和乳酪轉向奶粉。新產品中包括1991年生產的世界上第一批可塗抹奶油。
產業協作:1990-2000年代
1996年紐西蘭政府將乳品局的資產轉移給合作社時,處於競爭關系的乳品合作社不得不第一次聯手保證生產和營銷的密切配合。
到2000年底,這個產業95%的產權屬於兩個公司: 紐西蘭乳品集團和Kiwi合作乳品公司(另外兩家小公司擁有剩下的5%份額)。
1990年代,取消管制的威脅增加了。乳業考慮了許多方案來應對這個變化,最終決定由一家整合後的公司來結束主要乳品公司之間的激烈競爭。
恆天然成立:2001年
2001年7月,84%的奶農參與投票將紐西蘭乳品局、紐西蘭乳品集團和Kiwi合作乳品公司合並。當年10月合並完成,成為恆天然合作集團。
為了避免潛在的內部矛盾,恆天然以新公司的身份購買了兩家合作社和乳品局的資產。新公司由佔全國90%的奶農共同擁有。
㈣ 安佳淡奶油保質期怎麼看
看安佳淡奶油保質期,只需要查看包裝盒的背後,安佳淡奶油的保質期是9個月,它的日期格式是日/月/年,比如安佳淡奶油的生產日期是2018-08-28,到期日期是2019-05-25。安佳是紐西蘭恆天然旗下的一個品牌,所屬產品有安佳淡奶油、安佳奶油芝士、安佳馬蘇里拉芝士碎、安佳黃油等諸多產品。
㈤ 對紐西蘭恆天然問題奶粉事件評論(700字)
紐西蘭恆天然集團是提供給全球各大知名奶粉公司奶製品原料的。中國有雅培,美贊臣,惠氏,德國的愛他美,紐西蘭的凱瑞康,荷蘭的牛欄等。到現在為止根據商業合約恆天然集團並未透漏到底是提供給了哪8家公司奶粉。但是紐西蘭NUTRICIA旗下的凱瑞康第一時間做了預防性召回,並且明確說明,檢測中沒有發現問題,不過以防萬一還是進行了召回。在中國的用戶沒必要杯弓蛇影。 需要注意三個事實: 1. 恆天然的自檢發現問題而非某些質檢機構; 2. 到目前為止沒有人因為使用這些奶製品而出現與肉桿菌相關的疾病; 3.世界上對肉桿菌在奶粉的含量,目前沒有檢測要求,也就是說即使使用其他國家的製品,有沒有,有多少也是未知數。 關於中國的媒體,只是一次集體狂歡罷了。對於做出主動預防性召回的NUTRICIA狂轟亂炸,落井下石。從「致病菌」升級到了「致命毒」 又一次維穩有功啊。之後發改委已經對這些耳熟能詳的洋奶粉品牌因為市場壟斷進行了罰款,司馬昭之心昭然若揭。 對中國消費者的影響: 1. 使用洋奶粉將會付出更多的價格,因為檢驗程序增加,成本上升 2. 更多機會接觸到問題更多的國產奶粉,因為政府行為的扶植,而且價格不會便宜 3. 各種號稱可以替代奶粉的東西粉墨登場 價格不菲
㈥ 恆天然集團的介紹
恆天然集團(FonterraCo-operativeGroup)也稱恆天然合作社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10月,簡稱「恆天然」,其性質原是一家合作社,總部位於紐西蘭奧克蘭。恆天然集團由當時紐西蘭最大的兩家乳品公司和紐西蘭乳品局合並而成,是紐西蘭當地最大的公司。年銷售額達80億美元,是紐西蘭國內最大的公司,也是世界上第6大乳品生產商。2013年8月2日恆天然集團發布消息稱該公司一個工廠2012年5月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檢出肉毒桿菌。經中新雙方核查,現初步確定有4家中國境內進口商進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桿菌污染的紐西蘭恆天然集團產品。2013年8月28日,紐西蘭初級產業部(MPI)檢測結果曝烏龍稱原本被懷疑含有肉毒桿菌的恆天然濃縮乳清蛋白原料均未發現肉毒桿菌,而是含有一般不會引發食品安全問題的梭狀芽孢桿菌,國家質檢總局表示暫無解禁通知。
㈦ 紐西蘭恆天然收入下滑1%,奶粉多次不合格,曾是三鹿重要股東
12月4日,紐西蘭最大乳企恆天然合作社(下稱恆天然)正式披露了2021財年第一季度(2020年8月1日~2020年10月31日)的業績情況。
數據顯示,2021財年第一季度,恆天然實現總收入41.81億紐西蘭元,同比微降1%;調整後息稅前利潤達到2.5億紐西蘭元(約合11.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200萬紐西蘭元,增長幅度在40%左右。
恆天然方面表示,客戶對乳製品的持續需求和對供應鏈的謹慎管理是公司業績表現較好的主要原因,而由於大中華區和東南亞地區利潤率的提高和餐飲服務和消費者數量增加,公司的毛利潤得以增加。
原奶收購價格上漲
伴隨中國市場從疫情中逐步恢復,乳製品需求出現了強勁反彈。而由於中國買家的購買需求強勁,特別是對全脂奶粉的需求,使得恆天然的原奶收購價格進一步上漲。
由於對紐西蘭乳製品的強勁需求,恆天然宣布其縮小了對2020/2021年度牧場原奶收購預期價格的范圍。
「將價格從每公斤乳固體6.30-7.30紐西蘭元上調至6.70-7.30紐西蘭元,意味著收購價格的中間價,即奶農將獲得的報酬,已經增加到每公斤乳固體7紐西蘭元。」恆天然首席執行官MilesHurrell說,「我們看到中國市場的需求持續從新冠疫情的影響中恢復,這一點在最近全球乳品貿易交易平台(GDT)的拍賣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中國買家的購買需求強勁,特別是他們對全脂奶粉的需求,是推動原奶收購價格上漲的的關鍵因素。」
Hurrell表示,公司在實施戰略方面繼續取得進展,今年第一季度開局良好,集團調整後息稅前利潤達到2.5億紐西蘭元,比去年同比增加7200萬紐西蘭元。
「銷量與去年同期持平,反映了市場對乳製品的強勁需求和我們在供應鏈方面高效管理的結果。整個業務的改善使得我們調整後的收益增加了40%。」Hurrell表示,隨著中國市場持續從疫情中恢復,乳製品需求出現了強勁的反彈,這幫助大中華區的餐飲服務業務在一季度實現了出色的表現,「在一季度,我們的餐飲服務業務又擴展到13個中國城市,這使得我們業務能夠觸達的城市總數超過了360個。」
盡管亞洲市場表現突出,恆天然在報告期內的業績情況卻呈現出了一定的「區域不協調」——非洲銷量下降和歐洲成本上升,導致其在亞洲地區的增長有所抵消。
中國牧場持續虧損?
自2007年建立第一個試驗牧場起,恆天然目前在中國已建成三個奶牛養殖基地,分別位於河北省玉田縣、山西省應縣,以及與雅培共同在山東齊河縣興建的牧場。
恆天然在中國共有存欄3萬多頭泌乳牛,每年生產超過3.3億升牛奶。行業數據顯示,恆天然中國牧場每年出產的高品質原奶,佔到中國乳品行業奶源總量的1%。
然而,此前恆天然業績表現不佳,還被曝中國牧場持續虧損,加上對貝因美的投資幾乎「血本無歸」,這導致恆天然的管理團隊一直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
為了補充現金流並甩掉包袱,今年10月,恆天然宣布將把其在山西和河北玉田的兩處牧場群及其在漢沽的牧場以5.55億紐西蘭元(25億人民幣)的總價分別出售給內蒙古優然牧業有限責任公司(優然)旗下子公司內蒙古天然乳業有限公司和北京三元創業投資有限公司。
自此,這項持續了一年多的出售事宜也塵埃落定,下一步該交易還需獲得中國相關部門的反壟斷許可和其它監管部門的批准,預計將在本財年內完成。
在中國建立牧場13年之後出售該業務,不僅是恆天然經過復核充分考慮後做出的決策,也符合其目前全球戰略規劃的需要。
對此,Hurrell表示,出售中國自有牧場將幫助合作社更加優先考慮具有競爭優勢的業務領域。「在過去的18個月里,我們一直在復核每項業務的各個環節,以確保我們的資產和投資能夠滿足今天合作社發展的需求。出售自有牧場符合我們專注於紐西蘭奶源的決定。」
奶粉抽檢不合格
眾所周知,恆天然是以大包粉(全脂奶粉)起家的,國內外很多奶粉企業都在購買恆天然的大包粉,採用干法工藝製成嬰幼兒配方奶粉,恆天然還是三鹿奶粉的重要股東。
而飛鶴、旗幟、三元、搖籃、完達山、君樂寶則直接以鮮奶為原料,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俗稱「鮮奶工藝」。基於此,飛鶴、君樂寶帶領國產奶粉強勢崛起,市場份額不斷升高。
但實際上,恆天然在華也有自己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品牌,比如安滿(Anmum),不過,由於在渠道、營銷上水土不服,在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行業中,恆天然顯得無足輕重。
近日,海關總署發布了2020年5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2020年5月,全國海關在口岸監管環節檢出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並未准入境的食品173批次。
本次有進口自紐西蘭1批次共75千克,恆天然FONTERRA limited生產的全脂奶粉,因感官檢驗不合格未准入境。
在2020年4月未准入境的食品化妝品信息中,也有1批次共25千克進口自紐西蘭,由恆天然FONTERRALIMITED生產的脫脂乳粉,因包裝不合格被拒入境。
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恆天然,其他進口奶粉也頻繁登上質量黑榜單,尤其是法國毒奶粉,這在很大程度上,重挫了進口奶粉的品牌形象。
今年11月2日,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關於1批次不合格食品風險控制情況的通告(2020年第207號)。通告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委託廣州檢驗檢測認證集團有限公司開展2020年總局食品抽檢計劃,該公司抽檢的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陳典飛嬰兒用品商行銷售的北京世達環球科貿有限公司進口的「康維多·荷萊蕊嬰兒配方奶粉0-6月齡1段」,檢出了違禁物質。
「進口奶粉不等於高質,號稱百年乳企的康維多竟然檢出違禁物質,加上恆天然旗下奶粉不合格就是最好的說明,」業界人士告訴《五穀 財經 》,如今國產奶粉處於 歷史 最好水平,主流品牌更是連續100%抽檢合格,而進口奶粉卻屢屢出事兒,這將進一步改變中國奶粉的市場格局。
「國產奶粉已經從奶源,加工,配方,檢驗,執行標准等多個方面領先世界水平,所有毫不誇張的說目前國產奶粉質量已經是全球最好的奶粉,不敢說第一但一定是最好的之一。」第三屆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宋昆岡如上表示。
㈧ 紐西蘭恆天然奶粉事件分析
其實“ 三鹿奶粉 ”已經成為了很老的話題了,不過三鹿 奶粉事件 給中國奶粉市場帶來的影響非常大,讓中國 奶粉品牌 在很長時間都處於低迷狀態,很大一部分中國消費者將目光放在了進口奶粉上。而紐西蘭奶源是世界上公認的,紐西蘭奶粉品質也讓無數消費者信賴,可是紐西蘭恆天然肉毒桿菌奶粉事件發生後引發了紐西蘭奶粉信任危機,下面就是關於紐西蘭恆天然奶粉事件分析。
2013年8月3日,紐西蘭乳製品巨頭恆天然集團向政府通報,於2012年3月生產的三批次濃縮乳清蛋白中被檢出含有肉毒桿菌,其中涉嫌污染的產品恆天然集團負責人聲稱有38噸。2013年8月5日,恆天然集團也在北京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正式向因其產品受到肉毒桿菌影響的中國消費者道歉,而中國政府也因此限制了部分紐西蘭奶粉進口。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事件是恆天然集團自己曝出來的,而且經過最終測驗恆天然肉毒桿菌原為烏龍事件,被確認含有的細菌是生孢梭菌,這個不是像肉毒桿菌那樣的毒素。
恆天然肉毒桿菌奶粉事件和三鹿毒奶粉事件本質上是有很大區別的,因為三鹿毒奶粉是故意添加了三聚氰胺,這種做法是違法的,也是不能原諒的,但是紐西蘭恆天然這次肉毒桿菌事件是因為生產流程出現問題所致,雖然不排除人為疏忽,可是恆天然主動曝光奶粉出問題並及時查明情況,這一做法獲得很多消費者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