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西蘭食肉蝸牛叫什麼名字
Ⅰ 你見過世界上最大的蝸牛嗎
世界之最世界上最大的蝸牛——白玉蝸牛
蝸牛的種類很多,全世界約有2.2萬種,不同種類的蝸牛體形差異很大,常見的蝸牛體長4一8厘米,有些野生蝸牛不到1厘米,體形最大的要數非洲瑪瑙螺,長達30厘米,殼高15.4厘米,直徑8厘米。瑪瑙螺以其體形似螺,肉包像瑪瑙而得名。瑪瑙螺有很高的食用價值和葯用價值,肉質鮮嫩,味道可口,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優點。
白玉蝸牛,也稱褐雲瑪瑙螺,瑪瑙螺軟體動物。原產於非洲東部。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多腐殖的環境中生活。白玉蝸牛雌雄同體,異體交配。只要溫度、濕度適宜,一年四季均可繁殖。白玉蝸牛綜合利用價值高。
雞、豬、牛肉的膽固醇含量為6%一28%,而瑪瑙螺肉的膽固醇含量趨於零,還含有人體必需的20多種氨基酸,對人的高血脂、肥胖症、冠心病、動脈硬化、消化不良、結石症等有著獨特的保健功效。
蝸牛性寒、味咸、清熱解毒、消腫軟堅、能治多種疾病。蝸牛所含的特效蛋白十分有益於兒童的智力開發。蝸牛肉和卵在醫葯上能治多種疾病。據《本草綱目》記載,蝸牛可配製18種葯方;現代中醫學認為,蝸牛性寒、味咸,入大腸、肺、腎,具有祛痰、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平喘、軟堅、理疝的功效,主治痔瘡腫痛、喉腫、哮喘、脫水、小兒臍風、爛足、乙腦、風邪驚癲、白喉、流行性腮腺炎、高血壓等症,還可止鼻血、通耳聾。
瑪瑙螺全身是寶,綜合利用價值高,需求量大,深度加工大有可為。瑪瑙螺肉質肥嫩、營養豐富,是一種高蛋白(含有20多種氨基酸)、低脂肪、膽固醇趨向於零的高級營養品,經常食用可增加營養、增強耐力、提高身體素質,可使皮膚保持細嫩健美,延緩衰老,益壽延年。
瑪瑙螺晝伏夜出,畏光怕熱,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極為敏感,當濕度、溫度不適宜時,蝸牛會將身體縮回殼中並分泌出粘液形成保護膜,封住殼口,以克服不良環境的干擾。當環境適宜後,便會自動溶解保護膜重新開始活動。因此在養殖過程中要注意氣溫和濕度的影響。適宜溫度為16℃~30℃,濕度60%~85%,土壤濕度在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於15℃,高於35℃時休眠,停止生長和繁殖。
各種綠色植物及糠麩均可作為瑪瑙螺的食料。一般春天以白菜、青菜、萵苣等闊葉植物飼喂;夏天可喂大量甘蔗、向日葵葉、各種瓜果皮渣等;秋天氣溫低,食量減少,可喂些菜葉、薯片等,瑪瑙螺不吃青草、雜草,拒食有刺激性味道的蔥、韭、蒜。
蝸牛常見種類
信衡培一、法國蝸牛
又叫葡萄蝸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種植園內,以葡萄莖、葉、芽、果等為食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蘋果,故而又稱蘋果蝸牛滑唯,學名叫蓋罩大蝸牛。亮大蝸牛品種產於法國、義大利、前蘇聯等國。溫度與散大蝸牛適應界限基本相同。本品種體重可達400克。
貝殼呈圓球形,殼高28~35mm,寬45~60mm。殼質厚而堅實,不透明,有5.0~5.5個螺層,螺旋部增長緩慢,呈低圓錐形。體螺層膨大,殼口不向下傾斜,殼面呈深黃褐色或黃褐色,有光澤,並有多條黑褐色帶。殼頂鈍,成體之臍孔被軸唇遮蓋。殼口呈橢圓形,口緣鋒利,口唇外折,內質呈淡黃色或淡褐色。
二、華蝸牛
貝殼中等大,殼質薄而堅實。全體呈低圓錐形,高10mm,寬16mm。有5~5.5個螺層,螺旋部低矮,略呈圓盤狀,殼頂尖,縫合線明顯。殼面黃褐色或黃色。體螺層極膨大,其周緣具有一條淡褐色色帶。此外,在各螺層下部靠近縫合線處也有一條顏色較淺的色帶。殼口橢圓形,其內有條白色瓷狀的肋。臍孔呈洞穴狀。
三、庭園蝸牛
庭園蝸牛屬“哈立克斯”蝸牛,原產歐洲中西部的法國、英國等地區,通常棲身於園林或灌木叢中,故稱為之“庭園蝸牛”,又叫散大蝸牛。其成蝸牛體形略小,直徑約3厘米左右,螺殼質薄,呈黃褐色,並具有4條紫褐色帶,殼表面布滿許多黃褐色的小斑點。距今,我國養殖的散大蝸牛,因品種退化,個體小,經濟效益較差。
四、瑪瑙蝸牛
台灣人稱露螺,在廣東一帶叫東風螺、菜螺或花螺,屬於瑪瑙蝸牛類。瑪瑙蝸牛原產於東部非洲的馬拉加西島,後來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故又稱為非洲大蝸攔絕牛。螺形呈錐狀,
螺殼表麵包有一層黃褐色的殼皮,並帶有深褐色花紋。通常成蝸牛的螺殼長約6~8厘米,寬約3~4厘米,重50克以上。在非洲西部地區,特別是黃金海岸的居民,視蝸牛為唯一的動物性蛋白質。由於此種蝸牛肉味鮮美,倍受歐美老闆的歡迎,致使非洲大蝸牛成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蝸牛。這種蝸牛是較適應在我國自然條件下生長的品種。
距今,我國普遍養殖的品種叫白玉蝸牛,別稱白肉蝸牛,以肉色雪白而得名白玉蝸牛, 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陸生貝殼類。雌雄同體,在全世界所有的食用蝸牛品種的大家族中,屬首屈一指的`佼佼者。白玉蝸牛是我國的特種動物之一,具有特殊價值,特殊營養,特異風味,特別用途,肉質肥厚,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富有20多種氨基酸,也是宇航員和運動員最佳的滋補品。
白玉蝸牛屬於瑪瑙蝸牛的變異品種。其特異之處在於頭、頸、足的肌肉光色不同,但在形態和生活習慣上則與褐雲瑪瑙蝸牛沒有區別,養殖方法也基本相同,只是養殖時對衛生條件要求高一些,而且其外銷經濟價值也高一些。
五、食肉蝸牛
這種食肉主義的蝸牛則主要以自己的近親為食。它們生活在新南威爾士州納拉布里附近(大約位於悉尼西南520千米)的卡帕塔山。
食肉蝸牛被一度認為為新南威爾士州卡帕塔山區所獨有,它只以當地素食的陸生蝸牛為食。被認為起源於曾布滿潮濕熱帶雨林的澳大利亞東部。1700萬年前一場火山爆發後該地區變得乾燥,只有少數類似熱帶雨林的環境被保留下來。正是在這些限制區里生存著這些無脊椎動物。做了20年國家公園管理員的邁克爾·墨菲表示:“這是阿爾卑斯山森林的小島,距離下一個這樣的小島至少有幾百千米。”
蝸牛是陸生貝殼類軟體動物,從曠古遙遠的年代開始,蝸牛就已經生活在地球上,蝸牛的種類很多,約25000多種,遍步世界各地,僅我國便有數千種。
蝸牛的生長與食性
蝸牛以什麼為食
1、蔥、蒜、韭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2、大戟、草烏、金絲桃、澤芹、天南星等有毒植物。
3、蝸牛不吃青草、雜草。
什麼東西吃蝸牛
蝸牛的天敵很多,雞、鴨、鳥、蟾蜍、龜、蛇、刺蝟都會以蝸牛作為食物。螢火蟲主要以蝸牛為食,當螢火蟲幼蟲找到蝸牛以後會先用它那針頭一樣的嘴巴和蝸牛注射麻醉毒素和消化酶,把蝸牛肉化成稀稀的鮮美肉汁後食用。一般蝸牛壽命可以活2~3年,最長可達7年,但大部分可能當年就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
蝸牛吃什麼食物
1、大部分的蝸牛喜歡吃姑婆芋、麵包樹、雀榕、血桐、蟛蜞菊、雙花蟛蜞菊、蔬菜、蘑菇球根、蘑菇、瓜果樹葉、菌類、石菖蒲、密花薴麻、黃藤、台灣青莢葉、黃槿、枯枝、腐葉、葡萄、葡萄葉、菜瓜葉、小白菜、萵苣菜、瓜類的果菜、蕃薯(地瓜)、蛋殼等,而且有一點點農葯或是噴灑過除草劑的任何植物它們都不吃。有時候,沒東西吃時,蝸牛才會吃同類或是紙。
2、小型的蝸牛都愛吃“苔蘚”、蕈類、葉片的表層膜,嫩葉、新芽、根端,也有的會吃花、花蕾、枯枝和吸食死亡動物的體液,有些卻專門吃葉片的表層膜。
3、有些外國引進的肉食性的蝸牛會吃蝸牛、蛞蝓的屍體、吸食死亡動物的體液等。
蝸牛的生長周期
1、孵化期:孵化期是指從蝸牛產出的卵到孵化出殼時這一段時間。
2、幼螺期:幼螺是指蝸牛出殼後到30天以內的小螺階段。
3、成螺期:幼螺滿1月至6月齡之間,這5個月齡的螺叫成螺階段,是介於幼螺和種螺中間的時期。蝸牛在這個階段是生長發育(個體膨大),又是生殖生長(性器官的生長和發育)的時期。
4、種螺期:種螺期是指生長滿6個月以上的蝸牛。
Ⅱ 世界上最可怕的10種蝸牛
世界上最可怕的10種蝸牛
世界上最可怕的10種蝸牛,蝸牛,大家都知道,在生活中也很常見,可能大家對蝸牛雖然談不上喜歡,但也不至於討厭,因為在大家的印象中,蝸牛是沒有攻擊性了,但其實,蝸牛也是有不同品種的,有些品種的蝸牛就非常可怕,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世界上最可怕的10種蝸牛的相關內容,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世界上最可怕的10種蝸牛1
1、錐形蝸牛
也稱雞心螺,它的毒液是如此有毒,在250毫秒內能從牙齒發射它那致命毒液,那比眨眼的速度要快得多,它是地球上最有毒的小動物之一。
2、平角卷螺
別稱蘋果螺、金寶螺和大瓶螺,它們吃水生植物,如大米。這一蝸牛家族配備了世界上最致命的毒素,它們的卵有兩種特殊的毒葯:一種是抗營養的,另一種是抗消化的。
3、流浪蝸牛
一種常見的腹足動物,生活在英格蘭各地的池塘里。它通常有一個螺旋形的外殼,但是當它和魚生活在一起時,它的外殼就會變得更圓,它們不僅能改變顏色,還能改變形狀,它能夠改變自己的物理特徵以適應環境。
4、翅游螺
它在海洋中飛翔,像一隻鳥一樣自由,它們已經適應了這種水生生活方式,浮游生物是它們的食物,不過,鯨魚、企鵝、海豹、海鳥和幾乎所有的東西都喜歡咬它們。但是這些物種繁殖得很快,所以沒關系。
5、白眼蝸牛
知道什麼會毀了它們的一天嗎?被吃掉了。它們經常被鳥啄並吃掉,然後發生了令人驚奇的事情,它們會被消化然後死去。倖存下來的雹譽蝸牛被分散在一個廣闊的區域,這樣它們就可以開拓新的領域,更廣泛地傳播它們的基因。
6、紫羅蘭蝸牛
一個生活在鹽水深處的物種,和所有的蝸牛一樣,它們的速度慢。這是一種與眾不同的蝸牛,可以自己製造浮選裝置:如吐出黏黏的液泡,讓自己浮起來。
7、駝背螺
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大堡礁,它們速度慢,它們是如何逃離捕食者的?又不能站起來逃跑,它們的選擇要麼蹲在殼里,抱著最好的希望,要麼死掉。除非你是一隻活躍的駝背海螺,當麻煩來臨時,可以跳到安全的地方。
8、克羅埃西亞洞穴蝸牛
克羅埃西亞洞穴是世界上最長的洞穴系統之一,其中大部分仍未開發。謹碼最近,研究人員發現了世界上第一隻透明蝸牛藏匿於900米深(3000英尺)的地下,它也非常慢,基本上都是繞圈而行,以地衣和真菌為食。
9、鱗角腹足蝸牛
地球上最不可思議的生物之一,也是世上殼最硬的蝸牛。生活在海洋表面下近2400米(8000英尺)處,這種鱗片狀的足類動物將其棲息地中的重金屬融入了它的外殼中。
10、閃光螺
可以在澳大利亞找到,當受到干擾或碰撞時,它們便開始釋放出藍綠光,有點像防盜警報。但是沒有人確切地知道閃光燈的效果,是想嚇跑掠食者嗎?或者它是在召喚捕食者?或者它可以用某種密碼和同伴交流?科學並不是很清楚。
世界上最可怕的ཆ種蝸牛2
1、朋克石蝸牛
它的源晌段外殼很寬,很長,更像是仙人掌或海膽。它們在深海熱液噴口附近1000米(3500英尺)深處被發現,完全被細刺覆蓋,中間只有很小的空間。
2、黃金蝸牛王
雖然不是很恐怖,但卻令人印象深刻,一種相當於巨型蛤蜊的腹足類動物。原產於沙質潮間帶和淺水區,深度達30米(100英尺),重達18公斤(40磅),這種生物是在澳大利亞北部、印度尼西亞東部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發現的。以管狀蟲為食,它們本身的長度可達1米。
3、多刺蝸牛
它原產於淺水區以及更遠的海洋深處,是所有蝸牛中最奇特、最令人不安的。它們是充分防禦的,同時也是一種貪婪的捕食者。身上長滿了巨大而鋒利的刺,從外殼上突出出來。
4、蠕蟲蝸牛
這種10厘米(4英寸)的生物能產生高達2米(6.5英尺)長的粘液鏈,從幼年開始,在它們長出一個長而管狀的帶線圈的外殼時,便會把自己固定在岩石上,變得完全靜止。
5、食肉蝸牛
原產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森林,以鼻涕蟲、蠕蟲和昆蟲為食,該物種居住在潮濕的森林和涼爽的溫帶熱帶雨林中,在潮濕和茂密植被中棲息。其中最大的蝸牛長度超過8厘米(3英寸),有趣的是,這些蝸牛可能能活20年。
6、非洲大蝸牛
這種巨大的非洲蝸牛原產於奈及利亞境內和周圍的非洲森林和沼澤地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蝸牛,可以長到20厘米(7.9英寸)。能吃500多種植物,它們有傳播疾病的能力,也能傳播非常嚴重的疾病。
7、刺客蝸牛
它是一種淡水蝸牛,它也吃蝸牛,實際上吃的是不同種類的蝸牛,這些蝸牛個頭很小,只有2.5厘米(1英寸),而且非常狡猾。
8、圓錐形蝸牛
發現在橫跨熱帶和溫帶的溫暖水域地區,隨身攜帶致命劑量的毒液,足以殺死人類。它們如果被激怒,實際上是具有侵略性的。在涉水時要是不小心踩到它們,癱瘓、極度疼痛和頭暈都是最直接的症狀。
9、淡水蝸牛
這些蝸牛是人類寄生蟲最危險的宿主之一,血吸蟲病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是由淡水蝸牛宿主攜帶的一種危險但經常被忽視的寄生蟲感染疾病。世界有2億多人受到這一令人不安的疾病的影響,僅次於瘧疾。
10、月亮蝸牛
它們常在太平洋西北地區被發現,它靠鑽進其他軟體動物的外殼生存,大而多肉的腳用來抓住獵物,防止它們逃跑。
Ⅲ 蝸牛可以吃蚯蚓嗎
蝸牛亮昌可以吃蚯蚓。
在食物鏈中,蝸牛由於行動比較緩慢,加上蝸牛更多是以植物莖葉、花果及根等為食,就以為蝸牛隻吃素,實際上蝸牛是雜食性和偏食性並存,也有肉食性蝸牛的。
在紐西蘭就有攝影師拍攝到肉食性蝸牛兇狠一面,襲擊一條蚯蚓,用不了幾分鍾就完全吞食蚯蚓,蚯蚓是營腐生生活動物,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之一,生活棲息的環境場所有些相似,所以在一個雨後的雨夜,在潮濕、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蝸牛和蚯蚓它們兩者相遇了,蝸牛很快就發動了襲擊,像吃面條一樣,一口將蚯蚓吞掉。
蝸牛的生長環境
蝸牛喜歡在陰暗潮濕、疏鬆多腐殖質的環境中生活,晝伏夜出,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蝸牛喜歡鑽入疏鬆的腐殖土中棲息、產卵、調節體內濕度和吸取部分養料,時間可長達12小時之久。
雜食性和偏食性並存,喜察衡潮濕怕水淹,在潮濕的夜間,並投入濕漉的食料,蝸牛的食慾活躍,但水淹可使蝸牛窒息。
自食生存性,小蝸牛一孵出,就會爬動和取食,不要母體照顧,當受到敵害侵擾時,它的頭和足敗鍵做便縮回殼內,並分泌出粘液將殼口封住;當外殼損害致殘時,它能分泌出某些物質修復肉體和外殼,具有很強的忍耐性,蝸牛具有驚人的生存能力,對冷、熱、飢餓、乾旱有很強的忍耐性。
Ⅳ 世界上最大的蝸牛 巨型蝸牛長達20cm(最小蝸牛僅0.6毫米)
蝸牛我們都知道是非常小的一種動物了,但你見過比人手掌還要大的巨型蝸牛嗎?沒錯它就是有著世界上最大蝸牛之稱的—非洲大蝸牛,此蝸牛不僅僅不僅是體長巨大,而且還是少有天敵的存在,一些動物兆豎看到這么大的“傢伙”根本都不敢“下口”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世界上最大的蝸牛(長達20公分)
非洲巨型蝸牛又叫做非洲大蝸牛,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蝸牛種類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中的一種,其最長體長能長到20公分(也就是20厘米),比人的手掌還要長,其體重可以達到32g,我們平常生活中所見到的蝸牛一般都只有2、3厘米長,這種“超大”蝸牛確實天生能長到這么大,堪稱蝸牛中的“戰斗機”。
牙齒最多的動物(2.5萬顆)
這種蝸牛不僅大,而且牙齒還是非常多,是世界上牙齒最多的動物之一,其嘴巴中的牙齒數量多達2.5萬顆,簡直是嚇人,體積大牙齒多,且在自然界中少有天敵,讓它成為世界上很多國家為它下了“禁令”,禁止此生物登陸,以免炮破壞生態環境。
其次,就是這種蝸牛的體內有著很多的細菌和寄生蟲,危害是非常凳態大的,還有人以此為食,不得不說你的膽子是真的太大了,曾經在我國雲南地區就出現過它的身影,也不知道是從何而來的,結果造成的3.1萬畝的農作物遭到了它的迫害,可見這些外來物種的可怕之處了。
在世界上還有一種超恐怖的巨型蝸牛,那就是紐西蘭食肉蝸牛。
紐西蘭食肉蝸牛
據外媒報道稱棗猜源,再紐西蘭地區也發現過一種超大的食肉性的蝸牛,其大小有成年人的拳頭那麼大,不吃植物,專門靠吃一些小型動物為生,蚯蚓是它的最愛,其口中有6000顆鋒利的小牙齒,曾有人想要抓它,結果被它一口就咬下了手上的一塊肉,是非常危險的一種蝸牛。
世界上最小的蝸牛(只有0.6毫米)
上面我們知道了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是長達20公分,那世界上最小的蝸牛有多小呢?竟然是只有0.6毫米,用肉眼都是很難看到的,這種蝸牛是發現在婆羅洲的巴沙群島上發現的,也是屬於一種新得蝸牛物種,如此之小的蝸牛是也令人稱奇了,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秘之感了。
Ⅳ 世界上最可怕的10種蝸牛 世界上最可怕的10種蝸牛介紹
1、朋正吵克石蝸牛:它的外殼很寬,很長,更像是仙人掌或海膽。它們在深海熱液噴口附近1000米(3500英尺)深處被發現,完全被細刺覆蓋,中間只有很小的空間。
2、黃金蝸牛王:雖然不是很恐怖,但卻令人印象深刻,一種相當於巨型蛤蜊的腹足類動物。原產於沙質潮間帶和淺水區,深度達30米(100英尺),重達18公斤(40磅),這種生物是在澳大利亞北部、印度尼西亞東部和巴布亞紐幾內亞發現的。以管狀蟲為食,它們本身的長度可達1米。
3、多刺蝸牛:它原產於淺水區以及更遠的海洋深處,是所有蝸牛中最奇特、最令人不安的。它們是充分防禦的,同時也是一種貪婪的捕食者。身上長滿了巨大而鋒利的刺,從外殼上突出出來。
4、蠕蟲蝸牛:這種10厘米(4英寸)的生物能產生高達2米(6.5英尺)長的粘液鏈,從幼年開始,在它們長出一個長而管狀的帶線圈的外殼時,便會把自己固定在岩石上,變得完全靜止。
5、食肉蝸牛:原產於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森林,以鼻涕蟲、蠕蟲和昆蟲為食,該物種居住在潮濕的森林和涼爽的溫帶熱帶雨林中,在潮濕和茂密植被中棲息。其中最大的蝸牛長度超過8厘米(3英寸),有趣的是,這些蝸牛可能能活20年。
6、非洲大蝸牛:這種巨大的非洲蝸牛原產於奈及利亞境內和周圍的非洲森林和沼澤地區,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蝸牛,可以長到20厘米(7.9英寸)。能吃500多種植物,它們有傳播疾病的能力,也能傳播非常嚴重的疾病。
7、刺客蝸牛:它是一種淡水蝸牛,它也吃蝸牛,實際上吃的是不同種類的`蝸牛,這些蝸牛個頭很小,只有2.5厘米(1英寸),而且非常狡猾。
8、圓錐形蝸牛:發現在橫跨熱帶和溫帶的溫暖水域地區,隨身攜帶致命劑量的毒液,足以殺死人類。它們如果被激怒,實際上是具有侵略性的。在涉水時要是不小心踩到它們,舉察侍癱瘓、極度疼痛和頭暈都是最直接的症狀。
9、淡水蝸牛:這些蝸牛是人類寄生蟲最危險的宿主之一,血吸蟲病主要發生在熱帶地區,是由淡水蝸牛宿主攜帶的一種危險但經常被忽視的寄生蟲感染疾病。世界有2億多人受到這一令人不安的疾病的影響,僅次於瘧疾。
10、月亮蝸牛:它們常在太平洋西北地區被發現,它靠鑽進其他軟體動物的外殼生存,大而多肉的腳用來抓住獵沒緩物,防止它們逃跑。
Ⅵ 這兩個物種叫什麼啊我知道有一個是蝸牛,是哪一種
蛞蝓 [kuò yú](學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為腹足綱,柄眼目,蛞蝓科動物的統稱。中國南方某些地區稱蜒蚰(不是蚰蜒),俗稱鼻涕蟲,是一種軟體動物,拆局與部分蝸牛組成有肺目。雌雄同體,外表看起來像沒殼的蝸牛,體表濕潤有黏液,民間流傳在其身上撒鹽使其脫水而死的捕殺方法的確有用。[1]
中文學名
蛞蝓
別稱
水蜒蚰、鼻涕蟲
二名法
Limax maximus
界
動物界
門
軟體動物門
外形特徵 聽語音
常見品種
常見蛞蝓像沒有殼的蝸牛。成蟲體伸直時體長30~60毫米,體寬4~6毫米;內殼長4毫米,寬2.3毫米。長梭型,柔軟、光滑而無外殼,體表暗黑色、暗灰色、黃白色或灰紅色。觸角2對,暗黑色,下邊一對短,約1毫米,稱前觸角,有感覺作用;上邊一對長約4毫米,稱後觸角,端部具眼。口腔內有角質齒舌。體背前端具外套膜,為體長的1/3,邊緣捲起,其內有退化的貝殼(即盾板),上有明顯的同心圓線,即生長線。同心圓線中心在外套膜後端偏右。呼吸孔在體右側前方,其上有細小的色線環繞。崎鈍。粘液無色。在右觸角後方約2毫米處為生殖孔。卵橢圓形,韌而富有彈性,直徑2~2.5毫米。白色透明可見卵核,近孵化時色變深。幼蟲初孵幼蟲體長2~2.5毫米,淡褐色,體形同成體。
粉紅色品種
澳大利亞瞎御早新南威爾士州卡普塔爾山脈發現一種奇特的大型粉紅蛞蝓,體長可達到20厘米,主要以苔蘚為食。粉紅色蛞蝓體長可達到20厘米,當地居 民報導稱曾看到過一種奇特的粉紅色蛞蝓,尤其是在大雨之後,直到2013年,生物分類學家才正式該物種歸入紅三角蛞蝓,將它命名為「Triboniophorus graeffi」。
粉紅色蛞蝓
科學家認為粉紅色蛞蝓的歷史可追溯至岡瓦那大陸,1.8億年前兩個大陸板塊形成泛古陸的一部分,這兩個大陸形成了現今澳大利亞。蛞蝓新物種生活在100平方公里的一個獨特山頂地區,它的近親物種發現於紐西蘭和南非地區。這種蛞蝓平時白天將身體掩埋在發霉樹葉之下,有時夜晚會數百隻爬出來吞食樹上的黴菌和苔蘚。它們長著與眾不同的鮮艷粉紅體色。[2]
生活習性 聽語音
蛞蝓以成蟲體或幼體在作物根部濕土下越冬。5-7月在田間大量活動為害,入夏氣溫升高,活動減弱,秋季氣候涼爽後,又活動為害。野蛞蝓怕光,強光下2-3小時即死亡,因此均夜間活動,從傍晚開始出動,晚上10-11時達高峰,清晨之前又陸續潛入土中或隱蔽處。耐飢力強,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條件下能不吃不動。陰暗潮濕的環境易於大發生,當氣溫11.5-18.5℃,土壤含水量為20-30%時,對其生長發育最為有利[3]。
共2張
蛞蝓
蛞蝓取食廣泛,主要吃婆芋、麵包樹、雀榕、血桐、蟛蜞菊、雙花蟛蜞菊、蔬菜、蘑菇球根、蘑菇等植物、真菌及其果實等。
生長繁殖 聽語音
蛞蝓5-7月產卵,卵期16-17天,從磨雀孵化至成貝性成熟約55天。成貝產卵期可長達160天。野蛞蝓雌雄同體,異體受精,亦可同體受精繁殖。卵產於濕度大有隱蔽的土縫中,每隔1-2天產一次,約1-32粒,每處產卵10粒左右,平均產卵量為400餘粒。
物種分類 聽語音
直尿道亞目 Subinfraorder Orthurethra
Superfamily Achatinelloidea Gulick,1873
Superfamily Cochlicopoidea Pilsbry,1900
Ⅶ 紐西蘭特有動物
kivi鳥(奇異鳥,幾維鳥——就是奇異果那個奇異。音譯的)。 http://ke..com/view/229456.htm這是網路的網址。 答案補充 還有帝企鵝 和短翅水鳥——一種不會飛的鳥,藍色羽毛,紅嘴。該鳥承載二百年前被認為已經滅絕。有個名叫傑弗里·奧貝爾的人不知疲倦的尋找,結果於1948年在紐西蘭下完地徐遙遠的默奇森山發現了大約250隻短翅水鳥。短翅水鳥現在仍是一種稀少而瀕危的鳥類。
剛才說的kivi鳥,動物園里就有。那個網址就是介紹。 答案補充 很抱歉,這個我就不知道了,我沒研究過生物···
只是因為紐西蘭跟我的很有淵源所以才知道的。
Ⅷ 蝸牛要怎麼養才不會死
蝸牛屬腹足綱陸生軟體動物,種類很多,生命頑強,適合養殖。但如果養殖技術不到家的話,可能會事倍功半。下面是我為你整理蝸牛的養殖方法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蝸牛的養殖方法
飼養盒子
蝸牛的飼養盒子一般可以選擇玻璃、塑料等材質的盒子飼養蝸牛,最好的是透明色的,這樣能夠方便觀察盒子里的蝸牛。盒子的大小根據蝸牛的個頭去定,一般來說最好選擇大一點的盒子,讓蝸牛有一定的活動空間,而且盒子不能是密封的,必須留有縫隙,讓盒子裡面的空氣流通。
鋪飼養土
選擇好飼養蝸牛的盒子後還要在盒子里鋪上一層經過消毒的飼養土,飼養土可以在菜地里挖的一些泥土,鋪在盒子底部,高度在盒子的四分之一左右就可以。因為蝸牛喜歡潮濕的環境,所以飼養土一定要保持潮濕狀態,不能太乾燥,因此要根據飼養土的乾燥情況,給飼養土噴灑水分。
餌料投喂
蝸牛是雜食性動物,喜歡吃各種各樣的水果、蔬菜、瓜果等,在平時喂碰段蠢養中可以給蝸牛吃各種蔬菜葉子、一些腐爛的水果、小麥粉、白豆等各種食物,可以變著花樣給蝸牛吃,反正不用單一喂一種食物。但是要注意一蝸牛害怕鹽和咸類食物,因此一定不要讓蝸牛吃到鹽。
飼養環境
蝸牛最怕陽光直射,對環境反應敏感,最適溫度為16~30℃(23~30℃時生長發育最快),空氣濕度60~90%,飼養土濕度40%左右,pH為5~7。當溫度低於15℃,高於33℃時休眠,低於5℃或高於40℃則可能被凍死或熱死。冬天等溫度較冷的天氣,蝸牛會進入冬眠狀態。
衛生清潔
蝸牛喜歡干凈清潔的環境,因此要注意做好飼養盒子的清潔衛生,一般3~4天左右清潔一次,把盒子裡面的食物殘渣、蝸牛便便清理干凈,給蝸牛一個干凈的環境。此外,也要在盒子里放一些樹葉、樹枝之類的,讓蝸牛在上面爬行嬉戲。但要注意給盒子噴灑水,保持濕潤。
蝸牛的種類
法國蝸牛
又叫葡萄蝸牛,因主要生活在葡萄種植園內,以葡萄莖、葉、芽、果等為食而得名。又因其形似蘋果,故而又稱蘋果蝸牛,學名叫蓋罩大蝸牛。亮大蝸牛品種笑陪產於法國、義大利、前蘇聯等國。溫度與散大蝸牛適應界限基本相同。本品種體重可達400克。
貝殼呈圓球形,殼高28~35mm,寬45~60mm。殼質厚而堅實,不透明,有5.0~5.5個螺層,螺旋部增長緩慢,呈低圓錐形。體螺層膨大,殼口不向下傾斜,殼面呈深黃褐色或黃褐色,有光澤,並有多條黑褐色帶。殼頂鈍,成體之臍孔被軸唇遮蓋。殼口呈橢圓形,口緣鋒利,口唇外折,內質呈淡黃色或淡褐色。
華蝸牛
貝殼中等大,殼質薄而堅實。全體呈低圓錐形,高10mm,寬16mm。有5~5.5個螺層,螺旋部低矮,略呈圓盤狀,殼頂尖,縫合線明顯。殼面黃褐色或黃色。體螺層極膨大,其周緣具有一條淡褐色色帶。此外,在各螺層下部靠近縫合線處也有一條顏色較淺的色帶。殼口橢圓形,其內有條白色瓷狀的肋。臍孔呈洞穴狀。
庭園蝸牛
庭園蝸燃梁牛屬“哈立克斯”蝸牛,原產歐洲中西部的法國、英國等地區,通常棲身於園林或灌木叢中,故稱為之“庭園蝸牛”,又叫散大蝸牛。其成蝸牛體形略小,直徑約3厘米左右,螺殼質薄,呈黃褐色,並具有4條紫褐色帶,殼表面布滿許多黃褐色的小斑點。距今,我國養殖的散大蝸牛,因品種退化,個體小,經濟效益較差。
瑪瑙蝸牛
台灣人稱露螺,在廣東一帶叫東風螺、菜螺或花螺,屬於瑪瑙蝸牛類。瑪瑙蝸牛原產於東部非洲的馬拉加西島,後來傳遍了整個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蝸牛,故又稱為非洲大蝸牛。螺形呈錐狀,
螺殼表麵包有一層黃褐色的殼皮,並帶有深褐色花紋。通常成蝸牛的螺殼長約6~8厘米,寬約3~4厘米,重50克以上。在非洲西部地區,特別是黃金海岸的居民,視蝸牛為唯一的動物性蛋白質。由於此種蝸牛肉味鮮美,倍受歐美老闆的歡迎,致使非洲大蝸牛成為今日世界上的主食蝸牛。這種蝸牛是較適應在我國自然條件下生長的品種。
距今,我國普遍養殖的品種叫白玉蝸牛,別稱白肉蝸牛,以肉色雪白而得名白玉蝸牛, 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陸生貝殼類。雌雄同體,在全世界所有的食用蝸牛品種的大家族中,屬首屈一指的佼佼者。白玉蝸牛是我國的特種動物之一,具有特殊價值,特殊營養,特異風味,特別用途,肉質肥厚,營養豐富,高蛋白,低脂肪,富有20多種氨基酸,也是宇航員和運動員最佳的滋補品。
白玉蝸牛屬於瑪瑙蝸牛的變異品種。其特異之處在於頭、頸、足的肌肉光色不同,但在形態和生活習慣上則與褐雲瑪瑙蝸牛沒有區別,養殖方法也基本相同,只是養殖時對衛生條件要求高一些,而且其外銷經濟價值也高一些。
5、食肉蝸牛
這種食肉主義的蝸牛則主要以自己的近親為食。它們生活在新南威爾士州納拉布里附近(大約位於悉尼西南520千米)的卡帕塔山。
食肉蝸牛被一度認為為新南威爾士州卡帕塔山區所獨有,它只以當地素食的陸生蝸牛為食。被認為起源於曾布滿潮濕熱帶雨林的澳大利亞東部。1700萬年前一場火山爆發後該地區變得乾燥,只有少數類似熱帶雨林的環境被保留下來。正是在這些限制區里生存著這些無脊椎動物。做了20年國家公園管理員的邁克爾·墨菲表示:“這是阿爾卑斯山森林的小島,距離下一個這樣的小島至少有幾百千米。”
蝸牛的生長周期
1、孵化期:孵化期是指從蝸牛產出的卵到孵化出殼時這一段時間。
2、幼螺期:幼螺是指蝸牛出殼後到30天以內的小螺階段。
3、成螺期:幼螺滿1月至6月齡之間,這5個月齡的螺叫成螺階段,螺期是介於幼螺和種螺中間的時期,蝸牛在這個階段是生長發育(個體膨大),又是生殖生長(性器官的生長和發育)的時期。
4、種螺期:種螺期指生長滿6個月以上的蝸牛。
猜你喜歡:
1. 如何飼養蝸牛的方法有哪些
2. 養殖蝸牛的知識
3. 如何養殖蝸牛
4. 2017年蝸牛養殖掙錢嗎
5. 飼養蝸牛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Ⅸ 蝸牛種類有哪些
蝸牛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各地有蝸牛四萬種,常見的蝸牛種類有覆蓋大蝸牛、散大蝸牛、亮大蝸牛、棕色雲瑪瑙蝸牛、白玉蝸牛、蓋罩大蝸牛、瑪瑙蝸牛、華蝸牛、夏威夷蝸牛等。蝸牛為無脊椎動物,身上有唾涎,頭的腹面有口,口內具有齒舌,頭部顯著,具有觸角2對,擁有數萬顆牙齒,牙齒的數量很多。
世界各地有蝸牛四萬種,在中國各省區都有蝸牛分布,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園、菜園、農田、公園、庭園、寺廟、高山、平地、丘陵等地陰暗潮濕地區。主要以植物莖葉、花果及根為食。是農業害蟲之一,也是家畜、家禽某些寄生蟲的中間宿主。